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文名著中常见的语法难点解析

英文名著中常见的语法难点解析

英文名著中常见的语法难点解析
英文名著中常见的语法难点解析

1.All+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itself = very + 形容词

例句:He was all gentleness to her. 他对她非常的温存。

To his superiors, he is humility itself. 对于长辈他极为谦逊。

这原是表示某种性质到了极点的一种说法,有“非常”、“只管”、“一味”、“尽”之意,有时甚至可以译为“……的化身”、“……的具体化”。普通名词的复数用在all后,也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句子。例如:

She is all smiles. 她一味笑。

He is all eyes. 他盯着看。

2.Something of/much of something like

Nothing of/ little of

例句:Mr. Li is something of a philosopher. 李君略有哲学家的风味。

Mr. Wu is nothing of a musician. 吴君全无音乐家的风味。

Mr. Lu is very much of a poet. 卢君大有诗人气派。

Mr. Liu is little of a scholar. 刘君几无学者风度。

This is something like a pudding. 此物略似布丁。

这是表示程度的形容词短语,有时可以当副词来译。something of=to some extent,在问句或条件句中,则为anything of,中文可译为“略有”,“多少”。至于nothing of,则译为“全无”。much of可译为“大有”,通常与否定连用。little of是它的反义词,可译为“几无”。something like=something approximately in character or amount,指数量或性质略同的事物,可译为“似乎,略微”。

3. 属格的主格作用和宾格作用

例句:No one came to my mother’s rescue. 谁也不来救助我的母亲。(宾格)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爱财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宾格)

英语中的属格,要看文章才能决定是主格还是宾格。例如:林肯的名言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既可解释为(1)人民治理的(主格),也可以解释为(2)治理人民的(宾格)。更多例子:

John’s fear (主格)约翰的恐惧/ The fear of John (宾格)恐惧约翰的心情

The commands of the general (主格)/ the command of an army (宾格)

4. (名词)A+of+a.+(名词)B

例句:That fool of a Tom did it. 这是汤姆那个笨蛋做的。

这是同格的属格,在of前后的名词,指同一人或同一物。其中的“名词+of”构成一个

形容词短语修饰后面的名词名词。在of后面出现的名词前面,必须加不定冠词,哪怕是固有名词,这个不定冠词都不能省略。

5. One thing… another

例句:It is one thing to know and another to teach. 自己知道是一回事,要教别人又是另外一件事。

6. of+抽象名词=形容词

of从略+普通名词

例句:It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这是非常重要的。

The earth is the shape of a pear. 地球是梨子形的。

这种形式等于形容词。在“of从略+普通名词”的形式中,一般与形状、年龄、大小、色度、价格等有关的词都用这种形式。如“同一大小”,说“of a size”,如果要加上形容词,就要省略of。说成“the same size”。Age, price, size等词,是没有形容词的,因此,”of age”, “of size”, “of price” 代替了形容词。

7. As… as的三种用法

例句:He is as kind as his sister. 他和他妹妹一样善良。(两个不同的人相同的性质)He is as kind as (he is) honest. 他又诚实又善良。(同一人不同的性质)

He is as kind as his sister is honest. 他妹妹诚实,而他善良(两个人不同的性质)

He is not so kind as you are. 他不象你那么善良。(否定)

She is more shy than unsocial. 与其说她不爱交际,不如说她害羞。(对同一人不同性质的比较)

8. As…as any, as… as ever

As… as anything can be

例句:He is as great a statesman as any (or as ever lived). 他是一位稀有的大政治家。

这种形式是“不让”、“不弱”、甚至“古今无双”的意思。在“as …as any”后面,可以加上名词,如“He works as hard as anybody.”(他勤勉不逊于任何人)。如果后面接物而不接人,则有“as…as anything can be” = “as…as possible”,意为“愈……愈佳”。如“I will make it as clean as anything can be.”(我要尽量把它弄干净。)“as…as ever”,有“照旧”的意思。如“He is as busy as ever.”(他照旧忙)。

9. As…, so…

例句:As rust eats iron, so care eats the heart. 忧能伤人,亦犹锈之蚀铁。

这里so的意思是“in the same proportion”,“in like manner”,“in the same way”(亦复如此)。

10. As much

As many

Like so many

例句:I thought as much. 我亦作如是想。

Those five days seem to me as many years. 那个五天对我好像五年一样。

They work like so many ants. 那些人就象那么多的蚂蚁一样在做工。

As much = as much as that, 有三种意思:(1) the same degree or quantity of; 表示同样程度的,同样分量的。(2) as well, equally; 表示同样或同等。(3) the same thing, just so;表示同一事,意为“亦然”。

As many = the same number of,表示同数,意为“其数相同”。Like so many意思是“好像同样数目的”,又可译成“宛如……似的”。

11. As good as

As well as

例句:It is as good as done.

It is broad as well as long.

I have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you.

Work in moderation is healthy as well as agreeable to the human constitution.

As good as = (1) amounting to; 意为“等于”、“同样”、“几如”、“不欠缺”。(2) virtually, essentially,意为“实际上”、“其实”、“实在”。

As well as = (1) no less than;意为“等于”、“不下于”、“亦”。(2) both… and; 意为“与”、“及”,“二者皆”。(3) not only… but also,即……又……,注意翻译时要把顺序颠倒。

12. 句首的as it is

句尾的as it is

例句:If I were rich, I should do so. As it is, I do nothing.

如果我有钱的话,我就要这样做。但实在太穷,我什么都不能做。

The painter does not copy nature as it is. 画家描绘大自然,并不是完全写实的。

用于句首,接在假设语气之后,意为“事实上”、“实际上”。类似的表达还有:as matters stand(在目下的状态中), as the case stands(在目下的状态中), as things now are(在目下的状态中), as things go(以目下的情形而论)。

用于句尾,接在名词或代名词之后,复数是as they are.意为“照现状”。

13. 名词等+as+主语+动词等

例句:Child as she was, she was more than a match for him.

她虽是一个小孩,却胜过做他的对手。

Strange as it may sound, it is true. 听来虽觉奇怪,确是千真万确的。

Try as you may, you will never succeed. 你尽可以试试看,不过你绝难成功。

这个形式中的as,多为though或although的意思,表示一种让步。

14. May well+ 动词=have good reason

And well+主语+may

例句:He may well be proud of his success.他获得那样的成功是很可以骄傲的。

He is proud of his success, and well he may.他对于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也是应该的。

She might well ask that. 她这样问一声,也不为无理吧。

May well+ 动词=have good reason,意为“那样也是有理由的”,“无怪”。内容如果是指过去,May可以改为过去时态的might。不过有时候,过去时态的might,不一定指过去,而是一种客气的说法。见第三句例句。

15. May as well… as

Might as well… as

例句:You may as well call a cat a little tiger as call a tiger a big cat.

你如把虎叫做大猫,同样也无妨把猫叫做小虎。

You might as well throw your money away as spend it in gambling.

你要把钱花在赌博上,还不如丢掉的好。

这两种形式都用于现在,没有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前者指可能的事,而后者指不可能的事,一般可译为“与其……不如……”、“宁肯……为佳”、“不啻”。

16. Cannot help + 动名词

Cannot but + 原形不定式

例句:I cannot help admiring his courage. 我对于他的勇气不胜佩服。

I cannot but admire his courage. 我对于他的勇气不胜佩服。

We cannot keep from admiring the scenery. 我们不禁大为赞赏那种风景。

此句型可以用Cannot keep/refrain from doing代替。第二句中的but = except,意为“除了那样做以外,什么也不能做”,最后成为“不得不”了。

17. Find oneself

例句:How do you find yourself this morning ? 你今早觉得身体好吗?

He works for one hundred dollars a month and finds himself. 他每月有一百元足以自给。

After trying various jobs he found himself and became a successful reporter.

换了几个职务以后,他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记者。

I found myself in a church.我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教堂。

Find oneself有三种意思,第一指起居、动定,如第一句。第二指自给自足,如第二句。第三指自觉、自知、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第三句。最后一句例句为“感觉自己在某种特定的场所、地位、或状态中”,引申为“注意一看则身在”,或“觉得”。实含有“意想不到”、“偶然”、“竟至”的意思。

18. Make one’s way

例句:He’ll have no difficulty in making his way in the world.他要出人头地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The chick breaks its way out into the world.小鸡啄破蛋壳出来进入世间。

cleave one’s way through many difficulties to prosperity 排除万难,打开出路,以臻繁荣cut one’s way 排除障碍始得前进

feel one’s way up the stairs 扪上楼梯

fight one’s way out of the seething mob 从暴乱的人群中打出一条出路

fight one’s way in life 人生奋斗

forge one’s way to success 打开成功之路

labour one’s way with great difficulty 艰苦奋斗

He worked his way through college as a waiter. 他半工半读、一面当侍者、一面读完大学。

make one’s way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进行”,另一个是事业上的进展,排除困难而进。其他动词与way组合,都有排除万难而得以前进的意思。

19. 否定+fail+不定式

例句:He cannot fail to rise early. 他一定要很早起身。

这个句型与cannot but do同义,可译为“一定、必须、不得不”。

20. Leave + much (or nothing) + to be desired = very imperfect

例句:They book leaves much to be desired. 这本书写得极不完善。

Leave much to be desired意为“极不完善、缺点很多”,而leave nothing to be desired意为“完善、毫无遗憾、没有缺点”。

21. be+不定式

例句:He is to arrive at seven in the morning.他预定早晨七时抵达。(预定)

In the sky not a cloud was to be seen.青天无片云。(可能)

You are to stay here till I come back. 你得待在此地等我回来。(命令)

It was understood that everybody was to pay his own expenses. 听说各人付各人的钱。(义务)If he were to come, say that I am absent. 他来了,只说我不在家。(假设)

This house is to be let or sold. 这房子要出租或出售。(目的)

He was to blame for not locking the door. 没有锁门时他的过错。(结果)

The worst is still to come. 还有最坏的要来。(运命)

这种句型相当于形容词,有很多含义,如预定、可能、义务、假设、目的、结果、运命等。

22. Too…+不定式

Not too…+不定式

Too…not+不定式

例句:She is too angry to speak.她愤怒得说不出话来。

He is not too old to do it. 他不是老人,那个他是可以做的。

He is too angry not to say it. 他在盛怒之下,不免要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三个句型中的不定式都是表示限定,第一句可以译为“太……而不能”,第二句译为“并不太……所以能做”,第三句可译为“不免”。

23. Only too+不定式

Too ready (or apt, eager, easy, inclined, willing)+不定式

例句:I am only too glad to do so.我非常高兴去做。

She is too ready to talk. 她真是爱说话。

凡在not, only, all, but等后面的too,其句中的不定式是没有否定意义的。Only too意为”非常、很”。

24. Not to speak of

Not to say

例句:He knows Latin, not to speak of English.他懂拉丁文,英文自不待言。

He knows Latin, not to say English. 即不说英语,拉丁文他也懂得。

Not to speak of = without even speaking of, to say nothing of, not to mention,意为“自不待言、更不必说、何况”。Not to say = none might almost say, if not,意为“姑且不说,即不说,姑置不论、甚至、虽未到那种程度、若非”。

25. There is no+动名词

例句:There is no knowing what may happen.未来的事无法知道。

There is no+动名词= It is impossible to do = We cannot do.意为“不可能、未可逆料”。

26. For + the + 动名词

例句:You can have it for the asking.那个你只消索取即可得到。

For + the + 动名词= for the mere act of doing, or if one only,可译为“只消、只要”,for 有时候可以换用with。

27. Above + 动名词/名词

例句:He is not above asking question.他不耻下问。

He is above reproach.他是无可指责的。

英语中的be above doing,是指一个人为自尊心或道义感而不屑于去做某种事情,可译为“不屑为、绝不肯做、耻于去做”,后面也可接名词。

28. No more … than

Not mare than

No more than

例句:You can no more swim than I can fly.你不能游泳,跟我不能飞行一样。

I am no more mad than (=as little mad as) you are.我和你一样并没有发狂。你没有发狂,我也没有发狂。

I am not more mad than (=not so mad as) you are.我发狂没有你发得那样厉害。

这种表现法是为加强than前的否定而用的。在than以后的文句,表面上看虽有肯定的形式,但是含义仍然是否定。No more… than不可和not more than混同,因为后者的意思为“至多”。这个作“同样”解的No more… than的基本用法是表示普通的比较,如He has no more money than you have.(他的钱和你一样多。)还有三种特殊用法:

第一种是著名的whale pattern:A whale is no more a fish than a horse is.(A whale is not a fish any more than a horse)鲸之非鱼犹马之非鱼也。马之非鱼显而易见,鲸之非鱼亦同于马。用以将后半句与前半句一同打消,以后者的不可能,来打消前者的可能性。可译为“甲与乙……同样不是……”,“乙不……甲也不……”

在第二种中,成语中的no不是修饰more, 而是修饰后面的名词,than也不是连词,而是介词。”Than whom”, said Dupin, “no more sagacious agent could, I suppose be desired, or even imagined.” (别指望有比此人更聪明的侦探,连想都不要想。)

第三种,为no more than=only,不过,仅,只。如:He has no more than $ 10. = He has only ten dollars.(他只有十块钱。)He is no more than a puppet.(他只不过是一个傀儡。)

29. No less… than = as many (much) as; just; quite as … as, the very

Not less than = perhaps more, at least

No less than = as many as, as much as, exactly

例句:A whale is no less a mammal than a horse is.鲸是哺乳动物,和马是哺乳动物一样。

He gave me no less than (= as much as) $100.他给了我多达100元。

He gave me no more than (= only) $ 100. 他只给了我100元。

He is no less a person than the king. = He is the very king.他正是国王本人。

这是和前面的句型正相反的一个表现法,在No more… than中,连词than的前后都是否定,而在No less… than中,连词than的前后都是肯定。用减少的否定词以加强肯定的意思。可译作“不逊于、不弱于”。在普通的比较级,No less than= as many (much) as; just; quite as … as, the very。例如:He owns no less than ten houses.(他拥有的房子达10幢之多。)She is no less beautiful than her sister. (她的美不逊于她妹妹。)比较: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s not less than 1,000.(学生人数至少一千人。)和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 is no less than 1,000.(学生人数多达一千人。)因为Not less than = perhaps more, at least。No less than = as many as, as much as, exactly。它还等于the very,译为“不外是、如”。

30. Not so much… as = rather th an

Not so much as = without (or not ) even

例句:His success is not so much by talent as by energy.他的成功与其说是由于才能不如说是由于精力。

He did not so much as turn his face.他连头也没回一下。

Not so much… as = rather than,可译为“与其说是,不如说是”。Not so much as = without (or not ) even。可译为“甚至……都没有”。

31. Cannot…too…

例句:We cannot thank him too much.我们无论怎样感谢他也不为过。

Cannot…too…= it is impossible to overdo; the more, the better,意为“无论怎样也不为过”。还可以换用其他的否定词hardly, scarcely.

32. 否定+but

例句:There is no rule but has exceptions.条条规则都有例外。

在否定词或准否定词的后面,所有的but,都是具有否定意义的关系代名词或连词,因而构成前后的双重否定,可译成“没有…不是…”。

33. Not so… but = however…may

Not such a… but

例句:He is not so sick but he can come to school.他并没有病到不能上学。

He is not such a fool but he knows it.他并不是连那个都不知道的傻子。

在这个句型中的but含有that…not的含义,表示程度,可以译成“无论怎样…也不是不能…”

34. 否定+because

例句:Don’t give up because it is difficult.不要因为困难就放弃呀。

连词because 在肯定句中是对主句全体说的,但在否定句中,则不是指主句全体,而是指句中的一个词。且because 与否定连用时,常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含义。例如:I didn’t go because I was afraid.=(1) I didn’t go, and the reason was fear. 我怕所以我没有去。(2) I went, but the reason was not fear.我不是因为怕才去的。(而是因为别的原因。)再如:I did not marry her because I loved her. (1)我不是因为爱她才和她结婚的。(2)我因为爱她才不和她结婚。

35. 否定+every (all, both, always, quite)

例句:I do not know every one of them.我不全认识他们。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The rich are not always happy.富人未必常是幸福的。

不定代名词的every, all, both以及副词always, quite与否定结合时,不是全部否定,而是部分否定。比较:I know all of them.他们我全认识。I do not know all of them.他们我不全认识。

I do not know any of them.他们我全不认识。Either, neither, no, any, none才是全部否定。

36. What with… and what with

What by… and what by

例句:What with illness and what with losses, he is almost ruined.半因生病,半因亏损,他几乎整个毁了。

What by bribes and what by extortions, he made money.或由受贿、或由勒索,他发了财。

这是what的副词用法,可译作“多少”、“半”、“或”,与with结合时,表原因,与by结合时,表手段或方法。

37. A is to B what X is to Y

例句:The man who cannot be trusted is to society what a bit of rotten timber is to a house.不能信赖的人对于社会,正如朽木对于家屋一样。

What后跟的从句是A is的补语。介词to有时候可换成for。

38. 动词+疑问词=让步句

例句:Say what you will, I don’t like it.不管你怎么说,那个我总是不喜欢的。

这种句型相当于让步句,有“即令”的意思。疑问词还可用when, where等,will也可以换成may.

39. 动词+as/how+主语+助动词= no matter how

例句:Try as you may, you will not succeed.无论你怎样去试,你也不会成功的。

这是以假设语气现在动词开始的让步句,也可不用as而用疑问词的how。助动词常用may, might, will, would。这种表现法格调很高,是表示感情的。

40. Be it ever/never so

Let it be ever/never so

例句:Be it ever so humble,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无论怎样简陋,还是自己的家好。

这是古代假设语气的遗留,现代英语说let it be.至于ever so(其古形为never so,并无否定之意),就是very的意思。这两种说法都是表示让步的。

41. the+形容词的两种用法

例句:The righteous are bold as a lion.正义之士,其勇如狮。

The beautiful lives forever.美是不朽的。

英语的这个句型可以等于复数普通名词,也可以等于抽象名词。一般分成四类来翻译:

(1)The wounded and the dying were rushed to hospital.(…的人们)病人们在这里受到看护。

(2)The accused was soon acquitted. (…的一个人)被告随即被宣告无罪了。

(3)In the old society many readers loved the sensational.(…的一切)在旧社会里许多读者爱

好骇人听闻的一切事情。

(4)The inevitable was not long in coming.(…的一件事)天有不测风云。

the与形容词之间还可以再加形容词,用法不变:

the leisured rich有闲的阔人们the hungry poor饥饿的穷人们

the aged poor 年老的穷人们the bereaved poor孤苦无依的穷人们

42. The last …+不定式=the least likely

The last…+形容词从句

例句:He is the last man to accept a bribe.他决不是受贿赂的人。

He is the last man I wanted to see.他是我最不愿见的人。

句中的last为the least likely的意思,是否定地加以推论的想法。译为“最不大可能的”、

“最不适的”。由原意的“最后去做”,变成“决不去做”。

43. So much so that

例句:He is very ignorant so much so that he cannot read his own name.他非常无知,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

在这个句型中,第一个so是承接that以下的,第二个so是为了避免重复起见,用来代表前面那个叙述形容词的.much是为免除两个so连在一起而插入其间,作为缓冲的字眼。所以就等于说so ignorant一样。

44. 比较级+than

more+原级+than

例句:He is bolder than his brother.他比他的兄弟要大胆些。

He is more bold than strong. 与其说他刚强,不如说他大胆。

第一句是形容的普通比较级,对同一性质来比较其不同的程度和大小。第二句则是将不同性质加以比较。

45. More than +动词

例句:This more than satisfied me.这使我十二分的满意。

这是在语法上破格的造句法,是表示就用更强意的动词也无妨,可译为“岂特、十二分的”。

46. Anything but

Nothing but

All but

例句:He is anything but a scholar. 他绝非一个学者。

He is nothing but a scholar. 他不过是一个学者。

The boy all but fell into the well. 那孩子几乎掉到井里去了。

Anything but = never;Nothing but = only;All but = almost, nearly。

47. Short of

Be short of

Nothing short of

例句:Short of theft, I will do anything I can for you.除了偷窃以外,我什么都愿意为你效劳。

We are short of hands at present.我们目下人手不够。

His conduct was nothing short of madness. 他的行为简直是发了狂。

Short of = except,是副词的用法。Be short of和Nothing short of中的short则是形容词,前者意为“不足或离开”,后者意为“完全”。

48. Good and的副词用法(nice, fine, snug, bright, rare, big, lovely + and)

例句:The apples are good and ripe.这些苹果完全成熟了。

Nice and cool 凉爽snug and warm 暖适

用and 连接两个形容词时,一般是表示两个形容词的对等作用,但第一个形容词如果是good, nice, fine时,当它们和and结合起来时,便构成well, nicely意味的副词同等语。在美国口语中,这种表现法用得很多,意为very, thoroughly,翻译时要特别小心。

49. At once … and

例句:The novel is at once pleasing and instructive.

普通的at once是立刻,但它也可作同时解,尤其是后跟and,整个句型= both… and。

50. In that/this

例句:Men differ from brutes in that they can think and speak.人之所以异于兽类,就在能说话又能思考。

In that/this是近乎文言的表现法,意思是“在那样的一点上”,而变成since, because(因为)了。二者都是很庄重的文体,在正式的论述中常见的用法。

50. One

As such

例句:If you want a watch, I will give you one.如果你想要一只表,我就给你一只。

He is a student, and must be treated as such.他是一个学生,我们一定要以学生待他。

为了避免反复使用同一个名词,我们常要用代名词,如果是同名同物时用it,如果是同名异物时用one。As such = in that capacity(照其资格), in itself/themselves(其本身)

教育专著读后感5篇

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教育专著读后感,欢迎阅读。 教育专著读后感1 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

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

外国名著读后感汇总

外国名著读后感汇总 注:一说,湘云因麒麟由妙玉周全,最终与宝玉结为连理;一说,湘云夫婿卫若兰死后,史府抄家,湘云沦落风尘。 读完《西游记》后,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角色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3篇“《西游记》名著读后感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 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凡尔纳先生一生写了六七十部科幻小说,成了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科幻小说家。而《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零年,是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中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 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 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 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第一篇讲的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看见地方官招兵买马,遇见张飞两人准备 一起去招募乡兵去投军。两人去酒店喝酒又遇见关羽,三人意气相合在张飞庄后结义,第 二天刘备打制了一对双股宝剑,关羽打制了一杆一丈八尺的点钢矛去投军。曹操献刀刺董 卓时被发现弄巧成拙慌忙而逃。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 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 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 布阵。 他的事例让我不得不同情他,他的困难许许多多:主人家个个人都冷漠小凡卡,于是 他失去了亲人的关怀,但却无人知晓。我们虽然没有处于一个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但我们 依然要努力,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凡卡,你可以永远向往乡下的美好,但你一定要坚强,努力活下去!”我爱小凡卡,希望他可以带着活着的希望生存下去。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爱你需要勇气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隋福太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 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 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优秀名著读书笔记9篇

优秀名著读书笔记9篇 优秀的传记不仅能鼓舞人,还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创造的,而传记则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绘出来。就象这本由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一样。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描写的是一个音乐家,一个雕塑家。一个小说家。他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怨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人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造出了不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里描写了千万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爱的种子。 他们坚信只要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一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告诉我们那样;‘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我们对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应当有所感悟。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人类的信心。 青少年朋友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楷模,也需要有警惕,那么让传记成为你人生的伴侣吧。 《论语·学而》另一种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李泽厚说:"学"者,学为人也,论语读书心得。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友朋来而乐,可以本体乃群居而作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之枢纽。 一切文字,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其意义才能清晰地浮现出来。《论语》,这本子夏留给后世的学习笔记,记录却是如此简单!(子夏在孔子的门徒也确算不得是最好的学生)以这则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体的语言背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就什么问题而言,等等,这些都不清楚。从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奥奇僻,似乎确实是谈"悦"、"乐"二字,如李泽厚所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倘以知人论世的方式以理解这则语录,就一定作如是解么?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习"字上。习,实践。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如果能经常实践它,那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学"固然是快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快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处境的殷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

数学教育名著读后感

数学教育名著读后感 我用闲暇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我认为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

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书通读,“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最后我想: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

外国名著读后感3篇

外国名著读后感3篇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外国名著读后感”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外国名著读后感一《稻草人》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将来做什么”、“月娘娘的亲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一粒种子”和“稻草人”。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种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非常珍贵。国王得到了,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供养,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最终失败了,只好不耐烦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非常骄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创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迹,只好无奈地抛到别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种子种起来,用最好的肥料照顾它,盼呀盼呀,最后又没戏了,就往街上一丢;又被一位军人拿到了,同样也用以上几位的方式供养,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终还是没能养成,于是,他马上用力一扔,种子坐了快速飞机,直往麦田;最后,被一位年轻的农夫拿起来,农夫种下种子,任其自然成长,终于,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大树发出的浓郁香味,让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其实,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

的生存规律,要是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相反的效应。就好比种子,种子的成长也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和适合它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军人就因为不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同时,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现在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一样供养,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劳动……我想:温室里长大的花朵都不会强大,何况是人呢?他们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抛弃的种子,永远也长不大。就像那最后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一样,只有经历过风雨,才会茁壮的成长。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只能看见五步只内的事物,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非常着急,怕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000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000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000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 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 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 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 的想法而惭愧。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 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 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 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

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 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 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 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 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 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 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_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范文教育名著读书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浸透着对人文精神的永无止境的探究完善过程。下面是带来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国外名著读书笔记500字

国外名著读书笔记500字 借鉴。 国外名著读书笔记500字 1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 《鲁滨逊漂流记》属于我国读者最熟知的外国文学名著。青年作家贾飞盛赞,称这部小说相当于一部发财日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作者在作品充斥着浓厚的资产阶级思想。书里有不少论述,影响着读者去追求经济价值。他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具有投资思想的经济书,从中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投资发财,收取利润与汇报。当然,作者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现状。 诚然,人们不一定都读过这本书,但是对这个书名却是很熟悉的,对其内容也大致知道一些,特别是他只身在孤岛上艰苦奋斗的情况。其实,能这样被人熟知也非常自然。因为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这部小说是举世公认的最严格意义上的不朽杰作,被认为是塑造了现代文明、影响了人类历史的不多几种文学作品之一。 据介绍,到十九世纪末,该书的各种版本、译本以及仿作已不下七百种之多。之所以能够这样吸引人,主要是由于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然而这故事听起来却非常有现实感,而我们听故事的人绝大多数同鲁滨孙一样,具有矛盾的性格,具有在各种

逆境中求生或改善自己生活的愿望,以及或多或少地具有把这种愿望化为现实的勇气和手段,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个鲁滨逊。 国外名著读书笔记500字2 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书,感觉很好,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老人与海》。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位老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生活。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 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我十分同情这位老人的处境。”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完整版)中国四大名著简介

中国四大名著简介 《红楼梦》 作者简介: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内容简介:《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1. 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 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2.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事件: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3、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3、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4、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西游记》 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内容简介: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事件:1.孙悟空打闹天宫2.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3. 八戒大战流沙河4.孙行者三调芭蕉扇5.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简介: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求学时,我就看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那时怀揣教书育人的梦想,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知道教育的崇高;现在,我又开始读这本书。对于刚刚走上讲台,又初次担任班主任的我来说,再读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

外国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外国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外国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外国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拿破仑,一位是海伦凯勒。拿破仑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这个暑假我终于读到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书中一句句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海伦凯勒不平凡的一生。海伦凯勒仅仅拥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剩下的漫长岁月都是在黑暗中度过,但她不屈不挠,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她能和常人一样用嘴巴和别人沟通,最终以顽强的毅力考上了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人。 看完这本书,我被海伦凯勒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身为正常人的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和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一个又瞎又聋残疾人都能考上哈佛大学,我们更应该知难

而上,不能让困难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当遇到困难时,我们绝不轻易地向困难低头。坚强是一种无尚的精神,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海伦凯勒就是凭借这种精神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 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当我们遇到委屈和沮丧时,就应该想想海伦凯勒是怎么面对困难的。我相信:只要我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难,我们一定能成为21世纪一块闪闪的黄金。 还记得我与《海底两万里》初次见面,是在一年前的一个晚上,我作业完成后,觉得还差些什么,就来到书架前,寻找适合我看的书。无意中《海底两万里》跳入了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拿了出来,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本名叫《海底两万里》的`书,是由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遇大西洋漩涡后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真让人赞叹不已。 书中的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康赛尔以及鲸叉手尼德兰在“海怪”里发生的奇妙故事。有的是与船长尼摩穿上潜水服在“森林”里探险的事情;有的是尼摩船长在水里打捞沉船里黄金的故事;有的是阿龙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育人三部曲》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典案例3: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

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外国名著读后感大全

外国名著读后感大全 【篇一:外国文学名著读后感】 外国文学名著读后感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性闪得还亮 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了的信念。 就像这段话一样,文学名著在当今社会上已占有了高大的地位,是 我们青少年必读的书集,它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知道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 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费小笔资金 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 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 别人不相同。他不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 声色,看准时机果断出击。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 通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 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 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发了财的负心汉。与此同时,在她的身 边围绕着许多金钱的奴隶。为了得到她的钱,拼命地在她的身边包 围着。 使我同情她,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金钱“这东西的怨恨是那 么深,那么重。 每个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吝啬鬼,因为她同她的父亲一样省吃俭用, 精打细算。但是,一个个虔诚的机构,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却给了责备她爱财的人一记有力的耳光。 从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就如上帝一般,让所有人侵倒,甚至六亲不认,但有的看似吝啬的人却不是一个吝 啬鬼而是一个慈善的人。让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 内心的世界……

四大名著英文简介

《三国演义》----《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doms》 《水浒传》----《The Story by the Water Margin》 《红楼梦》----《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Chinese Literature - Novels and fiction 红楼梦"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lso calle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Shitouji 石头记)", this novel written by Cao Xueqin 曹雪芹is said to be the greatest masterpiece (杰作) of Chinese fiction. With hundreds of persons and their stories, paralleling the life and feelings of servants to the life of the main persons, the story is very complex and full of symbolisms, but very interesting and convincing (有说服力的) for its encyclopedic character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describing the life of a noble familiy in the 18th century Qing China 清. 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one of the great chinese classics (中国古典文学) and is compiled into a semi-fictional (半虚构的) literary masterpiece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by Luo Guanzhong. The novel comprises around 70+% fact and 20+% fiction. Some issues such as Guan Yu's weapon weighing around 40+ kilograms, the capabilties of Lu Bu, Liu Bei's horses as well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Hill of the Fallen Phoenix and some others are probably fictional. That period in history can be said as the golden age of chivalry (游侠、骑士) and although it happened more than 1700 years ago, characters such as Liu Bei, Cao Cao, Guan Yu, Zhang Fei and Zhuge Liang have become household names among the chinese. Tales of their exploits (开拓), courage, adventures and many more are told in the novel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水浒传Outlaws (亡命徒) of the Marsh (沼泽)/ The water Margin The novel "Outlaws of the Marsh" is somewhat like an ancient epic tale (史诗故事). No one remembers the period it was composed. One knows this story is based on real facts and has inspired many storytellers. One knows the North Song Dynasty (XIIIth Century) lived its apogee (最高点) and declined, a victim of corruption (腐败) and decadence (衰落). One finds historical traces of these outlaws who challenged the imperial authority. Water Margin or Outlaws of the Marsh ("All men are brothers" in Pearl Buck's (Pearl Buck 美国传奇女作家) translation, "Shui hu zhuan" in Chinese, "Au Bord de l'Eau" in French ) is an immortal (不朽的) novel because its tale is universal : it speaks of beings (outlaws but also notables, strong muscled heroes but also intellectual, anarchists (无政府主义者) but also philosophers) who cannot bear injustice nor abuse nor arbitrariness (专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