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间布置

车间布置

车间布置
车间布置

第六章车间布置 (1)

6.1 车间布置规范 (1)

6.1.1 车间布置的内容 (1)

6.1.2 车间布置的依据 (2)

6.1.3 车间布置的原则 (3)

6.2 竖向设计 (3)

6.2.1 车间厂房的平面布置 (3)

6.2.2 车间厂房的立面布置图 (4)

6.2.3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5)

6.3 厂区运输 (9)

6.3.1 运输方式 (9)

6.3.2 合理组织人流与货流 (9)

6.4 其他设置 (10)

第六章车间布置

6.1 车间布置规范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特别的,对于大型以及特大型的化工厂区而言,规范、科学的车间布置在防范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减小环境污染等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车间布置规范、竖向设计、厂区运输等方面进行展开讨论。

6.1.1 车间布置的内容

⑴确定各工序、各设施和特殊用房空间位置。

⑵确定各工艺设备在车间平面和立面位置。

⑶确定工艺流程图中不予表达的辅助设备或公用设备位置。

⑷确定供安装、操作与维修所用通道系统位置与尺寸。

⑸在上述各项的基础上确定车间建筑物、构筑物与场地的尺寸。

⑹确定管道、电气仪表管线、采暖通风管道走向和位置。

⑺车间布置基本条件车间外部条件。

⑻车间内部情况车间在总图中所占位置及周围设施情况(与本车间有关车间、工段、部门在总图上位置。)

⑼车间所在的地形条件和周围环境(本车间所在地地形开阔程度,以便考虑厂房平面及立面布局。)

6.1.2 车间布置的依据

⑴车间布置基本原则

①最大限度满足工艺生产(包括设备维修)要求

②有效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

③为车间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合理以及节能等要求创造条件

④考虑其它专业对本车间布置要求

⑤考虑车间发展和厂房扩建

⑥采取的劳动保护、防腐、防火、防毒、防爆及安全卫生等措施符合要求

⑦本车间与其他车间在总平面图上位置合理,力求使它们之间输送管线最短,联系最方便

⑧考虑建厂地区气象、地质、水文等条件

⑨人流货流要分流

⑵车间布置依据

常用设计规范和规定(详细内容可参见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著的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SH 3011—200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定

HG 20546—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

6.1.3 车间布置的原则

⑴总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要适应总图布置要求,与其他车间、公用工程系统、运输系统组成成有机体。

⑵经济效果要好

车间平面布置设计应简洁、紧凑,已达到最小的占地面积;车间立面布置应尽量将高达的设备布置在室外,如不能布置在室外的尽量单独处理,且尽量降低厂房的高度,以减少建设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⑶便于生产管理,安装、操作、检修方便

在车间布置设计时,除考虑各个生产工段外,对生产辅助用房如车间配电室、机修间、化验室等和生活办公用房等,都要合理安排,互相协调,以便生产管理;设备布置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日后的施工安装、操作和检修,要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操作人员留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和安全距离;需要经常检修、更换的设备附近要留有一定的检修空间和设备运输宽度。

⑷符合布置规范和国家法规

妥善处理防火、防爆、有毒、腐蚀等问题,保证生产安全,还要符合建筑规范和要求。厂房的大小、高度、形制等要符合建筑规范。

⑸要留有发展余地

有些设施或装置,由于设计投资较大,资金紧张,或已经预计到将来的销售情况会越来越好,经和建设单位协商,在布置设计时,要留有发展余地,以便将来扩建或增建。

6.2 竖向设计

6.2.1 车间厂房的平面布置

化工厂房平面型式的选择原则是,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下尽量力求简单,力争美化,同时要按照建筑规范要求。

化工设计中采用的厂房型式一般为:长方形、T形、L形和Ⅱ等。长方形便于总平面图的布置,节约用地,有助于设备排列,缩短管线,易于安排交通出入

口,有较多可供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墙面;但有时由于厂房总长度较长,在总图布置有困难时,为了适应地形的要求或者生产的需要,也有采用L形、T形或Ⅱ形的,此时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通道和立面等各方面的因素。

厂房的柱网布置,要根据厂房结构而定,生产类别为甲、乙类生产及大型石化装置,宜采用框架结构,采用的柱网间距一般为6m,也有采用9m、12m。丙、丁、戊类生产可采用混合结构或框架结构,开间采用4m、5m或6m。但不论框架结构或混合结构,在一幢厂房里不宜采用多种柱距。柱距要尽可能符合建筑模数的要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结构上的标准预制构件,节约设计和施工力量,加速基建进度。

在进行车间布置时,应考虑厂房安全出入口,一般不应少于两个。如车间面积小,生产人数少,可设1个,但应慎重考虑防火安全等问题。装置(车间)内的道路、通道的宽度及其上方高度应执行HG 20546—92中的有关规定和执行GB 50160中的相关规定。

6.2.2 车间厂房的立面布置图

厂房的立面布置要力求做到设备排列整齐、紧凑、美观,充分利用厂房空间,既经济合理、节约投资,又操作、检修方便,并能充分满足采光、通风等要求。

化工厂厂房可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设计成单层、多层或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型式。一般来说单层厂房建设费用较低,因此除了由于工艺流程的需要必须设计为多层外,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单层。有时因受建设场地的限制或者为了节约用地,也有设计成多层的。

化工厂厂房的高度,主要由工艺设备布置要求所决定。厂房的垂直布置要充分利用空间,每层高度取决于设备的高低、安装的位置、检修要求及安全卫生等条件。一般框架或混合结构的多层厂房,层高多采用5m、6m,最低不得低于4.5m;每层高度尽量相同,不宜变化过多。装配式厂房层高度采用300mm的模数。在有高温及有毒害性气体的厂房中,要适当加高建筑物的层高或设置拔风式气楼,以利于自然通风、采光散热。

有爆炸危险车间宜采用单层,厂房内设置多层操作台以满足工艺设备位差的要求。如必须设在多层厂房内,则应布置在厂房顶层。如整个厂房均有爆炸危险,则在每层楼板上设置一定面积的泄爆孔。这类厂房还应设置必要的轻质屋面、或

增加外墙以及门窗的泄压面积。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泄压面积应布置合理,并应靠近爆炸部位,不应面对人员集中的地方和主要交通道路。车间内防爆区与非防爆区(生活、辅助及控制室等)间应设防火墙分隔。如两个区域需要互通时,中间应设双门斗,即设二道弹簧门隔开。上下层防火墙应设在同一轴线处。防爆区上层不应布置非防爆区。有爆炸危险车间的楼梯间宜采用封闭式楼梯间。

6.2.3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就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平面上和立面上的准确的、具体的位置,这是车间布置设计的核心,也是车间厂房布置设计的依据。

化工厂的设备布置,在气温低的地区或有特殊要求者,均将设备布置在室内,一般情况可采用室内与露天联合布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工厂的联合露天化布置。

设备露天布置有下列优点:可以节约建筑面积,节省基建投资;可节约土建施工工程量,加快基建进度;有火灾及爆炸危险性的设备,露天布置可降低厂房耐火等级,降低厂房造价;有利于化工生产的防火、防爆和防毒(对毒性较大或剧毒的化工生产除外);对厂房的扩建、改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生产中一般不需要经常操作的或可用自动化仪表控制的设备,如塔、换热器、液体原料储罐、成品储罐、气柜等都可布置在室外。需要大气调节温湿度的设备,如凉水塔、空气冷却器等也都露天布置或半露天布置。

不允许有显著温度变化,不能受大气影响的一些设备,如反应罐、各种机械传动的设备、装有精密度极高仪表的设备及其他应该布置在室内的设备,则应布置在室内。

⑴生产工艺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①在布置设备时一定要满足工艺流程顺序,要保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对于有压差的设备,应充分利用高低位差布置,以节省动力设备及费用。在不影响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各层设备尽量集中布置,充分利用空间,简化厂房体形。通常把计量槽、高位槽布置在最高层,主要设备如反应器等布置在中层,储槽等布置在底层。这样既可利用位差进出物料,又可减少各层楼面的荷重,降低造价。但在保证垂直方向连续性的同时,应注意在多层厂房中要避免操作人员

在生产过程中过多地往返与楼层之间。

②凡属相同的几套设备或同类型的设备或操作性质相似的有关设备,应尽可能布置在一起,这样可以统一管理,集中操作,还可以减少备用设备,及互为备用。

为了考虑整齐美观,可采取下列方式布置:成排布置的塔,如可能时可设置联合平台;换热器并排布置时,推荐靠管廊侧管程接管中心线取齐;离心泵的排列应以泵出口管中心线取齐;卧式容器推荐以靠管廊侧封头切线取齐;加热炉、反应器等推荐以中心线取齐。

③布置设备时,除要考虑设备本身所占的位置外,还须有足够的操作、通行及检修需要的位置。

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换使用的可能性,设备排列要整齐,避免过松过紧。

⑤除热膨胀有要求的管道外,要尽可能地缩短设备间管线。

⑥车间内要留有堆放原料、成品和包装材料的空地(能堆放一批或一天的量),以及必要的运输通道及起吊位置,且尽可能地避免物料的交叉运输(输送)。

⑦传动设备要有安装安全防护设施的位置。

⑧要考虑物料特性对防火、防爆、防毒及控制噪声的要求,譬如对噪声大的设备,宜采用封闭式间隔等;生产剧毒物及处垃剧毒物料的场所,要和其他部分完全隔开,并单独设置自己的生活辅助用室;对于可燃液体及气体场所应集中布置,便于处理;操作压力超过3.5MPa的反应器宜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的一端。

⑨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适当预留扩建余地。

⑩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之间的净间距大小,虽无统一规定,但设计者应结合上述布置要求及设备的大小,设备上连接管线的多少,管径的粗细,检修的频繁程度等各种因素,再根据生产经验,决定安全间距。

⑵设备安装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①要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

②要考虑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经常搬动的设备应在设备附近设置大门或

安装孔,大门宽度比最大设备宽0.5m,不经常检修的设备,可在墙上设置安装孔。

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孔。厂房比较短时,吊装孔设在靠山墙的一端,厂房长度超过36m,则吊装孔应设在厂房中央。

多层楼面的吊装孔应在每一层相同的平面位置。在底层吊装孔附近要有大门,使需要吊装的设备由此进出。吊装孔不宜开得过大(一般控制在2.7m以内,对于外形尺寸特别大的设备的吊装,可采用安装墙或安装门,设备可直接从安装墙或安装门进人该设备位置就位)。

④必须考虑设备检修、拆卸以及运送物料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起重设备的形式可根据使用要求定。如不设永久性起重运输设备,则应考虑有安装临时起重运输设备的场地及预埋吊钩,以便悬挂起重葫芦。如在厂房内设置永久性起重运输设备,则要考虑起重运输设备本身的高度,并使设备起吊运输高度大于遭输途中最高设备的高度。

⑤大型设备(如:塔、储罐、反应器等)应布置在装置(车间)的一侧,并靠通道,周围无障碍物,以便起重运输设备的进出及设备的吊裂,通道宽度应大于最大起吊设备的宽度。

⑶厂房建筑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①凡是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如压缩机、真空泵、粉碎机等,应该尽可能地布置在厂房的底层,并和其他生产部分隔开,以减少厂房楼面的荷重和振动。如离心机由于工艺要求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布置在底层时,应由土建专业在结构设计上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

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和基础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墙连在一起,以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③布置设备时,要避开建筑物的柱子及主梁,如设备支承在柱子或梁上,其荷重及吊装方式需事先告知土建人员,并与其商议。

④厂房中操作台必须统一考虑,防止平台支柱林立重复,既有碍于整齐美观,又影响生产操作及检修。

⑤设备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⑥在厂房的大门或楼梯旁布置设备时,要求不影响开门和妨碍行人出人畅

通。

⑦设备应尽可能避免一布置在窗前,以免影响采光和开窗;如必须布置在窗前时,设备与墙间的净距应大于600mm。

⑧设备布置时应考虑设备的运输线路、安装、检修方式,以决定安装孔、吊钩及设备间距等。

⑨凡有腐蚀介质的设备,通常集中布置并设围堰,以便其地面作耐腐蚀铺砌处理和设酸性下水系统。

⑩可燃易爆设备应与其他工艺设备分开布置,并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一处,以便土建设置隔爆墙等有关措施。

同时,也可以从下表对整个设备放置规范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序号项目尺寸/m

1 泵与泵的间距不小于0.7

2 泵列与泵列间的距离不小于2.0

3 泵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2

4 回转机械离墙距离不小于0.8~1.0

5 回转机械彼此间的距离不小于0.8~1.2

6 往返运动机械的运动部分与墙面的距离不小于1.5

7 被吊车吊动的物件与设备最高点的距离不小于0.4

8 贮槽与贮槽间的距离不小于0.4~0.6

9 计量槽与计量槽间的距离不小于0.4~0.6

10 换热器与换热器间的距离不小于1.0

11 塔与塔间的距离 1.0~2.0

12 反应罐盖上传动装置离天板距离(如搅拌轴拆装有困难时,

距离还须加大)

不小于0.8

13 通道、操作台通行部分的最小净空不小于2.0~2.5

14 操作台梯子的坡度(特殊时可作成6度)一般不超过45

15 一人操作时设备与墙面的距离不小于1.0

16 一人操作并有人通过时两设备间的净距不小于1.2

17 一人操作并有小车通过时两设备间的距离不小于1.9

18 工艺设备与道路间的距离不小于1.0

19 平台到水平人孔的高度0.6~1.5

20 人行道、狭通道、楼梯、人孔周围的操作平台0.75

21 换热器管箱与封盖端间的距离,室外/室内 1.2/0.6

22 管束抽出的最小距离(室外)管束长+0.6

23 离心机周围通道不小于1.5

24 过滤机周围通道 1.0~1.8

25 反应罐底部与人行通道距离不小于1.8~2.0

26 反应罐卸料口至离心机的距离不小于1.0~1.5

27 控制室、开关室与炉子之间距离15

28 产生可燃性气体的设备和炉子间距离不小于8.0

29 工艺设备和道路间距离不小于1.0

30 不常通行的地方,净高不小于 1.9

6.3 厂区运输

除了厂区的固定设备的设计外,对于一个成熟关于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谈,选择一个适合的、合法的运输方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交通运输条件、道路设计条件。

6.3.1 运输方式

⑴水运

投资少,要求工厂临江、或邻海,且要求具有一定深度的航道及适宜建造码头的地方——具备条件,优先考虑

⑵公路运输

该途径具有方便、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适用于货运量不太大的工厂、山区工厂和经常变动货运量的工厂。

⑶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保证性强,成本比公路低。适用于:货运吞吐量大,就进铁路线,特别有自备货车或槽车的。

6.3.2 合理组织人流与货流

在组织货运同时,要考虑人行路线,要求人流线路应短捷,与货流交叉最少。一般应将货运最大的仓库、车间靠近铁路、道路等货运出入口,避免与人流交叉。具体可以参见下图6.1——总出入口人流与物流的几种布置。

图6.1 总出入口人流与物流的几种布置

6.4 其他设置

除了以上叙述的车间厂房设置布置规则外,典型设备布置规则在完整的化工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容器、换热器、反应器、精馏塔、泵等的布置规则则和上述的不一样,在此不再赘述,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参见参考文献1。

在上述的讨论后,可以发现,装置(车间)布置是设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布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装置(车间)建成后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能否有良好的操作条件,使生产正常、安全地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方便可行,以及对建设投资、经济效益等都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进行装置(车间)布置前必须充分掌握有关生产、安全、卫生等资料,在布置时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根据当地地形及气象条件,作深思熟虑、仔细推敲、多方案比较,以取得最佳布置。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化工工艺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王静康.化工过程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韩冬冰,李叙凤,王文华.化工过程设计[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

[4]Sugiyama H, Fischer U, Hirao M, Hungerbühler K. A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framework including different stag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EHS) assessment. In: Marquardt W, Pantelides C, eds. Computer Aided Chemical Engineering: Elsevier; 2006: 1021-6.

[5]E·路德维希.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M]. 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1979

工厂布置原则

工厂平面布置原则 第一节工厂布置与物流管理 一、厂址选择 所谓工厂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工厂的地理位置,使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一) 选址 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厂。第二是定址。地区选定之后,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地方。 (二) 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 选择地区时的影响因素有: 1. 是否接近于市场 这里的市场概念是广义的,也许是一般消费者,也许是配送中心,也许是作为用户的其他厂家。接近产品目标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产品的迅速。投放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2. 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 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应考虑尽可能接近原材料供应地,特别是与产品相比,在原材料的重量和体积更大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原材料供应地。 3. 运输问题

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特点,考虑应接近铁路、港口还是其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区域。 4. 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 5. 劳动力资源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受教育状况等都不同。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在某些特定地区才更容易提供符合某些特定要求的熟练劳动力等。 6. 基础设施条件 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有五项基础设施是需要在选址时予以认真考虑的:供水;电;煤气;排水;“三废”处理。某些企业要耗用大量的水,如食品制造、电镀等;而另一些企业如化学加工的工艺过程则需大量的电。对这些基础设施如不在选址时予以充分考虑,则会造成成本上升和带来不便。 7. 气候条件 根据产品的特点,有时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候因素,如精密仪器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 8. 政策法规条件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建厂,可能会得到一些政策、法规上的优惠待遇,如我国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某些低税率国家等。这也是当今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址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9. 政治和文化条件

车间平面布置图

车间平面布置图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与重要性 1、目的: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决定车间、工段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建筑结构型式,以及各车间之间与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 2、重要性: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 3、依据: ①生产工艺流程图;

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③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极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④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 ⑤土建资料和劳动安全、防火、防爆资料; ⑥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⑦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 ⑧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4、组成: ①工厂组成: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车间、仓库和堆场部分、三废治理部分、厂前区行政福利部分。 ②工厂生产车间的内部组成:

生产、辅助、生活等三部分; 生产部分: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等; 辅助部分:通风空调室、变电配电室、车间化验室、控制室等; 生活行政部分:其中包括车间办公室、会议室、更衣室、休息室、浴室以及厕所等。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1、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

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 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 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要求 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 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 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7)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18m以下,采用3m的倍数,18m以上采用6m的倍数,多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精编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SH 3011—200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定 HG 20546—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 2.基础资料 (1)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SH 3011—200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定 HG 20546—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 2.基础资料 (1)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2)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3)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及保温情况)。 (4)公用系统耗用量,包括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 (5)车间定员表(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间化验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外,还要掌握最大班人数和男女比例的资料)。 (6)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包括装置(车间)之间、辅助部门、生活部门的相互联系,场内人流、物流的情况和数量]。 (7)建厂地形和气象等资料。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主要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在进行车间厂房布置设计时,首先要推敲并确定车间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防止泄露不全,车间的组成一般包括生产设施、生产辅助设施、生活行政设施、其他特殊用室和近期发展用地五部分。 车间布置设计就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范围内平面与车间立面上的准确的、具体的位置;同时也确定了场地与建、构筑物的尺寸;安排工艺管道、电

生产车间设计原则

关于实木生产线作业区规划的若干建议: 作业区是指各车间、班组从事生产作业的工作现场。作业区的规划如何,将直接影响作业效果。 生产作业每天都在进行着,工作现场也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材料、半成品的种类、数量和位置时刻都不同,人员要走动、物料要运送、工序间要进行交接,如果场地不够大,标志不清楚就会造成生产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作业区域可从功能和用途上去划分,同时又是互相依附关系。 1、按车间划分 车间划分是作业区规划的第一项工作,车间划分首先决定于企业的产品特点,其次与企业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模式有关。 (1)车间划分的依据 车间划分应依据以下条件和原则进行: a.总空间大小 厂区规划方案确定以后,作业区的总面积便固定下来,各车间、工序的划分只能在总面积之内进行,某一个车间如果过大,其它的车间就只能变小,所以,必须进行总体协调和妥善分配。 b.产能设计

车间规划的结果必须可以满足设计产能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有足够的机位、操作位、半成品存放空间、周转台、材料暂存区等硬件设施。在进行车间划分时,要将设计总产能按工序能力进行分配,以保证各工序产能之和满足要求。 c.工序平衡原则 工序平衡是指各车间所生产的半成品数量在安装环节具有配套性,或者在完成单位数量产品的生产时,各工序具有相同的生产能力。因为同样生产能力时,不同工序所需要的员工数量、设备数量、工作台所占面积、作业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场地大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工序平衡是车间划分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 d.半成品库存 半成品库存量的多少受以下因素影响: ◆生产线的顺畅程度; ◆生产流程的特点; ◆企业的营销策略; ◆管理能力; ◆生产决策; ◆生产周期。 要根据以上因素,对各车间、各工序的半成品常规数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半成品的存放区域的大小,在车间划分时给予充分考虑。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 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 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 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厂房建筑结构 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 (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 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 (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 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平面图上的纵向定位轴线,应按水平方向从左至右顺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横向的定位轴线,则按垂直方向由下而上顺次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号。 在立面图和剖面图上,一般只画出建筑物最外侧的墙或柱的定位轴线,并注写编号。 轴线编号一般排列在图面的下方和左方。 (3)建筑物各层楼、地面和其他构筑物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标高”。 标高数值以m为单位,一般标注至小数点以后第三位。 (4)基准面。例如某层的楼,地面,某标高为零,并标注为±0.000。

(现场管理)车间布局设计说明书

《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说明书》 设计题目: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0 8 数控 3 0 4 学号:2 0 0 8 1 0 3 3 4 1 9 设计人:秦巍 指导老师:唐新民 日期:2010.12.1—2011.3.4

目录 (1) 前言 (2) 车间设计布局指导书………………………………………...第页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总结及体会……………………………………………. 机床设备………………………………………………………….. 建筑场地图………………………………………………………. 设备型号及平面图………………………………………………..

通过3年专业的学习数控技术,即将毕业踏入社会时,学校还要给予我们最后一项考核来检验我们3年以来学习的综合知识。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主要是用来考核我们在大学3年以来所学的一个综合测试,它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对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完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提高: (1)首先,在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获取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其自我的动手能力。

(2)然后,通过专业的学习加以利用,理论跟实际结合; (3)最后,达到一个自我提升的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个环节的实际锻炼,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说明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个人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2)主要以课本知识与专业手册和理论的联系,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设计图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让阅读者一看就懂你的设计内容等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Abstract: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生产车间设计原则

生产车间设计原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关于实木生产线作业区规划的若干建议: 作业区是指各车间、班组从事生产作业的工作现场。作业区的规划如何,将直接影响作业效果。 生产作业每天都在进行着,工作现场也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材料、半成品的种类、数量和位置时刻都不同,人员要走动、物料要运送、工序间要进行交接,如果场地不够大,标志不清楚就会造成生产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作业区域可从功能和用途上去划分,同时又是互相依附关系。 1、按车间划分 车间划分是作业区规划的第一项工作,车间划分首先决定于企业的产品特点,其次与企业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模式有关。 (1)车间划分的依据 车间划分应依据以下条件和原则进行: a.总空间大小 厂区规划方案确定以后,作业区的总面积便固定下来,各车间、工序的划分只能在总面积之内进行,某一个车间如果过大,其它的车间就只能变小,所以,必须进行总体协调和妥善分配。 b.产能设计 车间规划的结果必须可以满足设计产能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有足够的机位、操作位、半成品存放空间、周转台、材料暂存区等硬件设施。在进行车间划分时,要将设计总产能按工序能力进行分配,以保证各工序产能之和满足要求。 c.工序平衡原则 工序平衡是指各车间所生产的半成品数量在安装环节具有配套性,或者在完成单位数量产品的生产时,各工序具有相同的生产能力。因为同样生产能力时,不同工序所需要的员工数量、设备数量、工作台所占面积、作业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场地大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工序平衡是车间划分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 d.半成品库存 半成品库存量的多少受以下因素影响: ◆生产线的顺畅程度; ◆生产流程的特点; ◆企业的营销策略;

车间平面布置图

车间平面布置图大门大门配电间卫生间新车交车区待修车位空压机房储藏间配件仓库电工间员工休息室钣喷工具间机油间大修间大门消防安全通道机电储藏面积:长86.8米*宽36米事故车工位维修保养保养保养修复新车交车区维修维修油漆准事故车工位索赔件仓库技术部仓库烤漆房油漆抛光房保养维修

布置图是建筑布置图的简明图形形式,用于显示建筑物,结构,设施,设备等的相对平面位置。绘制布置图的常用方法是平面模型布置法。根据布置对象的范围,布置图可分为工厂总体布置图,工厂布置图,车间布置图,设备布置图和地下网络布置图。 布局图一般是指平面的空间布局和布置,分为公共空间布局,室内平面布局,绿化平面布局等。在工程中,布局图通常是指建筑布局的简洁图形形式方案,用于显示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的相对平面位置。 画图方法 通常,使用手工图或二维工程图软件来绘制平面图。 常用的CAD版本是cad2007,cad2010和cad2014。在这里,2007是较早的CAD起草器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版本。2010是所有版本中最稳定的版本。在现有CAD的基础上,CAD 2014与3DMAX更加兼容。 (常用:CAXA,众望CAD,天正CAD,AutoCAD) 图纸布局计划的常用方法是平面模型布局方法和空间原理。

分类 根据对象的范围,布局计划可以分为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总体布局计划单一建筑物布局图,设备布局图和地下网络布局图等 国内建筑法 目前,国内建筑法对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是通过增加四个外墙和颜色图来构成建筑物的布置图。 三要素 1个比例 2方向 3图例和笔记

车间布置图

车间布置图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生产车间的现场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 车间卫生要求 1、每班生产结束后,必须彻底将生产设备、工器具、地面、墙壁、排水 沟等打扫干净,所用物品摆放整齐,车间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一个卫生、 干净、整洁的环境。生产过程中不间断随时清扫、整理。 2、车间内所有的门窗、玻璃、窗台应随时保持清洁干净,每星期彻底清 扫车间卫生。 4、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车间,严禁在车间内吃零食、吸烟, 不得随地吐痰、闲聊、打斗、大声喧哗、玩手机、翻阅书报画册。 5、车间内不得堆放废弃物,装溶液用的桶必须加盖。 6、工作时落地原料必须及时清扫妥善处理。 7、工作中产生的垃圾,必须放入车间内的临时存放袋、箱中,每天上午、 下午(下班前)二次将生产区域的垃圾清理出车间。 8、未用的原料、辅料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9、各种半成品用转运箱、输送平板及垃圾箱保持清洁。 10、产品包装(塑料包装袋、产品标签和纸板箱)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车间应做到: A、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B、墙壁(角)和天花板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 C、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 D、桌凳保持干净,物品堆放整齐。 E、水池及地下水道清洁、排水畅通、无阻塞现象。 F、车间四周责任区内清洁、无垃圾、无烟蒂。 各卫生区负责人: 学习室: 机装区 线装区 月考核表 姓名上月分数本月分数总分数备注 注释: 1.各卫生区负责人《按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中规 定要求负责该区的日常卫生。 2.由不同的卫生区相互负责人相互检验,例:A检查 B,B检查C,C检查A。合格则再日检查表格内打√ 不合格则打×。 3.公司不定期对车间卫生进行检查,并列入部门考核 计划。 车间每日卫生区检查考核表

生产车间设计原则

精心整理关于实木生产线作业区规划的若干建议: 作业区是指各车间、班组从事生产作业的工作现场。作业区的规划如何,将直接影响作业效果。生产作业每天都在进行着,工作现场也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材料、半成品的种类、数量和位置时刻都不同,人员要走动、物料要运送、工序间要进行交接,如果场地不够大,标志不清楚就会造成生产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作业区域可从功能和用途上去划分,同时又是互相依附关系。 1、按车间划分 车间划分是作业区规划的第一项工作,车间划分首先决定于企业的产品特点,其次与企业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模式有关。 (1)车间划分的依据 车间划分应依据以下条件和原则进行: a.总空间大小 厂区规划方案确定以后,作业区的总面积便固定下来,各车间、工序的划分只能在总面积之内进行,某一个车间如果过大,其它的车间就只能变小,所以,必须进行总体协调和妥善分配。 b.产能设计 车间规划的结果必须可以满足设计产能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有足够的机位、操作位、半成品存放空间、周转台、材料暂存区等硬件设施。在进行车间划分时,要将设计总产能按工序能力进行分配,以保证各工序产能之和满足要求。 c.工序平衡原则 工序平衡是指各车间所生产的半成品数量在安装环节具有配套性,或者在完成单位数量产品的生产时,各工序具有相同的生产能力。因为同样生产能力时,不同工序所需要的员工数量、设备数量、工作台所占面积、作业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场地大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工序平衡是车间划分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 d.半成品库存 半成品库存量的多少受以下因素影响: ◆生产线的顺畅程度; ◆生产流程的特点; ◆企业的营销策略; ◆管理能力; ◆生产决策; ◆生产周期。 要根据以上因素,对各车间、各工序的半成品常规数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半成品的存放区域的大小,在车间划分时给予充分考虑。 e.管理模式 不同的管理模式对车间的划分有不同的要求,车间的划分要结合企业管理的需要,而进行车间的设立、分割、合并。 f.设备特点 设备数量、体积大小、功能等对车间规划都有着一定影响。 g.工序间的相互影响 家具制造企业,很多车间的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噪音等污染,这将对其它车间的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作业者产生影响,在进行车间划分时应给予考虑。 2、按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是指在各车间内部,按照各种功能需要所进行的场地分配,这些区域包括:

生产车间布局优化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车间布局设计概述 1.1.1布局设计概述 从一般意义上说,布局设计就是将一些物体按一定的要求合理放置在一个空间内,它是一个涉及参数化设计、人工智能、图形学、信息处理、优化、仿真等技术的交叉学术领域,实践证明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它存在于现实生活的许多行业和方面: 1) 航空航天工业中,航天器上各种仪器的布局摆放问题; 2) 造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内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放置问题; 3) 集成电路设计中,各种元件的合理布置问题; 4} 建筑设计中,各房间的合理布置及厂房、设备等布局问题; 5) 机械设计领域中,各种基于装配的机床布局设计问题; 布局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布局结果的好坏对整个行业生产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等都有重大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制造系统中车间布局设计问题。生产车间是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直接承担着企业的加工、装配任务,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部门。所谓车间布置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工段、班组)及工作地,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从而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车间的具体功能和任务。车间布置一般包括:基本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仓库部分、过道部分、车间管理部分、生活福利部分等。 由于车间布置决定了以后车间的物流方向和速率,从而从结构上限定了车间的功能潜力,因此车间布置是构造一个有效车间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相同车间地址、相同的人员、相同的设备和技术,仅仅是由于布置的方式不一样,生产系统的功能可以有天壤之别。高效率的车间布置作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1. 2 物流设计概述 物流系统的设计是整个车间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本文考虑的问题之“物流”是指社会物质资料从生产一直到消费前的全部流通过程。“工厂物流”是指工厂从原料进厂,经过存储、加工、制造、装配厂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原料、材料、半成品、配套件、、包装直至成品出成品)的每个环节流动、储存的全过程。“工厂物流技术”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实现车间内部的物流系统(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MHS)合理化技术车间布局的实质就是对制造资源(包括人、机具和物料)在空间上密切有机结合,时间上适当连接、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减少自制零件和外购件的损坏,节省费用。在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物流因素,不仅能降低其过程中的运输成本而且还能加快生产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生产能力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