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基本知识(二)

一、问:什么是深度访谈?

答: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是一种相对无限制的一对一的会谈,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情感。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的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评估专家根据事先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校长汇报”、“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学校发展规划”、“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中,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的核心问题,以学校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作为被访谈对象。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和传递正确的评估信息的目的。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评估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评估中,不同学校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深度访谈的对象、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可能不同,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及访谈对象,所以无法事先掌握访谈的题目。有时专家为证实某一问题,会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所以所问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工作或内容。虽然不能预先了解访谈的题目,但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更好、更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

二、问:深度访谈的目的是什么?

答:1.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是否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与执行。即对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学习理解得怎样?执行得怎样?

2.通过深度访谈与学校进行平等交流,了解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思路和办法,即通过深度访谈对学校进行“诊断”和“开方”。

3.引导高职院校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涵建设上,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

三、问:深度访谈有什么特点?

答:1.平等、开放。即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度的分析。

2.基本教育思想与基本管理方式与所有人谈;纯专业问题与对口人员谈。

四、问:深度访谈的人员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用人单位。

五、问:专家深度访谈的方法有哪些?

答:新评估方案的评估方法是:平台+考察。平台是指“数据采集平台”,考察是现场考察。现场考察以深度访谈为主,视实际情况辅以专业剖析、

说课、查阅资料等方法。深度访谈形式非常灵活,常用的形式是个别访谈、小型座谈、电话征询等。

1.对每一次访谈的对象,专家都是经过认真的选择,即能够准确、公正地提供想要了解的信息。

2.对于特别关注的方面,专家可能从多个角度采集信息。

3.访谈是在宽松、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的。

4.发现未了解透彻或有较大出入的信息,专家会通过访谈达到明确、清晰的目的。

5.对每一次访谈的问题,专家可能对访谈对象进行再次访谈。

6.访谈一般在访谈对象的工作场所进行,以建立宽松的氛围,也便于随时查阅有关资料。

7.专家访谈过程中,可随时让被访谈者提供证明材料。

六、问:访谈准备工作总体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1.要了解专家深度访谈的问题范围(访谈的侧重点),要认真学习评估新方案、16号文以及江苏省评估细则、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高职教育内容,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并融入到日常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去。要注意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中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说明,从中了解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要求。

2.访谈内容是整个学校所有人应知应会的知识(如16号文的内涵与实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校训校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特色、专业情况等,特别是与办学条件相关的各项指标情况及其相应的内

容,防止口径不统一。)和与自己工作、学习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两部分,前者是所有教师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后者是每一部门从自己实际出发需要熟悉、掌握的内容。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师、学生干部和主要的用人单位是访谈重点对象,要熟练掌握有关知识。

3.深入了解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对本职工作内的事情要熟知。

4.为了能回答专家从侧面想了解证实的问题,对非本职工作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情况、制度等内容应有所了解。

5.要顾全大局,注意维护学校的形象,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访谈中去。如果不是很清晰知道的非本职工作的或与自身无关的事情,可以如实回答说不了解,切忌回答出与实际不符或个人主观猜测的内容。

6.全校上下要认真做好深度访谈演练工作,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评估,共同为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作贡献。

七、问:深度访谈的内容(问题)范围有哪些?

(按评估指标,仅供参考)

答:1.访谈主题:领导作用

访谈目的:了解领导对国家高职教育政策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贯彻政策与经营管理学校的能力;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访谈对象: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

访谈要点:地方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与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的设计;学校重大改革及突出效果,下一步工作思路;学校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情况,

中层干部精神面貌状况,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状况;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及成果。

2.访谈主题:师资队伍

访谈目的:了解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及成果。

访谈对象:职能部门、学院领导、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访谈要点: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政策、措施;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双师”素质培养状况及下企业实践的政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承担实践教学工作状况;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访谈主题:课程建设

访谈目的:了解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

访谈对象:教务处、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访谈要点: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实训项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4.访谈主题:实践教学

访谈目的:了解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与管理;实践教学效果。

访谈对象:职能部门、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实训教师、兼职教师、学生

访谈要点: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5.访谈主题:特色专业建设

访谈目的:了解重点建设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及社会评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果。

访谈对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生

访谈要点: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监控措施;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为地区或行业服务情况。

6.访谈主题:教学管理

访谈目的:了解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制度建设及运行状况;管理队伍及综合素质。了解制度建设及运行管理与高职教育规律的吻合度。

访谈对象:职能部门、教师、学生

访谈要点: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效果;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机制、主要措施,怎样实施,执行的效果,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7.访谈主题:社会评价

访谈目的:了解学生的就业质量,社会服务状况和社会对师生的评价访谈对象:职能部门、学生、企业

访谈要点: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对外培训情况;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师生获奖情况。

八、问:深度访谈的内容(问题)主要侧重点有哪些?

(按部门、人员范围,仅供参考)

答:1.校领导、党政办

(1)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我校所设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情况。

(2)学校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学校发展建设的规划,您对学校制定的具体目标实现可能性进行怎样的估计?依据是什么?

(3)学校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哪些具体决策,效果如何?

(4)学校在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方面的情况。学校是怎样分配资源的。

(5)学校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及效果,学校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下一步工作思路。

(6)学校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情况,中层干部精神面貌状况,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状况。

(7)学校发展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8)结合您的分工,谈谈您所主管的工作或部门的现实情况,你认为重点应抓好哪几项工作,优先顺序如何?目前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工作思路。

(9)您是如何监控工作过程的?抓哪些主要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获取?试举例说明。

(10)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2.组织人事处

(1)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有哪些?(如分配制度改革;名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评定、引进、培养、奖励措施;新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及下企业实践等的政策)。

(2)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及社会服务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

(3)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情况。

(4)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情况、行政、教学、学生管理队伍情况。

(5)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建设设想。

(6)学校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主要措施。

(7)学校在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成效分析、面临问题及今后发展。

3.教务处

(1)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与学籍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2)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校系二级管理制度及落实,学生、教师等管理方面)。

(3)教学质量管理状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包括目标确定;贯彻预防为主实时调控持续改进的措施与效果;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的事实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本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估计(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机制、主要措施,怎样实施,执行的效果)。

(4)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内、外实训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服务状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技能考核、校企合作机制、“双证书”实施情况、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实训设备管理、技能鉴定站(点)的覆盖率、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成效。

(5)专业(群)建设与改革思路。

(6)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及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状况。

(7)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重点)建设思路与成效。

(8)学生顶岗实习的落实情况,工学结合开展情况。

(9)教师(包括校内专任、校内外兼课、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情况。

(10)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状况,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情况,校企合作情况,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及社会服务情况,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等师资方面的问题。学籍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

(11)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是多少?生均数有多少?近3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和现代技术含量提高情况。

(12)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设备及使用、为社会服务等)和利用率。

(13)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情况,近三年教学仪器设备增长与更新情况如何?现代技术含量情况怎么样,实验室、实训基地、计算机、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管理和利用率。

(14)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是如何开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成效如何,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效果如何。

(15)学校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6)学生就业岗位情况(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17)开拓就业市场状况;学生就业咨询指导工作状况。

(18)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

(19)开拓生源市场和招生宣传工作状况、近3年招生计划及其完成情况、录取新生报到率、新生素质调研工作开展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

(20)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状况,近三年学生就业分析。

4.财务处

(1)近3年教育事业费及专项经费拨款、学费收缴、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决算、日常教学经费、师资培训经费、图书资料费、教研教改经费、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状态。

(2)经费收入与支出方面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5.学工处

(1)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全校学生管理组织系统构成。

(2)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校院两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3)班主任及辅导员工作状况、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状况;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与奖惩制度实施状况、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在学风建设和教学信息反馈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获奖情况。

(5)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及配合情况(学生及学生宿舍管理;体育、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6)勤工俭学的困难学生资助及贷款工作情况,奖学金的发放情况。

(7)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8)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

(9)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

(10)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

(11)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2)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与配合状况,与全校各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分工与配合状况;

(13)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4)校园文化等育人环境的建设与成效分析。

(15)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开展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6.后勤处

(1)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实训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的相符程度。

(2)为保障师生员工正常的学习、工作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与工作质量。

(3)学校所属财产管理的制度建设与实施成效。

(4)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发展需要,如何更好地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7.保卫处

(1)你认为学校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学校采取了什么措施?

(2)目前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如何应对?

(3)目前学生中议论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如何应对?

(4)有无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涉及的部门、人员是否清楚?有无演练?

(5)近年来学校是否发生过较严重的,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或违规办学的事件?学校怎样处置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经验教训?

(6)学校落实安全工作的保障机制。

8.图书馆

(1)馆舍面积、藏书册数(含电子图书、适用图书册数)、阅览室座位数(含电子阅览室)及开放时间。

(2)馆藏图书种类、内容的构成及比例,与本校所设专业的适应情况。

(3)近3年图书册数与经费增长情况。

(4)图书生均年流通量、现代管理技术应用情况。

(5)学校在促进师生利用图书等现代教学信息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9.网络管理中心

(1)学校校园网概况及使用情况如何?

(2)校园网络建设规划是怎样的,是如何体现为教学服务的?

(3)学校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状况统计表(含主考单位、参考人数、通过率);

(4)网络教学资源统计:各学院网上课程资源及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情况分析

10.团委

(1)学生社团的组成、管理情况,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课外活动情况。

(2)学生会及学生党、团组织及建设情况。

(3)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开展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

(4)校园文化等育人环境的建设与成效分析。

11.科研中心

(1)开展科研的情况、高职科研理念,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建章立制,如何构建科研工作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投入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

(2)学校立项课题与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教师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开展情况。

(3)科研管理的制度、执行情况,科研、教研的成果等。

(4)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的措施和成果。

(5)学校科研队伍建设成效与今后发展思路。

(6)高职教育观念、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等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7)研究成果及对本校人才培养工作指导的效果。

12.督导办

(1)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

(2)与其它职能部门(教务处、学院)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方面)。

(3)学校在教学方面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团队素质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4)学校督导员的职责是什么?其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5)如何解决在评教、评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6)本校的督导工作是怎样开展的?怎样创新学校督导工作?

学校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范畴、岗位职责与迎评工作要求,做好相关材料的学习讨论与接受深度访谈的准备。

13.各学院(重点是学院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1)人才需求社会调研,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建设和设置专业方向的情况,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情况。

(2)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确定情况。(本专业学生针对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有哪些理论与实践课程来支撑?实践课程与能力训练是如何强化的?)(3)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如何制订的?依据是什么?做过怎样的调研与论证?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何体现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4)专业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情况,专业教学改革及试点工作的做法与阶段成果。

(5)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和课程总体结构落实培养目标的状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课程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情况及其效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设想;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状况?

(6)省级、校级精品(重点)课程、精品教材建设思路与成效?

(7)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含双师型教师、新教师的培养)情况。

(8)系级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情况与问题。质量控制的环节有哪些?

(9)专业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教研室活动如何开展的?

(10)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及双证书获取情况(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11)在素质教育方面,系里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在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系里开展的工作及其效果,系内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分工与配合状况。

(12)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情况。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情况)。

(14)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评价怎样?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

(15)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你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何思路?

(16)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情况。

14.全体教师

总体要求:

(1)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熟悉情况。你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

(2)你所任课程定位,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取舍与整合。学习本课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你能采取哪些对策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3)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有哪些,实践条件如何?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是如何确定的?所任课程是如何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的。

(4)你是如何让将素质教育融合在学科教学之中?

(5)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

(6)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

(7)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8)本人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

(9)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本系(部)有哪些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与骨干教师?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10)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及成效。

(11)你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

(12)学校在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你所了解的学校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13)作为专任教师,你认为在工作方面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提高最有效?希望学校能给予怎样的支持?

(1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分类具体要求:

A:专业课教师

(1)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2)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情况。

(3)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4)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开出率;实验、实训设备运行状况。

(5)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学校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6)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B: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1)实践教学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情况。

(4)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状况与通过率。

C:基础课教师

(1)有观念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重在了解,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过英语等级。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你所任课程的建设情况及相关的措施制度。

(3)你所任课程的作用,是着重培育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如何做好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

(4)作为基础课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能做些什么方面的工作。

(5)学校在鼓励基础课教师学历、职称方面的提高有什么措施,你对此的看法如何?

(6)有的学生认为基础课对所学的专业或日后的就业没什么作用,对基础课的学习不重视,你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D :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健康课教师

(1)“思政课”、“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进展情况、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谈谈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

(3)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4)近3年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状况,近3年《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通过率。

(5)心理健康课的开设与建设情况。

(6)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实施状况?

(7)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调研的基本情况?

(8)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及建设情况?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及取得的成效?

(10)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基本估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E:体育教师

(1)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结构、素质的基本情况?

(2)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状况,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与学校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配合关系?

(3)近3年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状况,近3年《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通过率?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高职院校 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57名学生。经过大学一年半的适应,我班总体情况良好,班内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不抓紧,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良。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参加补考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多问、多做、多看,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大合唱、篮球比赛等……。我班有几位同学在文娱方面表现突出,鼓励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参加校内外活动,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这方面准备在这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原有的班委进行更换和调整,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学习不重视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在这方面我准备多场地家长联系,双方共同来督促其认真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7、做好勤工俭学工作。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外出打工,目前我班有5位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外勤工俭学,我将不间断地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8、关心住宿生生活,我将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经常光顾他们的宿舍。 三、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部分学生补考,并及时对学习上重视的教育。 2、开展一次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参加电力系的足球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 4、组织一次联谊活动。 5、组织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 6、针对本学期旷课迟到情况找学生谈话 7、抓好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以上是我拟订的大学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重点抓好学生的学习工作,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争取在大学的本学期不出差错,把好每一关。使我班继续保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再创佳绩!!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

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巩梅张鹏 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 (一)准确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高技能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其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也与一般技艺型人才有明显不同。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

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对高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全面,其内涵不单是体现在岗位能力这一个方面,也体现在迁移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其内涵是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过程,沿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在上岗能力、岗位的迁移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以培养“上岗能力、迁移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为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中等职业教育化学工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门化方向 1、专业名称:化学工艺(专业代码:060100) 2、专门化方向: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化学工艺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化工设备保养与维护等职业岗位群工作,具有较好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具有良好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获取一定信息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 (6)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7)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8)具有正确的就业创业意识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 (1)行业通用能力: ①化学、化工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②识读图样能力:能够绘制一般化工工艺流程图,识读化工设备图、车间平立面布置图; ③化工设备故障判断能力:能使用化工常用维修工具、判断化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④化工单元操作能力:能进行流体输送、蒸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能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和生产数据,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工艺计算;能对一般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⑤化学分析与检验能力:能进行部分化工生产中间控制分析,能根据分析报告调整相应的生产操作; ⑥化工生产DCS操作能力:能进行DCS操作控制,能使用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检测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控制等); ⑦HSEQ知识应用能力:能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化工环保、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和检修; ⑧车间管理能力:能协助车间班组进行生产管理; 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能将化工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应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和检修。 (2)职业特定能力: ①基本有机化工方向:掌握典型基本有机化学品甲醇、甲醛、乙醛、乙酸等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方法;能正确理解基本有机化工生产工艺规程,并规范操作;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生产故障。 ②无机化工方向:掌握典型无机化学品合成氨、硫酸、硝酸、纯碱和烧碱等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方法;能正确理解无机化工生产工艺规程,并规范操作;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生产故障。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表 1.课程结构

职业学校工作计划(2021)

职业学校工作计划(2021)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职业学校工作计划(2021) 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努力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老帮扶结对 在青年班主任和本年级段的优秀班主任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要无私帮助,“徒弟”要虚心学习,围绕制定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班风、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小干部、帮助后进

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期末,要求“徒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 “师徒结对”活动名单: 2,组织交流讨论 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班主任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班主任;引导班主任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并把总结经验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安排 三月份:xxx(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四月份:xxx(爱心、耐心、细心开展班级工作) 五月份:xx(良好班风建设) 六月份:xxx(培养一支卓有成效的小干部) (二)、加强班风建设 学校班级工作计划要点”学校班级工作计划要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019-01-19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发展形态的梳理,探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进而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审视,得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形态,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多形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形态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录用就业”,它通常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训[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 1.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的英国,在我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理论和实践探索,它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促进和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质上是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给予企业、职业院校和学生以适当的政策扶持或资助,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受益,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生为高职院校交付部分学费,从企业实习岗位中获取劳动收益,并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发展特点 2.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化,大体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人才培养宗旨的社会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不仅侧重于专业技能人才社会适应度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人才培养方式的社会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要为学生传授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口的企业提供适应的岗位和技能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考模板

高职高专院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用20**级) **********学院 ****年**月

目录 一、专业基本信息 (4) 二、专业办学成效 (4) (一)人才培养模式 (4) (二)教学模式 (4) 三、职业面向 (4) 四、人才培养目标 (5) 五、人才培养规格 (5) 六、课程设置 (6) 七、人才培养实施 (9) (一)教学进程安排 (9) (二)资格认证要求与素质教育活动安排 (15) 八、实施保障 (16) (一)师资队伍 (16) (二)教学设施 (17) (三)教学资源 (17) (四)教学方法 (17) (五)教学评价 (17) (六)质量管理 (17) 九、毕业资格要求 (17)

十、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说明 (18) (一)编制依据 (18) (二)实施说明 (18) 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审成员 (18) 附件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19) 附件二: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 (19) 附件三: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19) 附件四:其他 (19)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类别: 学历层次: 招生对象: 修业年限: 接续本科: 二、专业办学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介绍该板块可图可表,简洁明晰为宜,新专业可略去。 …… (二)教学模式 …… 三、职业面向 表3-1 **专业职业面向

注: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四、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等知识、技能、素质和职业态度,能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从事……………………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供参考,实际描述以简要、明晰为准) 五、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工作岗位对员工知识、技能、素质、职业态度四维度中重要的整体要求(见表5-1)。 表5-1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览表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以下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学前教育 汽车制造与检修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应用 化工机械与设备 建筑施工与预算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能力。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

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 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 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 4、法制观念 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 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 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 1不断前进发展。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 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学习能力。 具有娴熟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备较高的从事企事业单位机电技术工作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招生对象: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全日制五年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基本知识(二) 一、问:什么是深度访谈? 答: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是一种相对无限制的一对一的会谈,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情感。 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的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评估专家根据事先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校长汇报”、“专业剖析”、“自评报告”、“学校发展规划”、“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中,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的核心问题,以学校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作为被访谈对象。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和传递正确的评估信息的目的。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评估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评估中,不同学校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深度访谈的对象、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可能不同,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及访谈对象,所以无法事先掌握访谈的题目。有时专家为证实某一问题,会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所以所问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工作或内容。虽然不能预先了解访谈的题目,但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更好、更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

二、问:深度访谈的目的是什么? 答:1.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是否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与执行。即对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学习理解得怎样?执行得怎样? 2.通过深度访谈与学校进行平等交流,了解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思路和办法,即通过深度访谈对学校进行“诊断”和“开方”。 3.引导高职院校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涵建设上,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目标。 三、问:深度访谈有什么特点? 答:1.平等、开放。即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度的分析。 2.基本教育思想与基本管理方式与所有人谈;纯专业问题与对口人员谈。 四、问:深度访谈的人员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用人单位。 五、问:专家深度访谈的方法有哪些? 答:新评估方案的评估方法是:平台+考察。平台是指“数据采集平台”,考察是现场考察。现场考察以深度访谈为主,视实际情况辅以专业剖析、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 16号)文件要求,结 合我院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广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 二、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 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实行“双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可 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基本办学模式,本着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的。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请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 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3、体现“房地产”特色,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在房地产专业方向的实习、 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把“双证书” 制度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等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三、框架体系 (一)基本内容及格式(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二)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与学时要求 (1)教学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集中)。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课内实践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课堂学时;实践教学包括项目实训、毕业设 计、顶岗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实践学时。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务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 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发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云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仿照树型结构提出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广博通识知识、宽厚学科基础知识、精深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实质上就是综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本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健康发展的宗旨,按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又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二是从整体优化的全局出发,从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入手,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理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使德育与智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学习有机融合,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四是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上设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因材施教,创造富有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1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 实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筑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国际交流知识、体育军事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结合的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改变以往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品德与法律、形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格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二、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定位 1、专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四、毕业标准 五、课程体系开发设计 1、简要说明设计设计思路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2、专业主干课程设置见表2。 表2 专业主干课程设置表 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工 作任务 职业 能力 主要教学知识点、技能、态度 参考 学时

六、教学计划进程与时间安排见表3-表4 表3 教学总周数分配表 学年学 期 周 数 周数分配 备注军训、入 学教育 课堂 教学 社会 实践 课程 设计 技能 实训 顶岗 实习 毕业设计 与答辩 复习 考试 第一学年一二 第二学年三四 第三学年五六 合计 表4 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类型编号课程名称 合计授课形式教学时间安排(各学期周课时数) 学分课时讲授 实验 实践 一二三四五六 公共课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30 24 2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概论 4 72 40 32 2 3 大学英语8 168 14 4 24 4 4 2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90 60 30 6 5 体育 5 138 138 2 2 2 2 6 形势与政策 1 40 40 1 1 1 1 7 军训 2 70 70 2周 8 就业指导 2 40 30 10 2 小计29 672 482 190 12 9 5 5 0 0 专 业 基 础 课 小计

职 业 技 能 课 小计 总计 七、人才培养方案特色说明 1、课程设置特色 2、组织教学特色 3、实习实训特色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例).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等职业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41105)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修订日期: **-*-* XXX学校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在建筑行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担任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 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具备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b.具备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c.具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 d.具备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e.具备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 3.专业技能目标 a.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b.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c.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d.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高职学校工作计划

高职学校工作计划 导读:一、完善A区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有职教特色的文化氛围建设,实现集中办学,职校教学工作计划。 今年拟投入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改造运动场,修建澡堂,停车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建成校园音响系统,校园照明系统。3月底4月初完成学生食堂建设工作。7月份运动场地、浴室完工。之后,将财经部迁到A教学区,实现集中办学。本年度要完成A区基本建设工作,然后集中整治,美化校园,统一规划 A校区的文化氛围营造工作,充分展现职教特色,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专业建设。 坚持“以重点专业支撑重点学校,以毕业生品牌支撑名牌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要“瞄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需求,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为争取下一步更大的发展空间,我校专业建设模式必须转向以就业市场驱动为主,要有前瞻性,搞好专业品牌建设,抓住发展契机,发挥各自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本学年各专业部重点是要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解决办学层次定位,专业定位,主干专业定位问题,确定主攻方向。 (一)专业师资 本年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方向带头人,技能骨干;学校师培方向将从学历合格转移到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培养提高上来,继续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获取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坚持把教师送到大专院校和生产

第一线的企业培训,以加强理论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学校将把教师掌握网络技术教育、师德、现代职教思想教育等内容放在突出位置。 (二)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和重点:课程改革是我校学分制改革的核心,是专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以推动人的发展为目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解决就业岗位群要求与课程设置滞后的矛盾,建立根据就业岗位群要求指导课程设置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2014年,我校课程改革重点将放到实训课的改革上,特别是实训课的常规管理上,各专业部在每学期应组织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大兴学技能、比技能之风,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走出传统学科教育的藩篱,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课程改革以主体班为主,要解决培养目标定位问题,课改必须追求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大化实现。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要求相符,把“学习和应用、就业和提高、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对准岗位群找准定位,找准与新兴行业的结合。每个子专业应该有1个确定的岗位群。 3、课程改革具体措施:我们要主动对准岗位群,确定主干专业课程,对准具体岗位,确定专业定向课程;人文学分和德育内容要强化岗位要求、职业纪律、职业安全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体育课教学上要积极推进俱乐部式教学改革,通过艺体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

中职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为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粤府〔2012〕99号),和《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11-2020年)实施方案”》(粤教师[2011]21号)要求,根据我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制订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打造我省中职学校高层次领军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系统设计、高端培养、创新模式、整体推进,到2020年,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开阔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为建设教育强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培养对象及选拔

(一)培养对象范围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包括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三类。培养对象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职教师和校长。 (二)培养对象的选拔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师德表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从事职业教育工作15年以上,具有较好的培养潜质和专业发展前途。 (3)有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培训经历,参加省级以上教师(校长)培训,并考核合格。 (4)身体健康。 2.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培养对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职业教育双师资格,有累计2年左右相关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培训经历,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理念新、有特色,在本区域和本专业领域内获得较好的教学业绩和人才培养成果。 (2)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得市前三名以上奖项。 (3)参加市级以上行业、企业技术研发或科研课题研究;参加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并在职业教育教学权威报刊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当前,随着计算机的持续进展与普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进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也使得当前社会需要大量具备电子信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创新理念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了满足电子信息行业进展需求,在相关专业教学中就应注重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先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实行分析,然后探讨具体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一定要明确自己肩负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实际教育中,高职院校应以行业实际需求为目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方法及教育途径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助推高职院校自身进展及行业可持续进展。

二、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石,应通过深化教 育改革以及坚持教育创新来保证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继而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专业素养强及创新水平佳的人才。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作为一门以应用及创新为主的专业,为了适合市场 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就应该积极构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 养模式,通过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使得相关专业的学生既能够掌握电 子信息专业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 水平,这样对促实行业可持续进展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分析实际岗位需求,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未来就业的方向 主要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治理、质量检验、产品设计助理以及产品营 销等。针对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未来就业的具体情况,要求高 职院校相关专业应具体分析这些岗位对应的具体任务,同时剖析完成 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水平,构建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