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2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2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2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2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二:隐藏节点仿真、暴露节点仿真

专业班级: 6班

姓名: 张柯岩

学号: 2012141463115

指导教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 5 月 25 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环境………………………………………………………………….

4、实验步骤……….…………………………………………………………

5、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

6、实验遇到的问题……………………………………………………………

7、实验总结……………………………………………………………….………

实验1 隐藏节点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线网络中隐藏节点问题的本质

2.利用NS2仿真隐藏节点问题

二、实验内容

利用NS2仿真隐藏节点问题,分析比较在有RTS/CTS控制帧和无RTS/CTS控制帧的情况下的仿真结果,并分析隐藏终端问题如何得到解决。

四、实验环境

Cygwin + ns-allinone-2.35,且已安装相应的模块;XWin

五、实验步骤

1.在ns-allinone-

2.35中安装mUDP模块

2.将Hidden_Terminal.tcl复制到脚本目录WNT/

3.5.1下

3.在相应目录下输入ns Hidden_Terminal.tcl,得出结果。

4.如果想看NAM仿真动画,则先startxwin运行XWin,然后输入代码得出结果。

六、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包括实验截图)

1.有RTS/CTS控制帧

s 1.503128000 _0_ MAC --- 0 RTS 44 [242e 1 0 0]

r 1.503480500 _1_ MAC --- 0 RTS 44 [242e 1 0 0]

s 1.503490500 _1_ MAC --- 0 CTS 38 [22f4 0 0 0]

r 1.503795000 _0_ MAC --- 0 CTS 38 [22f4 0 0 0]

s 1.503805000 _0_ MAC --- 3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0] 0 0

s 1.508000000 _0_ AGT --- 4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1] 0 0

r 1.512429500 _1_ MAC --- 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0] 1 0

s 1.512439500 _1_ MAC --- 0 ACK 38 [0 0 0 0]

r 1.512454500 _1_ AGT --- 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0] 1 0

r 1.512744000 _0_ MAC --- 0 ACK 38 [0 0 0 0]

节点0向节点1发送了一个RTS包。节点1空闲,所以在收到节点0的RTS包后,向节点0发送了一个CTS包,告诉节点0可以开始传输数据,同时也告诉节点1范围内的其他节点不要有传输操作。之后不断重复此过程,节点0向节点1发送数据包。

s 2.000000000 _2_ AGT --- 66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0] 0 0

s 2.004000000 _0_ AGT --- 67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63] 0 0

s 2.008000000 _2_ AGT --- 68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1] 0 0

D 2.008000000 _2_ IFQ ARP 66 cbr 1020 [0 0 2 800] ------- [2:0 1:1 32 1] [0] 0 0

r 2.008609500 _1_ MAC --- 5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0] 1 0

s 2.008619500 _1_ MAC --- 0 ACK 38 [0 0 0 0]

r 2.008634500 _1_ AGT --- 53 cbr 1020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0] 1 0

r 2.008924000 _0_ MAC --- 0 ACK 38 [0 0 0 0]

s 2.009094000 _2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

s 2.009174000 _0_ MAC --- 0 RTS 44 [242e 1 0 0]

D 2.009174500 _1_ MAC COL 0 RTS 44 [242e 1 0 0]

D 2.009782500 _1_ MAC COL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

节点2试图与节点1进行通信,然而节点1正与节点0进行通信,无法响应节点2的通信请

求,然后导致节点2不断的在丢包。

s 2.085867000 _2_ MAC --- 0 RTS 44 [242e 1 2 0]

r 2.086219500 _1_ MAC --- 0 RTS 44 [242e 1 2 0]

s 2.086229500 _1_ MAC --- 0 CTS 38 [22f4 2 0 0]

r 2.086534000 _2_ MAC --- 0 CTS 38 [22f4 2 0 0]

s 2.086544000 _2_ MAC --- 84 cbr 1078 [13a 1 2 800] ------- [2:0 1:1 32 1] [9] 0 0

s 2.088000000 _2_ AGT --- 88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11] 0 0

s 2.092000000 _0_ AGT --- 89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74] 0 0

r 2.095168500 _1_ MAC --- 84 cbr 1020 [13a 1 2 800] ------- [2:0 1:1 32 1] [9] 1 0

s 2.095178500 _1_ MAC --- 0 ACK 38 [0 2 0 0]

r 2.095193500 _1_ AGT --- 84 cbr 1020 [13a 1 2 800] ------- [2:0 1:1 32 1] [9] 1 0

之后节点2与节点1握手成功开始通信,节点2开始向节点1发送数据包,节点2丢包现象

消失。

之后节点0想要和节点1通信,因为节点1正与节点2通信,所以通信失败,也开始丢包。之后节点0与节点1通信过后,丢包现象缓解但依然存在,而节点2开始丢包。整个网络中的丢包现象因为有RTS控制,不是特别严重。

1.没有RTS/CTS控制帧

s 1.500415000 _0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0 806] ------- [REQUEST 0/0 0/1]

r 1.501103500 _1_ MAC --- 0 ARP 28 [0 ffffffff 0 806] ------- [REQUEST 0/0 0/1]

s 1.501318500 _1_ MAC --- 0 ARP 86 [13a 0 1 806] ------- [REPLY 1/1 0/0]

r 1.502007000 _0_ MAC --- 0 ARP 28 [13a 0 1 806] ------- [REPLY 1/1 0/0]

s 1.502017000 _0_ MAC --- 0 ACK 38 [0 1 0 0]

r 1.502321500 _1_ MAC --- 0 ACK 38 [0 1 0 0]

没有RTS/CTS控制帧时,节点0直接开始向节点1传输数据

s 2.000000000 _2_ AGT --- 66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0] 0 0

s 2.000135000 _2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

D 2.000135500 _1_ MAC COL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

D 2.000823500 _1_ MAC COL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

s 2.001520000 _0_ MAC ---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

s 2.004000000 _0_ AGT --- 67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63] 0 0

s 2.008000000 _2_ AGT --- 68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1] 0 0

D 2.008000000 _2_ IFQ ARP 66 cbr 1020 [0 0 2 800] ------- [2:0 1:1 32 1] [0] 0 0

s 2.008115000 _2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

D 2.008115500 _1_ MAC COL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

D 2.010144500 _1_ MAC COL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

s 2.011252000 _0_ MAC --- 56 cbr 1078 [13a 1 0 800] ------- [0:0 1:0 32 1] [53] 0 0

s 2.012000000 _0_ AGT --- 69 cbr 1000 [0 0 0 0] ------- [0:0 1:0 32 0] [64] 0 0

s 2.016000000 _2_ AGT --- 70 cbr 1000 [0 0 0 0] ------- [2:0 1:1 32 0] [2] 0 0

D 2.016000000 _2_ IFQ ARP 68 cbr 1020 [0 0 2 800] ------- [2:0 1:1 32 1] [1] 0 0

2s时节点2也开始向节点1发送数据,与此同时节点0也在发送,于是不断的发生丢包事

件。

最后随着网络负担变重,两个节点都开始疯狂丢包,网络环境变得极差。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开始观察Trace代码时无法很好的理解RTS/CTS的代码意义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实现方式。在观察完NAM动画仿真后,结合Trace代码,理解了RTS/CTS的意义,并明白了隐藏节点的解决办法。

八、实验总结

有无RTS/CTS控制帧的具体分析见上。

可以清晰的通过过程的比较得到,在有RTS/CTS控制帧的网络环境中,如果存在隐藏节点问题,可以较好的进行解决和优化,减轻网络负担和压力,优化网络环境。而没有使用RTS/CTS控制帧的网络环境中,因为隐藏节点的存在,不断的产生数据冲突,不仅加重了网络的负担,还使得很多冲突数据不可用,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隐藏终端的问题,通过RTS/CTS控制帧解决,通过通知传送范围内的其他节点不要有动作,来避免发送冲突。

实验2 暴露节点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暴露节点问题的本质

2.利用NS2仿真实现暴露节点问题

二、实验内容

利用NS2仿真暴露节点问题,分析比较在有RTS/CTS控制帧和无RTS/CTS控制帧的情况下的仿真结果。

四、实验环境

Cygwin + ns-allinone-2.35,且已安装相应的模块;XWin

五、实验步骤

1.在ns-allinone-

2.35中安装mUDP模块

2.将Exposed_Terminal.tcl复制到脚本目录WNT/

3.5.2下

3.在相应目录下输入ns Exposed_Terminal.tcl,得出结果。

4.如果想看NAM仿真动画,则先startxwin运行XWin,然后输入代码得出结果。

六、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包括实验截图)

1. 有RTS/CTS控制帧

s 1.503087333 _1_ MAC --- 0 RTS 44 [242e 0 1 0]

r 1.503439667 _0_ MAC --- 0 RTS 44 [242e 0 1 0]

s 1.503449667 _0_ MAC --- 0 CTS 38 [22f4 1 0 0]

r 1.503754000 _1_ MAC --- 0 CTS 38 [22f4 1 0 0]

s 1.503764000 _1_ MAC --- 4 cbr 1078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0] 0 0 s 1.508000000 _1_ AGT --- 5 cbr 1000 [0 0 0 0] ------- [1:0 0:0 32 0] [1] 0 0

r 1.512388333 _0_ MAC --- 4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0] 1 0 s 1.512398333 _0_ MAC --- 0 ACK 38 [0 1 0 0]

r 1.512413333 _0_ AGT --- 4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0] 1 0

r 1.512702667 _1_ MAC --- 0 ACK 38 [0 1 0 0]

节点0与节点1进行通信,节点1向节点0传输数据包。

s 2.000000000 _2_ AGT --- 67 cbr 1000 [0 0 0 0] ------- [2:0 3:0 32 0] [0] 0 0

s 2.004000000 _1_ AGT --- 68 cbr 1000 [0 0 0 0] ------- [1:0 0:0 32 0] [63] 0 0

s 2.008000000 _2_ AGT --- 69 cbr 1000 [0 0 0 0] ------- [2:0 3:0 32 0] [1] 0 0

D 2.008000000 _2_ IFQ ARP 67 cbr 1020 [0 0 2 800] ------- [2:0 3:0 32 3] [0] 0 0 r 2.008155000 _0_ MAC --- 54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50] 1 0 s 2.008165000 _0_ MAC --- 0 ACK 38 [0 1 0 0]

r 2.008180000 _0_ AGT --- 54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50] 1 0 r 2.008469333 _1_ MAC --- 0 ACK 38 [0 1 0 0]

s 2.008579000 _2_ MAC --- 0 ARP 86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3]

r 2.009267333 _1_ MAC --- 0 ARP 28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3]

r 2.009267333 _3_ MAC --- 0 ARP 28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3]

s 2.009442333 _3_ MAC --- 0 RTS 44 [52e 2 3 0]

s 2.009617333 _1_ MAC --- 0 RTS 44 [242e 0 1 0]

D 2.009617667 _2_ MAC COL 0 RTS 44 [52e 2 3 0]

2s时节点2想要发送数据,但是在其接受范围内的节点1正在传输数据,节点2收到了节点1的RTS包,以为网络正忙,无法传输数据,不断的在丢包。

s 2.354632333 _2_ MAC --- 0 RTS 44 [242e 3 2 0]

r 2.354984667 _3_ MAC --- 0 RTS 44 [242e 3 2 0]

s 2.354994667 _3_ MAC --- 0 CTS 38 [22f4 2 0 0]

r 2.355299000 _2_ MAC --- 0 CTS 38 [22f4 2 0 0]

s 2.355309000 _2_ MAC --- 117 cbr 1078 [13a 3 2 800] ------- [2:0 3:0 32 3] [25] 0 0

s 2.356000000 _1_ AGT --- 156 cbr 1000 [0 0 0 0] ------- [1:0 0:0 32 0] [107] 0 0

s 2.360000000 _2_ AGT --- 157 cbr 1000 [0 0 0 0] ------- [2:0 3:0 32 0] [45] 0 0

r 2.363933333 _3_ MAC --- 117 cbr 1020 [13a 3 2 800] ------- [2:0 3:0 32 3] [25] 1 0

s 2.363943333 _3_ MAC --- 0 ACK 38 [0 2 0 0]

r 2.363958333 _3_ AGT --- 117 cbr 1020 [13a 3 2 800] ------- [2:0 3:0 32 3] [25] 1 0

s 2.364000000 _1_ AGT --- 158 cbr 1000 [0 0 0 0] ------- [1:0 0:0 32 0] [108] 0 0

r 2.364247667 _2_ MAC --- 0 ACK 38 [0 2 0 0]

节点2不断的收到节点1的RTS包,但是并没有收到相对应的CTS包,因此推测节点1是暴露节点,尝试发送数据。可见节点3收到了数据,没有产生数据冲突。

冲突。

1. 没有RTS/CTS控制帧

s 1.502410667 _1_ MAC --- 4 cbr 1078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0] 0 0

s 1.508000000 _1_ AGT --- 5 cbr 1000 [0 0 0 0] ------- [1:0 0:0 32 0] [1] 0 0

r 1.511035000 _0_ MAC --- 4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0] 1 0

s 1.511045000 _0_ MAC --- 0 ACK 38 [0 1 0 0]

r 1.511060000 _0_ AGT --- 4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0] 1 0

r 1.511349333 _1_ MAC --- 0 ACK 38 [0 1 0 0]

没有RTS/CTS控制帧,直接开始传输数据包。

s 2.334129333 _1_ MAC --- 108 cbr 1078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83] 0 0

s 2.336000000 _2_ AGT --- 151 cbr 1000 [0 0 0 0] ------- [2:0 3:0 32 0] [42] 0 0

s 2.340000000 _1_ AGT --- 152 cbr 1000 [0 0 0 0] ------- [1:0 0:0 32 0] [105] 0 0

r 2.342753667 _0_ MAC --- 108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83] 1 0

s 2.342763667 _0_ MAC --- 0 ACK 38 [0 1 0 0]

r 2.342778667 _0_ AGT --- 108 cbr 1020 [13a 0 1 800] ------- [1:0 0:0 32 0] [83] 1 0

r 2.343068000 _1_ MAC --- 0 ACK 38 [0 1 0 0]

因为没有控制帧,2s时节点2想发送数据时,直接开始发送,之后就直接出现节点1给节点0发送数据,同时节点2给节点3发送数据的情况。

s 3.697987667 _2_ MAC --- 241 cbr 1078 [13a 3 2 800] ------- [2:0 3:0 32 3] [87] 0 0

s 3.700000000 _1_ AGT --- 492 cbr 1000 [0 0 0 0] ------- [1:0 0:0 32 0] [275] 0 0

s 3.704000000 _2_ AGT --- 493 cbr 1000 [0 0 0 0] ------- [2:0 3:0 32 0] [213] 0 0

D 3.704025000 _2_ IFQ --- 493 cbr 1020 [0 3 2 800] ------- [2:0 3:0 32 3] [213] 0 0

r 3.706612000 _3_ MAC --- 241 cbr 1020 [13a 3 2 800] ------- [2:0 3:0 32 3] [87] 1 0

s 3.706622000 _3_ MAC --- 0 ACK 38 [0 2 0 0]

但是随着网络负担的加重,节点1和节点2也不断的收到其他信息,造成数据冲突,丢包的

现象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网络环境变得非常差。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一开始没法弄懂RTS/CTS控制帧如何帮助解决暴露节点问题,并且觉得没有使用

RTS/CTS控制帧,反而没有大的延迟。但是在NAM动画仿真的后期,才发现了使用和没使用控制帧的差别,也明白了RTS/CTS控制帧如何来着手暴露节点问题。

八、实验总结

有无RTS/CTS控制帧的具体分析见上。

使用RTS/CTS控制帧,虽然会在传输数据的开始,造成网络中不必要的延时,但在延时之后还是能够正常传输数据,并且不怎么会产生丢包现象和数据冲突。然而不使用RTS/CTS 控制帧的话,虽然开始传输时没有延迟,两方都能很好的传输数据,但是随着网络环境的负担加重,丢包现象越来越严重,数据冲突也频繁发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暴露节点的问题所在。

然而使用RTS/CTS控制帧也不能完全解决暴露节点问题,依然会因为别的节点而存在数据冲突的现象,影响传输系统的质量。有待进一步的解决。

四川大学三相全桥整流及有源逆变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项目: 三相全桥整流及有源逆变实验专业班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5班实验时间:2013年12月16日成绩评定: 评阅教师: 报告撰写: 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电气信息学院专业中心实验室

目录 一.实验内容 1.1实验项目名 称 (3) 1.2实验完成目 标 (3) 1.3实验内容及已知条件 (3) 二.实验环境 2.1 主要设备仪器············································4 2.2小组人员分 工············································5 三.电路分析与仿真 3.1基本电 路 (5) 3.2 电路仿真 (6) 四.实验过程 4.1连接三相整流桥及逆变回路································1 1 4.2 整流工作···············································1 1 4.3 逆变工 作 (14)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5.1 实验数据与处理 (15) 5.2误差分析················································ 16 六.思考讨论与感悟 6.1 实验思考 题··············································16 6.2实验讨论 题·············································· 17 6.3实验方案、结果可信度分 析 (19) 6.4 实验感悟 (1) 9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PCM编译码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加电后,将交换模块中的跳线开关KQ01置于左端PCM编码位置,此时MC145540工作在PCM编码状态。 2. PCM串行接口时序观察 (1)输出时钟和帧同步时隙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输出时钟信号(TP503),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抽样时钟信号与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同步沿、脉冲宽度等)。 (2)抽样时钟信号与PCM编码数据测量: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 3. PCM编码器 (1)方法一: (A)准备:将跳线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跳线开关K001置于右端选择外部信号,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1000Hz、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B)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分析为什么采用一般的示波器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 (2)方法二: (A)准备:将输入信号选择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将交换模块内测试信号选择开关K001设置在内部测试信号(左端)。此时由该模块产生一个1KHz的测试信号,送入PCM编码器。(B)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内部测试信号(TP501)做同步(注意:需三通道观察)。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帧同步时隙信号、发送时钟的对应关系。 4. PCM译码器 (1)准备:跳线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K504设置在正常位置,K001置于右端选择外部信号。此时将PCM输出编码数据直接送入本地译码器,构成自环。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1000Hz、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2) 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解码器输出信号端(TP506)和编码器输入信号端口(TP501),观测信号时以TP501做同步。定性的观测解码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质量、电平、延时。 5. PCM频率响应测量:将测试信号电平固定在2Vp-p,调整测试信号频率,定性的观测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电平。观测输出信号信电平相对变化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相对关系。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表示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MATLAB的信号工具箱来表示常用信号的方法。 【实验环境】 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 1. 周期性方波信号square 调用格式:x=square(t,duty) 功能:产生一个周期为2π、幅度为1 ±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其中duty表示占空比,即在信号的一个周期中正值所占的百分比。 例1:产生频率为40Hz,占空比分别为25%、50%、75%的周期性方波。如图1-1所示。 clear; % 清空工作空间内的变量 td=1/100000; t=0:td:1; x1=square(2*pi*40*t,25); x2=square(2*pi*40*t,50); x3=square(2*pi*40*t,75); % 信号函数的调用subplot(311); % 设置3行1列的作图区,并在第1区作图plot(t,x1); title('占空比25%'); axis([0 0.2 -1.5 1.5]); % 限定坐标轴的范围 subplot(312); plot(t,x2); title('占空比50%'); axis([0 0.2 -1.5 1.5]); subplot(313); plot(t,x3); title('占空比75%'); axis([0 0.2 -1.5 1.5]);

图1-1 周期性方波 2. 非周期性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 调用格式:x=rectpuls(t,width) 功能:产生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width、以t=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矩形波信号。该函数横坐标范围同向量t决定,其矩形波形是以t=0为中心向左右各展开width/2的范围。Width 的默认值为1。 例2:生成幅度为2,宽度T=4、中心在t=0的矩形波x(t)以及x(t-T/2)。如图1-2所示。 t=-4:0.0001:4; T=4; % 设置信号宽度 x1=2*rectpuls(t,T); % 信号函数调用 subplot(121); plot(t,x1); title('x(t)'); axis([-4 6 0 2.2]); x2=2*rectpuls(t-T/2,T); % 信号函数调用

四川大学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自动装置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实验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任课老师肖先勇 班级103 姓名 学号

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微机准同期控制器及模拟式综合整步表的使用方法; 3.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4.观察、分析有关波形。 二、原理与说明 将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合闸操作通常采用准同期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要求在合闸前通过调整待并机组的电压和转速,当满足电压幅值和频率条件后,根据“恒定越前时间原理”,由运行操作人员手动或由准同期控制器自动选择合适时机发出合闸命令,这种并列操作的合闸冲击电流一般很小,并且机组投入电力系统后能被迅速拉入同步。根据并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又分为手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和全自动准同期三种方式。 正弦整步电压是不同频率的两正弦电压之差,其幅值作周期性的正弦规律变化。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同步情况,如频率差、相角差以及电压幅值差。线性整步电压反映的是不同频率的两方波电压间相角差的变化规律,其波形为三角波。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频率差和相角差,并且不受电压幅值差的影响,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手动准同期并列,应在正弦整步电压的最低点(同相点)时合闸,考虑到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实际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应提前一个相应的时间或角度。 自动准同期并列,通常采用恒定越前时间原理工作,这个越前时间可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整定。准同期控制器根据给定的允许压差和允许频差,不断地检查准同期条件是否满足,在不满足要求时闭锁合闸并且发出均压均频控制脉冲。当所有条件均满足时,在整定的越前时刻送出合闸脉冲。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一)机组启动与建压 1.检查调速器上“模拟调节”电位器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不在则应调到0位置;2.合上操作电源开关,检查实验台上各开关状态:各开关信号灯应绿灯亮、红灯熄。调速器面板上数码管在并网前显示发电机转速(左)和控制量(右),在并网后显示控制量(左)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XX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无线网络技术 论文名称: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 28 日

结合IT-Stack协议栈例程介绍Zigbee自组网 摘要:之前介绍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校园火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在结合IT-Stack协议栈例程提供的一个传感例程来说下zigbee无线自组网络的设计与实现。简要阐述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体系结构,介绍Zstack协议的工作机制和原理,以及各硬件节点的设计。 关键字:Zigbee IT-Stack 自组网 前言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地展开,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的ZigBee技术无疑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选技术之一。同时,ZigBee的特点也决定它是无线智能家居,自动抄表系统,无线防盗系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理想解决方案幢。ZigBee联盟成立于2001年8月,目前其成员已经超过200余家。2004年12月,ZigBee联盟制定了ZigBee SpecificationVl.0,并于2006年11月推出了ZigBee—Pro Specification增强版。世界各知名芯片提供商如:TI、FreeScale等纷纷推出ZigBee芯片和各自的ZigBee协议栈。目前,国内外陆续出现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自动抄表系统和无线防盗系统,并且正在形成产业化。ZigBee技术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ZigBce网络节点的设计及整体网络的实现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的ZigBee网络节点的设计及整体网络是基于FreeScale公司的ZigBee 解决方案来实现的。 1 相关概念介绍 1.1 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它的英文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简称WSN。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将探测数据,通过汇聚节点经其它网络发送给了用户。 因为节点的数量巨大,而且还处在随时变化的环境中,这就使它有着不同于普通传感器网络的独特“个性”。首先是无中心和自组网特性。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预先指定的中心,各节点通过分布式算法来相互协调,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节点就能自动组织起一个测量网络。而正因为没有中心,网络便不会因为单个节点的脱离而受到损害。 1.2 Zigbee技术及Zstack协议 1.2.1Zigbee技术简介 ZigBee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定,底层是采用IEEE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存取层与实体层。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援大量网络节点、支援多种网络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ZigBee协定层从下到上分别为实体层(PHY)、媒体存取层(MAC)、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网络装置的角色可分为ZigBeeCoordinator、ZigBeeRouter、ZigBeeEndDevice等三种。 1.2.2 Zigbee协议 ZigBee协议与其他网络通信协议一样采用了分层模型,对各层所实现的功能和在整个协议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明确的划分。ZigBee协议套件由高层应用规范、应用会聚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如下图所示。

通信原理实验大全(完整版)

通信实验指导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AM调制与解调实验???????? 1 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5 实验三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8 实验四FSK调制与解调实验?????????11 实验五时分复用数字基带传输?????? 14 实验六光纤传输实验??????????? 19 实验七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27 实验八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32

实验一A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A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1.5V 直流+ 1KHZ 正弦交流信号,载波为20KHZ 正弦交流信号,两者通过相乘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AM 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实验一参考结果

实验二F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F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2KHZ 正弦交流信号,让其通过 V/F (电压 /频率转换,即 VCO 压控振荡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FM 解调方法:鉴频法(电容鉴频+包络检波+低通滤波)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四川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四川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篇一:xxxx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贵州理工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工职教班级:化职131 篇二: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张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精馏分离实训报告 姓名:张x 学号:xxxxxxxxx 专业:应用化工 班级:xxx 指导教师:张xx 20XX年12月 日24 目录 1.精馏实验 1.1精馏的原理

1.1.1精馏的分类 1.1.2精馏的计算方法 1.1. 2.1概述 1.1.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方法 1.1.3.1图算法 1.1.3.2捷算法 1.1.3.3严格计算法 1.2实验目的 1.3实验原理 1.4实验材料 1.5实验过程 1.6实验结果 2.总结 1.精馏实验 精馏是一种利用回流使液体混合物得到高纯度分离的蒸馏方法,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操作,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冶金等部门。 1.1精馏的原理双组分混合液的分离是最简单的精馏操作。典型的精馏设备是连续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等。精馏塔供汽液两相接触进行相际传质,位于塔顶的冷凝器使蒸气得到部分冷凝,部分凝液作为回流液返回塔底,其余馏出液是塔顶产品。位于塔底的再沸器使液体部分

汽化,蒸气沿塔上升,余下的液体作为塔底产品。进料加在塔的中部,进料中的液体和上塔段来的液体一起沿塔下降,进料中的蒸气和下塔段来的蒸气一起沿塔上升。在整个精馏塔中,汽液两相逆流接触,进行相际传质。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转入液相。对不形成恒沸物的物系,只要设计和操作得当,馏出液将是高纯度的易挥发组分,塔底产物将是高纯度的难挥发组分。进料口以上的塔段,把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分进一步提浓,称为精馏段;进料口以下的塔段,从下降液体中提取易挥发组分,称为提馏段。两段操作的结合,使液体混合物中的两个组分较完全地分离,生产出所需纯度的两种产品。当使n组分混合液较完全地分离而取得n个高纯度单组分产品时,须有n-1个塔。 精馏之所以能使液体混合物得到较完全的分离,关键在于回流的应用。回流包括塔顶高浓度易挥发组分液体和塔底高浓度难挥发组分蒸气两者返回塔中。汽液回流形成了逆流接触的汽液两相,从而在塔的两端分别得到相当纯净的单组分产品。塔顶回流入塔的液体量与塔顶产品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它是精馏操作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它的变化影响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1.1.1精馏的分类精馏操作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根据混合物的组分数,可分为二元精馏和多元精馏;根据是否在混合物中加入

四川大学电力电子实验报告3

目录 实验基本内容 (1) 一.实验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条件.. (1) 一.主要设备仪器 (1) 二.小组人员分工 (2) 实验过程描述 (3) 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6) Multisim仿真 (6) 误差分析 (7) 心得体会 (7) 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单

实验基本内容 一.实验名称 半桥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性能研究 二.实验内容 1.熟悉PWM专用芯片SG3525的基本功能和应用特色,测试其典型功能端波形; 2.测试和分析半桥型开关电源在开环和闭环两种模式下的输出性能 实验条件 一.主要设备仪器 1.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 名称——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 型号——MCL-III型 包括:降压变压器、MCL-35、两组晶闸管阵列,电力二极管阵列,大功率滑动变阻器,可调电感、导线若干。

厂商——浙江大学求是公司 2.Tektronix示波器 名称——Tektronix示波器 型号——TDS2012 主要参数——带宽:100MHz 最高采样频率:1GS/s 记录长度:2.5K 3.数字万用表 名称——数字万用表 型号——GDM-8145 二.小组人员分工 实验操作分工 数据记录及计算赵莉 实验拍照苏芬 调整控制仪器唐红川陈可

仪器接线陈可苏芬 监督及全局调控唐红川赵莉 实验报告分工 Matlab 拟合及相关分析唐红川 实验过程描述苏芬 实验基本内容及条件陈可 实验讨论及评估、排版整合赵莉 实验数据处理唐红川 心得体会赵莉陈可唐红川苏芬 实验过程描述 i.PWM控制芯片SG3525的特性测试 连接:选择SG3525工作于“半桥电源”模式,短接误差调节器PI参数反馈端(屏蔽PI调节)。 测试:接通SG3525工作电源。用示波器分别观察锯齿波振荡器观测点和A(或B)路PWM信号的波形,并记录波形的频率和幅值,调节“脉冲宽度调节”电位器,记录其占空比可调范围(最大、最小占空比)。 最大占空比最小占空比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AMI/HDB3)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 、HDB 3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AMI )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 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 )、三阶高密度 双极性码(HDB 3)、整流后的AMI 码及整流后的HDB 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AMI 译码输出波形 三、 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EL-TS-M6)、AMI/HDB 3编译码模块(EL-TS-M6)。 BS S5S4S3S2S1 BS-OUT NRZ-OUT CLK 并 行 码 产 生 器 八选一 八选一八选一分 频 器 三选一 NRZ 抽 样 晶振 FS 倒相器 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 010×0111××××××××× ×××××××数据2 数据1 帧同步码 无定义位 图1-2 帧结构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信源模块和HDB3/AMI 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 插上模块(EL-TS-M6),打开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FS 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进行下列观察: (1) 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NRZ-OUT 和BS-OUT ,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02班 学号: 1143031233 姓名: 杨宁 老师:肖先勇

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3、观察、分析有关波形。 二、原理与说明 将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合闸操作通常采用准同期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要求在合闸前通过调整待并机组的电压和转速,当满足电压幅值和频率条件后,根据“恒定越前时间原理”,由运行操作人员手动或由准同期控制器自动选择合适时机发出合闸命令,这种并列操作的合闸冲击电流一般很小,并且机组投入电力系统后能被迅速拉入同步。根据并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又分为手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和全自动准同期三种方式。 正弦整步电压是不同频率的两正弦电压之差,其幅值作周期性的正弦规律变化。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同步情况,如频率差、相角差以及电压幅值差。线性整步电压反映的是不同频率的两方波电压间相角差的变化规律,其波形为三角波。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频率差和相角差,并且不受电压幅值差的影响,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手动准同期并列,应在正弦整步电压的最低点(同相点)时合闸,考虑到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实际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应提前一个相应的时间或角度。 自动准同期并列,通常采用恒定越前时间原理工作,这个越前时间可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整定。准同期控制器根据给定的允许压差和允许频差,不断地检查准同期条件是否满足,在不满足要求时闭锁合闸并且发出均压均频控制脉冲。当所有条件均满足时,在整定的越前时刻送出合闸脉冲。 三、实验项目、方法及过程 (一)机组启动与建压 1、检查调速器上“模拟调节”电位器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不在则应调到0 位置; 2、合上操作电源开关,检查实验台上各开关状态:各开关信号灯应绿灯亮、红灯 熄。调速器面板上数码管在并网前显示发电机转速(左)和控制量(右),在 并网后显示控制量(左)和功率角(右)。调速器上“并网”灯和“微机故障” 灯均为熄灭状态,“输出零”灯亮;

四川大学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电气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项目: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实验专业班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5班实验时间:2013年10月28日 成绩评定: 评阅教师: 报告撰写: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同组人员:学号: 电气信息学院专业中心实验室

目录 一.实验内容 1.1 实验项目名称 (3) 1.2 实验完成目标 (3) 1.3 实验内容及已知条件 (3) 二.实验环境 2.1 主要设备仪器 (4) 2.2 小组人员分工 (5) 三.电路分析与仿真 3.1 基本电路 (5) 3.2 电路仿真 (6) 四.实验过程 4.1 实现同步 (7) 4.2 半控桥纯阻性负载实验 (8) 4.3 半控桥阻感性负载实验 (9)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5.1 理论数据与分析 (11) 5.2 实验数据与处理 (11) 5.3 误差分析 (13) 六.思考讨论与感悟 6.1 实验思考题 (13) 6.2 实验讨论题 (14) 6.3 自主思考与讨论 (18) 6.4 实验方案、结果可信度分析 (19) 6.5 实验优化改进方案 (20) 6.6 实验感悟 (20) 附件

1.1实验名称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实验 1.2实验完成目标 ①实现控制触发脉冲与晶闸管同步; ②观测单相半控桥在纯阻性负载时Ud,Uvt波形,测量最大移相范围及输入- 输出特性; ③单相半控桥在阻-感性负载时,测量最大移相范围,观察失控现象并讨论解决 方案。 1.3实验内容及已知条件 ①实现同步: 从三相交流电源进端取线电压Uuw(约230V)到降压变压器(MCL-35),输出单相电压(约124V)作为整流输入电压U2; 在(MCL-33)两组基于三相全控整流桥的晶闸管阵列(共12只)中,选定两只晶闸管,与整流二极管阵列(共6只)中的两只二极管组成共阴极方式的半控整流桥,保证控制同步,并外接纯阻性负载。 思考:接通电源和控制信号后,如何判断移相控制是否同步? ②半控桥纯阻性负载实验: 连续改变控制角,测量并记录电路实际的最大移相范围,用数码相机记录α最小、最大和90°时的输出电压Ud波形(注意:负载电阻不宜过小,确保当输出电压较大时, Id 不超过0.6A); 思考:如何利用示波器测定移相控制角的大小? 在最大移相范围内,调节不同的控制量,测量控制角、输入交流电压U2、控制信号Uct和整流输出Ud的大小,要求不低于8组数据。 ③半控桥阻-感性负载(串联L=200mH)实验: 断开总电源,将负载电感串入负载回路; 连续改变控制角α,记录α最小、最大和90°时的输出电压Ud波形,观察其特点(Id 不超过0.6A); 固定控制角α在较大值,调节负载电阻由最大逐步减小(分别达到电流断续、临界连续和连续0.5A三种情况测量。注意 Id ≤0.6A),并记录电流Id波形,观察负载阻抗角的变化对电流Id的滤波效果; 思考:如何在负载回路获取负载电流的波形? 保持控制角α<90°,适当调整负载电阻,使Id≈0.6A,突然断掉两路晶闸管的脉冲信号(模拟将控制角α快速推到180°),制造失控现象,记录失控前后的ud波形,并提出如何判断哪一只晶闸管失控的测试方法。

川大电气自动化毕业实习报告

川大电气自动化毕业实习报告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实习报告校外学习中心:重庆永川奥鹏学习中心学生姓名:蒋明山专业:电气自动化层次:高起专年级: 1509级学号: aFH1152gj001 实习起止时间:20XX年6月 8 日至 20XX年7 月11日实习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利源实业有限公司 江津区利源实业有限公司之重庆荧鸿房地产五街区居民配电工程 前言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电能即易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而居民供电就是指居民所需要电能的供应和分配,就必须做到:安全、可靠、优负、经济。 实习内容 我这次有幸来到江津区利源实业有限公司实习,并全程参与了荧鸿房地产五街区居民配电工程的施工作业。 工程介绍:

此工程地址在重庆江津区德感工业园区,本工程为荧鸿城四、五、六、七街区工程一期工程,含H1~H5号楼、地下室及商业H11号,其中H1~H5号楼均为33层纯住宅;H11车库面积28497m2,停车位768,为 I类汽车库;商业面积4027m2,总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本工程施工图重庆市电力设计院设计,前期荧鸿城开闭所965#和96610kV#高压出线柜引入10KV市政电源,并“手拉手”连接。供电容量为:4*800KVA+3*630KVA+2*500KVA。变压器选SCB11-,配风机、不锈钢或铝合金外壳及温控器;高压进出线设备采用XGN15-12-开关柜和 KYN28-12开关柜;配电房部分低压设备采用固定式开关柜;低压总路框架;低压出线塑壳;开闭所配置配电自动化装置,实现\三遥\功能。1至5号楼用户,为一户一表计量方式,共计1182户。电表采用单相5A全载波电表。电量采集采取低压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技术,采用全载波方式。集中器,载波电能表组成,在台区变压器供电范围内,集中器与电能表之间直接通过电力线载波方式进行通信,无需采集终端,不需要再敷设专用通信线路,不需勘测、调整网络拓扑结构。 低压电缆选择4加1,敷设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电压降及防雷与接地。 下面是10KV高压供电模式图: 1#环网柜一次接线图:

2017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四川大学微机原理冒泡法排序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班级:电力 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 (1) 3.程序流程图 (2) 4.程序清单与注释 (4) 5.运行结果 (10) 6.实验心得 (11)

一、实验目的: 经过第一次试验,我们初次了解了DEBUG调试程序强大功能。 1.学习汇编语言循环结构语句的特点,重点掌握冒泡排序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各种指令的功能,编写完整的汇编源程序。 3.进一步熟悉DEBUG的调试命令。 二、实验内容: 用冒泡的方法对一组数据元素排序,它的基本方法是:将相邻的两个元素通过比较进行排序,通过多次,多遍的邻元素排序,实现整个一组数的排序。 对于5(N)个元素,整个排序通过4遍(=N-1)邻元素排序完成。每一遍的排序由若干次邻元素的排序组成。 4遍排序中,邻元素的排序依次为4,3,2,1遍。完成第一遍排序后,最大数沉底,已经到达它应占据的位置,不需要参加下一遍的排序。 实验要求: 1.编制程序,从键盘输入300,250,280,240,260这五个数,并思考如何输 入任意五个数,五个数可以有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混合输入比较大小; 2.对这组数用冒泡法进行排序,并输出原始数据及排序后数据,两两数据之间 用空格分隔; 3.利用DEBUG调试工具,用D0命令,查看排序前后,内存数据的变化,以及会 用调试命令查看程序运算中寄存器中的值; 4.去掉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值,求出其余值的平均值,并输出最大值,最小值和 平均值; 5.用压栈PUSH和出栈POP指令“先进后出”的特点,设计算法将平均值按位逐 个输出(即输出263); 6.用移位指令将平均值以二进制串的形式输出。 7.设计程序要有模块化的思想,用子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 8.所有数据输出前要用字符串的输出指令,进行输出提示(如:zui da zhi shi : 300等),所有数据结果能清晰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四川大学电力电子第一次实验报告

目录 一、主要内容 (2) 二、实验条件描述 (3) 1、主要仪器设备 (3) 2、实验小组人员分工 (4) 三、课前思考:黑板上五个问题的答案 (4) 四、实验过程 (5) 1、实现同步 (5) 2、半控桥纯阻性负载实验 (6) 3、半控桥阻-感性负载(串联电感L=200mH)实验 (7) 五、实验数据处理(含原始数据记录单及工程特性曲线,误差分析) (10) 六、课后思考:讨论题及我们的分析 (12) 七、实验综合评估 (15) 1、对实验方案、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 (15) 2、提出可能的优化改进方案 (15) 八、multsim11仿真 (15) 1带纯阻性负载仿真 (16) 2、晶闸管突然失去触发脉冲即失控仿真 (18) 3、带阻感负载仿真 (18)

一、主要内容 1、项目名称: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实验 2、已知条件 : (1)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 (2)触发电路原理图

3、实验完成目标 (1) 实现控制触发脉冲与晶闸管同步。 (2) 观测单相半控桥在纯阻性负载时d ct u u 、波形,测量最大移相范围及输入-输出特性。 (3) 单相半控桥在阻-感性负载时,测量最大移相范围,观测失控现象并讨论解决方案。 二、实验条件描述

三、课前思考:黑板上五个问题的答案 1、如何为晶闸管匹配有效的同步移相控制? 利用u2产生触发脉冲,首先用整流滤波电路将正弦波u2变为锯齿波,再利用直流电压u ct和放大电路产生触发脉冲,因为是利用u2产生的脉冲,故此触发脉冲与u2同步,整流电源为正弦波u2,由此便实现了晶闸管与触发脉冲同步,同时调节u ct的大小便可实现对触发角的控制。 2、如何测量u d, id,α的大小及瞬态波形? 测量u d用示波器两端接在负载R两端测量,对于电阻,i d与u d波形形状一致,故只需将示波器两端放在负载两端即可得到波形,测量电流i d的时候用电流表,串联在负载侧,可读出i d的值,实验过程中要观察i d的变化,保证I d不超过0.6Α;测量ud 的时候,要将电压表并联在晶闸管B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的阳极,并读出u d的大小。 测量α的时候,先控制示波器定格,把两条垂直标尺移动到整流后的波形的末端到另一个波形的始端,即用标尺测量波形缺失的部分的长度t,在从示波器上能够读 到半波的周期T, t T πα= 3、如何设定趋势测量的边界(值)及取样点分布的有效性? 改变u ct的大小调节α,分别测量α最大及最小和α为90o时的u d及i d值,由此便可

无线网络技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对现实应用有了更高千兆网络技术刚刚与我们会面,无线网络技术又悄悄地逼近。不可否认,性能与便捷性始终是IT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标,而产品在便捷性的突破往往来得更加迟缓,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更多,也因此而更加弥足珍贵。历史的脚印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象得还要早。无线网络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是1997年6月的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虽然IEEE802.11标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革命性的网络变革,但802.11标准提供的“一点对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等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网络的高效高速的方案,为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被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统一无线网络标准更是功不可没。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即使在室内或相距咫尺的地方, 无线电也可发挥巨大作用。于是无线网络技术随之应运而生, 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不足, 真正体现了5W的要求。由于网络一般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即因特网)两种,但本文将着重对局域网部分进行阐述。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IEEE802. 11、https://www.doczj.com/doc/3f14535012.html,N2 、HomeRF、蓝牙等。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整个区域内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连接。 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但是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在学术界、医疗界、制造业、仓储业等,无线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无线网络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时,其迸发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无法估计的。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无线网络。从概念上理解,红外线传输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只不过红外线只能进行数据传输,而不能组网罢了。此外,射频无线鼠标、WAP手机上网等都具有无线网络的特征。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时至今日,无线传输标准可谓百家争鸣,除了最容易想到的无线局域网,用户也将能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两方面。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红外线无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来传送数据,通讯距离较短,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机或VCD机等家电遥控器几乎都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只不过此时是窄带红外技术。蓝牙有着全球开放的自由频段2.4GHz,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数据传输速度1Mbps,2.0版本的蓝牙技术甚至达到3Mbps。WiFi即“无线相容性认证”,目前已出现多个标准。802.11b标准在理想情况下的传输速率为11Mbps,802.11g标准的理论传输速率也达到54Mbps。但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它们的传输速率也只有理论速度的一半左右。然而即便如此,用于音频传输也已经绰绰有余,此时可以很好地摆脱对线缆的依赖。但是,有些发烧音响爱好者怀疑无线传输是否能够保证音质。其实,无线传输的表现毫不逊色。现在市场上几款名家无线家庭影院产品,无论是红外线无线、蓝牙无线传输,还是WiFi无线技术方式,都有着很高的无线技术含量,并且都运用了自家的独门技术,无线传输的表现能力相当出色,能够确保连续和及时地传输数字影音讯号,不会出现讯号延迟停顿现象,音质清晰完美。在WiFi

川大2020《电力电子技术》第二次作业答案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电力电子技术》第二次作业答案 完成日期:2020年06月08日 15点5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6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器件属于电压驱动型的是()。 A.IGBT B.GTR C.GTO D.晶闸管 2.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在内部漏极和源极之间存在一个反并联的体内 二极管。 A.晶闸管 B.Power MOSFET C.IGBT D.电力二极管 3.晶闸管刚刚由断态转入通态并去掉触发门极信号后,仍能保持其导通状态 的最小阳极电流称为()。 A.通态平均电流I????? B.维持电流I? C.擎住电流I? D.通态浪涌电流I?s? 4.由于电力二极管中存在(),使其正向导通通过大电流时,能保持较低 的电压降。 A.擎住效应 B.二次击穿 C.雪崩击穿 D.电导调制效应 5.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带阻感负载(L足够大)时的移相范围是( )。 A.90° B.120° C.150° D.180° 6.KP500-15型号的晶闸管表示额定电压为()。 A.150V B.1500V C.500V D.5000V 7.三相桥式全控整流桥中共阴极组的三个晶闸管,正常工作时触发脉冲相位 应依次差()。 A.60°

B.90° C.120° D.180° 8.高压直流输电的核心换流器件是()。 A.电力二极管 B.Power MOSFET C.IGBT D.晶闸管 9.下列电路中,()的直流侧谐波最严重。 A.2脉波整流 B.3脉波整流 C.6脉波整流 D.12脉波整流 10.整流电路带阻感负载,电感极大,当输出相同负载电流时,接有续流二极 管的电路中晶闸管额定电流和变压器容量应()。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视具体电路定 11.正常工作状态下在一个基波周期中,开关动作频率最高的是()。 A.交流相控调压电路 B.交流调功电路 C.交流斩控调压电路 D.交流无触点开关 12.以下电路的电力电子器件关断方式属电网换流的是()。 A.升压斩波电路 B.采用IGBT的电压型逆变电路 C.单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 D.有源逆变电路 13.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自然换相点是()。 A.本相相电压与相邻相电压正、负半周的交点 B.交流相电压的过零点 C.比三相不控整流电路的自然换相点超前30° D.比三相不控整流电路的自然换相点滞后30° 14.变流装置的功率因数总是()。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小于0.9 15.电力MOSFET通态电阻具有(),并联使用具有电流自动均衡能力,易于 并联。 A.电导调制效应 B.正的温度系数 C.负的温度系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