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

关于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

关于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
关于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

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如果选择注射二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

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包括两个程序:

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

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五联苗是一种在国外广泛应用的疫苗,它可以使宝宝的接种次数由原有的12次减至4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如果你选择了给宝宝打五联苗(自费进口),那么就可以少打三种疫苗:减毒脊灰,百白破和HIB。

其中前两种属于一类疫苗,后一种属于二类疫苗。

目前接种价格是702一针,一共打4针。

我询问过当医生的朋友,他建议我打。婆子妈一听宝宝可以少挨8针,立马掏钱。

以下引用儿保教授崔玉涛微博:

五联针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注射五联疫苗的特点:1、减少预防针接种次数;2、五联针作为一种制剂,所含防腐剂、添加剂明显少于各自制剂中相应含量之和,因此安全性会提高;3、价格较贵。

注射五联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B型嗜血流感杆菌)可替代常规推荐的百白破、脊灰疫苗。孩子满两个月即可接种,一岁内3次,间隔4至12周。生后15-18个月接种第四次。注射后有可能出现发热、注射局部可能短时出现硬结。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服退热药。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160元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心包炎等。

接种时间:2、4、6月接种,1岁加强

建议:2岁下宝宝根据条件打。

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仅会引起小儿肺炎,还会引起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起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建议体质较弱的宝宝接种。

水痘国产160元进口332元

接种目的:预防水痘

接种时间:1-12岁儿童接种一针,13岁以上接种两针,间隔6-10周。

建议:必打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病。近年来,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水痘发病均有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病例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方法治疗水痘,一旦幼儿园或学校有水痘流行,只能采取隔离措施,使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如何,由于患者出疹前两天即有传染性,隔离病人并不能完全防止水痘的传播。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麻风腮87元

接种目的: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

接种时间:接种麻疹疫苗后10-14个月。

建议:必打。

一旦患腮腺炎,尽管多数人转归良好,但因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心肌炎、关节炎等,腮腺炎也是后天获得性耳聋原因之一。睾丸炎和卵巢炎甚至会影响宝宝成年后的生育功能。因此,提倡宝宝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

甲肝144元

接种时间:1岁上可打,一般2周岁。

接种目的:预防甲型肝炎

建议:必打

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经口传播,流行范围较广,因为我国有聚餐式的饮食习惯,容易发生甲肝流行。凡1岁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但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百白破19元/进口170元

接种目的: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时间:3、4、5月接种,1岁半-2岁加强

建议:必打。

百白破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百白破普通疫苗国家免费提供,但一般医生会建议接种百白破精制疫苗,副作用较小,需要收费,还有一种进口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价格比较昂贵,家长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

A群流脑8元流脑A+C群22元

接种目的:预防流脑。

接种时间:6月龄第一次A群流脑疫苗;9月龄第二次A群流脑疫苗;3岁第三次A+C群流脑疫苗;小学四年级第四次A+C群流脑疫苗。

建议:必打。

流脑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

说明:A群流脑疫苗为基础免疫接种流脑疫苗时必须使用的疫苗;2岁以下儿童接种流脑疫苗不得使用A+C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一般用于2周岁以后的儿童或成人。

乙脑活苗30元

接种目的:预防乙脑。

接种时间:8月、2岁、6岁

建议:必打。

乙脑疫苗也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需要强制免疫。灭活乙脑疫苗不需收费,乙脑活苗需要收费,具体可以咨询医生选择。

轮状病毒148元

接种目的:预防秋季腹泻

接种时间:2个月-3岁以内的儿童每年口服一次,3-5岁的儿童口服一次。

建议:可打可不打

腹泻病毒有好多种,轮状病毒只是其中之一.不过虽然轮状病毒不能给予宝宝全面的保护,但是可以避免严重腹泻,如果宝宝的体质比较差,考虑接种。

流感122元

接种时间: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地区一般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6月龄下婴儿不接种。

接种目的:预防流感

建议:可打可不打

由于流感病毒种类繁多、病毒变异性较大,疫苗有时与流行的病毒对不上号,因而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宝宝身体健康可以不接种。但对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予考虑接种。

23价肺炎208元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

接种时间:2岁以上。

建议:可打可不打

因为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如患肾病综合症、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无脾综合症、鼻窦炎、中耳炎以及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疾病的宝宝应该选用。

霍乱60元接种目的:预防霍乱

建议:可打可不打

霍乱疫苗不做为常规接种,副反应比较多。广州不属于霍乱流行区,可以考虑不接种。

备注:以上价格为海珠区免疫预防针价格,根据区域或医院不同可能会有细微差别,请家长以服务区价格为准。另外,有些疫苗根据国产进口及产地不同会有差别,家长可以根据条件选择。

温馨提示:接种疫苗的六大注意事项

1.接种时间(初次、复种)、接种方法、接种剂量等要严格掌握;

2.家长对孩子接种情况要十分清楚,避免漏种或不必要的重复接种;

3.身体不适时不可接种;

4.接种前后应避免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丙种球蛋白等;

5.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不可与热开水或热食物同时服用;

6.接种后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等。

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皮疹等。某些疫苗局部反应较明显,如卡介苗接种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等,应防止感染。疫苗接种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将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近年来,市场上发现了一些假冒伪劣疫苗,如流感疫苗等。尽管执法部门依法进行了查处,但违法制售假劣疫苗行为时有发生。所以,购买和使用疫苗时,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受骗上当。疫苗打太多,造成免疫功能失调的例子不少,所以不要一味多打,要积极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而不要一味迷信疫苗。

1、免疫接种完全手册_育儿频道https://www.doczj.com/doc/3f12610690.html,/mianyi.html

2、一类疫苗接种信息公示栏(国家免费)https://www.doczj.com/doc/3f12610690.html,/wsbs/35/43/84/2014-4/2349.html

3、二类疫苗接种信息公示栏(自愿自费)https://www.doczj.com/doc/3f12610690.html,/wsbs/35/43/84/2014-4/2348.html

4、百度百科—第一类疫苗https://www.doczj.com/doc/3f12610690.html,/view/243912.htm?fr=aladdin

5、关于小孩疫苗,我来告诉你什么是五联苗https://www.doczj.com/doc/3f12610690.html,/forum-2140-thread-227801352183406367-1-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3f12610690.html,/ask/detail/91170

https://www.doczj.com/doc/3f12610690.html,/s2012/5375/s339532400/index.shtml

疫苗使用与管理制度.doc

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工作。 二、每月制定免疫规划疫苗需用量计划,并上报。 三、免疫规划用疫苗进货渠道正常,符合规定。 四、疫苗领发账目正规齐全,账、苗相符。 五、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符合要求。 六、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 出库”的原则。 七、原则上接种门诊可供一定时间内使用的疫苗贮存量,不得超过1个月。 八、疫苗报废需经报告批准。 九、接种实施时严格核对接种疫苗品种,检查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 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或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xxx卫生防站

一、疫苗实行专人管理,供应渠道严格执行:市—县—(乡)镇—接种门诊 (接种点)。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领发登记,疫苗的出入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 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每年三月前将下一年度的计划免疫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 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四、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帐目,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 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 五、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建立维修、温度记录。冷链设备要有 专人保养,经常擦拭保洁,每日2次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六、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 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七、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 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 xxx卫生防站

一类疫苗规格、用法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 接种对象:本疫苗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易感者,尤其是下列人员:1、新生儿,特别是母 亲HBsAg、HBeAg阳性者;2、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 规格:每瓶0.5ml或1.0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HBsAg 5μg或10μg;每1次人用剂量为1.0ml,含HBsAg 10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1、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2、基础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0、1、6 月接种。新生儿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16岁以后人群每1剂次量为5μg,16岁或以上人群每1次剂量为10μg。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36个月。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 规格:每瓶0.5ml或1.0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HBsAg 10μg;每1次人用剂量为 1.0ml,含HBsAg 10μg或20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1、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2、基础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新生儿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一般易感者每剂注射使用10μg/瓶,母婴阻断的新生儿每剂注射20μg/瓶。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按批准的有效期执行。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 规格:每瓶0.5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HBsAg 10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2.基础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1针,每次注射1剂疫苗。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36个月。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 接种对象:本疫苗适用于1岁以上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易感者。 规格:每瓶0.5ml或1.0ml。每1次成人用剂量为1.0ml,含灭活甲肝病毒抗原应符合批准的要求、HBsAg 10μg;或每1次儿童用剂量为0.5ml,含灭活甲肝病毒抗原应符合批准的要求、HBsAg 5μg。 规格(说明书):每瓶0.5ml或1.0ml。每1次成人用剂量为1.0ml,含甲肝病毒抗原按批准的执行、HBsAg 10μg;或每1次儿童用剂量为0.5ml,含甲肝病毒抗原按批准的执行、HBsAg 5μg。 免疫程序和剂量: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2.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 1-15岁人群接种用儿童剂量,16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用成人剂量,每次接种1剂。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24个月。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及冻干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按批准的有效期执行。

二类疫苗管理制度

二类疫苗相关管理制度 单位成立疫苗管理机构,制定相应制度。业务由业务主任、疫苗专干具体负责。 一:采购 接种单位应从有疫苗销售资质单位采购,每年应索要疫苗销售单位相关资质、销售人员身份证明、销售人员委托书,二类疫苗备案表等资质并保存。 采购每月一次,采购计划由各分站列出,上报至总站,总站进行汇总,报业务主任和单位负责人签字。采购的二类疫苗效期应大于现在时间三个月以上。 所采购疫苗由疫苗销售单位全程冷链配送到总站,总站专人核对疫苗数量、批号、效期及盖有销售单位公章的相关证明,相关证明包括发票、销售清单、冷链记录、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进口药品通关单(进口疫苗需要),并对相关证明保存,保存应超过疫苗效期三年。对于通过验收的购入疫苗及时、准确登记。 二:存放 疫苗存放按照品种、批次不同进行存放,疫苗存放不得与冷链设备内壁接触,疫苗间留有1-2厘米的空隙,疫苗存放环境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温度记录要求每天两次,冷链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做好记录。三:分发

总站向各分站调拨疫苗时要保证疫苗处于合理温度环境中,调拨人填写发放记录、冷链运输记录并保存,全程配送是由疫苗专业冷链车配送。调拨人应主动向各分站发放同批次疫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冷链运输记录、进口药品通关单,各分站接收人员现场核实温度、疫苗数量、批号等相关信息是否与相应资料相符,相符后签字接收,同时必须将相关资料按调拨日期保管。发放疫苗原则为:先近效期,后远效期;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四:统计 每月各分站除提交下月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外,还有将本月使用完二类疫苗数量以及现有二类疫苗库存数进行现场核查,上报到总站,由专人进行统计。年底,各分站与总站进行二类疫苗核对,做到“帐、物、簿”相符。 五:损害赔偿 由于接种二类疫苗出现的异常接种反应所造成的损害赔偿事宜,总站协调二类疫苗销售企业负责赔偿。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年版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年版)》,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强化疫苗质量管理,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县疾控中心由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工作。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做到职责到岗、责任到人。? 二、第一类疫苗由市疾控中心、第二类疫苗由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配送企业使用疫苗冷藏车配送到县疾控中心冷库。预防接种单位所有疫苗均由县疾控中心使用疫苗冷藏车运输配送。并对疫苗运输过程进行温度监测,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确保符合疫苗储存、运输要求。所有疫苗在运输到位后应马上放置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三、接收或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收货时应当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类型、本次运输过程的疫苗运输温度记录,对疫苗运输工具、疫苗冷藏方式、疫苗名称、生产企业、规格、批号、有效期、数量、用途、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等内容进行核实并做好记录。对资料齐全、符合冷链运输温度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四、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五、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要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分发和使用疫苗。疫苗出库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位和疫苗生产企业、品种、规格、数量等,并做好出库记录。? 六、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对超过有效期或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的疫苗,应当采取隔离存放、暂停发货等措施。接种单位需报废的疫苗,应当统一回收至县疾控中心,在县食药监局和卫计局的监督下,按照相关规定统一销毁。销毁记录保存5年以上。 七、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八、采用温度计对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间隔不少于6小时)。采用自动温度监测系统对冷库进行温度监测,同时按照冰箱温度监测要求进行人工温度记录。 九、如停电或储存运输设备发生故障,造成温度异常的,填写“疫苗储存和运输温度异常情况记录表”,并按《冷库故障应急预案》处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年5月17日

疫苗使用与管理制度

疫苗使用与管理制度 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工作。 二、每月制定免疫规划疫苗需用量计划,并上报。 三、免疫规划用疫苗进货渠道正常,符合规定。 四、疫苗领发账目正规齐全,账、苗相符。 五、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符合要求。 六、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 出库”的原则。 七、原则上接种门诊可供一定时间内使用的疫苗贮存量,不得超过1个月。 八、疫苗报废需经报告批准。 九、接种实施时严格核对接种疫苗品种,检查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 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或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平遥县卫生防站 一、疫苗实行专人管理,供应渠道严格执行:市—县—(乡)镇—接种门诊 (接种点)。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领发登记,疫苗的出入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 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每年三月前将下一年度的计划免疫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 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四、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帐目,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 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 五、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建立维修、温度记录。冷链设备要有 专人保养,经常擦拭保洁,每日2次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六、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 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七、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 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 平遥县卫生防站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候种室、预诊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 ≥70μw/cm2,<70μ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1.5w /m3空间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2.0%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0.5%碘伏则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第一类疫苗管理制度

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管理制度 为加强疫苗管理,规范疫苗计划、领发、运输、贮存和使用,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指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 白破疫苗、白破疫苗、流脑 A 群,流脑A+C. 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疫苗.甲肝减毒疫苗.腮腺炎疫苗十二种。 一、部门职责第一类疫苗的管理由免疫规划所综合业务室和冷链办公室负 责。 1、每年应当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全省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并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省卫生厅备案。 2、负责做好分发第一类疫苗的组织工作,并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分发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负责对冷库、冷藏车、冰箱等冷链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冷链办公室负责冷链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二、疫苗计划的制定每年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全省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水平、开展强化免疫及应急接种的计划,同时依据全省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数,每年漏种儿童数,适龄的流动儿童数以及上年底疫苗库存量等制订第一类疫苗初步需求计划。计划应包括疫苗品种、规格、数量、供应时间与

方式等。 根据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第一类疫苗需求计划,汇总、审核、平衡后,应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制定最终计划,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省卫生厅备案。 三、疫苗采购和接收 1、第一类疫苗由省政府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依法与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约定疫苗的品种、数量、价格等内容。 2、综合业务室应向供应第一类疫苗的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索取其疫苗经营资格的有关证明。 3、在每次接收疫苗时,必须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证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查看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着位置,是否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接收疫苗时要查看并登记疫苗的冷藏条件,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否则不予接收,如数退回。 4、在接收疫苗时,必须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认真填写疫苗领(发)记录,验收人要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 2 年备查。 四、疫苗的贮存 1、疫苗贮存数量应根据全省免疫策略、冷链贮存条件以及应急接种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原则上第一类疫苗贮存量约为全省 6 个月的需求量。 2、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失效期长短、进库先后,分类进行码放,并做好标识。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1 疫苗分类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1.1 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1.2 第二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2 疫苗使用规定 2.1 第一类疫苗 2.1.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儿童常规接种疫苗和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2.1.1.1 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IPV)、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乙脑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C)。 2.1.1.2 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包括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出血热疫苗,EHF);发生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时,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的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炭疽疫苗,Anth)和钩端螺旋体疫苗(钩体疫苗,Lep)。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管理知识

疫苗管理知识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根据付费方案会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一类疫苗共有有12种可预防14种疾病,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 群流脑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白破疫苗和水痘疫苗共12种一类疫苗。 目前,针对儿童使用的一类疫苗共有十一种疫苗分别为:

对成人或重点人群的一类疫苗: (1)出血热疫苗:接种范围内16-60岁的可接种人群。接种3剂次,0天、14天接种第1、2剂次,第3剂次与第1剂次间隔6个月接种。 (2)炭疽疫苗:炭疽病例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3)钩体疫苗:接种范围内可能接触疫水的高危人群。钩体疫苗接种3剂次,间隔7-10天接种第1、2剂次,上年完成第1、2剂次接种者当年加强1针。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常用二类疫苗有9种,分别是:风疹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狂犬病疫苗。 接种注意事项 1,通常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天3-5次,坚持到消肿为止。 3,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时暂缓注射。 4,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 5,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例如癫痫或者脑病,不应该给予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应接种活的疫苗。 7,儿童在患传染病期间甚至传染病恢复期暂缓接种。 8,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活动性结核及严重的肝脏、肺脏、肾脏等疾病暂缓接种。 9,发热期间暂缓接种。

疫苗管理规定

疫苗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疫苗领取、登记、验收、存贮、使用管理制度 为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确保我镇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根据《条例》的规定,疫苗管理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各级供应下发时不准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二类疫苗的收费应执行当地省级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 第二条各级都要设立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帐目,做好疫苗的储存、领发和结算等工作。 第三条各级疫苗管理人员及接种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疫苗知识、性质、保存运输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禁忌症。疫苗预防接种人员应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案。 第四条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时,应严格查验疫苗的品种、批号、效期和外观等,严防错种。从冰箱内取出的疫苗应立即接种。如不能立即使用应放置在冷藏容器内,疫苗开启后活疫苗应在半个小时用完,死疫苗应在一个小时内用完,否则废弃。各次接种剩余的疫苗应做好标记,放回冰箱,下次先用。冰箱内除疫苗外不得存放其它药品和杂物,不得有过期失效的疫苗。 第五条疫苗计划的制定要遵循“保证需要,适当储备,避免浪费”的基本原则。各级都要严格按疫苗的实际需要量制定计划和供应下发,避免一类疫苗因供应下发数过多而造成失效浪费。

第六条为保证新生儿乙肝疫苗24小时的及时接种,各预防接种单位都要储备一定数量的乙肝疫苗,供苗单位应依据报表数和实际接种数及时补充供应。新生儿乙肝疫苗必须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第七条各级疾控中心、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购进一、二类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和登记疫苗的品种、剂型、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并做好记录。 第八条各级自行从疫苗生产或批发企业购置的二类疫苗,要查验审核疫苗生产(批发)企业的资质和疫苗推销人员的法人委托书,索取由国家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疫苗每批检验合格证明或上级疾控单位的疫苗出库证明。 第九条疫苗出入库证明、查验登记表、领发手续、温度记录等应立专卷保存,疫苗帐目应能反映出疫苗年度的拨入数、库存数和各单位领取下发数。 第十条二类疫苗资金要纳入本单位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挤占,及时做好清欠和还欠工作,确保疫苗资金周转畅通。 第十一条疫苗的分发要遵循“先短效、后长效”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先出”的原则,上级供苗单位应随时对地区间或用苗单位之间的疫苗余缺进行调剂,收回多余疫苗。防止人为因素或管理不当造成疫苗失效、浪费。 第十二条疫苗的贮存、运输要严格按温度要求进行,防止疫苗的温度暴露。疾控中心向乡镇接种单位运送疫苗应使用冷藏箱,乡镇级至村级的疫苗应使用冷藏包或冰瓶。 第十三条疫苗的贮存要按疫苗的品种、批号和规格分类码放,一、二类疫苗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贮存疫苗的冰箱、冷柜内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存储疫

疫苗管理制度内容

疫苗管理制度内容 发生疫苗事件后大家都十分关心关于疫苗管理制度,为此,小编收集整理了疫苗管理制度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更多资讯请关注制度栏目。 疫苗管理制度 一、制定计划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二类疫苗及注射器的需求计划,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储运管理 1、接种单位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工作。 2、接种单位在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审核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索取的上述证明文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3、接种单位购进符合要求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的疫苗,以及接收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发、供应的疫苗时,应当查验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 4、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时,应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5、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领发台帐,日清月结,每半年盘查1次,做到疫苗出入库账物相符。每次领发疫苗数量应根据使用量和贮存能力妥善安排,减少疫苗浪费。出入库领发登记必须清楚填写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6、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保管人员在疫苗储存期间做好温度记录,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存放应按照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疫苗包装(盒)之间、与冷链设备内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 7、使用疫苗要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疫苗使用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活疫苗开启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1小时,即应废弃。 8、接种单位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能自行处理。 9、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疫苗过期、破损、失效等,应及时上报疫苗报废审批表,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 10、一次性注射器材应随时清点,及时补充,确保满足使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疫苗经营监督管理意见》 为了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对疫苗批发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疫苗在流通环节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学习贯彻

二类疫苗管理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类疫苗管理制度 篇一:关于进一步规范二类疫苗管理工作的通知 长卫发20xx31号 ********卫生院 关于进一步规范二类疫苗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杜绝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不规范行为,减少和避免群众误解及投诉,保证疫苗使用的安全有效,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 ********20xx34号文件、******20xx123号文件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县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规范采购管理,确保疫苗质量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除一类疫苗外的其他疫苗,是预防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本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 种工作的需要,制定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向县卫生局

和县疾控中 心报告并获得批准后,再自行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采购。 本单位二类疫苗的进购必须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二类 疫苗进货合同,并索取相关文件备案,不得在没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进购疫苗。同时将二类疫苗纳入单位药库管理,严禁以个人名义采购、接种二类疫苗,购买疫苗往来必须用单位转账支付,杜绝现金支付。 二类疫苗的运输和储存,必须严格在冷链要求下运行,以确保疫苗效价不受影响。 二、规范接种程序,确保安全有效 本单位要严格落实二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自费自愿”的原则。在二类疫苗与一类疫苗接种安排上,遵照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优先接种的原则,不允许用二类疫苗代替一类疫苗。要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履行告知义务和知情同意、手续完善的情况下接种二类疫苗。 防疫专干不得诱导或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严禁在受种对象或其监护人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其接种二类疫苗。防疫专干在接种二类疫苗时,要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收取相关费用,不得违规收费。防疫专干从即日起立即清点库存二类疫苗,登记造册后将剩余二类疫苗退回原购买单位,并确保与购买单位无经济纠纷。清点工作必须在本月10日

第一类疫苗管理规定

第一类疫苗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管理制度 为加强疫苗管理,规范疫苗计划、领发、运输、贮存和使用,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指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流脑A群,流脑A+C.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疫苗.甲肝减毒疫苗.腮腺炎疫苗十二种。 一、部门职责 第一类疫苗的管理由免疫规划所综合业务室和冷链办公室负责。 1、每年应当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全省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并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省卫生厅备案。 2、负责做好分发第一类疫苗的组织工作,并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分发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负责对冷库、冷藏车、冰箱等冷链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冷链办公室负责冷链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二、疫苗计划的制定

每年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全省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水平、开展强化免疫及应急接种的计划,同时依据全省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数,每年漏种儿童数,适龄的流动儿童数以及上年底疫苗库存量等制订第一类疫苗初步需求计划。计划应包括疫苗品种、规格、数量、供应时间与方式等。 根据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第一类疫苗需求计划,汇总、审核、平衡后,应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制定最终计划,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省卫生厅备案。 三、疫苗采购和接收 1、第一类疫苗由省政府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依法与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约定疫苗的品种、数量、价格等内容。 2、综合业务室应向供应第一类疫苗的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索取其疫苗经营资格的有关证明。 3、在每次接收疫苗时,必须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证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查看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着位置,是否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专用标识。接收疫苗时要查看并登记疫苗的冷藏条件,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否则不予接收,如数退回。 4、在接收疫苗时,必须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

一类疫苗说明书

蓉生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说明书 【药物名称】 通用名称: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结核活菌苗) 【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用卡介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为白色疏松体或粉末,复溶后为均匀悬液。 有效成分:卡介菌活菌体。 辅料:蔗糖、明胶、氯化钾、味精。 疫苗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接种对象】 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 PPD试验阴性的儿童(PPD试验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 【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结核病。 【规格】 按提示量复溶后每瓶0.5ml(5次人用剂量),含卡介菌0.25mg。每1mg卡介菌含活菌数应不低于1.0*106CFU。 【免疫程序和剂量】 (1)加入0.5ml所附稀释剂,放置约1分钟,摇动使之溶解并充分混匀。疫苗溶解后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 (2)用灭菌的1ml蓝心注射器(25-26号针头)吸取摇匀的疫苗,在上臂外侧三角肌

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1)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化脓或浅表溃疡可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2)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诊治。 (3)淋巴结反应: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少数在锁骨上或对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mm,1-2个月后消退。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4)接种疫苗后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处理,对于重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罕见不良反应: (1)严重淋巴结反应:在临床上分为干酪型、脓肿型、窦道型等。接种处附近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淋巴结强反应,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2)复种时偶见瘢痕疙瘩。 极罕见不良反应: (1)骨髓炎。 (2)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紫癜。 【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2018年版)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年版)》,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强化疫苗质量管理,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县疾控中心由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工作。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做到职责到岗、责任到人。 二、第一类疫苗由市疾控中心、第二类疫苗由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配送企业使用疫苗冷藏车配送到县疾控中心冷库。预防接种单位所有疫苗均由县疾控中心使用疫苗冷藏车运输配送。并对疫苗运输过程进行温度监测,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确保符合疫苗储存、运输要求。所有疫苗在运输到位后应马上放置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三、接收或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收货时应当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类型、本次运输过程的疫苗运输温度记录,对疫苗运输工具、疫苗冷藏方式、疫苗名称、生产企业、规格、批号、有效期、数量、用途、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等内容进行核实并做好记录。对资料齐全、符合冷链运输温度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四、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五、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要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分发和使用疫苗。疫苗出库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位和疫苗生产企业、品种、规格、数量等,并做好出库记录。 六、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对超过有效期或储存温度不符合要求的疫苗,应当采取隔离存放、暂停发货等措施。接种单位需报废的疫苗,应当统一回收至县疾控中心,在县食药监局和卫计局的监督下,按照相关规定统一销毁。销毁记录保存5年以上。 七、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八、采用温度计对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间隔不少于6小时)。采用自动温度监测系统对冷库进行温度监测,同时按照冰箱温度监测要求进行人工温度记录。 九、如停电或储存运输设备发生故障,造成温度异常的,填写“疫苗储存和运输温度异常情况记录表”,并按《冷库故障应急预案》处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年5月17日

江西省第一类疫苗暂行管理办法

江西省第一类疫苗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第一类疫苗的使用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实施,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疫苗储存与管理规范》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群体性预防接种疫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疫苗。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预防接种单位(含乡、村级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省卫生厅负责全省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审批和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预防接种单位负责辖区内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制订、组织分发、验收、登记、

入库和保管工作,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做好疫苗的验收、储存、分发和运输工作,保证疫苗正确使用与管理,杜绝浪费。 第六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辖区第一类疫苗管理责任单位,承担辖区第一类疫苗管理职责,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根据内部职责明确划分单位人员管理责任。 第三章使用计划的制订 第七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第八条预防接种单位应当根据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制定下一年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于每年8月31日前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九条县级和设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汇总、平衡后制定辖区下一年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分别于每年的9月15日和10月10日报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条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审核、平衡后,制定全省下一年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经省卫生厅审批后,于10月30日前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一条使用计划经省卫生厅批准后,省疾病预防控

疫苗管理制度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人员应掌握疫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贮藏、养护等方面知识,并经过有关培训方可上岗。 二、疫苗计划 (一)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计划应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渠道与供应方式等内容; (二)每年3月底前向区疾控中心报告下一年度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区疾控中心每年4月中旬前上报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汇总后报市卫生局; (三)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提前1个月逐级上报。 三、疫苗采购 (一)必须从合法的疫苗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疫苗; (二)对供货单位进行合法资格验证,向销售人员索要供货单位法人代表签发的委托销售的委托书及业务员身份证复印件; (三)接收或购进的疫苗应有法定的批准文号、批签发检验报告书、生产批号、有效期和生产日期;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接收疫苗或购进疫苗时,应查看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链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 (五)认真做好疫苗购进验收记录,切实做到票、账、货相符。购货数量、供货单位、购货日期、质量情况(温度)及验收人签名等。购进验收记录的填写,必须真实、完整,

不可漏项,并妥善保存2年备查。 四、疫苗贮藏与运输 (一)应设有独立的疫苗贮藏室,与生活等区域分开;环境应卫生、整洁、明亮;设有相应的冷藏、防潮、防辐射、防鼠、防盗等设施设备,并达到疫苗贮藏规定的温度; (二)拆零疫苗应保留原包装及标签,不得同其它拆零疫苗混放; (三)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并按照失效期长短、进库先后,有计划地分发,分发时应按规定填写出库记录; (四)报废疫苗需分开存放,并立设明显标志; (五)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并达到疫苗贮藏规定的温度;不得向无冷运措施的领苗单位分发疫苗。 五、不得以科研、临床需要或者其他名义使用无批准文号的疫苗。 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第一类疫苗过期、失效、或因疫苗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时,区疾控中心按照疫苗报废审批表内容核实疫苗数量、批号、原因等情况,按照上报内容进行登记、签字,对报废疫苗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统一销毁。 七、发现假劣疫苗或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及时报当地药监部门,不得继续销售、使用或作退、换货和销毁处理。 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人员应掌握疫苗相关法律、法规和贮藏、养护等方面知识,并经过有关培训方可上岗。 二、进货渠道遵循“市→县→镇”的原则,专人负责运输、储存和管理。 三、疫苗计划 (一)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计划应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方式等内 容。 (二)每年2月底前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下一年度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 (三)接收疫苗或购进疫苗时,应查看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链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 (四)认真做好疫苗购进验收记录,切实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货数量、供货单位、购货日期、质量情况(温度)及验收人签名等。 购进验收记录的填写,必须真实、完整、不可漏项,并妥善保存 2年以上备查。 四、疫苗贮藏与运输 (一)应设有独立的疫苗贮藏室,与生活等区域分开,环境应卫生整洁、明亮,设有相应的冷藏、防潮、防辐射、防鼠、防盗等设施设备,并达到疫苗贮藏规定的温度。 (二)拆零的疫苗应保留原包装及标签,不得同其它拆零疫苗混放。 (三)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并按照失效期长短,进库先后,有计划的分发,分发时应按规定填写出库记录。 (四)报废疫苗需分开存放,并应设明显标志。 (五)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设备,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 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第一类疫苗过期、失效或因疫苗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时,按照疫苗报废规定进行上报。 六、发现假劣疫苗或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及时报当地药监部门,不得继续使用。 七、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出入有账目,做到帐苗相符;每月做好生物制品使用量统计,汇总后上报疾控中心计免科。 八、领发登记要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效期、领取日期及消耗等,若出现异常反应则有据可查。

关于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

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如果选择注射二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

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包括两个程序: 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 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五联苗是一种在国外广泛应用的疫苗,它可以使宝宝的接种次数由原有的12次减至4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如果你选择了给宝宝打五联苗(自费进口),那么就可以少打三种疫苗:减毒脊灰,百白破和HIB。 其中前两种属于一类疫苗,后一种属于二类疫苗。 目前接种价格是702一针,一共打4针。 我询问过当医生的朋友,他建议我打。婆子妈一听宝宝可以少挨8针,立马掏钱。 以下引用儿保教授崔玉涛微博: 五联针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注射五联疫苗的特点:1、减少预防针接种次数;2、五联针作为一种制剂,所含防腐剂、添加剂明显少于各自制剂中相应含量之和,因此安全性会提高;3、价格较贵。 注射五联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B型嗜血流感杆菌)可替代常规推荐的百白破、脊灰疫苗。孩子满两个月即可接种,一岁内3次,间隔4至12周。生后15-18个月接种第四次。注射后有可能出现发热、注射局部可能短时出现硬结。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服退热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