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帝内经排毒护体养生法汇总

黄帝内经排毒护体养生法汇总

黄帝内经排毒护体养生法汇总
黄帝内经排毒护体养生法汇总

黄帝内经排毒护体养生法

绪论

排除毒素助延年

现代社会由于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工作压力,导致人体内外堆积毒素,那就应加强排毒,通过五脏排毒,十二时辰排毒,饮食排毒等多方面,帮助人体排出毒素,这就是排毒养生。只有及时排除体内的毒素,才能身轻无病,延年益寿。

五脏排毒

《黄帝内经》中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意思是说,在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如淤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等。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产生疾病。毒素虽深藏在体内,但人们可以按照五脏所反映出的病症,找出毒素的藏身之处,尽快将它排出体外,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十二时辰排毒

《黄帝内经》中指出,“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又是对应起来的。在这十二个时辰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经络,一个脏腑一一对应,他们的任务就是排毒。只要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想不生病就死很简单的事情了。

体质排毒

《黄帝内经》中指出,体质的强弱,邪正的盛衰是疾病发生,发展

的内在因素。中医坚持“辩证施治”的原则,针对不同体质提出相应的养生之法。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体质类型决定他的健康状况和易患疾病。通过对自身体质的辨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排毒方案,然后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科学调整,预防疾病的发生,做自己最好的保健医生。饮食排毒

《黄帝内经》中早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说法。认为饮食不足或者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吃对了食物,身体健康了,外来细菌,病毒就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平常吃饭,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的均衡饮食是排毒治病的最佳良方。正常情况下,人体具备了一定的解毒,排毒能力,但当人的五脏功能减退,尤其是肝,肾,淋巴三大解毒,排毒系统出现故障时,就易导致内毒堆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身排毒,解毒能力越来越弱,有的甚至到了“五毒俱全”的地步,导致各种疾病频发。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注重排毒养生。

Part01

黄帝内经解密人体有多少种毒

毒是一切疾病的根源。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中就已经对毒有了集中的论述。书中指明:“一切疾病皆因毒而生”,并提示人们,毒并不是独立的一种致病因素,而是邪气演变的产物。风,寒,湿,热,燥等邪气能演变为“寒毒”,“湿毒”,“热毒”,“燥毒”等。另外,吃东西,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引发食积之毒,

淤血之毒。

热毒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种说法认为阴阳是相对的,又是互根的;是相长的,又是相转化的。说明阴阳平衡与否对疾病的影响很大,阴阳分离,病人则危险。如果机体热盛阳康,就会产生“热毒”,像平时常说的“肝火旺”,“胃热”都是热毒。出现热毒的人一般会出现口苦咽干,口臭,牙龈肿痛出血,口舌生疮,咽喉痛,便干带血,面部生油,痤疮,鼻孔出血,痔疮,手脚多汗等症状。

寒毒

寒毒有内外之分。体内阴虚寒盛,就会“阳消阴长”从而产生内寒。一般可以排除法区分,外寒一般很好辨认,排除外寒就是内寒了。外寒又叫“寒邪”,多在冬天气温骤变时致病,因外感风寒后,寒邪伤阳气,所以轻者会出现风寒感冒,严重者会出现昏迷,不省人事,还有人会出现关节疼痛等。

湿毒

内湿和外湿不一样。夏秋季节随着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像暑湿感冒多是外湿之毒引起。内湿一般都是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水湿也是湿毒的一种,它多是由于机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问题而引起的。湿毒患者有哪些症状呢?主要有口味甜腻,大小便不畅,痤疮,湿疹,脸色不好,四肢酸痛无力等。湿毒引起的疾病一般不好治,平时要有足够的重视。

食积之毒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一个是升清,一个是降浊。平时吃进去的食物就是这样一升一降来满足人体需要的。如果脾胃哪一天罢工了,那么吃进去的食物就会被积在胃里,时间长了就会酿成毒。有食积之毒者表现为:食欲差,嗳气,反酸,还有大小便不畅,以及面部痤疮等。

淤血之毒

中医又叫做“气滞血瘀”。引起淤血的原因很多,从病理上来说,就是血液循环不畅在某些部位发生积滞。简单地说就是血管里堵了,堵得部位不同的得病就不一样。比如说堵在脏器里叫“肿瘤”;堵在粘膜上叫“囊肿”;堵在子宫里叫“肌瘤”;堵在甲状腺里叫“结节”;堵在乳腺里叫“增生”;堵在皮肤上叫“疙瘩”。

情志之毒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们常说的七情。七情适度才不致伤身,否则就会成为情志之毒,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故控制好情志才会健康。

·外来之毒的三种主要途径

1.毒从环境中来:水污染之毒,土壤污染之毒,大气污染之毒。

2.毒从用药中来:

(1)安眠药长期服用安眠药,人体的耐受性增加,药物残留堆积到一定程度可以使人中毒。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严重中毒可以出现呼吸变慢,并逐渐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也可出现血压下降,皮肤

湿冷,尿量减少,肝脏损害等表现。

(2)泻药

3.毒从饮食中来

(1)腌制食品腌制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盐,盐中含有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杂志,腌制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常吃对身体不利,可诱发癌症。

(2)含铅食品常见的含铅食品有松花蛋、膨化食品等。对全身各组织器官都有损害,尤以神经系统的损害最为严重。

(3)水垢如果不及时将水垢清除干净,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造血、循环等系统的病变而引起衰老。

(4)某些天然食物土豆发芽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龙葵素,人食后可引起严重中毒。强烈刺激胃肠道和呼吸系统,造成急性腹泻等。

(5)烹调油烟烹调产生的油烟被人体吸入后损伤呼吸道粘膜,并降低人体免疫力,诱发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6)过量饮酒不仅可损伤消化,心血管,免疫等系统,还会使各种癌症的发病率提高。

测一测,你需要排毒吗?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早起四肢乏力、酸痛,休息一夜全身丝毫没有轻松感。5分

2.早上梳头,掉的头发超过正常掉发范围。5分

3.患有风湿病。5分

4.身体肥胖,尤其是腰上的肉特别多,摸起来很软。5分

5.清晨不排便,经常便秘,而且腹胀不舒服。5分

6.爱上火,有口臭。5分

7.脸色暗沉,没有光泽,看起来有些色黄。5分

8.春秋时,皮肤特别容易瘙痒。5分

9.工作时易疲倦,有时出现胸闷气短,身体明显不正常。5分

10.爱焦虑,精神压力大。5分

11.吃东西不易消化,有时食欲很差。5分

12.睡眠质量不高,多梦。5分

13.抗病能力差,特别易感冒。5分

14.走路多了下肢鼓胀水肿,疲乏酸痛。5分

15.腿易抽筋,四肢酸胀或麻木。5分

测试结果

·21~40分体内有少量毒素堆积,可以开始排毒

·41~60分体内堆积较严重,必须排毒。

·大于60分体内有大量的毒素堆积,不排随时都有可能患病。·人体自身的毒素是如何产生的

自由基

自由基适量对人体有利,过量就会加速人的衰老。部分自由基由机体代谢垃圾产生,另外像辐射线、空气和水污染、食物中的添加剂等都能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人体自由基多了,就会损害蛋白质,脂肪,DNA,RNA等,如果进入细胞,就会引发癌症。

胆固醇

胆固醇为人体必需营养物质,超过人体所需的范围,多余的就会留在血管内壁上。去除体内多余胆固醇的首选食物有海带,大蒜,牛奶,蜜橘,苹果,玉米等。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脂肪沉积在血管壁引起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肾脏病变的一种病症。

尿酸

尿酸是体内代谢的产物,由小便排出。若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它就会沉积在软组织或关节里而引发急性炎症。尿酸过高的人通常都是喜食红肉、动物内脏,年纪比较大、肥胖、酗酒;要么就是糖尿病患者。肾具有排毒功能,若肾内尿酸过多必然会影响其排毒功能,加之多余尿酸是积在关节和软组织里,所以就会引起关节酸痛、红肿、发热、变形,还会危及肾脏。

乳酸

在劳累过度时,我们就会感觉腰酸背疼、四肢无力、免疫力下降,这就说明你体内产生了乳酸。乳酸体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容易患病。

宿便

长期宿便的人会出现毛孔粗糙、腹痛、肥胖、月经问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能导致肛肠疾病。想排除宿便,最好每天清晨喝300毫升的温开水,大口大口得喝,这样水才能进入肠道。还有每天晚饭后,可以吃一些水果,临睡前也可以按揉一下腹部,顺时针按揉10分钟。

脂质沉积

现代人们经常摄入富含脂肪和营养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血液粘稠,随着血液粘稠度的增高,大量脂质变回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管,使依赖血管供血的组织缺血或坏死,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哪些现象说明人体内藏毒

人体内的毒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不需要去排毒。其实,毒素并非与你无缘,据统计,现在90%以上的人都在遭受毒素的迫害。有很多不被人在意的症状都可以说明人体内有毒了,例如,肥胖、痤疮、色斑、口臭、屁多、打嗝、易疲劳、情绪和精神出现问题、尿频、尿少、尿刺激等。总之,排毒是日常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要轻视它,只有将毒素排出来,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

水肿

水肿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中医认为“肾出水”,体内各脏腑代谢后的浊液统统由肾排出体外,如果肾出了问题,不能代谢水液,过多的水液聚在体内就会形成水毒,出现水肿。水毒不仅会引起眼皮,脚踝水肿,严重时肚子也会肿胀。

恶心、厌食、便溏

这是湿毒,由于脾功能减弱,无力化湿而导致。防止湿毒之浊气,化湿是关键。三伏天健脾化湿最重要,此时屋里闷热,似蒸桑拿,外面下着雨,又潮又湿,里里外外都被湿给包围了,湿气把化湿的脾包了

起来,脾不能化湿,脾湿就会应运而生,特别是自身脾功能差的人症状会加重。

慢性气管炎、肺结核

这种病人会没完没了的吐痰,这是中了“痰毒”。痰毒说明肺有毛病,有这种症状的病人,不妨先去医院检查一下肺,如果医生说肺没事,那问题就好办多了,从饮食上调养一下就可以了。

脂肪肝

这种病是脂毒。清除脂毒降血脂是关键,吃具有将血脂功能的食物很有效。肝属木,喜绿色,所以吃绿色蔬菜,才能养肝。反之长期饮酒、吃肉,不但会伤肝,还会加重肾的负担。

肥胖

过量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等食品,随着脂肪的囤积,体内会产生毒素,并伴随有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的异常。

便秘

长期便秘,大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肠道会堆积由粪便带来的大量毒素,这些毒素被人体吸收后会引发口臭、胃肠不适等症状,还会导致抵抗力下降。

痤疮

各种毒素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而当毒素排出受阻时,又会通过皮肤向外渗溢,是皮肤变得粗糙,出现痤疮。

·激活自身完善的排毒系统

身体各器官的排毒时间

胆排毒胆排毒的时间是23:00~次日1:00。同肝脏排毒一样,这时最好处于睡眠状态,不要熬夜,这样更有利于胆的排毒。

肝脏排毒肝脏排毒的时间是凌晨1:00~3:00。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应该处于睡眠状态,不要熬夜。如果这时不睡觉的话,肝脏仍处于工作状态,有碍其排毒,时间长了,会损害肝脏排毒和解毒的功能。

肺排毒肺排毒的时间是3:00~5:00。这就是患有咳喘病的人为什么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的缘故,因为人体的排毒过程此时已走到肺经。患有咳喘病的人即使咳得比较厉害,也不应该服用止咳药,以免影响肺的排毒,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大肠排毒大肠排毒的时间是5:00~7:00。这段时间内,应将宿便排出,让大肠完成排毒,这有益于身体健康。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常无便意,肠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就不会给身体营造一个洁净、通畅的内环境,病邪又怎能不趁虚而入呢?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别打乱了身体各器官的排毒过程。

善待自身的排毒系统

人体内有七大重要排毒器官,如皮肤、胃、肠道、肺、肝、肾、淋巴系统,他们每天都在为精华人体努力工作着。

下面这个表格,有助于提高对七大排毒器官的认识,我们要懂得如何来精心呵护它们,关心自己的健康。

器官名称排毒方式饮食生活

皮肤排汗;以出汗的方式将

毒从毛孔中排除;还能

防止病毒入侵吃空心菜、番茄、葡萄

柚、柑橘、柠檬等。

多喝水,温水洗澡

,出汗后不要立即擦,

不用冷毛巾擦

胃呕吐:吃进不能消化的

有毒食物时,胃会以呕

吐的方式将其吐出来定时、定量,不暴饮暴

食、细嚼慢咽,不食

辛辣刺激性食物

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肠道排便:将消化后的食物

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

体外吃蔬菜水果、粗粮,以

及其他含膳食纤维多

的食物。

经常运动不久坐,保持

良好的精神状态,多做

腹部按摩。

肺吐气:将人体不需要的

二氧化碳气体吐出来。吃银耳,芸豆等白色食

物。

清晨去空气清新的公

园散步、做深呼吸;不

吸烟。

肝眼泪:毒素经过肝的分

解变成无毒物质,流眼

泪正是肝在排掉其分

解出来的毒素吃大枣、桂圆、核桃,

葱、姜、蒜,豆制品、

蛋、奶等。

通过痛快地哭发泄不

良情绪。

肾尿液:把肾内的废物与

水结合,以尿液的形式

排出。吃黑豆、黑木耳、黑米

等。

做好下身保暖,不憋

尿。

淋巴系统提高免疫力:免疫力增

强了,人居不容易中

毒,不易生病。吃油菜。莴笋、空心菜、

苦瓜、土豆等。

多运动。

黄帝内经:五脏排毒法

·心,助力排毒的君主之官

胸闷、情绪暴躁、小儿急躁、多动、舌头溃疡都是心毒所致。

夏天最宜排心毒

夏天属火,通于心气。此外,夏天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白天长,黑夜短”。这也能说明人有必要养心之阳气。白天工作时间长了,心气

损耗就多,这时养阳就要早睡。

夏天如何排毒养心

(1)首先,中医有“汗为心之液”,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这时不要闭汗,应多到户外活动一下。9:00~10:00是阳光最好的时候,抓住这一时间活动不但能避免酷晒,还能杀菌,特别适合养生。(2)其次,夏天昼长夜多,多数人会出现睡眠不足,为固心气,最好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睡不好觉的人,在白天把觉补回来,午时11:00~13:00是心经当令时,阴生,这时候进行午睡最好。

(3)最后,要保持心情愉快,在夏天一定要把郁滞散发出去,让自己的气得以疏散排泄,从精神上排出郁气。

问:夏天养生排心毒,从饮食上吃什么好呢?

答:中医认为红色、苦味对应心脏,所以夏天养心要吃点苦味,吃苦瓜、莲子心最好,对清心火、祛热都有好处。此外,多吃红色蔬果,像番茄、西瓜。如果想吃点肉,最好选择性寒凉的,鸭肉做好,鸡肉也可以吃一些。

苦瓜治心毒,小儿急躁、多动不用愁

中医里心脏对应火,掌握着血脉的运行,当心火上升时,儿童就会出现多动、烦、急、不安等。这是夏天燥热引起的火毒攻心,不是大病,把燥热毒消去就没事了。

中医有“苦味与心对应”,所以夏天养心就要吃点苦味的。中医认为,苦瓜能增进食欲、明目、助消化、清凉解毒、利尿,对于缓解夏季常见的烦热、口渴、上火、中暑功效特别好。

浓茶和按摩,齐治心毒所致的舌头溃疡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也就是说心脏出了问题,从舌头上就能看出来,如舌头溃疡,主要是心脏内火过旺、热毒引起的。所以治疗应主要以去火为先。

《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火清矣.”所以口腔溃疡的人,喝些浓茶即可将心火。此外,茶中含有一种叫单宁的成分,对收敛溃疡面有特别好的功效。怎么喝呢?常言道:有病治小不治大,所以最好在刚刚感觉舌头不适的时候就开始喝,坚持每天喝。如果不习惯喝浓茶,就用浓茶漱口,每天三次,每次2分钟,两天后就会见效。

这时可以用心经上的排毒要穴“少府”来排毒。少府穴,在手心上第四、第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间处。找到此穴后,每天午时心经当令时,用拇指按揉3~5分钟,这样即可排毒、去火。

·肝,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良将

抑郁、乳腺增生、痛经、痘痘、脸色不好……都是肝毒所致。

春天宜排肝毒

违背了这一规律,春天肝气生发不起来,夏天养心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

问:春天排肝毒吃什么好呢?

答:春天吃青色食物最能解肝毒,如黄瓜、圆白菜、青葱、海带、绿豆;此外,适合春天吃的排毒的食物还有黑木耳、洋葱、樱桃、草莓、苹果,胡萝卜。

肝毒从哪里来

(1)通常吃的太酸、太腻、太多都会给肝带来负担,降低肝的排毒功能,就会形成食积毒。

(2)经常生气,郁闷,就会抑制肝的疏泄升发功能,而出现气滞,气为血之帅,气滞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说很多痛症都与肝有关。肝气郁滞后,肝内就会生出气滞血淤毒。

哪些信号说明肝需要排毒

(1)“肝开窍于目”,如近视眼、白内障、飞蚊症等眼病,只要把肝毒排出去对治疗这些眼病都是有好处的。

(2)此外,“肝主筋”,毒素在肝脏堆积时,支架上会有明显的信号,指甲发生变化,如凸起的棱线,或向下凹陷等。像阳痿、痔疮、口干舌燥、夜里腿抽筋、胸闷气短这些症状,都是筋没有了弹性引起的,这就说明肝此时该排毒了。

肝气郁结易长痘痘,揉太冲、气海治疗效果好

《黄帝内经》中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粉刺属肺,皆由血热郁而不散所致”,这里所说的痤痱、粉刺其实就是痘痘。左边脸颊长痘是肝的问题,前额长痘是心火旺。

左脸颊长痘,是因为肝气郁结所致,肝的气血运行不畅,热、毒、痰、瘀这些垃圾都积在体内,久不排毒就会堵在皮肤上,从而痘痘就出现了。

这时候可以求助于太冲穴,气海穴。“太冲”排毒功效特别好。揉太冲穴能把淤积肝经内的毒排出来。这样肝气就不再郁结了,人也会

变得温顺,逐渐痘痘就消失了。这个太冲穴很好找,把脚放平了,它就在脚背第一二耻骨结合的地方,再靠前一点的凹陷处。

·平时多转手腕,可治肝炎所致的脸色发黄

中医上说,肝脏与右手腕有关;心脏与左手腕有关。假如人的右手变硬,弯曲起来不像往常那样自如了,就说明肝脏功能正在下降。肝是疏泄血液的,肝的功能开始下降,对血液的调节也下降,很快就会引发肝病及其他疾病。

利用肝与手腕的关系,平时多转一下手腕就可以养肝防病。具体操作方法:左手握住右手手腕,用食指和无名指用力按住阳池穴,右手手腕逆时针转动就可以了。

问:改善肤色吃什么最好呢?

答:多喝粥,比如小米粥、大米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肉类等油腻之物。

·脾,运化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长夏宜排脾毒

长夏(也就是夏天的最后30天)属土,与体内的脾脏对应。所以从养五脏上来看,长夏是最适合养脾的。脾主运化,所以这时吃熟烂的东西,才能不增加脾的负担,让其更好地排出脾胃的毒素。

怎么养脾呢?脾恶湿,所以习惯在屋里泼些水的人,最好在白天进行,晚上屋室尽可能的保持干燥为好。少吃冷饮,特别是脾胃虚者更要少吃。晚上睡觉不能图凉快不盖被子,否则寒邪从脐中入侵也会伤脾。因此,养脾时以上情况都要避免。

最后要提醒的是,经常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夏天特别要养脾。因为思虑过度伤脾。

老年人多吃黄豆,补脾虚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人们常说“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就是说从出生那天起,只要是先天出现的脏腑功能不好,都可以通过后天靠脾来运化营养物质,把脏腑功能不足的地方补足,这样人就能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是黄色的,黄豆也是黄色的,所以吃黄豆补脾最好。

一般老年人夏天都脾虚,东西吃得少,出现食欲缺乏;也要抓住养脾的最好时机,多吃一点黄豆,特别是三伏天更要多吃黄豆,这样更养脾。

口唇异常都是脾湿之毒惹的祸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一个人脾出了问题,就表现在口唇上;同理,口唇上有异常症状了,就是脾中毒的信号。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运化正常,那吃东西就香,食欲就好,这样的人一般气血充足。所以说太胖太瘦都是脾湿之毒惹的祸。

改善脾功能异常,如流口水,可以吃土里长出来的食物,如土豆、山药、红薯等可以应脾土之气,用土里长出来的食物养脾,不仅实惠,而且更有效。

白带多于“脾阳虚”有关

上班族女性,压力比较大,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想的事情特别多。

出现白带异常时多半会表现为,白带绵绵不断,颜色偏黄,大便偏稀,食欲差。

这时除用常规的内服和外用药物治疗外,还应每天晚上按脾俞穴和足三里穴,或者配以食疗方。

也可用食疗方治疗:取白扁豆50克,红糖适量,山药一节。做法:把三者放在锅里煮,煮到白扁豆烂为止,这样山药的药效会基本释放出来,每天服两次,只要服10天到半个月,即可治脾湿带下病。

问:听说按脾经也能养脾

答:采用座位,搭成“4”字腿式,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摩以下四穴,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公孙(足内侧缘,当第一耻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此方特别适合肥胖患者以及电脑族养脾。·肺,最能抵抗外来之毒

秋天宜排肺毒

秋天与肺相对应,肺在五行中属“金”。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所以肺主收敛。

肺在季节里对应“冬”,无形中肾属水,根据“金生水”的原理,所以说秋收肺金之气,为冬天藏好肾水。因此说秋天把肺养好了,冬天养肾就容易了。否则,违逆了秋气收敛,便会伤及肺脏,到冬天使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会发生阳虚腹泻等症。

秋天如何排肺毒

肺燥之毒的来源。秋天燥邪是肺毒的主要来源,有温燥与凉燥,秋

天开始时是温燥之毒,快结束时是凉燥之毒。那么如何对付这些毒呢?

肺是管理皮肤的,可以利用皮肤来排毒。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排汗解毒”,可以让皮肤痛痛快快的出一身汗,让汗液带走体内的毒素,这样肺就会清爽起来。

最适合排汗的方式是做有氧运动,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通过这些运动能加强肺腑的排毒功能。

中医认为,“涕为肺之液”,如不断流鼻涕多是肺凉燥之毒。此外“肺在窍为鼻”,像嗅觉失灵、声单沙哑、失音等也常常都是肺毒。白色对应肺,所以秋天排肺毒养肺要多吃润燥的白色食物,如梨、藕、杏仁、贝母、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收敛肺气。排毒的作用。

问:人说抽烟伤肺,我常抽烟,怎么办?

答:从健康角度来看,最好戒烟。如果一时戒不了,可以在每天睡觉前吃3次生拌萝卜,这样就能把烟中的尼古丁消除,从而养护你的肺。

·皮肤不好、易瘙痒,排肺毒是根本

有的人皮肤不好,看上去就像生了锈的颜色一样,晦暗无光;每天晚上全身痒,手抓就舒服,不抓就难受。这其实都是肺出了问题。中医认为“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也就是说皮肤憔悴枯槁以及皮肤上的诸多并症都在于肺。

一个肺功能好的人,皮肤看起来应该是润泽、白皙的。相反,肺功能不好,肺中的毒就比较多时,毒素会随着肺的作用沉积到皮肤上,

这样皮肤看起来就没有光泽了。所以要想皮肤好,排肺毒是根本。取百合、绿豆各20克,大米50克,加入适量冰糖煮粥食。百合排肺毒,绿豆养肝,大米养肺,冰糖润肺、去火。这个方子可以用于改善皮肤,也可用于皮肤瘙痒。此外,经常吃也可以起到美容润肺的功效。

喝芦苇根水排肺毒,治好便秘

“便秘是百病之源”,要先把肺的内热散发出来,不让其在里面郁结,可以去药店买些干的芦苇根煮水,白天当水喝就可以。中医认为,芦苇根能泻肺火、清肺热。

多愁善感是情志之毒,呼吸排毒很管用

《黄帝内经》中说“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气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就是说秋天养肺要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情感,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平和匀整。

呼吸排毒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大口吸气,大口吐气。可以站着做,也可以在慢跑、行走或做操时做,目的是吐出浊气,吸进新鲜氧气。每天只需早晚各做一次,就能减少体内残留的废气,不仅能拥有好心情,还能排出肺毒。

·肾,最重要的排毒器官

月经异常,易疲倦、健忘,性欲低下,男性阳痿、早泄……都是肾毒所致。

冬天宜排肾毒

到了冬天,就该主脏了。这个时候,动物要冬眠,花儿要凋谢,树

叶为了藏,把树叶都收了回来。对于人来讲,也不例外,这个季节人也应该好好歇歇。

有人问:“人体冬天要藏什么呢?”答案是冬天要藏精。只有把精气藏好了,来年春天才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天病瘟”。五行中肾属水,如果冬季养不好肾精,那来年春天的肝木就生发不起来,就会出现咳嗽、浑身不适、抵抗力下降等中毒症状。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肾还藏着生殖之精,还有五脏的精微,生育能力不好的人都是肾不好,肾不好也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器官。

冬天如何排肾毒

有人认为“春捂秋冻不生病”。秋“冻”要因人而异,不要为了跟风,穿少了,患上感冒就不好了。为了预防感冒,不妨尝试一下用冷水(水温20度左右)洗脸。此外“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等于养肾。俗话说,“寒从脚下起”。此外,每天用热水泡泡脚就能祛除全身的寒气。以上方法都能藏肾精,避免肾受寒毒所伤。

此外,“腰为肾之腑”,因此,把腰保养好了也很重要。可以经常搓搓腰眼,或者把两手搓热,放在腰部,用力搓30下,这样能增强肾功能。对女性来说,搓腰眼还能疏通带脉,预防妇科病。

鸣天鼓也是护肾养耳的好方法。做法很简单,把两手掌紧贴两耳,压紧外耳道,然后以中指和食指交替弹击后脑,每日2次,每次30至少下。

月经量少是肾毒所致,吃山药最好

月经量少,吃山药最好。山药不但能补肾壮阳,还可以增强肾的排

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 为何要分四季来养生? 答:四季养生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就是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 《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也就是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四季养生依照中医四气调神理论,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阴历月亮盈亏的变化,应季顺势养生。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季节和养生之间的联系,针对四季养生的各种小知识,小窍门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四季养生法则: 春季养生:春天属木,宜养肝。肝在五行中属木,在五气中属风,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宫。 ”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夏季养生:夏天属火、土,宜养心、脾胃、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秋季养生:秋天属金,宜养肺、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

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冬季养生:冬天属水,宜养肾、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肩颈痛的危害: 1、肩颈痛将造成人的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疼痛;出现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心闷、心跳等症状。 2、疼痛不光使人难受,而且疼痛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会有一些非常不好的影响,特别是疼痛对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引起强烈的干扰,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的,长时间的疼痛会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这样就会人的情绪、心理甚至生理发生变化,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因此肩颈痛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其他疾病。 什么是肩颈痛? 肩颈痛在医学上称为肩颈部肌筋疼痛症候群。典型的肩颈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肩颈痛),在临床的病症多表现为单侧,或两侧的肩颈僵硬及疼痛,往往可以找到一个或数个压痛点,严重的更可诱发头痛。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刺激和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

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来看看中医药专家们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吧! 小雪-大雪(2016.11.22~2016.12.21) 养生关键词:萝卜加梨养藏精气 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因为梨能润肺清热、养阴生津,对于刚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中医认为生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 大雪节气时寒冷干燥的天气让人体出现不适,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之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大雪时节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莲藕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 冬至-小寒(2016.12.21~2017.1.20) 养生关键词:防寒保暖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给冻伤的百姓。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前后常拉耳垂、提耳尖、摩耳廓,直到耳部感到发热,有利于全身保健。 小寒是寒冷期。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最怕冷。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气虚怕冷喝黄芪牛肉汤;阳虚怕冷喝干姜肉桂羊肉汤;血虚怕冷喝鸡丝阿胶汤。 大寒-立春(2017.1.20~2017.2.18) 养生关键词:防风寒护肝 大寒前后,年底应酬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的轮流考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要注重养护肝脏。除了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舒发了肝气。 雨水-惊蛰(2017.2.18~2017.3.20) 养生关键词:降火春捂 正月是新年,为赶回家过春节,火车汽车上人多温度高,易出现上火、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建议在车上少吃辛辣及卤制品,不妨吃些柚子、黄瓜等降火。

黄帝内经 指导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心光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黄帝内经》:“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黄帝内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肝对于精神来说其实很重要,失眠多梦,睡眠不足,这个跟肝有一定关系,因为肝气不疏的人会表现为肝气失调,失调了以后会影响到睡眠,造成有肝火,因为肝火大了人睡眠就容易难以入睡,睡眠不好的情况下就造成睡眠不足了,第二天可能工作学习精力也不足了。 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随着气候节气等环境状况改变,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运行状态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人的饮食起居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如情志不遂,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而各大医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每到春天,发生肝病或肝病复发的病人就会较其他季节多。此外,中国近五千年灿烂的医药文化在保健养生方面早已精辟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经典思想。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 可以从精神、饮食、运动三大方面来配合养肝。 1.养肝先要睡得香 养肝重在睡眠。现代人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晚饭莫过饱,睡前莫喝浓茶

中医养生:黄帝内经 中的养生论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多篇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等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四时养生、调摄情志,以及治未病。 四时养生即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四季的交替,昼夜晨昏的变化,都可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养生基本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依据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人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要配合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晚睡早起,广歩于庭,舒缓形体;夏季阳气隆盛,万物开花结果,人类也要晚睡早起,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随便发脾气;秋天气候转凉,阳气开始收敛,人要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尽量使自己的心志安宁;冬天为闭藏之令,万物处于秘藏,人宜晚睡晚起,不能过分张扬发散,要注意保暖,不要使阳气受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还提出了一个相当著名的观点,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下流行的“冬病夏治”之法,就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调摄情志古称之为“养性”。“养生莫若养性。”一般而言,性情开朗,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病,即使患了病也比较容易康复;而性情抑郁,心理不健康者则比较容易患病,患了病也相对不容易康复。《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这里所说的“独立守神”,以及后文所说的“去世离俗,积精全神”、“适嗜欲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愉悦唯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等等,都是教人要建立健康人生理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胸怀开阔、淡泊名利,与人为善,知足常乐,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治未病的原话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现今蓬勃开展的治未病活动,其理论渊薮即在于此。其实“治未病”一词在《内经》中出现的不止一处。《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可见“治未病”的内容,不仅在于强调养生,防病于

二十四节气养生保养法

顺应二十四节气养生技法 根据“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观,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养生法则,即人的养生必须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各自特点,顺势而动。遵循这一养生法则,对人生保健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春季的养生要点 春季6节气,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与自然界相应。 保健养生应注意养护春季的“生发之气”。相反,若不注意“生发之气”的调养,逆时而动,不仅影响到春季6节气机体的健康,而且可能遗患于以后。 春季风气当令,在人体应肝。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所以春季气候变化多,温差幅度很大,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在这个季节里,一些肝病、冠心病、高血压病人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应当注意。另外,由于从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少年儿童。 1.春宜养阳,顾护阳气 春季6节气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人与天地相应”,春天阳气初升,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6节气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顺时而养。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应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情况发生。春季6节气生发之气是夏长之气的基础。如果春季6节气阳气生发不足,或者阳气受到损害,就难以给夏长提供良好的基础,会发生“寒变”。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 另外,春季6节气风气当令,人体的皮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阳气易向外发泄。同时对风寒之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故人们在春季6节气更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更加容易损伤阳气。尤其是老年人还有可能引起旧病复发。所以春季6节气要注意保护阳气,春季6节气当捂,所谓“春捂秋冻”、“春不忙减衣”,就是这个道理,这不仅是顺应春季6节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 2.慎避风寒,防止春瘟 中医认为,“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常与风邪相关连。春季6节气风气当令,正是百病宜发的季节,正所谓“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由于春季6节气多风,增加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易伤阳气。加上春季人体腠理疏松,一些病邪容易侵袭人体。所以春季6节气养生的关键是要避风。 另外,春季6节气天气变化无常,乍暖还寒,致使人体难以适应,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一些致病物质会乘虚而入,诱发疾病。“春来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所以在春季6节气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体弱多病之人。我国古老的生活谚语“春捂秋冻”是符合春季养生原则的,因此在春季6节气一定要注意防避风寒。“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 春季6节气气候转暖,百花吐艳,同时也有利于很多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的生长繁殖,危害人体健康,容易导致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脑、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尤其好发于儿童的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白喉、流脑等在春天极易发生,威胁儿童健康。所以在春季来临时,要注意防范,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另外,春天还是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时节。所以,平素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并在春季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调节情志,保护肝脏 按照五行学说理论,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五者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如果由于气候、情志、饮食等因素,造成某脏生理机能的

曲黎敏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中文名: 曲黎敏师说: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版本: 录自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系列 发行时间: 2007年 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普通话 文字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师说:黄帝内经--四季养生》介绍: 黄帝内经大智慧 《师说》之《四季养生》内容取材于中国传统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这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社会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医学典籍,倡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在维护好自身健康的前提下,达到事业、家庭和生活的良性循环。

现代社会的人们,面对紧张的工作,生活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往往疲于奔命,健康与生命无时无刻不在透支。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令人堪忧的状况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副教授做客《师说》,主讲的《四季养生》系列节目,结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指导人们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合理起居饮食,科学调整脏腑器官,寻求阴阳平衡,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中医文化专家 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特聘顾问 个人专著: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 研究领域:中医与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医学 她的主要著作《黄帝内经--四季养生》 《师说》之《四季养生》内容取材于中国传统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这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社会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医学典籍,倡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在维护好自身健康的前提下,达到事业、家庭和生活的良性循环。 现代社会的人们,面对紧张的工作,生活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往往疲于奔命,健康与生命无时无刻不在透支。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令人堪忧的状况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副教授做客《师说》,主讲的《四季养生》系列节目,结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指导人们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合理起居饮食,科学调整脏腑器官,寻求阴阳平衡,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主讲:曲黎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曲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又兼通西方人类学。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在大学里主讲“中华文化与《黄帝内经》”、“周易与中医学”、“道家思想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同时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循环讲演,她的讲演举重若轻、深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课程背景: 当代企业家,物质生活丰富,但是健康堪忧、精神生活质量欠佳。随着经济高速增涨、世风日益浮躁,如何独善其身,获得一份清静与悠然自得,实属难得。? 企业家更需要注重修身养性,营造企业家的精神家园,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领导者,体悟人文情怀,明彻道德修养,另辟人生境界。? 易医同源,周易、中医、儒释道哲学同出一家,内圣外王,企业家更需要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式管理”智慧。? 【领袖养生术】五行流通,修身养性。 以中医的调理方法,切入领导者“亚健康”症结。用五行定位身心系统,全面革新西方养生概念。以传统文化诊断病源,为领袖疗病养生。深刻领会“诊病、探源、调理、痊愈、预防”五步口诀。 课程资料: 《黄帝内经》、《道德经》、《心经》、《周易》、《论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课程特色: 1,体验式 ①融汇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体会“天人合一”的心灵修炼,提升国学素养。 ②体验中医经络按摩、掌纹诊病“望闻问切”方法。 ③应用表格现场测试自己的五行人格类型。 ④“学、用、教”的阶段性实用国学教学方法。 2,趣味性 ①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五行人格类型分析。 ②了解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哲学的养生养心方法。 ③基因与命运、性格的因果关系。 ④调整风水环境改变“气场”来养生。 ⑤四柱命理学中的阴阳五行养生方法。 课程大纲 一、《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智慧 1、《黄帝内经》简介; 2、《易经》与《黄帝内经》的渊源; 3、中医对健康概念的阐述; 4、中医养生与儒释道三教“精气神”养生; 5、中医的八种“体质”类型与养生方法; 6、“元气”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7、中医养生智慧——医理三原则; ①“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预防

(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的全部内容。

“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来看看中医药专家们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吧! 小雪-大雪(2016。11.22~2016。12。21) 养生关键词:萝卜加梨养藏精气 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因为梨能润肺清热、养阴生津,对于刚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中医认为生 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 大雪节气时寒冷干燥的天气让人体出现不适,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之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大雪时节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莲藕熟吃有健脾开胃, 止泻固精功效。 冬至-小寒(2016。12。21~2017。1。20) 养生关键词:防寒保暖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张仲景为治疗百姓 耳朵冻伤发明的,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给冻伤的百姓。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前后常拉耳垂、提耳尖、摩耳廓,直到耳部感到发热, 有利于全身保健。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黄帝内经》之养生观 摘要:“医学圣经”--《黄帝内经》为我们的健康之树备下了肥沃的土壤。《黄帝内经》并不主张得了疾病后才求医问药,而是教给人们通过“内求”的智慧来调节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而除去未病。为了使人们更好的了解《黄帝内经》中养生的奥妙,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养生应“因人施养”,首先交给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进行养生,其次介绍人体应顺天时四气而养生,而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给予人们最忠实的告诫“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 关键词:因人施养,天时四气,生物钟,养生 前言: 许多人为自己每天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固执地坚持今日事今日毕,认为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的品质。其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上了生活的当。很多人挤时间的方法是加班,甚至成为熬夜一族。且不说第二天你是否会因为效率低下而再次加班,直到休息时间被占用,让你的生活步入恶性循环的轨道。而原本健康的身体,今天被你消磨一点,明天被你折损一些,牢固的墙体在你日积月累的持久战中,渐渐坍塌溃散。原本100岁的生命长度,被你经营到70岁就提前终结了。试想,这30年的时间,是需要怎样的一个挤法才能产出的。而且还是要提醒你的一点是,挤得越厉害,往

往落差的年限也就越大。所以说,养生和做事一样,做事不仅是做事方式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养生也不仅仅是吃什么,进行什么样运动的问题,更在于在合适时间进行合理养生的问题。养生,需要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分别阐述了“不拘一格,因人施养”、“顺天时四气以养生”及“生命不可重来,调好人体生物钟”。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教导人们关注养生,储蓄健康,为健康保值。 一、不拘一格,因人施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两个人吃了相同的东西,一个人没事儿,而另一个人却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之间在体质、年龄、性别等不方面不同,对病菌的耐受能力不一样,对同一个事物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应当以辩证思想为指导,因人施养,这其实也是《黄帝内经》所主张的一个养生观点。 因人施养,是根据不同人的年龄和体质进行护理、保健。 按照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保健方式。人之生命,本源于先天精气,它制约着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对此,《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以百岁为期,以十岁为一阶段,详细论述了各个阶段的表现及生理特点,“人生十岁,五脏始定,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四季养生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养生法因人而异,主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法,适时养生。 春季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睡早起,广步於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发育,欣欣向荣,此时宜开始锻链身体,早晨起来缓缓散步,拨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以求神定而志安,这就是春天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 在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蔗、马蹄、柑橙等,取其清淡甘凉,防止积热於里。 夏季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睡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说,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夏日昼长,养生者宜早起锻链,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让体内阳气宣泄於外,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夏季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如太过则而伤脾胃。因此,在夏季切忌过食生冷,少食油腻厚味、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夏日炎炎正好眠”,是说夏季天热,暑湿重,人喜多眠,但此时更宜振作精神,劳逸结合。 秋季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是说,秋天天气乾燥,气候逐渐转凉,秋气肃杀,万物开始收歛,要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并要收敛神气而勿外露,此皆所以顺从秋收肃杀之气,从而使肺金得以清净,这就是秋天保养秋收之气的方法。 秋季气候乾燥,常有凉燥之感,由于气候凉爽,人们喜食姜辛温之物。但辛温太过,则易伤肺致咳,肺与大肠相表里,亦易伤及大肠而出现大便乾燥难排的现象。因此在秋季切忌过食煎炸动火之物,饮食宜润燥生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品,如百合、蜂蜜、芝麻、合桃肉、雪梨等。 冬季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说,冬天是万物伏闭藏的季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避免严寒,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而使闭藏的阳气受到影响,这是冬天保养冬藏之气的方法。 冬季寒冷,以收藏为好。所谓冬令进补在我国已是传统习惯,此时宜食一些补肾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鸽肉、虾、鹌鹑等,以增强肾脏的藏精作用,使肾气、肾精旺盛,体

二十四节气老人养生经(一).docx

二十四节气老人养生经(一) 节气歌弹词 清马如飞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 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义侠同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闺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白兔鸟飞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节气”,在月中的叫“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 小暑养生篇 七月七日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於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荫,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 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 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 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2)。《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 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在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人们依然会呼吁春天不打渔即在生物的繁殖期尽量不去伤害他们,这是现代养生对“春生”的解释。 2、运动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 和于术数,各种养生方法既要符合技巧的要领,更要符合一定的量与度,不正确、不及或太过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提倡适度劳动,如男耕女织。当然这些劳动不等于运动,所以人们还是要进行适度的保健运动以强身健体。我国传统养生运动中太极拳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项。各类文献表明,太极拳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防病治病作用(3)。传统保健运动和劳动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运动养生的理解。 当然现代养生,学者们也提出了有氧运动这一理论。有氧运动可以更好的锻炼身体、排除体内毒素并且使机体产生更多可抗衰老的物质。这些神奇的功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 第10集 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十集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_百度文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总结了两千年以来古代人类养生长寿的经验,对养生之道做了高度的概括。如在《索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笔者以此为基础,诠释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之道发扬光大,为当今人类的健康造福。1 《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一理论作为养生防病的思想,更主要是要认识到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并遵从这一规律。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气候与养生长寿”的关系和“环境对养生长寿”的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具体论述了顺应四时阴阳、调摄精神的养生方法,是“法于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时阴阳的盛衰消长,表现为自然景象、气候各异,使万物生长收藏。在自然界中,人必须要适应四时之气,方能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又以顺四时而养生长收藏之气来论述“法于阴阳”的精神实质。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适应阳气的生发,生机萌动,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人类精神活动要愉快无杀罚夺之意,即为“养生之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适应夏季阳气的隆盛、万物蕃秀之特点,精神焕发,热情洋溢,亦谓“养长之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万物收成,天气劲急,地气清肃,阳气收敛。则应早卧早起,意志安宁,精神收敛于内,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即“养收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阳气闭藏,必得太阳升起方可起床,方可避免阴寒之气的侵袭,故日:“去寒就温”,即“养藏之道”。总之,所述是对“法于阴阳”养生原则的全面阐释,也是人们最应遵循的养生法则。2《黄帝内经》中的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合于术数”是养生重要法则之一。合,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合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有走路、导引按摩、叩齿漱津、五禽戏、太极

二十四节气养生都吃什么

二十四节气养生都吃什么 春季天气变化多端,因重点养阳与养肝健脾。而夏季天气比较干燥,则要把养生重点放在心脏保养上,记得要多喝水。秋季的天气比较干燥,需要小心保养内守的阴气,健脾、补肝、清肺。最后的冬季天气寒冷,我们养生适宜多晒阳光少躲被窝,养肾防寒。那么,我们来看看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都吃什么? [立春] 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荐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荐白萝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葱、辣椒、苘蒿、卷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竹笋、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忌:忌食酸、涩收敛之味,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食黏、硬、肥甘厚之物,以免伤及脾胃。蔬菜有西红柿。水果有柑橘、橙子、柚子、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 推荐菜:韭菜炒鸡蛋;豌豆炒牛肉;木须肉;萝卜羊肉羹;白菜炖豆腐。[雨水]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雨水]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忌:忌辛辣、油腻食物,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推荐菜:银耳莲子粥;红枣粥;红烧鲤鱼;猴头菇煲鸡汤;素炒茼蒿。 [惊蛰] 3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应肝的属性。此外,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要注意严防。 宜:多吃新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萝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药、春笋、甜椒、洋葱。水果有梨,海鲜有螃蟹。其他为莲子、银耳、芝麻、蜂蜜、鸡、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忌:忌食或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等,如羊肉、狗肉、鹌鹑;燥烈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应少吃,如辣椒、葱、蒜、胡椒。推荐菜:虾仁菠菜;八宝菠菜;锅巴;凉拌银耳;香菇炒肉。 [春分]

浅谈四季养生

浅谈四季养生 “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也就是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四季养生依照中医四气调神理论,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阴历月亮盈亏的变化,应季顺势养生。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种方法颐养生命,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正如古代医家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依照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湿,夏之热; 夏至阴生,由秋到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条件而存在,而是要根据自然界一切生物的规律变化来达到阴阳平衡的养生保健目的。在现代化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维持人的健康,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季养“生”

《素问》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杀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充满发陈之气,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人们应当早起工作,晚些睡觉"并且给身体一个自然生发之态,不要过分抑制自己,让机体自然平和,故“被发缓形”中医学强调顺势而为,顺应春之气机,否则阳气被抑制不畅,风温之邪易乘虚而入。 春天之时,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我们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等。而且春季又是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季节,衣着要适当厚一些,注意防寒。春季下部的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我们可以通过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以引血下行,安定心神。 春季肝功能比较活跃,人的情绪易激动,所以我们需要顺肝调达疏泄以降赶货,不要压抑情绪,让情绪顺应自然而生机盎然,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我么可以通过踏春,游山玩水使情趣得以生发,开阔心胸。 夏季养“长”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一段话摘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第二步气——热(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第三步气——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一立春助阳生发 (2月3-5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 忌:吹风,刺激性食物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补阳气的葱,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补肝阳)等生发性食物。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韭菜炒猪肝,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阴虚有热,患疮疡的人最好不要吃。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

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不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有好处。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防风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20克)炖鱼头。梳头也将风邪拒之门外。风池穴,风府穴。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多吃时令菜。菠菜泡红酒,田螺水汁,提肛运动三法可治痔疮。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可选用金银花甘蔗汁。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解毒祛湿方:新鲜马齿苋30克捣烂成汁,荸荠粉20克,加入适量冰糖,倒入开水搅拌均匀。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多吃稀粥,米汤,面条,白菜,芹菜,菠菜,胡萝卜汁,绿豆海带汤,新鲜水果。 是月食地黄粥以补虚。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