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2012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2012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2012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绪论

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

2.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

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植物地理学是学和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生物圈包括哪几部分?

6.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7.植物地理学有哪些的作用?

8.为什么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植物类群特征与环境

1.瑞典人林奈(Linnaeus)建立的分类原则?

2.常用的分类单位和命名方法?

3.什么是种?判断种的标志?

4.什么是种群?种群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种群内有何特点?

5.植物界如何划分?

6.植物界划分为哪几门?哪些是孢子植物?哪些是低等植物?哪些是高等植物?如何划

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7.什么是原核生物?有什么特点?原核生物包括哪些?

8.根瘤是怎样形成的?是和的共生?根瘤有什么意义?

9.真核型藻类的特点?

10.藻类对现代大气环境的形成有何意义?

11.什么是地衣?地衣的特点?地衣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2.苔藓植物的特点?

13.蕨类植物的特点?蕨类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4.种子植物的特点?

15.裸子植物包括哪几个纲?裸子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6.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主要有两个: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植物生活和环境

1.植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2.生态环境?生态因子?

3.生态因子包括哪些?如何分类?

4.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5.最低量因子定律?最低量因子定律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6.耐受性定律?

7.生态因子作用的三基点?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8.什么是适应?植物适应生态环境的标准?

10.举例说明植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方式?

11.适应与驯化有何不同?

12.生态幅度、忍耐力的异同?

13.什么是生态类群?

14.什么是生态型?

15.为什么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低?

16.光饱和点?光补偿点?

17.根据植物对光的适应程度,可以将植物划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阳生植物、阴

生植物是根据和进行划分的,这种划分在实践中有何意义?对比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特点?

19.在温室中为何使用白炽灯?修建温室时使用玻璃有何益处?

20.高山植物为何低矮?高山茶叶为何质量上乘?

21.什么是光周期?有何意义?

22.何为CO2施肥?

23.物理性干旱?生理性干旱?

24.蒸腾强度?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26.植物如何适应干旱?

27.举例说明旱生植物的分类?

28.湿生植物的特点?

29.如何判别植物的干旱类型?

30.举例说明水生植物的分类?

31.高等植物能够吸收硝酸态、铵态氮,植物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氮?根

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可以将植物划分为贫养植物、富养殖物,举例说明什么是贫养植物、富养殖物?

33.举例说明植物如何适应盐渍土?

34.举例说明沙生植物的特点。

35.温度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

36.日温周期及其意义?

37.植物如何打破休眠?

38.积温、有效积温?

39.冻害与冷害的区别?

40.植物如何适应低温?抗寒锻炼?

41.什么物候?物候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实践意义?

42.动物和植物间有怎样的关系?

43.植物之间的有怎样的关系?

44.举例说明共生关系。

45.菌根有几种?

46.植物如何适应火灾?火灾的生态意义?

47.生活型的概念?

48.根据生活史可以将植物划分为几种类型?

49.生殖策略的r选择和K选择有何不同?

第三章

1.种分布区的定义。种分布区的两种描绘方式。

2.种的分布。种群的定义。

3.举例说明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世界种,什么是特有种?二者有哪些区别?

5.种数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但分布中心也可能超过两个。

第四章

1.植物群落的定义。

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何?

3.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何?

4.生活型?层片?

5.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或罕见种的定义?

6.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7.叶面积指数?测量方法?生态学意义?

8.生物量?测量方法?生态学意义?

9.群落内的种群,在水平分布上的四种方式?

10.群落最小面积?其变化的规律如何?

11.多度?测量方法?生态学意义?

12.盖度?测量方法?生态学意义?

13.频度?测量方法?生态学意义?

14.重要值?生态学意义?

15.根据各年龄级个体的多寡,把种群划分为增长种群、稳定种群和衰退种群三类。

16.生态位?变动规律?

17.优势种和伴生种的具体种类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18.群落交错区的定义及主要特征有哪些?

19.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0.生命表的定义?

21.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22.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第五章

1.地带性(显域)植被?非地带性(显域)植被?

2.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3.热带的植被类型包括哪些?

4.热带雨林的气候、土壤特征?主要生活型特征?其主要优势种?

5.季雨林的气候、土壤特征?主要生活型特征?其主要优势种?主要分布区?

6.稀树草原的气候、土壤特征?主要生活型特征?其主要优势种?主要分布区?

7.红树林的气候、土壤特征?主要生活型特征?其主要优势种?主要分布区?

8.我国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构成,它们是林木层的基本成分,

也是常绿阔叶林区别于其他森林类型的重要标志。

9.竹林是由竹类值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竹类植物有地下茎和地上茎之分。

10.夏绿阔叶林的生产量,可以欧洲中部山毛榉林为例,其总生产量虽不高,但由于消耗较

小,因而净生产量与热带雨林相当。

11.中国夏绿林与其他地区不同,即没有山毛榉林出现,栎林是最常见类型。

12.夏绿阔叶林中较特殊的一类是被称为小叶林的山杨林和桦木林。在我国北方它们或混交

或为纯林、分布甚广,多属于次生类型。

13.我国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是由红松为主构成的混交林。

14.草原通常以多年生低温和中温旱生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草原植被的区系特征是以禾本

科、豆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菊科、藜科和其他杂类草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师大 植物学 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 绪论 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分布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 2.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3.植被: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 4.植物的生态作用: 1) 植物是生产者,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 2) 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 3) 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4)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5.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区系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主要指可育性)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 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4.生物分界学说简介 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 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除原生动物外)、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细菌和蓝藻)、真菌界 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包括真菌和酵母等)、原核生物界(细菌和蓝藻等) 5.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原则:客观反映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6.常见的植物分类 按形态结构特点 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及地衣) 高等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按繁殖器官及繁殖方式 隐花植物:以孢子繁殖新个体(菌类、藻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 显花植物:以种子繁殖产生新个体(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按维管束系统 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非维管束植物:(藻、菌、地衣、苔藓) 按胚珠位置 裸子植物:胚珠裸露 被子植物:胚珠具包被,开花过程非常明显,具有真正的花 按光合作用色素藻类植物分门的主要依据。 光合作用色素是植物的特有成分,在菌类、藻类中,色素的成分差异较大。按生按生按生按生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水

2012年寒假期安全教育讲话稿

2012年元旦假期安全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明天我们就要走进新的一年——2012年了,在最高兴的时候,我们时刻要牢记“安全”两字,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不忘安全先行。为了确保我校师生能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愉快的假期,现将元旦假期安全作如下要求: 1、要注意交通安全。 元旦放假期间有些同学走亲访友、朋友聚会、旅游等等,外出的机会很多,往往容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而假期车流量大,街道、马路拥挤,因此学生在假期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不随意乘坐“三无”车辆和超载等不合格车辆。满12周岁的学生要文明骑车,不能骑电瓶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能骑车上路。 2、要强化自我管理。 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游戏室、网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注意网络安全,在网上,不要轻易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3、要遵纪守法,不参加迷信邪教活动。 要爱护公物,村里广场的健身设备、绿化等公共设施要爱护,共同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和良好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4、学生在假日外出时要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向家长或监护人告知去向,注意交通、人身、财产等方面的安全; 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到别人家里过夜,不要与社会闲杂人员以及陌生人交往和随行。自己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玩耍时,不要攀缘登高,更不能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的事故。 5、要注意用电、用火、用气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免炸伤烧伤。 6、要注意饮食卫生。假期中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过期变质食物,不买不食用三无食品,以防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杜绝各种不良嗜好,做到不抽烟,不喝酒。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7、不要随意到河边玩水、滑冰等,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8、放期期间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可以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元旦节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东泉泸小学 2011年12月31日

2012级《国际贸易实务》复习提纲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综合练习 项目1 国际贸易概述 闯关考验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 2、从国内运出关境的商品,因为没有运出国境,所以不被列为专门出口。() 3、一国的贸易顺差表明该国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因此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4、直接贸易可以间接运输,转口贸易也可以直接运输。()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贸易条件恶化会导致该国贸易逆差扩大或贸易顺差减少。() 6、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7、许可贸易方式是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最为典型的一种方式。() 8、补偿贸易是属于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商品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 1、一批中国温州的服装经日本商人转卖到美国,这种行为对中国人商人来说是(),这种行为对于日本商人来说是()。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2、()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并且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 A、国际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国际贸易额 D、对外贸易量 3、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能够反映()。 A、出口货物的流向 B、进口货物的来源 C、与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 4、()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自然生产力 D、上层建筑 5、几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专业化的协作、联合生产,这种分工是()的国际分工。 A、垂直型 B、水平型 C、混合型 D、交叉型 三、计算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GDP)比上年增长9.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达到1898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进口总额达到174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1美元=6.2344人民币元)试计算:(1)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我国是顺差还是逆差,差额是多少? (2)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各为多少? 项目2 国际贸易理论 闯关考验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情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纲要 (经供参考) 一、名词:种,种群,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物候,竞争,限制因子生活型,层片,净初 级生产量,生物量,植物群落重要值,生态位,优势种,植物群落,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萨王纳、泰加林、植被;演替优势种、建群种 1、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2、种群: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 3、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温周期现象:植物由于长期在一定季节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对昼温较高,夜温较低,以及春、夏 季温度较高,秋、冬季温度较低的温度周期性变化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这种对温度周期变化的要求或反应 5、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如发芽、叶 伸展、花盛开、结实等) 6、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 7、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 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和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形成特殊小生境。 8、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 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这部分生产量,即总第一性生产力减去呼吸消耗掉的部分有机物。NPP=GPP-R 9、生物量: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10、植物群落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相对简单、明确。 是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和相对显示度的总和。 11、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各层优势种不止一种,即共优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3、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 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4、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植被,即主要受到大气侯支配,排水良好、土 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在没有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连续,且 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米乃至数千米)。 15、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与局部地表环境联系关系密切,例如同样的植被类型见于不同气候带的 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 16、纬度地带性: 17、经度地带性: 18、垂直地带性: 1、植物分类的等级系统是什么? --简述生物5界分类系统?

2012年劳务人员返岗安全教育培训

中铁三局二公司杭长项目2012年 岗前安全教育培训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安全生产? 现代系统安全工程观点: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怎样才能安全? 健康的身体 业务知识 安全意识 工作责任心 2、什么是事故?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分为人员伤亡事故和非人员伤亡事故。 3、什么是事故隐患? 泛指生产过程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职工安全要素 ●树立安全意识—我要安全 ●懂得安全知识—什么是危险 ●掌握安全技能—我能做到安全 ●遵章守规—劳动(工作)的准则 ●遵守维护公共秩序 ●培养和提高紧急避险能力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感 三、事故原因 ●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匮乏 ●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安全监督管理理念: ●安全理念是公司的良心 ●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心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是安全工作的保证 ●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上帝 ●尊重他人等于保障大家的健康与安全 ●规定了的事情, 必须遵照执行 安全十戒: ●是否备好使用明火时的防火对策 ●高空或开口部位作业时, 是否做好防止坠落的措施 ●是否做好防止吊机等倾翻的措施 ●是否绑好绳套 ●钢梁、脚手架等有无倾倒的危险 ●有无人员碰撞起重机、车辆的危险性 ●是否做到上部作业时, 下面禁止出入 ●对滚落石、山坡崩塌、涨水有无充分的警惕 ●是否预想到有害气体、缺氧危险的发生 ●是否备好临时性、突发性作业的安全对策 四、了解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第四十七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第四十九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舆论学复习提纲资料

《舆论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梁启超《舆论之子与舆论之母》,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舆论的文章。 2、约翰-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他将舆论与民主联系起来。 3、卢梭《社会契约论》受到洛克启发,西方近代系统研究舆论的第一人。认为舆论分 为“公意”和“众意”。公意是人们最初结成共同体时候的协议、约定和意愿;公意永远是 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以公共利益作为基础。 4、1899年法国塔尔德的《舆论与公众》,人类历史上研究舆论学的首本专 著。 5、1922年美国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标志着舆论学在西方开始成为独立 学科门类。 6、舆论的八大要素:判断某种意见成为舆论的标志。 A主体:公众 B客体:人物事物现象问题观念等等 C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D必要条件: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强烈程度;持续性影响 E舆论的功能:影响舆论客体 F质量:理智/非理智 7、舆论的存在形态按照表露的方式和程度划分:显舆论、潜舆论和行为舆 论 8、舆论的表现形态:讯息形态的舆论、观念形态的舆论、艺术形态的舆论、畸变形态 的舆论——谣言(流言,rumor)。 9、影响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公众总体、舆论环境、舆论场、舆论波。 10、舆论波主要有四种方式: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多渠 道互补律。 11、舆论形成的标志: 数量 强烈程度 持续时间 对客体产生影响(关键) 12、舆论生成的模式 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种种模式,归结起来可分为爆米花模式、风吹浪起模式、飘雪模式、瀑布模式和沉默的螺旋模式。 13、舆论的正功能主要体现为:诤言;社会褒扬;舆论监督。 14、舆论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浮言、假话、谬理和谣言。 15、测量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物属性区分的数量化程度以及使用的相应尺度来加以区分 的。有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以及定比测量。 16、舆论测量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决策参考功能、社会示范与社会沟通功能

植物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生态成分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引言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植被地理学:是研究各地区的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细菌、蓝藻门 2、苔藓植物分纲:苔纲藓纲、 特征: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叶状体、茎叶体;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3,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 3、蕨类植物分纲:1裸蕨纲2石松纲3水韭纲4木贼纲5真蕨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苏铁);4具多胚现象; 裸子植物分纲: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买麻藤纲和红豆纲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3具有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5多种传粉方式;6生长和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性。 被子植物分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1.漆树科:芒果、人面子、盐肤木 2.梧桐科:苹婆 3.棕榈科:鱼尾葵、棕竹、王棕、假槟榔、金山葵、短穗鱼尾葵、蒲葵、瓶子椰 4.马鞭草科:黄树梅 5.大戟科:海南珊瑚、蝴蝶果、重阳木、乌桕、月下珠、一品红 6.千屈菜科:大花紫薇、紫薇 7.五加科:鹅掌柴 8.榆科:朴树 9.天南星科:白蝶芋 10.紫草科:福建茶 11.锦葵科:朱槿花、彩叶扶桑 12.百合科:沿阶草 13.海金沙科:海金沙、红千层、白千层 14.无患子科:龙眼 15.桑科:小叶榕、大叶洒金榕、金钱榕、柳叶榕、构树、橡胶榕、无花果、菠萝蜜 16.菊科: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小飞蓬 17.莎草科:香附子 18.禾本科: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细叶结缕草、黄金挂绿、观音竹、佛肚竹 19.伞形科:雷公根 20.车前科:车前草 21.桃金娘科:番樱桃、番石榴、铁仔葡萄 22.苏铁科:苏铁 23.茜草科:雪茄花、龙船花 24.鸭跖草科:蚌花 25.夹竹桃科:鸡蛋花、黄蝉花、黄花夹竹桃 26.海桐花科:海桐花 27.蔷薇科:桃花、枇杷 28.爵床科:小驳骨 29.百合科:麦冬 30.杜英科:高山望、圆果杜英

2012年暑假中学生安全教育讲话稿

正定县第七中学 2012年暑假中学生安全教育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紧张、辛苦的一个学期马上结束了,同学们又将迎来自己盼望已久的暑假。对于这个长假,我们有太多的设想与计划,我们有太多的欣喜与希望。可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的。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火灾、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5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前段时间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获悉:2012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方台镇7名学生在松花江边游玩时,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花一样的生命,消逝在挂在嘴边却无人重视的“安全”上。怎不令人痛惜!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假期中,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更希望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安全第一,防范意外。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远离各种安全隐患。不要因为自己的麻痹大意出现不该发生的事情。 1、防溺水事故。 防溺水事故是我们夏季在安全方面存在的最大隐患,例如刚才的惨痛的事故和教训,并且这些教训往往是以生命的失去而作为代价的;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孩子生命的失去往往就意味着一个幸福家庭的破裂甚至毁灭。在防溺水

教育方面,我们学校是反复强调,一再重申,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明确要求我们的同学要远离危险的水域,珍爱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会听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教导,真正做到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有一点我再强调一次:禁止到危险水域玩水!由于天气炎热,这个问题最容易出现。在室外有水的地方,比方说汊河也好,南水北调水渠也好,水库也好,都明确标明“禁止游泳”,可有人就为了一时的凉爽,一时的痛快,不畏危险,去下水。比如说都知道汊河淹死过人,工作人员来回巡逻,可还是有人去游泳,这就是心存侥幸,不珍惜生命的表现。假期想游泳的的话,我们可以到正规的游泳场馆,最起码里面有安全设施,有救护人员,并遵守场馆要求,不到不熟悉,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学校将把这一条作为假期里的一项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2、要注意交通安全。 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一年365天,平均每天有将近600起交通事故发生,将近200人死亡。大家一定要注意,不仅你注意自己的行为,更要留心那些危险的车辆。例如:2011年12月27日,湖南衡南县松江镇东塘村一辆搭载20名小学生的三轮摩托车冲到桥下,造成14名学生死亡、6名学生重伤。危险时刻在威胁着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提倡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踢球;不在马路中间行走,要走马路两旁人行道;不骑车带人、不在公路上骑飞车;不攀爬车辆,不乘坐无牌照的营运车,不在公路上嬉戏。 3、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 夏季是各种传染病易发的季节,希望同学们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防“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食物,防止食物中毒。不吃三无食品,不吃山寨食品,不吃地摊食品。例如2011年4月15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寺门小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26名小学生在食用了路边摊的食物后,发生头晕、呕吐现象,被紧急送医院治疗。警方调查发现,26名学生上午上学前,曾在校门口一名路边摊上,

人教版(2012)历史与社会七(下)复习提纲

人教版(2012)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位置:中国位于大陆部,东部濒临洋,西南临近洋, 和深入内陆。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中国南部(填省级行政区简称)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国少部分属于(温度带),大部分属于(温度带)中国没有(温度带)。 2、中国的面积:中国陆地面积约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洲面积相等,世界上国土面积前三位的国家是 . 3、请在P3图5-2中国的疆域图上分别找出以下中国的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 4、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南至北到西达东抵 5、我国自北向南的四大海,我国第一大岛是,第二大岛是。我国海岸线长千米,北起河口(辽宁省)南至河口(广西壮族自治区)。 6、我中地理位置的特点:和英国蒙古不同,我国是一个的国家,意义有: 。【行政区划】 1、行政区划的原因: 2、全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必要时还可以设立。 3、目前中国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我国特别行政区实行“”政策。 4、在空白地图上完成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众多的人口】(结合书第9页民族分布图) 1、我国人口的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国家,中国人口已达亿,约占世界人口的 %。平均每平方米住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安度的倍。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以—为线,东西。 3、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是(省级行政单位)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民族的概况:中国由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个,约占总人口的8.5 %,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生物圈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 2.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 3.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 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类群 1.生物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应激性 2.植物繁殖的三种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3.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4.植物的分类原则:自然分类法(林奈) 5.植物界六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6.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局限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类群。 7.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在空间上互有间 断即为种群。 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 10.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和环境 生态: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形式或者总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塑造、改造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简述)

4.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 现象成为环境胁迫。 5.干扰: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6.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 因子。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简述) ①综合作用:1)不可替代性2)互相作用(各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②主导因子作用:所有因子不变,某一因子的变化引起生态关系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最低量定律: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中,数量上接近临界最低的一个,限制着植物的产量; 2)限制因子作用:在某一程度上起主导作用,不同时空条件下,限制因子不同,会变化; 3)生态因子三基点:最高点、最低点、最适点; ③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生态因子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④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 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任意生态因子直接和间接影响植物生长。 三、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考点) 1、适应:植物生活在变化的环境中,它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反映出的所发生的变异,使其能 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增强抵御不利条件的能力。 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适应与不适应是相对的;3)适应的结果——产生进化。 进 趋同适应:来自不同地方的植物在同一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变异 化趋异适应: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生存进化 适弹性(可逆)【如驯化:在环境定向压力下植物发生的生态幅变化】 应塑性(不可逆,基因已被改变) 2、适应忍耐力(耐性范围) 能力需求性 3、生态类群(型):同一生境下,对某一生态因子而言,不同种群的习性 一样、适应相同的植物组合。 4、生态型:长期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植物在生态适应的过程中,发生群体间的变异与分化,形 成生态学上互有差异的个体群,并在遗传性上被固定下来,这种种内不同种群称为生态型。 5、生态差型:同种内不同生态型的适应特征呈连续变化的现象。 第二节光照条件 【光对植物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 一、光强 1.光强与光合作用 需求性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植物分类原则:人为分类、自然分类。 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属名和种名均为斜体字,姓名则正体书写。 5.原核生物:细菌门:单细胞生物,无光合作用,最古老、最小的生物,适应能力极强,无孔不入 蓝藻门:没有细胞膜核的单细胞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真菌门:完全是异养型 地衣门: 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光合作用,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躯体矮小 蕨类植物门: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营养体全部为木本,枝茎里木质部很发达。页呈针形、鳞形、线形,稀为扇形、椭圆形或退化成鞘状,裸露的胚珠。

被子植物门:具有形态多样的营养器官,有真正的花。 6.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二者关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发育也都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7.菌藻植物时代:大气层的改变、有机质的积累。 第二章 1.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物种的形成与分布:P35 (1)异地物种形成: (2)同地物种形成: (3)平行物种形成: 3.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P37 4.分布多度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也表示某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 5.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1)地理成分: (2)发生成分:

XXX煤矿2012年安全教育培训实施办法

XX煤矿2012年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实施办法 为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落实培训责任,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开展“安全知识人人过关”活动,不断提高全矿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术素质,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改进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安全培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科、区培训机构,完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 1.各单位成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小组,明确科、区党政正职是本部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等。同时指派一名安全教育培训联络员,负责本单位的档案整理,以及协助政工部(职教办)搞好培训工作。 2.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矿全员培训积分制度,明确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可将工资划块,培训占10%),切实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各单位要对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统一管理,建立、完善职工培训档案,特种作业人员个人信息、证件编号、培复训记录必须统一造册登记并及时更新,确保持证上岗率达100%。 4、各单位职教联络员每月5号前要及时向职教部门上

报本单位上月“每日一题”、“每周一案”、“每月一考”的内容(电子版),以便矿职教部门及时掌握基层单位培训情况。 二、培训内容及培训操作流程 培训内容以职工安全素质标准为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工种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与使用(部分主要技术岗位,矿将聘请各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授课)。员工在作业之前,如何对操作或行为进行自我确认,手指位置,口述要点,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应知应会知识,安全确认内容,实际操作及一般性故障排除等。切实要求职工做到懂规章制度、懂安全技术知识、懂岗位作业规程、懂设备结构和性能、懂工艺流程和原理、懂职业危害和防治、懂防灾常识、懂伤亡事故报告程序和伤亡事故的自救互救知识;会操作和维修保养设备,会预防和排除故障,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会灾害预防知识等。基层单位对新工人、转岗职工的培训内容按X煤职教【XXXX】XX号文之规定执行。 培训操作流程:“每日一题”每天由值班干部在三班班前讲授一题安全知识;“每周一案”每周五由党政正职在三班班前讲一个事故案例并进行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每月一考”由各单位党政领导组织实施,每月集中对本单位职工该月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考试。 三、培训考核办法 1、成立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小组 组长:XXX 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2010matlab复习提纲

2010—2011数值计算与MATLAB复习提纲 考试知识点 第二章 1)变量的命名规则 2)常用预定义变量:ans、eps、pi、i、j、inf、Inf、NaN、nan 3)内存变量文件的生成与加载:save / load 4)常用数学函数:sin、cos、sqrt、log、log10、log2、exp、pow2、abs、rem、 mod、fix、floor、ceil、round 5)矩阵的建立:直接输入法, 利用冒号表达式建立一个向量、linspace的含义与用法、 建立大矩阵 a)熟练掌握书本相关例题 6)矩阵的拆分:矩阵元素,size()\length(),矩阵拆分,利用空矩阵删除矩阵的元素 a)熟练掌握书本相关例题 7)特殊矩阵: zeros/ones/eye/rand/randn/zeros(size(A)) a)给定区间内的随机矩阵的建立 b)给定均值和方差的正态分布随机矩阵的建立 c)熟练掌握相关例题P26,2-4 8)Matlab运算: a)算术运算:+、-、*、/、\、^、点运算 b)关系运算:P32页6种关系运算符、关系运算德运算法则、相关例题 c)逻辑运算P33页3种逻辑运算符& | ~ 逻辑运算德运算法则、相关例题 d)运算优先级:算术> 关系> 逻辑 e)find()函数 9)对角阵与三角阵:diag()、triu()、tril() 10)矩阵的转置与旋转:rot90() 11)矩阵的逆、方阵的行列式:inv()、det() 12)字符串 ?本章相关的上机习题 第三章 matlab程序设计 1)命令文件与函数文件的区别:参数、变量、调用方式 2)程序的顺序结构,input函数及其应用、disp函数及其应用、程序的暂停 3)选择结构if语句,switch语句 4)循环结构for语句,while语句,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循环的嵌套P66, 3-8,3-9,3-10 5)函数文件: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包括函数的递归调用)P70-71,3-15,3-16 6)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的用法:P72,3-18 ?本章相关的例题和布置的上机习题

2012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绪论 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 2.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 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植物地理学是学和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生物圈包括哪几部分? 6.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7.植物地理学有哪些的作用? 8.为什么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植物类群特征与环境 1.瑞典人林奈(Linnaeus)建立的分类原则? 2.常用的分类单位和命名方法? 3.什么是种?判断种的标志? 4.什么是种群?种群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种群内有何特点? 5.植物界如何划分? 6.植物界划分为哪几门?哪些是孢子植物?哪些是低等植物?哪些是高等植物?如何划 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7.什么是原核生物?有什么特点?原核生物包括哪些? 8.根瘤是怎样形成的?是和的共生?根瘤有什么意义? 9.真核型藻类的特点? 10.藻类对现代大气环境的形成有何意义? 11.什么是地衣?地衣的特点?地衣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2.苔藓植物的特点? 13.蕨类植物的特点?蕨类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4.种子植物的特点? 15.裸子植物包括哪几个纲?裸子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6.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主要有两个: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植物生活和环境 1.植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2.生态环境?生态因子? 3.生态因子包括哪些?如何分类? 4.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5.最低量因子定律?最低量因子定律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6.耐受性定律? 7.生态因子作用的三基点?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8.什么是适应?植物适应生态环境的标准? 10.举例说明植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方式? 11.适应与驯化有何不同?

建筑材料复习提纲资料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2019年注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常用的建筑金属材料主要是建筑钢材和铝合金。 钢材是以铁为主要元素。 一、常用的建筑钢材(结构用刚,混凝土结构用钢,装饰用钢) (一)钢结构用钢 钢结构用钢主要有型钢、钢板和钢索等,其中型钢是钢结构中 采用的主要钢材。 钢板规格表示方法为宽度×厚度×长度(单位为mm)。 钢板分厚板(厚度>4mm)和薄板(厚度≤4mm)两种。厚板用于结构。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带肋钢筋牌号后加E 表示适用于抗震结构(如:HRB400E)。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不小于1.25; (2)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3)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9%。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二、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 钢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其中力学性能是钢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性能等。工艺性能表示钢材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弯曲性能和焊接性能等。

2A311031常用建筑金属材料的品种、性能和应用 (一)拉伸性能 建筑钢材拉伸性能的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屈服强度是结构设计中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强屈比)是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强屈比愈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强屈比太大,钢材强度利用率偏低,浪费材料。钢材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称为塑性。在工程应用中,钢材的塑性指标通常用伸长率表示。伸长率是钢材发生断裂时所能承受永久变形的能力。伸长率越大,说明钢材的塑性越大。试件拉断后标距长度的增量与原标距长度之比的百分比即为断后伸长率。对常用的热轧钢筋而言,还有一个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指标要求。

植物地理学终极版

植物地理学复习总结 引言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影响 1.植物生产氧气,维持生物正常呼吸作用,在大气中可形成臭氧层。 2.植物生产有机物,供生物作为食物。 3.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参与湖泊、沼泽的发展演化。 4.植物残体参与岩石的形成,产生含煤、石油的岩层。 5.依靠植物加快土壤的形成,植物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向土壤中集聚。 6.植物影响地表水分循环和热量平衡,因而影响各地气候形成,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7.植物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 8.菌类完成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转化。 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生物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植物群落: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属于同种或不同种类的大量个体毗邻生长,彼此之间必然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和周围环境也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些个体经过竞争、适应、淘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各式植物组合。 第一章 3.植物分类原则:人们根据植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门别类,排

列顺序,形成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4.同物异名:同一植物由于地区不同,语言不同,往往有不同名称。(马铃薯,土豆) 异物同名:同一名称指不同植物(白头翁) 5.种的命名方法:双名法属名(拉丁名词)+种加词(拉丁形容词)+命名人(正体) 6.有性生殖:a同配生殖 b异配生殖C卵式生殖D接合生殖 7.世代交替:同(异)型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如果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基本(不)相同。 8.苔藓的配子体(n)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蕨类植物孢子体(2n)远比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9.苔藓的孢子体分三部分:孢蒴(孢子囊),蒴柄,基足 10.蕨类的幼胚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亡,孢子体即行独立生活。 11.种子植物形成种子和花粉管。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12.裸子植物孢子体: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枝条常有长短枝之分。木质部一般只有管胞,韧皮部只有筛胞。 13.裸子植物配子体: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裸子植物种子:胚(2n),来源于受精卵,是新一代孢子体;胚乳(n)来源于雌配子体;种皮(2n)来源于珠被,是老一代孢子体。大多数裸子植物都具有多胚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