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伍 戈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摘 要:货币流动性(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着重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相对稳定期间(1997-2010年)的情形进行分析,探寻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内涵。文章发现,近年来工业增加值的增加和股指的高企引发了货币活化程度的提高。实际利率对货币活化水平有短期负向作用,但其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有限,这可能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有关。实际利率与货币活化却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这很可能与“金融深化”有关,即长期内实际利率的提升有助于解除资金价格扭曲和金融抑制,增加货币活化程度。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影响货币活化的因素必将不断演变,时常考察其决定因素,有助于为宏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并为前瞻性的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 实际利率 金融深化 货币政策

一、引 言

货币流动性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其变化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从定义上来看,“货币流动性”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比值(M1/M2)。因为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有人也称之为“货币活化程度”。但在具体分析中,货币流动性还有其他增量形式的表达方法,例如在现实中大家往往会对比M1增速和M2增速的变动趋势,有人把它称为“货币剪刀差”,这在本质上也是货币流动性。中国央行也关注该指标,例如,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2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中提到:“M1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M2,货币流动性仍相对较强”。

图1.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M1/M2):1985-2010年(%)

1原文载于《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6期。笔者感谢中国人民银行李斌博士和张怀清博士的指点和讨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而非供职单位观点。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货币流动性呈现出十分有趣的特征(图1):上世纪80年代以来,M1/M2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但从1996年左右开始该值趋于稳定。从M2的内部结构占比变化来看,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结构性变迁导致了货币流动性的显著变化(图2)。

图2. M2内部组成结构的变化(%)2

二、文献综述

纵观国外文献,关于货币流动性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在国内,有关文献一般以1996年左右为“分水岭”分别针对两个历史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是1996年以前,货币流动性大幅下降的时期。谢杭生等(1996)认为,80年代以来货币流动性呈下降趋势是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居民储蓄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上升,这就使得作为准货币主要部分的储蓄存款增长加快,从而导致货币流动性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受投资控制、信贷规模和名义利率的影响,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还围绕其长期下降趋势呈周期性波动。易行健等(2003)认为,1978-1995年货币流动性比例不断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上涨,但证券市场规模太小,银行存款成为居民最重要的投资(储蓄)渠道,这样就造成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平均和收入弹性逐渐小于谨慎性、储蓄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由此导致狭义货币增速小于准货币增速。

第二阶段是1996年以后,货币流动性基本平稳的时期。卜永祥(1999)认为,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波动的成因包括实际利率、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冲击、社会有效需求的变动以及居民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和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毛定祥(2003)认为,货币流动性与当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滞后一期的股市规模以及滞后一期的实际利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流动性的短期波动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一阶滞后, 同时也与宏观经济的波动有关。易行健等(2003)认为,1996-2002年流动性趋于平稳,其周期波动可以由利率、通胀率和证券交易量来解释。腊博(2009)认为,M1-M2增速加快是信贷投放、宏观经济、企业利润三方面的综合反映:一是信贷投放的扩张,即新增企业贷款增加,企业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要快于定期存款,促使M1增速大于M2增速;二是宏观经济改善,即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向企业存款(定期或活期)转化,储蓄搬家促使M1增速大于M2增速;三是企业利润回升,即企业经营活动改善,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大于定期存款,存款活期化促使M1增速大于M2增速。

从上述历史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大多是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较严格的实证检验;二是少量的定量研究所选时间区间较短,样本数较少,造成模型的稳定性和说服力不强;三是大部分文献研究的时间较早,难以及时刻画近期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的最新变化。因此,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并考虑到研究的现实意义,本

2此处2010年选用的是2010年8月末的数据。

文着重对货币流动性相对稳定区间(1997-2010年)的情形进行分析,探寻货币流动性的影

响因素及其经济内涵。

三、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机制

在模型和变量的选择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M1/M2波动的影响机制。在货币供应

量的定义中,M1主要代表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等,而M2则在M1的基础上增加了

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等内容。结合上述历史文献,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类因素可导致

货币在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之间相互转化,从而造成M1/M2的波动

(图3):一是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随着宏观经济景气程度的提升,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投

资、贷款等经营活动活跃,企业存款活期化趋势增强。此外,由于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信心

上升,居民储蓄倾向下降,实际消费增加势必导致部分居民储蓄存款向企业转移;二是金融

市场的活跃程度。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资本市场已成为老百姓投资理

财的重要渠道(伍戈,2009)。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繁荣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倾向于追捧

流动性更强的资产,货币流动性可能随之增强;三是货币资金的实际成本。尽管我国的存贷

款基准利率仍未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管下限,贷款利率管上限”,但作为货币资金的实际

成本,利率尤其是实际利率已是微观主体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变量。利率也可视为持有各

类货币的机会成本,其变动可能影响货币流动性的波动(伍戈,2010)。

(二)模型和数据的选取

考虑到上述影响机制以及中国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代表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上证A股指数代表金融市场繁荣程度,1年期储蓄存款基准利率减去CPI同比增

,分别、Stock和R表示。下文我们将着重考察这三方面变化对速后的净值代表实际利率3VAI

3 当然,实际利率还有其他多种表现形式,但各种实际利率之间的相关度往往很强。

21/M M 的影响。为了避免小样本回归产生的偏差,笔者采用从1997年1月到2010年8月的月度

数据,样本数为164个。其中,21/M M 和VAI经过季节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于1999年11月1日统一征收20%的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即利息税;2007年8月15日起,将利息税由20%调减为5%;2008年10月9日开始免征利息税。为此,笔者根据利息税的变动情况对本文使用的储蓄存款利率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反映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率。此外,由于从2007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连续四年没有对外公布1月份的VAI同比增速,因此出现了月度数据缺失现象,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笔者假定这四年的1月份VAI增速大致等同于2月份的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CEIC、WIND数据库以及中国人民银行。

图形分析将有助于了解数据的一些基本属性,这是在实证建模前应该尝试做的事情。图4中的左上图描绘了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为了使图形看得出更加清楚,我们对后者进行了平移操作,使其与前者的均值相吻合。可以看到,2004年以后两者呈现出较强的同步趋势。右上图显示了货币流动性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整体来看,这两个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并不太同步,工业增加值波动较大。尽管如此,近两三年以来,两者变动趋势的同步性有所增强。左下图说明了在过去十多年里,货币流动性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在许多历史时期,两者呈现出较强反向变动趋势。右下图描绘了货币流动性和上证指数之间的关系,2006年以来,两者呈现出较明显的同步走势。

图4. 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率、股价指数

(三)单位根检验

计量分析中为了避免宏观经济变量的不平稳产生缪回归,我们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数据的平稳性;然后通过协整分析法和ECM 模型研究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和短期动态变化的关系;最后通过脉冲响应来比较货币流动性对各变量一个单位正向冲击的反应结果,以

及各变量对货币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分解。我们采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 6.0。

我们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首先,根据各组数据的时序图初步确定各变量数据ADF检验采用的方程形式(是否具有截距项或时间趋势),同时依据各变量单位根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系数显著性来判定单位根检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滞后阶数的确定是基于SIC原则作出的,结果见表1。

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

说明:***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检验,D表示一阶差分。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的水平值在显著性水平为10%的ADF检验中都存在单位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单位根假设,从而各变量都是I(1)序列。基于ADF检验我们就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四)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

我们用Johansen最大似然法分析各个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对滞后长度相当敏感,因此,要十分谨慎。大多数通用处理方法是首先用不经过差分的数据估计向量自回归,然后运用与传统VAR模型一样的滞后长度检验方法(Enders,2004)4。滞后期确定的原则是根据最小化AIC信息的标准选取,最终选择滞后4期。此外,选定协整变量具有线性趋势并有截距项。有关结果详见表2和表3。

表3. 各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

4详见恩德斯(Enders, W)著,杜江等译:《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P345。

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都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无协整向量的原假设,即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对协整向量的标准化得到∧

β=(1,-1.09,-7.43,-1.88),其对应的协整关系为:

]

64.2[]

42.3[]

95.5[)

1(09.1ln 43.788.1/21???++=R

Stock VAI M M

方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各个系数的t统计值。在长期关系中,M1/M2与其他三个变量存在稳定关系,即工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基点会带来M1/M2的1.88个基点上升,股票指数每提高1%会带来M1/M2的7.43个基点上升,这些都与我们的经济直觉相一致。此外,从长期来看,实际利率每增加1个基点会带来M1/M2的1.09个基点上升,这似乎与一般的理解(如图3中有关机制)有出入,笔者认为,这很可能与“金融深化”有关(麦金农,2006),即从长期来看,提高实际利率有利于解除资金的价格扭曲,缓解“金融抑制”,实现“金融深化”,从而增加货币活化程度。

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无法得知这些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具有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借此研究货币流动性、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率与股票价格的短期动态关系。为了使问题简化,省去部分系数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尽管如此,为了便于说明经济含义,最终方程仍保留了不太显著的部分实际利率变量),最终ECM模型为:

]

14.1[]

75.1[]

38.2[]

15.4[]

61.2[)

2(05.008.0ln 78.0ln 30.102.0]51.2[]

39.3[]51.3[]97.5[]45.2[03.005.005.0)/(49.002.0)/(4

2434321121121??????+?+?+??+?+?+??=???????????t t t t t t t t t t R R Stock Stock VAI VAI VAI VAI M M ecm M M 35.02=R ,18.4=F

上述方括弧内是t统计值,1?t ecm 是误差修正项。

(2)式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02,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的均衡状态趋近。

从(2)式来看,滞后一期货币活化的变化对于当期的货币活化变化有负向作用。而滞后四个时期的工业增加值都显著增强了当期货币活化程度。滞后几期的股价增长也刺激了当期的货币活化程度,系数较大(1.30和0.78),正向效应明显。此外,滞后几期的实际利率增加降低了货币活化程度,但是负向效应较弱,系数仅为0.08和0.05,且其显著性有限,其影响有限的原因可能与我国“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管制有关。这些也都基本符合一般的经济学解释。

(五)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协整分析只提供变量间长期关系的信息,但是没有为一个变量作用于另一变量的动态特征提供更多的信息,引入脉冲响应函数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ECM 扰动项上加上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新信息冲击(Innovation)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以ECM模型为基础,采用正交化方法和Choleski分解技术,建立M1/M2、VAI、Stock和R的脉冲响应函数模型。下图5是各变量对货币活化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图5. 一单位标准差冲击带来的响应

a. VAI冲击引起M1/M2的响应

b. Stock冲击引起M1/M2的响应

c. R冲击引起M1/M2的响应

从图5来看,一单位标准差冲击带来M1/M2的响应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在初期工业增加值对M1/M2的正向效应是递增趋势,在第5期开始呈下降趋势,到第6期转为负向效应(图a)。脉冲响应分析可以较好地解释工业增加值变化对货币活化的影响,这与我们传统的经济理念相一致;二是股票价格对M1/M2的冲击作用一直是正向效应。这种正向效应在初期呈递增趋势,到第9期达到最大,之后维持基本稳定(图b)。三是实际利率对M1/M2的冲击作用是负向的,直至第10期左右才达到稳定状态(图c),这说明实际利率冲击能降低货币活化水平。

表4. 货币流动性的方差分解

时期 标准差 21/M M

lnStock

R

VAI

1 0.30 100.00 0.00 0.00 0.00

2 0.34 97.21 0.29 0.40 2.10

3 0.40 92.32 1.18 4.29 2.21

4 0.49 82.74 8.23 7.12 1.91

5 0.59 74.78 12.30 10.97 1.94

6 0.66 70.04 14.51 13.90 1.54

7 0.75 67.57 16.25 14.96 1.22

8 0.83 64.71 17.86 16.25 1.1

9 9 0.90 62.70 19.11 16.92 1.26 10

0.98

61.04

19.78

17.65

1.53

我们可以运用方差分解法,通过求解扰动项对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均方差的贡献度,了解各类因素对货币活化的冲击作用,各个变量的方差分解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股票价格和实际利率对货币活化的解释力逐步加大。从较长时期来看(第10期),除了21/M M 自身的变动影响外,股价和实际利率是影响货币流动性最重要的因素,分别解释19.78%和17.65%的货币活化的波动。

四、小结

本文运用VAR模型,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分析发现,近年来工业增加值的增加和股指的高企引发了货币活化程度的提高。从短期来看,滞后四期的工业增加值增长和股价增长能显著增强当期的货币活化程度,滞后几期的实际利率对当期的货币活化水平有负向作用,但其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有限,其影响有限的原因可能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有关。从长期来看,工业增加值增加和股指高企显著增加货币活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实际利率却与货币活化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这很可能与“金融深化”有关,即长期内实际利率的提升有助于解除资金价格扭曲和金融抑制,从而增加货币活化程度并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影响货币活化的因素必将不断变化。特别地,未来支付系统的演进、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储蓄倾向变化等结构性变迁都可能对货币活化程度造成潜在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深入洞察这些变化,并时常检验货币流动性的决定因素,有助于为宏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并为前瞻性的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恩德斯(Enders, W)著,杜江等译:《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卜永祥:《我国货币流动性的周期变动及其成因》,《金融研究》,1999年8月。

黄新飞、舒元:《基于VAR模型的FDI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7年第10期。

毛定祥:《广义货币流动性内生性与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年6 月。

腊博:《M1-M2增速差的高点或在明年1、2季度》,《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策略专题研究》,2009年10月15日。

罗纳德·I·麦金农著,李瑶、卢力平译:《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伍戈:《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1994-2008》,《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伍戈:《实际利率与宏观经济:中国的若干典型特征》,《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6期。

谢杭生、徐燕、王素珍:《对我国货币流动性变化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1996年10月。

易行健、谢识予:《我国货币流动性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1978-2002》,《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 自身管理经营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盈利能力,资产的数量,资产的结构等;此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宏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均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流量进而影响到稳定性。经济、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倒闭的规律性特征? 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挤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来分析其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流动性比例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较高的流动性比例意味着较强的短期融资偿债能力。而存贷比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值,从盈利的角度考察,一家银行如果存款多而贷款少,则该银行盈利能力较低,因为存款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但存贷比过高也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一定流动性来保证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及日常结算业务,存款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日常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引起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且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不得超过75%,拆入资金比率小于等于4%,拆除资金比率小于等于8%。 浦发银行动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曰)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分析及其面临的挑战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分析及其面临的挑战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分析及其面临的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起伏较大,货币政策几经转变。而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更加的严峻,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近年来的宏观货币政策,思考国家在复杂的经济条件下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近年宏观经济,货币政策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着两个重大的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而另一个就是宏观经济学,两者相辅相成,用各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研究解析国民经济。如果把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看作是一片大海,那么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组成这片大海的水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它波澜壮阔的海面。尤其在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形势受到国际国内多种条件的影响,可谓纷繁复杂。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之前,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我国20世纪前后这一时期的经济情况。 正文: 一、实体经济分析 1、经济增长 1997年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了结构性的总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时期,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1%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之后,经济增长率便开始逐步回升,2001年至2002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较为平稳,而从2003年起,经济增长率便迅速上升,到2004年第三季度,在国际原油以及其它中间投入品价格大幅上升、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经济增长率仍达到9.2%。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得到了一定的复苏。但是,复苏的前景并不容乐观。

2、投资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投资增长的驱动。自1993年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到1999年后,2000年我国的投资增长率开始迅速上升。2003年全年的投资增长率达到了28%强,进入2004年之后,投资增长率之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月份的投资增长率竟然达到了53%。这迫使中央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包括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在内的严厉调控措施。在宏观调控的努力以及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自今年3月份,投资增长率开始缓慢下降,到9月份,投资增长率下降到了27.7%。对于宏观调控当局而言,投资增长率的这种变化是政府所期望看到的趋势。 鉴于投资增长率的波动是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投资增长的原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率快速上升,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固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以下两个因素不可忽视。 其一,我国人均GDP的上升、住房分配的市场化以及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对消费者贷款的增加),促使了我国城镇居民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第三次需求结构的升级,对以汽车、住房为代表的兼具投资与消费双重效应的需求日渐殷盛。而这次需求结构的升级,产业关联度很高,带动了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新的盈利机会和新市场的出现。事实上,2003年以来投资比较活跃的领域也大多集中在这些行业之中。 其二,与我国居民需求结构第三次升级相呼应,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导致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迅猛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也稳步上升,到2003年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40.5%。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城市化必然带来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而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又带来了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家庭装修、装饰等行业的产出增长,进而也带动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长。 其三,居民需求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所带来的投资增长,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追求"以人为本"的经济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意义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因为我国股票市场在资本配置和引导投资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使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日渐扩大,所以中央银行应该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以及其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程度,从而使得所采用的货币政策能够与资本市场的运行相匹配,进而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而在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中,股市流动性是整个资本市场能否稳定有序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资本市场流动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造成的冲击效应,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及时了解股票市场变动信息提供指导,进而制定有效的经济调控政策,以引导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也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二、理论基础 1、国外研究: Choi 和Cook(2005)利用VAR模型对日本后泡沫时期股市流动性与国内宏观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股市流动性仅仅对国内总需求产生单向的冲击影响。Chordia、Sarkar 和Subrahmanyam(2005)发现在危机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增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Goyenko 和Ukhov(2009)[4]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会影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由于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反应更迅速,因此货币政策冲击通常是先影响债券市场流动性,然后通过债券市场流动性再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 2、国内研究 许睿等(2004)和孙云辉(2005)最早对一些重大的政策和事件对整个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做了分析。他们的政策事件是指股票市场的相关政策法规,而不是专指货币政策。许睿使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发现上海和深圳市场流动性对政策事件有基本一致的反应。孙云辉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2001—2004 年间,政府政策对股市流动性有显著影响。当利好政策出台后,股市累积异常流动性明显上升,而当利空政策出台后,股市累积异常流动性大幅度下降,同时也证明中国股市的流动性具有非常大的波动性。周晔(2009)通过对自2005年以来流动性变动的阐述,指出流动性变动与股市巨幅波动之间具有同步相关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上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导致流动性的过度波动给股市带来负面冲击。可以发现,国内这些相关研究牵涉到货币政策,但大都没有直接研究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 三、实证检验 本文研究分析货币政策事件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基于事件研究分析法去度量货币政策颁布后股市流动性的累计超额流动性,进而分析货币政策的宣告效应。 1、事件样本:2015年4月20日:央行降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2、事件窗口的选择 事件研究分析法涉及三个时间窗口的设置,分别为预估窗口,事件窗口,事后窗口。具体时间上的设置如图所示: 其中T0到T1为事件窗口T-1到T0为预估窗口,0为货币政策事件宣告日。由于我国货币政策宣告日和实施日并一定相同,故本文以政策宣告日作为整个事件窗口的中心,由宣告日前后两个阶段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 贷存比(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 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

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可能还在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和债券的买卖、回购业务。这些业务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计入分析。 ●流动性比例(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解释:流动性比例越高,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将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好,或者说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就较低,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也越低。中国监管的标准为不低于25%。 指标分析: 优点:直接分析流动性供给储备和流动性需求,在偿还能力的层面上做出评估会更有针对性;撇开了中长期负债和资产的干扰。 缺点:1)不同流动性负债的期限存在差异,流动性负债并没有评估未来某一时间段的现金流出情况,而这恰好是我们关注的;2)流动性资产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而来的,但是未来的资产价格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所不同,所以变现能力可能要打折扣,实际的流动性比例要偏低。 ●流动性覆盖率LCR(动态指标) 指标构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现金流出量*100% 指标解释:该指标评估了商业银行在未来30天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是个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指标。流动性覆盖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越大。中国监管的要求是不低于100%。 指标分析: 优点:该指标更具体。直接考虑了银行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满足能力,这是银行正常经营的根本关注点;该指标更严格。流动性供给从一般的流动性资产变为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变现的无障碍和低损失。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 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 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 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 得益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 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 (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 已相当突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 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 得益彰。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 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 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 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 贷款需求不足。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 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 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贫 富差距越来越大。 2、区域差距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区域差距一度缩小,然而在1978一 2005年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GDP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56%、26%和18%。在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王永生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并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货币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产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结果。记载在《诗经》中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了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化属

流动性分析数据指标

国内宏观流动性 一、央行/政策 1、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净回笼):央票到期/发行;逆回购/正回购; 2、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3、利率; 4、货币供应量:M1/M2增速; 二、银行 1、信贷投放:新增人民币贷款、人民币贷款增速; 三、外汇占款(外储增量=贸易顺差+FDI+热钱) 1、外汇储备:存量、流量; 2、贸易顺差/逆差; 3、FDI; 4、热钱; 5、银行结售汇顺差/逆差、涉外收付款顺差/逆差; 四、资金价格 1、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贷款利率; 2、Shibor利率:O/N、1W、2W、1M、3M、6M、9M、1Y; 3、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1D、7D、14D、3M、4M、6M、9M、1Y; 4、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1D、7D、14D、21D、1M、2M、3M、4M、6M、9M、1Y; 5、票据利率: 6个月直贴利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 6个月转贴利率 6、国债到期收益率:3M、6M、9M、1Y、2Y、3Y、4Y、5Y、6Y、7Y、10Y、15Y、20Y、30Y; 7、央票到期收益率:3M、6M、9M、1Y、2Y、3Y; 8、央票发行利率:3M、6M、1Y、3Y; 五、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1年期NDF;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微观股票市场资金供求?微观主体 ?股票市场 一、资金供给 1、股票账户数:新增股票开户数、新增基金开户数; 2、基金:新基金发行数量、新基金募集金额; 3、客户保证金; 4、基金仓位; 二、资金需求 1、IPO; 2、增发; 3、配股; 4、限售股解禁市值;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要: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有效性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5日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4-2015)》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多目标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结构调控”,一方面要保就业、稳增长、防风险、稳物价;另一方面也要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这份逢年底发布的年度报告提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应坚持实施“新常态下的新对策”,在潜在增长率下移、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部分,其有效性却仍有争议。 1.货币政策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则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

的一切措施。 而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2.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1998~200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间,与过去一些年代货币和信贷大起大落相比,近几年我们终于把货币信贷的增长调控得比较平稳了。二是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一系列信贷政策的推动下,个人住房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和农业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当年贷款新增额中上述三项贷款大体占七成,信贷结构的这种调整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保持了国内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分析 伍 戈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摘 要:货币流动性(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着重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相对稳定期间(1997-2010年)的情形进行分析,探寻货币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内涵。文章发现,近年来工业增加值的增加和股指的高企引发了货币活化程度的提高。实际利率对货币活化水平有短期负向作用,但其影响系数和显著性有限,这可能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有关。实际利率与货币活化却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这很可能与“金融深化”有关,即长期内实际利率的提升有助于解除资金价格扭曲和金融抑制,增加货币活化程度。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影响货币活化的因素必将不断演变,时常考察其决定因素,有助于为宏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并为前瞻性的宏观金融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 实际利率 金融深化 货币政策 一、引 言 货币流动性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普遍关注的重要变量之一,其变化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从定义上来看,“货币流动性”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比值(M1/M2)。因为M1/M2测度了货币供应内部的活跃程度,有人也称之为“货币活化程度”。但在具体分析中,货币流动性还有其他增量形式的表达方法,例如在现实中大家往往会对比M1增速和M2增速的变动趋势,有人把它称为“货币剪刀差”,这在本质上也是货币流动性。中国央行也关注该指标,例如,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2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中提到:“M1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M2,货币流动性仍相对较强”。 图1. 中国的货币流动性(M1/M2):1985-2010年(%) 1原文载于《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6期。笔者感谢中国人民银行李斌博士和张怀清博士的指点和讨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而非供职单位观点。

中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观望中国版“巴Ⅲ”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徐永上海报道 2011-05-05 核心提示: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随着近日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指导意见》)中,增加了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今年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 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性紧张,这在2010年年报里得到了明确体现。截至去年年末,16家上市商业银行里面,8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5家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同比出现下降。 不过记者近期从银行人士处了解的信息显示,虽然今年银行普遍调整和加强了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但对于新监管指标的适用问题,不少仍处于观望状态。 强化流动性管理 “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我们目前也不知道具体的达标方式,还处在学习过程中。”一家大型银行流动性管理负责人5月4日告诉记者。 他举例,如果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下降,导致的存款大量流出,对负债规模的影响,如何进行非合同的经验和现实测算;以及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授权追加的保证金,如何纳入这两个指标,该行还不知道合适方式,也不知道银监会标准。 在《新指导意见》中,建立的是多维度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除了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旧有指标外,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两个新指标。 但具体适用问题,据了解银监会将修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出台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分别给予了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标的过渡期。 在此之前,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比如,银行一般对流动性进行集中管理,但兴业银行人士介绍,从去年开始,该行分解了流动性控制指标,由原来总行承担流动性比例管理向由经营单位和总行共同承担的方式转变,向各经营单位下达每月监管口径存贷比控制计划,引导经营单位存贷款自求平衡,实质性提高流动性水平。 另外,大型银行基本上已能做到按季进行流动性的压力测试,但是部分银行目前还无法达到,一般情况是保证一年不少于两次测试,同时提高流动性监控的频度,比如从每月提高到每周等。

货币流动性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分析 2

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分析 一、摘要 为了研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交易金额的影响程度,建立经济模型进行估计检验,用二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OLS法和广义差分法进行模型修正,从而得出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交易额的影响变化情况。 二、关键字:股票交易额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由经济理论知,货币流动性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它是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工具,它影响着股票价格和交易额,货币供应量越多,实际利率下降,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会由货币市场流入资本市场。反之,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越少,货币会由资本市场流向货币市场。对我国股票交易额建立股票交易金额与货币供应量的函数关系,Y表示股票市场交易额,X1表示狭义的货币供给量M1,M1=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X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1.建立模型 如下表数据是1995-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即观测值是连续不同年份中的数据。

表一我国股票交易金额与货币供应量资料 对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假设先建立如下二元回归模型: Y=C+β1X1+β2X2+u i Y——股票交易额 X1——狭义货币供应量 X2——广义货币供应量 U i——随机干扰项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可得如表二所示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06/10 Time: 15:32 Sample: 1995 200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5989.0 52017.46 -2.229809 0.0475 X1 12.88979 8.314261 1.550323 0.1493 X2 -3.842880 2.956650 -1.299741 0.2203 R-squared 0.638700 Mean dependent var 82079.93 Adjusted R-squared 0.573010 S.D. dependent var 126996.2 S.E. of regression 82985.04 Akaike info criterion 25.67812 Sum squared resid 7.58E+10 Schwarz criterion 25.81506 Log likelihood -176.7468 F-statistic 9.722821 Durbin-Watson stat 1.005954 Prob(F-statistic) 0.003701 初步方程为: Y=-115989.0+12.88979x1-3.842880x2 (-2.23)(1.55)(-1.30) R2= 0.6387F=9.7228DW=1.0060 模型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X2的符号不符合经济理论的假设,因此经 济意义检验不能通过。 (二)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R2= 0.6387,修正后的R2=0.5730, 拟合效果不是很好,说明还有其他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 响。 2.T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临界值t0.025(11)=2.201, x1、x2都 不能通过t检验,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广义的货 币供应量和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交易额没有显著影响。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备课讲稿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与钱币文化概览>>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把货币称之为“钱”?我国钱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钱币”:指退出流通领域的历史货币,我国历史上用作交换的媒介,时间范围涵盖从商朝到中华民国时期,上下四千年;包括贝、玉、石、金、银、铜、铁、铅、锡以及麻布、棉纸等不同质材,从贝币到银圆铜圆,以方孔圆钱为主要货币形态 “演变过程”:指从萌芽--形成--发展--衰亡的整个过程。 “钱币文化”:指人类思想意识形态、精神在钱币上的体现,包括钱币本身的形制、制作、文字书法、图案设计等。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1、"钱币"的由来与趣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贝币与商代铜贝” 海贝原为装饰品,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计数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充当货币,以至于中国汉字中凡与财富有关的,大都以“贝”为偏旁, 如寶、貢、財、貧、賞、賜、貪、貫、貭、貴、買、賣、貶、貸、費、貿、賀、賃、賄、賂、貨、販、資、賊、 賍、賎、賑、賒、賠、賤、賦、賭、贏、贖、賽、購、賺、贈等等, 甚而出现"以贝为宝"的日常用语。后来天然海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骨贝及铜贝等仿贝辅其不足。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时期铸造的铜贝,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比西方国家公认的最早金属铸币--吕底亚王国铸币(公元前640年)要早近千年。铜贝的形状完全仿效天然海贝,椭圆形,腹内铸成空洞,面中间有一道从上到下的槽沟,两边铸有数量相同的短齿纹. 还有一种"包金铜贝"和"贴金铜贝", 贝面上包一层薄薄的金皮或涂一层金粉,专供王侯贵戚们朝聘或赏赐之用. “孔方兄”一词源自西晋《鲁褒传·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钱形方孔由来已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方孔“半两”钱,方孔圆钱成为一种定制,直至民国初年方废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孔方兄”成为钱之谑称. 阿堵物 《世说新语》记载,王夷甫(王衍)因雅癖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呼婢曰:“去此阿堵物!”自此,阿堵物遂为钱之别称。

流动性收紧与货币乘数

E稻菥群莞囫 流动性收紧与货币乘数 厂当前对流动性过剩看法不一。、遵 存量的流动性,即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 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危险。作为 流量的流动性。一般以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 币投放、货币乘数各种指标来反映。如何收紧 流动性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难题。随 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仅仅将货币 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中介目标受 到挑战。 本期新经济研究“流动性收紧与货币乘 数”一文探讨了信贷与利率、货币乘数与超额 准备金率的关系,提出提高利率和法定准备 金率收紧流动性是暂时的,并提出实行新的 差额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建议。一 NewEconomyWeekly/新经济导刊/85

“信贷管制——降低货币乘数——收紧流动性”成为准备金率13.5%以后,货币政策实际的最要传导方式 毒右 抄lL动性收紧与货币乘数 文/刘远征唐海滨 流动性是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当前对流动性过剩看法不一,因为混淆了流动性存量与流量的概念。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存量的流动性,即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于是就有了投资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贸易顺差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国家就得不断投放人民币。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中国货币增速过快,成为信贷盲目扩张、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如何收紧流动性成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对冲过剩流动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可能不得不继续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过多的局面。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可以观察一个指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变量失去稳定的联系,这种制度性的变革对货币政策传导提出了一系 列的新挑战。 从流量来说,很难给流动性 下准确的惟一性定义。一般以热 钱流入、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 币投放、货币乘数与银行间同业 拆借(和回购)货币市场利率各 种描述流量的指标来反映。各项 指标均显示,流动性最泛滥的是 2004年和2005年:而2006年和 2007年则是逐渐收紧的。根据易 纲关于流动性的匡算:过去四年 通过购汇增加的基础货币不到8 万亿元人民币,央行通过发行央 票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收回5 万多亿元,每年的经济增长要求 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需要2万多 亿元。结论是现在流动性是偏多 的,但流动性主要流量部分已经 被对冲掉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院长吴军认为,要区分 。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过多。。 过剩是用不掉,现阶段更应该说 是流动性存量过多,而不是过 剩。 中央银行要使货币政策的效 用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 充分地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 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深 化,货币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总 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下 降。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货币需求 函数发生变化,使实际货币需求 与货币政策的数量目标之间出现 较大差异。从货币供给的角度, 货币供给量是由央行、金融机 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共同决定 的,而后三者对信用创造的影响 在日益增强,这使得仅仅将货币 供应量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做法受到挑战。 “利率一信贷”传导不畅 由于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 内,银行主导着金融体系,因而 银行信用的成本和可得性是中央 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机制。 由于我国的特殊外汇制度, 一方面强制结售汇投放大量的外 汇占款,另一方面需要对冲大量 的外汇占款来吸收流动性。由此 造成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投 放基础货币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外 汇占款上,货币供应量——信贷 规模是货币政策主要的传导渠 道。 从1998年-2003年的通货 ●‘/新经济导刊/NewEconomyWeekly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

概述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暹逻、万象(老挝)、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地区)各国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天竺、印度、波斯、泥婆罗(今尼泊尔)、大秦(东罗马)、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今菲律宾境内)、鲜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环、贝四大货币体系,一直到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货币制度(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铸造成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逐渐发展到西汉武帝的“五铢”钱;及至唐代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开元通宝”钱,以“通宝”名称取代了以往的“两铢”式货币,这三次重大的货币制度改革,都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帝国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时期,中国的方孔圆钱就开始流出国外,但是,当时的数量较少,影响不大。唐代初期,中国钱币流向境外的数量增大,中国钱币在国际上逐渐被认可,在各国流通使用,这与当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还拥有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而且还有着准国际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国家。秦始皇统一制造“半两”钱以后,虽然历代屡有兴衰,钱币也时有改进,但是基本形状大致不变。这种重量划一、大小适中、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的圆形方孔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其使用寿命长达2000余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以中国为核心,向周邻各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不断辐射,从而形式了以方孔圆形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其特征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钱币形制:中国早期钱币如刀、布、环、贝等的形制,形状独特,各有千秋。从秦代“半两”开始,大体为内方外圆,基本形状不变。东南亚各国钱币的主要形式,除了极少数的几种钱币外(如日本的“天保通宝”、“万年通宝”、“筑前通宝”、“盛岗铜山”等为椭圆型,“仙台通宝”为方型,另外琉球的“琉球通宝”、也为椭圆型外),其余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发行和流通的大部分钱币,基本上都是仿照中国的内方外圆的式样铸造而成的,其渊源可以上溯到秦代先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受中国唐高宗“开元通宝”钱的影响,日本开铸的仿中国方孔圆钱,最早的是在奈良时代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即唐中宗景龙二年)铸造的“和同开珍”钱。这是日本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开铸的著名的“皇朝十二钱”中的第一种,其后50年中依次是“万年通宝”(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即公元760年铸)、“神功开宝”(称德女皇太平神护元年、即公元765年铸)、“隆平永宝”(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铸)、“富寿神宝”(差峨天皇弘仁九年、公元818年铸)、“承和昌宝”(仁明天皇承和二年、即公元835年铸)、“长年大宝”(仁明天皇嘉祥元年、即公元848年铸)、“饶益神宝”(清和天皇贞观元年、即公元859年铸)、“贞观永宝”(清和天皇贞观十二年、即公元870年铸)、“宽平大宝”(宇多天皇宽平三年、即公元890年铸)、“延喜通宝”(醍醐天皇延喜七年、即公元907年铸)、“乾元大宝”(村上天皇天德二年、即公元958年铸)共12种方孔圆钱,日本自天平胜宝五年(公元752年,即唐玄宗天宝十一年),鉴真和尚东渡以来,对于从中国外流到日本的中国古代钱币,日本钱币界通称为“渡来钱”。其后,在江户时代但1636年,“宽永通宝”开始铸造,约在700年间,日本政府未再发布过铸钱令。日本一直仿铸多种唐钱,在其国家里流通使用,充分地说明了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日本钱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日本出土最早的中国钱币是东汉时期四铢半两钱、西汉的五铢钱;最晚的是明代朱元璋制造的“洪武”通宝钱;出土最多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宏观经济学的重点与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世界瞩目。中国能够长期保持高增长的速度,通货膨胀又不特别明显,货币政策功不可没。但近几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效果也趋于不明显,这也招致了不少学者的批判。批判显然不是最好的武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学者的本分。这也是笔者写作的目的所在。同样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近年来对于其作用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有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或纷纷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或用其它政策工具代替存款准备金进行货币调控,但在我国,却频频使用这一被称为“巨斧”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研究探讨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问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中许多现实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弄清影响存款准备金作用效果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从而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把握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我国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内外货币政策实践把握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做了系统分析。论文力图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货币的内生性方面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最终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继2007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4.8%后,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CPI同比增长8%。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

货币流动性概念

货币流动性 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若央行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将如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情况即所谓的“流动性”。 货币流动性过剩,指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同时在货币数量剧增状况下,货币资金为追求高额利润必然脱离实际生产体系,疯狂操作大宗商品。 而对金融市场来说,流动性有更广阔的含义:对各国央行而言,它指对“基础货币”发行和市场流动量的管理,流动性过剩就是指基础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它是指存款大于贷款的比例,若是存款远远地大于贷款,就是流动性过剩;而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是指帐面资产的变现能力,凡是容易变现的资产都属于流动性资产,而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可变现资产的过剩。 货币流动性的指标 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是一个关于货币需求(或者说货币供应量)的结构指标,其作用在于考察M1和M2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一结构指标近年来在我国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许多关于研究货币政策的研究报告中频频出现,成为反映货币流动性强弱的结构变化、分析社会即期资金状况、加强金融监测、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业和居民货币需求的不同动机,与居民资产结构变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相适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的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剧下降,但是从1996年至今我国的M1/M2则基本保持平稳,这主要体现了这体现了1996年前后我国货币化速度和货币需求特征的差异。然而,伴随着货币流动性变动长期趋势的还有其周期性的波动,它主要受到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利率变动的影响。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通货膨胀率升高,消费和投资支出相对比较旺盛,个人和企业对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求就会升高,于是微观主体趋向于较多持有流动性强的货币,即M1,那么货币流动性指标M1/M2就升高;另外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利率下降时,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将会导致居民和企业较多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从而导致MI/M2升高。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