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

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

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 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

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

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 年的90% 左右下降到2004 年的74% 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 年降

到了75% 以下,但这与2004 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

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 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 左右;但是,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发生重大变动,其当年新增量占比由2002 年的51% 上升至2003 年的94.5% ,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则从89% 上升至90.3% 。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将导致其流动性缺口加大,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二)资产流动性风险分析1.贷款比重分析: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贷款作为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差的资产,其在资金运用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从1998 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在资金运用总额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98 年的78% 下降到2004 年的70% 左右,表明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上更加多元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70% 的贷款比例与国际知名银行相比仍然过高,花旗、汇丰等国际著名银行的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重一般都在40% 左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努力降低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例,实现资金运用的多元化。

2 .贷款质量分析:不良贷款率过高。

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使商业银行可实际周转使用的资金减少,资产整体的流动性大受损,因此不良贷款情况也是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不良贷款率过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不良贷款的问题与以前相比有所好转,但是比例仍然很高。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止到2004 年9 月30 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为13.37%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6998 亿元。不良贷款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将受到严重影响。

3.现金资产比率分析:现金资产与存款的比例不断下降。

商业银行的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否则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因此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可直接用于应付提现和清偿债务的现金资产。作为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资产,对于保持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清偿能力,防范流动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金资产的比例越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就越强;现金资产的比例越低,流动性也就越弱。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主要由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两大部分构成。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从1998 年到2003 年以来,现金资产与银行存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从以上对资产的分析来看,商业银行资金运用逐步多元化,贷款在资金运用中的比例不断降低,这无疑会促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过高的不良贷款比率将会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大大折扣,再加上现金资产比例的不断下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依然严峻。

2.商业银行流动性中间类服务产品与管理(1)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 当

流动性需求增加时, 通过变卖短期债券或从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 又可投资于短期

金融工具, 获取盈利,为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市场环境。(四)需求预测和分析,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首先, 要搞好对资产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然后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

风险的预警系统。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经验,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其次,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应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五)

调整信贷结构,改善资产储备质量。信贷资产是当前资产储备的最主要形式,要改善资产流动性,首先必须从调整信贷结构着手,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贷款周转速度。一是调整客户结构,新增贷

款必须保证投向优良客户,严禁向限制和淘汰类客户新增贷款;二是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大力提升一般客户,坚决从限制、淘汰类客户逐步退出。三是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比例,紧紧依托总行票据中心,大力发展票据贴现等流动性强的资产业务。

(2)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管理,包括流动性日常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处于较低层次|,一是因为缺乏银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人们潜意识认为银行不会破产;二是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经济增长的宏观功能|,因此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的支持联系在一起,认为政府会为银行买单,

承担银行的所有风险,银行将永远不会倒闭,也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三是我国是储蓄性社会的历史渊源,长期以来家庭居民源源不断的储蓄存款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这样,相对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就显得十分简单。一是指标过少,没有形

成指标体系;二是忽视资产负债的需求预测;三是资产负债结构单一、以存贷款为主,期限匹配不甚合理等。2006年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良

好,中国虽然没有实行资本全流通],但受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总体运行活跃。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升值预期较大。M2 增长16.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15.1%、人民币存款增长16.8%;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新股恢复发行,市场交易规模大幅提升,全年融资规模达2,204亿元;债券市场的发行与成交规模呈现显著的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债券融资金额达到56,766亿元。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民众投资欲望将快速增长,进而货币和资本市场将面临充裕的流动资金的冲击”「此时,为防止投资过热与加大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以及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定向发行票据,希望以此减缓我国流动性过剩导致的CPI、楼市、股市的持续高速攀升。展望2007年冲国经济仍将继

续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攀高,资本市场继续深化发展;政府将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并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将继续成为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于商业银行这个特殊市场主体来说,如何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头寸,保证资产负债的结构和期限

的合理,应对客户的投资贷款需求,将成为考验我国商业银行的重大课题。因此,本文就商业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并保持一

个合理的流动性头寸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资产管理理论主要认为

商业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商业银行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尤其是政府债券、短期贷款、汇票、商业票据等。其主张商业银行应多持有短期流动性资产,

来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忽略了负债的作用],同时与商业商业银行盈利为目标的宗旨相背离,因为机会成本太高。负债管

理理论强调以负债为主来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头寸。基本思想是商业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借入资金,特别是短期负债,来增加资金,满足商业银行清偿、贷款或其它投资需要。这样既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又实现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合理化以及利润最大化。但该理论暗含了该商业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能从市场上借入足够多的资金1,同时忽略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针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的优缺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应运而生。该理论以资产负债表的各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通过计算资产和负债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水平,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资产负债的存量和期限的对称关系进行替代配置,以调整资产与负债结构,实现优化配置,缓和商业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性之间的矛盾。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强调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管理,确保资产负债结构、存量和期限的合理性,使商业银行在储备流动性的同时能够从外部购入流动性,既增加资产盈利性又降低负债管理的风险性。

并且,本文研究期间发现国内部分学者就商业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做了一些实证研究,而对于商业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定量研究则稍显不足:一是国内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没有一个分析我国股份制商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框架;二是国内大多学者都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并没有就这些方法和具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其可行性和适用性;三是国内大多学者都仅列出模型或指出有最优解,却不曾解出最优解,或给出详细的数据说明;四是国内大多数学者或者是仅列出模型或者是理论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没有把模型和股份制商业商业银行流动性日常及风险管理策略联系起来分析。因此,本文针对上述国内学者

研究的不足之处,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成果,结合逻辑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I,以比较适用的现在广泛被业界证明和采用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最小成本论和流动性指示器法,来构建股份制商业商业银行保持合理的流动性风险头寸的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LINGO软件编程求解模型,得到全局最优解。最后数据分析表明,此模型对满足假设条件的任何商业银行

都适用,对商业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管理有理论和实践作用,对开放式基金得流动性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模型不但可以用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管理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头寸;而且还可以与商业银行的其他管理相结合,提高商业银行的总体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和其他风险。但是,由于相关假设

和简化,模型适用条件教苛刻,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结构如下:第

一部分前言,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及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就流动性管理方面主要的研究和模型进行剖析。第三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型一一民生银行资产负债实证分析,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结论]|,选择主要研究手段一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建立一般性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头寸模型,以线性规划法为主,引入民生银行的具体数据,利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根据求解结果来调整约束条件,以使模型更加优化,便于求解得到全局最优解。提出了值得探讨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第四部分结论分析提出策略,通过比较民生银行与股份

制商业银行和原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流动性指标,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民生银行具有针对性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