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合作背景下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

区域合作背景下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

区域合作背景下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
区域合作背景下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

区域合作背景下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

莫超万文林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发表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摘要:近年来,建立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的战略构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对大湘西经济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湘西地区可从提高认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合线路、积极筹资、对外营销、培训人才等七个方面着手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关键词:大湘西景观廊道建设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Cultural Landscape Corrid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ea Cooperation in Xiangxi Region

Mo Chao Wan Wenlin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Hun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powerful support of the provincial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the plan of establishing a tourism-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in Xiangxi regio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Cultural Landscape Corridor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ircle in Xiangxi region. As for the tourism and cultural landscapesof the Xiangxi region, the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on these aspects like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unifying scene distributions, and positively raising funds, external marketing, training of personnel to start the construction of corridor.

Key words: Xiangxi region; landscape corridor ; construction

大湘西(主要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常德市、邵阳市等五市州)作为我省西部沟通川、鄂、黔、桂、渝等省市的一个重要门户,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大湘西旅游圈的构建为整体思路,以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为突破口,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旅游文化景观廊道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与教育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的线性景观元素。具体就是将一些散落的景点景区通过景观廊道串联起来,使区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人造景观串珠成链,连景成片,进而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景观廊道是从文化线路(或者说线路组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线路(线路组合)设计是基于单个景点的基础上,对各旅游景点景区进行专项或者多项的组合,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而文化景观廊道则是在文化线路(线路组合)的基础上,将传统意义上旅游景点的参观和衔接各旅游景点之间的公路、铁路、河道、山体、村落、水库、标识等节点的介绍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整个行程的每个环节与元素全部融为旅游休闲的一部分。文化景观廊道与文化线路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1]。

文化景观廊道最有代表的是美国福尔曼(Forman)教授和戈德恩(Godron)教授所提出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即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不外乎3种: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 )[2]。

1.斑块——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意义。一般来说,斑块越小,越易受到外围环境或基质中各种干扰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大小不仅与斑块的面积有关,同时也与斑块的形状及其边界特征有关。[3]

2.廊道——是指具有线性或带形景观的生态系统空间类型和基本空间元素,简单地说,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它既可以呈隔离的条状地带,如公路、河道;也可以是与周围基质呈过渡性连续分布,如某些更新过程中的带状采伐迹地。廊道两端通常与大型斑块相连,如公路、铁路两端的居民点,树篱两端的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等等,但也可能是一条孤立的带,如四周均是空旷地的树篱。廊道使所有景观都具有线性特征,而且它在人类影响较大的景观中显得更加突出。[4]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联结,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廊道在运输、保护资源和美学等

方面的应用,几乎能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中。廊道基本上有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

3.基质——在景观要素中基质是所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3]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基质是指广泛分布且互相连接的景观类型;斑块指形态不同于基质的非线状的地表区域,即单个的景点或者景区;廊道则是另一种形态不同于基质的,但呈现线状的地表区域[4]。

二、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是大湘西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需要

大湘西经济圈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内热门景点、景区对于冷门景点、景区的带动,有利于旅游淡旺季形势的互补,在以张家界为核心,以湘西州、怀化市、邵阳市为增长点,以常德市为连接支撑的布局之下,加强区域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借此完善区域内景观体系的建设,实现大湘西区域内客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2.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是大湘西经济圈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民族旅游的发展常常会引起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的破坏,在各个区域景点、景区彼此分割的情形下,单纯的景点、景区建设模式无法维护局部区域的环境稳定和文化传承保护状况,而通过文化景观廊道的形式可以把若干个景点、景区连接起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利的“孤岛效应”。因此,在大湘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在旅游的开发中既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又保持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区域内与区域间的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可以从全局性、宏观性的角度对于大湘西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旅游开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的可持续性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3.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是大湘西经济圈旅游创新发展的需要

大湘西旅游的创新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旅游开发理念,并结合大湘西的具体情况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大湘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风情浓郁,拥有红、绿、蓝、古、俗等多种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景观廊道的建设将五彩的旅游资源构建成一条条色彩斑斓的景观廊道,从而提升品味,创新品牌,创新发展。[5]

4.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是实现湖南经济“弯道超车”战略的需要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而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萧条的症状,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进行区域合作,是一种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地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破解此次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6]大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相对不稳定的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抓住本身的特色旅游产业,积极推进区域内旅游产业一体化,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文明的保护,以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湖南整个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配合湖南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实现“弯道超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基础

大湘西文化旅游文化景观廊道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具体来说:

1.区位条件

(1)地理区位。大湘西地区处于湘、鄂、渝、黔、桂五省交界之处,距武汉、重庆、长沙等大城市距离适中,且怀化市正好处在周边省市大中型城市圈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旅游区位。大湘西地区位于全国生态旅游走廊,北接长江三峡风景区和神农架风景区,南接桂林风景区,西邻贵州梵净山、黄果树—织金洞风景区,东靠岳阳楼—君山、长沙岳麓山、南岳衡山风景区。[7]它是承东接西、连接客源市场与旅游资源的纽带,是西部之旅的起点,是西部地区的旅游组织中心,同时也是中国西部民俗旅游、生态旅游斑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3)经济区位。大湘西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位,是通往云、贵、渝的门户地带,也是全国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质向东流转的必经之地,起着引东接西、连南通北的重要作用,且怀化市正逐步成为5省周边地区的物资、人流集散地和信息汇集地,正努力成为5省周边地区中心城市[8,9]。

2.资源条件

(1)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目前为止,大湘西地区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湖南共计58处,比率为46.5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湖南

共计11处,比率为63.64%),4A、5A级景区7处(湖南共计23处,比率为30.43%),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公园4处(湖南共计7处,比率为57.14%),国家级重点风景区6处(湖南共计10处,比率为60%),国家级森林公园11

处(湖南29处,比率为37.93%),世界自然遗产1处(湖南共计1处,比率为100%),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湖南为3处,比率为33.33%),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处(湖南共计2处,比率为50%),综上所述,大湘西地区所拥有的国家级以上的旅游资源的种类大部分高于全省各市的平均值,即35.71%,旅游资源品位极高。还有省一级、市一级各种丰富旅游资源尚未统计于内。

(2)特色鲜明,不可替代。大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有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张家界,以丹霞地貌而闻名的新宁崀山风景名胜区,具有“呼伦贝尔”之称的城步南山风景区,被联合国称为“神奇绿洲”的绥宁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世外桃源”之称的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文化底蕴深厚,如巫楚文化、盘瓠文化、梅山文化、城头山文化;民族风情浓郁,如苗侗文化,花瑶风情,桃源维吾尔族民俗;人文圣地众多,如芙蓉镇、黄丝桥、南方长城、洪江古商城、芷江抗日胜利受降坊等;文人名士荟萃,如魏源、蔡锷、沈从文、熊希龄、向警予、宋教仁、林伯渠、粟裕、滕代远等历代先贤给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千古佳话。

(3)互补性强,相得益彰。区域内旅游资源有极强的互补性,红、绿、蓝、古、俗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如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永顺塔卧、粟裕故居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牧场等为代表的绿色旅游资源;以猛洞河漂流、不二门温泉、江垭温泉、六鹅洞瀑布等为代表的蓝色旅游资源;以凤凰古城、南方长城、洪江古商城、城头山、夹山寺、龙兴讲寺为代表的古色旅游资源;以邵阳花瑶、德夯苗族、湘西土家族苗族、通道侗族、桃源维吾尔族为代表的俗色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彼此间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大湘西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

(4)风情浓郁,民风独特。大湘西地区民族众多,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土家族民风民俗为特色,张家界市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的民俗民风为特色,怀化市南部通道和靖州以侗家民风民俗为特色,邵阳隆回和城步分别以瑶族民风民俗为特色,常德桃源以维吾尔族民风民俗为特色。浓郁而神秘的民族风情是湘西地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3.交通条件

(1)外部交通。大湘西拥有湘黔、枝柳和渝怀铁路、石长铁路、洛湛铁路、京广铁路承东接西、连接南北,呈“大”字形在大湘西地区内交会,320、319、307、209国道也贯穿其境。常张高速公路的建成和常吉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张家界、吉首到省会长沙的时间缩短至3h左右。国家重点建设国道主干线上瑞高速公路大湘西段——邵怀、怀新高速的建成,将连贯我国东西部。张家界机场已开通40多条线,常德桃花源机场也已开通6条航线,新建的怀化芷江机场也已经投入使用。沅水、澧水通航能力较强,常德港、津市港四通八达。大湘西地区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即将形成[7]。

(2)内部交通。张家界市“三纵一横”、湘西自治州“四纵六横”、怀化市“二纵四横”的公路网格局以及常德市的“六大高速网络”正在实施和完成。连接张家界、湘西州的张吉高等级公路,正在兴建的邵怀、怀新等高速公路和吉茶高速公路、枝柳铁路等大干线,将跨越千山万壑,把大湘西板块的各市州紧紧连在一起。通向全国的快捷交通网络和区域内快捷互通的城镇交通一体化网络,往往是景观廊道的重要连接线,像一条红线将景区景点等节点串联起来。

四、“大湘西”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主要障碍

1.观念障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往往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的,要建设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必须突破传统的概念,从大旅游、大整合、大发展的观念来思考整个大湘西的旅游开发与发展。要加强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州、邵阳市、怀化五市州的有机联系,以公路、铁路、水路为纽带,打造大湘西文化景观廊道。

2.体制障碍。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合作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体制障碍的问题,不同的市区乃至不同的县域有着不同的体制,决策层不同,对于合作的理念思路以及利益的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尤其是大湘西地区由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和常德五个地级市组成,总共下辖4个市、33个县、9个区。不同的行政单位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旅游业所包含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涉及的行业及相关产业较多,行业管理难度较大,加之景区投资主体不同,致使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

3.机制障碍。机制障碍是指“大湘西”经济圈这一涉及五市州的组织之间的运作机制存在障碍。如旅游资源的整合机制、旅游企业的合作机制、热门景区与冷门景区的利益分配机制、相关基础建设与景区开发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等等,

不仅在“大湘西”五个不同的市级单位之间存在,在同一个市级单位的不同下属部门更是存在。这一问题将严重制约着“大湘西”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

五、“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战略思考

1.提高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大湘西旅游圈构建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从整体上谋划整个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景观廊道建设,要建立五市州合作的有效机制,确立共同发展目标,使多种利益集团的不同得以调和,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区域景观廊道的建设与管理。[10]从而突破体制与机制方面的障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整合大湘西的旅游资源,统一这里的旅游市场,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突出特色,挖掘亮点,推动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构建“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八条黄金路线”的相关指示和精神,把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成著名的景观廊道。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省内其他区域的路线的组合以及省外其他精品旅游景点路线的组合。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湖南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

2.统一规划。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制定一个高起点、高水平的《推进大湘西旅游产业一体化总体规划》。大湘西的文化资源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旅游的重要板块,实现西部旅游一体化是建设旅游大省的重中之重。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推进大湘西旅游产业一体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由省政府牵头,制定一个高出台优惠政策,制定《推进大湘西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以加快大湘西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进程[11]。

3.合理布局。从行政区划层面上来说,大湘西的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系统的基本框架是以常德、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邵阳五个地级城市、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以及世界地质公园以及4A、5A级旅游景区为“斑块”,以区域内沅水、澧水、资水干流和公路国道、省道及铁路为“廊道”,以沿途风情与地名文化介绍和广告宣传为“镶嵌体”;市级层面的生态廊道系统则应以县城为“斑块”,以内河航道以及沅水、澧水、资水的二级支流和公路县道为“廊道”,以市级地区文化的介绍和传播为“镶嵌体”;县级生态廊道系统应以乡镇绿化为“斑块”,以河渠及公路、道路为“道”,以村名文化和人物故事以及相关历史典故为“镶嵌体”等。通过对“斑块”、“廊道”、“镶嵌体”各景点景区以及廊道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互联互补[12]。

4.组合线路。文化景观廊道的构建是以文化线路或者线路组合为基础的,组合线路的过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框架——单个景点、景区等节点元素的确定;不同景点、景区等节点元素的分类;不同类别的景点、景区或者能反映同一文化传承的景点景区的组合;景点之间线路的安排、布置和相关宣传的确定。包括旅游线路的出发点与到达点等中心点元素;商队旅店等宿营场所;包括旅行线路中的有趣的地名、村名、典故、户外宣传和传播等文化要素;涉水处、桥梁、山路、港口等必须经过的场所;游憩环境的营造。在此框架基础上,从市(州)内,市与市(州)之间,大湘西与周边省市三个层面进行线路组合。具体来说:(1)市州内:如①桃源—常德—德山沅水带状景观廊道;②隆回高洲温泉—南山—崀山休闲休闲景观廊道;③芷江受降坊—洪江古商城—高椅古村人文文化景观廊道;④张家界—天子山—黄龙洞—天门山自然风光景观廊道;⑤凤凰—德夯民俗文化景观廊道等。

(2)市与市(州)之间:如①常德(桃花源)—张家界—湘西(猛洞河)山水风光景观廊道;②张家界—湘西(凤凰、德夯)和怀化(侗寨)民俗风情景观廊道;③邵阳(虎形山、崀山、南山)—怀化地质奇观景观廊道;④城头山(常德)—张家界—凤凰古城—芷江—荆坪古村—洪江古商城历史文化景观廊道等。

(3)大湘西与周边省市层面:如①怀化(通道)—邵阳(崀山)—娄底(曾国藩故居)—衡阳(衡山)—郴州(东江湖、莽山)山水文化景观廊道;②长沙—益阳(桃花江)—常德(桃花源、夹山、壶瓶山)田园风光景观廊道;③长沙—张家界—湖北宜昌—恩施山水风光及民俗风情景观廊道;④张家界—永顺—凤凰—怀化—通道—广西龙胜—桂林山水风光及民俗风情景观廊道;⑤张家界—吉首—凤凰—贵州铜仁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景观廊道;⑥长沙—湘潭—娄底—隆回—洪江—芷江—新晃—贵州贵阳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景观廊道;⑦长沙—新宁—城步—广西龙胜—桂林山水风光景观廊道;⑧长沙—张家界—桑植—湖北恩施民俗风情山水风光景观廊道;⑨张家界—吉首—重庆秀山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景观廊道⑩三峡—张家界—桂林—阳朔自然山水景观廊道;?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国南方喀斯特(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自然遗产景观廊道等。

5.积极筹资。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的政策,抓住各种有力的机遇积极争取这两大政策对于大湘西地区的投入投入;二是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大湘西地区

旅游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积极性;三是采取租赁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公司加农户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的建设;四是努力争取财政的投入,确立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大湘西旅游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比例,认真落实各类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的配套资金。

6.对外营销。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户外广告,对大湘西旅游景观廊道进行主体营销。要注重对外营销,一是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可通过挖掘全国文化景观廊道的典型事例来进行宣传,真正做到人人知道文化景观廊道,个个重视文化景观廊道;[13]三是要适应旅游市场竞争以及客源市场结构的需要,进一步挖掘和

开放旅游市场,通过旅行社系统,分层次对外营销。建设以遗产景观廊道、生态景观廊道、民俗旅景观廊道为主体的产品体系,构建自然生态与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7.培训人才。加强培训,帮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策划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队伍。可以由省旅游局牵头,对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常德市主管旅游的领导、旅游局干部、旅行社管理人员、导游人员、酒店管理人员等进行全面培训。有条件的省属高等院校要为五市州开设旅游专业班,重点培养策划、管理以及导游方面的人才,对已毕业但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旅游培训,并参加国家导游考试,合格后再从事旅游工作[11]。

参考文献:

[1] 吴其付.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48-53.

[2] Forman,R.T.T,Cor-ridors in landscape: their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kologia [J].(CSSR). 1983(2):375-378.

[3] 倪新锋.基于城市廊道空间理论的街路景观研究[D].浙江:浙江大

学,2006:5-6.

[4] 蔡婵静.城市绿色廊道的结构与功能及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6-14.

[5] 刘建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73-76.

[6] 罗波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17-20.

[7] 杨洪,陈亚召.大湘西地区旅游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

理,2006,9(5):867-870.

[8] 杨洪,袁开国,李蔚.湖南省西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向[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 19(5): 346-347.

[9] 何俊阳,杨洪.略论怀化市五省边区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3(3):81-84.

[10] 李蔚.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制度成因及管理创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4):45-48.

[11] 彭对喜.打破界限,优势互补,合力营造大湘西旅游产业[J].民族论

坛,2002(12):61-64.

[12] 李万莲.安徽沿淮区生态廊道系统建设探析[J].生态环

境,2007(1):344-347.

[13] 王启云.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发展我国生态农业[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1):60-64.

作者简介:刘建平:(1963—),男,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文化;莫超:(1986—),湖南益阳人,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文化,chinamochao@https://www.doczj.com/doc/3317856693.html,;万文林:(1985—),云南昭通人,湖南省益阳市清溪文化旅游经营开发公司。

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项目“红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06Zk3027);湘潭大学博士博士后科研项目“促进红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研究”(编号:08ly06029)。

某三峡乡村文化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方案文本(2017)

秭归县三峡多彩生态风景廊道建设规划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Three Gorges Colourful Ecological Landscape Corridor In Zigui County 2017.3

1 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S334S334S255S255 1、项目背景 / PROJECT BACKGROUND ■ 国家层面: 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前提,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建设长江三峡风景道,实现长江旅游联动发展。 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带是国家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与重庆三峡区域延伸发展并联动神农架,向下串联宜昌城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延伸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形成长江三峡山水人文旅游区。秭归县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图 ■ 省、市级层面:高起点谋划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全国最具山水特色的绿道系统。在《宜昌市绿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中,按照宜昌市域绿道网络系统要求,秭归县建成133公里绿道,其中,沿S334省道(郭家坝—茅坪)建设绿道45公里。另提出,争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的“排头兵”、建成“桥头堡”,建设全域旅游城市。■ 县级层面:加强三峡后续建设和生态修复,改善移民人居环境,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由“旅游资源大县”和“文化大县”发展成为“全国旅游强县”和“文化旅游名县”、由“一般旅游目的地”培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秭归县1、项目背景 / PROJECT BACKGROUND 宜昌市域城市级绿道网秭归县绿道城市级绿道中心城区范围秭归县城市级绿道网 秭归县绿道S334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 (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 (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 (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 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 ②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 ③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 ④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 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 (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2)渗透阈值0.5928 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 (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 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 (1)定义: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 (2)表达:粒度和幅度 第三章景观结构 1.斑块(概念,起源)

景观生态学2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生态学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斑块及斑块动态: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和居民区等。斑块动态是指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 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侧重于三方面: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如,景观单元面积、形状和多样性,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尺度推绎: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景观变化: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景观不断变化。 景观指数: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内缘比: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之比,指斑块的边缘效应。 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南林景观生态学考点整理

景观生态学考点整理 第1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 ●景观生态学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 重视。现代景观生态学→1.欧洲景观生态学(偏实践) →2.北美景观生态学 ●19世纪初,现代植物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先驱洪堡把景观作为科学的地理术语提出,并 从此形成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的景观含义。 ●19世纪中期Haeckel把研究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生态学。 ●自20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1939)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的 概念被引入生态学并形成景观生态学。 生态:是指生物的生理习性和生活习性及其与生存环境所有关系的总和。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E.Haeckel 1866年《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次提出) ●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进化论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和“最适者生存”两项基本原 则上。 景观: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相互那个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1986,Forman & Godron)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而空间单元。 (景观具有异质性尺度性)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动态变化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1)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斑块、廊道和基质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 斑块:是景观的空间比例尺度上所能见到的最小的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节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种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主导作用。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都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不仅是经管结构、功能和动态描述更为具体形象,而且有利于考虑经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比较他们在时间上的变化。 (区分这三种与观察尺度相联系,往往具有相对性。某一尺度上的斑块可能成为较小尺度的基质,也可能是叫大尺度的廊道的一部分。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 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 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 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 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 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廊道的双重性质 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 基质的判定标准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因此,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3、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动态控制是一个功能指标,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景观边界的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意义终极版

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意义 摘要: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容轻视,城市以及更广大地域上的绿地生态构建和绿地系统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合理的城市景观体系的建立对城市的运行、人居环境和城市及区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与建设,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修复与改善的功能,促进了生活在城市环境和更广大地域中的其他物种生物因素的运动,还深刻影响和丰富了生活在城市及相近空间内人的精神文化层次的体验。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生态廊道;城市环境;物种多样性;精神文化 城市生态廊道在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具有生态,美学,社会,经济的综合效应,为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自身潜力巨大,它所具有的多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在不断放大,对城市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 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发展历程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城市生态廊道是依据城市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城市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是城市生态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我国大部分城市长时间以来城市绿化建设的重点以城市公园等点,面状绿地空间为主,它们的建设确实改善了城市环境,斑块绿地对于环境的效果是明显的,但由于线性带状绿地建设薄弱,缺乏连接性的绿地的生态效应同样也是区域性的甚至是被削弱的【1】。在绿地空间彼此分隔的情形下,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来减少斑块绿地的孤岛效应,增强其连接性,提升其生态功能,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城市生态廊道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由线性的绿地规划思想追溯到在应对自然灾害而发展而成的沿河流,交通线路的绿带【2】。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迅速,相应的有关城市线性绿地生态空间的理论也有所发展和相应实践,例如较早的合肥市环城公园,西安环城公园直至今年来应对城市化程度不断增加而出现的“新城”,“新区”中的线性公园空间如深圳文化公园,芜湖商务文化中心景观(图1)等。而时至今日,城市生态廊道对于城市空间内生态环境的改善,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精神文化的体验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也日益受到规划者,设计者的关注与应用。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组分:把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岛屿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则容纳生物种类越多。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 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简答题: 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如下: ①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 ②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③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分散的岛状系统。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以自然系统的研究为主。除研究自然系统外,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⑤一些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只有在景观水平上在能得到合理的研究。 ⑥景观生态学重视地貌过程、干扰以及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着重研究地貌过程和干扰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论述题: 简述景观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答:生态学上的景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的景观是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准确地理解景观的概念,必须把握景观的以下4个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斑块 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景观结构: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构成、多样性、空间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干扰斑块: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的斑块。 残存斑块: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 1、斑块的起源基质及类型划分。 答:斑块的起源涉及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活动。根据起源,至少现存四种类型的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2、根据物种对边缘的反应可将物种分为内部种和边缘种。 3、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环境资源斑块)、自然干扰(干扰斑块、残存斑块)、人类活动(引入斑块)。 4、干扰斑块与残存斑块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都是自然或人工干扰的产物。2、都受到干扰的初期以及随后的演替过程中发生着物种、种群大小、灭绝和迁移的变化。3、都以相似性消失于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4、都具有高的转化速率。 不同点:干扰的影响的范围不同。干扰斑块干扰的影响范围小,残存斑块干扰的影响范围大 第三章廊道 廊道: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包括功能连接度和结构连接度。 1、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可将廊道分为那些类型? 答: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可将廊道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2、廊道有哪些重要生态功能? 答:廊道有以下重要的生态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3、城市廊道据功能划分为三种: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灰色廊道。 论述题:生态廊道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答: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在设计中都会涉及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数目、基质、宽度、连接度、构成、关键点(区)等。 (1)数目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生态廊道的数目通常被认为越多越好。 (2)基质生态廊道是与周围土地发生联系的,因此考虑景观中生态廊道所处的基质也极其重要。对基质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弄清动物利用廊道的方式,第二,调查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或是判断出从相邻地区流向生态廊道的污染物的类型与强度;第三,判别有生态廊道连接的大型生态斑块,这些斑块的位置将会影响到生态廊道的位置、内部特征及长度,进而影响到迁移物种的类型。 (3)宽度宽度对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太窄的廊道对敏感物种不利,同时降低廊道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此外,廊道宽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生边缘效应的地区,进而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边缘针对不同的生态过程有不同的响应宽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边缘效应虽然不能被消除,但是可以通过增加廊道的宽度来减小。 (4)连接度连接度是指生态廊道上各点的连接程度,对于物种迁移及河流保护都十分重要。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功能连接度会根据不同物种的需要发生变化。道路通常是影响生态廊道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廊道上退化或受到破坏的片段也是降低连接度的因素。规划与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连接度。 (5)构成构成是指生态廊道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配置。廊道功能的发挥与其构成要素有着重要关系。构成可以分为物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七章景观生态评价 1、景观评价的概念与特点 1.1 景观评价的概念 (1)评价评价即是主体在对价值客体属性、本质、规律等知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价值客体能否满足并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需要做出判断的活动。(2)景观评价 1.2、景观评价的特点 (1)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 (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3)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4)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1.3、景观评价的内容与基本方法 1.4 景观评价的内容 (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 (2)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 (3)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1.5 景观评价的基本方法 1.6、景观评价的程序与一般步骤 (1)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范围及时间跨度 (2)收集资料,构建景观信息系统,划分景观类型 (3)构建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 (4)景观健康或景观适宜性或景观评价及等级区划 (5)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 2、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2.1 景观美学的概念 从美学的意义上讲,景观是指环境中具有审美属性和价值的景色或景物。景观美学是研究景观美化和景观美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的软科学。 2.2 景观美的特性与基本原则 2.2.1 景观美的特性 (1)景观美的多样性 (2)景观美的社会性 (3)景观美的可愉悦性 (4)景观美的时空性 2.2.2 评价的基本原则 (1)直觉性原则 (2)功利性原则 (3)功能性原则 2.3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 描述因子法、调查问卷法和直观评价法 2.4 案例分析——婺源县天然阔叶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2.4.1 评价材料与方法 (1)评价材料 (2)评价方法

景观生态学资料.pdf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一、景观生态基本概念: 景观: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认为: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就叫景观。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尺度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用尺度表示的限度效应,只讲逻辑而不管尺度无条件推理和 无限度外延。实质是不同的的尺度水平具有不同的约束体系,属于某一尺度的景观 生态过程和性质受制于该尺度特殊的约束体系。(不确定) 景观多样性:通常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 斑块:(patch)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基质:(matrix)也称本底。是指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景观网络:1由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 2包含斑块面积极度扩大,高度孔隙化的形状特化了的本底。(与本底一样具有高度连接度) 景观结构: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 分内容。

景观单元:也称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均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类型: 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浓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 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 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养分流和物种流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外一个景观元素。通过大量的“流”,一种景观元素可以对另外一种景观元 素施加控制作用。 二、简单答 ①斑块类型及特点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与干扰斑块类似,具有较高的周转率,消失较快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分为:种植斑块:人维护、存留时间长。 聚居地: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 ②景观多样性生态意义及指标 意义:1、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

生态廊道相关资料全

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研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 摘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将其有机联结,提高城乡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由此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概念、组成与特性、功能、发展等进行理论研究,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对其客观背景、建设原则和目标、远期和近期布局、近期建设重点区段和景观模式、功能和特色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提出若干具体意见。以期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植物配置;市;城乡统筹;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其规律性,以指导廊道建设的实践,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就一定市域围,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廊道,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引玉之砖。 1城市绿色廊道概述 1.1概念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城市绿色廊道,以下简称“绿廊”(T HE GREEN CORRIDOR),一般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绿色狭长地带。城市景观既为绿廊所分割,又被绿廊所联结。它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廊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是城市绿廊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它由设置了一定健康游憩设施的非机动车道和旁边的带状绿地、绿色节点等有机构建,连接城市各类公园和城郊的各类景点,集生态、休闲、游憩、健身、行人及非机动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 1.2组成与特性 城市绿廊(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主要由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3部分组成。 城市绿廊与其他廊道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具有:(1)整体性,(2)联结性,(3)延伸性,(4)多功能性,(5)地域特色性。 1.3功能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1、景观概念:景观是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适应。 3、景观要素概念: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统称为景观要素。 4、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特罗尔) 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 6、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7、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8、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和异质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9、耗散结构概念: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包含有多组分、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外间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界值时,经“涨落”的触发,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0、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1)系统必须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域;2)系统是开放系统;3)系统的不同要素之间必须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是负反馈机制的存在。 11、复杂性是等级系统的基本属性。(等级系统的目的: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 12、空间异质性概念: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景观异质性概念: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3、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它决定着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决定着景观的生物多样性;2)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增加其稳定性。 14、尺度概念: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对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 15、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土人作品2: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转] 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土人作品)2012-5-14 09:10 项目名称: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地点:迁安市 类别:城市绿道,线性公园 规模:135公顷 设计时间:2007/3-2007/7 建成时间:2010.5 委托方:迁安市建设局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沿岸,该项目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景观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把带状绿地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来建设,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 占地约135公顷,绵延全长13.4公里,宽度约100-300米,为一带状绿公园,上游由引滦河水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 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一条遭遇严重工业污染、令全市人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 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主城区虽西傍滦河,但由于地势整体低于滦河河床,高高的防洪大堤维系城市的安全,却被隔离在外,有水却不见水。三里河为迁安的母亲河,承载着迁安的悠远历史与寻常百姓许多记忆。她卵石河床,帮底坚固,因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虽久经暴雨洪水冲刷和切割,但河床依然如故,从无旱涝之灾,素有“铜帮铁底”之称,为沿岸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1913年西李显庭就在三里河创建了迁安第一座半机械化造纸厂,开北方造纸之先河。1917兴建水利碾磨坊,1920年以后沿河各村先后建水磨坊8处。这种原始的水利碾磨在三里河上一直延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为电力所代替。70年代以后,由于城关附近工业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滦河水为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 于是,市政府决定彻底改变三里河面及两岸面貌,全面实施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2007年初委托“土人”设计。工程包括污水截流,引水和生态重建等所有内容。工程分为三段:上游引水段、中部城市段、和下游湿地公园段。从2007年4月开工到2010 年初,经两年的持续建设,除下游湿地公园仍然在建外,其他两段均告完成。“芦苇丛生、绿树成荫、雀鸟栖息”的优美环境已然重现这座北方钢城。 生态廊道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在下游归流入滦河;考虑到滦河水量的不确定性,三里河设计为串珠式的下洼式“绿河”,即使在没水的时候,也能保持串珠状的湿地,同时结合城市雨水收集和中水的生态净化和回用,使绿带具有雨洪调节功能,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拟自然河道设计,营造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场地中原有树木都保留,从而形成众多树岛,令栈道穿越其间;整个工程倡导野草之美和低碳景观理念,大量应用低维护的乡土植被,水草繁茂,野花烂漫。沿绿带建立了一个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与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有机结合,向沿途社区完全开放,营造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城市景象。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 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以粒度和幅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 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 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1:100万。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 13、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14、干扰与胁迫的差异:干扰直接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胁迫改变其功能。 15、干扰的类型:来源分自然、人为;功能分内部、外部;形成机制分物理、化学、生物;局部、跨边界干扰。 16、干扰的特性:多重性,尺度性,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不协调,尺度上的广泛性。 17、扰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干扰:系统中一些发生的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自身无法复原到原有的面貌。 18、干扰的性质:具有多重性,对生态系统影响表现为多方面,具有较大的相对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性,干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再调节,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干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 19、常见的干扰现象: 1)火干扰,提高生物生产力,影响物种的结构和多样性。2)放牧,放牧对于那些放牧历史较短的草原来说是一种严重干扰,而对于已有较长放牧历史的草原,放牧已经不再成为干扰。适度的放牧可以使草场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促进草地景观物质和养分的良性循环。3)土壤物理干扰,土地的翻耕和平整等。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状况;地表粗糙度增加,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地表粗糙度增加还可以减少物种的丰富度。4)土壤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更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物种丰富度的急剧减少;在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范例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范例 分享 作者:翰墨香已被分享28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由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的三里河城市生态廊道已然亮 相河北迁安。迁安三里河环境治理工程获2009年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迁安市东部的河东区三里河沿岸,该项目将截污治污、城市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把带状绿地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来建设,发挥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占地约135公顷,绵延全长13.4公里,宽度约100-300米,为一带状绿公园,上游由引滦河水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一条遭遇严重工业污染、令全市人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主城区虽西傍滦河,但由于地势整体低于滦河河床,高高的防洪大堤维系城市的安全,却被隔离在外,有水却不见水。三里河为迁安的母亲河,承载着迁安的悠远历史与寻常百姓许多记忆。她卵石河床,帮底坚固,因受滦河地下水补给,沿途泉水涌出,清澈见底,暑月清凉,严冬不冰。虽久经暴雨洪水冲刷和切割,但河床依然如故,从无旱涝之灾,素有“铜帮铁底”之称,为沿岸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1913年西李显庭就在三里河创建了迁安第一座半机械化造纸厂,开北方造纸之先河。1917兴建水利碾磨 坊,1920年以后沿河各村先后建水磨坊8处。这种原始的水利碾磨在三 里河上一直延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为电力所代替。70年代以后,由于城关附近工业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的减少,滦河水为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 于是,市政府决定彻底改变三里河面及两岸面貌,全面实施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2007年初委托“土人”设计。工程包括污水截流,引水和 生态重建等所有内容。工程分为三段:上游引水段、中部城市段、和下游湿地公园段。从2007年4月开工到2010年初,经两年的持续建设,除下游湿地公园仍然在建外,其他两段均告完成。“芦苇丛生、绿树成荫、雀鸟栖息”的优美环境已然重现这座北方钢城。 生态廊道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高差,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滦河水从上游引入城市,源头处形成地下涌泉,进入城市并改善其生态条件后,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