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丰饶论者

(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六、我国资源战略

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

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

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

第二章

人口过剩是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

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

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

?二、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农业社会-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世界古国:有关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等方

面的记录,也产生了一些有关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朴素而深邃的思想。本阶段后期的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地理学家及博物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这方面进行了记载和总结。

?我国: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加以文字记载方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其中《山海经》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矿物的记述。关于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在我国可以说最为丰富,历史也最长。

自然资源学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关注焦点大多集中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限和质量的退化上,自

然资源的基本问题倾向于限定在自然概念内。

?第二阶段的标志是,重新定义资源问题的核心,并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自然资源

稀缺和环境变化转向与资源利用有关的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策方面的考察。

?第三阶段主要关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个问题的核心仍然是自然环境对

人类发展施加的限制。

?自然资源学的理论体系也构建出了较独立、完整的框架。

?——我国资源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自然资源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自然界:造山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部作用)

太阳辐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创造了适合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环境,影响着地球上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地球表层外营力作用)

人类活动:1、积极作用:对资源开发从“掠夺式”向“耗竭式”转向永续利用与持续发展的方式,达到结构优化、功能增强、系统和谐。

2、消极作用:如果利用资源不当,就会对资源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化带来

一定危害,甚至造成结构紊乱、功能衰退、系统死亡。

需求理论

?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

?第二,安全的需要;

?第三,社会的需要;

?第四,尊重感的需要;

?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的优势地位与能动作用

1、人口数量:占绝对优势

2、人类的适应能力:生理上、文化上的适应能力

3、人类的意识和智力:反射性意识、主观能动性

4、现代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解决食物短缺、控制疾病等。

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控制作用:

(1)某些天然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干扰最少

——控制已超载的动物种群数量;保护濒临灭绝物种;

(2)水资源

——一旦被储存,其利用就完全受人类控制

(3)畜牧业和林业:控制程度逐渐加强

(4)农业:受人类控制的程度很高

(5)城市生态系统:受人类控制的程度最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获食模式对资源的适应

(一)五种获食模式

狩猎-采集

粗耕农业

畜牧业

精耕农业

工业化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概念

1、定义: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可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恒定性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

数量上不足;

未来人均资源消耗水平将会提高;

大部分为不可更新资源;

空间分布上不平衡

绝对稀缺:总需求>总供给

相对稀缺:总供给能满足总需求,但分布不均造成的局部稀缺

2、整体性

●自然资源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的;

●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地域性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工艺条件具地域性

4、多用性

5、动态性

●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演变

●不可更新资源不断被消耗、被勘探;可更新资源有日、季节、多年变化

●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增值性;报酬递减化

6、社会性:附加的人类劳动

全球性资源稀缺本质

矿产资源:探明量大于消费量

流动性资源:目前没有极限

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

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

2、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

3、贫困造成的资源稀缺

4、环境退化造成的资源稀缺

第四章

资源基础(resource base)定义:估算某些特殊的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的元素丰度或者说克拉克值(即化学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g/t)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自然耗竭:已达到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

经济耗竭:因为开采成本增加到超过那部分资源之价值的程度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定义:也是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定义:远景资源是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

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定义: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最终可采资源。

最大资源潜力(maximum resource potential)定义: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定义: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定义:或同化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定义: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限承载能力

第五章

采矿活动的环境影响: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1)主要是引起土壤侵蚀(冲刷、片流、细流、冲沟侵蚀)

土壤侵蚀的危害:土地退化乃至荒漠化占据水库库容;填充湖泊、池塘,堵塞水道;沉积在具生长力土壤上;破坏水生群落;产生的混浊物减损了水的再生性,并且降低了可见度供消费的水质降低;提高了水处理成本,破坏了水分配系统;携带其他污染物,如杀虫剂、除草剂、重金属等;充当了细菌与病毒的载体。

2)造成土壤污染、土壤酸化等

矿山废弃地的主要恢复技术

覆盖土壤:但覆盖土壤的费用很高,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恢复的程度取决于投入的费用,在经济条件较好、生态环保意识较强的矿山较容易使用。

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添加营养物质

去除有害物质:先锋植物必须是重金属忍耐种并施加肥料。

添加物种:最先添加的物种往往是按照草本-灌木-木本植物的顺序进行的,其中豆科植物的添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土壤侵蚀(风蚀和水蚀):指在风或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整个过程。土地荒漠化:指由于植被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区强风作用下就地起沙的现象,是指由固定沙丘变成半固定沙丘再变成流动沙丘的现象。

次生盐渍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技术(不正确的灌溉)措施而发生的盐渍化。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过量引用地表水导致河、湖干枯

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源枯竭

湖泊和泄洪区的消失

矿山排水损耗地下水资源

不当的水利工程对区域水平衡的干扰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干扰的主要表现

砍伐森林

物种灭绝

●生态占用的概念:亦称生态足迹,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

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n Rees于1992年提出。(生态需求)

●能值分析:把环境系统内的各种关键自然资源换算成标准太阳能当量形式的能值,

这些能值为经济系统使用时则按其能效换算成有用能形式的能值。(生态系统的国民能值剩余;经济系统的国民能值剩余;经济系统的熵度

●生态占用的度量

一类是直接的、依赖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如农业地。

二类是间接的,依赖生态系统的其他服务功能。如能源消耗。

●全球基准

扣除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域面积后的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是各类地域人均值的总和(1.6公顷)。

●生态占用核算

第一种是综合法;第二种是成分法

步骤:

(1)核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

(2)核算为了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3)核算生态占用(等价因子)

(4)核算生态容量。(生产力系数)

(5)核算生态盈余或赤字

1、优点:

(1)形象的概念、丰富的内涵和新颖的思想;

(2)可测度性和全球可比性

(3)可为决策提供支持

(4)方法易于掌握。

2、缺陷

(1)生态偏激

(2)对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全面

(3)生态生产性土地概念模糊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稀缺的生产要素

(1)人力资源即劳动

(2)土地即自然资源

(3)资本

自由财货(free goods) :有少数财货在零点价格上的供给仍大于需求,这些财货就称作自由财货。

经济财货(economic goods):大部分商品和劳务是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以满足某种需要的,相对于零点价格上的需求而言其数量有限,因此这些商品和劳务需要有一个正值的价格,这类财货就称为经济财货,

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观

(1)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

对稀缺。

(2)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

部的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3)资源危机:无论是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该种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

4)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越了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就发生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

(5)自然资源的经济耗竭:在自然耗竭远未出现时,由于高质量的自然资源逐渐先被开采,余下较低质量的自然资源,其开采成本必然上升,当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超过其价值的时候,就发生了经济耗竭。

传统经济制度。在传统经济制度中,人们按照习惯和传统来回答和解决那些基本决策问题;都是以部落过去的惯例为依据的。

内部成本的定义:由某一经济财货所包含并计入市场价格的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成本。

外部成本的定义:生产和使用某种经济财货又没有包括在该财货的市场价格中的有害社会后果。

资源管理的经济、政策手段

①使有害活动非法

②惩罚有害活动

③使用权商品化

④奖励有益活动

供给:供给是卖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是买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

(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

(3)其他用途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精耕边际)。

(6)交通条件的改善。

(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除了价格外,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还有:

(1)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2)自然资源的需要。

(3)需要者的支付能力。

(4)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

(5)自然资源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比价。

(6)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度。

价格在自然资源平衡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与一般商品的情形有所不同,表现在:

1、一般商品的供需矛盾可以通过扩大供给和约束需求两条途径来解决;而自然资源的

供需矛盾常常只有通过约束需求一条途径来解决;价格越高,越能控制需求、平衡供需矛盾。

2、一般商品生产成本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

3、一般商品的价格较易于确定,也有客观标准可依;但自然资源价格的确定是非常复

杂的事情,还免不了带有一定的主观推断成分。

4、一般财物都有折旧的情形,故其将来的价值总是低于现值。但自然资源不会折旧反

会增值

5、一般商品都有统一的市场价格,也可通过价格来竞争市场。而有些自然资源如土地

因其位置固定,功能又不可替代,其价格在当地具有垄断性而无竞争性,而垄断性地价可以更严格地控制需求。

缓解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1)控制资源的自然需要。降低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

(3)发展其他产业,尤其是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4)开发处女地。

(5)理顺资源产品价格。

(6)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

第七章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

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

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

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

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自然资源价值构成:天然、劳动、稀缺价值

生态服务价值定义: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资源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此带来的价值称为生态服务价值。

自然资源价格计算:1、地租资本化1n 1n 01)1(R

P -∞=-=∑α

2、劳动价值资本化a

M V C P 2++= 3、稀缺价值对价格的影响S

S d d 21E Q E Q )P (P P ??+= 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产业就是通过社会投入进行勘测、调查、管理、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殖和积累自然资源的生产事业。它是原料产业的前身;我们称之为零次产业或前一次产业。

自然资源产业提出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价值应该实现,而且应由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来收获,使其延续。

2、自然资源日益紧缺。自然资源自然再生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必须强化其社会再生产。

3、资源产业的提出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

环境产业包括环保产业、资源产业,还包括节能产业,与环境有关的新材料产业,以及环境技术、信息、教育、服务和管理产业等。

中国土地资源态势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 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综合利用

3、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较大

4、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比重偏小,牧业用地面积较大,后备耕地资源缺乏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显著

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

美国、欧盟

世界主要的粮食进口国

日本:韩国:前苏联

土地资源与粮食对策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继续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方向

4、改善食物结构,利用多种途径满足人民的食物要求

5、适当进口粮食,以补国内数量和品种不足

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1、 “转型型”经济转型(德国的鲁尔区)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2) 改造传统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

(3) 吸引资金和技术, 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4) 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 同时积极创造就业。

(5)筑起社会保障大堤。

2、“复兴型”经济转型(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

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

其次,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

第三,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全面的方案。

第四,强调领导者所必需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主张“稳步走”的行政管理,而不是轻举妄动。

3、“告别型”经济转型(洛林)

第一,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

第二,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

第三,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下岗职工

创办小企业。

第四,洛林把培训职工、提高技能作为

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

1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作用:1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干预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人口数量(J型增长)人类的适应能力(生理、文化上)意识和智力(人类是唯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物种、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有意识的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物种、唯一靠教育传统本领和知识物种)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最重要,最重要靠物质能量联系)b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干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首要是人力本身,当代主导能源是矿物燃料,人对自然资源态度主要被眼前经济利益所左右)c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干预(最明显表现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显著改变大气圈组成并导致全球变暖)d对生态系统干扰(外来物种作为竞争者被人为除掉,人类活动总趋势是减少生物多样性)2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a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调控(天然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代表受人类干扰最少状态;水资源汇聚、畜牧业林业受人控制增加;农业受控制程度很高;城市最高)b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安全:受生态系统供给调节功能影响、获取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物质:同上、健康:同上、社会关系:文化服务变化功能影响、自由权与选择权:基于人类福利其他成分存在基础上,与三种功能都有关)2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1人口压力(资源环境我问题根本成因,呼吁人口零增长”)2技术变化(通常认为现代工业化技术比传统技术更具有破坏污染性,但传统也会引起资源耗竭污染)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无限性与本质上是封闭的有极限的自然系统不协调;政治家经济学家都被短期经济增长所吸引,趋向于根据目前偏好和收入水平来衡量物质产出的最大净现值;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福利的度量,歪曲了人类福利本质)4市场制度缺陷(其外部性(外部成本和效益)是研究问题的核心,指个人决策时所有未被个人考虑的经济或社会活动的无补偿副作用)5伦理观念(在“先进”文化中占优势的宗教和政治哲学,把人类想象成与自然分离且高于自然的;人类天生目光短浅,根深蒂固偏向于已知当前,不顾不确定未来)6自然环境公共性质(国际公共财产安全;国内资源、矿产资源的公共性)7外部性问题(外部效益;交互、转移外部性)8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途径(生态、社会革命派;社会改良派)3可更新资源评价内容:包括自然特性、经济、环境影响的评价。如土地资源评价:1其自然特性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或适宜性,成为土地潜力评价和适应性评价。土地潜力指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其评价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分化。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形式(高层类如农林牧业、交通国防旅游等用地,底层如小麦茶叶居住机场等用地)此评价就是判断土地这些不同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及适宜程度如何,从而做出等级评定a地形(海拔高度

影响土地水热条件、坡度坡长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关、坡位坡向等性质的影响)b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雪,风速对蒸发蒸腾有一定影响)c水分状况(排水过度、排水良好、排水中等良好、排水不良、排水差、排水极差)d土壤(其侵蚀强度是土地评价常用指标,与气候地形岩性和母质、植被人类活动等有关。按营力分水力重力风力侵蚀)e土地覆被(指地表物质组成,是陆地生物圈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组成是植被,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水体。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体道路交通占地等)f区位条件2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经济价值与利润;投资与成本3环境影响评价:狭义只评价自然环境影响,广义还包括社会经济评价,实际是评价项目导致的所有未纳入市场体系的影响后果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方法:环境影响识别、估算、比较

1.近年来我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深刻影响: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以拼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开发强度加大对生态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主要有:1土地退化: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采矿迹地2环境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3生态功能降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呈加剧趋势,水生态失调严重

2.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含义:1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雪球超过总供给,此时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而总需求包括当前和未来的需求,随着资源枯竭,绝对稀缺问题会日益尖锐2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共给尚能满足需求,分布不均衡会造成的局部的需缺,这成为相对稀缺。|无论是绝对稀缺还是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这种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一般称之为资源危机,目前看来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的是相对稀缺和经济耗竭,这也是自然资源经济学首先关注的

3.可更新资源配置的价格机制优势:优势一,只有收费才可以不断地向污染者施加压力,迫使其不断改善排放技术。优势二,收费可以使得厂商能自由的选择成本最小的减污方法。优势三,价格机制使厂商关注处理废物和降低排放两方面的不同成本,具有灵活性。优势四,只有他才可以真正实行“污染者支付”原则,不至于将代价转嫁。优势五,它是代价最小的控制形式,因为他只要求较少的信息,并且是容易执行。可见,它从成本角度上说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4.自然资源开发的时间成本:自然资源开发总要花一定时间,在土地完成改良和开发并能用于生产或消费之前,一般要花费几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土地开发者的投资被束缚在那些目前还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中,还必须按土地开发后预期存在的市场条件来评价目前的方案和经营措施,这个过程包含风险和投机因素,在这种情况,由于要维持土地开放项目而带来的成本可以视为“时间成本”,它包括密切关联的两类成本,即等候成本和促熟成本。1等候成本。从经营者第一次投入资本和老当,到投资者收回在用于下一次项目开发的这段时间,由于等候经营效益的时间和产生的成本,包括投资的利息和在开发及经营阶段内所必须交的税金2促熟成本。土地从较低用途转变为较高用途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持有财产的增值而导致的成本就是促熟成本,通常由消费者支付

5.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2整体性。通过人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关联表现出来的,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这过程中又影响环境,人与自然资源之间构成相互关联的一个大系统。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或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和用途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6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

6..悲观派意义与缺失:1警示与方法意义:不仅在于他们所包含的许多合理而重要的见解,而且在于当西方发达国家沉溺于经济高速增长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梦想时,此论证本身起先知式的启示作用,指出地球对人类发展限度及超越此限度的悲剧性后果,促使人类从根本上修正自己行为,并涉及整个社会组织,其全球观点及发展全球战略应对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取向,极大促进了关于人类未来的全球性

研究2动态观念的缺失:悲观派关于自然极限的判断往往基于静态观念,忽视自然资源的动态性质,此观念全部与事实不符;缺失还在与既忽视了人类的影响机制也忽视了资源文化性质7.增长的社会极限:即使不发生增长的资源和环境极限也会面临社会极限。增长极限分两类:由热力学定律和生态系统脆弱性所决定的生物—物理极限;与增长的愿望而不是可能性有关。愿望受4方面限制:以消耗性资源支撑的增长愿望要受后代必须付出的代价;因生境消灭导致非人类物种灭绝和数量下降;福利的自我抵消;曾促进增长的原道德标准,后两条包含内容即是增长的社会极限。衡量个人对商品和服务的满足程度不仅依赖于自己的消费也依赖于其他人消费,例子-----

1.自然资源与熵:在地球不断接受太阳能并将其各种转化的过程中地球熵值不断下降,其间所包含的物质能量会形成具有结构非均匀分布的有序状态,形成自然资源;另外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断向环境散热使熵增加,改变地球物质与能量的结构和有序状态如图—“高质量”自然资源看作由“负熵资本储存”形成,随着其品位的利用,自然资源变成“低质量”品位形式,其“负熵--”相应减少。生物资源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负熵聚集,化石燃料也如此。低浓度自然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品位都要依靠能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其本身是负熵耗散,就其起得作用及由它得益的系统而言是负熵储存,二者不等。可更新资源利用若其负熵耗散超过了来自太阳能负熵的补充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补充

2.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1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食物生产和工业化用地挤占生态用地(不管对土地利用方式作如何改变土地面积基本不变,然而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大,有限土地所受压力越来越大,为满足其需求不断开垦自然土地,导致很多生态服务功能丧失);边际土地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加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2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影响地表水体、湿地与区域水平衡;影响地下水循环3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多样性破坏,特别是热带雨林植被大量破坏,大大改变碳氮等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源、汇分布,使其在地球系统中循环遭破坏,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而森林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消灭和物种灭绝);生物入侵(其本身形成优势物种使本地物种生存受影响最终灭绝,破坏物种多样性,使本地生态系统物种单一化;通过压迫和排斥本地物种导致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受破坏)

3.自然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1效率:如果资源利用存在某种程度浪费就是无效率,这仅指技术或物质生产上的,而经济学更关注的是配置上的无效率。即使前者有效率后者在选择方式上也会无效率2优化:指自然资源利用的决策从社会角度看是否合乎需要。对某种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在受约束条件下能使目标最大化,该选择就是社会优化3可持续性:理想的人类生存条件、持久的生态系统状况、公平性

4.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性质: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资源利用是不平等的。首先,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其次,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是不同的。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资源滴耗不大一样2地缘整治造成的资源稀缺。知识短期和局部的3贪困造成的资源稀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稀缺,生态退化与和贫困问题相互交缠,不仅是环境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对贫困地区或国家而言,当市场上的资源产品与免费的天然可用之物竞争时,改善供应就更加困难。靠出口本国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国家,后果更严重4环境退化造成的资源稀缺。环境问题中有以自然因素为主引起的。另一种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造成的

5.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平等与共同利益问题:1国际不平等。富国消耗了过多的地球资源并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废物,穷国人们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2国家内部不平等。在所有的人都在继续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时,就不可能实现共同的利益3不平等是限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产生许多问题。另一方面,当某一系统临近生态极限时,不平等变得更加尖锐。可持续发展或可持续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普遍共识

6.资源利用更替

性原则:自然资源趋于向那些出价最高的经营者手中转移,趋于向那些效益最高的用途转移,这种总趋势表现出资源利用更替性原理,即每当不同资源用途的有效需求变化,导致适于这些用途的资源的经济潜力也发生变化时,所涉及的资源就趋于向最高层次和最有经济效益的用途转移。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是一个长期的资源利用更替历史。城市土地利用更替过程表现的更为显著,资源利用更替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需求和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资源利用更替性往往要求做出长远的决策

1.探明储量:指已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2.可更新资源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价值

3.生态足迹(生态占用):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某污染物的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为一个倒U型曲线,即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人均污染排放直到人均收入达到拐点,然后人均污染物排放量会明显下降,这种环境污染与收入的关系称为~

5.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将环境和资源账户作为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的卫星账户并与之对接而形成一体化核算

6.意愿评估法:通过创模拟的市场来收集人们对自然资源变化的支付意愿,进而推断相应自然资源价值的方法

7.条件储量:是以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时是不经济的

8.基线稀缺:基本流动性资源的供给不足以使人们在生命的极限标准上生存称为~

9.替代市场法:当所评价对象本身没有直接的市场价格,需要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量其价值,这就是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包括旅行费用法,规避行为或防护费用法10.能值分析:环境-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把环境系统内的各种关键自然资源换算成标准太阳能当量形式的能值,这些能值为经济系统使用时则按其能效换算成有用能形式的能值

11.矿产资源经济评价指标:1年开采能力与开采年限2投资与成本(投资量是重要指标,其大则效益小,分工业用途和居住生活)3价值与利润(指矿产品所能实现市场价格和国家调拨回收价格,一般根据金属价格或精矿价格计算,总价格减成本)12中国自然资源基本特点:总量大类型多;人均资源少;空间分布不均匀;资源禀赋欠佳;资源潜力可观13.资源消耗环境后果: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环境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健康挑战14.悲观与乐观派观点:悲:“太空船地球”、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世界模型3;乐:历史外推论、市场影响轮、代替作用、耗散结构论15.如何理解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含义:资源的利用是有限度的,在远没达到这个限度以前,全世界必须保持公平的分配有限资源以减轻压力1可再生资源。经济增长和发展显然会牵扯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利用率应控制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应考虑经济发展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明确最高持续产量2不可再生资源。对矿物燃料和原料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应确立一个持续的耗损率,这就需要考虑那种资源的临界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速率应尽可能少的妨碍将来的选择3物种多样性。经济增长和发展趋向于使生态系统简化和减少物种的多样性,所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保护动植物物种4大气和水。也有限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16.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或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1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3人类的需要和开发利用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4认得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是同一客体6文化景观论: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图学复习提纲与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 -----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 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 1: 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 A. 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 --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B ) A. 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 性质为:( C )P78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A)P98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 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 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 便于地图使用 8、在 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 A.a=b B.a>b C.a

地貌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地貌学这个名称,在各种语言中虽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如:geomorphology(英语),géomorphologie(法语),地形学(日语),геоморфология(俄语),Geomorphologie(德语),等。但从构词上可看出,它们大都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地球表面(简称“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因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被称为“地形学”。1956年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倡议,把“地形学”改称为“地貌学”,自此,地貌学这个名称才逐渐得到普遍使用。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成因各异。主要是内营力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以河流地貌为例,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首先,河流在被抬升的地面上下切侵蚀,这时河网还很稀疏,河谷之间有宽广平坦的河间地,河流纵比降较大,河谷横剖面多呈“V”字形,谷坡陡峭,崩塌、滑坡等作用较强烈,谷坡与河间地之间有明显的坡折,处于这种情况,称

为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或称幼年期。随后河道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横剖面加宽,河流纵剖面渐渐趋于平缓,谷坡也变缓加长,河间地形呈浑圆状的山岭,,处于这种情况,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中期阶段,或称壮年期。再进一步发展,河流下切侵蚀逐渐减弱而趋于停止,分水岭缓慢降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蜿蜒,这时就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晚期阶段,或称老年期。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如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 二、地貌学发展简史 人类一开始由于生存上的需要,即频繁地接触地形,识别地形,利用地形,改造地形,不断积累地貌知识。但是,地貌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则是近代的事。回溯这段历史,将会加深我们对地貌学基本性质的理解,认识各主流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盛衰的因由。 从史前人类的一些聚居点的地貌位置(如我国北京的周口店和西安的半坡)可以看出当时人类对一些有利地形的识别与利用(如洞穴和沿河阶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 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 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 参考答案: ()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有些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 、简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参考答案: ()稀缺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地图 地图的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统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概况与发展状况。 地图的基本特征: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发展则,保证了地图的精度。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 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接图表、等高距、坡度尺等 地图学的概念: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的制作方法: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大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实测成图法;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编绘成图法;专题地图制作一般采用编绘成图法。 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一、坐标系 1、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以及比例尺等。 2、建立数学要素:地球形状和大小(大地控制)→曲面转化为平面(地图投影)→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3、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a,短轴b,扁率f=a-b/a 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经度纬度);确定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高程)。 5、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包括: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 大地测量学中,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理学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采用地心经纬度。 6、大地水准面:地球的物理表面。 7、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二、比例尺 1、编制地图时,需要把地球或制图区域按照一定的比率缩小表示,这种缩小的比率就是地图的比例尺。 2、主比例尺:在投影过程中,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其他大雨或小于主比例尺的比例尺。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 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 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 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 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 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 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 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 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 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 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 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 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 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 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 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 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 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 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 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 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 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 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2011地貌学原理期末试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1)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岩石圈板块相互分离的边界地带。() 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206期末复习—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原理2016年初期末复习 P24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 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扩大 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P30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

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也是指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 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这种储量不是静止不变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未查明的藏量, 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 勘探或极少勘探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估计理论资源的方法是根据已勘探地区过去的发展模式外推。 6)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 的统称。 P33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 1)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 2)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靠性。 3)需求水平4)开采成本 5)资源产品价格 6)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区别见P34) 注1: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经济可行性界限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技术革新、价格与需求刺激、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 注2: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的共同特点是“已查明”,但查明的确定程度不定,即使是已经密集勘探,对范围、质量、地质特征均已确定的储量估计仍有近20%的误差。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地貌学原理复习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貌学》复习思考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4.石窝与雅丹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丰饶论者 (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A )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C)P109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B)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C)P78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A)P98 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C)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A.a=b B.a>b C.a

习题 答案《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

一、判断题 1.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Y 2.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 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Y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Y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Y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Y 14.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 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Y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Y 19. 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Y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Y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Y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Y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Y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Y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Y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编者:环规11-1班徐乃千郑重声明:根据课件编者有部分添增(*或字体缩小)。未经编者许可不得擅自传播! 1 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 相互关系的科学。 2 资源科学的概念 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 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 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 3 资源的相关概念 3.1 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3.2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社会资源的特点 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易变性*:社会资源不象自然资源那样相对稳定,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资源容易变化。所以对社会资源的改造也较自然资源容易得多。 不平衡性*:社会资源发展和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是由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投资政策、资金政策、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决定的。社会性*:一切社会资源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没有疆界、不分民族,谁都可以掌握并用于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继承性*:社会资源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大;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前人已有社会资源的继承。没有这种继承,仅凭个人的实践,所能获得的知识和财富是极为有限的。 3.4 硬资源和软资源 3.4.1 硬资源、软资源概念* 硬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稀缺性的资源,比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 软资源: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3.4.2 软资源的特点 1)有知识性、创新性特征 2)是无污染、可复制和可再生的资源 3)共享性 4)快速更新性 4 自然资源的类型 可更新,不可更新,其他(见下表)4.1 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1)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 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2)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 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 3)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 源。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或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 5 自然资源的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区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两重性 稀缺性(有限性)*: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任何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可替代资源的品种也是有限的。 整体性*:从利用的角度看,人们通常是针对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但实际上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某种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多用型*: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都能充分表现出来的。 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长期自然演化的系统在各种成分之间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社会性*:由于自然资源中所增加的人类劳动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两重性*:各种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6 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地貌学实验报告 -

《地貌学原理》 实 验 报 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目录 一、实验内容要求 二、坡地地貌 倒石堆、坡积裙 三、河流地貌 曲流颈、牛轭湖、河床、河漫滩、浅滩、沙波、河流阶地、三角洲、三角湾、洪积扇 四、岩溶地貌 天坑、溶蚀洼地、岩溶平原、峰林、孤峰、残丘 五、冰川地貌 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冰斗、刃脊、角峰、U形谷、峡湾、冰蚀湖、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 六、冻土地貌 石海、石河、石环、多边形构造土 七、荒漠地貌 新月形沙丘、沙垄、金字塔形沙丘、风蚀城堡、雅丹 八、黄土地貌 冲沟、切沟,塬、墚、峁 一、实验内容要求

实验1:坡地地貌与流水地貌 1.通过Google Earth查看倒石堆、坡积裙等地貌实例,描述其地理位置(经纬度、行政区位置),规模大小及地貌形状,颗粒物大小分布; 2.由Google Earth查看某一条河流的曲流颈、牛轭湖、分汊型河床、河漫滩;河床中的浅滩、沙波;河流阶地,河口三角洲、三角湾的实例,并分析其成因。 实验2:冰川与冻土地貌形态 1.查找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的实例,并注明经纬度及大体位置描述; 2.查找冰斗、刃脊、角峰、U形谷、峡湾、冰蚀湖、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 3.查找石海、石河、石环、多边形构造土。 实验3:岩溶地貌、荒漠地貌与黄土地貌 1. 查找天坑、溶蚀洼地、岩溶平原、峰林、孤峰、残丘。 2.查找新月形沙丘、沙垄、金字塔形沙丘、风蚀城堡、雅丹地貌实例,分析其可能的形成原因 3.查找黄土丘陵区的冲沟、切沟,塬、墚、峁,黄土侵蚀丘陵形态实验4:海岸地貌 1.查找海蚀崖、海蚀平台、离岸堤、潟湖、沙嘴、拦湾坝、连岛沙坝 2.查找里亚式海岸、达儿马提亚式海岸、断层海岸、港湾海岸、峡湾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多种珊瑚礁海岸 二、坡地地貌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 前言 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 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 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 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 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 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第一章引论 1.如何理解反映地表像片,素描画和地图的区别? 地图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航空相片拍摄的是实物不具备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的特征,而素描画则不具备符号系统运用的特征。 2.浅述地图定义的变化。 第一页第二段 3.结合实际试谈地图的用途。 在经济建设方面,地图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尖兵。在国防建设方面,一切军事行动,不论是司令部统观战局,各级指挥员研究战略,战役,战术,战斗问题,或从单一兵种的战斗到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都需要各种比例尺地图提供地形保证。在国际交往方面,地图也是重要的依据。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工具。日常生活中,地图滴看书看报弟弟顾问,外出旅游,地图是可靠的向导。 4.试分析地图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地图学概念:他研究用地图 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互相关联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 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地图应用技术和方法。5.地图制作有哪些方法?传统实测成图法,传统编绘成图法,遥感制图法,计算机地图制图法。 6.我国古代对地图制图的贡献是什么?P19—P21

7.21世纪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智能化,虚拟化,功能多极化,主客体同一化,全球一体化,地图﹑RS﹑GIS﹑GPS一体化。 8.试述地图学与RS,GPS,GIS的区别。 GIS 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1 ] 。在这些相关学科、技术中,测量和遥感主要从数据源的角度为GIS 服务,而地理学和地图学是GIS 应用所关注的主要领域。 RS遥感:遥感技术的利用促进环境信息采集手段的革新,从而出现了遥感制图。此外由于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使遥感制图从目视解释走向计算机化的轨道,并为地图更新、研究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 GPS:卫星大地测量的出现, 为大地测量制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立了世界大地坐标系, 二是精化了地球形状, 三是填补了海洋上的测量空白, 四是拓宽了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五是提供导航和实时定位资料, 六是对传统的常规测量提供检测手段。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1.地图投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P39 2.谈谈你对地图投影变形的理解。P41 3.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特性是什么?P47—P48 4.什么是地图的主比例尺?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它?P36 5.举例说明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36 6.莫卡托投影具有什么性质?其主要用途是什么?p52‐p53 7.什么高斯‐克吕格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61‐P63 8.为什么伪圆柱投影和伪圆锥投影都没有等角投影?P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