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学生姓名 刘少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宝利

2012年 5月 22日

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生学号 20108401S039 编 号 ZW2012HYS039

总目录

论文正文 (6)

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

(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

(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

(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

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

(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

(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

(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

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

(一)语音方面 (18)

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

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

3.儿化音现象 (18)

(二)词汇方面 (19)

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

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

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

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

(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

1.从简原则 (20)

2.从亲原则 (20)

3.规范原则 (21)

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

附录

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25)

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27)

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8)

4.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29)

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30)

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32)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摘要:临潼方言属于广义的西安话范畴,归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在词汇方面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尤其在部分亲属称谓方面。本文主要调查了临潼区的亲属称谓语。以血亲亲属父系、血亲亲属母系、姻亲亲属妻系、姻亲亲属夫系四方面的亲属称谓词,按照辈份层次、称谓、称谓释义、背称和面称为顺序通过列举、描述和比较,其中包括与普通话亲属称谓的比较,对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作了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具有与汉语普通话亲属称谓体系一样周密细致的区分。发现临潼方言的亲属称谓都有一定的来源依据,或者从文献资料中可以找到例证。发现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具有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内外有别、亲疏不同的特点。并明确指出语言学角度下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语音、词汇、词汇演变发展的几个特点。

关键词: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特征

The Research on the Kinship Terms of LinTong Dialect

Abstract:Lintong dialect is a part of xian dialects, which areas are vested in the northern dialect Zhongyuan Mandarin area, especially in the part of the kinship terms. In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Lintong District of kinship terms.Paternal blood relatives, blood relatives matriarchal marriage relatives of his wife Department of the affinity relative of her husband four areas kinship terms.Back, and surface called the order by list, description and comparison, including comparison with Mandarin kinship ter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niority level, title, title Interpretation.The word on the the Lintong dialect kinship terms made simple analysis can be seen by analyzing the the Lintong dialect kinship terms system is more complex, with Mandarin Chinese kinship terms system as deliberate and careful distinc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Lintong dialect kinship terms have a certain source basis, or its examples can be found from the literature references.Seen from the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Lintong dialect kinship terms have, seniority, different hierarchy, differentiated and different affinities, four characteristics, And clearly point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ice, vocabulary and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of the Lintong dialect kinship terms in th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Key Words:LinTong Dialect;kinship terms;characteristic

目录

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

(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

(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

(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

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

(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

(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

(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

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

(一)在语音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8)

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

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

3.儿化音现象 (18)

(二)词汇方面 (19)

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

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

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

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

(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

1.从简原则 (20)

2.从亲原则 (20)

3.规范原则 (21)

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

参考文献 (23)

谢辞 (24)

临潼是一座历史渊源极其深厚的城市,历经周、秦、汉、唐,其一直为京畿之地。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临潼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南依骊山,东邻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邻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北邻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地势南高北低,全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0个街道、3个乡,总人口70多万。临潼距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西潼高速公路、108国道穿境而过,到咸阳国际机场40分钟;陇海、西延等数十条铁路交汇成西北最大的新丰铁路编组站,物流畅通,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捷。境内历史文化遗迹十分丰富,有秦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秦陵,其中秦陵和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区内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鸿门宴”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此。“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

说到历史文化,临潼地区的方言文化是值得一谈的,现在以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为题具体分析。

汉语以其悠久的历史,地域分布辽阔广泛,使用人口众多,对于亲属之间的称谓也复杂多样。人们经常说到一个词——“七大姑,八大姨”,虽然这个词仅指人多,但从另一面可看到中国的确是一个称谓语大国。当前所有的亲属分为两类,之下又分为四个小类。两大类分别是血亲亲属和姻亲亲属。血亲亲属又分为两支,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姻亲亲属也同样分为两类:夫系亲属和妻系亲属。从交际对象角度来分析, 亲属称谓又分面称和背称(又叫叙称) 。面称是称呼人与被称呼人面对面交谈时使用的直接称呼语;背称是受话人不是被称呼者时使用的间接称呼语。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下在语言方面的反映,它以简单的词语形式反映了极其复杂的亲属制度,那么对于考察亲属称谓也就具有语言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三重意义了。作为本文,主要调查的是临潼(以行者周围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为调查对象,以亲戚关系中较为经常走动的亲戚关系为纽带,以己辈为亲属关系的中心层次)的亲属称谓词。从血亲和姻亲这两大类型入手,按辈份层次、称谓、称谓释义、背称和面称为顺序,将临潼方言的亲属称谓和普通话进行比较。然后探讨临潼方言的亲属称谓词语的特色。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广义西安话范畴的临潼方言,单字声调有4个,即阴平21、阳

平24、上声53、去声44。

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表1.1:血亲亲属父系称谓表

辈份称谓称谓释义背称面称

远祖辈远祖总称辈分高于“高祖父”

的祖先

先[?i?n21]

高祖辈高祖父父之父之父之父老老爷[lɑu53lɑu53i?44]老老爷高祖母父之父之父之母老老婆[lɑu53lɑu53p?o24]老老婆

曾祖辈曾祖父父之父之父老爷[lɑu53i?44]老爷曾祖母父之父之母老婆[lɑu53p?o24]老婆曾伯祖

父之父之父之兄排行(大)+老爷[t?44lɑu53i?44]老爷

曾伯祖

父之父之父之兄之妻排行(大)+老婆

[t?44lɑu53p?o24]

老婆

曾叔祖

父之父之父之弟排行(三)+老爷

[san21lɑu53i?44]

老爷

曾叔祖

父之父之父之弟之妻排行(三)+老婆

[san21lɑu53p?o24]

老婆曾祖姑

父之父之父之姊妹老老姑[lɑu53lɑu53ku24]老老姑曾祖姑

父之父之父之姊妹之夫老姑父爷[lɑu53ku21fu53i?44]老姑父

祖辈

祖父父之父爷[i?44]爷

祖母父之母婆[p?o24]婆

伯祖父父之父之兄排行(大)+爷[t?44i?44]排行+爷伯祖母父之父之兄之妻排行(大)+婆[t?44p?o24]排行+婆叔祖父父之父之弟排行(三)+爷[san21i?44]排行+爷叔祖母父之父之弟之妻排行(三)+婆[san21p?o24]排行+婆

姑祖母父之父之姊妹老姑[lɑu53ku24]老姑姑祖父父之父之姊妹之夫姑父爷[ku21fu53i?44]姑父爷舅祖父父之母之兄弟舅爷[?iou44i?44]舅爷舅祖母父之母之兄弟之妻妗婆[?iei44p?o24]妗婆姨祖母父之母之姊妹姨婆[i21p?o24]姨婆姨祖父父之母之姊妹之夫姨父爷[i21fu53i?44]姨父爷

父辈

父生养自己的男子达[t?24]达

母生养自己的女子妈[m?21]妈

伯父父之兄排行(大)+伯[t?44pei44]排行+伯伯母父之兄之妻排行(大)+妈[t?44m?24]排行+妈叔父父之弟排行(三)+达[san21t?24]排行+达叔母父之弟之妻排行(三)+娘[san21niɑ?24]排行+娘姑母父之姊妹姑[ku24]姑

姑父父之姊妹之夫姑父[ku21fu53]姑父堂伯父父之父之兄之子长于父

名+伯[pei44]名+伯

堂伯母堂伯父之妻妈[m?24]妈

堂叔父父之父之兄之子小于父

名+达[t?24]名+达堂叔母堂叔父之妻娘[niɑ?24]娘

堂姑母父之父之兄弟之女名字+姑[ku24]名字+姑堂姑父堂姑母之夫姑父[ku21fu53]姑父兄母亲所生长于己者哥[k??24]哥

嫂长于己者之妻嫂子[sɑu53?i]嫂子弟母亲所生小于己者兄弟[?y?21?i]名字弟媳小于己者之妻兄弟媳妇儿[?i21fur]名字姊母亲所生长于己之女性姐[?i?53]姐

姊夫母亲所生长于己之女性

之夫

姐夫[?i?53fu21]姐夫

己辈

妹母亲所生小于己之女性妹子[mei44??]名字妹夫母亲所生小于己之女性

之夫

妹夫[mei44fu21]名字

堂兄父之兄弟之子长于己者名+哥[k??24]名+哥堂嫂父之兄弟之子长于己者

之妻

名+姐[?i?53]名+姐堂弟父之兄弟之子幼于己者名字名字堂弟媳父之兄弟之子幼于己者

之妻

名字名字

堂姊父之兄弟之女长于己者名+姐[?i?53]名+姐堂姊夫父之兄弟之女长于己者

之夫

名+哥[k??24]名+哥堂妹父之兄弟之女幼于己者名字名字堂妹夫父之兄弟之女幼于己者

之夫

名字名字

子辈

子自己所生之子儿[?24]名字子妇自己所生之子之妻儿媳妇儿[?24?i21fur]名字女自己所生之女女、女子[ny53??]名字女婿自己所生之女之夫女婿[ny53?i21]名字侄子兄弟之子侄娃子[???24v?21??]名字侄媳妇兄弟之子之妻侄媳妇儿[???24?i21fur]名字侄女兄弟之女侄女[???24ny53]名字侄婿兄弟之女之夫侄女婿[???24ny53?i21]名字外甥姐妹之子外甥[vai44s??21]名字外甥媳

姐妹之子之妻外甥媳妇儿[vai44s??21?i21fur]名字

外甥女姐妹之女外甥女[vai44s??21ny53]名字外甥女

婿

姐妹之女之夫外甥女婿[vai44s??21ny53?i21]名字

孙辈

孙子之子孙子[suei21??]名字孙媳妇子之子之妻孙媳妇儿[suei21?i21fur]名字孙女子之女孙女[suei21ny?r53]名字孙女婿子之女之夫孙女婿[suei21ny53?i21]名字外孙女之子外孙子[vei44suei21??]名字外孙媳

女之子之妻外孙媳[vei44suei21?i21]名字

曾孙辈

曾孙子之子之子重孙子[????24suei21??]名字曾孙媳

子之子之子之妻重孙媳妇儿

[????24suei21?i21fur]

名字曾孙女子之子之女重孙女[????24suei21ny?r53]名字曾孙女

婿

子之子之女之夫重孙女婿

[????24suei21ny53?i21]

名字

注:

①、对于曾祖母的称呼,临潼方言不但有上表中的“老婆”音[lɑu53p?o24],而且还有称呼为“老太”的现象,并且称呼“老婆”比称呼“老太”常见。

②、对于祖母的称呼,临潼方言称其为“婆”或者“奶”的情况都有存在,但“婆”比“奶”常用。

③、普通话中的父母,现在口语一般称为“爸爸”“妈妈”,而临潼方言却称为“达”“妈”。当然,现在也有称父亲为“爸”的,但是人群基本集中在三十岁以下。“妈”在面称时,有两个读音[m?53]和[m?21],[m?53]一般用于两者之间远距离的面称;[m?21]用于两者面对面的称呼,比较亲切。

④、在临潼方言亲属称谓中,对于父亲之姐妹的称呼不以分称,即不是把其父亲的姐姐称为“姑妈”,妹妹称为“姑”,而是将“姑妈”和“姑”合称为“姑”,然后根据年龄依次是“大姑”、“二姑”、“碎姑”。

⑤、兄和姐的称呼,不管是面称还是背称,一律按排行,“大哥”、“二哥”、“大姐”、“二姐”,其配偶称,“大嫂”、“二嫂”、“大姐夫”、“二姐夫”。

⑥、现代汉语中“兄弟”是指“兄长”和“弟弟”俩人的合称,但临潼方言“兄弟”仅指“弟弟”。并且,在读音上普通话为[?y?55ti51],而临潼方言是[?y?21?i]明显能够看出,临潼方言将音节di 的音在很多情况下读ji例如“第一课”通常其音是[?i44i21k??44]。

⑦、在临潼方言中,父亲的兄弟姐妹,其兄称“伯”;其弟称“达”,配偶依次为“妈”和“娘”,不管是面称还是背称都按排行叫,“大伯”、“二伯”、“四达”、“五达”、“大姑”、“二姑”,其配偶依次称“大妈”、“二妈”、“四娘”、“五娘”、“大姑父”、“二姑父”。

⑧、对于堂兄弟姐妹的称呼,临潼方言在面称和背称都一样,都是“名字+哥”、“名字+姐”。

⑨、对于亲哥(临潼方言中称同父母的兄长为亲哥)和堂哥的配偶的称呼是有区别的,亲哥之妻一般称为“嫂子”,堂哥之妻一般称为“名字+姐”。

⑩、兄弟之子,临潼方言经常成为“侄娃子”,普通话对此的称谓是“侄子”,从“侄子”音记作[??55??]到“侄娃子”音记作[???24v?21??],明显可以看出,将“侄”音记作[???24],这是在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中的一个特色。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临潼地区,一般称呼比自己小或辈份小于己身的亲属面称一般称呼其名,即表中用“名字”代替者(下同)。

(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表1.2:血亲亲属母系称谓表

辈份称谓称谓释义背称面称

外曾祖辈外曾祖父母之父之父老外爷[lɑu53vei44i?44]老爷外曾祖母母之父之母老外婆[lɑu53vei44p?o21]老婆

外祖辈

外祖父母之父外爷[vei44i?44]爷

外祖母母之母外婆[vei44p?o21]婆

外伯祖父母之父之兄排行(大)+外爷[t?44vei44i?44]排行+爷外伯祖母母之父之兄之妻排行(大)+外婆[t?44vei44p?o21]排行+婆外叔祖父母之父之弟排行(三)+外爷[san21vei44i?44]排行+爷外叔祖母母之父之弟之妻排行(三)+外婆

[san21vei44p?o21]

排行+婆

外姑祖母母之父之姐妹老姑[lɑu53ku24]老姑外姑祖父母之父之姐妹之父姑父爷[ku21fu53i?44]姑父爷外舅祖父母之母之兄弟舅爷[?iou44i?44]舅爷外舅祖母母之母之兄弟之妻妗婆[?iei44p?o24]妗婆外姨祖母母之母之姐妹姨婆[i21p?o24]姨婆外姨祖父母之母之姐妹之夫姨父爷[i21fu53i?44]姨父爷

母辈

舅父母之兄弟舅[?iou44]舅

舅母母之兄弟之妻妗子[?iei44??]妗子姨母母之姐妹姨妈或姨[i21m?24]姨妈或

姨父母之姐妹之父姨父[i21fu53]姨父堂舅父母之父之兄弟之子名字+舅[?iou44]名字+舅堂舅母母之父之兄弟之子之

妗子[?in21??]妗子

堂姨母母之父之兄弟之女名字+姨[i21]名字+姨堂姨父母之父之兄弟之女之

姨父[i21fu53]姨父

己辈

舅表兄母之兄弟之子长于己

身者

名字+哥[k??24]哥

舅表嫂子母之兄弟之子长于己

身者之妻

姐[?i?53]姐舅表弟母之兄弟之子幼于己

身者

名字名字

舅表弟媳

母之兄弟之子幼于己

身者之妻

名字名字舅表姐母之兄弟之女长于己

身者

名字+姐[?i?53]姐

舅表姐夫母之兄弟之女长于己

身者之夫

哥[k??24]哥

舅表妹母之兄弟之女幼于己

身者

名字名字舅表妹夫母之兄弟之女幼于己

身者之夫

名字名字

姨表兄母之姐妹之子长于己

身者

名字+哥[k??24]哥

姨表嫂母之姐妹之子长于己

身者之妻

姐[?i?53]姐

姨表弟母之姐妹之子幼于己

身者

名字名字

姨表弟媳

妇母之姐妹之子幼于己

身者之妻

名字名字

姨表姐母之姐妹之女长于己

身者

名字+姐[?i?53]姐

姨表姐夫母之姐妹之女长于己

身者之夫

哥[k??24]哥姨表妹母之姐妹之女幼于己

身者

名字名字姨表妹夫母之姐妹之女幼于己

身者之夫

名字名字

子辈

舅表侄

类、舅表

外甥、姨

表侄、姨

表外甥类

母之兄弟姐妹之子女

之子女

名字名字

母之兄弟姐妹之子女

之子女之夫(妻)

名字名字

孙辈

舅表侄

孙类、姨

表侄孙类

母之兄弟姐妹之子之

子之子女

名字名字

母之兄弟姐妹之子之

子之子女之夫(妻)

名字名字

注:

①、在对祖辈的称呼中,不论是表1.1中的祖父母之兄弟姐妹,还是表1.2中的外祖父母之兄弟姐妹,其面称都一样,分别是“老姑”、“姑父爷”、“舅爷”、“妗婆”、“姨婆”、“姨父爷”。背称时,一般因人而异,有人习惯在面称前加上地方名称,即“地方+我+面称”,如“秦陵我妗婆”、“斜口我舅爷”。

②、在临潼方言亲属称谓中,对于母亲的姐妹的称呼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对于母亲的姐姐,称其为“姨妈”,其妹妹称其为“姨”,而姨和姨妈的丈夫却统称为“姨父”。

③、对于在母辈中舅母的称呼我们称呼为“妗子”,“妗”是古代的面称称谓,源于宋代,现在在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很少用了,但临潼方言对此还有保留。

④、在母系称谓表中对于子辈、孙辈及以下的称谓中,已经没有严格的面称和背称了,都直接称名。

(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分别通过表1.1与表1.2的分析,能看出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具有长幼有序, 尊卑不同的特点。

长幼有序突出表现在突出辈份、注重排行。例如,在父辈中我们有“伯”和“大”“妈”和“娘”的称呼,并且,“伯”者长于“达”者;“妈”者长于“娘”者;对于祖父、祖母分别称谓为“爷”、“婆”,而后,每往上一辈,前加一“老”字;己辈中,对于长兄,我们分别以排行有“大哥”、“二哥”等,那么对于“兄弟”呢?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尊卑不同。尊卑不同主要表现在尊长卑幼和尊男卑女。现在我们暂且不谈尊男卑女,先看尊长卑幼,对于“兄弟”,临潼人一般直接称呼其名,在实际生活中临潼方言亲属称谓对于子辈及以下辈分,一般已经不谈面称和背称了,即都是直呼其名来称呼,但对长辈或长于己辈者则有所讲究。这就是所说的尊长卑幼。

通过表1.1与表1.2的对比分析,明显能看出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具有亲疏不同,内外有别的特点。

与普通话亲属称谓相一致的地方是,临潼方言亲属称谓也是将父系亲属称谓与母系亲属称谓区别得十分清楚。例如, 临潼方言中称父亲的父亲为“爷”,父亲的母亲为“婆”,而对母亲的父亲则称“外爷”,母亲的母亲称“外婆”;将儿子的儿子或女儿称“孙子”或“孙女”,而把把女儿的儿子或女儿称“外孙”或“外孙女”。与母系亲属称谓相比,父系亲属称谓是简单而亲切的,而母系亲属称谓词中有加“外”字的现象,这正是称谓词内外有别的具体体现。另外,有人将汉民族的亲属关系形象的用一个同心圆表示。圆圈内的都是和我们有亲戚关系的, 圈外的都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 但是在这个圆圈内又套着一个圈, 这样便构成一个同心圆, 由一个圆和一个圆环组成, 他们虽有同一个圆心, 但又是不同的, 里边的圆所管辖的范围比圆环要离圆心更近些,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爷和外爷, 婆和外婆, 孙子和外孙之间的区别, 前者似乎比后者更亲, 父亲的家族比母亲的家族要离我们更近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亲疏不同[1]。

图1 亲戚关系图

总之,根据以上两表中的亲属称谓词来观察,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语基本上体现出辈分清楚、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不同、背称基本固定,在父辈以上的亲属,面称也相对固定,儿孙辈以下的面称基本是直呼其名,甚至背称也可以是直呼其名,没有严格的限制和礼法约束。同样的亲属关系,方言称谓词和普通话相比是有较大区别的。

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表2.1:姻亲亲属妻系称谓表

辈分称谓称谓释义背称面称

妻之父辈

岳父妻之父丈人[?ɑ?44??n21]姨父岳母妻之母丈母娘[?ɑ?44mei21niɑ?24]姨

伯岳父妻之父之兄他+排行(大)+外爷[t?ei53t?44vei44i?44]排行+伯伯岳母妻之父之兄

之妻

他+排行(大)+外婆[t?ei53t?44vei44p?o21]排行+妈叔岳父妻之父之弟他+排行(三)+外爷[t?ei53san21vei44i?44]排行+达叔岳母妻之父之弟

之妻

他+排行(三)+外婆

[t?ei53san21vei44p?o21]

排行+娘舅兄妻之兄他大舅[t?ei53t?44?iou44]哥

舅嫂妻之兄之妻他大妗子[t?ei53t?44?iei44??]姐

舅弟妻之弟他碎舅[t?ei53suei44?iou44]名字舅弟媳妇妻之弟之妻他碎妗子[t?ei53suei44?iei44??]名字

妻辈姨姐妻之姐他姨妈[t?ei53i21m?24]姐姨姐夫妻之姐之夫挑担或担子[??iɑu21tan21]哥

姨妹妻之妹他姨[t?ei53i21]名字

姨妹夫妻之妹之夫挑担或担子[??iɑu21tan21]名字注:

①、在妻之父辈中,临潼人有将最小的叔岳父,称呼为“爸爸儿”一词。

②、在妻辈中舅兄和舅弟,舅嫂和舅弟媳妇两组称谓词临潼人通常不分称,而是子女们将其合称“舅”、“妗子”,然后根据年龄依次为“大舅”、“二舅”、“碎舅”,相对应的是“大妗子”、“二妗子”、“碎妗子”。“他碎舅”中的“碎”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表示“小”的意思。

③、在妻辈中姨姐夫、姨妹夫临潼人通常不分称,没有明确的背称称谓而是将两者合称为“挑担”或“担子”。其中,对于“挑担”普通话音tiao55临潼音是qiao21,音标从[t?iɑu55]到[??iɑu21]的变化说明临潼方言文化的又一特色。

(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表2.2:姻亲亲属夫系称谓表

辈分称谓称谓释义背称面称

夫之父辈公夫之父阿公[?21ku?44]达婆夫之母阿家[?21?i?44]妈

夫辈

夫己身他达[t?ei53t?44]老汉、掌柜的、他

妻己身之妻他妈[t?ei53m?21]媳妇儿、老婆

[lɑu53p?o53]、他妈伯夫之兄他伯[t?ei53pei44]哥

嫂夫之兄之妻子他妈[t?ei53m?24]姐

叔夫之弟他+排行(三)+达

[t?ei53san21t?44]

名字

婶婶夫之弟之妻他+排行(三)娘

[t?ei53san21niɑ?24]

名字

姑姑夫之姐妹他姑[t?ei53ku24]姐或名字

姑夫夫之姐妹之夫他姑父[t?ei53ku21fu53]哥或名字注:

①、临潼方言称谓词,对于丈夫和妻子的面称很多,面称丈夫的大体有“老汉”、“掌柜的”、“他达”;面称妻子的有“媳妇儿”、“老婆”、“他妈”,通常临潼人会在“掌柜的”、“他达”、“媳妇儿”、“老婆”等面称称谓语之前加“我”音记作[??21],将其转化为背称称谓语。

②、从表2.2,我们可以看到面称称谓中,有体现从夫的特点。在面称中妻子对丈夫家里的人的称呼和丈夫一样。在背称称谓中,除了对丈夫、公公、婆婆的称谓外,其他基本上体现出从儿的特征,基本格式是“他+儿的称呼”。

③、对于表2.1中的妻之父辈即岳父、岳母和表2.2中的夫之父辈即公、婆这两组关系中,在背称时,他们通常彼此称呼为“亲呀”和“亲呀母”。这与普通话中的“亲家”和“亲家母”明显是有不同的,即称呼“亲家母”为“亲呀母儿”,音记作[??i?44i?21mu r53]。究其原因在于,这是由于音节的合并而发生的变调现象。

(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通过表2.1和表2.2的对比,现在,我们再回到前文中遗留的尊卑不同——男尊女卑的问题。

从表2.1中我们能够看到,丈夫称呼妻子的父亲和母亲为“姨父”和“姨”;而表2.2中妻子确要称呼丈夫的父亲和母亲为“达”和“妈”,按道理来说丈夫也应称呼妻子的父亲和母亲为“达”和“妈”,这样岂不是就平等了吗?其实这就是受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影响,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凸显。另外,我们发现在夫妻关系中,对丈夫的称呼,无论是“老汉”,还是称呼为“掌柜的”,都可视为是对丈夫的褒义色彩的称呼。相反,对妻子的称呼“老婆儿”“婆娘”“媳妇儿”“他妈”,前三者是从丈夫的角度对妻子进行称呼,体现了从夫的特征;“他妈”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现了从儿的特征。其中“老婆”与“婆娘”是一种俗称,并且“婆娘”明显具有对女性藐视的意义。也就是说亲属称谓词具有性别歧视现象,即中国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思想。

总之,根据上两表妻系、夫系亲属称谓词来观察,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语基本上体现出背称基本从儿称;面称时,丈夫称呼妻系亲属的称谓原则从妻称;妻子称呼夫系亲属的称谓原则上从夫称。

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亲属称谓词在方言中属于使用频率很高、稳定性很强的基本词汇,因而对于它们的研究也就必然成为词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亲属称谓词汇本身的系统性比较强,所以将亲属称谓作为对象对于词汇学的研究有重大价值。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是对不同历史时代的反映,所以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和词汇的发展方面都会有重要的特征,对于我们揭示方言语音、词汇、语义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我们通过对上述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的调查、整理和分析,分别从语音、词汇和词汇的发展三个方面着重做以探讨。

(一)语音方面

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同形词异读别称是指字形相同,而因读音不同,其所指称的对象也就不同。例如“妈”一词,其含义因读音的不同,而有两种含义。其一,读[m?21]时指自己的母亲;其二,读[m?24]时指自己的伯母。另外还有“老婆”,当音记作[lɑu53p?o24]时,称谓的对象为曾祖母;当音记作[lɑu53p?o53]时,称谓的对象为妻子。就是通过这样音调的变化来加强亲属称谓词的指称能力。

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连续变调现象是指在连续的语流(词、短语或句子)中,因相邻的音节互相影响而改变字的调值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临潼方言单字声调有4个,分别是阴平21、阳平24、上声53、去声44。例如,我们从表1.1中可以看到临潼方言称呼“姑”时其音记作[ku24],而称呼“姑父”时其音记作[ku21fu53]。经过比较发现调值由24调变为21调。同样,在临潼渭河以北和马额、穆寨等地区对于像“姐”和“姐夫”,“姨”和“姨父等称谓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可见,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在单读和连读时声调是存在变化的。

3.儿化音现象

儿化音现象在临潼方言称谓词中是存在的,但仅仅只有几例。例如“爸爸儿”一词。在行者街道办水磨刘村有对自己的叔父称呼为“爸爸儿”的现象,这些人群主要集中在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中年人。“爸爸儿”一词,其音记作[p?44p?r],通过儿化音,人们可以表达一种亲切的情感色彩。另外,还有“媳妇儿”一词,其音记作[?i21fur]。

(二)词汇方面

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临潼方言称谓词也有对古语保留的现象。例如,妻子对丈夫的父亲称为“阿公”,对丈夫的母亲称为“阿家”。陕西方言中“阿”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前缀,其历史十分悠久,可能是从《敦煌变文集》所代表的西北方言中继承下来的[2]。“阿”作为一个词缀,在汉语中早就产生了。上古汉语末期,产生了一个词头“阿”。“阿”在上古念[a],到了中古念[ɑ],现代汉语“阿”,念[a],因而可以说,现代汉语中的词头“阿”是对古音的保留。同时王力先生还认为,名词词头“阿”可能源于上古的“伊”,上古汉语的“伊”与疑问代词一起构成固定结构“伊谁”,如“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诗经·小雅·正月》)[3]。对此,李广明先生也认为,中古时期,词头“阿”的用途扩大,多用于人名或亲属称谓前[4]。例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阿婆,佛发言有福生帝王家”(《南史·齐本纪下》)。

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西北地区一直是民族大融合的主要地区之一。在周、秦、汉、唐时期,临潼一直是京畿之地,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所以,这就为亲属称谓语中出现大量借词奠定了基础。例如,“达”这是一个表示父亲的称谓语,孙立新老师认为,“爹”是关中人称呼父亲为“达”的本字,“爹”字由古音dia变作da,属于减音现象,其实,die音也是由dia的主要元音音变而来的。另外,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称呼父亲的词都有“达”的,例如,维吾尔语称呼父亲为[dada]或[ada][5],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爹”看成是少数民族称谓语的借词。

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重叠别义是指把由一个语素并且是单音节的亲属称谓词,变形为由两个相同语素重叠而成的合成词,合成后的这个亲属称谓词具有与前一个词不同的指向意义。在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中重叠别义现象是存在的,例如宝鸡扶风一地有“娘”[?ia]是指母亲,但是“娘娘”[?ia?ia]却是指叔母。但是临潼方言很少存在。需要说明的是,在关中方言中有这样一个词(其词应是方言性的俗词,写法不可考,以下用“AA”代替),其音记作[p?44p?r],这个词是表示最小或最后的意思。然而,在临潼有些地方称呼自己父亲的兄弟,而且是最小的兄弟时也有一词,其音记作[p?44p?r](以下用“BB”代替),这两个词在意义上都表示最小或最后,而且音都相同。这样看来应该是同一个词。根据我们判断,如果是在亲属称谓中,“BB”应写作“爸爸儿”,但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准考证号:300208200051 指导教师:陈颖作者:何园园 摘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而亲属称谓词则是指称谓人际亲疏、尊卑、长幼关系的词语。本文主要是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洛阳方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及社会文化特征进行了概括的研究;最后,论述了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使其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一、引言 (一)有关称谓词语 随着方言称谓词研究的不断增多,其名称也各不统一。《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都是以“称呼”解释“称谓”。如:《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而本文主要介绍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夫、姑父等)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在现代汉语中,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只有恰当的称谓语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亲属称谓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类词,也是能深刻反映人们思想、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的一类词.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是汉民族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其间富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因此,研究洛阳地区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洛阳地区社会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同时,考察亲属称谓的变化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等的变迁。由于亲属称谓词是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起来的,其中叠置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成分,所以在语音方面、语义方面都会有所放映,对不同方言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时,这种语音、语义的差异都有所突显,对于揭示方言语音、语义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二)洛阳方言简介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位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美丽的洛河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处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 亲属称谓是家属和亲戚之间称呼的名称,从中可以反映出其相互关系。了解亲属称谓,准确称呼亲属,是交际活动的需要,也是懂礼节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这里仅简要介绍汉族亲属称谓的三个特点: ①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和母系; ②在称谓上标明了性别; ③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男方亲属的长幼。 家庭亲友之间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在称谓上经常使用敬称和谦称。敬称是用敬语称呼对方或对方的亲属,常用字有“令”、“尊”、“贤”、“仁”等;谦称是用谦语称自己或自己的亲属,常用字有“家”、“舍”、“小”、“愚”等。 现将当代常用的亲属称谓分类列表如下。 1.对父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父亲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父亲、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孙子(孙女)父亲爸爸(爹)儿子(女儿) 父亲的后妻续母(妈妈)续子(续女) 父亲的哥哥、嫂子伯父、伯母(大妈)侄儿(侄女)父亲的弟弟、弟媳叔父(叔叔)叔母(婶婶)侄儿(侄女)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姑母(姑姑、姑

妈)姑父内侄(内侄女)伯,叔父的儿子、女儿堂兄或堂弟、堂姐或堂妹堂弟堂兄或堂妹堂姐 姑母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2.对母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母亲的祖父、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曾孙(外曾孙女母亲的父亲、母亲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外孙(外孙女) 母亲、母亲的后夫母亲(妈妈、娘)继父(爸爸)儿子女儿继子继女 母亲的兄弟、兄弟媳妇舅舅、舅母(妗子)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姨母(姨妈)姨姨甥(姨甥女)舅、姨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3.对丈夫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丈夫的祖父、祖母祖翁(祖父、爷爷)祖姑(祖母、奶奶)孙媳

亲属间的称谓和称呼方法一览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一.有关亲属关系的基本知识 (1) 1.什么是亲人、什么是亲属和亲戚 (1) 2.什么是称谓,什么是称呼 (2) 3.什么是血亲,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 ? 4.什么是堂亲 (2) ? 5.什么是姻亲 (2) ? 6.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姑表,什么是姨表 (3) ?二.亲属间的称谓方法 (3) ? 1.堂亲间的称谓方法 (3) ? 2.表亲间的称谓方法 (4) ?三.亲属间的称呼方法 (5) ? 1.对父母的亲属的称呼方法 (5) ? 2.夫妻间怎样称呼对方的亲属 (5) 3.对表亲的称呼方法 (6) 4.最重要的几条称呼方法小结 (7) 5.亲属间的称呼方法一览 (7) 四.答网上有关亲属间称呼的17问 (10) ?快过春节了,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着对亲属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的讨论。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文章,颇有收获。但是,我发现有的文章只介绍了常见的一些称谓和称呼,更多的文章只是讨论特定的亲戚怎样称呼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称呼问题还要复杂得多。因此,我想把这种称谓和称呼根据规律把它们表格化,通用化。我觉得还挺实用,因此,把它发表出来,供参考。我估计可能有错,所以,真诚欢迎网友们提出修改意见,以臻完善。 我这篇文章是用北方人的称呼方法写的。对南方人不一定适合。但是,感谢秦始皇,他搞了个“书同文”,所以,称谓方法在全国是相同的,因为不论你在祖国的南方或北方,对“外祖父”、“姨母”、“舅父”这些称谓的理解是一致的。知道了称谓,称呼方法也就解决了。只是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称呼方法罢了。比如:在我的老家(冀东)把伯父称为老爹;在东北称为大(da4)爷;在陕西称为大(da2);在广东则称为大伯。又如,对外祖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称“姥爷”,但是,在陕西称“舅爷”;在广东则称“阿公”。 另外,在现代家庭中,子女没有那么多,所以,没有那么多样的亲属可称呼。不少人肯定不能静心琢磨这些事。但是,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要,欢迎在评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内容摘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在语音构词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体现出了鲜明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发展 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文字初祖”的仓颉就是陕西宝鸡人。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研究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陕西地区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如:“老姑”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陕西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伯父”在陕西方言中通常被称之为“白白”,伯母则通常称之为“大大”这一称呼现在仍在普遍使用。 “舅妈”陕西方言中通常称之为“妗子”;外公不叫“姥爷”而称之为“魏公”;这些称呼在城市中已逐渐消逝,但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屋里人”陕西方言中常把媳妇称之为“屋里人”。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便在家纺织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把女的称之为“屋里人”的称谓,就连《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屋里人。”这里的屋里人已与陕西方言中所指的已婚妇女含义大致相近。 三、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强调他称,体现尊敬。 亲属称谓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称,是用于当面招呼的的亲属称谓词。另一类是背称,不用于当面招呼,常用在书信中或正式场合及向别人介绍时的亲属称谓词。无论是背称还是面称,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陕西方言在面称中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常强调他称,如:称呼老人一般前加儿孙辈的名字,如“某某他爷爷”或“某某他奶奶”;称呼平辈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称呼为标准,如:如果自己孩子的大娘则称之为“他大爷”“他大娘”或“某某他大爷”“某某他大娘”。对晚辈的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1]新选.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 父 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 母亲:奶奶、婆婆 父亲的哥哥:大爷(轻读)、伯伯(bǒbo)、伯伯(bái bai)、伯父嫂子: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叔叔 弟媳:婶婶、阿姨 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父亲的姐妹: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 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父亲的祖父: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大爷、大公 伯母:大奶、大婆 父亲的叔叔:三爷、三公 婶婶: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 父亲的姑姑:姑奶、姑婆 姑父: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舅爷、舅公 妗子: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姨奶、姨婆 姨父:姨爷、姨公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 母 母亲的父亲: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 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 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 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大姥、大外婆、大外奶

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 婶婶:三姥、三外婆、三外奶 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母亲的姑姑:姑姥、姑外婆、姑外奶 姑父:姑姥爷、姑外公、姑外爷 母亲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母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外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舅舅:舅姥爷、舅外公、舅外爷 妗子:妗姥、舅姥、舅外婆、舅外奶 母亲的姨姨:姨姥、姨外婆、姨外奶 姨父:姨姥爷、姨外公、姨外爷 母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其他 什么是舅表、姨表、姑表? 你管表姐的爸爸叫舅舅,她就是你的舅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姨姨,她就是你的姨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姑姑,她就是你的姑表。 怎么称呼舅表、姨表、姑表的家人? 去舅舅家,碰到妗子的家人,一般是按舅表的叫法叫,他叫姥姥,你也叫姥姥。去姨姨(姑姑)家,碰到她丈夫的家人,也和表哥姐弟妹一样叫法,他们叫爷爷,你也叫爷爷。 怎么称呼伯母、婶婶的家人?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摘要: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偏误预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6203 亲属称谓词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之上的亲属之间用于称谓的词。亲属称谓词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亲属称谓词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这些称谓词不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从中亦可窥见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1]。 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非常复杂,确定关系的要素包括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这些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亲属网络系统,在每一个网络的结点都有一个具体的称谓词,不可谓不细密精确。 亲属关系首先可分为血亲和姻亲,而血亲又有宗亲、外亲之

别,宗亲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关系,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配偶、堂(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下大多数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导致亲属关系不如从前复杂,加之人们的亲属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当代的称谓词系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汉语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词如下页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词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亲属关系词。两者的区别是,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的,而亲属关系词则是用来表明亲属之间关系的,如“妈妈”是亲属称谓词,而“母子”或“母女”则是亲属关系词;“姐姐”是亲属称谓词,而“姐弟”或“姐妹”则是亲属关系词。在一些有关个人社会关系的表格填写中,往往要用到亲属关系词。其他亲属关系词还有“姑嫂”“姑侄”“婆媳”“兄妹”“父女”“父子”“舅甥”“连襟”“叔侄”“兄弟”“妯娌”“祖孙”“姨甥”“祖孙”“夫妻”“翁婿”“叔嫂”“伯娣”,等等。此外,还存在几个主要用于口语中的亲属关系词:“哥儿们儿”指家里的弟兄们,也用于男性朋友间的互称;“姐儿们儿”指家里的姐妹们,也用于女性朋友间的互称;“娘儿们儿”是长辈妇女与晚辈的合称,“爷儿们儿”是长辈男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学生姓名 刘少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宝利 2012年 5月 22日 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生学号 20108401S039 编 号 ZW2012HYS039

总目录 论文正文 (6) 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 (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 (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 (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 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 (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 (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 (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 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 (一)语音方面 (18) 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 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 3.儿化音现象 (18) (二)词汇方面 (19) 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 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 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 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 (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 1.从简原则 (20) 2.从亲原则 (20) 3.规范原则 (21) 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 附录 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25) 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27) 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8)

4.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29) 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30) 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32)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父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母亲:奶奶、婆婆父亲的哥哥: 大爷(轻读)、伯伯(bo bO、伯伯(bd i bai、伯父嫂子: 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 叔叔 弟媳: 婶婶、阿姨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父亲的姐妹: 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父亲的祖父: 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 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 大爷、大公 伯母: 大奶、大婆 1/ 6

父亲的叔叔: 三爷、三公 婶婶: 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父亲的姑姑: 姑奶、姑婆 姑父: 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 表伯、表叔、表姑父亲的外祖父: 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外祖母: 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 舅爷、舅公 妗子: 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 姨奶、姨婆 姨父: 姨爷、姨公 2/ 6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 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母母亲的父亲: 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 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 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 大姥、大外婆、大外奶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婶婶: 三姥、三外婆、三外奶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3/ 6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 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目录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 【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 【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 【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为五代(下五世指从本位起自称“父亲”下及儿子、孙子、重孙、曾孙) 。同姓氏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先血脉的分支血亲,传统称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脉传承,称呼为同祖先同血缘同血脉的远亲。【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对普通话和山东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得出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的异同之处,并通过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分析,找出章丘方言的特色所在。 标签: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特色 一、章丘方言概况 章丘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新划为济南市的一个区,距济南市中心50公里,被誉为小泉城。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主编)的分区,章丘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章丘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亲属称谓有很多区别于普通话的地方。 章丘方言有声母25个,韵母36个,声调4个。 声母:p ph m f v t th n l ts tsh s t? t?h ? ? t? t?h ? ? k kh ? x ? 韵母:? i u y ? a ia ua ? i? u? ? i? u? y? ? i? ei uei ou iou a? ia? u? y? ?? i?? u?? y?? ɑ? iɑ? uɑ? ?? i? u? y? 本文以章丘区政府所在地的明水镇现居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日常亲属称谓进行调查研究。 二、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情况 孙玉卿[1]在《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中写道:“亲属称谓就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亲属称谓的发生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出生等血缘关系所致,二是由婚姻关系所致,三是由法律认定所致。”据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给亲属关系划分类别,可以把亲属关系分为两大类:血亲和姻亲。 参照胡士云[2]的分类和说法,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描述如表1所示。 三、章丘亲属称谓的特点 (一)从词的构成来看 从音节上看,章丘方言亲属称谓词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等。 章丘方言中单音节亲属称谓词有很多,如“爸、妈、爹、娘、姑、叔、姨、哥、姐”等,但都需要在称谓词后面加语气词,如:“爸”实际读为[pa21a0],“姐”读为[t?i?55-21e0]。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多用双音节称呼。万里[3]指出,“普

亲人亲戚关系称呼表

亲人亲戚关系称呼表 2009-04-14 15:28 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祖父的哥哥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妇叔祖母(婶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妇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姨祖母(姨婆)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祭幛的书写方法及称谓大全 在盛家湾及周边地区,当家中有人去世后,都会在新年春节的大年初二,按当地习俗举行祭典活动,也称作故去者的“新香”。本家族人及亲朋好友一般也都会在年前带上猪肉和香、蜡、纸、草之类的祭品前去走访,曰“吊香”。大年三十的年饭过后,主人便请来文化人到家中写“祭文纸”,规范地表述应该是写祭幛,或挽幛。无论客人拿来的祭品中是否有绸布料之类,都得一律用整张白纸按竖式写上祭幛语,折叠成条状后,整齐地悬挂于堂屋东首墙壁的绳索上,供前来祭拜的人瞻仰。祭幛(祭文纸)的写法及其称谓历来比较复杂,晦涩难懂。尽管如此,族人对此十分看重。本文对盛家湾先辈传承下来的“祭文纸”的习惯性写法及称谓,综合整理如下,供族人参考。 祭幛的一般写法:

(1)起头部分。在祭幛用的纸的右上边,也就是面向祭幛右手上端一边,顶纸头写逝者称谓、姓名和述词,例如“岳母××孺人仙逝”“沉痛哀悼大哥×××逝世”“贤婿 ×××逝世”“岳父×××老孺人仙逝”。传统祭幛起头的写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关系还有些特殊的要求,如对男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姓)公××(名字)。在姓名前头还可写颂扬词:“大德望”等。如逝者姓张,名宏民,这样男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德望张公宏民老大人千古”。对女性长辈死者姓名要写成:×(丈夫姓)母×(死者本人姓)氏××(名字)。在姓名前头还可以写上颂扬词:“大淑德”等。如逝者姓王名青芳,其丈夫姓李,这样女性长辈祭幛起头可写成“大淑德李母王氏青芳老孺人仙逝”。另外,逝者的姓也可以不写,如男性可写成“××(名字)公老大人千古”;女性可写成“×(丈夫姓)母××老孺人仙逝”。 (2)祭幛语部分。也就是正文部分,字体一定要大于起头、落款文字,居

亲戚关系称呼表

亲戚关系称呼表(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血统直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血统旁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 一、引论 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中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2](P1)孙维张先生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3](P114)由此可见,“亲属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

描述型。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父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父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祖父、父亲、伯父、叔父、姑母、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母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母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外祖父、舅父、姨母、表兄弟、表姐妹等。姻系称谓是表示婚姻关系的称谓,它纵横交错,远比前两者复杂,包括公公、婆婆、媳妇、大姑子、大伯子、弟媳、小叔子、小姑子、嫂嫂;岳父、岳母、女婿、内兄弟、姨姐妹、姐夫、妹夫;亲家公、亲家母等。[5](P62)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尔雅》中的《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后代陆续有关于称谓的汇辑。清代梁章钜的三十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摘要]天祝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由于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呈现出混合的特点。在天祝亲属称谓中还体现出“舅权至上”的特点。 [关键词]天祝;汉语方言;亲属称谓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生活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由于天祝独特的人文语言环境,受语言接触影响的程度较深,因此语言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天祝方言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藏语方言。在汉族聚居区,人们交流往往用汉语(即天祝话);在藏族人口多的地方交流仍用藏语;在交流、贸易过程中,已有不少人掌握双语,能用双语交流,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交流中仍用藏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汉语和藏语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方言词汇,亲属称谓词也不例外。本文从天祝方言亲属称谓的实际出发,根据田野调查的内容,以汉族方言为重点,附带藏族方言,主要探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在天祝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有两种,即藏语系统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系统的亲属称谓。而藏族的汉语亲属系统的称谓是藏语的亲属称谓与汉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一个中介,虽然名称上不同,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汉藏通婚的家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难以分出是属于哪个系统的称谓,是一种混合且混乱的称谓,但能清楚地把亲属关系表达出来。藏语中的亲属称谓是分血统的,有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总体特点 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及文化渊源,天祝亲属称谓词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体而言,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汉、藏语亲属称谓融为一体,混合使用。如:在一汉族家庭有孩子称父亲为“阿爸”,称母亲为“妈妈”。在这两个称谓中,前一称谓是藏语中称父亲的称谓,而后一句则是汉语中对母亲的称谓;在一些汉藏通婚家庭中,亲属称谓呈现出汉藏亲属称谓共用的特点。另一方面,总体上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但也有特殊情况:其一,长幼称谓不对称。在亲属称谓中,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及其配偶时,都会把比自己大的称之为“排行+哥/姐”,而称比自己小的则直呼其名。其二,与父母关系不对称。在当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中孩子一般都和母亲一方的亲属关系亲近,而和父亲一方的关系相对疏远。 (二)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具体分析 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继承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其一脉。亲属称谓分为血亲、姻亲两大类。血亲下又分两类:宗亲(直系和旁系)和外亲。下面对天祝方言中一些亲属称谓词作一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中,一部分词汇与普通话完全一致,有些是独立出来的,藏语称谓词则单独存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词汇也在演变过程中积淀,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亲属称谓。以下将从表中所反映出的内容逐一分析,从中找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研究

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研究 摘要:亲属称谓作为人类学的研究传统,始于摩尔根。近年来,中国亲属称谓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具体、深入地研究某一个区域方言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而专门研究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文章目前还未见。本文主要从成因、系统、特点三个方面来描述、分析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关键词: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特征一、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成因按《中国语言地图集》分区,耒阳方言应属于赣方言耒资片。据颜森、鲍厚星(1986),鲍厚星、陈晖(2005)分区,耒阳方言也属赣语耒资片。耒阳境内方言大体上分为城关话、东乡话、西乡话、南乡话、北乡话,它们内部稍有差别,但基本能听懂。本文主要以北乡话为例。耒阳周边分布有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土话、客家话,在这样复杂的语言环境下形成了耒阳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尤其是亲属称谓。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形成大致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历史移民两个方面去考察。(一)地理位置耒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衡阳盆地南端,五岭山脉北面,耒水中游。东北邻安仁县,西滨舂陵水,与常宁市隔河相望,北靠衡南县,南及东南与郴州市、永兴县交界,西南与桂阳县接壤。本县境内多丘陵山地。这些地理障碍造成了现代社会以前交通的不便,人们之间交流受到了限制,因而古汉语亲属称谓在耒阳

保留得比较多。由于耒阳靠近江西和广东,因而耒阳方言受到毗邻地区方言(赣语和客家话)的影响,发生了质的变化。汉代扬雄《方言》屡次将“南楚江湘”相提并论。“南楚江湘”的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全省。古代的湖南人应该是使用同一种方言――湘语的。但到了现代,湖南境内的方言却有好几种,这是历代以来受到邻省方言影响的结果,其中又以江西方言的影响最大。今天湘东的耒阳方言就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包括亲属称谓。(二)历史移民方言是语言逐渐分化的结果,而语言的分化往往是从移民开始的,方言的形成和移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方言里的亲属称谓也受到移民因素的影响。秦汉以前,广大的江南地带,主要还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跟古汉语的前身相差很远,不能交流。秦汉以后的两千余年,北方的汉人曾几次大规模地南下,带来了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南方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了南方相互歧异的六大方言。而且在同一种方言内部,有的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南方六大方言中,最早形成的是吴语和湘语。耒阳处于湖南较偏远地带,比较闭塞,所以,耒阳亲属称谓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痕迹。“客家”是历代从北方南下的移民,据今人罗香林的考证,客家南徙分五期,其中前两期是直接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后三期都是前二期已经在南方落户的客家再次向别地转移。耒阳就是这“别地”中的一地。所以,耒阳亲属称谓与现在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本文考察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分析其用法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揭示其特殊性和地方特色,概述长沙方言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 标签: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老派新派面称背称 本文从多个角度考察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所说的长沙方言指长沙市区方言。文中对亲属称谓的描述区分两个方面:其一,面称与背称。面称指听话人和被称呼人是同一个人,而背称是听话人和被称呼人非同一个人。其二,老派和新派。老派长沙方言为一部分老年长沙人所使用,新派长沙方言为目前绝大多数长沙青少年所使用。 一、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 (一)父系 1.曾祖父 面称:老爹爹lau tia? ·tia;姥姥lau ·lau。背称:同面称。 长沙方言里,祖辈以上的称呼,都是在其称谓前加“老”字。如曾祖父称为“老爹爹”,再上一辈为“老老爹爹”,依此类推。同样,曾祖母以及辈分再长的也都是依次在称谓前加“老”字(如“老老娭毑”等),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有关“姥姥”的称谓,详见“曾祖母”的分析说明部分。 2.曾祖母 面称:姥姥lau ·lau;老娭毑lau ?ai? ·tsie。背称:同面称。 长沙方言里,对于曾祖母的两种称谓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互换。在长沙,四世同堂的现象已经很少,因此曾祖一辈不再分性别,统称“姥姥”,必要时才分性别,但这并非主流。 3.祖父 面称:爹爹tia? ·tia(老派和大部分新派);爷爷ie ·ie(少量新派)。背称:同面称。 普通话称呼祖父为“爷爷”,长沙话则多称为“爹爹”。普通话“爷爷”也可作社交称谓,称呼与自己的爷爷年纪相仿的男子;长沙方言中的“爹爹”也是这样。部分新派因自幼受普通话影响较大,也有称祖父为“爷爷”的,该部分新派群体人数呈上升趋势。类似地,也有称祖母为“奶奶”的,下面一一列举。

亲属称谓制度

???小姐(现在韩国也有忌讳,和中国一样)???各位,大家??[同窗]老同学??朋友(运用广泛)????老朋友??[学友]同学???父母!?女儿??儿子??你(用于爱人或亲密者,带有爱意…) I称谓与助词搭配 ?? ??我?? ??我(谦语)?? ??(最常用)/??/??你)??? ???我们??? ???我们(谦语)??简称为?我的??简称为?我的(谦语) ??简称为?你的(因为发音和?很像,口语中有时为了避免误解或强调会用“?”??谁????? 谁啊?(有人敲门,就问一句)??谁,什么人(主格代词,用语疑问句) 注意:?有变成复数的功能,如:??他们???朋友们 韩语亲属称谓 ???[太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 [奶奶]????(??) [爷爷]??[父母???[父亲]???[母亲]??[姑妈]??[姨妈]???[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儿子]?[女儿]??[ 丈夫]??[ 夫人]??[ 兄弟]??[ 姐妹]?[哥哥](男人叫的)??[哥哥](女人叫的) ??[嫂嫂](男人叫的)??[嫂嫂](女人叫的)??[姐姐](男人叫的)??[姐姐](女人叫的)??[妹夫]??[姐夫]???[弟弟]???[妹妹]????[公公]????[婆婆]?????[大伯]???[大(小)姑子]??[丈母娘]??[女婿]???[儿媳妇]??[小舅子]??[大舅子]??[小姨子]??[侄儿]???[侄女]??[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 中韩亲属称谓

称谓是为了表示人们社会关系才产生的。它区分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从广义上讲,是指事物的名称、称呼。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狭义的称谓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也就是说,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等关系,以及社会地位、职业等而得来的称。 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如:爸爸、妈妈、叔叔、哥哥等。也就是说,亲属称谓,就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或者说是由于血缘关系)而得来的名称。 另外,亲属称谓也有尊称、谦称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亲属称谓不仅可以印证一个民族现存的各种生活现象、思想观念等。同时,还可以从亲属称谓中探寻到一些民族的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深沉的文化现象及发展变化等情况。因此,亲属称谓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而往往是一种文化的反射。 可以说,研究不同民族亲属称谓的内容和特点,可以探寻到不同民族的经济制度、家庭结构、伦理观念等文化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