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7章 空气与生命 7.1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设计 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7章 空气与生命 7.1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设计 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7章 空气与生命 7.1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设计 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7章 空气与生命 7.1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设计 牛津上海版

空气的成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成分的用途。

2.学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照实验,利用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进行类比找推断空气的主要成

分。

2.用类比的方式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实验设计观念,学会科学地判断分析实验现象。

2.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科学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空气的成分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方法

【难点】

学会对实验现象的一般观察方法及相关描述,培养类比推断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器材:氧气、二氧化碳试管,用木塞塞住,火柴、酒精灯、碳酸氢盐指示剂、木条、澄清石灰水

找出空气的成分

教学器材:澄清石灰水、洗耳球、广口瓶、木条、火柴、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空集气瓶、氯化钴试纸、碎冰若干、粘纸、培养皿

流程说明:

五、训练与评价:

一、基础型习题

1、空气是由多种组成,其主要的成分有、、等气体。

(答案: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2、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答案:氧气)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的组成与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观察和推论。

4、下列哪一种气体可以使碳酸氢盐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推论。5、在大热天,将放入冰箱中的饮料瓶移入室内。过一会儿,如果用干燥的氯化钴试纸接触瓶壁表面,试纸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A、没有变化

B、由红色变成黄色

C、由蓝色变成粉红色

D、由粉红色变成蓝色

(答案:C)

【设计意图】课标中水蒸气的检验,考查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6、找出左右栏中相关的项目并用线连起来:

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碳酸氢盐指示剂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二氧化碳

(答案: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的透明液体··氧气

常用来灭火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

潜水员身上背着的气体瓶中的主要气体··碳酸氢盐指示剂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红色液体··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课标中空气里常见气体的检验,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中的认识。

二、拓展习题

的理由。

X——

Y——

(答案:X——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Y——氧气,因为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再一次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将二氧化碳导入碳酸氢盐指示剂,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色。)

【设计意图】课标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中的预测。

活动卡

活动一:请写出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检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活动二:请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评价:优、良、中、差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空气1 空气的存在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空气1 空气的存在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八 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其利用了氦气的性质有( ) ①密度比空气小; 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③是一种无色气体; 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C、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有误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液氮做致冷剂 C、氧气供给呼吸 D、干冰人工降雨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焊接精密仪器往往在氮气中进行,这是因为( ) A、氮气是无色无味且密度小 B、氮气的沸点低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D、氮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空气练习(华师大七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练习(第二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空气是单一物质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2.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 3.下列是变化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煤炭燃烧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4.保护环境、保护空气清洁的有效措施是 ( ) A.大力植树绿化 B.用石油代替煤 C.减少城市人口 D.加强工业排气管理5.硫、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共同现象是() A.有气体生成 B.有白烟产生 C发出淡蓝色火焰 D发光放热 6.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发出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热量 D.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7.下列仪器中不能够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集气瓶 C.蒸发皿 D试管’ 8.欲鉴别氧气、氮气、空气,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B.分别测量它们的密度 C.分别测量他们的溶解度 D.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9.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而不混入其他的气体时,最好采用()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黄 10.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水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1.在下列情况中: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出现下列的哪种情况时可以开始收集氧气()A.没有气泡冒出时 B.刚有气泡冒出时 C.气泡断断续续冒出时 D.有连续气泡冒出时 13.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钢铁工业,提高钢铁的质量和产量 B.氧炔焰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C.登山的时候,用做呼吸用途 D.液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燃料 14.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 B、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5.分别将充满下列气体的四支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拔开塞子,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空气16.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火焰熄灭,该气体为CO2气体 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该气体为CO2气体 C、通过观察并闻气味,无色无味的气体即为CO2气体 D、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为CO2气体 17.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着火的物质最好是() A、泡沫灭火器 B、沙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里,以免浪费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接触试管内壁 D.给试管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 19.用吸管可以把瓶子中的饮料吸到嘴巴里是因为() A、嘴对饮料有向上的吸引力 B、嘴对饮料有吸引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三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水和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认识水和空气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水温和气温;初步常识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用事实证明空气及其重量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画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愿意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3.了解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 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水温和气温。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用事实证明空气及其重量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画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新 二、认识水和空气 1.观察水,感受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再利用瓶子、盘子、滴管等赶金滴水、装水,观察水的流动性。 2.测量水温 师:(出示两杯冒热气的水)如果要判别这两杯水,哪杯水温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讨论)(可以凭眼观察) 师:如果这里又有两杯水都不冒热气,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哪标水温高呢? 生:(讨论、试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感觉器官来判别水温的高低,这办法不错,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体的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用手去感觉物体温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热过的油,从外表看不出它温度很高,随便用手摸,就会出事故的。 师:刚才经过讨论,我们知道用手能感觉出温度的高低。但是,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温水、热水)请一同学上来,用两只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请同学说说两只手对两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请这同学将两只手同时放入中间一只水盆中,然后让他说说对这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 师:同一盆水,这两只手对它温度的高低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说明手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师:(出示温度表)这是温度表,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温度表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观察桌上的温度表并讨论。 师:(小结)一般我们把温度表分成封闭的玻璃管和管内的水银两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还有刻度。 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温度的读法。 师:谁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正确的读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写呢? 生“读100摄氏度? 写100℃(板书)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汇编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七年级科学下册2.1空气的存在教案(华师版).doc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iu 二章一节空气的存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关心与珍惜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物理化学实验的操作、作用以及在科学发展中的意义等。 3.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有质量,并能说出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说出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 2、难点:对实验活动的控制 三、教学步骤: 1、引言: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出它的味道;但当它从你的脸上、手上经过时,你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 一切物质都具有质量,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否具有质量呢?------对回答的学生可以给予肯定。但是如何设计实验、获得证据说明空气有质量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这个 内容的重点) 2、新授: 1 ):提出问题:空气有质量? 2 ):建立假设:空气有质量 3 ):设计实验方案:(在 3 则之中选其一来做,本人以例3为例,其它二例供大家参考) 例 1: 1、用天平称一个被放掉气的气球的质量 2、将气球吹鼓起来并将开口封住,你认为充气后气球的质量会改变吗? 3、称出充气后气球的质量,比较吹气前后气球的质量。 例 2: 我选择了有质量作为实验的问题。我准备的材料有:天平称,两个同样大小的气球,还 有一跟针。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我先用一个天平称,两边的称盘上面各自放一个一样大充足了 气的气球,使天平称平衡,然后,我用一根针把其中一个气球刺破,另一个气球就会往下 降,而破了的气球的一端就会往上升。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了下来,后来又做了两次。实验结 果表明空气有质量。 例 3:(如图 P42 图 2.1.1 ) 把细木条作为栋梁,在它的中间穿一个孔,固定在支架上。用打气筒对其中一个有气 嘴的瓶子打气十多次。然后分别将这两个瓶子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木条保持 水平。此时如果将气门芯松开,被打气的饮料瓶中的空气就会逸出。而当空气从塑料饮料瓶中逸 出时,你观察到:水平的细木条发出什么现象?为什么?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4):结论: 当空气从饮料瓶中逸出时,该饮料瓶所在的一端就要翘起来,这个现象说明逸出空 气的瓶子变轻了,逸出的空气有质量。 例 4 :用两用气筒(或抽气机)将烧瓶中的空气抽出,夹紧夹子,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 内(图 1.32- 1),左右盘内加适量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用心爱心专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1空气的存在(1)课程教学设计

“空气的存在”教学设计

础上越多越好,评出优胜两组,奖品丰厚。教师适时鼓励,表扬那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将两瓶饮料奖励给两组学生。 4.演示:空气有质量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象其他物体一样,它有质量?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实验 小结:空气存在与我们的周围,并且和其他物质一样,空气也是有质量的。 导学二、大气压的存在 比一比:我们说了,看了,下面轻松一下,请刚才获胜两组选代表喝完两瓶饮料(教师帮他们打开瓶盖,其中一瓶只留小孔允许吸管插入)。 教师提出疑问“获胜同学吸功厉害吗?” 请先喝完同学帮助喝完剩下饮料。(基于卫生,更换吸管),很费力,较难喝尽。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非常好奇! 做一做: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先要求学生猜想结果,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改变杯口的方向,并用力振荡,观察实验结果。提问“水把硬纸片粘住了吗?气球,以及从空气成分中分析等。 观察实验,分析原因,总结结论——空 气有质量。 学生大吃一惊!难道是一个同学吸的力 气大吗? 学生更加郁闷好奇,巴不得自己尝试一 下。部分学生联系上面知识——空气存 在,分析可能与空气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大吃一惊!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 了重力吗?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 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 学生带着疑惑好奇和担心,完成“覆杯 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塑料片不下 落的原因。 使那些些心存怀疑的学生确 信空气存在。培养学生科学的 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重视科 学实验的作用。 密切联系生活来创设问题情 景,以及初中学生好表现的心 理(帮助弱势的同学)为本堂 课激起一个小高潮,利于展开 下面教学。 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矛盾中,水 和手是不能吸住纸的,从而把 问题对象转移到纸周围的空 气。

三年级上 科学 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水和空气”单元共7课。 第1课,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 第4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比较水的多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和工具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同测量工具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即使用同一种工具,测量单位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也会带来较大的差异,无法进行比较。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液体的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 从第5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在空气内容的第1课,需要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这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 在第6课和第7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和有重量。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也将深化前面一系列探究水的各种属性的活动。这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 在第7课中,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3.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4.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 1.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 2.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复习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复习学生姓名课题第二章复习 年级班级7 学科科学课程形式1V1 任课教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回顾 1、空气的存在 A、空气具有质量。 B、大气压方向。 2、空气的成分 A、探究空气成分: 实验原理:; 选择红磷原因:; 实验步骤:; ; ; ; ;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小于五分之一原因(3条):; ; ; 大于五分之一原因(2条):; ; 实验成功的关键:; ; ; 间接证明氮气哪些性质(3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B、空气成份及含量:78%,21%,0.03%,0.94%,0.03%。 C、稀有气体种类及用途:; ; D、工业制取氧气和氮气方法:;

3、 氧气 A 、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B 、 氧化反应:两种常见方式 和 ; C 、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区别: ; D 、 燃烧三个基本条件: 、 、 。 E 、 木炭、红磷、硫、蜡烛和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4、 二氧化碳 A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B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文字表达式: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的文字表达式: ; 加热后,石蕊试液中由红变为紫色的文字表达式: ; C 、 二氧化碳的利弊: 利: ; 弊: ; 现象 反应条件 生成物 文字表达式 备注 反应 前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后 红磷 暗红 色粉 末状 固体 微弱的黄色火焰 明亮的黄色火焰 生成大量白烟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2O 5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 2P 2O 5 木炭 黑色 固体 燃烧发红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二氧化碳 CO 2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C+O 2CO 2 硫 黄色 固体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点燃 二氧化硫 SO 2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 2SO 2 铁丝 银白 色固 体 不能燃烧 只能发红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黑色固体落入瓶底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3O 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 2Fe 3O 4 蜡烛 乳白 色固 体 正常燃烧 燃烧更旺,发出 白光 瓶壁上出现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石灰水 变浑浊 点燃 二氧化碳CO 2 水H 2O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 资料

一、水 1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4、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研究水是什么样的物质时,我们用了(看)、(摸)、(闻)等方法。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水和油相比,(油)较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把水和油分别滴在玻璃和蜡光纸上,可以观察到: ①水滴较圆,油滴较扁②水在蜡光纸上不渗透,油在蜡光纸上渗透。 4、像水和油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酱油)、(醋)和(墨水)等都是液体 5、水和油的轻重怎样比较?①把同样大小的一杯水和一杯油放在天平上称②将油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油会浮在水面上③将木条分别放入水和油中,然后进行观察 6、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谁流得更快一些 1、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 2、在比较不同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怎样才能做到流动比赛是公平的?①从同样高度流下②同样多的液体③同时流动 5、流动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食用油、洗洁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空气》测试题

《空气》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近年来,宁波市作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的烟花爆竹会() A、污染水源 B、产生温室效应 C、污染土壤 D、污染空气、产生噪音 2、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 C、都是氧化反应 D、食物腐烂 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到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红色 D、紫色→蓝色→无色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放飞数以万计的彩色气球,已知空气的密度为l,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知识和下表提供的数据选择,气球中最好充灌哪种气体()

5、一天,小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B、易拉罐被压,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易拉罐被压,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D、易拉罐被压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6、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是() 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7、下列哪项不是二氧化碳的用途() A.用于灭火 B.供给呼吸 C.制造汽水 D.人工降雨 8、厨房中,锅里的油着火,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 A.立即用嘴用力吹 B.立即往锅里加入冷水 C.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D.立即用锅盖盖上 9、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 D、可吸入颗粒物 10、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第2课时教案

4.1 物质的构成(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 2、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 难点: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三、教学准备 香水、热水、冷水、烧杯、针筒、铅柱两个、重物等。 四、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引出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地固定在确定的位置上,还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1.气体扩散 如图4-7,两只分别装活动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看视频或教师演示) 2.液体扩散 教师演示红墨水滴入水中的实验或观看视频得出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也会出现扩散现象。 3.老师在讲台上压一下香水瓶的喷嘴,当你闻到香水味时,请马上举手示意。注意瓶中香水的状态。瓶里的香水是液体的,是液体在扩散吗?为什么鼻孔会闻到香水味?液体香水蒸发成气体状态,香水气体分子不断运动而扩散。香水气体分子进入鼻孔内。 提问:气体、液体具有流动性,都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没有流动性,能发生扩散现象吗? 例:有人曾经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 年,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金分子和铅分子互相渗入了约1 毫米深。 人们采用渗碳技术,用固体扩散的方法使低碳钢的表面渗入更多的碳原子,以增大表面的硬度,增强其耐磨性。固体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提问:煤炭堆在墙角时间久了,发现墙的内部也会变黑。为什么? 固体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构成煤炭的粒子在不停地运动,渗入了墙壁,墙的内部也会变黑。 一、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提问:热菜总是香味四溢,但冷菜却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闻到它的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液体的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控制变量:①水的质量一样;②红墨水质量一样;③红墨水同时注入及注入速度一样; 现象:两杯水都变红色,但热水比冷水红得快 结论: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快 2、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气体及液体扩散也越快 提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热运动 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提问:既然物质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构成,那么这些分了为什么能够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各样的物体,而不会分散开来呢? 二、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虽然彼此相互隔开,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正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的。 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活动:取两块铅柱,将它们的端面锉平后,用力将它们压在一起。把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铅柱上挂一个重物,看重物能否将两块铅块拉开。 结论:正是两块铅柱接触面上分子之间的引力,使两块铅柱粘合在一起。

2019年精选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空气1空气的存在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三十七.doc

B 、种植宙 漏要空气和水 孺要的条件,并且结合月球上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2019年精选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空气1空气的存在华师大版习题 精选三十七 第1题【单选题】 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开始筹备"嫦娥工程”.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 1 月成功在月球上他发现没有空气和水.那么请你设想,下列活动中宇航员可能做到的是(已知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日) () A 、 点燃蜡烛 B 、 种植太空蔬菜 C 、 放风筝 D 、 跳远 【答案】: 【分析】A 、氧气参加; C 、放风筝需要有空气; D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西阮衅答本题要理解燃烧、放风筝、种植苗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不能点燃蜡烛 B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不能种植宙 C 、 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放风筝 D 、 因为月球上的重力小、没有空气,所以蜀遂时能够取得好成绩. 蟾D .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 、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C 、 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D 、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B 【解析】: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常用作酬气.本题的难度不大,孰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目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故A正确;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C正确;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 疝B . 第3题【单选题】 关于物质的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白炽灯泡中充入氮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 B、用活性炭作为净水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C、用炭黑造墨汁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 D、用铝合金造飞机是利用铝合金密度小且强度高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直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炭黑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匕匕较稳定.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一些颜料、色茕异味和有毒气体?铝及其合金的密度小、质轻且强度商,是制造航空飞行器的理想材料.本考点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要认真拿握,分台应用.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f因此可以净水;C用炭黑制造墨汁是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C错误;D铝合金密度小、质轻且强度高,因此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故选C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1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W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1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1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水和空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时 间 2013.12.10 实验名称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异同,了解液体的共同特点 实验器材水、食用油、塑料杯、滴管、玻璃、蜡光纸、木条 我的猜测:水的流动速度快,食用油的流动速度慢。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 我的实验步骤:1、用眼睛观察水和食用油的颜色和透明度 实 2、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玻璃上,然后进行观察 3、将水倒入油中然后进行观察 4、用鼻子闻它们的气味 5、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蜡光纸上,然后观察现象验   过 观察到的现象:1、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度好,体积比食用油重,流动速度快 2、食用油有颜色、有气味,透明度差,流动速度慢,体积比水轻 程 3、它们都是液体,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实验结论 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渗 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疑问 为什么水的渗透性小,蜡光纸的渗透性小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含日期) 2013.12.10 实验报告单 时 间 2013.12.16 实验名称 谁流得快一些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四下《1.空气的组成》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以上材料,教师也应有一份,供演示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 2.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 3.讲述: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七年级科学部分物质的构成浙教版

物质的构成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七年级辅导科目:科学 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物质的构成 教学内容 1.对分子、原子有初步了解; 2.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让兔子眼睛变红:将一自制纸质小白兔(眼睛处嵌入沾过酚酞试液的棉花),用铁丝支起,放在玻璃片上,在玻璃片上滴几滴石灰水,观察现象。(兔子眼睛变红了,好奇怪!) 要知道其中原因,让我们先学习今天的内容。 问: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答案:细胞。 细胞很小,但里面却有许多物质,例如:通过压榨甘蔗,我们可以从甘蔗的细胞中榨出甘蔗汁,甘蔗汁又可以分成蔗糖和水,说明细胞中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蔗糖和水又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 观察下图回答: (方糖)(糖粉)(糖水)1.用放大镜观察方糖。(提问)看到了什么?(固体小颗粒) 2.碾碎后,再观察,看到什么?(更小的颗粒) 3.将少量碾碎的粉末溶于水,搅拌,再观察。(发现小颗粒不见了) 问:蔗糖颗粒真的没有了吗? 答:水有甜味,说明蔗糖还在水中。 问:蔗糖小颗粒不见了,说明了什么呢? 答:说明它以一种更小的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在水中。 总结:对,这种微粒叫分子,蔗糖是以分子这种微粒分散在了水中,蔗糖正是以这种叫分子的微粒构成的,许多物质同蔗糖一样,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等。 [过渡]分子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那它有多大呢?以一滴水为例。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

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说明分子很小。 实例1:在一支一端套有胶头的玻璃管中加入一半染红的水和一半酒精至一定刻度,上下颠倒,混合均匀,观察液面所在的位置。 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混合后上下全部变红并且颜色变浅,体积变小) [猜一猜]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大胆猜测。 实例2:将半量筒黄豆和半量筒芝麻混合,观察现象。 问: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黄豆和芝麻上下各一半) [过渡]对比两个例子,回答前面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是为什么呢?这个例子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思考: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是谁大? 身边的例子:用针筒分别压缩空气和水,或用木块压木块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有空隙) 同时得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②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③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实例3::打开一瓶香水,过一会儿。 问:闻到什么?我们为什么会闻到香水的味道? 答:香水的气味飘过来了……这是由于香水分子跑到空气中后,又跑进我们鼻子中去了,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此类现象:花香,课前兔子眼睛变红的例子)注: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实例4:1、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里面为何会变黑。(固体也发生扩散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2、当盛油的厚钢瓶内压强很大时,相当于大气压1—2万倍时,瓶壁无裂痕,但瓶内的油依然 能从里面渗出,为什么? 3、课前的实验,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会变红呢? 答案:固体分子扩散现象;液体分子扩散现象;酚酞遇碱变红,液体分子扩散; 结论:a、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分子都能扩散。 实例5:1、红墨水在冷水、热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 2、“花气袭人知聚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结论: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1、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 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 水和空气很重要 3 认识水和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_11

理解水和空气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有,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2、培养学生使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有、流动以及空气占据 着空间。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行康健 与卫生教育。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有、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实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水平。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用(4人一组):水槽、可哀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 1、我有一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 奇异奇异真奇异,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里不了。 2、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 3、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

1、收集空气。 我们怎么把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 2、感觉空气。 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 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4、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 学生提出问题 1、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填塞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 1、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上“纸的奇遇”这段文字。 师介绍魔术(实验)的注意点。 魔术胜利了吗?有什么发现? 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 3、这个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 1、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 指导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实行活动。 2、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带※是老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