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积相

沉积相

沉积相★★★★★

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

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相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相模式和相标志——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钥匙

标准相模式的四个方面作用(Walker,1976):

1. 比较——标准

2. 进一步观察——提纲和指南

3. 新的研究地区——预测

4. 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基础

大陆相组:洪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沙漠相、冰川相

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

海洋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重力流沉积

第二章洪积(冲积)扇相

一、定义及形成条件(3个)★★★★★

?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山口处地形坡度突然变缓

?3、干旱、半干旱的气候

二、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三、亚相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四、沉积组合

1. 冲积扇——扇三角洲组合:冲积扇入湖(海)

2. 冲积扇+风成砂+(干)盐湖组合:干旱气候条件

3.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组合

五、鉴定标志

1.岩性特征----砂砾岩为主

2.结构标志——成熟度低

3.沉积构造标志

4.颜色标志----泥岩氧化色

5.生物化石标志几乎不含化石,很少含有机质

6.垂向层序----正旋回

六、与油气关系:储集层——扇中;其次为盖层

第三章河流相

曲流河亚(微)相类型★★★★★

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点坝、曲流砂坝))

堤岸亚相

河漫亚相

牛轭湖亚相

辫状河亚(微)相类型★

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心滩)

概念和原理

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曲流河中最重要的砂体类型,

是河道侧向迁移,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

的砂质沉积体。

沉积体系: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成因上有联系,

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二元结构——垂向模式★★★★★

堤岸亚相、河漫亚相(顶层沉积,垂向加积)+底部滞留

沉积、边滩沉积(底层沉积,侧向加积)

相组合

山区冲积扇、辫状河——平原曲流河——滨湖(海)网状河、三角洲

鉴定标志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砾

?成分: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砾岩复成分

?结构:分选差至中等;粒度曲线两段式;

?构造:板状、槽状交错层理,上部波状交错层理;砾石叠瓦状排列;侵蚀—冲刷构

造;暴露构造

?生物化石: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硅化木

?垂向层序:二元结构;底冲刷——F-U层序

?砂体特征:平面上:条带状、树枝状;横剖面:上平下凸透镜体或板状

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区别★★★★

(沉积环境、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平面形态、粒度特征等)

曲流河——泥包砂;辫状河——砂包泥

第四章湖泊相

陆源碎屑湖泊沉积模式★★★★★

沉积物的类型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展布,从湖岸到湖盆中央大致依次出现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

亚相类型★★★★★主要依据浪基面、枯水面和洪水面三个界面。

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伴有重力流沉积)

滩坝、湖湾、湖成(扇)三角洲、浊积岩(湖底扇或沟道浊积岩)

湖泊相组合与相层序★★★

沉积相的平面组合: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冲积扇-河流-滨湖(三角洲)-浅湖(扇三角洲)-(半)深湖

沉积相的垂向组合:以深湖亚相开始,滨湖和河流沉积结束——反旋回

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

一、良好的生油条件

生油环境—深湖和较深湖属还原或弱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烃类的转化,为良好的生油环境。

生油岩(系)—深湖、半深湖中的暗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岩系。

二、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

三角洲、砂质浅滩(浅湖砂)、沙坝、障壁沙坝、重力流或浊流砂体、粒屑碳酸盐岩等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带。如大庆油田的白垩纪油藏与湖泊三角洲沉积有关;大港油田的下第三纪的部分油藏与湖岸沙坝和障壁沙坝有关,泌阳油田的下第三纪油藏与水下冲积扇沉积有关。

三、良好的盖层条件

深湖和较深湖相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又是良好的盖层。

湖泊相鉴定标志★★★★

岩性:粘土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少见。

成分: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质石英砂岩;半深湖/深湖泥岩富含有机质;其它可有灰岩、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等

结构:粒度较河流相砂岩细,分选也较好

构造:各种层理,浪成和流水波痕,暴露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

生物化石:叶肢介、轮藻(湖相所特有)

陆生植物根、茎、叶、孢子花粉

垂向层序:反旋回

分布特点:相带、岩性、沉积厚度大致呈环带状

试述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亚相类型、沉积特征(鉴定标志)、与油气的关系?★★★★★(答案如上述总结)

第五章三角洲相

三角洲主要类型

一、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

1.建设性三角洲;

2.破坏性三角洲

二、按河流、波浪、潮汐的相对强度★★

1.河控三角洲;

2.浪控三角洲;

3.潮控三角洲

三角洲相的亚相、微相类型★★★★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三角洲垂向剖面序列——自上而下★

三角洲平原的砂泥互层夹煤

三角洲前缘砂(向上变粗)——最特征部位

前三角洲泥

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一、岩性

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平原亚相常见泥炭或薄煤层;没有或只有极少砾岩和化学岩

二、结构

成熟度较高;由陆向海,碎屑粒度和分选性变细变好

三、构造

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和透镜状层理;流水和浪成波痕;冲刷—充填,变形构造、生物扰动

四、生物化石

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混生;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在层序的下部,向上减少;

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

五、垂向层序

反旋回

六、砂体形态

平面——朵状、指状;纵剖面——帚状;横剖面——透镜状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生油条件

前三角洲亚相泥质岩是有效的烃源岩——颜色深,厚度大,分布广,堆积速度快,有机质丰富——水体较深,埋藏后处于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烃类转化。

储集条件

前缘席状砂、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具良好的储集物性。

砂体与前三角洲亚相紧密相邻,且位于烃源岩的上方,或被生油岩穿插包围,对接收早期油气,保存孔隙十分有利。

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也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

盖层条件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泥质沼泽沉积和海进阶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和隔层。

构造条件

1.同生沉积断层和滚动背斜

三角洲前缘向海方向倾斜,发生重力滑动,形成走向大致平

行于海岸的同生沉积断层——“生长断层”

同生沉积断层下降盘沉积厚度大,常伴有长轴平行于断层走

向的狭长背斜——“滚动背斜”。

2.盐/泥丘穿刺或刺穿盐/泥丘构造

可塑性易流动的盐/泥岩等沿上覆岩层低压区移动,刺穿上

覆岩层,形成盐/泥丘穿刺构造。

盐/泥丘穿刺构造可形成多种圈闭类型。

墨西哥湾三角洲400多个盐丘刺穿构造,280个产油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

扇三角洲

概念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亚相划分--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

相模式和相层序--平面相组合;垂向相层序

完整的建设型扇三角洲层序自下而上为:

前扇三角洲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粉、细砂岩一扇三角洲前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岩。

试述建设性三角洲的鉴定特征、主要亚相、微相类型及特征,并分析与油气的关系?

第六章海相组

海相组各相带划分

1)滨岸/海岸相:最大风暴潮线至浪基面

2)浅海陆棚相:浪基面以下的陆棚区

3)半深海相:大陆坡、陆隆

4)深海相:洋盆

滨岸相(无障壁砂砾质高能海岸相)亚相类型与相层序

沉积相部分 -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论述冲积扇的形态及鉴定标志。 答: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扇)形沉积体。其锥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平面上是沿山口向外辐射的扇状。扇体的纵向呈上凹底部不平整的楔形,横向上呈上凸的透镜状。冲积扇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岩性:岩性差别大,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砂、粉砂和泥。②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③沉积构造及颜色:冲积扇沉积属间歇性急流成因,故层理发育程度较差或中等,扇根显示块状层理或不规则层理,细粒泥质为薄的水平层理,粗粒沉积中有时见不明显和不规则的交错层理,底部常见充填冲刷构造,泥质表面有泥裂、雨痕、流痕等。④生物化石: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⑤C-M图:河床及漫流沉积,C-M图上呈向上弯曲的图形,只有P-Q-R缺RS段,说明悬浮沉积特征,泥石流呈近于与C=M线平行的长条状图形,但分选差得多。⑥沉积相组合:横向上向源区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多与冲积平原相接。 2.论述河流沉积的多阶性及其成因。 答:在一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面上,河床亚相的底部滞流沉积和点砂坝沉积构成其下部层序,称为底层沉积,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构成其上部层序,称为顶层沉积,二者的垂向叠置,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的“二元结构”,通常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就形成了河流沉积的多阶性。 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所造成,称为构造多阶,其特征是:分布广,具区域性,韵律和旋回性明显,最低部具明显的冲刷侵蚀界面,韵律间自下而上无粒度由粗变细的总趋势;另一种由于河床在河谷中侧向迁移的结果,称为迁移多阶,其特点是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横向较易变化,韵律间自下而上,粒度具由粗变细的总趋势。 3.论述辫状河流(粗粒)的沉积特征。 答:辫状河流的沉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辫状河流沉积以砾石和砂为主,局部夹粉砂和粘土,形成所谓“砂包泥”的宏观沉积特征。由于距物源区较近,岩石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低,常为混合砂岩或岩屑砂岩。(2)粒度分布:碎屑的粒度范围变化大,分选较差。典型辫状河的粒度分布特征在概率图上有三个总体存在,其中牵引总体(占50~70%)和悬浮总体(占30%左右)发育,而跳跃总体只占很少的百分比,斜率低,分选差,由于缺乏跳跃颗粒,粒度分布为明显的双峰型,C-M图主要显示PQR段的图形。(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具多样性,但以在层序底部出现块状或不明显平行层理砾岩,巨型槽状交错层理或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为特征,砾石有时具叠瓦状构造,呈叠瓦状的扁平砾石向上游方向倾斜,其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排列。(4)沉积层序:目前尚未概括出一个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序列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具 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但它们较中、上游 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 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 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

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 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 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 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 和潜穴等较常见。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 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 面积的90%。它们具有一般沼泽所具有的特征。这种沼泽的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 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其水体性质主要为淡水或半咸水。这种沼泽中植物繁茂,均

沉积相分析作业

第一部分 有相邻的四口井,从盆地内部向盆缘分别为井1、2、3、4,井间距分别为3000m、2000m、4000m,其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某一层段地层由下向上在四口井中的特征如下,试画出井3的单井沉积相柱状图、沉积相连井剖面图。 井4该层段总厚约24m。由下向上: (1)紫红色块状泥岩,1.0m; (2)浅灰色中细砂岩,具逆韵律,向上渐变为褐色,底突变,但冲刷不明显,含少量螺类化石碎片,0.3m; (3)红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块状,偶见植物根及干裂,厚2.1m; (4)浅灰色钙质砂岩,底突变,略具逆韵律,含湖相生物碎片,在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上,跳跃组分表现为多段式,0.8m; (5)由几层灰褐色薄层砂岩迅速变为红色泥岩,块状,具植物根迹,2.4m; (6)灰黑色水平层理泥岩夹褐色油页岩,具鱼类及介形虫,4.0m; (7)由下部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渐变为砂岩,砂岩中具4—5个逆韵律,发育砂纹交错层理及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常见湖相生物碎片,跳跃组分表现为多段式,3.5m; (8)灰色、灰黑色泥岩夹煤层,2.0m; (9)具有二个正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具底冲刷的砂砾岩、砂岩,有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向上渐变为粉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的薄互层,具爬升层理及虫孔、植物根,总厚3.6m;(10)红色水平层理或块状泥岩,常夹中厚层正旋回砂岩、粉砂岩,旋回底具冲刷,常见暴露构造,3.9m; (11)灰色灰绿色泥岩,水平层理,夹油页岩,见螺、双壳化石及植物碳屑,2.6m。 井3从下向上依次为: (1)红色泥岩,块状,见植物根,2.7m; (2)灰白色含砂质生屑灰岩,底突变,但无冲刷,生屑以双壳、腹足类为主,较破碎,0.4m;(3)由灰岩、泥灰岩变为黄色、黄绿色钙质泥岩、泥岩,见植物碳屑及少量双壳碎片,1.5m;(4)红色块状粉砂质泥岩、泥岩,见植物根、钙质结核,2.1m; (5)灰白色砂质生屑灰岩,含大量较破碎的双壳、腹足、介形虫碎片,具逆韵律,1.1m;(6)灰黄色钙质泥岩,含双壳碎片,块状,向上颜色增红,2.0m; (7)灰色、灰黑色水平层层理泥岩,向上部油页岩夹层增多,含介形虫、鱼类化石,7.7m;(8)灰白色具逆韵律粉砂岩、砂岩,见中小型复杂交错层理,含双壳类等碎片,2.1m;(9)灰色水平层理泥岩,含介形虫化石,1.9m; (10)灰色水平层理泥岩,向上部逐渐出现少量略具逆韵律的粉砂岩薄层,含少量介形虫化石,1.4m; (11)浅灰色中薄层粉砂岩,见复杂的小型交错层理及浪成波痕,含植物碳屑薄层,1.3m;(12)灰白色中厚层粉砂岩、砂岩,向上部单层厚度加大,粒度变粗,分选好,具槽状、楔状交错层理,1.6m; (13)3—4个具底冲刷的正旋回,旋回下部砂岩具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旋回上部粉砂岩、泥岩常见小型砂纹交错层理,夹煤线,3.2m; (14)灰色灰绿色泥岩与具逆韵律的砂岩石薄互层,砂岩层向上减少,变薄,泥岩中含双壳类,0.7m; (15)灰黑色泥岩,含介形虫化石,中部夹厚约1.4m的滑塌岩,7.8m。

ZB地区储层及沉积相研究

ZB地区储层及沉积相研究 zb地区区内二、三叠系具有与普光、元坝等地区相似的沉积背景,油气前景应是非常优越。文章通过整体对比分析普光、元坝构造及沉积背景,结合区内竹园1井的资料,确定区内储层类型主要是白云岩储层和生物礁储层,通过地震资料拼接组合,总结长兴--飞一段台地相、长兴组--台地边缘相和长兴组--飞一段斜坡、陆棚相的地震反射特征,预测储层分布区域。 标签:ZB;储层;沉积相;长兴组;飞一段 1 区域地质背景 ZB地区位于秦岭构造带的南侧,川东北南大巴山逆掩推覆冲断裂构造带西端,是古生代-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地台的一部分,北西与米仓山冲断推覆构造带相接,南西与通南巴构造带相连,区域应力场位于应变避风港的有利位置,后期遭受构造变形相对最小,二、三叠系地层埋深适中,保留齐全。区内出露地层整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地表侏罗系呈三角形出露,条带由南向北依次变窄,北部为三叠系碳酸盐岩裸露区。 2 储层类型 2.1 白云岩储层 川东北地区目前已发现的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长兴组上部-飞仙关组1~2段,岩性以残余鲕粒晶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为主,分布在通江铁厂至普光1井以东、镇巴三元坝-宣汉鸡唱一线以西的狭长带内,在通江北部地区及宣汉樊哙以东地区有地面露头剖面。宣汉普光浅滩白云岩已获高产工业气流。 宣汉普光2井飞仙关组一、二段储层岩性以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糖粒状残余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为主,孔隙度0.94~28.86%,平均为9.89%,渗透率0.0112~3354.6965×10-3μm2,平均为108.6092×10-3μm2;测井解释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在4.5~15.2%之间,属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储层,有效储层厚301.5m(Ⅰ、Ⅱ、Ⅲ类厚度分别为84.4m、162.3m、54.8m)。长兴组储层岩性为灰色鲕粒溶孔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灰色白云岩,测井解释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在4~11%之间,属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储层,有效储层厚58.9m(Ⅰ、Ⅱ、Ⅲ类厚度分别为26.5m、22.5m、9.9m)。完井后,在长兴组、飞仙关组一段、飞仙关组二段分别试获日产58.88×104m3、62.02×104m3和22.65×104m3的工业气流。 长兴组-飞仙关组一、二段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两个因素,一是粗结构的礁滩相沉积,二是白云化程度。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相分析的方法、流程 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

沉积相

2.4.3 沉积相纵向发育特征 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测井相分析对非取心井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划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纵横沉积微相剖面。 1. 本溪组沉积特征 本溪组主要发育障壁岛与泻湖,障壁砂坝较发育,从TB-13~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图2-4-16),自北向南发育多个障壁砂坝,障壁砂坝主要发育在TB-13井、TB-31井、TB-10井、TB-29井井。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砂体横向连续性差,砂坝主要发育在LX-2S井(图2-4-17)。砂坝规模较大,且主要发育在本溪组中-后期,顶部发育沼泽微相。 图2-4-16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 图2-4-17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分层 CGR AC1 DEPTH M2R9 CGR AC1 DEPTH M2R9 CGR AC1 DEPTH M2R9 CGR AC1 DEPTH M2R9 CGR AC1 DEPTH M2R9 CGR AC1 DEPTH AT90 CGR AC1 DEPTH M2R9分层

2. 太原组沉积特征 太原组主要发育潮坪沉积,从TB-13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太原时期砂体欠发育,仅在TB-24井可见潮道砂体(图2-4-16)。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潮道砂体主要发育在TB-26-6井、TB-26-4井、TB-26井、TB-23井、TB-24井,主要发育在太原组早-中期。太原组后期主要水体较深,主要发育灰坪(图2-4-17)。 1.山西组沉积特征 山2段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从TB-25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支河道延伸较远(图2-4-18)。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垂直于物源方向,河道砂体连续性差,河道横向延伸较短(图2-4-19)。山2段早期发育多套煤层,说明泥岩沼泽相非常发育。山1段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相较于山2段,山1段分流河道规模较小,无论顺物源还是垂直于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性都相对较差,延伸较短。 图2-4-18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 图2-4-19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 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 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 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 1. 泥石流沉积 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 量泥砂被携带流动。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2. 漫流沉积 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 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结构:分选较差。构造:块状层理, 交错层理, 细纹层 3. 河道沉积 形成:冲积扇常被间歇性河流切割, 当洪水再次来到时, 所携带的沉积物在 这些暂时性河道中沉积下来, 形成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 槽流沉积) 形态:横切面透镜状, 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形接触。成分:主要由砾, 砂组成, 粒度粗。结构:分选差。构造:成层性不好, 砂层可呈交错层理, 具切割—充填构造

沉积相及划分

相类型亚相微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地震相冲 积扇旱扇、湿扇 扇根块状混杂砾岩~叠瓦状砾岩 电位、GR呈箱状、钟状扇中砂岩~含砾砂岩 扇缘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煤电位、GR在箱状、钟状背景 河流相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砾石为主,砂、粉砂 “泥包砂”正韵律,地震属性显 示曲流河 边滩砂岩(低成熟),正韵律 堤岸亚相 天然堤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砂岩、粉砂岩 河漫亚相 (泛滥盆地) 河漫滩粉砂岩、粘土 河漫湖泊粘土为主,粉砂 河漫沼泽粘土、泥炭 牛轭湖 辫状河 河床滞留砂砾岩 “砂包泥”正韵律,泛滥平原不 发育 心滩、河道砂岩 泛滥平原粉砂岩、泥岩互层 湖泊相断陷型、坳陷型、前 陆型 湖成三角洲 滨湖砾、砂、泥、泥炭电位、GR齿状 浅湖粘土、粉砂 电位、GR平直半深湖粘土(富有机质) 深湖泥岩、页岩、泥灰岩、油页岩

湖湾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层云岩电位、GR平直少量齿 三角洲相河控(辫状河)三角 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辫状)砂岩 退积型三角洲为正韵律,电 位、GR呈钟状;进积型三角 洲为反韵律,电位、GR呈漏 斗、反钟形,地震相为叠瓦状 前积构造 陆上天然堤细、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粉砂岩 沼泽粘土、泥炭、褐煤夹粉砂 淡水湖泊暗色有机粘土夹砂岩透镜体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砂、粉砂 水下天然堤极细粒砂和粉砂 支流间湾粘土,含少量粉砂、细砂 分支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粉砂 远砂坝粉砂,少量粘土、细砂 前缘席状砂分选好的细砂、粉砂(仅见于退积型三角洲) 前三角洲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电位、GR平直 扇三角洲(分旱扇、 湿扇,属灾变性沉 积) 扇三角洲平原 泥石流厚层~块状砾岩,砾石磨园低、分选差、基质高60% 电位、GR韵律与上同,地震 相杂乱 河道充填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成熟度低,正韵律 漫滩薄层状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 扇三角洲前缘 碎屑流类似泥石流,由分选差的砾石、不等粒砂、泥岩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含砾中、粗粒砂岩 支流间湾灰色细砂、粉砂夹灰绿泥岩 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中砂 远砂坝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前扇三角洲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电位、GR平直

沉积相考试重点-(2)教学提纲

沉积相考试重点-(2)

对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的沉积特征。 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在沉积特征上的不同之处如下: (1)岩石类型:淡化澙湖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可见方解石、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沉积矿物。当澙湖底出现还原环境时,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岩石呈暗色或黑色,澙湖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以泥晶、微晶石灰岩及白云岩、含泥石灰岩为主。 咸化澙湖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可夹有盐渍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岩,几乎无粗碎屑岩沉积,可出现石膏,盐岩夹层。若为清水沉积时,则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并夹石膏及盐岩层,可出现天青石、硬石膏、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2)沉积构造:淡化澙湖中,交错层理一般不发育,若有波浪作用,可发育缓波状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及对称或不对称波痕。虫孔少见,偶见干裂。咸化澙湖中一般多出现水平层理及塑性变形层理,斜层理不发育,盐类沉积中可见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冲刷面”,可见盐类假晶及泥裂。 (3)生物化石:淡化澙湖中为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瓣鳃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大为增多,正常海相生物常发生畸变,如出现个体变小,壳体变薄,具特殊纹分布等反常现象,当澙湖底部有H2S存在时,则可使生物群绝迹。咸化澙湖中以广盐性生物最发育,如腹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正常盐度的生物则全部绝迹,当盐度增高至一定限度时(一般不超过5~ 5.5%),大生物即行灭绝。 简述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 答:①平直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河床坡陡水流急,多出现于一条河流的上游。

②辫状河:弯度指数小于1.5河道宽、水浅、坡陡、流急,心滩是辫状河最重要的沉积类型,心滩出现使河道频繁分叉合并,故形态呈辫状,多出现于中上游。 ③曲流河: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窄、水深、坡缓、流速小,点坝是曲流河最具特征的沉积类型。多出现于中下游。 ④网状河:由多条弯曲多变的河道联结似网状而故名。弯度指数大于1.5,冲积岛(湿地)发育,常占60~90%,为网状河最重要的地貌特征,常出现于下游。 简述湖泊环境的一般特点。 答:(1)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缺乏潮汐作用。波基面常常不超过20米。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 (2)物理化学条件:①湖泊对大气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②湖水含盐度变化大,可由小于1%至大于25%。因有不同源区的河流注入,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大。③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海洋差别较大,如18O/16O 13C/12C低于海相,海相碳氢化合物的 34S/32S较为稳定,湖泊中变化大。B、Li、F、Sr在淡水湖泊中较海洋中少,Sr/Ba常<1。(3)生物学特征:常发育良好的淡水生物群,如淡水的腹足类、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还常发育有轮藻、蓝藻等低等植物等。 简述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湖泊相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①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砂岩、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仅分布于滨湖地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但一般比河流相略高。由岸向湖心,粘土岩比例增加。粘土岩中含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岩系。 ②沉积构造类型多样,粘土岩中多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同时可见对称及不对称波痕、泥裂、雨痕及生物搅混构造。 ③生物化石丰富,常见介形虫、叶肢介、瓣腮类、腹足类动物化石及高等和低等植物化石。

海陆相沉积相分析

油区岩相古地理实验报告 班级:地质1202 学号:201211030201 姓名:张瑞尧 指导老师:赖生华 完成日期:2015年1月9日

目录 一:实验内容 (02) 二:实验的性质和目的 (02) 三:实验的具体内容 (02) 大型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 (02) 1.沉积特征及环境 (02) 2.浅水三角洲平原与前缘微相类型及特征 (04) 3.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07) 4.结论 (09) 5.参考文献 (09)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海相沉积特征研究 (09) 1.地层及岩性特征 (11) 2.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11) 3.古地理演化及沉积相展布 (14) 4.结论 (15) 5.参考文献 (15) 四:心得体会 (15)

一:实验内容 该实验内容是研究陆、海相油区岩相古地理,其中分别以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以新立油田泉四段陆相沉积为例、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海相沉积特征研究为例,分析陆海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总结其地层和岩性特征,气候和水体特点,沉积相类型与展布规律,分析环境变化及演化规律等。二、实验的性质和目的 油区岩相古地理是石油地质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它是沉积学研究的高度概括和最后总结。古环境沉积特征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研究者具有比较广泛的地质学基础,而且还要有活跃的学术思想。油区岩相古地理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典型的陆相盆地岩相古地理图,综合认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三:实验的具体内容 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以新立油田泉四段沉积相为例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浅水三角洲的概念。Donaldon最早将河控三角洲分为深水型及浅水型三角洲,Postma将低能盆地中的三角洲分为浅水三角洲及深水三角洲。浅水三角洲通常是在水体较浅和构造相对稳定的台地和陆表海或地形平缓、整体缓慢沉降的坳陷盆地条件下形成的。针对中国陆相湖盆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模式的建立及其对岩性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较少。 松辽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分为西部斜坡区、北部倾没区、中央坳陷区、东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和西南隆起区。新立油田是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扶余—新木隆起最西端新立构造上的一个穹隆背斜油田,地层平缓,倾角 2.0°—2.5°。油田北部为新北油田,东部为木头油田和扶余油田(图1)。新立油田的主力产层为扶余油层(白垩系泉头组四段)。泉头组沉积时期是松辽盆地由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变的构造反转过渡期,泉三段晚期水进之后,盆地持续坳陷。前人对松辽盆地北部,以大庆长垣及头台地区油层和南部扶余油田、老爷府油田油层为例进行研究,指出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属于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对南部新立油田在成岩储集相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对沉积特征、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等未进行系统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时期湖盆面积大,水体浅,地形缓,湖平面波动频繁,波浪作用带宽且能量弱,泉头组四段时期发育的扶余油层属于独具特色的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观察新立油田20 余口井1830多m的岩心,研究扶余油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1.沉积特征及环境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构造演化表明,松辽盆地属弧后裂谷盆地,先断后坳是盆地形成特点。中晚侏罗世早期断裂经侵蚀夷平,孤立的小盆地在高潮期开始连通,形成统一的沉积背景;早白垩世中晚期,盆地南部基底呈稳定整体沉降的坳陷阶段。扶余油层的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厚度为120m,最大厚度为145m,

沉积相(特征)简述

简述题 1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2试比较边滩与心滩的沉积特征。10分 答:边滩的沉积特征如下: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常为长石、岩屑砂岩等。②粒度特征:变化大,主要为跳跃总体,次为悬浮总体,分选中等,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特别发育,多种多样,一般由下至上,由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④砂体形态:常呈板状,宽度几十米~几十公里。⑤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 心滩的沉积特征: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成分比边滩更复杂,成熟度更低。②粒度特征:变化范围大,比边滩更粗,具正韵律。③层理构造:以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底部常具冲刷面。④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一般缺少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⑤废弃河道一般不形成牛轭湖。 3试比较粗、细边滩的沉积特征。 答:粗、细边滩的沉积特点见下表: 4试比较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

答: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的沉积特征见下表: 5试比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的特点。 答: 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大于后者。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一,河流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第一,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水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从以上曲流河与网状河的沉积特征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点是:①网状河的沉积物粒度更细,泥质沉积物所占比例更高,很少出现粗砂以上的颗粒。②泥炭沉积较曲流河更为普遍发育。 ③网状河的“二元结构”中底层沉积更少,而顶层沉积更为发育。 7试比较曲流河中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沉积的一般特征。

利用SP曲线与GR曲线分析沉积相汇编

利用SP曲线和GR曲线分析沉积微相 (赵宏波) 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 在曲线要素中,SP曲线和GR曲线幅度反映在测井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地层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强弱;SP曲线和GR曲线形态反映物源供给的变化和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SP曲线和GR曲线顶、底部形态的变化反映沉积初、末期水动力能量和物源供给的变化速度;SP曲线和GR曲线的光滑程度反映水动力对沉积物改造所持续时间的长短;SP曲线和GR曲线的齿中线组合方式反映沉积物加积特点;;SP曲线和GR曲线包络形态反映在大层段内垂向层序特征和多层砂在沉积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一、SP曲线和GR曲线测井基本原理 用淡水泥浆钻井时,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在砂岩段形成扩散电位——在井眼内砂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负电荷富集,地层内砂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正电荷富集,导致砂层段井眼泥浆的电势低于砂层电势,正象一个平行于地层且正极指向地层的“电池”(第一个)。在泥岩段,泥浆滤液与地层水之间存在矿化度差及选择性吸附作用形成吸附电位——在井眼内泥岩段靠近井壁的地方正电荷富集,地层中泥岩段负电荷富集,导致泥岩段井眼泥浆的电势高于地层电势,正象一个平行于地层且正极指向井眼的“电池”(第二个)。又因为泥浆和地层各具导电性,正象两条导线把以上两个“电池”串联了起来而形成回路,这样在地层中电流从砂岩段(第一个电池正极)流向泥岩段(第二个电池负极);在井眼中电流从泥岩段(第二个电池正极)流向砂岩段(第一个电池负极)。在此回路中,地层也充当电阻的作用,总电动势等于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之和。用M电

极在井眼中测的自然电流在泥浆中产生的电位降即得自然电位曲线。其值在正常情况下与对应地层中泥质含量关系密切,砂岩中泥质含量增加,则电位降下降,异常幅度减小;砂岩中泥质含量下降,则电位降上升,异常幅度增大。另外,当泥浆柱与地层流体间存在压力差时发生过滤作用形成过滤电动势——动电学电位。(如图1) +- +- +- ●●●●●●●●●-+●●●●●●●● ●●●●●●●●-+●●●●●●●● ●●●●●●●●●-+●●●●●●●● 图1 SP 曲线原理示意图 沉积岩的放射形取决于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主要取决于粘土和泥质的含量,粘土和泥质含量越高放射性越强。GR曲线主要测量地层的放射性。

沉积相带图制图及应用教材

【实战训练3】 根据图1-2-6描述单砂体对比的等高程法。 图1-2-6 单砂体对比等高程法 【实战训练5】 根据图1-2-8分析相变式砂体对比模式使用的资料及表达方法。 图1-2-8 相变式砂体对比模式 图1-2-9 下切式砂体

【典型案例1】 根据图1-2-11描述夹层类型 图1-2-11 两个沉积单元间夹层类型的划分 从砂岩厚度划分的角度来说,一般定义两个砂岩之间的夹层为一类夹层(图中的Ⅰ);同一个砂岩内部的两个有效厚度之间的夹层为二类夹层(图中的Ⅱ),有效厚度内部在自然电位曲线和微电极曲线上有明显回返的夹层为三类夹层(图中的Ⅲ)。 从沉积的角度来说,如果下部沉积单元的沉积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所形成的两个沉积单元间的稳定泥岩夹层为一类夹层;如果下部沉积单元的稳定泥岩被上覆沉积单元侵蚀,而保留了岩性变差的砂泥交互段,称为二类夹层;如果下部沉积单元岩性变差的砂泥交互段被上覆沉积单元侵蚀,形成了对下部沉积单元的叠放模式,称为三类夹层。 【典型案例2】 根据图1-2-12描述不同类型砂体(独立型、叠加型、切叠型和深切型)特点及划分不同砂体类型的意义。 图1-2-12 不同类型砂体特点 一类夹层间的砂体叫独立型砂体,这些夹层在油田开发中能起到隔离作用;二类夹层遮挡的砂体叫叠放型砂体,这类夹层在局部能起到遮挡作用,但在平面上分布不稳定,因此不

能完全起到隔层作用;三类夹层遮挡的属于切叠型砂体,这类夹层基本上不能起到隔层作用,但在注水开发或三次开采中对一些措施的实施可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 【实战训练】 根据图1-2-13砂体剖面图,描述沉积单元间夹层类型划分及特点。 图1-2-13 砂体剖面图

油田沉积相研究(石油地质学)

第1章油田沉积相研究(石油地质学) 1. 1目的与意义 该课题原属于大庆油田采油三厂沉积相模式识别与绘图系统的一部分, 是大庆油田近几年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油田建设进一步发展所提 出的重要课题,运用计算机进行油田沉积相的自动识别具有开创性的实际意 义。 沉积相是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岩性与物性的综合反映。油田沉积相研究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同时也是正确认识油层的一种途径, 即:分析储油的有利环境,进而指导寻找生、储油的有利地区;分析沉积环 境的细微变化对沉积岩体的影响。通过对沉积相的研究,获得储层沉积环境 的确切概念,并揭示其宏观的分布规律,从而确定最佳的勘探部署与开发方 案,使油田的动态分析与开发方案更加切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因此,对沉积

相的识别是进行储层评价的基础工作,也是开发方案制订和调整的重要依据。 对于油层的沉积原理、沉积状况等,地质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但遗憾 的是,到目前为止,对储层沉积相的判别工作仍由人工来完成,其判别精度 取决于沉积学家和专业人员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在 地质部门却也为数不多。此外,人工判别沉积相速度慢、效率低,无法适应 当前油田开发的迅速发展,以至于影响采油的进度和质量。目前,大庆油田 的井网密度已经很大,人工识别的工作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发展各类油藏的 建模技术、计算机处理和显示技术,己成为目前油藏描述的主要攻关内容之 一。因此,运用计算机的高效的特点进行自动化的沉积相模式识别,在提高 劳动生产率、确保油田的稳产与高产等方面,将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目前,大庆油田的开采已进入高含水的后期阶段,储有相当数量的剩余

沉积相总结

沉积体系总结 一、冲积扇沉积物特征和垂向序列 1、近端沉积物最粗,块状构造发育;扇中砂、砾交错出现,重力流和牵引流共存;远 端牵引流更为丰富,各种交错层理的砂岩常见。 2、进积型——反粒序;退积型——正粒序。 二、河流 1、高度弯曲的曲流河的内部构成包括: ①河道充填组合:底部滞留沉积、点坝及流槽和流槽坝沉积 ②河道边缘组合:天然堤、越岸沉积、决口扇及决口河道 ③泛滥平原组合:泛滥平原、沼泽、泛滥平原小型湖及废弃河道 注意:①河道充填在河流体系中是最粗、砂质含量最高的地方;为冲刷面之上的泥砾、树干等;中——大型槽状交错层理②点坝是曲流河的特色,位于曲流河的凸岸,向河心凸出;点坝的侧向可以形成“S”型的侧向加积层理——曲流河的特征沉积构造③流槽及流槽坝是在洪水期主流线取直后在点坝表面作用的结果④河道边缘组合包括: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及越岸沉积 2、辫状河也可以分为三个内部构成: ①河道充填:纵、侧及横向坝,其中纵向坝最常见;横向把最典型,是辫状河沉积 的特征——垂直水流方向是众多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平行水流方向是众多大型底形 的逐渐进积②河道边缘:因河道经常迁移,因此天然堤不发育③泛滥平原沉积 缺乏④正粒序 3、网结河的内部构成: ①河道充填组合:宽/深比小,河道稳定,因此充填砂体厚且窄②河道边缘:植 被密集,厚层泥炭,呈上凸状(网结河成因?)③河道间湿地:被天堤包围,占 网结河地区的60%-90%,有沼泽、泥炭沼泽、小型湖泊等 三、三角洲 1、河控三角洲 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越岸沉积(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河道以及分流间湾) ②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水下堤及水下分流河道 ③前三角洲 重点: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反粒序;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正粒序 2、扇三角洲:平原相包括:重力流沉积体系及辫状河道充填、越岸沉积及洪泛平原、 沼泽沉积;前缘相包括:近端河口坝和远端河口坝及浅水重力流沉积 四、碎屑滨岸沉积体系 1、海滩面体系:重矿物等沉积砂矿主要分布于前滨的冲洗带;风成沙丘;破浪带和碎 浪带可见新月形大型波痕,横截面显示为大型交错层理 对于最容易保存下来的进积型海滩面体系而言,由下向上粒度变粗,生物扰动减弱,浪成沉积构造增多,分选变好 2、潮坪体系内部构成: ①潮道沉积:潮间带及潮下带常见;由海向陆,泥质含量逐渐降低,且潮道逐渐 弯曲分叉;一般具羽状交错层理和再作用面 ②潮下带沉积:以砂质为主,主要由潮道中的沙坝和浅滩沉积物构成;能量强大! ③潮间带沉积:潮坪由砂坪逐渐过度到泥坪,具羽状交错层理、再作用面及冲刷 构造 显示为正粒序!

沉积相研究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沉积相研究 姓名: 陈辉 班级: 资工10702班 序号: 1 指导教师: 郭甲世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综合报告 一、设计目的 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尽快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及时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大部分研究内容。本组只做了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长6油层组)。 三、地质概况 一)工区概况 重点研究工区范围为安边一杨井地区的A8区块,面积约520km2该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乡、杨井乡境内。这里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复杂,沟谷交错。属于典型的黄土源地貌,为半干旱气候,公路交通比较便利。其西侧为盐定工区,范围西至王家场,东至油房庄,北自安边北,南到沙涧子,总面积约为2100km2 截至目前,安边一杨井地区97年底以前共完钻各类探井21口,98年共完钻各类探井16口,勘探目的层为延9,延10,长21,长61,经过一年的钻探和试油工作,业已证实延9,延10,长21,长61具有工业油流,在97年A8井区提供的控制储量基础上,今年上升为探明储量,测井综合解释,纯油层19层,厚46.3m;油水层85层,厚202.8m。 中生界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为湖盆河控建设型三角洲碎屑岩沉积体系物源可能来自北东晋西褶皱区,河流从北东向南西注入湖泊、长6地层厚约180m,共分为三层; 长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体,近南北向展布,地层厚约140m,共分为三层;早侏罗世的延安组第7、9、10油层组为网状河与辫状河沉积体系,地层厚约110m.延7、9、10、长21砂体发育带极为有限,由此形成了分布极散的坡缘和古地貌封闭的各类岩性油藏。 沉积相是研究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示储积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经过地层划分对比后可知,地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小,研究表明,延9,延10为网状河沉积体系,继承了甘陕古河道的格局,层位稳定;长5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发育水上河道及分支河道,河流近南北向分布;长6为河控建设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正北与北东方向,呈朵状和指状分布。

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优秀开题报告 篇一: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四川盆地米仓山地区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 学生姓名: 院(系):XXXX 专业班级:XXXX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X年X月X日 篇二: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专业班级:资工(基)109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开题报告日期:20XX年4月 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 学生: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一、题目来源 科研课题名称:《萨北二西区东部P1油组沉积相研究》 来源:科研真题

论文课题类型:毕业设计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进行这次毕业设计,使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并了解论文的写作过程等。具体目的如下: 沉积相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十分活跃的领域,其理论和方法对地 球科学的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一般地,沉积相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能够反映特定的环境或过程的沉积产物.实际上,对沉积相的含义有各种理解,由此造成有关术语的不尽相同的用法.或指沉积 产物的外观,或指其成因,或指其沉积环境,或表示具有成因意义的沉积产物的综合特征等等.所有基于这些理解而从不同角度(如沉积构造、成分、化石、介质乃至颜色等等)定义的各种术语,都被普遍地使用。 沉积相的研究基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沃尔索(Walther)相律阐明了相在横向和纵向序列上的联系;旋回沉积作用的概念肯定了沉积层序的一般规律性;相的接触型式及其组合关系,则指示了环境的空 间分布及其在时间上的变迁。 沉积相研究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对观察现象作出解释.对于像沉积过程这样复杂的自然现象,建立一些经过简化的理想模式是必需的.迄今为止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相模式(例如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相模式),每个模式都代表形成一种特定产物的特定环境.大部分

沉积相柱状图

1.试绘图并说明无障壁碎屑型海岸沉积的亚相划分及其沉积特征。 ①海岸沙丘亚相长脊状或新月形,圆度和分选好,细—中粒,成熟度高;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②后滨亚相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具平行层理,可见小型交错层理,生物介壳凸面向上 ③前滨亚相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为特征 ④近滨亚相常发育沿岸砂坝;沿岸砂坝向陆一侧伴有凹槽,其中发育浪成波痕和小型流水波痕。;并发育较大规模的交错层理,愈向岸愈多。 八、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类型,说明每一层( ①~⑤) 的沉积环境,并说明其依据。(10 分)

主要依据: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要求详细论述)。 九、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并说明其依据。(10 分) 主要依据: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要求详细论述)。 八、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亚相类型,并说明其依据。(10 分)

依据:从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层序方面逐一论述。 九、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亚相类型,并说明其依据。(10 分)

依据:从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层序方面逐一论述。 曲流河沉积特征( 6 分):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 河床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边滩发育。 河床滞留沉积:成分以陆源砾石为主,成分复杂,有少量泥砾,砂很少,有时有硅化木。砾石呈叠瓦状排列,一般厚度不大,一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滩沉积。 边滩沉积特点:沉积物以砂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层理以大型交错层理为主,尤其以板状交错层理最发育,垂向上,自下而上常出现由粗至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堤岸亚相与河床亚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进一步可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河漫亚相沉积类型简单,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三个沉积微相。牛轭湖亚相: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 图示沉积相(18 分) 上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