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_王晓蔓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_王晓蔓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_王晓蔓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_王晓蔓

高一关于谦虚的议论文【三篇】

高一关于谦虚的议论文【三篇】 【篇一】 谦虚是一种美德,“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我国古代诗人曾以竹子来称道谦逊的品格。谦虚也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它能使人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所获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习题,比较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孩子也必须明白,骄傲是谦虚的对立面,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阴影。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获得的,当他什么时候骄傲了,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就必然会停止前迸的脚步。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不但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障碍,而且还会造成伙伴关系的紧张。对于一个人来说,具备了谦虚的美德,就等于是有了好名声,有了好人缘,有了更多知心朋友,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 一个人学会了谦虚,具备了此种美德,在事业等各方面都会不断进步,遇到困难虚心请假也能得到更多人帮助。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以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业。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面对生疏人也能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并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想当然,一个处处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业之船等于悬挂了顺风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相反,骄傲的人最喜欢自吹自擂,往往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这类人喜欢依附于他或谄媚于他,见面就对他说尽好话,拍他马屁的人,而不喜欢对他提出忠告和批评的人。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忌恨,并处处排斥别人,打压打人,这样的人怎么会有真心的朋友,又怎么能得到帮助呢?骄傲的人总是会低估对手的能力而麻痹轻敌,“骄兵必败”的成语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这个悲剧也在不断重演。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境界而停步不前、而趾高气扬。假如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川之所以聚集江海,因为它善处下游位置,所以能成为百川。这正是老子对谦虚作用的写照。这个社会上真正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懂得谦虚待人的。因为他们才真正理解世事的困难,行为处事的重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它还有助于你成功的待人方式。谦虚是在一个人获得成就,获成功的时候,他

听古筝读《诫子书》思淡泊宁静(易经每日中庸行系列)

听古筝读《诫子书》,思淡泊宁静(易经每日中庸行系列) 听古筝读《诫子书》,思淡泊宁静 (易经每日中庸行系列) 一、静心听舒心养生的精典古筝曲65首 二、静心读《诫子书》原文及注释《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

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注释 淡泊:不追求名利。 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三、静心思考之一——诸葛亮的《诫子书》给人的十种力量丰阳道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中国人的修养》书评

《中国人的修养》书评 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蔡元培先生写下《中国人的修养》这本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公民道德建设教科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给读者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这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以例服人,以理服人,是全书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旁征博引,以中国史料与孔孟之说为主,辅以西方历史、科学史、进化论、宗教学等,足见蔡先生的学术功底之深、中西结合之精妙。还有从形式上看,这本书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在历史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时代背影已经隔代又隔代,然而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故训,我们总能看到前辈人熠熠生辉的智慧。这本书有三部分构成: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不管是哪一部分,其主要旨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推广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亲自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一本是面向学生的公民道德课本,一本是面向大众的公民道德读本,两本教材内容既系统严谨又通俗易懂,融 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念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公开出版后很快多次再版,其中不少篇章还多次收入全国通行的语文教科书里。《华工学校讲义》是一本完全面向社会大众的公民道德的读本,分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内容严谨又通俗易懂,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融汇古今,举例生动,说理浅显,是一本无论是对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难得的国民道德读本。而《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是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娓娓道来。以我的理解,毋宁说是这七个方面,不如说是“理想中心论”。蔡元培先生认为:“理想与实在,永无完全符合之时,如人之夜行欲塌己影而终不能也。”这并不等于说人生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到达的,在人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没有什么是既定的。 一个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民族,是无法称之为文明的民族的。在今天,想要复兴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积极改造国民性、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乃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蔡

中国人的修养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近日有幸读到蔡元培先生的名著《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该书被誉为“一部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蔡元培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既要有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敏捷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以及饱含对国家、学术、社会责任的骆驼精神,又要有“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才能无愧于现代学生的称号。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则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剧、诗歌、历史、地理、建筑、雕刻、装饰等内容。三为《散论》,主要收录了12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演说、论文、手稿等。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000字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看见封面上温文儒雅的五个人,看了一下书的作者:蔡元培。对蔡元培的第一印象是历史课本上,他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思想,他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相信他一定有独到见解能引领北大学生走到教育最前端,就如他说的那句话:“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主要是理论篇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等,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副、诗歌、历史、地理、建筑、胜刻、装饰等内容。三为《国民修养散论》,主要收录了10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演说、论文、手稿等。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正式研读,我不自觉的思考杨老师推荐这本书的意图,现作为一名教师,代入感去研读”修己”,认为要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培养

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让“其于平日亲炙之事物,不知不觉,浸润其精神,而与之为至密之关系”;让学生勤勉、自制,遇事勇敢面对,敢于承担;培养学生德育与智育,团结同学,教师引领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 我深入了解才发现这本书是指引中国人道德修养的指南针、是引领人道德修养的标尺、是研读过程中自我解剖的“手术刀”。高尚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读后感·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蔡老先生认为,做一个现代学生既要有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歌捷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以及饱含对国家、学术、社会责任的骆驼精神又要“自爱”“爱人”这种主张用朱永新先生的话说就是在当下的大众当中,有“补课”价值.整本书,蔡老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案例,内容严谨又通俗易懂,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深入浅出。 作为当代中国人的我们,生活中很多不道德是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前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这件事原本是一件小事,由于修路,公交车司机换路线行驶,一名女乘客由于没有经过自己的站点,就与公车司机起了争执,最后导致14个人遇害,对于这种规则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人类之所以高贵,乃在于有修养,我们看看下面的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哦! 从图书馆借来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慢慢品读,心中感概颇多。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再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普世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公民道德素养的培育有着不约而同的思想契合。

由此看来,百年前与现今的大环境何其相似,至少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上来看,不得不感叹蔡先生的水平之高!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从一定上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思想文化史,一部中国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国人的道德修养史,古圣先贤关于修养的著作,关于修养的名言,论语、老子、庄子,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等,哪一部不是修养的典籍?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

心得体会-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扬善修身 精品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扬善修身 扬善修身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商南花 最近阅读了蔡元培先生编写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三部分内容组成。 不管是哪一部分,其要旨就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虽然成书距今已近百年,且只是薄薄一册。 但其内容和形式却令我心生欢喜。 是那些讲成功励志和心灵鸡汤故事的人生修养书所不能比拟的。 大师就是大师,先生在书里平平淡淡地就把人生的大道理说得一清二楚,毫不拖泥带水,这就是大师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不是学术理论著作,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对人们生活的道德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蔡先生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讲述了人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 对于有志于提高自身修养的人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而我从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深厚,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部道德发展的文化,就是提高人生修养和境界的文化。 我不但领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就是教人做人与处事,还明白了大局意识是一个人形成真正世界观的基础,没有大局意识就难有真正的世界观。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教育家、革命家、伦理学家,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对蔡元培先生我一直心存敬仰,他是时代的典范,一生以实践影响了这个国度和民族的走向、影响了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林语堂也评价先生"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

中国人的修养书籍

中国人的修养书籍 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 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 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 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 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 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代学术、文化、教育界,每被人提及,无不肃然起敬。特别是他主持北京大学期间,几乎把当时我国的精英 和进步思潮的先驱人物都聚集在一起,使中国的学术文化来了一个 突变,逐渐从落后变为向前进。他的理想目标是“兼容并包”,这 四个字说出口很容易,但要做到,拿出成绩和功绩,却很不容’易。他虽然身居高官之列,心却在人民中间。他主张劳工神圣,乃是劳 动人民的知心朋友。他呐喊劳工的心声,带头主张勤工俭学:他带 领第一批去法围作勤工俭学的学员中。就出现了如周恩来、邓小平 等许多后来成为全国、全人类敬仰的人物。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在学校内引进西方的革命思想.团结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 东等。以后这些先进思想家组织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还特别聘请了鲁迅、梁漱溟等社会精英)。我们可以说,蔡元培对中华民族的进步、 对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著。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一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从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修己,是为第一。在蔡元培先生的《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开篇第一章即为修己。其中提出“体育,知育,德育,三者不可偏废也”道德虽然是修己之本,但是若是没有体育——体育在这里可以延伸为康强身体。 自古要求人们忠孝两全。忠,是为国之义务。孝,是为供养双亲。若无康强的身体,那么又如何供养双亲,又如何为国奉献呢? 蔡元培先生有提出,体育与智育相辅相成,正所谓“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能否成之,视体魄耳”|每个人存活在这世界间,并非能够做到遗世而独立的,多多少少都是有他应尽的本分,而身体是否康健,就决定了能否完成这应尽的本分。 除去体育,知育,德育三者要并重发展。其间还有诸多小细节,一样决定着我们的修养。 卫生之道包涵着饮食,清洁,运动,寝息,习惯....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最是息息相关的地方。

饮食要注重不能够恣食,恣食损身。“为食欲所迫,不及自制,养成不能节欲的习惯,其害尤大,不可不慎。”我们也常被教导着,进食7分饱,不能够暴饮暴食。《红楼梦》中就有关于“饭后歇息片刻再饮茶”说法。 清洁,清洁以洁肤为始,由此拓展。除去洁肤,房舍庭院亦不能任其芜秽。身体衣服,作用是除去保暖,是为了优美我们的仪容。要据此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的精神才能更好的散发出来。 关于运动,蔡先生所说“爽朗精神者”。运动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为了更加的投入到学业中去。 寝息,正是我们所说的休息睡觉。所谓劳逸结合,正如这观点所说。但是休息睡眠这个是需要自身把握住量的大小。不足,则身体衰弱,精力既疲,且事半功倍。而过于多呢,则会酿成惰弱之习惯。这也是大家所不愿的。 蔡元培先生认为“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正如我们古语中所言,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习惯,“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习惯是为我们的第二天性,是不知不觉浸润精神。这不能不慎。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

提升道德修养的几点体会 邵期友李论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社会,人们心理普遍浮躁,道德修养需整体提升,特别是煤矿企业的员工,劳动强度大,平日很难静心修身,有些自以为是,有些苦于无法,总之,都为不思进取找合理借口。鉴于此,特分享几点体会与心得。 【关键词】浮躁;提升;读书;明志;躬行 你知道不知道?这一平常的问句有两种答案:知道或者不知道。但对这个“道”字,我们是否认真琢磨过?道德、道理、道路、道道、知道、难道等等与“道”搭配的词语太多太多,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百姓日用而不知。 但这个“道”与主题有何关系呢?当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社会,浮躁是普遍存在人们心中的,“浮躁”在字典里解释为急躁,不沉稳。即行为上漂浮,心理上急躁。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直接导致浮躁心理的滋生,越攀比越感觉社会与命运的不公平,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叹息世间无我立足之处,唏嘘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惊愕别人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鸣惊人、一蹴而就,甚至哀怨于政府的无能,失望于党的执政能力,质疑于国家的体制。 这种浮躁皆源于不知“道”! 就咱们煤矿人来说,有多少人在抱怨工资低?但是有没有考虑过,有多少人是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事业来做的?有多少人是为了谋生才选择的煤矿?有多少人是把国家的资源作为自己的家产来对待的?有多少人是在默默地学习业务知识的?有多少人在坚持合理、科学的精神而坚守自己的良心?又有多少人在思考我今天为企业做了什么?今天的工作量和我的工资是否成正比?又有多少人在考虑企业在这样低迷的环境下能走多远?我们下一步将如何面对?站在本职岗位上结合自身能力,能为企业贡献什么?又有多少人只知道索取不甘愿付出,总是纵向横向地与同事、与同行、与其它行业的收入相比?又有多少人成天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我想,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 而这种浮躁亦源于不知“道”! 屹立于冷静的巅峰,察看历史长河,这不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是迷惘的年代,是彷徨的年代。我们要在河湾处静下心来,细思量,荡涤灵魂,武装思想,谨言慎行,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少去琢磨别人,多认识自己,才能知“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开一点,勿让名利所累。 就当前社会现状,怎样才能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提升道德修养呢? 1.读书 1.1读书的意义 宋皇帝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培根《论读书》:读史使人明智,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教育家、革命家、伦理学家。其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倡“兼容并包”,给中国的学术带来突变,他主张劳工神圣,由他带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学员当中就有周恩来、邓小平。他在北京大学团结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引入了西方革命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对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著。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了,在历史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时代背影已经隔代又隔代,然而《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所要求我们的,明显把握了历史的脉搏,早已知晓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这本书有三部分构成:专门给旅法化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不管是哪一部分,其主要旨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蔡元培先生认为,做一个现代学生既要有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敏捷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以及饱含对国家、学术、社会责任的骆驼精神,又要“自爱”、“爱人”这种主张用朱永新先生的话说就是在当下的大众当中,有“补课”价值。 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

理想、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娓娓道来。以我的理解,毋宁说是这七个方面,不如说是“理想中心论”。蔡元培先生认为:“理想与实在,永无完全符合之时,如人之夜行欲塌己影而终不能也。”这并不等于说人生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到达的,在人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没有什么是既定的。最近备受热捧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有这样一段对白,“如果我一辈子穷困,你还会爱我吗?”陆涛问,夏琳回答“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还爱你。”所以我们所能把握的仅仅是一种趋势、一种信仰而已,而非想象中那样,成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程序。我们所做的也仅仅是为了让理想向现实无极限靠近而已。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在成功之前先成人,如何让一个群体在过渡时候不会迷失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成功学和交际学泛滥的社会。走进书店,励志书籍和交际书籍铺天盖地、“汗牛充栋”。他们能让你知道如何才能得到上司欣赏,叫你明白怎么样才能让同事喜欢你,甚至是脸皮厚、心肠黑,出卖自己的信仰,却对温良谦恭让只字不提,理由冠冕堂皇,其中一条就是:老实人吃亏。记得成龙导演的电影《新宿事件》利有这样一句台词:“日本人自己不偷东西,就以为所有人都不偷东西。”这句话里的社会风气足以让日本人引以为豪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底气相信自己国民的社会信用和道德素质,或许他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偷东西呢?自己有欺负老实人的心理,所以才害怕自己老实被别人欺负,公众对现在的很多事件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就

中华之文明

中华之文明 在世界唯有一种国家,传承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他用自己的肉体,捍卫国家的荣誉。他用五千年来的文明,写出这个东方古国屹立在世界的辉煌一笔,而这个国家则是—中国。 小时候,我听父母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其原因则是文明,是中华之文明在支撑着这个东方大国,中华文明走过多少苦难,但不曾有哪个国家的文明能像中华文明一样,能一直延续下去。原因在于,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是文明的民族,是强大的民族! 上学时,我在课本上看到,周恩来对老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啊!中华之文明,从古代到现代,那个不是因为自己的祖国强大,不受他国欺负而读书吗?中华文明是对时间的验证和考验。 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 当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土屡受日本践踏,甚至妄想让中国文化破灭,但英勇不屈的中国人,不但没让中华文明得到破灭,反而让中华文明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华之文明是悠久的文明。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中新的

一代。黄河,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之关怀;长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之坚强;故宫让我们看到中国之辉煌,中国文明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更体现在文化修养上。 “德孝”文化是中华文明修养的其中两点,“德”即品德;“孝”即孝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修养、道德、文化。是国家的奠基。鲁迅曾经说过:“不孝之人则为世界最可恶的人。”孝敬,是中华民族所传承的最经典的形式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孝”是我们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文化修养能充分展现出来,那么中华文明就不会衰落。 在时代的今天,让我们回头再看,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要想独立自主,要想站在时代前面,就必须要让文明飞扬起来,让文明跟着时代的脚步出发! 告别陋习,牵手文明,从现在开始,我们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我们应该牵手文明,构建我们心中文明的形象吧!

读《都市风流》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都市风流》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都市风流》有感 广西师大文院17秘书班 孙力余小惠/ 人民文学出版社 阅读,对于我而言是痛苦的。更何况是阅读矛盾文学作品,然而我在看这本《都市风流》的过程却是意犹未尽的。书只看了一遍,自然参的不透,以下所感也算是浅谈罢。 这本书讲的是八九十年代,在北方某一大城市里,上至市长下至普通老百姓对城市建设不一的心态,同时也反应了出城市的病态以及城市改革的不易。 文章开头对这座城市做了简单的描写,随后画面就转到了市委书记高伯年,女儿流产、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市长阎鸿唤的“背叛”,让他感到恼怒和无奈。 自从阎鸿唤独自进京向总理汇报工作之后,高伯年对阎鸿唤的态度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不受自己控制。他当年还对那些来告新干部的状的老同志们说道:“要心胸开阔,不仅要有退出舞台的勇气,而且要有甘为自己徒弟当配角、跑龙套的气度”,同时要求新干部要尊重老干部,鼓励他们“丢掉老框框,放开手大胆工作。”可如今高还未退休,心里已有些不是滋味了。 改造道路是高多年以来的夙愿,但到底是老一辈的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入的党,打过日本鬼子,经历过许多的艰难困苦的时期。他深知,道路建设的前期准备不足,施工过程不如意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怎样的困扰。心底的顾虑太多,也没有阎鸿唤那般的坚定的决心。在得知儿子死讯的那天晚上,很意外的,他亲口对这位年轻有为的市长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道路改造工程的支持。 他不得不支持,也应该支持。 他对阎鸿唤的感情是矛盾的。他欣赏阎的才干和胆识,还做了他当年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情——道路改造,按道理他应该很欣慰、很支持。他并没有觉得有多欢畅因为这个不是他努力的结果。 高伯年的野心其实一点也不比阎鸿唤的小。相反,年事已高的他并不服老,住院期间还心心念念着政务,希望市里的事情能再他的掌控之中,阎鸿唤的“独立”多少“动摇”到他的地位。他不甘心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市委书记,他希望这座城市在他当权时变得越来越好。这一点与三国时期的曹操有些相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对高伯年的真实写照。 阎鸿唤确实是一个好市长,一个为民着想、敢作敢为的市长。 他脚踏实地,从普通工人、车间主任、工业局局长到如今的一市之长,在每一个职位上都干得出彩;他思考事情不按常规惯例去思维,当市长不比普通工人,规规矩矩窝窝囊囊干不成什么成绩。他上任刚一个星期,摆在他面前的是这个城市的现状:城市环境脏、乱、差,外商因此拒绝投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受到了限制,所以,作为市长,推动城市环线的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目光长远,发起城市建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城市脏乱差的毛病,他还要让他的城市变成现代化的大城市,走向世界。 阎鸿唤的“叛变”并不是一时冲动。 老一辈的想法终究与年轻一代的想法有所不同,两人在工作中意见不同,难免会产生摩擦。电厂工程就是一个例子:按阎鸿唤的计划一年就能完工的电场,在高伯年的干预下却花了两年的时间。让他有一种被绳子束手束脚的感觉,“挥不出拳头,迈不开脚”,这不是一件好事。不改变这种现状,他的计划就不能完成,城市建设不顺利国家还会浪费更多的前,人民群众还要受更多的苦。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心得 从国外公园“禁止吐痰”的华语告示牌,到肯德基店里女服务员的崇洋媚态;从大街上跌倒的老人边伸着手求助边说:“是我自己跌倒的,是我自己跌倒的”,到某地方官僚中最受欢迎的礼品:清水装的高档酒——以示清高…… 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普遍缺失。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蔡元培先生的这本《中国人的修养》,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现在看来尤其意义非凡。此书不仅对今天中国的青年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迪作用,更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阅读的道德指导手册。 该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智育十篇,第二部分中学修身教科书,又分六章,第三部分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收录了作者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 首先我想浅谈一下第一部分的德育三十篇。这三十篇讲义基本涵盖了一个有修养的中国公民为人处事的必备品质,而诸如“合群”“舍己为 群”“注意公共卫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物”等篇目我觉得 更应该仔细品读。 “合群”讲得的是人要有团队精神,现在这种精神不仅在企业在社会受到广泛的重视,就是在校园里大家也十分强调它,比如每一年学校社团招新时,具有团队精神、容易合群的人往往很受欢迎。另外我觉得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很需要“合群“。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生活中做个合群的人,学习上才有朋友可以请教切磋,漫漫求学路也就不会显得太过艰辛,因而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还能多收获几分快乐。书中讲:“个人孤立奋斗,就是挨饿受冻也是在所难免的;集合众人的力量去奋斗,才可以去谈幸福的生活、文明的事业。” “舍己为群”这一道德要求乍一看似乎只有圣人能做到,因为实在太亏了,其实不然,读过蔡元培先生的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舍己为群”是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是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做的事。总结下来“舍己为群”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自己在群体中,如果群体灭亡,那么自己也会随之灭亡。现在舍自己而救群体,群体果真不灭亡的话,那么自己也就未必会灭亡;即使是群体不灭亡,而自己先灭亡,那也比群体和自己都灭亡要强。二是处在群体当中,来看群体中的一个人,个人的价值必然小雨群体的价值。牺牲一个人而可以救众人,为什么不去做呢?” “注意公共卫生”是一个特别具体的问题,但这种小问题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为什么国外的留学生租房子的时候一说自己是中国人就很容易受拒绝,但韩国和日本的留学生却很受欢迎,正是公共卫生这个小问题使中国留学生的声誉大打折扣。我们都喜欢到干净整洁的地方去,也都享受过公共设备卫生带来的好处,所以履行自己对于公共卫生的义务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俗话说的“将心比心”,央视百家讲坛中的名师于丹曾隆重推出过这句话。可以说这是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中精华里的精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_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一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从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修己,是为第一。在蔡元培先生的《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开篇第一章即为修己。其中提出“体育,知育,德育,三者不可偏废也”道德虽然是修己之本,但是若是没有体育——体育在这里可以延伸为康强身体。 自古要求人们忠孝两全。忠,是为国之义务。孝,是为供养双亲。若无康强的身体,那么又如何供养双亲,又如何为国奉献呢? 蔡元培先生有提出,体育与智育相辅相成,正所谓“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能否成之,视体魄耳”|每个人存活在这世界间,并非能够做到遗世而独立的,多多少少都是有他应尽的本分,而身体是否康健,就决定了能否完成这应尽的本分。 除去体育,知育,德育三者要并重发展。其间还有诸多小细节,一样决定着我们的修养。 卫生之道包涵着饮食,清洁,运动,寝息,习惯....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最是息息相关的地方。 饮食要注重不能够恣食,恣食损身。“为食欲所迫,不及自制,养成不能节欲的习惯,其害尤大,不可不慎。”我们也常被教导着,进食7分饱,不能够暴饮暴食。《红楼梦》中就有关于“饭后歇息片刻再饮茶”说法。 清洁,清洁以洁肤为始,由此拓展。除去洁肤,房舍庭院亦不能任其芜秽。身体衣服,作用是除去保暖,是为了优美我们的仪容。要

据此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的精神才能更好的散发出来。 关于运动,蔡先生所说“爽朗精神者”。运动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为了更加的投入到学业中去。 寝息,正是我们所说的休息睡觉。所谓劳逸结合,正如这观点所说。但是休息睡眠这个是需要自身把握住量的大小。不足,则身体衰弱,精力既疲,且事半功倍。而过于多呢,则会酿成惰弱之习惯。这也是大家所不愿的。 蔡元培先生认为“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正如我们古语中所言,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习惯,“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习惯是为我们的第二天性,是不知不觉浸润精神。这不能不慎。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但是不好的习惯,则应该去恶从善,平日里要注重善否之界限。养成正义,勇往,勤勉,忍耐这样的道德目标。 除去这些,蔡元培先生还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列如,在开篇《华工学校讲义》中,所提到的,合群,舍己为群,爱护公物,尽力于公益,无论己所不欲或是欲,都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勿畏强辱弱。爱护弱者,戒失信嘲弄毁谤之类。等等细节,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这本书,是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具有的道德修养的总体构想,在这条完善自我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所提倡的“崇德”思想可谓是现代社

至善之路——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至善之路——读《中国人的的修养》有感 新华街小学侯春转走进任何一家书店,你都会发现很多关于人生修养的书籍。这些书往往善于讲一些成功励志和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其目的也许是好的,为了启发和感悟读者。但是很多故事从常识和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试问谎言,即使其动机是十分善意的,又能在人生修养上给读者多少益处?抛开这个不谈,这些书大都流于支离破碎的泛泛而谈,缺乏对人生修养系统的理论分析,更遑论作者自己的修养水平。 最近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虽然成书距今已近百年,但其形式和内容却令人耳目一新。仅仅薄薄一册,却比上述的那些心灵鸡汤不知有营养多少倍。而且那些作者的学识跟先生相比也有云泥之别。先生的书平平淡淡地就把人生的大道理说得一清二楚,毫不拖泥带水。这才是大师的水准。这也说明,道德修养与科学技术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后者往往是新近的总是超越老旧的,而前者则可能需要到历史的岁月中去寻找高峰,过往的也许永远也不会过时。《中国人的修养》就是这样一座高峰,值得每个中国人好好读几遍。 在该书开篇《合群》一章中,先生以教室、桌椅、衣服和身体为例,说明事物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有机组合而成,进而指出人与人必须结成集体,彼此合作,才能谋求最大利益。这种以身边日常事物启发读者,其中的道理让人不得不信服,真是微言大义!另外,开篇

又契合了先生所提倡的人生理想“自发展其人格,而使全社会随之以发展者,人生之鹄也”,确是大师手笔! 大多数关于人生修养的书都在努力教你培养各种美德,却忽视了一种美德如果坚持过度就可能变质。先生在《镇定与冷淡》、《自由与放纵》、《尚洁与太洁》、《方正与拘泥》和《有恒与保守》等篇中,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说明修养也是需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过犹不及。其中最令我赞同的是《有恒与保守》,文章介绍了三个真正有恒心的例子。巴律西制造瓷器,不断试验以改进制陶技术,精益求精,积累十八年经验才做出了精品的陶瓷。布丰写《自然史》前后修改了十一次,最终才成为流传于世的名著。布申坚持学习提高绘画技法,从十多岁开始,一直到老死都在学,终成一代名家。他们不断地改进作品和提升技艺,是真正有恒的表现。相反,不求上进的坚持则是保守。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同样需要这样的有恒,而不是多年不变的保守。教学技能的改进和提高往往需要知识的积累、理解的深入、操作的熟练等多方面因素的沉淀,而沉淀来自于一点一滴,从来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应。只有坚持的时间长了,效果才会显现出来。可是大多数人正是因为努力坚持了一段时间却看不到任何效果,才选择放弃。然而实际上,犹如种植花草树木,浇灌的时候谁能看到浇灌的效果呢?花草树木的生长,常人肉眼是很难看到的,但它们无时无刻不在生长着;否则枝叶花实的繁茂能从哪里而来?事实上,一切知识、技能、修养的提升都有同样的道理,积累的时候看不到效果,但效果却又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只待厚积薄发的那一刻罢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指导评价手册与调研报告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学生考核手册 学年学期2015-2016第一学期 学院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实践得分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思政教研室编制

实践教学考核手册填写要求 1、考核手册中除实践得分外内容均要求由学生本人完整、如实填写。 2、考核手册封面“学院”、“年级专业班级”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数字部分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学号”必须填写完整。 3、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填写考核分数栏,采用百分制。 实践教学考核手册填写说明 1、本课程考核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占50%,实践教学占50%。实践教学具体分三个模块,各占三分之一。 2、表一:为学生所填写的“经典感悟”。学生可选择阅读所列经典书目,要求至少精读一本并写出读后感,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3、表二:为学生参加社会小调查所写调研报告,字数要求1000字左右,可运用统计表格、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多种方法辅助表现。 4、表三:为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记录报告,主要填写公益活动具体时间、地点、参与者、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自己参与的感受。

一、经典书目资料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 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2、《大学之理念》,金耀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年版 3、《大学人文读本》(3卷),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国震撼》,张维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大国的兴衰》,(美)保罗·肯尼迪,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6、《平凡的世界》,路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7、冯友兰著:《一种人生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伦理学是什么》,何怀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著:《伦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10、《道德的理由》斯图亚特.雷切尔斯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乡土中国》,费孝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年版 14、艾·弗洛姆著:《爱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15、《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正义的历史映像》,赵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7、《西窗法雨》,刘星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8、《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张中秋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