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设计院模板)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1 一般路基设计

1.1 设计原则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结合《工可报告》,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及组成内容执行交通部颁2007年10月实施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图表格式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1.2 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

1、路基标准横断面

主线一般路段为26m路基标准横断面,采用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整体式断面,其断面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2×0.75m,中央分隔带宽2.0m),两侧行车道2×3.75m,硬路肩2×3m(含右侧路缘带2×0.5m),土路肩2×0.75m。

图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路基超高及加宽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本项目对于平曲线半径小于4000m的路段均设置2%超高;全线未设置加宽路段。

3、路基边坡、护坡道及边沟

填方路段:主线填方路段H≤6.0m,采用1:1.5的边坡坡率,护坡道1.0m。路基横断面各部分线条连接处折点均宜作圆弧处理,形成流畅优美的视觉效果。

挖方路段:坡底设5m宽碎落台,碎落台下设置矩形边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2。

土路肩、边坡坡脚至边沟均采用圆弧流线形连接。

4、公路用地界

填方路段路基边沟外边缘以外1.0m为公路用地界,挖方段路堑边坡顶部以外1.5m为公路用地界。

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外0.5m为公路用地界;桥梁段落一般不设边沟,用地界为桥梁正投影。

1.3 路基设计

1、路基填料与路基压实

根据路基土调查成果,项目区域5米以浅多为低液限黏土,局部为低液限粉土。结合本项目取土条件进行分析,路基填筑时主要采用以下填料:低~高液限粘土。初步填料处理方案为:低~高液限粘土采用掺石灰处治可以满足填料强度要求。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中有关规定,本工程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表1中要求。

表1 路基压实度指标一览表

路基填料主要来源于沿线设置的取土坑。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中有关规定,路基填料强度及最大粒径应满足表2中的要求。

表2 路基填料指标一览表

结合本项目取土条件进行分析,路基填料主要以粘土为主。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并借鉴项目区域内在建或己建公路的建设经验,考虑施工等因素,本工程路基填料可添加石灰进行处理。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构造物两侧的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见表3),在填筑时需特别注意。桥台背后、涵洞和通道两侧与顶部、锥坡等处填土均应分层压实,分层检查,每一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涵洞两侧的填土和压实、桥台背后与锥坡的填土与压实应对称或同时进行。桥台、涵洞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均为96%。

表3 构造物两侧路基填筑特殊段落

2、路基一般设计方案

本项目沿线地貌类型属古泻湖堆积平原区,沿线土质为粉质粘土、粉土、粘土。该区地势较平坦,路基填筑前,应按设计要求清除地表耕植土,并进行原地面碾压,碾压补偿按10cm计。

1、填方路基

(1)对于路堤边坡填土高度H≤1.68m的路段,清除20cm耕植土后,需要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后回填压实,超挖至路床底面以下40cm,并向下翻拌20cm 后掺5%石灰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若压实度能满足要求可不必翻拌),路床

底以下40cm过渡段分两层压实回填,压实度分别不小于92%和94%。路床范围内掺6%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6%)。

(2)对于路堤边坡填土高度H>1.68m的路段,清除20cm耕植土后,进行地面碾压,其压实度≥90%,若压实度不满足要求,可翻拌20cm掺5%石灰处理并碾压。路基中部填料掺5%石灰处治(下路堤压实度≥93%,上路堤压实度≥94%),路基底部20cm过渡段压实度不小于92%,路床范围内掺6%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6%)。

2、挖方路基需超挖至路床底以下40cm,原地面整平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若压实度达不到可向下翻拌20cm后掺5%石灰碾压),路床底部以下40cm过渡段分两层压实回填,压实度分别不小于92%和94%。路床范围内掺6%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6%)。

3、半填半挖路段,需在填挖交界处开挖台阶,台阶宽不小于2m,向内倾斜不小于3%,其挖方部分路基处理同挖方路段,填方部分要求同填方路基。

4、沿(压)河、塘路基填筑,须将淤泥清除干净,先回填40cm厚的碎石,回填后采用5%石灰处治土回填至整平高程,逐层回填,逐层压实,压实度≥90%,同时为增强路基的稳定性,路堤采用单向土工格栅进行加固。

2 特殊地质路基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

2.1 设计原则

软土地基的处理从稳定、沉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路堤稳定计算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Es及e-p曲线)计算主固结沉降Sc,并采用经验修正系数对其进行修正,经验系数Ms取值为1.1~1.3。地基的固结度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

路基填筑期一般按3~6个月考虑,预压期按6个月控制,路面施工期按10~12个月控制。

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换算成等代荷载的土柱高度约0.90m。路堤综合填土容重采用19KN/m3。地震力的计算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的规定,只考虑水平向地震力。

软基处理以工后沉降及稳定为控制指标。规定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内

残余沉降(简称工后沉降)桥台与路堤相邻处(一般5~7H)≤0.10m,涵洞或箱形通道处≤0.20m,一般路段≤0.30m。为保证沉降的缓和过渡,桥头与一般路段间设置30~50m长的过渡段。稳定验算时,采用圆弧条分法按路堤施工期及公路营运期的荷载分别计算稳定安全系数,施工期采用直剪快剪(不固结不排水)指标,其容许值为1.10,运营期采用固结快剪(固结不排水)指标,其容许值为1.20。

压缩层计算深度控制原则为计算层底面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对于浅薄层软土路段,计算至相对硬层为止。

2.2 设计方案比选论证

目前较成熟的软基处理方法有置换法和复合地基法。置换法主要是针对浅表层软土,复合地基法主要是针对较深层软土地基。

1、置换法处理浅薄层软基的方案比较

浅薄层软基处理重点比较了开挖换填石灰土、抛石挤淤、换填碎石等处理方法。经施工工艺、造价及改良效果综合比较后认为:地下水位对石灰土影响较大,不推荐换填石灰土;抛石挤於适用于淤泥深度较深,软土含水量较大的路段,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换填碎石施工简便,质量易控制,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在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的构造物基底推荐采用,故一般路段表层软土推荐换填碎石。

2、复合地基法处理较深层软基方案比较

复合地基法是较为成熟可靠的软基处理方法。湿喷桩法在项目区域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经实践验证,处理效果较好,可靠处理深度可达15m,目前湿喷桩与粉喷桩造价接近,水泥浆对环境污染小,加之本项目软(弱)土含水量较小(一般<50%),故推荐湿喷桩。采用湿喷桩既可减少总沉降量,缓解土源紧张状况,又不需较长的预压期,对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较好,故在桥头高填方路段推荐采用,但造价相对较高。

若湿喷桩处理仍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可考虑结合堆载预压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结合桥梁设计情况,增加桥梁长度,以达到降低桥头填土高度的目的。

各种方案比较结果如下表:

表4 软土地基各种处理方案比较表

本项目经过对存在软土路段路基工后沉降计算,一般路段沉降量均能满足工后要求,对于路基填土较高,软土层较厚的路段,经计算沉降量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的路段采用湿喷桩或堆载预压处理,处理路段具体见《特殊路基工程数量表》。此外,对于部分涵洞等构造物基底承载力不足时采用换填碎石处理。

3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3.1 设计原则

路基防护工程是为了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生态景观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本项目路基防护主要以经济适用,美观大方,方便施工,美化景观为主要原则。

本项目以生态防护为设计思路,将自然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入了生态设计方法,不仅考虑到人的活动与公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注重维护人与生存的自然条件相互融洽和遵守其自然的发展规律,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行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保护自然的可持续的公路发展模式。

设计充分考虑尊重自然,利用公路建设的契机改良不利的自然环境,将公路系统融于整个区域系统之中,确保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充分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统一,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设计方案及比选论证

1、土路肩

根据勘察结果,本项目土源以粘土粉质粘土为主,因此土路肩采用铺草皮防护。

2、中央分隔带防护

中央分隔带防护以植草皮和设置防眩树为主,适宜栽植四季常绿、成活率高、无病虫害、苗耐贫瘠的小型植物,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群植式、图案式等类型。

3、护坡道防护及绿化

在护坡道上种植紫穗槐,其土质裸露部分采用植草防护。

4、路基边坡防护

目前路基边坡防护方案较多,对于土质边坡通常有植草防护、人字型骨架+植草防护、预制混凝土砼六角空心块+植草,拱型骨架+植草,浆砌片石满铺防护等,下表分别对这几种防护措施进行了比选:

表5 路基边坡防护方案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边坡防护方案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上表中从各防护方案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工程造价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拟定边坡防护方案:

(1)填方边坡高度H≤3.0m坡面采用植草防护;

(2)填方边坡高度3.0m<H≤6.0m坡面采用挂土工网+植草防护;

(4)挖方边坡高度H≤3.0m坡面采用植草防护。

(5)挖方边坡高度3.0m<H≤6.0m坡面采用挂土工网+植草防护;

(7)桥头及涵洞出口防护:桥头锥坡及溜坡,采用六角形砼实心预制块防护;桥台台后20m范围采用六角形砼空心预制块内植草进行防护;涵洞出口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

河塘路段:小的鱼塘沟河清淤后回填,视为一般路基,不进行特殊防护。较大河塘路段,设计选用了三个方案进行比选:①实心六角块防护;②土工编织袋(内填石灰土)防护;③土工模袋防护。

经综合比选,设计推荐实心六角块防护。河塘段清淤排水后,在设计水位高度加50cm安全高度的边坡范围内,采用实心六角块,下部设浆砌片石勺型基础。土工编织袋防护是一种新型的河塘防护处理方案,目前在日本等国已经普遍采用,经济性、处理效果均较好,设计建议可做部分试验段,以获得设计、施工等数据,为将来此方法的推广采用积累经验。土工模袋防护具有防护效果好、圬工数量小、施工简单的特点,但工程造价较高。

4 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措施

4.1 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的措施

本项目路线沿线基本为农田,考虑拟建项目用土数量较大,为了尽可能少的占用基本农田,对取、弃土方案作了深化研究。

1、取、弃土原则

(1)尽量采用集中取土、深挖取土方案,减少取土坑占地面积,取土坑设置同时兼顾地方复垦或养殖业发展规划。

(2)尽量征用废弃土地、低产地及由于本路建设而形成的边角地。

(3)尽可能利用景观整治工程及其他工程土方,提高综合效益。

(4)卸载土方和刷坡土方用于护坡道填筑和回填取土坑。清除的淤泥回填取土坑,用于复垦。在路基施工场地整平、清除耕植土、开挖取土坑阶段,保存表层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耕植土,将剥离的表土层用于取土坑、临时用地及其他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的复垦。

2、节约用地措施

(1)路线平、纵面设计

平面:在满足路线功能要求和控制点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占地,特别是耕地。

纵断面:从节约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本项目纵断面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路基填土高度。

(2)主要构造物

桥梁设计时充分调查,核定合理的通航等级、公路等级及净空。

(3)断面用地宽度的确定

公路用地应遵照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拟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

路线穿过了较多的基本农田区,为了保护耕地,本项目的公路用地范围采用了较低的标准,当路线位于一般路段时,用地范围为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1m。

(4)合理确定护坡道宽度

对于用地范围内护坡道的宽度,结合地质条件、路基高度、填料性质,综合考虑路基及边坡稳定,已建高速公路一般为1.0~2.0m。本项目为了减少占地,结合项目沿线土质、填料等情况,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采用1.0m的护坡道宽度。

4.2 土地复垦

1、复垦原则

(1)按照“以人为本、保护优先、治理为辅、再生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工程建设和环保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2)按照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原则,将公路建设与当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施工中清除的表土、腐殖土,制定存放与利用方案,合理确定临时存放场。将存土用于绿化、复垦、造地等用途,最大限度地利用腐殖土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2、具体措施:

(1)表土的采集

在路基施工场地整平、清除耕植土、开挖取土坑阶段,保存表土0.15m左右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耕植土。为避免表土采集工作过分的超前而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具体在采集过程中应根据公路的施工进度有计划地进行。

(2)表土的堆放

将采集下来的表土按照复垦计划和公路施工计划优选出合适的堆存点进行暂时存贮以待后用,具体原则为:

①道路用地范围内采集的表土堆放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施工进度、附近取土坑位置等因素;

②优化施工工序,争取表土的随挖、随运、随铺,减少堆放点,节省用地;

(3)场地的整平及表土的铺设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延伸,在已建成的路段,对废弃的取土场和弃土场进行必要的回填、压实、加固、整平等不同的作业之后把已采集的表土均匀地铺设在准备好的场地,铺设厚度应根据具体的复垦目标(林业复垦、农业复垦等)合理确定,通常表土的铺设厚度取0.3~0.5m。

(4)复垦地的利用

根据复垦设计中所确定的复垦地利用方向, 按不同要求对复垦地进行不同处理以便进一步地利用。对农、林复垦来讲, 这步工作主要是对复垦地的改良、熟化,择优品种进行绿化及利用如种粮、植草、栽树等。

5 路面设计

5.1 设计原则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相关规范,根据公路的功能、使用要求及所处地区的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结合近期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经验和材料供应情况,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并融入“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进行路面综合设计。

5.2 设计标准及设计理论

设计标准: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100kN为标准轴载,设计使用年限15年。

设计理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计算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态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路表设计弯沉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

5.3 交通组成、交通量及轴载换算

根据工可报告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各路段交通量见表6;公路运营期间交通组成如表7所示;代表车型统计表如表8所示。

表6 项目主线未来交通量预测(PCU/日)

表7 特征年交通组成表

表8 代表车型统计表

根据以上成果,经计算本项目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指标如下表9。

表9 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弯沉指标

5.4 设计方案及比选

根据沿线材料料源,结合本项目区域等级公路路面设计成功经验,初步拟定几种路面结构方案,分别对路面结构方案的面层、基层、底基层进行了比较。由于沥青砼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噪音小、维修养护方便等优点,在高等级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项目采用沥青砼路面,不再与水泥砼路面做比较。

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通常采用两层或三层沥青混合料面层,两层厚度一般为12cm,三层厚度一般为18cm。三层沥青面层平整度、行车舒适性等路用性能均优于两层结构,但是造价较高,本项目交通量组成以小客车为主,远景年限小客车所占比例达66.5%。因此,在综合考虑路面使用性能和经济性的前提下,本项目推荐采用双层沥青混合料面层。

路面面层是直接承受汽车荷载作用和大气降水、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直接暴露于大气之中。保证足够的承载力、抵抗变形能力、良好的平整度、较强的抗滑性和耐久性,是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因此,面层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材料的性能要求及水稳性和防尘性等因素。

本项目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一年四季雨量充沛,复杂的气候条件以及日益增大的交通量,无疑给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高温车辙、低温开裂及抗水损害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应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以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从路面使用性能和保护下层结构的角度出发,路面应具有较好的密水性和抵抗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能力,因此路面表面抗滑与排水、抗变形能力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1、沥青上面层比选

SMA-13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采用骨架密实结构,基本消除了离析现象,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抗裂、抗滑、抗老化等性能,以及防水、噪音小等优点,虽然造价略高,但使用质量好,养护费用低。

SUP-13沥青混合料主要是采用旋转压实仪对混合料进行设计,同时对沥青采用PG分级标准。SUP-13沥青混合料呈骨架嵌挤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同时又均匀密实,抗水损性能较好,测试手段要求严格,需专用设备。一般路段推荐采用。

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成熟,采用新的密实-骨架型级配,表面摩阻系数大,抗滑性能好,价格较低,但高温稳定性能略差。

2、沥青下面层比选

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主要作用是承重层,承受行车过程中产生的剪应力,是影响车辙产生的主要结构层,因此下面层必须具有优良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等路用性能。下同时尽可能使之具备防止半刚性基层裂缝反射的功能。我省目前基本上采用AC型和Superpave型两种形式。

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十一五”期间在我省高等级道路中、下面层得到了推广使用,与一般AC型沥青混合料相比,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中间集料( 4.75 ~ 12.5mm )相对较多,较粗和较细的集料相对较少,因而集料均匀性较好,混合料更趋于嵌挤密实,骨架性好,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抗裂缝和抗水损害性能,同时Superpave路面减少了路面级配离析。Superpave混合料对施工压实要求较高,需要较大的压实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我省的改进型AC型沥青混合料,在集料的级配设计已经与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接近,“十一五”期间在我省高速公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效果

良好,热稳定性、抗车辙能力均能满足高速公路要求,与Superpave混合料工程造价相当。

目前,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路面施工单位基本配置了旋转压实仪等设备,经过综合分析,本项目下面层路面结构推荐采用为Superpave-20。

3、路面基层的比选

二灰碎石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渣,保护环境,造价较低,前期强度低,后期强度有较大提高,但抗水性能不如水泥稳定碎石,本项目不推荐。

柔性基层国际上在重交通路段已普遍采用,由于计算模式改变,目前国内应用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施工工艺不成熟,造价较高,但作为沥青路面的发展方向可考虑做试验性研究。

基层对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进行了比较。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当前应用非常普遍,具有强度高,抗水性好,与沥青封层结合好等优点,虽然表面易产生收缩裂缝,但可通过适当降低基层模量、控制水泥掺量以及铺设应力吸收膜或玻纤格栅的方法进行控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体系比较完善。

本项目大部分路段填土高度较低,不利季节地下水位距路床底较近,二灰碎石作为基层材料,水稳定性相对较差;而水泥稳定碎石的水稳定性较好,其易收缩开裂的毛病目前在施工中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和加强养生等一些措施得到改进,在全国多条高等级公路中被广泛应用。综上所述,本项目路面基层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碎石。

4、路面底基层的比选

底基层对二灰土、石灰土进行比选,两者均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二灰土价格相对较贵,粉煤灰的质量往往难以控制,含硫量过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项目主线底基层推荐采用石灰土。

5、土基回弹模量的取值

本项目路堤填料及基底均进行了掺石灰处理,路基土处于中湿~干燥状态,考虑本项目区域不利季节地下水位距路床底较近,回弹模量值应按土基的长期工作状态下不利情况选取。

通过室内试验,同时参考区域内其它项目的设计经验,本项目路面计算中的

土基回弹模量取值不小于40MPa。

6、材料设计参数取值

材料设计参数的取值见下表。

表10 沥青路面材料参数表

表11 基层、底基层、土基材料参数

5.5 推荐的路面结构

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单量轴次级设计容许弯沉值,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经过计算,本项目沥青路面结构及厚度组合方案如下:

1、主线一般路段路面结构

上面层:4cm SUP-13(改性沥青)

下面层:8cm SUP-20(改性沥青)

乳化沥青封层:不计厚度

基层:36cm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石灰稳定土

总厚度:68cm

含行车道、硬路肩、路缘带及中央分隔带开口(含平交口开口段)范围内路面结构。

2、桥面铺装

上面层:4cm SUP-13(改性沥青)

下面层:8cm SUP-20(改性沥青)

总厚度:10cm

5.6 路面主要材料要求

1、沥青混凝土面层

(1) 沥青

SBS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A级70号,其他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 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SBS 改性沥青的质量及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6.2“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SBS类I-D类各项要求。

(2) 粗集料

粗集料必须选用坚硬的、粗糙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扁平颗粒含量,必须与沥青有很好的粘附性,其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3的规定。路面上面层选用符合要求的玄武岩,下面层选用符合要求的石灰岩,软石含量≯5%,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2的规定。

(3) 细集料

沥青面层选用的细集料采用机制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3中的要求,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中的规定,并应控制机制砂用量。

(4) 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泥土杂质应除净,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10.1的要求,回收粉尘不应再利用。

(5)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交叉口减速、停车路段及大型平交口中、下面层采用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见表12。

表12 抗车辙混合料技术要求

2、乳化沥青封层

水稳碎石基层铺筑结束待表面稍干后应立即进行透层沥青施工,喷洒透层油后破乳立即洒布用量为2m3/1000m2的小石屑保护。养生结束后立即进行下封层的施工。除分隔带外全断面铺设,分隔带开口部分贯通铺设。沥青封层采用乳化沥青单层表处形式,集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6.2.1中的规定采用机制石屑,矿料粒径3~5mm,用量宜6~8m3/1000m2,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1,用量在1.0kg/m2左右。

根据基层的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作为透层油。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不宜超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9.1.4要求的范围。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 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以用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标号采用42.5级。

如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高于这个温度,若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2) 碎石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轧石场轧制的材料应按不同粒径分类堆放,以利施工时掺配方便,采用的套筛应与规定要求一致。

基层用级配碎石备料建议按粒径9.5-31.5mm、粒径 4.75-9.5mm、粒径2.36-4.75mm和粒径2.36mm以下四种规格筛分加工出料。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宜不大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9。集料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 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

(3) 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5MPa~4.0MPa,不应超过4.0MPa,设计中以3.80MPa控制,180天劈裂强度应≥0.55MPa。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不应大于4.5%,推荐混合料的配合比:水泥:碎石=4.5:100,压实度(重型击实试验法)不小于98%。集料级配种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5%,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4、石灰土底基层

(1) 石灰

石灰技术指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表3.3.1的规定,要符合Ⅱ级或Ⅱ级以上石灰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稍长应予覆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石灰在使用前应测定其钙、镁含量,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一般宜采用生石灰粉。

(2) 土

宜采用塑性指数12~18的粘土(亚粘土),有机质含量>10%的土不得使用。对于塑性指数不符合以上规定的土,如因远运土源有困难或工程费用过高而必须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铺,经论证,质量符合规定后,才允许用于路面底基层施工。

(3) 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6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

6.1 设计原则

本项目路基综合排水设计,从保证路基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以及线外涵洞、急流槽等连通排水沟以确保排水顺畅、路基稳定,设计的总体原则为:

1、排水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尽量不破坏原有水系,因地制宜,外形美观流畅,满足功能要求。

2、边沟设计针对填挖形式和不同地形地貌灵活选用边沟形式,通过桥涵构造物与沿线排洪沟渠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3、边沟与沿线通道、灌渠交叉产生干扰时,采取改移沟渠、设置线外涵洞等工程措施,尽量做到不干扰、不破坏原有的排灌体系,同时避免路面污水直接排入农田。

4、排水困难地段,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

5、路面排水按重现期5年,路基排水按1/15洪水频率进行设计,依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的明渠流计算公式计算。

6.2 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主要通过两侧边沟、截水沟汇集路面、路基边沟水机路堑边坡水,引入沟、渠、河等排至路基以外。

1、边沟设计方案比选

边沟排水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次设计中针对土质边沟、砼预制块边沟、砖砌盖板暗边沟和矩形盖板边沟四种方案进行了比选,通过对排水效果、施工难易程度、工程数量及造价等方面的比较,推荐采用砼预制块边沟。

2、排水边沟

路基排水主要通过两侧边沟来进行,边沟平面线形应与主线保持一致,不允

许陡坡急弯。为了避免路基水进入农田或农田水进入路基边沟,在边沟外侧设置拦水埂,边沟将汇集的路面水、路基边坡水排入天然河沟或排水构造物中,引出路基外。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依据及计算方法:

路基排水设计流量计算按1/10洪水频率进行考虑,排水沟设计采用适应于小面积流域及明渠计算公式,其中小面积流域计算公式如下:

Q=16.67q·ψ·F

式中:Q----设计流量(m3/m)

q----设计暴雨强度(mm/min)

ψ----迳流系数

F----流域汇水面积(km2)

边沟的一般断面尺寸设计与验算,依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中提出的明渠流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底宽40cm,深40cm,边坡1:1的弧形边沟可满足排水要求。弧形边沟设在护坡道外侧,顶宽120cm,底宽40cm,深40cm,内、外侧坡比为1:1。

路线经过废塘、苇塘时,路基排水沟的水直接流入其中。

3、边沟涵

若路基排水沟遇被交路、灌渠等无法通过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边沟涵使之连通,确保排水体系的完整。

6.3 路面排水

1、一般路面排水

路面由路拱向两侧自然分散排除,为防止雨水下渗破坏基层,设计在基层顶面设置沥青封层。

2、路肩排水方案比选

路肩排水分为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集中排水时通过集水汇集路面水,通过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急流槽排入排水边沟;分散排水时通过路拱横坡、路基边坡漫流的形式将路面水排入边沟。本次设计通过对土路肩漫流与在土路肩设置集水槽两种方案进行比选,土路肩漫流又分为植草与硬化两个方面,从排水效果、景观效果、对路基边坡的影响、施工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综合考虑勘察结果中填土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008-08-02 19:32:1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交公路发[1995」 1141号 现批准发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编号JTJO1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J 033-95)作为行业标准,自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分别由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负责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986年发布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同时废止。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分别函告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和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5年 11月 30日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施工前的准备 3.1 施工准备 3.2 施工测量 3.3 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 3.4 场地清理 3.5 试验路段。 4 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4.1 基本要求 4.2 路基施工排水 4.3 路基施工取土和弃土 4.4 土方机械化施工 5 填方路堤的施工 5.1 一般规定 5.2 土方路堤的填筑 5.3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的填筑 5.4 填石路堤 5.5 土石路堤 5.6 高填方路堤 6 挖方路堑的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土方路堑的开挖 6.3 石方的开挖 6.4 深挖路堑的施工 7 路基压实 7.1 一般规定 7.2 填方地段基底的压实 7.3 压实机械的要求与选择

7.4 填方路堤的压实 7.5 路堑路基的压实 7.6 桥涵及其他构造物处填土的压实 7.7 填石路堤的压实 7.8 土石路堤的压实 7.9 高填方路堤的压实 8 路基排水 8.1 一般规定 8.2 地面水的排除 8.3 地下水的排除 8.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排水 9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 9.1 水稻田地区路基施工 9.2 河、塘、湖、海地区路基施工 9.3 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 9.4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 9.5 风沙地区路基施工 9.6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9.7 多雨潮湿地区路基施工 9.8 季节性冻融翻浆地区路基施工 9.9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9.10 岩溶地区路基施工 9.11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9.12 崩坍岩堆地段路基施工 9.13 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 10 季节性路基施工 10.1 路基的冬季施工 10.2 路基的雨季施工 11 路基防护与加固 11.1 一般规定 11.2 坡面防护 11.3 路基冲刷防护 11.4 其他加固工程 12 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12.1 公路绿化工程 12.2 空气污染的防治 12.3 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 13 路基整修、检查验收及维修 13.1 路基整修 13.2 检查及验收 13.3 路基维修 13.4 质量标准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行车道为2?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 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 操彦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操彦 发表时间:2018-06-04T11:32:14.3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操彦 [导读] 摘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影响着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效果。由于路基路面承载着很大的负荷,只有保证路基的牢固度与稳定性,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影响着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效果。由于路基路面承载着很大的负荷,只有保证路基的牢固度与稳定性,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注意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做好软基的处理工作,从而做到将路基路面的损坏降低到最小限度。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基处理;路基路面设计 1导言 路基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所以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路基工程的重视。公路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软土路基是人们经常碰到的一种路基形式,对其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软基工程质量。 2公路建设设计中软土地基处理特点 在公路建设中,对路基路面的设计效果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进行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获得良好建设效果。随着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增多,公路工程遍布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受到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出现软土地基的现象也随之增多。软土地基具有路基路面结构含水量较大,压缩性较高,所能承受的承载力较弱的特点,是一种处于软塑状的粘性土。在软土路基中,其孔隙较大,在路基路面中容易出现粉砂或粉土,受到这种特点的影响,软土地基容易产生水分堆积现象,并容易影响土质结构。另外,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弱,而触变性较强,容易受到外力的干扰而改变形状,从而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使用情况。 3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现状 3.1软基处理问题不受重视 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公路工程施工具有施工过程复杂、环节多、难度大的特点,由于施工人员忽视软土路基的设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环节,这不利于后期的处理工作。如果路基工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这直接会对公路的质量问题产生影响。今年来随着交通量的不断扩大,路面的荷载量也在不断上升,这时刻考验着公路路基路面的牢固度与稳定性。可以说,软基处理是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重要的项目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公路施工过程看,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在重点考虑范围之中没有纳入软基处理,造成缺乏有效的设计指导,软基处理不达标。 3.2软基处理技术不科学 由于忽视了对软土地基的重视,造成当前各个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没有建立一套健全且规范的软基处理技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软基处理技术与方法和地层、地质、以及土壤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这需要公路的设计与施工单位切实做到实地的勘查工作,然后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与设计方案。但是,在实际的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过程中,很多公路的施工设计单位忽视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盲目施工,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3.3软基处理人员水平低下 路基路面软基处理是一项技术水平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对软基处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但是,当前,很多路面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软基处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专业素养较差,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技术错误或者失误的情况,导致路面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4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措施 4.1对软基处理工作的重视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有着持久的需求。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中,软基问题的处理一直制约着高速公路质量的提高,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思想上对此问题加以重视。部门领导也要以身作则,时常召开会议对相关设计及施工负责人下达一定的质量指标,并针对软基处理问题召开座谈会,用实际施工软基处理问题所引发的工程事故或者交通事故来警示广大设计施工人员,敦促他们重视这种问题,防范于未然。另外,高速公路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领导还应当警示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对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加以改进,因为当前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和汽车吨位相比以往已经增加了不少,设计和工作人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就不能适应当前的高速公路建设需要,进而对交通运输带来隐患。另外,针对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设计和施工单位领导应当积极的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员工通过自学考取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证书。并对在技术上取得创新和高级证书的人员进行薪资奖励,由此激发员工们专研技术、对技术进行改进的能力。 4.2路基回填土处理技术 利用此种技术有利于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结构建设系统的有效性,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好相关流程和技术。第一,将路基中的软土挖出,并通过晾晒回填、换新土回填的方式进行替换,需进行分层回填;第二,在回填完成后通过推土机(或平地机)进行路基路面的平整工作,并进行压实,确保施工质量;第三,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并规定所需采用的施工材料种类、规格等具体明细,以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第四,加强对软基处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质量。 4.3强夯置换处理技术 在软土和路面距离较大,约在3.0m~6.0m的范围时,不适合采用换填软基处理技术。强夯置换处理技术本对淤泥质土不适用,不过,在淤泥层浅显的情况下是可以选用抛填块石、矿渣等材料之后,进行夯实。这样可以迫使大石块在地层硬土上掉落,从而将大部分淤泥挤出。此外,强夯要重视选取夯击能的工作,确保点夯之间足够的时间间隔。 4.4排水砂垫层处理技术 土层较单薄而蓄水量较多是进行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加强处理,采用排水砂垫层处理技术进行。这一技术是在软土路基铺砂进行垫层,以便进行软土的固结,解决含水量较大和土层较薄的问题。 4.5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加强路基面结构建设,建成稳定的路基结构,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技术。此种技术能够进行高压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路基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路基设计按JTJ 011-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道路类别:四级公路 路幅全宽: 6.5m; 设计车速:20km/h; 荷载:公路-II级。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方式 本项目为四级公路,采用双向2车道设计。路幅全宽为6.5m。其中,行车道6m,土路肩 0.5m。 行车道横坡为2%(双侧排水),土路肩横坡为3.0%。 本道路所有曲线地段,路基面均设置加宽加宽详见加宽表。 三、路基压实标准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 四、路基排水及加固防护工程 本路段路基排水采用道路外侧边沟排水。 在挖填方路段设置截水沟等措施 五、路基施工 路基施工时,应清除地表松土,路堤边坡高小于8m时按1:1.5填筑,大于8m时应留2.0m 宽平台后按1:1.75坡率填筑。路堑开挖坡率应参照既有边坡施工,但弱膨胀土土质边坡不得陡于1:1.5,软质岩层边坡不应陡于1:0.75。 对稻田、水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淤、回填素土,再进行路基压实施工。 路基施工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办理。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定办理。 六、用地 本路段路基用地按边沟或截水沟外缘以外1.0m征地。 第二部分:路面设计说明 一、设计原则及依据 1、设计原则 本路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根据使用要求以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 2、设计规范、规程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3、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 2)设计车速: 20km/h; 3)设计标准轴载: 4)路面结构类型:混凝土路面 5)设计使用年限:20年 6)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 2 区,即四川盆地中湿区。

二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计算书

二级公路路基路面 设 计 计 算 书

目录 1 道路概况 2 路基设计 2.1 几何尺寸确定 2.2 稳定性验算 2.3 防护措施 2.4 排水设计 3 路面设计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3.2 沥青路面设计 设计总结及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道路概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湿区是我国最湿热的地区,春、夏东南季风造成的梅雨和夏雨形成本区公路的明显不利季节。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多,由地表径流排走影响相对较小。低温较高,易引起沥青路面泛油。加大水泥路面翘曲应力。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公路通过条件尚好。主要自然灾害包括泥泞、冲涮、路基强度较低等。 该地区拟新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路基宽8.5m,路面宽7.0m。全线交通量为3100辆/d,交通组成见表1,主要车型参数见表2。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 5%。 表1 交通组成 2、路基设计 2.1几何尺寸确定 (1)选择二级公路路基断面形式,路基宽8.5m,路面宽7.0m,两侧土路肩0.75m; (2)选择路基填料为砂土,压实度95%; (3)填方边坡形式采用一级台阶,H1=6m,W1=1.5m,P1=1:1.5,

挖方边坡形式采用一级台阶,H1=6m ,W1=1.5m ,P1=1:0.5; 2.2 稳定性验算 取全线未设挡土墙处最高路堤处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桩号为 K0+160。粘性土质采用圆弧滑动面法,并用条分法进行土坡稳定性分析。其中圆心辅助线确定方法采用36°法。 (1)圆心辅助线确定:过坡顶B 作水平线,作BF 与水平线交于36°, 则BF 为辅助线。 (2)绘出三条不同位置的滑动曲线(都过坡脚): ①一条过路基中线(图1); ②一条过路基边缘(图2); ③一条过距右边缘1/4半路基宽度处(图3); (3)通过平面几何关系找出三条滑动曲线各自的圆心。 (4)将土基分段。 (5)计算滑动曲线每一份段中点与圆心竖线之间的偏角i α, R X i i =αsin 并计算分段面积和以路堤纵向长度1m 计算出各段的重力i G ,进而 将i G 分化为两个分力:a)在滑动曲线法线方向分力i i i G N αcos ?=;b)在滑动曲线切线方向力i i i G T αsin ?=。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目录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及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E40-2007) 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14、《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2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 2.1 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 2.1.1 路堤的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标准见下表: 注: 1、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2 路基填料强度 路基填料强度见下表: 3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 3.1 路基、路面排水 3.1.1 路基排水 3.1.1.1 垫层 因沿线地下水位较高,在路面结构设置了垫层的路段两侧设置纵向碎石盲沟,用于降低沿线低填、路堑路段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路面的侵害。 纵向盲沟通过三通管设置直径15cm横向硬塑管与雨水检查井连接,把地下水导入雨水检查井,出口穿出雨水检查井管壁。 3.1.2 中央分隔带排水 3.1.2.1 分隔带纵向排水 分隔带底部、底基层下设置级配碎石盲沟,中央分隔带处尺寸为60×30cm,盲沟底设一根φ10cm纵向软式透水管,每隔30m(按检查井间距确定)设置一道φ15cm的横向硬塑料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将分隔带渗水排除。 3.1.3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采用管道排水系统,具体见排水工程图纸。 3.2 路基防护工程 一般路基防护:本项目为场区道路,按建设单位要求,两侧为待开发用地,为节约工程投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第三篇路基路面 一、设计依据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3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0、《天府新区2015年第二批项目新兴28、新兴33、新兴34路初步设计》; 1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 12、《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技术导则之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导则》 (2014年试行版); 13、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 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 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4、《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 5、《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三、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1、建议膨胀土边坡为永临结合性质,在坡脚或土石交界处应考虑隐形挡土墙、埋置式抗滑小桩等加固措施。 回复:本项目周边为工业区,后期将进行场平挖除处理,为避免工程浪费,现设计的所有边坡不采用永久性圬工加固措施。 2、软弱地基路段建议采取盲沟或强夯进行方案比较。 回复:本项目软土分布于地表局部段落,一般厚度为1~1.5m左右,个别段落最大厚度不超过2.5m,故仍采用清除换填处理。 3、核查地勘报告,路槽至地下水位高差不应小于1.5m,否则应加深盲沟排水。 回复:经核查地勘报告,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与地下常水位高差小于1.5m的地段路床换填砂卵石。 4、补充道路交通等级,核实车行道路面结构是否满足交通需求。 回复: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支路交通等级为轻、中交通,结合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及交通量分析,考虑今后重车的作用,三条道路的路面按中交通设计,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满足以上的导则要求。 四、设计范围 1、本文件为新兴28路、33路、34路施工图设计,设计里程范围新兴28路: XX28K0+042.683~ XX28K0+928.910;新兴33路:XX33K0+023.109~ XX33K0+650.414;

公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K10+000-K13+000 路基土方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一)工程概况 路基设计:路基宽7.5米,填方路基边坡1:1.5,挖方边坡1:1.1,路基加宽主要采取两侧加宽,路基用土全部采用集中取土。 (二)主要工程数量 1、路基挖土方:3084m3 2、利用土方:2103 m3 3、借土填方:11693m3 二、详细施工进度计划 按拟定施工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并达到验收标准,同时在施工中服从业主的统筹安排,具体工期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2013年6月1日—2013年6月2日 2.路基填前处理:2013年6月3日—2013年6月6日 3.路基填筑:2013年6月7日—2013年6月29日 4.检测、报验:2013年6月30日—2013年7月1日 三、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一)项目管理机构及主要人员配备

1、项目经理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业主对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的要求,为满足本工程施工组织管理需要,确保本工程按期、保质完工,我公司组建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代表总公司负责本项目的施工组织、现场管理、工程技术、质量检验、施工进度、工程结算等业务工作,处理本合同段的施工事宜,对合同段的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核算等全面负责。 2、施工队:根据各分项工程需要,施工中根据工作面情况交叉安排,形成多工作面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3、主要人员配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期要求,为了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期实现工程施工项目,建造令监理满意,让业主放心的工程,我公司计划投入各专业施工技术管理人员4人,另外投入施工人员(其中包括特种工作人员、技术工人及后勤保障人员)20人;施工过程中根据进度情况还可以加配施工所需人员。 (二)施工动员 由项目经理召集各部门及施工队等负责人进行施工动员: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2、明确工期,工程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3、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强化环保及文明施工意识。 四、材料、设备、人员进场计划 接到开工指令后,我公司技术部根据业主的工期要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条件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按照施工计划确定了明确的材料、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规模 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本段改移道路长度为125.5m。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式说明 (一)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段路基采用双车道标准,标准路幅宽度8.5米,其路幅构成为:0.5米(土路肩)+)+7.50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8.5米。 (二)路拱横坡 一般路段,行车道路拱横坡采用2%,原则上横坡可采用既有路面横坡,以便以平顺衔接。 (三)路基横断面加宽、超高方式 本段路线采用三类加宽值在曲线内侧加宽。 本段线路采用左、右不同超高渐变率的过渡方式。路面超高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超高起点一般位于路线ZH或HZ点,超高终点位于缓和曲线内或者圆曲线起、终点。左、右行车道同时开始绕中心线独立旋转。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渐变。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大于1/125,并不得小于1/330。 三、路基设计说明 (一)、一般路基设计 1、边坡坡度 路堑边坡:本段边坡不高,土质路堑边坡根据高度坡率采用1:0.75,石质路堑边坡坡率采用1:0.5。 路堑边坡的坡脚、坡顶采用圆弧过渡,以贴近自然地貌。 (2)护坡道和碎落台 碎落台:边沟外侧一般设置0.5m碎落台。 2、坡面防护 由于该段边坡不高,边坡稳定,不考虑坡面防护,坡面绿化让其自然恢复。 (二)路床处理 帮宽部分路面的路基基底必须碾压密实,若为黏性土,应换填0.2m碎石土。 (三)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土石方情况 土石方计算已经考虑路面结构层厚度46cm。 本段土石方数量:挖土方1338立方米,弃方1338立方米。弃土运至附近弃土场。 取土场须做好水土保持。 四、排水 (一)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与前后段排水设备合理顺接,考虑右侧设置C20混凝土边沟:沟宽0.5m,沟深0.5m。 边沟均为矩形沟,壁厚均为0.2m。 (二)路面排水 1、路面表面水: 本段道路路面表面水均采用分散漫流的排水方式,路堑段路面表面水汇入边沟后,通过涵洞 排出。 2、路面结构层排水: 路面下渗水通过级配碎石层排出。 五、路面 (一)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结合规范和路面筑路材料实验,取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如下表: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表-1

探析公路路基路面设计

探析公路路基路面设计 发表时间:2017-11-15T16:01:43.4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作者:黄家骏[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及物流运输。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及物流运输。公路路基及路面设计对于公路的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提高公路的建设质量,有必要在工程路基与路面设计上进行优化与改进。在公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效提高公路路基以及路面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推动我国公路的建设。 关键词:路基设计;路面设计 引言:公路工程中路基及路面设计所需要着重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路基的压实、路面的强度以及路面的厚度,但除此之外,还有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其也是路基及路面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排水系统对于路基路面也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对于每一个潜在的公路建设项目,设计者均面临着在保证公路行车安全与将所设计公路充分融入周围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协调和统一的任务,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灵活、创造性地进行公路设计。 一、公路路基路面基本性能的要求 路基路面应根据公路等级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路基填筑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控制路基压实,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路基路面强度、稳定性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路段不得铺筑沥青或水泥路面。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地带的路基,应做好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特别设计。 1.1平整度 公路平整直接与驾驶员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密不可分。若想更好的控制好公路的平整度,就要从公路一开始设计阶段进行控制,如果对公路的平整度检查不重视,公路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将会给公路通车后的车辆带来极大的阻力与震动冲击,最终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 1.2耐久性 一条公路建成投入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财力,要求公路一定要具有耐久性。国家对公路的使用都有明确规定,我国一般规定的公路工程使用年限为二十年以上,这二十年以上还包括路基路面的车辆碾压与承重部分。要使公路使用年限达到标准,就要对公路进行严格的耐久性检查,保证其寿命达到国家标准。 1.3稳定性 公路稳定性也是在公路建设阶段时所变动,在公路建设阶段必然会出现人为改变自然地表平衡的行为,有一些行为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公路整体稳定性带来影响。人为改变自然地表平衡的行为并不是影响公路稳定性的唯一因素,造成公路路基路面整体稳定性下降的因素很多,例如:地方工作路段的温度变化及湿度变化、雨水、土地沉降等多方因素。 1.4承载能力 公路建设完工,交付使后,车辆行驶带来的荷载会通过轮胎传递到路面与路基,车辆的压力会对路面与路基内部的结构带来变化,如果路面与路基施工时质量不过关,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车辙,最终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年限。要求在最初的设计与安全性检查时,充分考虑公路整体的承载能力。 二、公路工程路基设计 2.1路基填土与压实设计 对于特殊路基填土设计,如河塘、沼泽等地的填土设计中,首先需要将水抽干净,将淤泥等软土土壤排净,在回填碎石土,增强路基的坚固度,碎石与土的比例控制在8:2的数值上,碎石的最大直径也应控制在10cm以下。对于软土地基沉降控制设计,设计中针对多种情况制定处理措施:(1)如果区段附近存在土质较好或者含水量达到标准的土壤时,可以就地取材,将其回填到软土地基部分;(2)如果周围的土质较差,软土层较深,进行土质换填工作显然与经济性原则相违背。设计可以考虑根据不同路段的软土深度选择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式,在软土深度少于15m且施工工期允许时,可采用排水固结处理,例如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处理。在施工工期有要求时,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例如当软土深度少于15m时,可考虑选择水泥搅拌桩处理。当软土深度大于15m且少于25m时可采用CFG桩处理;(3)对于长年积水、排水困难、土质流动缓慢的区域,采取填石的方法来加固地基。 2.2路基排水设计 在路基排水中,边沟是公路施工常用的排水设计方法,在公路路基路面配水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在具体设计方面,目前边沟排水设计比较单一,忽略了地形对路基边沟排水的影响,导致许多路基排水工程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路基排水设计中,经常出现边沟尺寸与公路设计规格不统一的情况,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的泥土与地表土等进入到排水沟中,造成阻塞。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边沟的引流设计,使雨水长期囤积在排水系统中,造成排水效果不佳的情况经常发生。 (1)边沟设计原则 首先,边沟施工采取填筑的方式进行,尽可能减少路基边沟积水情况的发生,保证边沟内部的平整,使边沟中的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边沟积水对路基强度造成影响。其次,在路基边沟设计上,要遵循严格的施工设计规范,采取浆砌片进行公路边沟施工是常用的施工样式,边沟的坡度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保证边沟中的水顺利排除,同时,结合当地地质地貌,合理调整坡度。再次,对边沟施工需要跨越涵洞或者通道的情况,要实现进行处理,将水进行引流,如果周边有耕种土地,可以考虑将排水设计到连接农田渠道中,对于公路干线与支线连接口,要采取封闭施工的方式,加盖边沟盖板。 (2)路基边沟尺寸设计 在公路路基边沟排水设计时,必须实现考虑几个关键因素,比如公路所在的自然天气情况,周边土质情况、边沟尺寸大小、边沟水流速度等。在实际的公路边沟设计中,同城采取梯形开口设计,根据公路设计的具体要求,通过计算排水速度进行合理设计。 三、公路工程路面设计 3.1路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一般路基设计 1、路基标准横断面 为配合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 行车道及辅道采用%的路拱横坡,人行道2%的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 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 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的路面标高。 5、用地范围 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6、路基设计要求 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本地区的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的要求。 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表3-1 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的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高的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基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和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设置台阶,以加强新旧路基的连接。 7、路床顶面验收标准 ⑴、基本要求 1)、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2)、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3)、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

三级公路设计

...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完整版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道路二班 姓名:黄叶松 指导教师:但汉成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一、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3) (一)设计内容和要求 (3) (二)设计内容 (3) (三)设计资料 (3)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1. 车辆换算荷载 (4) 2. 主动土压力计算 (5) 3. 设计挡土墙截面 (9) 4. 绘制挡土墙纵横截面(附图1) (30)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 (12) 2. 轴载分析 (12) 3. 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16) 4. 各材料层参数 (16) 5. 设计指标确定 (17) 6. 确定设计层厚度 (18) 7. 底层弯拉应力验算 (21) 8. 防冻层厚度验算 (29) 9. 方案可行性判定 (29) 10. 绘制路面结构图 (31)

一、重力式挡土墙 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的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加深对路基路面工程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将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及全部设计计算图表编好目录,装订成册。 (二)设计内容 ①车辆荷载换算; ②土压力计算; ③挡土墙截面尺寸设计; ④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三)设计资料 1.墙身构造 拟采用细粒水泥混凝土砌片石重力式路堤墙(如草图1),墙高H =?m ,墙顶宽1b =?m ,填土高度2.4m ,填土边坡1:1.5,墙背仰斜,1:0.25(α=—14°02′),基底倾斜1:5(0α=—11°18′),墙身等厚,0b =7.0 m 。 2.车辆荷载 车辆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挡土墙荷载效应组合采用荷载组合Ⅰ、Ⅱ,路基宽度33.5m ,路肩宽度0.75m 。 3.土壤工程地质情况

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 第一篇总体设计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一)概述 xx公路工程的修建对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及沿线镇区发展规划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镇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依据 本项目勘察设计的主要依据有: 1、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相配套的有关规范、规程; 2、项目委托书及相关技术要求; 3、双方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 (三)测设经过 受业主委托,由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按一阶段施工图进行勘察设计,作业中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进行实地放线和资料收集工作,其主要测设经过如下: 1、控制测量 为满足本项目设计、施工的要求,沿线布设控制导线3.146公里。导线点采用RTK进行施测,导线点高程采用假设独立高程。坐标系统采西安80坐标系,测量成果经外业验收后进行了平差计算,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本测区的基本平面、高程控制。 2、中线测量 中线全部采用全站仪实地放线,全线为20m一桩(特征点加桩),路线纵断面采用全站仪施测。 3、专业调查 外业测设期间,各专业组人员对拟定路线方案的水文地质情况、路基构造物、桥涵的相关资料及其它构造物的拆迁、当地材料价格等均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设计标准 根据xx政府的委托,本段路线以交通部颁发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设计速度为20Km/h的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测设,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路基、路面宽度: 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两侧土路肩各0.5米(横断面布置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设计荷载:公路-II级; 3、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25; 4、路面类型:水泥砼路面; 5、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30米;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15米; 6、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5米; 7、最大纵坡:9%,受限路段12%; 8、最小坡长:60米。 三、沿线自然自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地形、地貌 该段路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沿线主要地质特征为:山岭重丘区第四系全新冲积粘土、亚粘土、填积土和淤泥,局部洪积软亚粘土和下伏亚粘土。全线间断可见外露的细砂岩和强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花岗闪长岩。 2、水文地质情况 拟建项目区域属于南亚热带性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水资源比较丰富。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版 一说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015,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最新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相比旧版修订哪些内容呢以下是为建筑人士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最新版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梳理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基本概况: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主要内容:《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修订是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0]722 号关于下达200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和交公路发[2002]288 号发布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精神进行的。 最新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历史演变: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 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内容: 1)原规范3.2节路床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调整了路床深度范围;提出了路基结构回弹模量的控制标准及指标预估方法。 2)填方路基 补充了填方路基高度的设计原则与确定路堤高度的方法。 3)高路堤与陡坡路堤修订了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补充了高填方路基在连续降雨工况、地震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4)将原规范3.9 节粉煤灰路堤改为轻质材料路堤;增加了土工泡沫塑料路堤、泡沫轻质土路堤;明确了轻质材料路堤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与稳定性、沉降验算要求。 5)增加3.10 节工业废渣路堤

给出了高炉矿渣、钢渣、煤矸石等填筑路堤的适用条件、材料要求、路堤结构设计、路堤稳定性验算等技术要求。 6)路基排水补充了明沟最大允许流速、低路堤防排水、下挖式通道排水、立交区路基排水、中央分隔带防排水设计、渗井、排水隧洞等技术要求。 7)路基防护与支挡补充了土工格栅反包式加筋土挡土墙、石笼式挡土墙等柔性防护结构适用条件、结构设计、材料技术要求;修订了预应力锚杆结构计算与防腐要求、土钉适用条件、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要求、以及现场试验与监测设计要求。 8)路基拓宽改建补充了膨胀土地区和岩溶地区原有路基的评价内容; 修订:原有路基现场测试要求、拓宽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原有路基利用与处治技术原则及要求。9)特殊路基 修订了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红粘土与高液限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风化、雪害、涎流冰、采空区、滨海、水库等16 类特殊路基设计原则、病害防治措施与技术要求;

浅析农村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

浅析农村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 摘要: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公路得到了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具有 面广,等级低,投入资金有限等特点,决定着农村公路的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实际,考虑资金投入和规划等要求,做好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 农村公路等级较低,多为四级公路,但是对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却不低,路 面多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首先应该结合好农村规划做好路线的选择,结合现 场实际情况,做好路基路面的设计,重视设计的过程和质量,合理的控制投资, 从源头严把质量关。 1引起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问题的原因 1.1施工方法不当 在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路面开裂,比如说路面厚度满足 耍求,做好切缝处理等。若材料路或施工方法不当,将引起路面开裂或者早期破坏。 1.2设计中的问题 在农村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对现场的地质情况有所了解, 若地质条件与现场不符合,将会导致设计的不合理,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特别是高填方的路基,会埋下更多的安全隐患。在路面设计的时候,确定路面所 选用的材料,农村公路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于路面厚度应该根据当地车流 量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2 公路路基设计的要点分析 2.1软土地基路段的路基加固设计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软土地基,我们常用的方法是采 用固化剂加固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若高填方路段需要处理 的填料数量又不是很大,就可以采用此方式进行处理,加入一定的固化剂在原来 的填料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不仅限于此方法,比较经济的是 换填分层夯实,特别是农村公路修建过程中,因为某小段经过湿地、池塘边缘等 的处理,小范围处理比采用各种桩基更节约成本。 2.2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 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对于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尽可能的 减少水体冲刷对路基路面的影响。在路基排水系统中,应该做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2.2.1路基边坡排水设计 在农村公路路基边坡排水沟的设计前,应该对当地降水量和地形地势有所了解,是否会因为下雨导致山体流水冲刷路基路面,对于路面的排水量应该了解, 特别是雨季的时候,最大雨量的信息要掌握,再按照要求设计一定深度的水渠用 来排水,防止雨水对路基的侵蚀和冲刷。 2.2.2公路临近河流排水的设计 农村公路临近河流的时候,河流对路基的冲刷影响是很大的,在设计的时候,无法避开河流的时,应该设置合理的排水渠,在河流的汛期能有效的排水,同时 要加强河堤的建设,还要做好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护工作,提供路基的 安全系数。 2.3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处设计 农村公路填挖交界处,应该所使用的材料不同,他们的结构性能也不同,这 就容易引起地基固结不均匀而引起下沉,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若处理的不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