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意境美

书法意境美

书法意境美
书法意境美

书法意境美

刘斌

摘要: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书法是跨时、空的艺术。书法艺术美不同于纯粹空间艺术与纯粹时间艺术。书法线条具有丰富的抒情能力,书法作品的韵律体现了生命运动的节奏,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

关键词:书法美线条韵律意境书法抒情

书法是东方相对抽象的艺术,书法美不同于纯粹空间艺术与纯粹时间艺术。是跨时、空的艺术。沈尹默先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

一.书法美

书法审美是客体与主体审美理想上的一种心理沟通和认知的过程。书法美的表现特征概括地讲,有形体的美“空间”,节奏旋律的美“时间”和意境的美。

形体的美(空间)。从外部特征而言,是以点画线条组合成书体规定的字形结构。近于绘画变形的造型性艺术。内部特征上看,书法又是一种借汉字点线的运动完成结体造型,来表达书家对社会生活、对宇宙万象的审美情感的艺术,它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书家的个性心理特质。面目各具的书法形体美,讲究的是空间美、变幻美。

节奏旋律的美(时间)。包括字形结构的旋律,用笔的节奏,用墨的节律,线条的节奏,章法的旋律。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往往是富有和谐节律的,并由此产生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

意境的美。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美的根本。意境美是状物与抒情的和谐。意境包涵着美感的反映。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简逸玄淡而饱蕴张力的线条,是意境创造的基础,旷达空灵的构图是意境创造的关键,神采是意境的表现。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它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

二.书法线条美

书法线条具有丰富的抒情能力。毛笔对纸面线条的宽窄粗细的接触面(空间),线条伸延时疾徐顿挫地运动节奏(时间),使每一线条在任何一个细微动作变化中细腻而又灵敏地反映出书法家情性地变化轨迹。书家将自己的诗意憧憬、情感意绪倾注在笔墨之中,通过线条的枯润浓淡和结体章法的虚实相生、起伏迭宕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及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线条语言是书家提取的自然万象的神髓,又经过书家心灵的滋润和笔墨纸的渲染、夸张,使线条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时断时连,若隐若现,飞旋连转,穿插交织,变化多样,精妙绝伦。由线条所组成的汉字艺术形象看似无序而实为有序,形简旨丰,韵味无穷。

线条是书法艺术作品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条在作品中不仅是构造字形的基本素材,同时还表现出字形的质感、量感和动感。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线条随着浓淡、干湿的墨色和轻重、疾涩的用笔变化,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大气磅礴、峭拔险峻;古朴苍老、凝重沉郁;俊秀潇洒、天真烂漫;平淡旷远、含蓄蕴籍等。多样化的线条语言为书法艺术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线条本身的表现性具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书家笔下的线条语言所创造出的汉字艺术形象,还包含着超越书家主观意图的客观意义。因此,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其线条语言的内在含意远远大于其本来的意义。看似简单而形态各异的线条中,浓缩和寄予了令人难以诠释的情感意绪。

三.书法韵律美

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疏密辑让和虚实相生体现了生命运动的节奏,书法作品中的结体章法,是以笔墨点线巧妙地分割纸面的空白,使有墨处呈现出牵丝、仰俯、向背、疏密、长短、参差等变化之美;空白处浩渺无际,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蕴涵着无穷的意象,这虚象即“象外之象”,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是自由想象和驰骋情感的心理空间。如唐代书家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其线条翻滚流转,左摇右荡,使字的结体纵横驰骋,虚实相生;其章法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满纸云烟。作品中点线的聚散和盘旋,交织在充满元气的虚空之中,形成流动的节奏,其奔放不羁的线条乘宇宙之元气,冲破了时空的局限,升华到剔透玲珑的艺术时空,进入了无穷之门而游无穷之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作品中的空白无笔墨处灵气吐纳流动,氤氲着宇宙的元气,其间蕴涵着无数朦胧神秘的象。它虽无法把捉和言说,却烘托着笔墨线条,使之气韵生动,意味无穷。如怀素《自叙帖》的线条高度简逸,伴随着字的结体忽大忽小,左转右盘,飞旋缭绕,具有骤雨旋风般的气势。其流动的线条和蓬勃的气慨,突出体现一种韵律美和传神美。

书法艺术作品中,线条和结体经过疏密和繁简的搭配组合成字的形体,字与字和行与行的排列构成其作品的艺术形象,无不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韵律美。如唐五代书家杨凝式《韭花帖》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宽阔疏朗;明代书家董其昌用墨淡雅,结体章法清朗空灵。他们的书法作品其意境恬淡神远,给欣赏者以无限想象的心理空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少为茂密型,密则气聚而神凝,可取字迹的苍老,能够表现作品的雄强、浑厚、凝重、古朴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四.书法意境美

书法艺术的意境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是书法家固有性格与书法家即兴抒情的完美展现,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其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情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线条的变化、墨色的处理、空间的安排,产生一种气韵生动、令人陶醉的意境美。意境之美作为书家和欣赏者共创的心灵空间,它的深度、高度、阔度都是广袤无垠、无穷无尽的。书法风格是书法家固有的个人性格对书法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是书家稳定的,很难随便更改的个人风格。感情色彩是书法家即兴抒发的,是有意识的,感情内容比较具体,倾向相对明确。书法家固有性格与书法家即兴抒情,处于不同层面,书法家固有性格是在性格不同的书家中所表现的不同艺术风格,虽同一风格系统也足以构成差距,其着重点在于性格即书法家固有性格。书法家即兴抒发是在同一性格起点上由于不同作品的外在感召而导致的不同艺术风格,在于书法家的即兴抒发。

书法抒情过程中书法家固有性格与即兴抒发。体现书法美学的时空观。在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之中,由于不强调时间流动的步骤特征而使其抒情基本上依赖于固有性格,即艺术家较稳定的审美性格,因而艺术家固有风格较为明显;而时间艺术如音乐,则由于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感情一直在起伏变幻而无法让其凝固在空间里,因而它较偏向于艺术家即兴抒发型的抒情。而书法艺术使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这两大类系,在跨时、空的书法作品中得以共存。书法美不同于纯粹空间艺术与纯粹时间艺术。

古代的书法名家名作在当时都是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是带有感情色彩、喜怒哀乐比较明显的书法作品,每一件作品由于其文学内容、书写情绪的不同,导致作品风格的诸种差别以及情感抒发的不同表现。我们在此也以常举例书家和作品来说明,如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是在“天朗气清”的日子里,于“崇山峻岭”间、“茂林修竹”中,“群贤毕至”,作“流觞曲水”的诗酒唱和、翰墨交流、畅叙幽情的春游雅集;在这样的环境、心情下,作品所表现的是优美、清雅的通篇气象,自由、清新的行气,华丽、多姿的字形结构,健美、精细的笔法变化,作品魅力无限,让人目不暇接、百临不厌、终不能及;获得“天下第一行书”的

千古地位。

唐代书家颜真卿书写的《祭侄文稿》,将其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在作品之中,其作品呈现出古朴自然、雄浑崇高的意境美,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凛然正气的感受。颜真卿写《祭侄稿》是在“安史之乱”中,“深受当年斗争激烈的激动,既怀同仇敌忾的义愤,又感颜氏家族‘巢覆卵倾’的悲痛,临文时激昂的感情一发难收,…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发挥出来。”在行书技法、风格上具有历史的创新意义,被后世公认为“天下第二行书”。

宋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苏轼自幼接受儒家经世济时的传统教育,“博通经史”,“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又与僧人惟度、惟简、辨才、道潜、佛印等交情深厚。他爱国爱民,虽一生坎坷,却荣辱不惊,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神。在逆境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和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所书,他把满腹的激情融入于诗又倾注于笔墨线条之中,其用笔含蓄,格调高雅,呈现出自然、旷达和雄放的意境美。被后世公认为“天下第三行书”。

民族英雄岳飞以“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情怀,志在直捣黄龙、收复失土;所写草书“还我河山”字形开张、笔画酣畅,有力强、痛快、激昂的视觉感受;所书诸葛亮《出师表》《李华吊古战场文》则通奔放激越、纵横开张、刚健壮丽,而非文雅、秀美姿态,呈现的是将军驰骋沙场、壮怀激烈的气象。毛泽东“指点江山”写“沁园春·雪”等。”

五.结语

书法创作过程中,书法作品是作者心理活动的物化,这个心理活动不同,表现在作品中的结果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明·祝枝山说:“喜则气平而字舒,怒者气粗而字险,哀者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按现代艺术理论看,书法抒情过程中是“创造意象”在起作用,“‘创造意象’就是要在脑袋里构想出新的形象。”“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必须做到‘意在笔前’、‘心手相应’。好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激发别人产生同样的感受。

作者临习王羲之丧乱帖。默咏其文,以悲痛之心境,沉涩之笔法,心摹手追;临习王羲之游目帖,笔调轻松愉快。自觉未得其皮毛,请书家指正。作者以为;做有益地探索,是书家的责任。勇于探索。

注释:

1.论书法艺术意境的创造_北大书法艺术网。董菱。

2.书法内涵及其艺术性探微_北大书法艺术网。李树君。

3.兰州晨报2001年1月5日。秋子。

4.《书法美学》陈振濂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1月第38页。

2012-7-27于白银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汉字以点线组合,各种形态的点线,结合成千变万化的图形,以不同速度书写的点线,犹如一串音符,高低转折,抑扬顿挫,欣赏书法,就如聆听乐曲中的旋律与节奏。草书比起其它字体,书写空间的排列、点线的对应,更能自由的

发挥,也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法艺术的精神。

诗情画意唯美意境句子最新版-唯美句子

诗情画意唯美意境句子最新版_唯美句子 诗情画意唯美意境句子最新版 1、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3、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6、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7、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8、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0、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11、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12、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1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4、红尘紫陌,纵寻千百度,回首万年,情衷伊人。 15、从别以后,几回梦缥缈,执手若无,泪溅花上。 16、飞花飘絮,霓裳翩翩舞,几多情愫心飞扬。 17、谁执笔但记情成卷,只空忆此去经年。 18、丹青卷,铁扇昼白,望红尘,韶华如笋,夜色似我。 19、长道相依,几恨别离,锦绣断相思意,待人相惜。 20、我独自站在云水之涯,眺望我求不得的你啊,掌间盛开了冻伤的优钵罗

花。 21、一生就唱了这么一支歌,褪尽铅华后等你来和,静静地。 22、梦湿空阶,频敲云子惊残漏。一杯浊酒,难看红尘透。 23、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4、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5、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不叹世道苍凉,不惹情思哀怨,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2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27、谁抚我一丝秀发,谁欠我一生代价? 28、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9、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0、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1、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3、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34、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35、谁为我执手天下,我为谁倾尽年华。 36、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37、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38、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39、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40、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有些情,一旦眷恋,便海枯石烂;有些缘分,一旦交织,便在劫难逃。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苏小平 一、书法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刻辞”以外,还有用笔写的“书辞”。西周的金文(铜器铭文)在铸造之前,先要写好字迹。其中有好些作品字体美观,可以说出于当时无名的书法家之手。但是,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使文字艺术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春秋末年吴、越、蔡、楚等国往往在作为仪仗用的兵器上,镌刻(或者错金银)美术字体。它和当时的草率字体正好相反,力求工整美观,或者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鸟形的装饰。这就是“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战国时代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以外,许多重要铜器铭文都用工整的篆书,讲究美观。例如战国初期韩国制作的编钟,所有铭文都先划好方格,在方格内写着工整的篆书,很是精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也都是工整的篆书。这就是书法的起

源。 书法的发展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相传李斯就是个书法家,“号为工篆”,许多刻石和十二“钟鐻金人”的铭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水经?河水注》引卫恒《叙篆》)。从这时起,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和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分别遵循着各自的道路而向前发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此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蔡邕、崔瑗、史游。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比较深。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

书法之意象

第24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1月 Vol. 24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2 ────────── 收稿日期:2001-07-20 作者简介:陈龙国(1970-),男,重庆市人,重庆渝西学院教育系讲师。 - 77 - 书 法 之 意 象 陈龙国,傅晏风 (渝西学院 教育系,重庆 永川 402168) 摘 要:如何理解书法作品中的“意”与“象”,是书法创作与欣赏的根本问题。文章就清代文艺家刘熙载提出的“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的观点进行了肯定和论证,同时还提出了它在书法创作、欣赏中一连串的平衡关系。 关键词:书法;意象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1-0077-03 书法艺术的本质,不外乎意、象二字。有人把书法称为意象艺术,是有道理的。什么是意?什么是象?这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中两个根本问题。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艺概·书概》中开宗明义指出:“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1]一般认为《易经》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可以包容宇宙间一切事物。它的表达方法是“立象以尽意”。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也是立象以尽意。按照某些文字学家的看法,书法的载体汉字根源于《易经》中的八卦。书法作品中的“意”,是书法的根本,它主要取决于书法家的道德情操,比较抽象;而书法作品中的具体的“象”,则是书法家后天的学习成果,比较具体。这里涉及中国哲学中本体与作用这对范畴。书法可以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甚至可以“成国家之盛业”[2]。书法的作用是很了不起的,而这作用是由它的本体——“象”决定的。没有“象”这个本体,“意”也无从体现,作用也就不存在了。 书法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是一种精神产品。“精神”在这里和“意”是一个意思。意或者说精神,是人所特有、与生俱来的。刘熙载把意视为先天因素,这在生命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只能来自实证经验,这种经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孩童的精神发展是我们的动物祖先至少是比较近的动物祖先的智力发展的一个缩影。”[3] 刘熙载视“意”为“先天”的观点,和西方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叔氏接受康德先验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现象即意念。但主张“自在之物即意志”。而意志是人的本质、核心和根源。叔氏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性质、性格、性向、心地皆得自父亲;而智慧的高低、性质及其倾向则遗传自母亲。”[4]叔氏在这里说的性格、性向、心 地和刘熙载所谓“意”是近义或是同义的。我们中国有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正好和叔氏的性格(意)遗传(先天)说不谋而合。 刘熙载称为“意”的东西,无论存在于个体生理特性之中,抑或表现于艺术作品之内,都和人的气质密切相关。古代思想家和艺术理论家们已经注意到不同气质的人在艺术活动中存在着不同表现。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经典书论《书谱序》中,谈到书法创作“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这一现象时指出:“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孙氏说的“性欲”,指的是以书法家个人的秉性、心性为主导的创作欲念。在中国哲学范畴中,心(意)与性常被看作一个东西。“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孟子·尽心》)“性即心,心即理。”(王守仁《传习录》)而人心(性)之不同如面。学习书法,同样学颜(真卿)、学柳(公权)、学篆、学隶、学草、学楷,一旦成了气候,总是各领风骚,千仪万态,其根源在于先天的心性、意趣各不相同。 应当指出的是,个人所具有的先天性的“意”,并非一成不变。遗传基因决定了人的意识的生理和生物基础,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则为人的意识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性条件。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的生命,“是一长串跟外界环境越来越达到最复杂程度的平衡系列。”[5]而人与外界的越来越复杂的平衡,必然导致先天的以性格、志趣、审美倾向等为特征的“意”的汇合与交融,从而使后者显得十分隐蔽,或因淡化、弱化而模糊不清。就书法来说,作品中的各种具体的“象”,都是书法家临池实践的结晶。“后天”的社会性因素占居压倒优势。但书法家在学习过程中毕竟是“随其性欲”,顺我则昌,逆我则亡。这顺、逆之间,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就是先天的意与后天

浅析书法的和谐之美

大 众 文 艺 大190 自古至今有太多的书法艺术家,用他们的手中之笔书写出书法美的艺术,书法的美存在很多方面,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处处都体现出书法得艺术之美,自古至今的优秀的书法作品,它总是体现出书法美的方方面面,更能体现着无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才是我们书临百遍不烦,书临百遍而不厌。本人在这方面是深受感触。在每一次临习古代之碑帖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碑帖中的点画,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谦让、映带、大小、字距、行距等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古代书法字体之间的和谐。每一次都能从碑帖中体味到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 记得从小老师和父母就手把教我写字,他们就常说,“孩子这一撇写得好看,这一个字好看,那一个字写得非常美,听了这样的赞扬,那才叫人美在心里,真是字美人也心里美。”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纸张,于是爸爸就教我在水泥地上用水写字,每天天一亮,我就端来一碗水,左手拿着碑帖,右手拿着毛笔蹲在水泥地上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遍又一遍,只是感觉写的越来越起劲,而不是感觉的累,因为书法给我带来的是美的享受。现在一有空还到公园练习书法,公园里能看到一些书法家们在水泥地上书写,用他们自制的毛笔,拿着一个长长的笔杆,书写书法的艺术之美,常常围来很多观众来欣赏,他们常常是赞叹不已。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是我们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每一种书体无不体现出书法美的所在,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同时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我十分羡慕这些书法家,从而更加下定决心练习好书法。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还懂得了许多道理。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练好书法。我还明白写好书法还能体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就像我们人一样,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美,整个社会的和谐之美。可更重要的是对书法的热爱,体味到书法美的所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一幅书法作品给人以说不尽的享受,它的美无处不在。 经过多年的练习书法,以及很多书法家教导和帮助,本人的书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高的追求。书法作品《关爱自然美,和谐是同春》荣获首届“太百杯”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经金鼎奖全国书画家优秀作品评选委员会研究,授予本人为中国书画界金鼎奖最高荣誉称号,除在《书法导报》、 《中国书画报》公开表彰以外,同时其作品和肖像收入《金鼎奖全国书画家优秀作品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周年“椰子洲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为弘扬中华文明、光大奥运精神、共建和谐社会,积极参加“喜迎奥运爱我中华书画艺术展”荣获了三等奖。荣获柳公权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等的这一些荣誉无不体现出书法的美,这都是体现我对书法艺术美的追求,才得到今天的荣誉。 过去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张,每天坚持在地上以水代墨练字,而今天参加了工作,有了一些微薄的收入,于是每天改为在报纸上练字。开始用墨加水写淡一些,当时还好刚过一会横竖撇捺就阴的不成样子,后来改用浓一点的墨,字的间架结构,中锋与偏锋,也就是正锋和侧锋,藏锋与露锋也都能表现的各有千秋,有好有差,但最终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用手中之笔表现出书体的好看与美感。单位每年在三下乡活动中,都为群众送去了几千副春联,还现场免费书写春联,我们经常听到农民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还有这好事?真不敢相信,”问其原因,他们说:“毛笔书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传下来的,它也是一种中国的传统美的体现,这是我们中国传下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书写,书法家们写的刚劲有力,并且还是真迹,还能知道谁写的作品。”他们说:“而印发的春联,太呆板,总是给人感觉没有过年的味道。他们说:“如果有印发的春联和书法家们书写的春联,他们肯定选择书法家们书写的春联,因为书法家们书写的春联能给他们带来和谐美的享受。 另外书法在写法上最注重线条美,线条的这种穿插映带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书法艺术和谐美是书法家最高追求。无论在单一组合或者是整体组合中,都存在着较多的线条来表现出种种美的和谐关系。如线条表现的浓、淡、干、湿、焦,还有线条的曲、直、方、圆、刚、柔、长、短、粗、细、呼、应、等等。线条的各种组合关系,处处体现出一种和谐。他是人类对和谐意识所必然的反映。在书法形式美的总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却是多样和谐统一。多样的统一就是和谐。书法的和谐之美还在于变化,要在变化中求和谐的统一。有和谐有变化又有统一,显然有矛盾,但是有了矛盾对立的一面,才有和谐的一面,如果它失去了矛盾之间对立,也就等于失去了重要和谐,从而失去了书法的和谐之美。但关键是达到二者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书法的艺术之美。书法艺术的和谐美不光是书法家所追求的境界,他也是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人类所追求最高的美好境界。 浅析书法的和谐之美 段学义 (阜阳市颖东区文化馆 安徽阜阳 236000) 群文论坛 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是付费阵营中最坚定的支持者,新闻集团数字运营部负责人乔恩?米勒认为,向网络读者收费是一个必然趋势。虽然这种颠覆传统新闻服务的收费模式会受到排斥,但这却给了网络媒体一次繁荣的机会。网络并不代表“免费的午餐”,要获得高质量的报道,还是需要读者拿出自己的铜板。从长远来看,这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网络报纸盈利后,会作用于更加尽善尽美的新闻制作,这将会推动整个传媒界一次新的转型。 四、结语 就如同纸代替了竹简一般,平板电脑、3G手机等新载体终究也会取代报纸。这是科技进步的步伐,是不会逆转的。对于传统纸媒来说,应该认清新媒体并不是拦路虎,而是再次腾飞的基石。纸媒要加速自身的转化,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在数字大潮来临之际找到自身的定位,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鸿铎:《“互动”、“融合”是新媒介生存和发展关键[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朱金平:《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策略》,载《军事记者》2007年第3期 2007.3-001. [3]刘思坤.《纸媒的未来:衰退但不会消失》.载《青年记者》 2009.2.作者简介: 刘静华 1986年在今晚报担任记者至今,现为主任记者。著有《敲击岁月》一书。曾有三篇新闻稿件被中国晚报文化学会评为一等奖。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顾问。 张亦弛 2009年进入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短片《钱》曾获天津市“百姓视窗”DV大赛二等奖。 (上接第168页)

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诗歌的表达技巧 附: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

描写唯美意境的句子

描写唯美意境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唯美意境的句子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人生就像一辆列车,进了站,有人会上车,有人就必须要下车。相伴过一段旅程,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这才是对彼此最好的结束。 2、每一天,望着你在我身边,心会有暖暖的;每一天,望着你的照片,我的心不由的笑了;每一天。我总感觉,有你的每一天,都是无比快乐的。 3、翻山越岭重拾旧忆。荏苒岁月,带不走点滴。沉甸甸的记忆,动一动就是你,望眼成穿,满目山河全是你。 4、每个人都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我们知道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它就如同空中楼阁般引人向往却虚无缥缈,即使如此我们也不会抛弃它,因为那是支撑着我们在不如意的世界中,坚强下去的理由。 5、收藏阳光,其实就是贮存幸福。世间有多少阳光,就有多少幸福。心里充满阳光,就是充满幸福。当我们与阳光合一,其实就是与幸福合一。 6、汉马萧关骑金甲,城上血沙风雪尘。战歌壮豪辽边际,旗红杀场洒不还,白衣公子仙嫡影,花殷落泪欲绝还。 7、那年,鲜衣怒马,绝代风华今日,银枪白甲,满场黄沙。 8、伴随着晨曦的步伐,漫步在无垠的原野。万千惆怅取代了我夕阳下疲惫的身影,几时、一缕寒风飘过,吹醒了沉醉的我,已是残

云晚霞。 9、叹一句岁月的飘渺,苍白着谁人的年少。时光的刻刀,在脸上记下它的年号,可是,却不允许我记下所有的美好。只留下断断续续的浅痕,把故事点点凝聚在此刻,看也不清,摸也不能着。 10、当时,没有爱过,怎么知晓,爱的快乐。局外人,怎么能知晓局内人离别的心酸。没有,甜蜜的快乐,也就不会有难过。 11、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12、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或有时孤独,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 13、江南烟雨,错落的水花,前生今世的梦境。不知道记忆是否有过重叠,将前生今世梳理过后,在一畔莲湖里,静静地开出一朵水莲花。不芳艳夺人,不香郁浓重,只淡淡地开,守着自己的时光。看岁月绵长,雕刻了旧时的模样,依旧心情如昨,不悲不惧,不忧不伤。看着着西垂的夕阳,盈盈浅笑,如初绽般温馨美好。 14、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15、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书法意境美

书法意境美 刘斌 摘要: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书法是跨时、空的艺术。书法艺术美不同于纯粹空间艺术与纯粹时间艺术。书法线条具有丰富的抒情能力,书法作品的韵律体现了生命运动的节奏,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 关键词:书法美线条韵律意境书法抒情 书法是东方相对抽象的艺术,书法美不同于纯粹空间艺术与纯粹时间艺术。是跨时、空的艺术。沈尹默先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 一.书法美 书法审美是客体与主体审美理想上的一种心理沟通和认知的过程。书法美的表现特征概括地讲,有形体的美“空间”,节奏旋律的美“时间”和意境的美。 形体的美(空间)。从外部特征而言,是以点画线条组合成书体规定的字形结构。近于绘画变形的造型性艺术。内部特征上看,书法又是一种借汉字点线的运动完成结体造型,来表达书家对社会生活、对宇宙万象的审美情感的艺术,它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书家的个性心理特质。面目各具的书法形体美,讲究的是空间美、变幻美。 节奏旋律的美(时间)。包括字形结构的旋律,用笔的节奏,用墨的节律,线条的节奏,章法的旋律。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往往是富有和谐节律的,并由此产生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 意境的美。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美的根本。意境美是状物与抒情的和谐。意境包涵着美感的反映。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艺术作品的灵魂。简逸玄淡而饱蕴张力的线条,是意境创造的基础,旷达空灵的构图是意境创造的关键,神采是意境的表现。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审美意向和审美氛围,它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 二.书法线条美 书法线条具有丰富的抒情能力。毛笔对纸面线条的宽窄粗细的接触面(空间),线条伸延时疾徐顿挫地运动节奏(时间),使每一线条在任何一个细微动作变化中细腻而又灵敏地反映出书法家情性地变化轨迹。书家将自己的诗意憧憬、情感意绪倾注在笔墨之中,通过线条的枯润浓淡和结体章法的虚实相生、起伏迭宕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及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线条语言是书家提取的自然万象的神髓,又经过书家心灵的滋润和笔墨纸的渲染、夸张,使线条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时断时连,若隐若现,飞旋连转,穿插交织,变化多样,精妙绝伦。由线条所组成的汉字艺术形象看似无序而实为有序,形简旨丰,韵味无穷。 线条是书法艺术作品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条在作品中不仅是构造字形的基本素材,同时还表现出字形的质感、量感和动感。书法艺术作品中的线条随着浓淡、干湿的墨色和轻重、疾涩的用笔变化,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大气磅礴、峭拔险峻;古朴苍老、凝重沉郁;俊秀潇洒、天真烂漫;平淡旷远、含蓄蕴籍等。多样化的线条语言为书法艺术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线条本身的表现性具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书家笔下的线条语言所创造出的汉字艺术形象,还包含着超越书家主观意图的客观意义。因此,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其线条语言的内在含意远远大于其本来的意义。看似简单而形态各异的线条中,浓缩和寄予了令人难以诠释的情感意绪。

智慧树知到《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笔尖上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金文属于() A:小篆 B:大篆 C:甲骨 D:隶书 答案: 大篆 2、()字体圆润均匀,结构匀称 A:秦大篆 B:秦隶书 C:秦小篆 D:汉隶书 答案: 秦小篆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颜真卿——楷书 B:张旭——草书 C:王羲之——行书 D:孙过庭——草书 答案: 颜真卿——楷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羲之——行书

B:王羲之——草书 C:张旭——行书 D:张旭——楷书 答案: 王羲之——行书 5、并称“二王”的是( ) A:王次仲、王羲之 B:王羲之、王献之 C:王旷、王羲之 D:王导、王羲之 答案: 王羲之、王献之 6、王羲之因在书法领域的造诣被后世誉为( ) A:“草圣” B:“书圣” C:“初唐四杰”之一 D:“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 “书圣” 7、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他最大的特点是()。A:动 B:行 C:走 D:草 答案: 行

8、《大盂鼎》是西周()的代表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后期 答案: 早期 9、欧阳修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笔为心像 B:学书为乐 C: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D: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答案: 学书为乐 10、怀素练字刻苦,后人盛传他的事迹是( ) A:池水尽墨 B:白漆写字 C:早起研磨直至写干 D:书法独特 答案: 白漆写字 11、古时期中“六艺”中,与书法有关的项目是()A:礼 B:御 C:书

D:乐 答案: 书 第一章 1、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象征。 B:在中国艺术史上,书法是其次取得重要艺术地位的。 C:汉字是“物象之本”。 D: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审美内涵上同西方绘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答案: 汉字是“物象之本”。 2、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书法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 B:人的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中表现出来,其他民族写字是没有这种境界的。 C:毛笔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关键因素。 D:中国书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 答案: 书法是最纯粹的中国本土艺术。,人的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中表现出来,其他民族写字是没有这种境界的。,毛笔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关键因素。,中国书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 3、王献之的什么书体略胜其父王羲之( ) A:行草 B:楷书 C:篆书 D:隶书 答案: 行草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xx 书法中的结构和章法美书法美的形式还包括结体、章法。在传统书法创作领域里,线条结构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字,即作品中每一个汉字的形式构成。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章法。除此之外,对空白的认识与强调在新时期的书法创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书法的结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汉字的独立构造。篆、隶、楷及其有些平板的行草书,作者在营构空间时,较少考虑字与字的因果关系,而只用以一种恒常的方法。这类结字,如果其线条没有个性风格,则极易与美术字相类似,缺少生命气息。另一类是既具有独立的形式,又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即每个单位汉字,必须是整幅作品有机生命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方圆、疏密必然有其特定的意义。结字的形式何以体现出生命感?其实,疏密、虚实、方圆、大小、离合、巧拙皆自然阴阳的化生,皆生命的辩证。但何处疏、何处密、何处虚、何处实、何处方、何处圆又没有一定的定式。在字体衍变过程中,那些尚没有稳定模式的过渡性字体,常常成为人们取法的对象。而客观上己经定局的字体,则除了可以作为人们的功能训练外,却较难作为书家创作的参照。篆书中如宋代徐铉翻摹李斯的小篆《峄山碑》,(图6)。隶书如《张景碑》、《史晨碑》。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行书如赵孟頫、董其昌他们的结字多趋一式,平板无奇。相反,历代碑帖中,散氏盘、毛公鼎等金文,秦诏版之类的篆书,隶书如《张迁碑》、《石门颂》(图7)结字变化无常。此所谓“反常合道”者是也。如果把它用在结字上,则是指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结字是超越常法的。结字作为一个生命体,又是整篇布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字受制于整个空间的安排,它的一伸一缩,一偏一正,一开一合,都对全局关系重大。除此之外,章法还应包括笔势、行气等要素。笔势由用笔而生,看起来与整幅构图无关,但若笔势不顺,会导致整个生命的流通不畅。行气则由笔势、结字排列两相结合而生。由于书法一气呵成的时间特征,其章法的布置与绘画的构图又有所出入。绘画的构图可以是经营的,创作时基本能够对应的格式。书法的章法虽也可作事先构想,但在创作时因线条的惯性作用往往会改变初衷,这是由于线条与结字、章法有某种内在关联的缘故。章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作品的总体形象塑造。书法艺术不仅仅只是把每个字写好的事情。但在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中,多是千篇一律的构图方式。实际上,历代的许多书法作品,由于书写时受某种实用目的的制约,在构图上不可能有一种纯艺术的想 像。碑刻也好,信扎也好,诗文也好,总是用以惯常的格式。仅有极少数作品表现出有意无意的巧妙,成为千古名篇,如颜鲁公《祭侄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图8)至于明清盛行立轴时,虽然实用的目的已经减弱,并且可能已出于纯粹的欣赏,但

论书法的意境_张景业

论书法的意境 [摘要]意境是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审美范畴,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意境的创造是书法家毕生追求 的目标。书家的学养在书法意境的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笔墨技法又为意境的创造提供必要的条 件;神采和气韵是书法意境的重要内含;虚实结合是创造优美意境的重要手段。书法中所追求的恬 淡空灵的审美境界、朴拙自然的审美意趣、超凡脱俗的审美格调、平中寓奇稳中求险的审美韵味, 都体现着书法至高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意境是形与质、情与理的高度统一。书法的意境之美是潜藏 于作品之内而超于笔墨之外的整体的意蕴之美。 [关键词]书法;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12)10-0195-03 张景业 (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第31卷第10期 Vol.31No.10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2年10月Oct.2012 [收稿日期]2012-04-21 [作者简介]张景业(1964-),男,山东青岛人,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 书法学研究。 我国古代书论中,虽有“意”、“神”、“神采”、“神韵”等概念,却没有“意境”之说。唐代张怀瓘《文字论》中曾用到“境界”一词,但没有作进一步的阐述。“意境”的概念很早出现于我国的诗歌理论 中,唐代皎然、王昌龄在诗论中都曾用到这一概念。近代的王国维则又进一步把意境( 境界)作为评价诗词的最高标准。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1]宗白华先生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新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2]进一步指明在艺术创作中意境作为审美意识对象,含有极为丰富的意蕴,它能把人引入一个妙不可言、圣洁而又崇高的人生境界。 那么,何为书法的意境呢?有人将书法中的神韵、神采看作意境。其实书法的神韵、神采与意境不完全相同。书法意境的构成因素是情与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是笔墨技巧与文字内容的高度统一。《兰亭序》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就因为它创造了高妙的意境。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当时的名流在会稽山阴的兰渚亭雅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欣然作书为序,遂成传世名作。作品通篇流动着冲淡、空灵、潇洒、自然的气息,佳境美景流注笔端,创造了深远的意境。书法的意境是作品整体所表现出来悠远的意蕴,是文字内容与笔墨性情的有机融合,是书家心灵之光的闪现。 书法是以意造境的艺术。所谓以意造境,就是通过感情的渲染把人引入审美境界。书法就是通过笔墨结字章法韵律等来抒发情感引人入胜的,故称其为以意造境的艺术。与绘画的寓情于景有所不同,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但书法中对汉字的书写没有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言符号上,那一点一画的书写无不承载着书家精神气质,折射着书家内心世界,进而成为表达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心灵的符号。宗白华说书法艺术“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2]。尽管书法不像绘画一样直接去描摹大自然,但并不等于说书法不需要大自然的养料,它对大自然的汲取更加抽象玄妙而已。王羲之观察白 195 ··

初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初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一、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二、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唯美意境句子

唯美意境句子 唯美意境句子 1、所谓幸福,华丽空虚。眼底浮花,只是刹那。 2、如果真的是把一无所有作为起点,那么之后的就是获得,进而好好珍惜了吧。 3、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4、你不爱我,就别理我。你不爱我就别抱我。我已经,不想再去爱了,不要让我爱了,太难懂了,太痛了。 5、死亡只能带走生命,不能带走灵魂留下的痕迹。 6、岁月从指间流淌着,我感觉到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 7、所谓秘密,是那些注定无法分享的事情。 8、既然现在的你不是以前的你,那么,现在的我,也不想做以前的我了。 9、那个夏天就这样淡出了生命,仅仅消失为记忆的一部分。 10、那么盛开在年华里的遥远夜晚,是你无论如何坚持都回不到的过往。 11、一条看不见的线就分割出永远不能跨越的距离,一边是昨天,一边是今天。 12、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

13、忘却,是最无奈的爱。 14、每个人心底的深处都有一个不愿被触碰的角落不然怎么会有那么的伤那么多的不堪回首呢嘴巴每个人都会说现实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15、果真的要回忆,又岂是文字可以代替……青春年华,谁与谁相拥。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16、也许有天,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岁月的消逝,随着人生的历练,随着生活的转变,有些记忆将被摸去,给人抛开,给人遗忘 17、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18、我失恋了,你怎么可以把我弄丢了。 19、我是好人,别伤害我。 20、我忘记了无论怎样面向阳光生长,依旧会有阴影留在身后。如影随形。 21、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 22、当你洗去这些年的尘埃,重新站在时间干净的起点,你不一定过得比现在快乐。时光倒流的前提,一定是要让我保留这些年的记忆。 23、走过这么多的路,安静的坐在电脑前,平静的想着一切。突然发现自己很幼稚,总觉的什么事都会很简单,总觉得总会水到渠成,可是命运却让我一直在门口徘徊…… 24、我决定不再流泪,就像你决定要离开我一般地坚定。

书法意象、意境初探

内容摘要:书法艺术抒情必须依赖作者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实现书法艺术意境和意象的途径是道法自然,而妙合自然的方法是阴阳互生,形势出矣。书家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观者借景生情实现艺术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意境、意象、立象以尽意、道法自然、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情景交融、借景生情谓意境。 正文: 圣人作《易》曰,‘’立象以尽意‘’。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唯观神采,形资次之。‘’意和神采是书法与写字的根本区别,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汉字是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展示神采——抒发感情的载体;而写字的目的是解疑释惑,传递信息,不需要利用汉字的线条、汉字的结构、汉字组合成的篇章表现神采,抒发感情,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写字,工整、清晰即可。我国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先生也曾提出:“无形自不能成字,无意则不能成书。”对书法艺术与写字的区别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但是,书法艺术如何才能产生意境,如何借境生情?从古代到现代大量的书法理论高深莫测、神乎其技,无法指导我们书法学习与创作。为更好地理解、指导书法学习和创作我们有必要就书法艺术如何抒发感情进行简单的梳理。 立象以尽意 我们写字要提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首先要理解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意境和意象什么样的关系。意境和意象与书法艺术的抒发感情又有什么关系? 意象是什么?在西方有意象艺术,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区别。意象艺术家作品描绘的是心中形象,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形象。意象艺术作品是不像现实中原型;具象艺术作品则是现实原型真实写照,是再现。中国画虽不称意象艺术,但是,它却是画家心中的所思所想。八大山人笔下翻着白眼的鸟永远不是现实生活中鸟形象,它们就是山人冷眼看世界的真实写照。 书画同源,书法意境同样依赖作品的意象,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指出‘’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理论大师的中心思想抒发感情是书法艺术的根本目的,而象则是书法艺术的方法和手段。清代王国维将意境解释为情景交融。但书法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产生意象、意境呢?书法艺术的艺术语言——线条、结体、章法产生书法意象、意境。 书法家要创造意象与其他的艺术类别有很大的不同。画家有现实生活中人、景的参照,音乐家有音符,有节奏感、有强弱高低。书法有什么?汉字,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西方没有可以对应的艺术形式,我们的书法家同样说不清楚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理由,因此很多人甚至我们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否认书法是艺术。汉字是象形文字,是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高度概括。因此,书法艺术意象的更全面、更概括;它使用一切艺术形式、艺术门类的手段,是人类形象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历代书法艺术中此类形象的例子太多了,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然举止羞涩,终不似真①;顔真卿书为纠纠武士,威武雄壮;八大山人和弘一法师书法如禅定的高僧大德,无欲无求,青灯古佛伴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但是,作为今天的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如此鲜活的书法艺术形象,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营造如此美妙的意境呢? 道法自然 书法家如何营造作品的意境呢?意境的产生有赖于创造作品的书法意象。书法艺术的意象与通常的艺术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来源象形,同样师法自然,相同的汉字不同的结构比例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意象形态,表达书者不同意蕴内容,抒发书者不同思想感情。 王羲之书法是风度翩翩的潇洒公子,顔真卿书法是威武强壮的武士,弘一法师书法则是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 2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3.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4.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上的偏爱。 5.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6.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7.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8.《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 9. 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10. 艺术典型主要包括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等。(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自己选着写吧) 11. 王朝闻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 12. 中国画独特美是形式美与意境美相结合。 13. 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的雕塑美术。 14.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劳动说。 15. 艺术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 16. 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专著。 二、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