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VER 1.0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 (1)

4.目的 (2)

5.设计任务受理 (2)

5.1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2)

5.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2)

6.设计过程 (2)

6.1创建网络表 (2)

6.2布局 (3)

6.3设置布线约束条件 (4)

6.4布线 (8)

6.5后仿真及设计优化(待补充) (16)

6.6工艺设计要求 (16)

7.设计评审 (18)

7.1评审流程 (18)

7.2自检项目 (18)

蓉盛达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Altium Designer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1]

GB 4588.3—88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Q/DKBA-Y001-19

99

3.术语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的图。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

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

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

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1

4.目的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

循的规则和约定。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5.设计任务受理

5.1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

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5.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a)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

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b)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

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

c)根据《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

d)对于原理图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协助原理图设

计者进行修改。

e)在与原理图设计者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单板的PCB设计计划,填写设计记录表,计划

要包含设计过程中原理图输入、布局完成、布线完成、信号完整性分析、光绘完成等

关键检查点的时间要求。设计计划应由PCB设计者和原理图设计者双方签字认可。

f)必要时,设计计划应征得上级主管的批准。

6.设计过程

6.1创建网络表

a)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

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b)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

误。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c)确定器件的封装(PCB FOOTPRINT).

d)创建PCB板

根据单板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 创建PCB设计文件;

注意正确选定单板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原则:

i.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

ii. 单板左下角的第一个焊盘。板框四周倒圆角,倒角半径

5mm。特殊情况参考结构设计要求。

6.2布局

a)根据结构图设置板框尺寸,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

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b)根据结构图和生产加工时所须的夹持边设置印制板的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域。根

据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设置禁止布线区。

c)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选择加工流程。加工工艺的优选顺序为:元件面单面

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型)——双面贴装——

元件面贴插混装、焊接面贴装。

d)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A.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

优先布局.

B.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C.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

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

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D.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E.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F.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0--100 mil,小型表面安装器

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25mil。

G.如有特殊布局要求,应双方沟通后确定。

e)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

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f)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

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

g)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

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h)需用波峰焊工艺生产的单板,其紧固件安装孔和定位孔都应为非金属化孔。当安装孔

需要接地时, 应采用分布接地小孔的方式与地平面连接。

i)焊接面的贴装元件采用波峰焊接生产工艺时,阻、容件轴向要与波峰焊传送方向垂直,

阻排及SOP(PIN间距大于等于1.27mm)元器件轴向与传送方向平行;PIN间距小于

1.27mm(50mil)的IC、SOJ、PLCC、QFP等有源元件避免用波峰焊焊接。

j)BGA与相邻元件的距离>5mm。其它贴片元件相互间的距离>0.7mm;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有压接件的PCB,压接的接插件周围5mm 内不

能有插装元、器件,在焊接面其周围5mm内也不能有贴装元、器件。

k)IC去偶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

l)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隔。

m)用于阻抗匹配目的阻容器件的布局,要根据其属性合理布置。串联匹配电阻的布局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500mil。匹配电阻、电容的布局一定要分

清信号的源端与终端,对于多负载的终端匹配一定要在信号的最远端匹配。

n)布局完成后打印出装配图供原理图设计者检查器件封装的正确性,并且确认单板、背板和接插件的信号对应关系,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布线。

6.3设置布线约束条件

a)报告设计参数

布局基本确定后,应用PCB设计工具的统计功能,报告网络数量,网络密度,平均管脚

密度等基本参数,以便确定所需要的信号布线层数。

信号层数的确定可参考以下经验数据

注:PIN密度的定义为:板面积(平方英寸)/(板上管脚总数/14)

布线层数的具体确定还要考虑单板的可靠性要求,信号的工作速度,制造成本和交货期

等因素。

b)布线层设置

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与地层应尽量靠在一起,中间不安排布线。所有布线层都尽量靠近一平面层,优选地平面为走线隔离层。为了减少层间信号的电磁干扰,相邻布线层的信号线走向应取垂直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设计1--2个阻抗控制层,如果需要更多的阻抗控制层需要与PCB产家协商。阻抗控制层要按要求标注清楚。将单板上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布线分布在阻抗控制层上。

c)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线宽和线间

距的设置要考虑的因素

A.单板的密度。板的密度越高,倾向于使用更细的线宽和更窄的间隙。

B.信号的电流强度。当信号的平均电流较大时,应考虑布线宽度所能承载的的电

流,线宽可参考以下数据:

PCB设计时铜箔厚度,走线宽度和电流的关系。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铜箔的载流量见

注:

i. 用铜皮作导线通过大电流时,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参考表中的数值降额50%去选择考虑。ii.在PCB设计加工中,常用OZ(盎司)作为铜皮厚度的单位,1 OZ铜厚的定义为1 平方英尺面积内铜箔的重量为一盎,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um;2OZ铜厚为70um。

C.电路工作电压:线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其介电强度。输入150V-300V电源最小空气间

隙及爬电距离

输入300V-600V电源最小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D.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要求高时,倾向于使用较宽的布线和较大的间距。

E.PCB加工技术限制

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使用最小线宽/间距6mil/6mil 4mil/4mil

极限最小线宽/间距4mil/6mil 2mil/2mil

d)孔的设置

过线孔

制成板的最小孔径定义取决于板厚度,板厚孔径比应小于5--8。

孔径优选系列如下:

孔径:24mil 20mil 16mil 12mil 8mil

焊盘直径:40mil 35mil 28mil 25mil 20mil

内层热焊盘尺寸:50mil 45mil 40mil 35mil 30mil

板厚度与最小孔径的关系:

板厚: 3.0mm 2.5mm 2.0mm 1.6mm 1.0mm

最小孔径:24mil 20mil 16mil 12mil 8mil

盲孔和埋孔

盲孔是连接表层和内层而不贯通整板的导通孔,埋孔是连接内层之间而在成

品板表层不可见的导通孔,这两类过孔尺寸设置可参考过线孔。应用

盲孔和埋孔设计时应对PCB加工流程有充分的认识,避免给PCB加工带

来不必要的问题,必要时要与PCB供应商协商。

测试孔测试孔是指用于ICT测试目的的过孔,可以兼做导通孔,原则上孔径不

限,焊盘直径应不小于25mil,测试孔之间中心距不小于50mil。

不推荐用元件焊接孔作为测试孔。

e)特殊布线区间的设定

特殊布线区间是指单板上某些特殊区域需要用到不同于一般设置的布线参数,如某些高密度器件需要用到较细的线宽、较小的间距和较小的过孔等,或某些网络的布线参数的调整等,需要在布线前加以确认和设置。

f)定义和分割平面层

A.平面层一般用于电路的电源和地层(参考层),由于电路中可能用到不同

的电源和地层,需要对电源层和地层进行分隔,其分隔宽度要考虑不同电源

之间的电位 差,电位差大于12V 时,分隔宽度为50mil ,反之,可选20--25mil 。 B. 平面分隔要考虑高速信号回流路径的完整性。

C.

当由于高速信号的回流路径遭到破坏时,应当在其他布线层给予补尝。例如可 用接地的铜箔将该信号网络包围,以提供信号的地回路。

6.4

布线

a) 布线优先次序 关键信号线优先:电源、摸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 布线 密度优先原则: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着手布线。从单板上连线最密集的区域 开始布线。

b) 自动布线 在布线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布线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自动布线前 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自动布线控制文件(do file)

为了更好地控制布线质量,一般在运行前要详细定义布线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在软 件的图形界面内进行定义,但软件提供了更好的控制方法,即针对设计情况,写出 自动布线 控制文件(do file),软件在该文件控制下运行。

c)

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最小 的回路面积。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d) 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EMC 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e) 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 f)

进行PCB 设计时应该遵循的规则 A. 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针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 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层板设计中,在为电源留 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且增加一

些必要的孔,将双面 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需 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建议采用多层板为宜。

B. 窜扰控制

串扰(CrossTalk)是指PCB 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主要是 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是: 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3W 规则。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C. 屏蔽保护

对应地线回路规则,实际上也是为了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多见于一些比较重要的

信号,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对一些特别重要,频率特别高的信号,应该考虑采用铜 轴电缆屏蔽结构设计,即将所布的线上下左右用地线隔离,而且还要考虑好如何有效的 让屏蔽地与实际地平面有效结合。

D.

走线的方向控制规则:

即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以减少

不必要的层间窜扰;当由于板结构限制(如某些背板)难以避免出现该情况,特别是信 号速率较高时,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

E. 走线的开环检查规则:

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Dangling Line),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天线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受,否则可能带来不可预 知的结果。

F.

阻抗匹配检查规则:

同一网络的布线宽度应保持一致,线宽的变化会造成线路特性阻抗的不均匀,当传输的

速度较高时会产生反射,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如接插件引 出线,BGA 封装的引出线类似的结构时,可能无法避免线宽的变化,应该尽量减少中 间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

G.

走线终结网络规则:

在高速数字电路中,当PCB 布线的延迟时间大于信号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1/4时, 该布线即可以看成传输线,为了保证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阻抗正确匹配,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匹配方法,所选择的匹配方法与网络的连接方式和布线的拓朴结构 有关。

◆ 对于点对点(一个输出对应一个输入)连接,可以选择始端串联匹配或终端并

联匹配。前者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延迟较大。后者匹配效果好,但结构复杂,成 本较高。 ◆

对于点对多点(一个输出对应多个输出)连接,当网络的拓朴结构为菊花链时, 应选择终端并联匹配。当网络为星型结构时,可以参考点对点结构。

星形和菊花链为两种基本的拓扑结构, 其他结构可看成基本结构的变形, 可采取一 些灵活措施进行匹配。在实际操作中要兼顾成本、功耗和性能等因素,一般不追求完全 匹配,只要将失配引起的反射等干扰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即可。

H. 走线闭环检查规则:

防止信号线在不同层间形成自环。在多层板设计中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自环将引起辐射

干扰。

I. 走线的分枝长度控制规则:

尽量控制分枝的长度,一般的要求是Tdelay<=Trise/20。

H. 走线的谐振规则:

主要针对高频信号设计而言,即布线长度不得与其波长成整数倍关系,以免产生谐振现

象。

I. 走线长度控制规则:

即短线规则,在设计时应该尽量让布线长度尽量短,以减少由于走线过长带来的干扰问

题,特别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如时钟线,务必将其振荡器放在离器件很近的地方。对驱 动多个器件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

J. 倒角规则:

PCB 设计中应避免产生锐角和直角

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同时工艺性能也不好。

K.器件去藕规则:

◆在印制版上增加必要的去藕电容,滤除电源上的干扰信号,使电源信号稳定。

在多层板中,对去藕电容的位置一般要求不太高,但对双层板,去藕电容的布局及电源的布线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时甚至关系到设计的成败。

◆在双层板设计中,一般应该使电流先经过滤波电容滤波再供器件使用,同时还

要充分考虑到由于器件产生的电源噪声对下游的器件的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总线结构设计比较好,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由于传输距离过长而带来的电压跌落给器件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增加一些电源滤波环路,避免产生电位差。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能否正确地使用去藕电容,关系到整个板的稳定性。

L.器件布局分区/分层规则:

◆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同工作频率的模块之间的互相干扰,同时尽量缩短高频部分的布线长度。通常将高频的部分布设在接口部分以减少布线长度,当然,这样的布局仍然要考虑到低频信号可能受到的干扰。同时还要考虑到高/低频部分地平面的分割问题,通常采用将二者的地分割,再在接口处单点相接。

◆对混合电路,也有将模拟与数字电路分别布置在印制板的两面,分别使用不同

的层布线,中间用地层隔离的方式。

M. 孤立铜区控制规则:

孤立铜区的出现,将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将孤立铜区与别的信号相接,有助

于改善信号质量,

通常是将孤立铜区接地或删除。在实际的制作中,PCB 厂家将一些板的空置部分增加了 一些铜箔,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印制板加工,同时对防止印制板翘曲也有一定的作用。

P. 电源与地线层的完整性规则:

对于导通孔密集的区域,要注意避免孔在电源和地层的挖空区域相互连接,形成对平面 层的分割,从而破坏平面层的完整性,并进而导致信号线在地层的回路面积增大。

Q. 重叠电源与地线层规则:

不同电源层在空间上要避免重叠。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电源之间的干扰,特别是一些电

压相差很大的电源之间,电源平面的重叠问题一定要设法避免,难以避免时可考虑中间 隔地层。

R. 3W 规则:

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当线中心间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 70%的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W 规则。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 的 间距。

S. 20H 规则:

由于电源层与地层之间的电场是变化的,在板的边缘会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称为边沿效

应。 解决的办法是将电源层内缩,使得电场只在接地层的范围内传导。以一个H (电源和地 之间的介质厚度)为单位,若内缩20H 则可以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层边沿内;内缩

100H 则可以将98%的电场限制在内。 T. 五---五规则:

印制板层数选择规则,即时钟频率到5MHz 或脉冲上升时间小于5ns ,则PCB 板须采用多 层板,这是一般的规则,有的时候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采用双层板结构时,这种情 况下,最好将印制板的一面做为一个完整的地平面层。

6.5 后仿真及设计优化(待补充)

6.6 工艺设计要求

a)

一般工艺设计要求参考《印制电路CAD 工艺设计规范》Q/DKBA-Y001-1999

b)功能板的ICT可测试要求

A.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单板,一般在生产中要做ICT(In Circuit Test), 为了满足

ICT测试设备的要求,PCB设计中应做相应的处理,一般要求每个网络都要至少有

一个可供测试探针接触的测试点,称为ICT测试点。

B.PCB上的ICT测试点的数目应符合ICT测试规范的要求,且应在PCB板的焊接面,

检测点可以是器件的焊点,也可以是过孔。

C.检测点的焊盘尺寸最小为24mils(0.6mm),两个单独测试点的最小间距为

60mils(1.5mm)。

D.需要进行ICT测试的单板,PCB的对角上要设计两个125MILS的非金属化的孔,

为ICT测试定位用。

c)PCB标注规范。钻孔层中应标明印制板的精确的外形尺寸,且不能形成封闭尺寸标

注;所有孔的尺寸和数量并注明孔是否金属化。

7.设计评审

7.1评审流程

设计完成后,根据需要可以由PCB设计者或产品硬件开发人员提出PCB设计质量的评审。

7.2自检项目

如果不需要组织评审组进行设计评审,可自行检查以下项目。

A.检查高频、高速、时钟及其他脆弱信号线,是否回路面积最小、是否远离干

扰源、是否有多余的过孔和绕线、是否有垮地层分割区

B.检查晶体、变压器、光藕、电源模块下面是否有信号线穿过,应尽量避免在其

下穿线,特别是晶体下面应尽量铺设接地的铜皮。

C.检查定位孔、定位件是否与结构图一致,ICT定位孔、SMT定位光标是否加

上并符合工艺要求。

D.检查器件的序号是否按从左至右的原则归宿无误的摆放规则,并且无丝印覆

盖焊盘;检查丝印的版本号是否符合版本升级规范,并标识出。

E.报告布线完成情况是否百分之百;是否有线头;是否有孤立的铜皮。

F.检查电源、地的分割正确;单点共地已作处理;

G.检查各层光绘选项正确,标注和光绘名正确;需拼板的只需钻孔层的图纸标

注。

H.输出光绘文件,用CAM350检查、确认光绘正确生成。

I.按规定填写PCB设计(归档)自检表,连同设计文件一起提交给工艺设计人

员进行工艺审查。

J.对工艺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改进,确保单板的可加工性、可生产性和可测试性。

pcb之设计规范(DFM要求)

DFX讲义 DFX是并行工程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已贯穿企业开发过程的始终。它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如DFA(Design for Assembly,面向装配的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面向制造的设计)、DFT(Design for Test,面向测试的设计)、DFE(Design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面向EMI的设计)、DFC(Design for Cost,面向成本的设计) 、DFc(Design for Component,面向零件的设计) 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机械领域的DFA和DFM,使机械产品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解决了可装配性和可制造性问题,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 DFA指在产品设计早期阶段考虑并解决装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确保零件快速、高效、低成本地进行装配。DFA是一种针对装配环节的统筹兼顾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就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分析、评价、规划、仿真等充分考虑产品的装配环节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满足产品性能与功能的条件下改进产品的装配结构,使设计出的产品是可以装配的,并尽可能降低装配成本和产品总成本。 DFT是指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考虑测试的有关需求,在Layout设计时就根据规则做好测试方案,以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改版次数,减少设计成本。DFM则指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考虑所有与制造有关的约束,指导设计师进行同一零件的不同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对不同制造方案进行制造时间和成本的快速定量估计,全面比较与评价各种设计与工艺方案,设计小组根据这些定量的反馈信息,在早期设计阶段就能够及时改进设计,确定一种最满意的设计和工艺方案。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知道DFM 涵盖DFA和DFT的内容,以下是DFM rule ,其中包含DFA,DFT规则。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标准

0目录 0目录 (2) 1概述 (4) 1.1适用范围 (4) 1.2参考标准或资料 (4) 1.3目的 (5) 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5) 2.1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5) 2.2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6) 3规范内容 (6) 3.1基本术语定义 (6) 3.2PCB板材要求: (7) 3.3元件库制作要求 (8) 3.3.1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8) 3.3.2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9) 3.4原理图绘制规范 (11) 3.5PCB设计前的准备 (12) 3.5.1创建网络表 (12) 3.5.2创建PCB板 (13) 3.6布局规范 (13) 3.6.1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13) 3.6.2热设计要求 (14) 3.6.3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16) 3.7布线要求 (24) 3.7.1布线基本要求 (27) 3.7.2安规要求 (30)

3.8丝印要求 (32) 3.9可测试性要求 (33) 3.10PCB成板要求 (34) 3.10.1成板尺寸、外形要求 (34) 3.10.2固定孔、安装孔、过孔要求 (36) 4PCB存档文件 (37)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1.2 参考标准或资料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1-1999《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 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 IPC—A—600F <<印制板的验收条件>> (Acceptably of printed board) IEC60950 安规标准 GB/T 4677.16-1988 印制板一般检验方法

华为PCB设计规范标准

华为PCB设计规范 I. 术语 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1..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II. 目的 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 A. PCB设计申请流程 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 ⒉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 ⒊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⒋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 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设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doc 20页)完美版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一、适用范围 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设计。对于特殊要求的,尤其射频和特殊模拟电路设计的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也适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他设计软件。二、参考标准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三、专业术语 1.PCB(Print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 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 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的,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的关 系文件。 四、规范目的 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 计参考依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电路 设计的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的管理系统性,增加了设计的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的 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的 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SCH图设计 5.1 命名工作 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方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的生成。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表1 元器件命名表 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确定 元器件封装选择的宗旨是

1. 常用性。选择常用封装类型,不要选择同一款不常用封装类型,方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确定性。封装的确定应该根据原理图上所标示的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好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封装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同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适用。直插器件可靠性高,焊接方便,但所占空间大,高性能的MCU已经逐步没有了直插封装。实际设计应该根据使用环境需求选择器件。如下几个例子说明情况: a. 电阻贴片和直插的选择 选择直插和贴片电阻主要从精度和功率方面考虑。直插电阻一般精度较高,可以选择0.1%甚至更高的精度,功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直插电阻的功率为1/4W。一般在模拟回路采用直插封装,能够更好的保证精度。(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贴片,但须考虑成本问题) 贴片电阻精度一般常见的为5%。功率为1/10W。基本用在数字电路。成本比直插高,但是占空间小。 b. BGA封装的问题 是否选择BGA封装的元器件,主要考虑实际的需求。BGA的特点是占空间小,管脚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受电磁干扰程度小。但是由于管脚密闭,对于管脚的调试不方便。同时由于BGA的环形管脚排布,使得BGA封装的元器件对于电路板设计有更高要求,一般至少需要4层以上。BGA越复杂,板的层数要求越高,设计成本越高。 c. 电源芯片的封装问题 一般的数字电路常用的稳压器芯片如AS1117-3.3/1.2等。选择封装的时候应该注意其三个管脚的定义是否与设计相同。确定电源芯片的封装定义。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_2s-Z_. 冃U言 木规范参考国.家标准卬毓卜也路板设计和使用等标准编制而成。 、布局 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不能产生冲突。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元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对于按键,连接器等与结构相关 的元器件放置好后应锁定,以免在无意之中移动。 如果有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小元件周围尽量不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按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 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 隔要充分; 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如果有散热片还需考虑其所占的位置),且置于下风位置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电解电容离发热元件最少400mil;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 热量大的元器件。 元器件离板边尽量不小于5mm,特殊情况下也应大于板厚。 如果PCB用排线连接,控制排线对应的插头插座必须成直线,不交叉、不扭曲。 连续的40PIN排针、排插必须隔开2mm以上。 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输入、输出元件尽量远离。 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驱动芯片应靠近连接器。 有高频连线的元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对于同一功能或模组电路,分立元件靠近芯片放置。连接器根据实际情况必须尽量靠边放置。 开关电源尽量靠近输入电源座。 BGA等封装的元器件不应放于PCB板正中间等易变形区 BGA等阵列器件不能放在底面,PLCC、QFP等器件不宜放在底层。 多个电感近距离放置时应相互垂直以消除互感。 元件的放置尽量做到模块化并连线最短。 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尽量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 1.27mm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 3.5mm (对于M2.5 )、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 路;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其它元器件的布置:

PCB电路板设计的一般规范步骤

PCB设计步骤 一、电路版设计的先期工作 1、利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原理图,并且生成对应的网络表。当然,有些特殊情况下,如电路版比较简单,已经有了网络表等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原理图的设计,直接进入PCB设计系统,在PCB设计系统中,可以直接取用零件封装,人工生成网络表。 2、手工更改网络表将一些元件的固定用脚等原理图上没有的焊盘定义到与它相通的网络上,没任何物理连接的可定义到地或保护地等。将一些原理图和PCB封装库中引脚名称不一致的器件引脚名称改成和PCB封装库中的一致,特别是二、三极管等。 二、画出自己定义的非标准器件的封装库 建议将自己所画的器件都放入一个自己建立的PCB库专用设计文件。 三、设置PCB设计环境和绘制印刷电路的版框含中间的镂空等 1、进入PCB系统后的第一步就是设置PCB设计环境,包括设置格点大小和类型,光标类型,版层参数,布线参数等等。大多数参数都可以用系统默认值,而且这些参数经过设置之后,符合个人的习惯,以后无须再去修改。 2、规划电路版,主要是确定电路版的边框,包括电路版的尺寸大小等等。在需要放置固定孔的地方放上适当大小的焊盘。对于3mm的螺丝可用6.5~8mm的外径和3.2~3.5mm内径的焊盘对于标准板可从其它板或PCB izard中调入。 注意:在绘制电路版地边框前,一定要将当前层设置成Keep Out层,即禁止布线层。 四、打开所有要用到的PCB库文件后,调入网络表文件和修改零件封装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表是PCB自动布线的灵魂,也是原理图设计与印象电路版设计的接口,只有将网络表装入后,才能进行电路版的布线。 在原理图设计的过程中,ERC检查不会涉及到零件的封装问题。因此,原理图设计时,零件的封装可能被遗忘,在引进网络表时可以根据设计情况来修改或补充零件的封装。 当然,可以直接在PCB内人工生成网络表,并且指定零件封装。 五、布置零件封装的位置,也称零件布局 Protel99可以进行自动布局,也可以进行手动布局。如果进行自动布局,运行"Tools"下面的"Auto Place",用这个命令,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布线的关键是布局,多数设计者采用手动布局的形式。用鼠标选中一个元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住这个元件到达目的地,放开左键,将该元件固定。Protel99在布局方面新增加了一些技巧。新的交互式布局选项包含自动

PCB工艺设计规范要点

PCB板设计规范 文件编号:QI-22-2006A 版本号:A/0 编写部门:工程部 编写:职位:日期: 审核:职位:日期: 批准:职位:日期:

目录 一、PCB版本号升级准则 (1) 二、PCB板材要求 (2) 三、PCB安规文字标注要求 (3) 四、PCB零件脚距、孔径及焊盘设计要求 (15) 五、热设计要求 (16) 六、PCB基本布局要求 (18) 七、拼板规则 (19) 八、测试点要求 (20) 九、安规设计规范 (22) 十、A/I工艺要求 (24)

一、PCB版本号升级准则: 1.PCB板设计需要有产品名称,版本号,设计日期及商标。 2.产品名称,需要通过标准化室拟定,如果是工厂的品牌,那么可以采用红光厂注册商标( )商标需要统一字符大小,或者同比例缩放字符。不能标注商标的,则可以简单字符冠名,即用红光汉语拼音几个首字母,例如,HG 或HGP冠于产品名称前。 3.版本的序列号,可以用以下标识REV0,0~9, 以及0.0,1.0,等,微小改动用.A、.B、.C等区分。具体要求如下: ①如果PCB板中线条、元件器结构进行更换,一定要变更主序号,即从 1.0 向 2.0等跃迁。 ②如果仅仅极小改动,例如,部分焊盘大小;线条粗细、走向移动;插件孔 径,插件位置不变则主级次数可以不改,升级版只需在后一位数加上A、 B、C和D,五次以上改动,直接升级进主位。 ③考虑国人的需要,常规用法,不使用4.0序号。 ④如果改变控制IC,原来的IC引脚不通用,请改变型号或名称。 ⑤PCB版本定型,技术确认BOM单下发之后,工艺再改文件,请在原技术 责任工程师确认的版本号后加入字符(-G)。工艺部门多次改动也可参照技术部门数字序号命名,例如,G1,G2向上升级…等。 4.PCB板日期,可以用以下方案标明。XX-YY-ZZ,或者,XX/YY/ZZ。 XX表示年,YY表示月,ZZ表示日。例如:11-08-08,也可以11-8-8,或者,11/8/8。PCB板设计一定要放日期标记。 二、PCB 板材要求 确定PCB 所选用的板材,板材类型见表1,若选用高TG 值的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注1:1、CEM-1: 纸芯环氧玻璃布复合覆铜箔板,保持了优异的介电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且允许冲孔加工,其冲孔特性较玻璃环氧基材FR-4更优越,模具寿命更长;高温时翘曲变形很小。 2、FR-4:基板是铜箔基板中最高等级,用环氧树脂、八层玻璃纤维布和电渡铜箔含浸、压覆而成。有优秀的介电性能、机械强度;耐热性好、吸湿小。 3、FR-1:纸基材酚醛树脂基板,弯曲度、扭曲度好,耐热、耐湿差。注2:由于无铅焊料的熔点比传统的Sn-Pb高30℃-40℃,因此无铅化的实施对PCB材质、电子元器件的耐温性、助焊剂的性能、无铅焊料的性能、无铅组装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PCB材质,需要采用热膨胀系数比较小而且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比较大的材料,才能够满足无铅焊接工艺的要求。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参考国家标准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等标准编制而成。 一、布局 ●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不能产生冲突。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元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对于按键,连接器等与结构相关 的元器件放置好后应锁定,以免在无意之中移动。 ●如果有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小元件周围尽量不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 够的空间。 ●按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 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发热元件要一般应均匀分布(如果有散热片还需考虑其所占的位置),且置于下风位置以利于单板 和整机的散热,电解电容离发热元件最少400mil;除温度检测元件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元器件。 ●元器件离板边尽量不小于5mm,特殊情况下也应大于板厚。 ●如果PCB用排线连接,控制排线对应的插头插座必须成直线,不交叉、不扭曲。 ●连续的40PIN排针、排插必须隔开2mm以上。 ●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输入、输出元件尽量远离。 ●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驱动芯片应靠近连接器。 ●有高频连线的元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对于同一功能或模组电路,分立元件靠近芯片放置。 ●连接器根据实际情况必须尽量靠边放置。 ●开关电源尽量靠近输入电源座。 ●BGA等封装的元器件不应放于PCB板正中间等易变形区 ●BGA等阵列器件不能放在底面,PLCC、QFP等器件不宜放在底层。 ●多个电感近距离放置时应相互垂直以消除互感。 ●元件的放置尽量做到模块化并连线最短。 ●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尽量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 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5mm(对于 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 路;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 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总3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0目录 0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标准或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3规范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术语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板材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元件库制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绘制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前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网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PCB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丝印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测试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成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LAYOUT设计规范

1.目的 规范产品的PCB设计工艺要求,规定PCB 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PCB设计满足可生产性等到技术要求。2.范围 适用于恒晨公司所有PCB板的设计; 3.权责 1、LAYOUT组:负责建立和规范PCB文件库,并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4.规范内容 4.1 PCB板的锡膏印刷机定位孔: 4.1.1位置:PCB板的4个角上。 4.1.2尺寸:¢1.2±0.1mm。 4.2 V-CUT槽深度要求: 4.2.1要求上下V-CUT槽的深度各占板厚的1/3。 4.3 PCB板尺寸要求: 4.3.1对于大板,宽度不超过250MM,拼板长度不超过300MM。 4.3.2对于连接板等小板,拼板长度不超过80MM。 4.3.3宽度超过250MM的板卡需在板中间的5MM区域不放元器件,用于过炉夹具使用。 4.3.4 PCB 尺寸、板厚需在PCB 文件中标明、确定,尺寸标注应考虑厂家的加工公差。板厚(±10%公差)规格:0.8mm、1.0mm、1.2mm、1.6mm、2.0mm、2.5mm、3.0mm、3.5mm; 4.4 PCB板元器件布局要求 4.4.1所有的插件零件尽量摆在同一面。 4.4.2 DIP元件与SMT元件安全距离:TOP面为1MM,BOT面为2MM。 4.4.3插座的固定孔要求统一一致 4.4.4电容、二极管等有方向的元器件方向必须一致。

4.4.5 CHIP元件之间的安全距离:0.75MM; 4.4.6 CHIP与IC之间的安全距离:0.5MM; 4.4.7 IC与IC之间的安全距离:2MM。 2MM 4.4.8 SMT焊盘与过孔/通孔之间的安全距离:0.5MM。 4.4.9 IC、连接器等密脚元件,当相邻焊盘相连时,需要引出后再连接。如下图: 4.4.10 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3mm 范围内尽量不布置SMD,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

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3e2890394.html, 华为PCB设计规范 Q/DKBA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DKBA-Y004-1999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VER 1.0 1999-07-30发布1999-08-30实施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等标准编制而成。 本标准于1998年07 月3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CAD研究部、硬件工程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多明韩朝伦胡庆虎龚良忠张珂梅泽良 本标准批准人:周代琪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华为公司CAD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1-1999 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1. 术语 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 1999-08-30实施 1..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 1999-08-30实施 II. 目的 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 A. PCB设计申请流程 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 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 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 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设计。

华为PCB设计规范

~~ Q/DKBA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DKBA-Y004-1999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VER 1.0 0707

1999-07-30发布 1999-08-30实施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等标准编制而成。 本标准于1998年07 月3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CAD研究部、硬件工程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多明韩朝伦胡庆虎龚良忠张珂梅泽良本标准批准人:周代琪 0707

Q/DKBA-Y004-1999 目录 目录 1. 1 适用范围 4 2. 2 引用标准 4 3. 3 术语 4 4. 4 目的 2 .1 4.1 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2 .2 4.2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2 5. 5 设计任务受理 2 .3 5.1 PCB设计申请流程 2 .4 5.2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2 6. 6 设计过程 2 .5 6.1 创建网络表 2 .6 6.2 布局 3 .7 6.3 设置布线约束条件 4 .8 6.4 布线前仿真(布局评估,待扩充)8 .9 6.5 布线8 .10 6.6 后仿真及设计优化(待补充)15 .11 6.7 工艺设计要求15 7. 7 设计评审15 .12 7.1 评审流程15 .13 7.2 自检项目15 附录1:传输线特性阻抗 附录2:PCB设计作业流程 3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 1999-08-30实施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DKBA-Y004-1999 印制电路板(PCB )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华为公司CAD 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 可能性。 [s1]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1-19 99 印制电路板CAD 工艺设计规范 1. 术语 1..1 PCB (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 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 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 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PCB设计规范

发行及修正栏 版本修正内容生效日期备注A0 新发行2010-05-01 A1 A2 A3 A4 A5 B0 B1 B2 B3 B4 B5 分发栏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业务部工程部 采购部物控部计划部生产部 品质部仓务部文控中心人事行政部 制定及审批 编写:审核:批准: 1目的 为了PCB设计标准规范化,PCB设计符合客户、生产、品质要求特制定本文件。 2范围 适用于PCB开发设计、修改的整个过程。

3职责 PCBA工程组负责本规范的制定/修订与实施,PE主管负责监督本程序正确实施。 4内容 4.1PCB设计步骤(以下“L”表示所设置层,如“L7”表示设置在第7层) 4.1.1画Board线(LO),开孔线(L24)。 4.1.2画Key位置线、导电胶碳Key面形状(L7) 4.1.3画导电胶外形及偷空位轮廓线(L8)。 4.1.4画底面壳柱位、骨位线(防撞线)(L9)。 4.1.5设置布线层。 4.1.6建Key,放置Key。 4.1.7确定元件形状建元件,放置元件。 4.1.8为各元件加鼠线,并为各网络命名。 4.1.9检查鼠线连接,调整并确定元件位置。 4.1.10布线,布线优化,整理。 4.1.11加元件位铜皮。 4.1.12添加阻焊膜(绿油窗)。 4.1.13添加文字标识(正面白油放在L5,背面白油放在L6,绿油文字放在L4)。 4.1.14添加SMT元件面基准点。 4.1.15确定拼板图和出板数。 4.1.16全面检查,菲林输出。 4.2 PCB设计标准 4.2.1 线径及安全间距对照表 ITEM 双面镀金板尺寸标准(mm)单面板、双面贯碳板尺寸标准(mm)1.电源/地线0.6以上(尽可能加大) 0.6以上(尽可能加大) 2.IR灯连线0.5以上0.5以上 3.I/O铜皮连线0.2以上0.25以上 4.相邻两铜皮连线间距0.2以上(尽可能加大) 0.25以上(尽可能加大) 5.相邻不相连两焊盘间距0.5以上(但PITCH≤2mm最小间 距可取0.4mm) 0.5以上(但PITCH≤2mm最小间 距可取0.4mm) 6.金手指宽/间距0.25至0.5 \ 7.碳手指宽/间距\ 0.5至0.6 8.碳桥宽\ 1.0至1.5(一般取1.2为宜) 9.铜线与相邻不相连接点处贯 \ 0.5以上(若接点为贯通的碳点则需保持

PCB设计规范378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目的 为了PCB 设计标准规范化,PCB 设计符合客户、生产、品质要求特制定本文件。 2 范围 发 行 及 修 正 栏 版 本 修 正 内 容 生 效 日 期 备 注 A0 新 发 行 2010-05-01 A1 A2 A3 A4 A5 B0 B1 B2 B3 B4 B5 分 发 栏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业务部 工程部 采购部 物控部 计划部 生产部 品质部 仓务部 文控中心 人事行政部 制 定 及 审 批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适用于PCB开发设计、修改的整个过程。 3职责 PCBA工程组负责本规范的制定/修订与实施,PE主管负责监督本程序正确实施。 4内容 4.1PCB设计步骤(以下“L”表示所设置层,如“L7”表示设置在第7层) 4.1.1画Board线(LO),开孔线(L24)。 4.1.2画Key位置线、导电胶碳Key面形状(L7) 4.1.3画导电胶外形及偷空位轮廓线(L8)。 4.1.4画底面壳柱位、骨位线(防撞线)(L9)。 4.1.5设置布线层。 4.1.6建Key,放置Key。 4.1.7确定元件形状建元件,放置元件。 4.1.8为各元件加鼠线,并为各网络命名。 4.1.9检查鼠线连接,调整并确定元件位置。 4.1.10布线,布线优化,整理。 4.1.11加元件位铜皮。 4.1.12添加阻焊膜(绿油窗)。 4.1.13添加文字标识(正面白油放在L5,背面白油放在L6,绿油文字放在L4)。 4.1.14添加SMT元件面基准点。 4.1.15确定拼板图和出板数。 4.1.16全面检查,菲林输出。 4.2PCB设计标准 4.2.1 线径及安全间距对照表 ITEM 双面镀金板尺寸标准(mm)单面板、双面贯碳板尺寸标准(mm)1.电源/地线0.6以上(尽可能加大) 0.6以上(尽可能加大) 2.IR灯连线0.5以上0.5以上 3.I/O铜皮连线0.2以上0.25以上 4.相邻两铜皮连线间距0.2以上(尽可能加大) 0.25以上(尽可能加大) 5.相邻不相连两焊盘间距0.5以上(但PITCH≤2mm最小间 距可取0.4mm) 0.5以上(但PITCH≤2mm最小间 距可取0.4mm) 6.金手指宽/间距0.25至0.5 \ 7.碳手指宽/间距\ 0.5至0.6

PCB设计规范

1.0 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提高PCB的可生产、可测试、可维护性。2.0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金锐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3.0 术语/定义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电路图。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Gerber:PCB制作所需要光绘文件。 反标:在设计完成PCB上重新进行序号排列后将该序号重新导回原理图过程。 4.0资历及训练要求 无 5.0 工作指引 5.1 原理图导PCB 5.1.1 确定原理图内所有器件的封装(PCB FOOTPRINT),确保封装的正确性,并保证所有PCB封装均采用公司封装库里的封装,对新使用器件,在公司库里不能找到的封装需按照《封装制作说明及入库程序》建立新封装及入库。 5.1.2 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5.1.3.创建PCB板根据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 创建PCB结构;注意正确选定PCB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原则:单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板框四角采用倒圆角,倒角半径 2mm。特殊情况参考结构设计要求。板边 0.5mm 为禁止布线区。 5.1.4 根据创建的网络表将原理图导入PCB,保证所有封装能导入PCB。 5.2 布局 5.2.1.按结构要求布置定位孔、端口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

经典大公司PCB设计规范(B版)..

XXXXXXX 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分公司 文件:印制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版本: B 制定: 校核: 审核: 审批: 日期: 2008-1-30 1、目的

规范我司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设计的相关工艺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MC、EMI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的优势。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司所有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的工艺设计、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考虑到我司的实际情况,本设计规范的内容重点放在了低频、插件工艺的单面PCB上,对于高频、双面(包括多层)、SMT工艺的PCB方面的内容没有做具体的要求,以后随着发展的需要再考虑增加。3.职责 客户:负责 PCB板外形尺寸、主要元件的安装等要求的提供; 技术单位:负责PCB板的设计及样板确认; 品管单位:负责PCB板的试验和来料检验; 3、定义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1、《电子分公司标准元件库》 2、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3、TS—S0902010001 《信息技术设备PCB安规设计规范》 5、规范内容 5.1 PCB板材要求: 5.1.1确定PCB使用板材 5.1.1.1 根据设计的产品的实际需要,确定使用PCB板的板材,例如:KB-3151、KB-3150、ZD-90F、 FR-4等; 5.1.1.2 优先采用单面板,除非设计必须或客户要求尽量不采用双面板; 5.1.1.3 对于所选择的板材的阻燃等级要求:除非特别规定,否则本司所有设计的PCB板的板材的 阻燃等级全部按94-V0级标准执行; 5.1.2确定PCB板的表面处理工艺 根据设计产品的需要,确定PCB板铜箔表面的处理工艺,例如:光铜板、镀锡、镀镍、镀金等,应在打样及评估时注明; 5.1.2.1 对于PCB设计过程中涉及带金手指的产品,统一采用镀金工艺; 5.1.2.2 对于PCB设计过程中涉及IC邦定的产品(一般不推荐),优先采用镀金工艺; 5.2 热设计要求: 5.2.1 高热器件应考虑放在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PCB在布局中应考虑将高热器件放在整机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5.2.2 较高的元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且不阻挡风路; 5.2.3 散热器的放置应考虑利于对流 5.2.4 温度敏感器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K的热源,一般要求: 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元件离热源距离要求≥2.5mm; 在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元件离热源距离要求≥4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的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元件的温升在将额 范围内。

PCB设计工艺技术标准

PCB设计工艺技术标准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1范围 本设计规范规定了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中格威电子设备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定义 无。 4基本原则 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规范所述的四个基本原则。 4.1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器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印制板和电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 注:如因结构、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4.2可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及其余相关要求。 4.3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降低焊接不良率。

4.4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实用,成本最低。5详细要求 5.1印制板的选用 5.1.1印制电路板的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单面板。在结构受到限制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经过技术部部长批准,可以选择用双面板设计。 5.1.2 印制电路板的材料和品牌的选择 5.1.2.1双面板应采用玻璃纤维板FR-4/CEM-1,单面板应使用纸板或环氧树脂板FR-1、FR-2(如“L”,“KB”/“DS”)。 如果品质可以得到确保,经过技术部部长、总经理批准,单面板可以使用其他材料。 5.1.2.2印制板材料的厚度选用1.6mm,双面板铜层厚度一般为1盎司,大电流则可选择两面都为1盎司,单面板铜层厚度一般为1盎司。( 1盎司=35mm)特殊情况下,如果品质可以得到确保,经过技术部部长、总经理批准,可以选择其他厚度的印制板。 5.1.2.3印制板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 5.1.2.4新品牌的板材必须由工艺部门组织确认。 5.1.3印制电路板的工艺要求 双面板原则上应该是喷锡板(除含有金手指的遥控器板和显示板外),单面板原则上若有贴片工艺原则上也必须是喷锡板(或辘锡),以防止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