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全与不完全成本下的稀土企业收益比较研究:以南方离子型稀土企业为例

完全与不完全成本下的稀土企业收益比较研究:以南方离子型稀土企业为例

 第23卷第1期 2014年1月

中 国 矿 业

CHINAMININGMAGAZINE

 Vol.23,No.1

Jan. 2014

完全与不完全成本下的稀土企业收益比较研究:

以南方离子型稀土企业为例

赖 丹,王黄茜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资源和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使得稀土行业的收益水平极其不真实,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解决资源价值和环境补偿问题,但稀土行业收益核算仍表现为不完全成本。为了研究稀土行业真实效益水平,本文基于不同成本视角对其成本收益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资源环境成本对稀土企业收益影响巨大;完全成本下的稀土价格依然过低,稀土行业并非暴利行业。实行完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实现资源价格和价值的统一,促进稀土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稀土行业;完全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成本收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畅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4)01‐0050‐04

Benefitcomparisonbetweenthefullandincompletecostsofrareearthenterprise:

takeion‐typerareearthenterpriseinsouthernofChinaasanexample

LAIDan,WANGHuang‐xi

(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Ganzhou341000,China)

Abstract:Theexternalizationofresourceandenvironmentalcostsmakestheincomeofrareearthindustryextremelyuntrue.Althoughtherehasbeenaseriesofpoliciesintroducedtoresolvetheseproblems,thecostofrareearthindustryinrevenueaccountingisstillshowedincomplete.Inordertostudythereal

levelofrareearthincomes,thispaperdeeplyanalyzesitscost‐benefitsituationbasedonthedifferentcostperspectives.

Theresultsshowthattheresourceandenvironmentalcostshaveagreatinfluenceoncorporateearnings,thattherareearthindustryisnotalucrativeindustrybecausetheresourcepriceisstilltoolowunderfullcostaccounting.Byintroducingthefullcostaccounting,itispropitioustorealizetheunityofresourcepriceandvalue,and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rareearthindustryhealthyandsteady. Keywords:rareearthindustry;fullcosts;resourcecosts;environmentcosts;cost‐benefitanalysis收稿日期:2013‐05‐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研究”资助(编号:12BJY1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研究项目“基于税费视角的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价值补偿政策研究”资助(编号:71241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方利益博弈下的稀土产业管制研究”资助(编号:11AJL006)作者简介:赖丹(1977-),女,江西瑞金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税政策研究;

王黄茜(1989-),女,福建龙岩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稀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不仅拥

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的产量、消费量以及出口量也居全球之首。但是,与资源储量与供应优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稀土定价权的缺失,美、日、欧盟等发

达国家以低廉的进口价格获取巨额利益的同时,中

国稀土生产企业却在做着赔本买卖。为了促进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出口配额、生产量计划控制等规制政策加强稀土产业的调控力度,促进了稀土市场秩序改善和价格回升。然而市场炒作、囤积等原因却促使稀土价格出现非理性上涨,稀土行业迅速成为所谓的“暴利”行业。与此同时,稀土原材料价格忽涨忽跌干扰了市场秩序,稀土行业出现大面积停产、倒闭的状况。而稀土价格在经历暴涨后又迅速回落,至2012年行业效益普遍出现大幅下滑。稀土行业经济效益稳定性已经成为影响稀土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目前,学术界有关成本收益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针对特定行业的此类研究较少,分析特定行业尤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模板】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预审稿) 一、工作简况 1.1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尤其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宝贵的、有限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提取工艺简单和放射性低等特点,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材料。鉴于其储量十分有限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离子型稀土资源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与此同时,以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为基础,已经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离子型稀土分离、稀土金属冶炼和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深加工与应用产品的新兴生产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填补了稀土元素和稀土产品的多项空白,在国际稀土产业界占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离子型稀土于1969年在赣州龙南首次被发现,并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命名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后在我国南方诸省探出了较为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在80年代中期该资源的开采进入极为迅猛的发展阶段。我国南方诸省以江西、广东最多,建设了一大批以露天池浸开采工艺进行生产的稀土矿山(点),最高峰时仅江西省境内就达到近1000个矿山(点)。大量的露采池浸生产导致出现一些非常尖锐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由于离子型稀土广泛赋存于地表浅层,展布面积大,再加上露天池浸开采工艺本身要求,该生

产工艺实际上是一个"搬山运动"。据统计,采用露采池浸工艺,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破坏植被160~200m2,排出尾渣1500~2000t,砂化面积约1亩。此外,露采池浸工艺操作简单,初期投入小,导致矿山开采点多面广,中小型开采企业众多,加之生产后续环节未能配套,拦砂、复垦工作欠缺,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为便于矿石的采、运以及尾砂的排放,降低成本,节省投资,许多矿山的"浸矿池"建在山坡矿体的中下部,"浸矿池"以下的含矿矿体,被所建生产系统"压矿",尤其是如若被尾砂覆盖后,则更难于开采。矿产资源利用率仅在30%左右。。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的发明较好地解决了池浸生产工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到70%以上,且基本不破坏植被,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的尾砂排出量不到30t,实现了离子型稀土资源的“绿色开采”。相对池浸工艺而言,原地浸矿工艺技术含量较高,初期投入相对较大,实施原地浸矿工艺时,由于小型开采企业在稀土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还是单凭经验进行开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矿山开采过程中,不根据矿区本身的地质特征、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等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采工程布设,只知照抄照搬,使矿山注、收液工程布设不合理,矿山工程质量不到位,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操作失误等,导致矿山资源综合回收率低下,原材料极大的浪费,矿区安全得不到保障,矿区环境也受到较大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技术的推广。 由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有限,且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

我国稀土产业政策

我国稀土产业政策 一、引言 我国是全球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且具有种类齐全、品质较高,资源优势突出。我国无论在产量、销售量、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我国以30%的稀土储量来满足国际市场95%以上的需求,再加上国内粗放的开采方式,导致我国稀土储量迅速下降。另外,我国稀土出口虽在数量上牢牢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但在出口价格上却始终没有获得与其市场份额相符的定价权,使得大批珍贵稀土资源廉价外流。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使得稀土产业开始朝着管理有序、产品价值链高端、国际话语权增强等良性发展方向逐步进行调整,但同时政策上的漏洞也使得稀土行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二、稀土产业政策制定的目标导向 1、保护战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目前,我国稀土储量所占世界储量比例正逐年下降,还带来了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双重隐患。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重点保护稀土资源,同时解决屡禁不止的环境污染问题。 2、规范行业秩序,实现规模发展 近年来,政府开始出台各种行业管理政策,希望促进行业内部整合,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规范行业秩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3、控制出口量,夺回国际定价权 长年来,低廉的价格无疑使我国稀土行业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策制定的重点目标就是通过出口量的控制,逐渐夺回国际定价权。 4、提高深加工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稀土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稀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维护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帮助稀土企业获取应得的经济效益,政策的制定应偏重于促进稀土下游企业的成长壮大,提高深加工能力,加快产品优化升级。 三、政策漏洞引发新的问题 1、价格暴涨暴跌,脱离理性区间 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稀土行业进行强制调整的政策法规,并大幅减少了出口配额,至2011年7月份,部分稀土产品价格上涨了十多倍。

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厂房doc

目录 一、前言 (2) (一) 勘察工作依据 (3)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 (3) (三)勘察工作概述及勘察工作量 (4) 二、地形、地貌 (4) 三、工程地质条件 (5) (一) 地层 (5) (二)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 (三)地下水特征及水、土腐蚀性 (7) 四、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 (8) (一) 不良地质作用 (8) (二) 场区地震效应评价 (8) (三) 基础方案 (8) 五、结论和建议 (11) 附表: 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 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1张 3.土工试验成果表 4.土腐蚀性分析 5.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表1张 6.地层分布情况表12 张 7.钻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2 张 附图: 1.勘探点平面置图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28张 3.ZK1-ZK98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98张

一、前言 拟建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位于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大道东侧,场地南边500米外燕京啤酒厂房,西侧为章源钨业(仅一路之隔),和拟建研发大楼同一场地,其各拟建物工程特征如下: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划分标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我院受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厂房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查明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已基本整平至设计标高。 (一) 勘察工作依据 1、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底图; 2、与甲方签定的工程勘察合同书;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 1.判明建筑物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工程地质情况,提出分布范围,说明成因及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工程所需的计算数据及措施或建议。 2.查清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以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对地基稳定性作出评价。 3.查清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分布对砼有无腐蚀。 4.查明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层内土层分布,对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出评价和预测 ,提供可采用的承载力并进行变形计算。 5.有无可导致滑动(滑坡、崩塌)的软弱土层、软弱结构带及其分布和岩土性质。有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6.其他事宜请按勘探有关规范进行。

行标《离子型稀土矿混合氯化稀土溶液》送审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离子型稀土矿混合氯化稀土溶液》(送审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立项目的及意义 离子型稀土矿世界罕见,为我国特色战略资源,国外尚没有同类矿物采选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借鉴,无法采用常规的选矿方法进行富集稀土。目前,我国离子型稀土矿普遍采用硫酸铵浸取,所得稀土浸出液稀土浓度低(REO 0.2~1 g/L)、杂质含量高,需经过除杂、沉淀、过滤、煅烧等工序生产离子型稀土精矿,分离厂再经酸溶、除杂得到高浓度氯化稀土溶液,作为单一稀土萃取分离的原料。但该工艺存在稀土收率低、流程长、化工原辅材料消耗高,氨氮污染严重,产生大量含放射性废渣难以处置等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赣州冶金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相继对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萃取富集稀土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皂化有机相萃取、杂质水解萃取等技术,但存在平衡酸度低、易产生乳化/三相物,有机相损失严重等问题。此外,浸出液稀土浓度低,萃取富集流比大,流通量大,常规的混合澄清萃取设备无法解决,而大型离心萃取器由于密封性差、运转不稳定等原因一直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为了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黄小卫院士团队提出了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非平衡离心萃取富集稀土技术。该技术以稀土浸出液为原料,在1:20~50的大流比下,直接通过离心萃取富集生产高浓度混合氯化稀土溶液,稀土萃取回收率达到98%左右,与传统工艺相比,工艺流程大幅简化,稀土总回收率提高8%以上,化工原辅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生产过程无氨氮排放,且不产生含放射性废渣。 离子型稀土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新技术已在中铝广西有色崇左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六汤稀土矿山、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岩稀土矿山、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江华稀土矿山应用实施。同时,又与中铝广西梧州稀土开发有限公司、中铝广西玉林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技术转让意向书。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采、生产过程存在的氨氮废水及含放射性废渣污染问题,有效打压非法开采的市场获利空间,保护宝贵的稀土资源。 此外,近年来针对稀土生产的环保问题,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法规进行严格整治。环保部于2011年1月24日颁布世界首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稀土行业进行严格的环保核查治理。2011年5月1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利用原地浸矿、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池浸开采、氨皂化分离等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资源和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稀土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支持企业将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

江西省稀土产业发展分析

江西省稀土产业发展分析 日期:2010-11-11 江西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的发祥地,具有40年的开采历史。稀土产业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稀土矿山、冶炼、加工和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建筑施工、产品检测、科研教育等部门构成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稀土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稀土金属及合金、稀土材料等品种较齐全的稀土产业链。江西省目前拥有稀土企业51家(不含在建企业);其中经认定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有五家: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金世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西省证监局2009年7月正式向外公布的13家拟上市公司之一。江西省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 一、江西省稀土产业基本情况 (一)资源 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的统计资料,截止2008年底,江西省稀土保有资源储量87万吨,其中重稀土氧化物56.63万吨,离子型稀土远景储量近1000万吨。江西省稀土配分类型齐全,尤以富含铽、镝、铕、钇等高价值的中、重稀土元素为世界所瞩目;是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二)产业链各环节情况 矿山开采。共有稀土采矿权人89个,其中赣州88个,吉安1个。2004年赣州市政府牵头整合全市稀土矿山,将全市所有稀土矿山采矿权作价入股,组建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为赣州稀土矿山唯一的采矿权人,对全市稀土矿山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吉安稀土矿山长年停产。江西省稀土矿山年生产能力约为1.2万t/a混合稀土矿。 稀土分离。稀土分离企业17家,离子型稀土矿分离能力4万吨/年。 稀土金属。稀土金属冶炼企业9家,金属生产能力1.8万吨/年。 稀土材料。永磁材料生产企业14家,钕铁硼生产能力(含在建)1.6万吨/年;稀土荧光材料及荧光粉生产企业7家(含在建),生产能力3000吨 /年;储氢合金粉生产企业2家,生产能力2600吨/年;稀土合金添加剂企业1家,生产钇基重稀土复合球化剂、钇基稀土钢用复合变质剂、钇基重稀土铜添加剂等8000吨/年。 (三)产量和收入 2010年1~9月,稀土矿产品产量6354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9374吨;生产单一稀土金属1.17万吨,同比增长30.10%。稀土销售收入 100.70亿元,同比增长30.10%;利税14.12亿元,同比增长168.89%;其中利润7.68亿元,同比增长310.94%。。 预计2010年稀土矿产品产量8500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12500吨,生产单一稀土金属1.49万吨。稀土收入135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 预计到2015年,稀土矿产品产量9000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13000吨,生产单一稀土金属2万吨。稀土产业值400亿元,实现利润30亿元。 二、江西省稀土产业的比较分析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稀土资源分布情况,我国的稀土矿划分为南、北、西三大区,南区为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北区为内蒙古、山东,西区为四川。2009年至2015年,我国的轻稀土矿,将重点发展内蒙古和四川,有条件性地发展山东。而中重稀土,则将重点发展江西、广东、福建。我国稀土因资源情况分为南北稀土,北方稀土主要指内蒙包头和四川稀土,南方稀土主要指以江西为代表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省的南方离子型稀土。在稀土材料中,稀土永磁材料需要镨、钕、钐、镝、铽等稀土原料,彩色荧光

我国稀土产业现状

稀土一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通常把镧、铈、镨、钕、钷、钐、铕称为轻稀土或铈组稀土;把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称为重稀土或钇组稀土。也有的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除钪之外(有的将钪划归稀散元素),划分成三组,即轻稀土组为镧、铈、镨、钕、钷;中稀土组为钐、铕、钆、铽、镝;重稀土组为钬、铒、铥、镱、镥、钇。 稀土资源丰富,绝对量很大,但含量偏低,且分布不均匀,可供开采且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轻稀土矿物,主要是氟碳铈矿、独居石、铈铌钙钛矿;重稀土矿物,主要是磷钇矿、褐钇铌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钛铀矿等十几种。目前开发利用的稀土矿物主要有五种:氟碳铈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独居石矿、磷钇矿和磷灰石矿,前四种矿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5%以上。氟碳铈矿与独居石轻稀土含量高,磷钇矿含重稀土,但储量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重稀土含量高,磷灰石主要是轻稀土。 稀土元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新材料领域, 稀土元素丰富的光学、电学及磁学特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技术领域, 稀土新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稀土新材料主要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催化剂材料、稀土陶瓷材料及其他稀土新材料如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巨磁阻材料、磁致冷材料、光致冷材料、磁光存储材料等。因而, 稀土元素被称为“21世纪的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截至2000 年, 已探明我国稀土矿工业储量4300 万吨,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3 %我国稀土矿品种全、质量高、易于开采。其他国家的稀土资源以轻稀土为主, 我国稀土资源轻、中、重稀土齐全, 稀土元素配分有价组分含量高。轻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共生矿) 和四川冕宁(氟碳铈矿) 一带, 主要含镧、铈、镨、钕和少量钐、铕、钆等元素; 中重稀土资源集中在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地, 以特有的离子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层中, 富含世界其他现有矿物所短缺的 中重稀土元素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和镧、钕等, 其储量占世界中重稀土资源的90 %以上, 这种中重稀土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 经济价值极高。另外, 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不仅在于储量大, 更重要的是在于矿种齐全和开采成本低。矿种全弥补了由于矿种单一造成的十几种稀土元素配分不平衡问题。开采成本低构成了我国稀土产业明显的技术竞争优势。北方的包头, 稀土资源是以副产品从铁矿中回收, 成本只有国外同类矿种的一半; 南方特产的 离子型稀土资源, 易采、易富集, 成本也相对便宜。因此, 独一无二的稀土资源是我国稀土产业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1、稀土产业的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稀土工业依靠拥有世界最大稀土资 源的优势迅速崛起, 以平均年增长率大于20 %的速度增长。自1986 年起, 我国稀土产量就超过居世界第一的美国,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稀土生产国。目前, 我国已能生产500 多个不同品种、1000 多个不

完全与不完全成本下的稀土企业收益比较研究:以南方离子型稀土企业为例

第23卷第1期 2014年1月 中 国 矿 业 CHINAMININGMAGAZINE  Vol.23,No.1 Jan. 2014 完全与不完全成本下的稀土企业收益比较研究: 以南方离子型稀土企业为例 赖 丹,王黄茜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资源和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使得稀土行业的收益水平极其不真实,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解决资源价值和环境补偿问题,但稀土行业收益核算仍表现为不完全成本。为了研究稀土行业真实效益水平,本文基于不同成本视角对其成本收益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资源环境成本对稀土企业收益影响巨大;完全成本下的稀土价格依然过低,稀土行业并非暴利行业。实行完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实现资源价格和价值的统一,促进稀土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稀土行业;完全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成本收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畅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4)01‐0050‐04 Benefitcomparisonbetweenthefullandincompletecostsofrareearthenterprise: takeion‐typerareearthenterpriseinsouthernofChinaasanexample LAIDan,WANGHuang‐xi (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Ganzhou341000,China) Abstract:Theexternalizationofresourceandenvironmentalcostsmakestheincomeofrareearthindustryextremelyuntrue.Althoughtherehasbeenaseriesofpoliciesintroducedtoresolvetheseproblems,thecostofrareearthindustryinrevenueaccountingisstillshowedincomplete.Inordertostudythereal levelofrareearthincomes,thispaperdeeplyanalyzesitscost‐benefitsituationbasedonthedifferentcostperspectives. Theresultsshowthattheresourceandenvironmentalcostshaveagreatinfluenceoncorporateearnings,thattherareearthindustryisnotalucrativeindustrybecausetheresourcepriceisstilltoolowunderfullcostaccounting.Byintroducingthefullcostaccounting,itispropitioustorealizetheunityofresourcepriceandvalue,and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rareearthindustryhealthyandsteady. Keywords:rareearthindustry;fullcosts;resourcecosts;environmentcosts;cost‐benefitanalysis收稿日期:2013‐05‐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研究”资助(编号:12BJY1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研究项目“基于税费视角的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价值补偿政策研究”资助(编号:71241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方利益博弈下的稀土产业管制研究”资助(编号:11AJL006)作者简介:赖丹(1977-),女,江西瑞金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税政策研究; 王黄茜(1989-),女,福建龙岩人,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稀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不仅拥 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的产量、消费量以及出口量也居全球之首。但是,与资源储量与供应优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稀土定价权的缺失,美、日、欧盟等发 达国家以低廉的进口价格获取巨额利益的同时,中 国稀土生产企业却在做着赔本买卖。为了促进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出口配额、生产量计划控制等规制政策加强稀土产业的调控力度,促进了稀土市场秩序改善和价格回升。然而市场炒作、囤积等原因却促使稀土价格出现非理性上涨,稀土行业迅速成为所谓的“暴利”行业。与此同时,稀土原材料价格忽涨忽跌干扰了市场秩序,稀土行业出现大面积停产、倒闭的状况。而稀土价格在经历暴涨后又迅速回落,至2012年行业效益普遍出现大幅下滑。稀土行业经济效益稳定性已经成为影响稀土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目前,学术界有关成本收益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针对特定行业的此类研究较少,分析特定行业尤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ion adsorption type rare earth ore 1 121 xifuxing xitukuang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ion adsorption type rare earth ore)稀土元素以离子状态吸附于矿石中的粘土类矿物表面的矿床。中国于1991年将其命名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此种矿床分布在中国南部的花岗岩及其他岩类的风化壳矿床中,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20世纪70年代首先于中国赣南地区发现,80年代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又相继发现,至今未见其他国家有这类矿床的报道。此类矿床是含稀土的花岗岩类、火山岩类在湿热气候和低山丘陵的地貌条件下,经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而形成的。按稀土配分特征可分为富忆重稀土型、中忆重稀土型、富馆低忆轻稀土型、富斓富馆轻稀土型、中忆低铺轻稀土型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含REZ认。.05%~0.3%,一般约为。.1写,稀土总量中离子吸附相占有率一般为75%~96%,其余为单矿物相及类质同象。这类矿床常呈面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依次为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和基岩。其中全风化层厚度大、稀土品位高,是主要工业矿层。全风化层中原岩矿物已基本解离,主要由石英、高岭石、埃洛石、云母及水云母等矿物组成。稀土元素主要呈离子相吸附在粘土类矿物晶粒表面及晶层间。在此类矿床的水平方向上稀土配分值较稳定,而垂直方向上则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斓和钱在全风化层中最高,往上或向下均变贫,’饰则与此相反;忆自上而下变富。在全风化层中饰含量低于翎是其特点之一。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规模大、易开采、放射性低、提取工艺简单,是中国目前生产忆族稀土及馆的主要原料。在开发利用这类矿床时要加强环境保护。用此类稀土矿经富集后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中的主要稀土组分列举于表。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取混合稀土氧化物的主要组分(质量分数。/%)

中色南方稀土新丰公司ta稀土分离项目环境影响

中色南方稀土(新丰)有限公司7000t/a稀土分离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〇〇八年十月

目录

前言 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是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建设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于2001年10月由广州珠江冶炼厂改制而成。原广州珠江冶炼厂于1966年建厂,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牌稀土企业,也是我国最早实现稀土萃取全分离的稀土骨干企业,曾为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目前,珠江稀土公司的劣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及其他加工成本高,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 2)企业建厂时间长,厂房、设备严重老化,工艺流程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工艺改造和产品升级困难。 3)公司地处广州市区,受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大。 4)无原料基地,稀土矿的采购越来越受限制。 5)工厂厂房分散、生产系统多,造成水、电、蒸汽消耗量大、能耗高。 基于上述背景,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提出了将本公司3000t/a稀土项目整体搬迁的发展思路,并获得国家发改委稀土办[2007]26号文件的批复同意。根据国家发改委规范稀土行业管理,提高稀土生产集中度,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行业发展要求,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联合了江苏卓群纳米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民营企业,稀土分离能力为南方离子型稀土2000t/a)、常熟盛昌稀土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民营企业,稀土分离能力为南方离子型稀土2000t/a),三家公司一致同意整合,并联合成立中色南方稀土(新丰)有限公司,将总共7000t/a的生产能力集中搬迁至新的工厂。本工程整个项目总投资47251.4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3441.7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3809.74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应首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为此,中国有色金属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担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中国稀土资源概况

中国稀土资源概况 --我国稀土资源与地质科学发展述评 稀土元素作为新材料、新技术革命的战略资源在原始地幔和超基性岩中含量甚微,不易富集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稀土矿床。而在地壳及其发展演化形成的花岗岩类、碳酸岩类、碱性岩类岩石中则大量富集,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大-超大型矿床。中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亚(印度)板块构造作用中间区,沿板块边缘构造活动带或板内裂谷带,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发生多期重熔、分异、迁移、富集,从而形成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国已有22个省(区)先后发现一批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 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的特点,运用和创立新的成矿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发现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等最基本的特点。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稀土资源的时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晚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历史时期,太古代时期很少有稀土元素富集成矿,这与活动的中国大陆板块演化发展历史有关。中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区北缘西段形成了巨型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早古生代(寒武系)形成了贵州织金等地的大型稀土磷块岩矿床;晚古生代有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形成;中生代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广布于中国南方;新生代(喜山期)有碱性花岗岩和英碱岩稀土矿床的形成;第四纪有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

非常珍稀的离子型稀土几乎是中国独有

非常珍稀的离子型稀土几乎是中国独有 中国稀土的王牌:非常珍稀的离子型稀土几乎是中国独有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3e17960411.html,/ 稀土按资源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类,轻稀土除中国以外,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也有分布,但地球已知重稀土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中国南方的离子型重稀土矿,非常珍稀宝贵,是西方国家最想得到的稀土资源。 重稀土因为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石油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是日本和美国制造尖端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 中国的轻稀土以北方白云鄂博(储量约2100万吨)、四川冕宁(储量约220万吨)的氟碳铈矿为主,重稀土以广东、福建地区的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仅为100万吨左右)为主。中国的重稀土以离子形态存在,易采、易提取,是我国南方地区独有的珍稀矿种,其特点是其稀土元素含量除轻稀土中的镧、铈、镨、钕外,铽和镝等重稀土元素含量丰富。铽和镝等重稀土元素可以成为“超级工业味精”,仅能开采30年。重稀土中的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已知可采储量几乎为中国独有。 以“镝”(dysprosium)为例,凡是激光、核反应堆、计算机硬碟、汽电共生引擎等,都必须要使用镝,而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在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发现过可采的储量。 所以曾西方媒体报道说最令美国担心的是,中国牢牢掌握稀土中最重要的“镝”(dysprosium)。美国防部尤其担心,因为美国最自豪的“精准打击武器”,关键零件“永磁”就缺少镝就无法制造。 由于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低廉,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大量进口我国稀土产品,特别是重稀土产品加以囤积。南方的珍稀重稀土流失严重,加上本来储量就不比轻稀土少得多,离子型重稀土可采储量有在20年内枯竭的危险。

离子型稀土矿柱浸过程稀土离子穿透曲线的计算方法研究

离子型稀土矿柱浸过程稀土离子穿透曲线的计算方法研究 矿山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存在着硫酸铵用量过大,氨氮污染严重等问题。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是铵根离子交换稀土离子以及铵根离子和稀土离子在矿体中运移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浸矿过程中离子交换和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以减少稀土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文根据小尺度柱浸试验结果,提出了小尺度柱浸过程穿透曲线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塔板理论和CDE方程两种理论,分别计算了大尺度柱浸过程的穿透曲线,并与室内大尺度柱浸试验穿透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描述大尺度柱浸过程穿透曲线的最优模型。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进行柱高分别为2.5 cm、5.0 cm、7.5 cm、10.0 cm的小尺度柱浸试验,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经验模型η=exp(a-b/t2)描述浸取率与时间关系的穿透曲线。 将土柱视为一个单元体,采用连续杯浸的思想建立参数a的计算方法。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参数b与土性参数的关系。 同时考虑浸取率与浸矿周期,采用所建立的模型优化注液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品位与最优的硫酸铵浓度的关系式为:Cop=7.36ε+0.2。 (2)进行柱高为50.0 cm的大尺度柱浸试验,将土柱视为多个单元体,基于塔板理论建立了同一种管径下稀土离子浓度随注液次数变化的方程,根据Q-t曲线确定了管径分布范围,将多种管径下稀土离子浓度随注液次数变化的曲线进行组合得到柱浸过程稀土离子的穿透曲线,并与两组试验结果对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和0.957。(3)根据柱浸过程的渗透速度,以及柱浸试验得到的非反应性溶质的穿透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CDE方程中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基于离子交换模型,建立了考虑源汇相的对流弥散方程,用于描述柱浸过程稀土离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 李永绣,张 玲,周新木 (南昌大学稀土与微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南方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独有的一类宝贵的中重稀土资源。其保护性开发及其环境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分析和总结近四十年来该类矿床开采过程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进步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的环境工程模式,并对其主要内涵进行了讨论。目的是为了规范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采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开采;环境和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0277(2010)02 0080 06 中国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拥有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或称风化壳淋积型稀土资源)。虽然其品位不算高,但稀土元素配分齐全,尤其是中重稀土含量高,因而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与包头、四川和山东的稀土资源相比,除了铈含量偏低外,其他元素都比较丰富。根据其稀土元素配分特点,可分为富钇重稀土矿(例如龙南稀土中含Y2O3>64%,Gd2O3>5 6%,Tb4O7> 1 3%,Dy2O3>7 4%,Er2O3>4 2%,Yb2O3>3 3%, Lu2O3>0 4%)、中钇富铕矿(例如信丰稀土中含Y2O3>24%,Gd2O3>5 9%,Tb4O7>0 6%,Dy2O3> >3 7%,Er2O3>2 4%,Eu2O3>0 9%,Nd2O3> 17%))和轻稀土富铕矿(例如寻乌稀土中含La2O3> 38%,Pr6O11>7 4%,Nd2O3>30%,Eu2O3>0 5%, Tb4O7>0 4%)。因此,我国南方风化壳淋积型中重稀土资源不论是元素种类还是配分形式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1~8]。 从该类矿床的发现和开采至今已经有40来年的历史。鉴于该类矿床的特殊性和很高的应用价值,国内的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以及众多的企业都对该类资源的开采和应用技术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独特的稀土采选和分离工艺,为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该类矿床为国家保护性开采资源,公开的研究报道不多[1~6],只是到近几年才陆续有一些相关的文章发表[7~14]。 最近,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 2009年~ 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和 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其主要政策一是要大幅度收紧稀土元素出口,二是对稀土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新的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在国内外均引起了震动。西方舆论认为,中国严厉限制稀土金属的出口,表现出了中国对稀土几乎垄断的姿态,这让欧洲、美国和日本工业界心生忧虑。因为这些金属大多具有尖端用途,例如生产平板电视、太阳能汽车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和飞机发动机引擎。而事实上,中国不会完全限制稀土的出口,中国实施削减出口配额政策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大减小由于稀土开采的无序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14]。这一点,对于南方离子型稀土的开采尤其重要。本文明确了该类矿床开采过程中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资源保护性开采的环境工程模式,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讨论。 第31卷第2期2010年4月 稀 土 Chinese Rare Earths Vol 31,No 2 April2010 收稿日期:2009 12 08 基金项目: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2007DD00800) 作者简介:李永绣(1962 ),男,江西泰和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环保与劳动卫生,稀土微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世界稀土资源与中国产业政策

世界稀土资源供需现状与中国产业政策研究 郑明贵,陈艳红 (江西理工大学矿业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稀土资源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工业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根据世界稀土资源的分布现状及世界稀土资源的供求状况,并结合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中存在的盲目滥采、落后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稀土产品深加工和后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分析了我国进行稀土资源调控的政策方向,即建立稀土资源国家战略储备机制、建立并健全稀土期货交易市场、加强稀土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谨慎制订稀土出口配额以及对稀土勘探、开采、分离、冶炼、深加工以及出口等设立专题分别进行重点研究与攻关,对我国未来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稀土资源;供给;需求;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志码:A Study on Supply and Demand of Global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China's Industrial Policies ZHENG Ming-gui, CHEN Yan-ho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ng Trade & Invest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Rare earth resource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in the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re of substantial strategic valu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conditi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global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in China such as excessive mining exploitation, backward mining technology, serious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ow-lev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so on, some analysis on the controlling policy orientation was made on China's rare earth resources, that is, establishing the rare earth strategic reserve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rare earth market of future transaction,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 enforcement of rare earth industry, formulating rare earth export quota and making subject researches on rare earth exploration, mining, smelting, separation, deep processing and export,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re earth industry. Key words: rare earth resources; supply; demand; industrial policies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但90年代后,中国廉价的稀土统治了世界市场,占有世界90%以上的稀土市场份额,占据着储量、生产规模、出口量等众多的世界第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美国地质调查局稀土专家考迪尔说,自从中国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出售稀土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就停止了开采,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承受如此低的价格。然而在多年以前,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高达85%,在多年混乱无序开采以及相互压价的情况下,降到了现在的23%。另外,即使在限制出口等政策的驱动之下,过量出口以及稀土价格过低等问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中国在世界稀土市场的供给度仍然占据了90%以上的高水平,充分说明了当前稀土产业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效果还远远不够,稀土资源流失依然严重。因此,在稀土矿产资源的保护上,中国已经别无选择,一场稀土资源保卫战势在必行,必须取得胜利。 收稿日期:2012-7-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208)。 作者简介:郑明贵(1978-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矿业经济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mgz268@https://www.doczj.com/doc/3e17960411.html,.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 一,技术概述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根据矿体空间展布情况、矿体厚度变化情况、矿土渗透性能、以及收液系统的工程布臵等,设臵注液浅井和注液深井间隔分布的注液网络;在注液工序中,采用先注注液浅井,后注注液深井的注液方法,最后共同对注液浅井和注液深井注顶水。本原地浸取注液系统稀土浸矿率高、母液浓度高、矿土母液残留少、浸矿剂单耗小、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环保效果显著,同时还解决了浸矿盲区、注液过程边坡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实现了浸矿剂流向、流速及注液强度的可控性。 二,系统基本技术原理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介绍原地浸取注液系统,特别是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取注液系统,属于原地浸取开采技术。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中的术语“顶水”是指在“浸矿液”注入含矿山体,完成“浸矿”过程之后,将按一定比例“固液比”控制的“工业顶水”,不断地从“注液井”注入山体。在“顶水”作用下,汇合被“交换”出来的稀土,和先期注入的已完成“离子交换”、或尚未完成交换过程的部分浸矿液,形成含稀土母液。简单的说,在用浸矿剂浸矿过程完成后,使用“上清液”或清水的注液过程,其目的是把矿体中已交换或尚未交换的浸矿液“挤”出。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中的术语“鸡

窝状”、“透镜状”、层状”等词是用来形象的说明矿体空间展布的特点。网络上可以查找到有些论文中使用过“鸡窝状”矿体这个词。是指矿体的空间展布复杂,在单个含矿山头中存在多个小矿体。根据现有技术,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取注液技术主要采用岩土工程静压注浆法注液。静压注浆法注液技术是采用人工挖掘圆井作为注液井的注液方法,首先使用铲子等工具人工挖掘直径约 0.6 ~ 0.8 米 (一般需要人在注液井中施工 ) 、直达含矿层以下 0.5 米深的注液圆井,井间距为 3× 3 米,为了减少注液盲区,在圆井的中间部分,用铲子开挖长宽为 0.5× 0.5 米 ( 或直径为 0.5 米 ) ,直达矿层的注液井。在浸取注液过程中先注圆井,后为消除盲区再注直达矿层的注液井,最后注顶水,直至矿块生产完成。现有注液技术在生产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第一,由于注液顺序不合理,先注主矿体,后为消除盲区对直达矿层的注液井注液,往往因为母液浓度过低或因尾液时间长而无实际利用价值,且无形之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及单矿块的生产周期;第二,由于后期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大量的小裂隙,而这些小裂隙必然经过粘土矿物的充填,使得浸矿剂无法到达小裂隙以下与稀土离子发生交换,影响了稀土浸矿的效果;第三,因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特殊的成矿机理,往往在垂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渗透性能差异,导致在注液过程中实际的水平方向注液强度难以控制,以及由于在注液过程中矿土结构和渗透性能发生的变化,常导致注液困难,且极易发生塌方等边坡稳定性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第四,现有注液技术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