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水碳酸钠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无水碳酸钠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无水碳酸钠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精品文档

.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全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 甲醛 一、标识 中文名甲醛、蚁醛、福尔马林 英文名Formaldehyde 分子式CH2O;HCHO 相对分子质量30.03 CAS号50-00-0 危险性类别第8.2类其他腐蚀品 化学类别醛类。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 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进入人体器官后,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并逐渐排出体外。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洗胃。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50℃/37% 爆炸下限(%)7 引燃温度(℃)300℃ 爆炸上限(%)73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无水碳酸钠MSDS

产品名称:无水碳酸钠 产品编号:0 产品描述: 产品说明: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Percarbon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 CAS No.:15630-89-4 分子式:2Na2CO3H2O2 分子量:3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过碳酸钠 15630-89-4 第三部分、危害辨识资料 危险性概述 氧化物,与可燃物接触易起火。 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潜在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略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眼部接触: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食入: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的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困难,给输氧。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切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立即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穿戴防护用具和自给式呼吸器。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用大量水喷洒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露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勿使泄露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露: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 到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 用大量水冲洗泄露污染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 氧化剂!储存于干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和直接的阳光照射。室温4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签完好无遗漏。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雨天不宜运输。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 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 切勿吞食,切勿吸入粉尘、薄雾、气体。勿在工作环境内饮食、吸烟。 避免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 容器上应有标签,不使用时保持容器密封。 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触部位。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保持室内空气通畅,配备空气流通装置。避免粉尘和气雾,勿在密闭的空间内操作,应经常观测以确定接触危害值,保持接触危害值处于防护标准值之下。 呼吸系统防护 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器具。 脸/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 身体防护 避免皮肤与产品接触,佩戴防化学品手套(推荐材料:PVC,氯丁橡胶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其它防护设施 洗眼器,安全淋浴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靴 卫生清洁概述 下班后和用餐前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和其他身体接触部位。进食或吸烟前必须洗掉身体上的化学品。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白色颗粒 气味……………………………………………………无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2类 (1)

目录 表- 石油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表-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 表- 石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表- 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 表- 正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 表- 异辛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 表- 甲基环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 表- 二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 表- 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 表- 溶剂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 表- 粗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 表- 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 表- 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 表- 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 表- 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 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 表- 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 表- 正戊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 表- 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 表- 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 表- 双丙酮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1)

表- 甲基叔丁基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 表- 乙二醇二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 表- 四氢噻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 表- 甲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 表- 甲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 表- 甲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 表- 甲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 表- 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 表- 乙酸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 表- 乙酸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 表- 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 表- 乙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 表- 丙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 表- 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 表- 异丁烯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 表- 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 表- 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 表- 钛酸(四)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 表- 钛酸(四)正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 表- 钛酸(四)异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2) 表- 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3)

碳酸钠化学性质

碳酸钠化学性质学案主备人魏爱玲 学习目标: 1、记住碳酸钠的物理性质,记住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 2、知道纯碱的化学性质,记住反应的现象,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 【课前检测】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而,还能跟发生反应而生成,方程式;所以氢氧化钠保存时一定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常用的试剂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除去此杂质常用的试剂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自学指导1】观察碳酸钠,记住它的颜色和状态;通过实验知道碳酸钠的溶解性。完成下题: 【自学指导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记住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反应的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完成下题: 1、向碳酸钠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碳酸钠水溶液显性。 2、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滴入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是。 3、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是。此反应在工业用于制取。 4、向碳酸钠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是。 【自学指导3】回顾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CO2,它的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与实验2比较,得出CO32—的检验方法:(1)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和两种试剂来检验CO32— (2)也可用简单方法使用和燃烧的木条来检验CO32— 【当堂检测】 1、纯碱属于类物质。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色,说明纯碱溶液呈性,其PH 7 。 2、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Na2CO3 B、Ca(OH)2 C、NaCl D、CaO 3、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石蕊试液 4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5、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溶液反应的是( ) A、H2SO4 B、BaCl2 C、Ca(OH)2 D、Fe 6、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生成。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三位同学分别从酸、碱、盐中各选择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都能达到判断的目的。他们所选择的物质:酸是,碱是,盐是。按顺序写出这三个化学方程式:; ;。[课堂反思]: 【家庭小实验】取一个玻璃杯,杯底放一支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把蜡烛点燃,沿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到.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第5类

目录 5.1类氧化剂 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 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 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 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 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 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 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 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 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 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12) 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 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 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 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 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 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 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 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

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 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 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 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 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 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 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 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 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 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 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 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 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 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 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 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 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 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 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 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 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66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版)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 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 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

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无水碳酸钠质量标准

无水碳酸钠P476 本品通过氨碱法亦称索尔维法制得。按干燥品计算,含Na2C03不得少于99.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鉴别】本品显钠盐和碳酸盐的鉴别反应(通则0301)。 【检査】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2.0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检查(通则0901与通则0902),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通则0901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取本品0.4g,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25%), 硫酸盐取本品l.0g,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5%)。 铵盐取本品l.0g,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加热,发生的蒸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得变蓝色。 碳酸氢钠取本品0.4g,加水20ml溶解后,加入氯化钡试液20ml,滤过。取续滤液10ml加人酚酞指示液0.1ml,溶液不得变红;剩余续滤液煮沸2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C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2.0%(通则0831)。 铁盐取本品l.0g,加水适量溶解后,加稀盐酸使成微酸性,煮沸除尽二氧化碳气体,放冷,用水稀释制成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7),与标准铁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5%)。 重金属取砷盐检査项下供试品溶液5ml,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一法〉,应符合规定(百万分之五十) 砷盐取本品2.0g,加盐酸5ml与水25ml后,煮沸除尽二氧化碳气体,放冷,滴加5mol/L 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并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分取10ml,依法检査(通则0822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5%)。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1.5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盐酸滴定液(1.0mol/L)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暗紫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lml盐酸滴定液(1.0mol/L)相当于53.00mg的Na2CO3。 【类别】药用辅料,pH值调节剂等。 【贮藏】密封保存。

【MSDS】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三氯氧磷理化特性

三氯氧磷-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三氯氧磷 英文名称:phosphorus oxychloride 别名:氧氯化磷;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 CAS No.:10025-87-3 分子式:POCl3 分子量:153.33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闭口厚钢桶,采用2~3毫米厚的钢板焊接制成,桶身套有两道滚箍。螺纹口、盖、垫圈等封口件配套完好,每桶净重不超过300 公斤;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三氯氧磷-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9.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辛辣气味。 熔点(℃):1.2 沸点(℃):105.1

相对密度(水=1):1.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蒸气压(kPa):5.33(27.3℃) 闪点: 燃烧热(kJ/mol): 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遇水猛烈分解, 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 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溶解性: 禁配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三氯氧磷-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氧化磷、磷烷。 灭火方法:灭火剂:干粉、干燥砂土。禁止用水。 三氯氧磷-管理方法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

甲烷理化特性表项目内容 标识中文名甲烷别名沼气 分子式CH4危险货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分子量16.04危险货物编号21007 CAS74-82-8UN编号197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 状 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182.5燃烧热(kJ/mol)889.5 沸点(℃)-161.5饱和蒸汽压(kPa)53.32(-168.8℃)相对密度(水 =1) 0.42(-164℃) 临界温度(℃) -82.6 相对密度(空气 =1) 0.55 临界压力(MPa) 4.59 燃烧爆炸危险性 火灾危险 类别 甲类 稳定性 闪点(℃)-188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 538 避免接触的 条件 爆炸下限 (V/%) 5.3燃烧(分解) 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爆炸上限 (V/%) 15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包装与储存运输 包装标志 包装类 别 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储存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 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 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 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 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 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 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毒性与健康危害性接触极限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300 TLVIN: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 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doc

项目 标识 理化性质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甲烷理化特性表 内容 中文名甲烷别名沼气 分子式CH4 危险货物类别第类易燃气体 分子量危险货物编号21007 CAS 74-82-8 UN 编号1971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 (℃) 燃烧热 (kJ/mol) 沸点 (℃) 饱和蒸汽压 (kPa) ℃ ) 相对密度 (水=1) (-164 ℃) 临界温度 (℃ ) 相对密度 (空气 =1) 临界压力 (MPa) 火灾危险类别甲类稳定性 闪点 (℃) -188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 538 避免接触的条件 爆炸下限 (V/%) 燃烧 (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爆炸上限 (V/%) 15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包装与储存运输 毒性与健康 危害性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运输注意事项 接触极限 毒性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 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包装类别052 钢质气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 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 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 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中国 MAC(mg/m 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 3):300 TLVI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 烷达 25%~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 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急救措施防护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吸入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Na2Co3性质

碳酸钠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无气味.有碱性.是碱性的盐.有吸湿性.露置空气中逐渐吸收1mol/L水分(约15%).400℃时开始失去二氧化碳.遇酸分解并泡腾.溶于水(室温时3.5份,35℃时2.2份)和甘油,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强碱 性,pH11.6.相对密度2.53.熔点851℃.半数致死量(30日)(小鼠,腹腔)116.6mg/kg.有刺激性.可由氢氧化钠和碳酸发生化学反应结合而成. 碳酸钠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丙醇. 碳酸钠是一种强碱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碳酸钠水解会产生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与酸进行复分解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生成相应的盐并放出二氧化碳. 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并结成硬块.吸湿性很强,很容易结成硬块,在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 和Na2CO3·10H2O. 在空气中易风化. 与酸反应 Na2CO3+ 2HCl(过量)==== 2N aCl + H2O + CO2↑ Na2CO3+ HCl(少量)==== NaCl + NaHCO3 与碱反应 Na2CO3+ Ca(OH)2==== 2NaOH + CaCO3↓(碳酸钙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 与盐反应 Na2CO3+ BaCl2==== 2NaCl + BaCO3↓(碳酸钡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

3Na2CO3+ Al2(SO4)3+ 3H2O ==== 2Al(OH)3↓+ 3Na2SO4+ 3CO2↑ Na2CO3+CaCl2=====2N aCl+CaCO3↓ (氢氧化铝白色沉淀,难溶于水,可溶于酸、碱) 与H2O、CO2反应 Na2CO3+ H2O + CO2==== 2NaHCO3(于碱性环境中沉淀析出)PoorLUU 2014-09-23

碳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钠(Na2CO3),俗名苏打、石碱、纯碱、洗涤碱,化学式:Na?CO?,含十个结晶水的碳酸钠为无色晶体,结晶水不稳定,易风化,变成白色粉末Na2CO3,为强电解质,具有盐的通性和热稳定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1简介 名称 中文名称:碳酸钠 中文别名:苏打,纯碱;碱粉;碱面;重灰(重质碳酸钠);轻灰(轻质碳酸钠);高纯碳酸钠;食用面碱(食用碳酸钠) (小苏打:碳酸氢钠;大苏打:硫代硫酸钠) 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 英文别名:Sodium carbonate anhydrous;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soda ash; disodium carbonate; Sodium carbonate-12C, 13C-depleted; calcined soda; Carbonic acid disodium salt; Sodium carbonate,high-purity; Sodium carbonate,dense; SODA ASH LIGHT CAS号:497-19-8[1] EINECS 231-867-5 中文别名(俗称):纯碱、块碱、苏打(Soda) 、口碱(历史上,一般经张家口和古北口转运全国,因此又有“口碱”之说。)、碱面(食用

碱)[2]。 存在于自然界(如盐水湖)的碳酸钠称为天然碱。 无结晶水的碳酸钠的工业名称为轻质碱,有一个结晶水碳酸钠的工业名称为重质碱。 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又名纯碱等说法。 名称来历 纯碱[3],学名碳酸钠,一种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其俗名:块碱、石碱、苏打(Soda)、口碱(历史上,一般经张家口和古北口转运全国,因此又有“口碱”之说。) 化学性质 溶液显碱性,能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2HCl=2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与BaCl2盐反应。 Na2CO3+BaCl2=BaCO3↓+2NaCl[4] 化学式 Na?CO? 相对分子质量 105.99 一般取106 1.4 上下游原料产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 23601 评论:1更新日期:2012年11月20日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 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 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 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 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 何谓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l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有毒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第二节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炸药,无烟火药、硝化棉等火药,黑火药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

过碳酸钠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过碳酸钠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过碳酸钠的概况 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与酸中和生成相应的钠盐,并放出二氧化碳;遇水释放出氧原子而呈现出漂白和杀菌作用,加上其无毒、无害,适用于合成纤维的洗涤、食品餐具的消毒、水果的保鲜,还可用作污水处理剂、氧气发生剂、金属表面处理剂以及高分子聚合控制剂等,是一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无机精细化工产品。 过碳酸钠自70年代末日本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以来,欧美等国也竟相开发研究这一新产品,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研究并生产这种产品,至今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1.2 过碳酸钠的理化性质 过碳酸钠又称过氧化碳酸钠、过氧水合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固体双氧水;英文名称:Sodium Percarbonate(简称SPC)。 过碳酸钠外观为白色松散结晶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是碳酸钠与过氧化氢以氢键结合在一起的结晶化合物,是一种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其分子结构包括3种类型,Na2CO3·2H2O2、Na2CO3·nH2O2·mH2O和2Na2CO3·3H2O2。由于制法不同,性质也有所差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均属于Na2CO3·nH2O2·mH2O 类型,通常情况下用分子式2Na2CO3·3H2O2来表示。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过碳酸钠外观为白色、松散、流动性较好的颗粒状或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10℃时100g水中溶解度为12.3g,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相应增加。 过碳酸钠有吸湿性,由于碳酸钠与过氧化氢以氢键联接,其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并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其溶解度在5℃时100mL水时为12g,20℃时

高一化学:碳酸钠的性质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三、设计思路 由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入钠的碳酸盐,在比较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方法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异同,利用两者的性质介绍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解释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用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药片迅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探究碳酸氢钠性质的兴趣。将主题引导到钠的碳酸盐性质的研究。(注: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 [板书]Na2CO3,俗名:纯碱。 NaHCO3,俗名:小苏打。(ppt 2) [活动与探究1]取适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于小烧杯中,进行溶解性实验。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Na2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NaH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ppt 2) [过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碳酸氢钙同为碳酸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会有相似之处呢?现在以碳酸钠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与探究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2~3mL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中训练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总结出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归纳出碳酸钠与碳酸钙在性质上的异同。 [板书]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ppt 3) 1.能与某些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 H 2.能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活动与探究3]组装如P51实验2的装置,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3.能与某些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O2+H2O=2NaHCO3 俗名:小苏打 [活动与探究4]用pH计或pH试纸测制得的碳酸钠溶液的pH值。 [活动与探究5]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 前面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小块沾有油污(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与另一块沾有相同油污浸入清水的铜片作比较。 [板书]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叙述]这是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虽然这个反应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这个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比如碳酸钠可以用来制肥皂、洗涤剂等,就是利用了它的去污能力。 [设问]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转换成碳酸钙。 [设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高中化学公开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说课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为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应由重视教学中“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转向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能力和化学素养的生成”;由重视学生“化学知识结构”轻“学生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学生化学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有意义的知识主动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本课采用的了抛锚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内容以某元素为线索,按照“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纵向知识结构进行编排。“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是本章的第二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这两种盐的性质。 本内容既为前两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必修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学生在九年级已初步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在高一的第二章已学过离子反应,初步具备运用离子的观点分析、解释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能力。 能力水平: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实验探究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无水碳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MSDS-39 无水碳酸钠别名:无水碳酸钠 一:标识 【危化品名称】无水碳酸钠 【中文名】:纯碱 【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分子式】;Na2CO3 【相对分子量】:105.99 【CAS号】: 【危险性类别】: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碳酸钠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燃爆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 六: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碳酸钠的性质

碳酸钠的性质 知识点: 一、物理性质: 碳酸钠的化学式俗称,色体,溶于水,溶于水时热。 二、化学性质: 1.碳酸钠的水溶液呈性, 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2.碳酸钠+酸→()+() 请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3.碳酸钠溶液+某些碱溶液→()+() 请写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4.碳酸钠溶液+某些盐溶液→()+() 请写出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二、在线测试: 1.向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看到的现象是,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木条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碳酸钠(难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性,滴入酚酞会变。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下列物质不属于碱 ....的是() A.纯碱 B.熟石灰 C.苛性钠 D.氢氧化钾 4. 做馒头时要在发酵好的面团中加食用纯碱 ..,以便产生气体使馒头疏松多孔,面团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的酸碱性是:()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5.腌制松花蛋常用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可以在食用前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A.食醋 B.酱油 C.香油 D.食盐 6.将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的是()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Na2CO3溶液 D.氯化钡溶液 7.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硫酸铜 C.碳酸钠 D.硝酸银 8.用一种试剂将氢氧化钠、硫酸、氢氧化钙区分开,该试剂可以是()。 A.BaCl2 B.紫色石蕊试液 C.CO2 D.Na2CO3 9. 能准确检验CO32-的操作是() A.加入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 B.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D.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10. 向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能产生气泡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A.Na2CO3和NaCl B.BaCl2和K2CO3 C.CaCl2和KNO3 D.Ba(OH)2和KNO3现有 11.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①Na2CO3溶液②NaCl溶液③稀盐酸,加入下列试剂能一次区分开的是()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CaCl2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三、挑战自我: *12.“纯碱”和“烧碱”在名称中都有一个“碱”字,请你从物质类别、性质、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 **13.实验室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请你设法鉴别这四瓶液体,给它们补贴上标签。 友情提示:下面的内容下节课要用,需要背过哦!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皆易溶,硝酸盐类全都溶。硫酸盐类钡不溶,氯化物中银不溶。 碳酸盐类钾钠铵,三者之外皆不溶。钾钠钡钙碱能溶,其它碱类都不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