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

一、选择题

下图是“黄淮海地区8级及以上风力出现天数统计图”,3、4、5三个月出现8级以上风力的天数最多。读图回答1~2题。

1.上述月份,该地易出现的自然灾害( )

A.春旱 B.伏旱 C.洪灾 D.暴雨

2.此时,随着风力的增强,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原地区,还会形成( ) A.洼地 B.旱地 C.盐碱地 D.沙地

3.导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季风环流控制降水多 B.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C.受台风影响次数多,雨量大 D.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

4.我国洪涝区主要有( )

A.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 B.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流域

C.海河、黄河、淮河、松花江流域 D.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流域

5.我国山洪频繁多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 )

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

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

C.南方低山丘陵区

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

6.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B.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西南山区

C.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等地

D.低温冷害主要在华南地区和黄淮海平原

7.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8.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 )

①有众多港口②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沿岸为泥质沙滩④人口密集

⑤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⑥海防林密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9~11题。

9.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10.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

11.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关于坡面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解的是(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20°~40°之间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4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9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13.在40°~90°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

14.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2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5~16题。

15.年降水量________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 A.300 mm~450 mm B.300 mm~530 mm C.450 mm~530 mm D.≥450 mm

16.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侵蚀力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B.年降水量超过450 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

C.当年降水量超过300 mm之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D.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水侵蚀力的大小

二、综合题

17.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___流域,C是__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3)D地区被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什么?

18.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地理背景。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该省区受害点数约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发生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该省区受害点数约为

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____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

(5)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华东地区(5)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同步测试参考答案

1.A [3、4、5月份黄淮海地区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为春旱。]

2.C [春季华北地区风比较大,降水少,春旱严重,所以蒸发旺盛,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则会

形成盐碱地。]

3.B [题目中说的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是该区的特点,会造成雨季河流排水不畅,导

致洪涝灾害多发。]

4.A [由于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受降水量多少、雨季长短和其他

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区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所以B、C、D项不正确。]

5.C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小流域众多,山谷内易形成山洪。]

6.C [干旱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

青藏高原东南部;低温冷害分布在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7.B [华北地区春季时,气温回升,蒸发强烈,雨带还未移动到这一地区,且农业需水量又比较

大,所以经常造成春旱。]

8.D [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我国东部海岸地带经济发达,人口众

多,有众多港口,这是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原因;海防林密集有利于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9.D [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

10.B [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11.B [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12.C [从图上可看出40°时的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13.D [坡度大于40°,受雨面积减小,导致侵蚀强度减小。]

14.B [本组题考查水土流失问题。植树在存水处,因此在②处。]

15.A 16.B

17.加之泥沙多,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加之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社会原因:

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悬河”,堤坝容易

漫溃(4)我国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18.(1)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上坡陡谷深,植被破坏

比较严重,又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岩石破碎松散,遇上暴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大

量冰雪融水汇集时,就会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2)四川省102西部地区第

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3)云南省104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

梯交界处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情景导入 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2019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自然灾害知识点-减轻自然灾害

第八章减轻自然灾害 8.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掌握) 人类依赖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和事件被称为“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重点掌握) ①严重的危害性 ②突发性和渐发性 a突发性: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等。对于这种灾害,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b渐发性:如干旱、温室效应、酸雨、地下水水质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这类缓慢过程大多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③分布的区域性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如风暴潮和海水入侵分布在海岸附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一般分布在山区。 ④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a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掌握) 地震-海啸-水灾-核事故;台风―暴雨-内涝;海啸-巨浪-海面上升等 b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掌握)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重大灾害称为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出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c衍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⑤灾害的大小和灾害发生频率(或平均发生重复周期)呈幂指数关系(掌握) a重复发生周期: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叫做重复发生周期,灾害大小和重复周期的统计关系,描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 b灾害频率:重复周期的倒数叫做频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定大小灾害事件的数目。 c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低,重复周期越长;灾害越小,发生的频度越高,重复周期越短。 ⑥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避免的。 人类可以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8.2 21世纪的自然灾害 1、读图9-1,回答下列问题:(掌握) (1)在过去的30多年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增加。 (2)2006-2010年灾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同步测试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据此回答问题。 1.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 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是 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火山寒潮泥石流 A. B. C. D. 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 A.气候类型多样 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域辽阔、幅员广大 D.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 4.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 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 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 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 5.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主要是 A.大陆面积最广,地质条件复杂 B.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较大 C.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 D.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活跃 6.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距离海洋近 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 7.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 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

8.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 A.东部 B.西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9.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10.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纵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⑤灾害灾次频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 A.受灾人口多 B.牲畜掉膘或死亡 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 D.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12.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 A.海洋灾害带 B.东南沿海灾害带 C.东部灾害带 D.中部灾害带 13.西部牧业灾害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 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④农业受灾体脆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青藏高原灾害带的主要灾种有 A.地震、霜冻、干旱、滑坡 B.旱灾、病虫害、沙尘暴、泥石流 C.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 D.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 15.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填空并回答: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

《自然灾害》教案(1)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知识链接】 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巴西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灾难的一年。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测风云也就是大自然发怒、施暴,它会影响环境,威胁人类生存。所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区别以下概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随堂巩固自测自评湘教版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对点练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南极无人区冰山相撞 B.2017年7月26日,G80广昆高速岑兴段发生车祸,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C.2017年7月6日,菲律宾中部地区发生6.5级强烈地震,造成2人死亡,至少72人受伤 D.2016年4月22日,黑龙江双鸭山市双桦煤业公司三井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人死亡 2.下列可以正确表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灾害关系的是( ) 解析:第1题,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可知,C项既有自然变异的诱因,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因此属于自然灾害,B、D两项属于人为灾害。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三者之间的关系。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属并列关系。 答案:1.C 2.C 对点练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3.2017年7月,浙江杭州、金华、丽水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最高气温将达40 ℃。与形成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有关联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风暴潮 C.干旱D.寒潮 解析:选C。形成我国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应是反气旋,受其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易形成干旱。 4.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旱、洪水的发生都有严格的周期性规律

B.“百年一遇”指的是每10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 C.自然灾害的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重复性 D.不重复性是指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具有周期性 解析:选C。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干旱、洪水、地震,但没有严格的周期性规律;自然灾害的过程、损害结果具有不重复性。 下图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 6.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 A.寒潮→低温→霜冻 B.台风→暴雨→洪水 C. D. 解析:第5题,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第6题,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C选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的表述错误。 答案:5.A 6.C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习惯。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并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的观点。 [教学重点] ①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1988年的地球吧: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30%~40%;前苏联亚美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讲 自然灾害概述 ● 复习要求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分析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分布和危害; 3、说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热点提示 1. 结合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气象、地质灾害,分析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类型 2. 以自然灾害的分布图或灾情统计资料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带的分布、危害 ● 知识整理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理解:诱因:自然变异 承灾体及灾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造成危害。 2.特点 (1)广泛性和区域性 ①广泛性:分布范围广,只要有人类活动就有可能发生; ②区域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①周期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②不重复性: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联系性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两方面 (5)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可以防御,人类应正确认识自然灾害,以积 极的心态应对自然灾害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大体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类,具体分析如下: 特别提醒:除了上述灾害外,气象灾害还有大风、干热凤、龙卷凤、低温冷冻、冰雹、雪灾、雷暴、连阴雨、冻雨、雾、沙尘暴等。 2.地质灾害

特别提醒:我国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1)地形与地质条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地质构造复杂; (2)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强度大; (3)人类活动: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地质灾害。 3.海洋灾害 (1)主要类型;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2)风暴潮与海啸的成因及分布 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海啸的表现及危害和风暴潮具有相似性,但成因不同。 4.生物灾害 指在农作物、森林、牲畜中暴发或流行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例l 】(2008·山东文综改编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15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 2.分类 天文灾害:黑子和耀斑引起 气象气候灾害:旱涝、台风、寒潮、沙尘暴 地质地貌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 水文灾害:咸潮 气象气候灾害 1、洪涝灾害 (1)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1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季风气候不稳定变率大。 人为原因包括: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 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中游地区)。 例2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不稳定,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2、干旱: 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常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同步练习5-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读下图,据此完成~题。 .处多水灾的原因是 ( )。.位于印度河三角洲上,排水不畅 .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洼 .潮水堆高,漫过甲区域 .区域内河流多为地上河,容易决堤 .图中处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洪涝灾害.泥石流.干旱.地震 .假如在地有一盐场,其产量最多的时期是 ( )。.~月.~月 .~月.月~次年月 解析第题,图中位于孟加拉国,属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造成洪水泛滥 的原因主要有:地势低洼;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游,多条支流汇集; 海潮顶托,河水水位上涨。第题,处属于印度河平原,位于塔尔沙漠之 中,常年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就是干旱。第题, 图中区域位于南亚孟加拉湾沿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月为雨季,雨 季来临前的~月,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且云量少,晴天多,气温 升得快且高,形成明显的热季。在这个季节蒸发量大,是晒盐的最好季节。 答案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第题。 .图是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火山、地震、干旱、洪涝.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干旱、洪涝、地震、火山.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解析从图中纵坐标时间尺度和横坐标持续时间看,①在某一瞬间发生, ②在某日发生持续几小时,③在某月发生持续几天或几个月,④在某年发生

持续几月至几年时间。 答案 .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自然灾害。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 )。 .寒潮→低温→霜冻 .台风→风暴潮→洪水 . . 解析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与暴雨有关,项中干旱诱发泥石流表述错误。 答案 二、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冰岛卡特拉火山爆发迫在眉睫 2012年月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当地火山专家预测,冰岛卡特拉火山的爆发已迫在眉睫,冰岛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在持续不断地滚动报导有关卡特拉大火山的活动情况。当地的消息说,火山熔岩距离地表只有几公里了。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冰岛火山喷发的原因? ()以上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点? ()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危害? ()火山喷发是否“百害而无一利”? 答案()冰岛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两大板块张裂处,地壳活动强烈。 ()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联系性、不可避免性和危害严重性等特点。 ()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影响交通,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 ()火山喷发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喷发中也能产生一些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火山灰土等。 .高温的地下岩浆经地下通道喷出地表,称为火山喷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此图是我国长白山地区的风景名胜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说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说课《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各位专家、领导和各位同仁们: 上午好!我是来自市一个山区县城中学,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讨论有关新课程教学的问题。特别是能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直接指导,深感荣幸。 我今天与大家讨论的课题是:选修5第一章的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下面我将从本节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作为湘教版选修5的第-节内容,是为学习本单元甚至整个教材作铺垫的;因此涉及的知识也是比较基础的。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1. 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与社会的两种属性; 2. 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机制和规律有一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变异、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分析不同自然灾害中的不同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进行共同分析探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_超强复习提纲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旱灾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 特点: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的地域广 常发地区:非洲(最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中国四个旱灾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江淮地区(伏旱) 应对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思考: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 天气,水分蒸发快。③春季正值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④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思考:华北地区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一般不影响小麦的收成,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2.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危害最大)、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的成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雨持续时间长或暴雨集中 分布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增强人们对洪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③东部季风区工 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从事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知识提纲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 资源。当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 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 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弱, 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利用方式越来越 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 二.能源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 2.分类(了解): (1)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水力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以及核能。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 (2)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3)常规能源指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水力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资源。 新型能源:在新技术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3.自然资源必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而且具有自然属性;而能源既可以直接来源于自然界,也可以间接来源于自然界.有一些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如铁矿石、铝土等;有一些自然资源本身也属于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有一些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核电、水电、火电等。 三.我国能源问题 1.我国石油问题①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②中东地区政局的不稳定,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③进口渠道单一,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我国能源紧张解决措施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②节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③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四.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资源型缺水,主要是指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

最新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精编版

2020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精编 版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与社会的两种属性;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机制和规律有一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变异、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情景导入】 【图片展示】从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到2008年5.12大地震、2009年的春旱,还有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故的图片,让无数人们为之震惊、悲痛和抗挣。因为它们都威胁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体现,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有关自然灾害和防治的知识将单独作为一本选修课程来学习。本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展示板书】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展示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结合展示的图片判断最后一组是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请举例说明(或P2的思考活动)。 【点拨】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降,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或高温引起中暑等)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过渡】依据自然灾害的属性,我们可以界定哪些灾害是自然灾害,那自然灾害又有哪些特点呢?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第4-8页,同时归纳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展示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展示板书】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 3.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4.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 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图2.1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通过读图,掌握以下内容: 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 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图2、2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 通过读图可以发现: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特征?为什么? 点拨: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 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主要原因是由于(1)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情景导入先思考——————— 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2016年6月9日证实,“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一架战机当天完成飞行表演任务返回驻地途中坠毁,一名飞行员丧生,另一名飞行员生死不明,尚在搜寻中。战机两个黑匣子已经找到。有分析称,事故原因很可能是发动机故障。 思考探究:此次飞行事故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提示:不属于。因为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不具备自然属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2)地质灾害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包括泥石流、滑坡等灾种。 4.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1)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2)洪涝灾害: ①洪灾: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②涝灾: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造成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5.海洋灾害 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附近发生的灾害,包括风暴潮、海

啸等灾害。 6.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由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自然灾害三要素 二、自然灾害的双重性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例如,降水很少、雨量适中、连续大雨,都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只适于“雨量适中”的情形;降水很少则会出现旱灾,连续性大雨则会发生洪灾。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都是自然灾害 B.自然变异现象都是自然灾害 C.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D.目前,人类遇到的灾害都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1.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3、自然灾害的影响 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滞后的,使得自然灾害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忽视其有利的一面。当然,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因为自然灾害存在有利的一面而放弃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 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生命威胁(人员伤亡、疾病暴发等,尤其是瞬间爆发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海啸等); 2.经济损失(财产损失、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3.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次生灾害等)。 常见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归纳如下: 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②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3.寒潮:冻死越冬害虫,净化空气。 4.雪灾:①冻死越冬害虫;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春旱;③增加土壤墒情(土壤湿度)。 5.火山喷发:①火山灰是天然肥料;②提供热能(如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利用10座间歇性的火山热能建造发电站);③带来金刚石、硫磺等大量矿藏;④形成独特火山地貌,以及喷发不很剧烈的火山,均是优质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夏威夷群岛上的熔岩瀑布)。 5.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如下图。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姓名:小组:课题: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重点难点预测】自然灾害 的主要特点【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 主学习】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灾害的概念: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和。 2.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3.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 4.自然灾害的属性①自然属性:自然的;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1.具有广泛性与。①广泛性:自然灾害的很广;②区域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是由 自然环境的决定的。 2.具有和不确定性。 3.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 4.具有联系性。①一方面是具有联系性;②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 6.具有和。【图表 导读】教材图1-7“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 趋势” (1)1963~1992年全世界发生重大灾害的趋势如何? (2)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1.自然灾害的概念(1)自然灾害是指主要形式, 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自然灾害形成所具备的条件①诱因―― ②客体―― 2.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简要介绍补充说明① 广泛性区域性② 频繁性不确定性③ 周期性不重复性④ 联系性⑤ 严重危害性 ⑥ 不可避免性可减轻性 【展示提升】: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达标测评】(见练习册选择题)【点击高考】(2007年高考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三 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双选)三个流域水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