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风痰阻络证:吞咽困难、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兼有恶风头痛,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浮或弦滑。

2.肝肾亏虚证: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足废不能用,足冷面赤,口干不欲饮,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沉细弱。

3.气虚血瘀证:吞咽困难、言语不利,身倦乏力,少气懒言;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舌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

二、治疗方法

(一)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训练:有条件的单位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分期情况,由言语治疗师与康复医生指导完成:口腔期障碍的训练措施有口腔周围的自主及被动运动、舌肌运动、冰块按摩皮肤、冰块按摩咽喉等或湿热刺激发声训练;咽喉期麻痹的训练措施有侧卧吞咽、边低头边吞咽、空气或唾液吞咽训练、小口呼吸、咳嗽、哼唱等。

1.感官刺激

(1)触觉刺激:用手指、棉签、压舌板等刺激面颊内外、唇周、整个舌部等,增加这些器官的敏感度。也可以用电动牙刷刺激。

(2)咽部冷刺激及空吞咽:用棉棒粘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3)味觉刺激:用棉棒蘸不同味道果汁或菜汁(酸、甜、苦、辣等),刺激舌面各部味觉,增强味觉敏感性及食欲。

2.吞咽肌功能训练

①面颊肌、颈部运动:患者张口吸气后鼓腮,随后呼气轻轻吐出气体;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然后在颌下施加向上作用力;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硬腭);

②舌肌运动:患者向前伸出舌头,然后左右摆动,再用舌尖舔上、下唇并抵压硬腭部;

③吞咽反射训练:让患者用力吸棉签上的水,然后马上做吞咽的动作。

3.呼吸训练

治疗者两手分别放在患者的上腹部和胸部,让患者平稳地以鼻吸气、以口呼气。注意胸廓的向外向上运动,纠正肩部运动。每次呼吸之间要有停顿,防止过度换气。

治疗者数1、2、3时,病人吸气,然后数1、2、3憋气,再数1、2、3病人呼气,以后逐渐增加呼气时间直至10秒,并维持这一水平。

4.物理因子治疗

①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对喉部肌肉进行电刺激治疗,波形为双向方波,波宽700ms,频率为30~80Hz,刺激强度为2.5~10mA,每日治疗2次,每次20分钟,30d为1个疗程。电刺激可通过刺激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促进喉上抬,喉上抬是环咽肌打开动力,有利于食物通过,喉上抬也是喉口封闭的关键动力,可减少误吸的发生。

②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表面电极置于颈前舌骨与甲状软骨上缘之间,在尝试吞咽的过程中使用肌电生物反馈维持吞咽所需时程,患者可以通过渐进的吞咽来获得即刻声音反馈。

5.摄食训练

患者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便可介入摄食-吞咽直接训练,(1)在治疗师的协助下患者可以搅拌口中食物(2)至少能看到吞咽反射(喉部向上向前)(3)有适当的咳嗽能力可以清除进入气管的异物。

食物的选择与准备:首先应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食物的形态,原则为先易后难。进食顺序应按照糜状——糊状——固体——液体。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热量、温度以及患者的饮食习惯等。可应用食物增稠剂对食物的密度和粘稠度进行调节,将食物调制至最适合病人吞咽的粘稠度。其次,应确定患者每次进食的一口量及进食速度,每次喂食量应从少量(l~4ml)开始,逐步增加,并指导患者以较慢的速度进行摄食、咀嚼和吞咽,一般每餐进食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为宜。

A.进食时采取的体位

①仰卧位时,躯干呈30~45度,头前屈,偏健侧卧位;

②取坐位时,坐直,身体稍向前倾约10~15度,颈部稍向前弯曲。

B.进食方法

给病人进食一次约3~4ml,进食时应把食物置于口腔最能感受的位置。原则上应将食物置于侧舌后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助于食物的吞咽。

食物进入口中后,鼓励病人集中精力,把食物吞咽下去。如果吞咽成功或食物从口中流出,可重复上述步骤,如出现呛咳,气道保持尚好,可再次尝试。

C.饮水的方法

①卧床的病人,头处于水平位,防止头后仰,每次用勺喂进1~2ml水;

②取坐位的病人,头防止后仰,水要满杯,靠近病人下唇,鼓励病人饮水,如不能小口饮水,可将少量水沿下齿前部倒入口腔。

D.呛咳的处理

一旦出现吞咽呛咳,让病人弯腰,颈前屈,下颌倾向前胸,身体前倾,通过咳嗽来清洁气道,如食物残渣卡在喉部,危及呼吸,病人应再次弯腰低头,治疗师连续快速拍击病人两肩胛骨之间位置,使残渣移出。

E.非经口摄食的补偿措施

对于未经吞咽功能筛查或筛查有/可疑吞咽障碍的患者应该停止一切经口摄食。如果经过评估认为需要短期非经口摄食(NPO)的病人可以采用鼻饲作为补偿措施,由于置入鼻饲管并不能完全避免肺部感染,鼻饲管会干扰咽喉部的感觉运动功能,不利于吞咽障碍的恢复。因此,鼻饲只能作为短期补偿措施。另一种补偿措施是胃造口术。对于长期需要NPO的病人和虽然能经口摄食但不能保证营养和液体摄入的病人,以及置入鼻饲管容易干扰吞咽功能训练的病人最好采用胃造口术作为补偿措施。

(二)针刺疗法

1.“项三针”结合“舌三针”

选穴:“项三针”:风池、翳风、完骨;“舌三针”:廉泉穴及左右旁开各1寸。

操作方法:选取φ0.30×50mm的毫针,风池穴、完骨穴针尖向对侧下颌角方向直刺,缓慢进针约30mm,翳风穴向对侧翳风穴透刺,进针约30mm,行小幅度的提插捻转,针感感传至咽喉部为佳;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次每穴行针约30s。廉泉穴针刺时让患者稍稍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针尖向舌根部直刺,进针约40mm 即可,可不提插捻转,其余二穴操作同廉泉,留针30分钟。

可以根据吞咽障碍分期情况,配合面三针(地仓透颊车,下关,牵正)和喉三针(天容,天鼎,人迎)。

操作方法:选取φ0.30×40mm的毫针,地仓针尖向颊车方向平刺约30mm,下关、牵正直刺约25~30mm,天容、天鼎、人迎穴位直刺约1.5~2mm,行小幅度的捻转,有针感即止,留针30 分钟,每天治疗1次。

2.于氏头穴丛刺:

选择于氏头穴七区中的项区(风府、风池及其二穴之间,共5穴)为主穴区;局部皮肤消毒后,选取φ0.35×40mm毫针,风府穴针尖向下颌角方向缓慢刺入约25mm,其他四穴针尖向对侧下颌角方向缓慢刺入约25mm,得气后接脉冲电针治疗仪,选取疏密波,留针40分钟/次,每天治疗1~2次。

3.体针

在上述两种针刺疗法基础上,根据病情辨证加减:肝阳上亢症者加行间、太冲、太溪,以上三穴针刺10mm~25mm,行间、太冲行泻法,太溪行补法。痰邪阻络者加中脘、内关、丰隆,以上三穴针刺25mm~40mm,中脘、内关行平补平泻法,丰隆行泻法。气虚血瘀者加气海、血海、膈俞,针用补法。肾阴阳两虚加肝俞、肾俞、太溪,以上三穴针刺25mm~40mm,三穴均行补法。

以上各穴针刺完毕后接通脉冲电针治疗仪,选取疏波,频率为2Hz,留针30 分钟,每天治疗1次。

(三)推拿治疗

1.患者平卧位,去枕,令头部微微后伸,充分暴露颈部,先用揉法轻柔两侧的面部颊肌,时间约3分钟;再用拇指、食指拿揉喉结两旁的颈肌,时间约5分钟;然后点按廉泉、开音穴(下颌角旁开1横指)、人迎、扶突穴、通里、足三里各30秒。

2.患者坐位,头中立位,术者手的四指自然分开放在喉的一侧,拇指放在喉的另一侧,在患者做吞咽动作的时候,轻轻用力将喉往上推,随后手放松,完成一次操作。每次治疗可重复15-20次操作,每日治疗1次。

(四)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痰阻络证

治法:息风化痰,宣窍通络。

推荐方药:解语丹加减。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胆南星、木香、蜈蚣、甘草等。

中成药:解语丹等。

2.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开窍化痰。

推荐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桂枝、白茯苓(去黑皮)、门冬、菖蒲、远志等。

中成药:左归丸等。

3.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通络。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天竺黄、全蝎等。

中成药:脑心通、通心络胶囊等。

以上证型均可加用止痉散:全蝎、蜈蚣各等分上研细末(也可以服用中药免煎颗粒),每服2g,温水送服,1日2次。

(五)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六)内科基础治疗

参照《神经内科学》(刘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七)护理调摄

1.基础护理:(1)病情观察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②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③二便;(2)管道护理;(3)口腔护理。

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预防压疮;(2)预防误吸及坠积性肺炎。

3.专科护理:

(1)情志调摄:消除忧虑等不良情绪,避免不良情志刺激,让患者了解吞咽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肥厚之品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二便通畅,注意营养调配、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

(3)吞咽言语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普及预防吞咽障碍并发症的知识,并指导家属如何协助医护人员帮助患者。

(4)体位护理:提供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严格按照治疗师要求的体位帮助患者进食。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评价:

按照尼莫地平法的计算公式,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四个等级。

临床治愈: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主要症状消失,口咽部运动、感觉正常,饮食正常,无呛咳,洼田饮水试I 级;积分减少≥95%。

显效: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主要症状及口咽部运动、感觉异常明显好转,洼田饮水试验进步≥2个级;积分减少≥70%。

有效: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主要症状及口咽部运动、感觉异常

好转,洼田饮水试验进步≥1个级。积分减少≥50%。

无效: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主要症状、体征无好转。洼田饮水试验级别治疗前后无变化。积分减少不足50%。

2.疾病病情评价:根据主症、神经功能及洼田氏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制定的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拟定。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

(二)评价方法

可在首次治疗、治疗2周、治疗结束时,选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制定的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 (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二、治疗方案 (一)针刺治疗 1.治则:醒脑开窍针法为主,根据中风的不同症状,使用不同穴位配伍。 (1)中经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2)中脏腑(闭证):开窍启闭。 (3)中脏腑(脱证):回阳固脱、醒神开窍。 (4)中风并发症:疏通经络、通关利窍。 2.配方 (1)中经络 主穴I:内关、水沟、三阴交 主穴II: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

市中医院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市中医院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开展中医医院或康复医院的康复服务和研究能力建设,加强中医康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丰富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根据《海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6]2155号)和《海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7]31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原有康复科建设基础上,通过改造或扩建的方式,整合资源,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其他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建设一支康复人才队伍,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提高我院中医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内容 (一)项目承担单位。 三亚市中医院。 (二)项目内容。 1.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11年,有独立的门诊和病房,病房面积1600平米,床位46张,功能用房面积紧张,康复治疗大厅150平米,其他功能用房不足50平米,病房空间拥挤,远没有达到《康复科建设标准》要求,门诊面积40平米,所有开诊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房间,没有单独的康复咨询室。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促进中医康复场所规范改造、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改进,整合多学科资源,集中设置相关中医康复技术和人员形成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脊髓损伤、项痹、腰腿痛、儿童脑瘫、中风病亚病种、骨折术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坚持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特点,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改善和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恢复为开展工作的归宿点,重点着手于长期优化康复治疗和防治方案、拓展康复使用范围的临床研究。在建设过程中,以建立康复科重点病种辩证论治规范、临床疗效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展康复科疾病谱,开展康复新技术,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和能力。 2.配置中医康复设备:康复科目前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我们将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备齐全的中医康复设备,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康复服务。目前康复治疗的开展主要是以一对一的这种粗放的形式开展,现代科技下诞生的高端康复医疗设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但在我们科室并没有得到体现。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逐渐缩小我们与省内、国内大型康复机构的差距,在“填平补齐”中医康复设备的同时,也需要购进部分现代康复设备。 3.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专科可持续发展,力争建立多病种一体化治疗中心。完善康复护理队伍建设,开展中医特色的康复护理服务。完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以改善和促进人的功能,维护和提升人的健康状态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医康复技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护理、康复咨询等领域的康复服务。实现基于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有效结合

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吞咽困难(假性延髓麻痹)诊疗方案 吞咽困难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吞咽不利,进食或饮水时发生呛咳,甚者吞咽唾液即可出现呛咳,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假性延髓麻痹。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吞咽困难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得到验证。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吞咽困难的诊断、量化标准,临床筛选出了对吞咽困难具有疗效的药物、方剂和针刺取穴,确立了吞咽困难的诊疗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中风病并发吞咽困难,不包括真性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苦难。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1001 1001.9094中风的诊断标准; xx 诊断: 参照《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假性延髓麻痹的诊断标准。 1. 诊断标准 (1 )发音及语言障碍,咀嚼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2)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但无舌肌肌萎缩及束颤。 (3)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 如下颌反射、吸吮反射等。 (4)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消失或极弱。 5)椎体束征(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或情感障碍(表情淡漠、强哭强 笑)。

(6)脑血管病(中风)发作或反复发作史。具有1及2-6中任何2项者可确诊。 2. 证候诊断 (1)肝肾xx: 吞咽困难,晕眩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头胀胁痛,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肝xx 证: 吞咽困难,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舌红脉弦。 (3)痰瘀阻络证: 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或见紫斑、肿块,或出血色暗,舌白腻或紫黯有斑点,脉涩或脉滑。 3. 鉴别诊断 与真性延髓麻痹的鉴别: 真性延髓麻痹为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有舌肌萎缩,肌纤维颤动,咽反射消失;吞咽困难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无舌肌萎缩,无肌纤维颤动,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并可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二)功能分级 吞咽功能状态分级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 评定方法让患者端坐,喝下30ml 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1 级: 能顺利的一次咽下。 2 级: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风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 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证候分类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捉。 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2)中脏腑 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日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辩证施治 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平肝潜阳,羚羊钩藤饮加减。 ②风痰阻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 ③痰热腑实:化瘀涤痰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减。 ④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建设康复科方案

建设康复科(中心)方案 为什么要建设康复科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的最高潜能,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康复医学起源于美国,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其中以美国、德国、意大利在技术和设备上较为先进,现代的康复理念与传统的康复理疗有着本质的不同,现代康复是应用先进的方法或借助先进的设备来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功能、感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康复科的发展势头及其深远潜在影响力 目前在我国,康复科和其他的优势临床科室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重视程度偏弱,需要进一步加深了解,重新认识。 其实,康复科(中心)只要建设方案正确,康复专业也是最容易发展成功和最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之一。以广东省第** 医院针灸康复科发展为例,在学科带头人刘悦教授的带领下,用不到10 年的时间,从康复针灸科 5 张床,发展到今天10 个康复病区350 张病床,年产值个亿的康复大科,实现规模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发展共赢局面,并且已成为国家康复重点临床专科和国家康复重点学科。 何为正确的建设方案建设康复科(中心)必须考虑的因素 1、康复科(中心)的设立,要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建设指南和规定相适应 (1)建设综合(医院)康复科(中心),康复业务用房面积需要提供》500 叭需投入资金》300万元。 (2)关于印发二级医院评审专家手册(2012年版)的通知及卫生部关于印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2〕17 号文件和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31 号文件。 2、康复科(中心)的设立,要考虑与医院的发展、品牌、经济效益、临床技术特色相适应,定位准确。

吞咽障碍综述+文档

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诊治进展 何金华综述张惠佳审校 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长沙 410007 吞咽障碍是脑性瘫痪重要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伴有构音障碍和摄食困难,难以实现言语交流。文献报道各种类型脑瘫58~86%患儿合并吞咽障碍[1-3], Calis等研究发现严重痉挛型脑瘫仅1%没有吞咽障碍[4].由于吞咽困难易于导致较多不良预后,如吸入性肺炎、脱水、胃食道返流、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造成生命危险,影响脑瘫康复,因此强调对脑瘫患者吞咽困难早期诊断、早期评定、早期治疗,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1正常吞咽及吞咽的神经生理机制 1.1 吞咽生理过程:正常吞咽从功能上可分4个阶段: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准备期是咀嚼食物,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适合吞咽的食团。口腔期是舌体依次从前向后把食团推送进入咽部之前的过程。几乎同时,软腭开始抬高,舌后部下降,舌根前移,食团进入咽部[5]。食团在口腔传递的时间应在1—1.25s[6]。咽期是指食团从进入口咽部到通过食管上括约肌(UES)进入食管的这一阶段。这一过程可分解为几乎同时发生的几个顺序紧密协调的动作:软腭上提、舌骨上肌群收缩将舌骨前上提、喉上提、声带内收关闭、会厌盖住喉入口、杓状软骨内向运动关闭喉前庭,舌、咽缩肌收缩,环咽肌打开,加上重力使食团通过环咽肌进入食道,然后喉、咽结构复位,重建呼吸道,整个过程需要0.75—1s[6]。因此这一阶段必须快速、有效,使呼吸仅有短暂中断而防止食团进入气道的过程。食管期是指食管以蠕动运动把食团从UES沿食管向胃部移送的阶段,约需8—20s,该期不受吞咽中枢控制,主要由平滑肌和横纹肌的收缩产生蠕动[6]。 2脑瘫吞咽障碍的病理 2.1吞咽障碍的定义: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口咽、食管吞咽障碍两种类型,脑卒中主要表现为口咽期及食管期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患者不能顺利完成吞咽过程并保护气道,因此也称为转移性吞咽障碍[7]。 2.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 .2.1口阶段异常:面肌及舌肌瘫痪、舌感觉丧失可引起唇闭合异常,口腔流涎,影响咀嚼和食团形成,口内滞留,口期吞咽延迟或无吞咽;舌不能与硬腭形成封闭腔,食物从口角流出或提前溢入口咽喉而误吸;舌前2/3运动异常,可导致食团的抬举、形成和推进困难,舌来回做无效运动,食物滞留于口腔一侧或溢出,而不能送到口腔后部,表现为反复试图吞咽动作,咽启动延迟或困难,或分次吞咽[7]。 2.2咽阶段异常:咽肌无力可造成该侧食物残留,咽缩肌不能将食物充分挤压通过咽部导致咽部滞留;舌后部力量减弱使舌将食团推入下咽部的力量大大降低,咽阶段延长;咽喉部感觉减退,或咽肌运动紊乱或收缩力减弱,导致食团到达腭咽弓的前部时不能触发吞咽称作吞咽反射延迟或缺乏,吞咽触发延迟2s或任何时间的延迟导致误吸均属异常[6];喉前向运动减退、环咽肌功能障碍可造成梨状窝滞留;喉上抬差或延迟是误吸的最常见原因。UES顺应性降低和打开不全导致吞咽后咽部食物滞留和误吸,患者主诉食物梗在喉部。咽推进力量的减弱导致食团介导扩张UES的力量减弱,或UES放松和咽推进力不协调也会出现吞咽障碍[8]。渗透是指食物或液体侵入气管,但未进入到真声带以下的气管;误吸是指食物或液体侵入真声带以下气管,是吞咽障碍最重要的并发症;沉默性误吸是指食物或液体侵入真声带以下气管而不出现咳嗽或任何外部体征[6]。 2.3食管阶段异常:由于食道上段括约肌松弛导致咽期停滞物吸入延迟,食管蠕动无力导致食物在食管哽咽等[9]。 3吞咽障碍的诊断及检查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水涨船高般的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性分开、完善国民健康,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我县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和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全科干部职工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抢抓机遇,谋篇布局,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临床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争创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全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改革创新能力。全方位提高我科的整体综合实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的中医医院,把我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二、建设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科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科室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力争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仁心仁术、迎难而上的临床技术与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我科中长期规划的奋斗目标,即:把我科建设成医院的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科室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科室与重点科室。 三、初步工作规划 (一)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是衡量一个服务单位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未来,我们将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容科室的病床数,提高医院及科室硬件设施竞争能力。同时,努力向医院申请增加和更新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如:牵引床、牵引椅等医疗器械设备,让医师在诊疗时,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科室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人才建设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科室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风痰阻络证:吞咽困难、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兼有恶风头痛,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浮或弦滑。 2.肝肾亏虚证: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足废不能用,足冷面赤,口干不欲饮,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沉细弱。 3.气虚血瘀证:吞咽困难、言语不利,身倦乏力,少气懒言;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舌淡紫或有紫斑,脉沉涩。 二、治疗方法 (一)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训练:有条件的单位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分期情况,由言语治疗师与康复医生指导完成:口腔期障碍的训练措施有口腔周围的自主及被动运动、舌肌运动、冰块按摩皮肤、冰块按摩咽喉等或湿热刺激发声训练;咽喉期麻痹的训练措施有侧卧吞咽、边低头边吞咽、空气或唾液吞咽训练、小口呼吸、咳嗽、哼唱等。 1.感官刺激 (1)触觉刺激:用手指、棉签、压舌板等刺激面颊内外、唇周、整个舌部等,增加这些器官的敏感度。也可以用电动牙刷刺激。 (2)咽部冷刺激及空吞咽:用棉棒粘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3)味觉刺激:用棉棒蘸不同味道果汁或菜汁(酸、甜、苦、辣等),刺激舌面各部味觉,增强味觉敏感性及食欲。

8 脑病科 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二)证候诊断 1.痰热内闭证: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2.元气败脱证:神昏,肢体瘫软,目合口张,呼吸微弱,手撤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不伸,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3.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康复科建设方案

关于医院康复科建设方案 通过这次去省医院康复科参观学习,对康复科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也看到了我院目前存在的差距和未来努力的方向。综合我院目前的条件。我院康复科主要开展骨科康复为主。以颈腰椎病、四肢关节疾病、骨折后期康复、软组织损伤康复为主。组建康复科的主要任务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设备的购置与安装、引进康复专业人才、技术人员的培训、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制定。对康复科建设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1、引进康复技术专业人才:现本院康复科康复技师三名,其余均为专业按摩师,先保持原有传统理疗方法上,因欠缺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无法开展新的康复理疗项目。 2、技术人员的培训:对现有理疗科人员进行康复专业系统培训,现有理疗科人员均是专业的按摩师,较少接触康复科,缺乏对康复专业知识的了解,需要对现有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因此,在保留我院的特色治疗下(特别是颈椎牵引下的治疗),开展新的康复项目。 3、增加相应的康复设备。如无障碍设施、药物导入仪、中药熏蒸床、紫外线、中药离子导入器。有利于急性期疾病特别是年纪偏大的患者的康复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配备常用主要物品:如平衡功能训练架、功率自行车、双杆、扶梯等,各种关节角度测量器、皮尺、钢卷尺、体重计、握力计、背力计、秒表、叩诊锤、用于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生活用具等。 4、科室设置: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室、牵引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等。方便每个患者根据自己的疾病治疗方法选择相应的病室治疗。使康复项目更趋规划化、合理化,以提高服务水平。 5、完善相关材料:制定康复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处置预案、各项康复项目的工作流程等。 6、做好医院内科室协调工作:康复治疗既是对临床治疗的一个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级 III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级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 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使其能够及时吞咽,称感觉促进法。感觉促进法包括: ⑴把食物送人口中时,增加茶匙下压舌部的力量。⑵给予感觉较强的食物,例如:冰冷的食团,有触感的食团,(例如布丁、果冻),或有较强酸甜苦辣味道的食团。 ⑶给予需要咀嚼的食团,借助咀嚼运动提供初步的口腔刺激。 ⑷在吞咽前在腭舌弓给予温度触觉刺激。进食前,以冷却刺激进行口腔内清洁。或进食时冷热食物交替进食。或用冰冻后的棉签在咽弓出摩擦4-5次。 ⑸慎用3毫米直径以上的食团。 ⑹鼓励患者自己动手进食。 3.改变食物的质地和粘稠度 4.基础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1-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二)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

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或选用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方药为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 治法:熄风化痰通络 ①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

2017康复科年度工作计划.pdf

2017康复科年度工作计划 2017康复科年度工作计划一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更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大精神,适应医疗卫生深化改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继续深入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坚 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科内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 等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两个绩效,促进我科的专病专科可持续发展,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一、重点抓好三个门诊三个组工作。 1、加强本科三个门诊工作制度与落实责任制。 2、充分利用三个门诊现有设备的使用率。 3、加强三个门诊三个专业组的宣传力度实行,自我宣传,自我推介,互相推介,人人动手撰写科普文 章不少于20篇。 4、加大三伏天、三九天灸的宣传力度,宣传面向三个区七个县及中省厂矿、小到居委会等。 5、抓好三个专业组的门诊(按摩、针灸、药熨)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督促工作,面向全院服务病人。 6、保证人员配置合理与操作规范化。 二、继续强化职业道德、思想建设。 1、做到每月组织全科学习政治时事,重视医德规范,经常学习。 2、以郭春圆为榜样,强化服务宗旨,规范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杜绝生硬、冷、顶、推、 拖不良现象在科内滋生。 3、强化职业道德,礼貌行医,礼貌服务,廉洁行医,严禁以医谋私利,以科之名在社会上私自行医, 违者作损害名誉论处。

4、不断完善省青年文明号岗位工作,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开展树先进、赶先进,为民服务先锋,一年 不少于2~3次,送医送药下乡、扶贫。不断提高全科医护形象工程,推出形象天使,强化创新观念。 三、加强业务建设。 1、抓好科内业务学习制度的落实,实行月有1~2次病例讨论,专题讲座1次,并有评比学习。 2、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要求:业务学习月有新内容(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新风息、新方法、新疗法和新综述)。 3、突出抓好四大经典著作为内容的学习,尤以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的原文学习,每季度考核与交流相 结合。 4、强化十三项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科内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 教育。 5、继续抓好岗位成材的训练与培养,使科内技术梯队逐渐完善。 6、抓好星级护理队伍。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必须狠抓护理岗位技术练兵,使我们这支队伍逐步通过形 象艺术、语言艺术、服务艺术、审美艺术的精心培训,产生新的飞跃,强化护理队伍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人文化关怀的服 务(如生活护理、心理行为指导等),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知识、高技术、高水平的二个文明的技术队 伍。 7、确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重点病种,做好(保守治疗)临床诊疗方案,完成各病种在运动处方、护理、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等方面的治疗方案 8、明确临床诊疗常规,突出推拿手法治疗、中药、各种针灸、艾灸、火罐等传统治疗方法;微创介入治疗等在疾病中的应用。 9、招聘或引进神经内科专业1人,康复治疗师1人,推拿专业治疗师1人、护理专业2-3人. 四、各项工作指标任务(年指标计算人均)。 1、门诊(实行个别轮岗制交叉进行)

中风病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

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

XXX医院康复科专科建设计划及实施实施方案

XXX医院康复科专科建设计划及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XXX医院康复科专科建设计划及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划好科室的发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建设专科工作发展规划,逐步推进专科建设。制定我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 在原有专科建设基础上,本专科以项痹、腰腿痛、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骨伤、中风病亚病种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坚持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特点,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重点着手于长期优化康复防治方案、拓展康复使用范围的临床研究。在建设过程中,以建立康复科三大重点病种辩证论治规范、临床疗效评价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展康复科疾病谱。 二、主要目标: 1、5年内将我院康复科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服务一流、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中心。该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服务于本市30万人口并向外辐射周边县市,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康复基地。 2、建立优化康复、中药防治项痹、腰腿痛、中风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3、康复亚专业-神经康复的建立和完善。 4、完善信息来源,建立康复治疗辩证论治规律。 5、建立康复疗效评价标准。 6、建立康复防治本专科重点疾病的资料库,确定疗效、经济实惠的方案,以便推广应用。

7、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专科可持续发展。 8、完善康复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康复理论知识培训。 三、预期进展: 1、建立和完善优势病种的疗效评价方法、防治方案。 2、适时使我院优势病种进入临床路径。 3、继续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XX医院开展合作,开展学术交流。 四、关键指标 1、提高床位使用率与周转率,降低药品比率,增加业务收入。 2、增加PT、OT等非药品使用率。 3、建立推广应用临床康复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5%-10%。 4、建立本专科重点疾病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5、提高病患的满意度,扩大影响力。 五、主要工作内容 1、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2、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3、有关管理制度和分配机制等规章制度的建立。 4、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天灸、亚健康服务等工作。 5、积极开展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全面康复、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广泛联系各科专家传播康复信息,普及康复知识。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指引(新表)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指引 对于每一个疑似吞咽障碍的病人,根据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流程进行评估,通过饮水/吞糊测试初步筛选存在吞咽困难的病人,应遵循‘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指引’,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及早发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做好警示提示,避免误吸,做好安全进食/喂食宣教,根据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吞咽训练指导,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 1、吞咽功能的评估必须根据医嘱执行。 2、新入院疑似吞咽障碍的病人,先进行饮水测试,如果测试失败,再进行吞糊测试。 吞糊测试成功:需指导病人/家属暂时进食米糊及进食技巧。 饮水测试失败者:指导避免直接饮水。24h后再进行饮水测试,如果饮水测试仍失败,则需指导病人饮水时加适量米粉或暂进食稠状液体。 饮水/吞糊测试均失败:指导病人/家属暂不能经口进食;并把测试结果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留置鼻饲管;做好记录和交接班。 (1)停留鼻饲管的病人拔管前:先进行吞糊测试,测试成功后再进行饮水测试,并观察病人进食过程是否出现吞咽障碍的症状,一旦出现,立即停止测试(必要时负压吸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对于以下病人应转介言语治疗师进行吞咽评估的功能促进: (1)意识不清/昏迷的病人 (2)气管切开的病人 (3)吞咽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人 (4)痰多需频繁吸痰的病人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流程

吞咽功能障碍评估:饮水测试表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登记号 ★饮水测试评估: 有以下任一种“是”的情形,均不能进行饮水测试 ★步骤: 1、评估病人意识(清醒□合作□不合作□),与家属沟通。 2、医生开医嘱。 3、向病人解释测试的目的,配合法,取得合作。 4、器具准备:一杯50ml的温开水,一个5ml的汤匙。 5、病人取坐位,卧床患者抬高床头30°,取半坐卧位。 6、指导病人配合,饮水时不要讲话,喝水时间无限制。 7、前20ml水由护士用汤匙喂,每次5ml。 8、剩余30ml温水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记录饮水情况,详见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及判断表 9、观察测试过程中是否出现吞咽困难/误吸症状:呛咳、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