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水指标

供水指标

供水指标
供水指标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

城市供水统计年鉴

指标解释

分表一:供水与售水

1、生产能力:

(1)能力(万立方米/日):

指按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实际测定计算的综合生产能力。不包括供水高峰阶段,超负荷增加的生产能力。计算时,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主确定能力。各个环节的能力计算方法是:

取水能力:地表水水厂应按取水口、进水管及进水泵房机泵的能力确定(包括补压井能力),一般以机泵能力为主计算。计算公式:

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能力或测定的机泵能力×(1–各台机泵同时开动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

有的水厂,如进水管的能力小于机泵能力,且以后各环节的能力又是按进水管的能力配套的。则可按进水管每小时输水能力×24小时计算求得。

地下水水厂应按水源井和抽水机泵的能力确定。如机泵能力与水源能力不一致的,以两者中最小的能力计算。计算公式:

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或测定的机泵能力(或水源井枯水期最大出水量)×(1—各水源井同时抽水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

(2)水厂(座):

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制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可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一个水厂可能有一个或数个水源地,一个生产系统内的各项设施,如分布在几个地点,只能作为一个水厂,但补压井和加压站不能作为水厂。

按不同的取水方式,水厂可分为地表水水厂和地下水水厂两种。

按生产不同的水质,水厂可分为非饮用水水厂、饮用水水厂和既生产非饮用水又生产饮用水混合水厂三种。

2、供水量(万立方米)

(1)供水总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供出的全部水量。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

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2)平均日供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平均每日的供水量。计算公式:

报告期供水总量

平均日供水量=————————(报告期日历日数一般按

报告期日历日数365日/年进行计算)

(3)最高日供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最高一天的供水量。

3、售水量(万立方米)

(1)售水总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计算公式:

售水总量=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其他用水

(2)居民生活用水是指居民住宅中居家用水。

(3)行政事业用水是指党、政、军机关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教科文组织、社会团体的用水。

(4)工业用水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工矿或商业所需的用水。

(5)经营服务用水是指为客户提供住宿、饮食、一般性娱乐服务的用水。

(6)特种行业用水是指以水为主要原料的制造业、特种服务业的用水(包括纯净水生产企业用水、歌舞厅、保龄球等娱乐场所用水,桑拿浴等相关业务用水,洗车用水)。

(7)其他用水是指除上述各项用水以外的用水。

4、用水普及率

(1)普及率(%):

指城市用水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率。计算公式:

城市用水人口总数

用水普及率=————————————×100%

城市人口总数

(2)城市人口(万人):

指市(镇)区(不包括市辖县)有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的人,以及被注销户口的在押犯,劳改、劳教人员。城市(镇)人口统计以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口径为准。

(3)城市用水人口(万人):

指由城市供水设施供给居民家庭用水的人口,包括农业用水人口、非农业用水人口和部队用水人口。

5、人均日用水量(升/人·日)

(1)人均日综合用水量:

指总售水量和城市用水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

售水总量

人均日综合用水量=——————÷报告期日历日数×1000升

城市用水人口

(2)人均日生活用水量

指每一城市用水人口平均每天的生活用水量。

按用水用途可分为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家庭用水和消防及其它特殊用水四类。生产运营用水指在城市范围内生产、运营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单位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用水。

公共服务用水指为城市社会公共生活服务的用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部队营区和公共设施服务、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馆饮食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单位的用水。

居民家庭用水指城市范围内所有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农民家庭、公共供水站用水。

消防及其它特殊用水指城市灭火以及除居民家庭、公共服务、生产运营用水范围以外的各种特殊用水。包括消防用水、深井回灌用水、其他用水。

计算公式:

居民家庭公共服务

用水量+ 用水量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报告期日历日数

城市用水人口

×1000升

6、在建水厂

指正在建设的水厂,其供水能力为在建水厂的设计能力。

分表二:供水管道

7、管道长度(公里)

指供水设施的取水管道和供水管道长度之和。

合计=取水+供水

取水管道长度指水源地至地表水水厂净化设施(或地下水水厂清水池)之间所有管道的长度,包括水源井之间的井群联络管道长度。

供水管道长度指从送水泵至用户水表之间所有管道的长度。不包括新安装尚未使用的管道。在同一条街道埋设两条或两条以上管道时,应按每条管道的长度计算。

8、漏损总量(万立方米)

漏损水量指在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及附属设施破损而造成的漏水失窃水量以及水表失灵少计算的水量。

管道及附属设施漏水量指供水管道、闸井、表井、消火栓及中间加压设施(水池、水库、水塔)等各种管道及附属供水设施的明漏、暗漏、溢流、渗漏等损失的水量。

失窃水量指私自开启消火栓及其他供水设施以及私自接管取水等无法计量和追偿水费的水量。

9、漏损率(%)

指漏损总量与供水总量的比率。计算公式:

漏损总量

漏损率=——————×100%

供水总量

10、管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指一定区域内供水管道分布的稀疏程度。可按城市面积、规划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计算。计算公式:

区域内供水管道长度

管网密度=——————————

供水区域面积

11、管道材质

根据供水管道材质不同,分设:球墨铸铁管、钢管、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石棉水泥管、其他管材等类。

12、水表(支)

指报告期末供水企业(单位)已为用户安装并使用的水表数。通常按结算水费的水表数进行统计。

总数=生活+工业+其他

分表三:供水服务

13 、管网水水质合格率(%)

(1)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

指管网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合格程度,即国标31项合格率、细菌总数合格率、大肠菌合格率、余氯合格率、浑浊度合格率等管网水五项质量指标综合合格程度。计算公式:五项指标合格率之和

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

5

按五个分项合格率之和除以五计算,但分项合格率必须以规定考核期间内合格次数和总检验次数相比求得。单项指标不得低于低限值。

(2)管网水国标31项合格率:

指以出厂水为代表的水样中31项被检项目的合格程度。被检项目及其合格标准和水质检验的采样点的设置,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计算公式:

31项加权后的总检验合格次数

管网水国标31项合格率=————————————————×100%

各水厂出厂水×31×各该厂供水区域内

检验次数分布的采样点数

(3)管网水细菌总数合格率:

指管网水样脱氯经培养后,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达到合格的程度。

计算公式:

细菌检验合格次数

管网水细菌总数合格率=——————————×100%

细菌检验总次数

(4)管网水大肠菌合格率:

指管网水脱氯经培养后,每升水中总大肠菌群达到合格的程度。

计算公式:

总大肠菌群检验合格次数

管网水大肠菌合格率=————————————×100%

总大肠菌群检验总次数

(5)管网水余氯合格率:

指管网水中剩余的有效含氯量合格的程度。计算公式:

游离余氯检验合格次数

管网水游离余氯合格率=————————————×100%

游离余氯检验总次数

(6)管网水浑浊度合格率:

指管网水中含有造成浑浊的物质引起的水浑浊程度。计算公式:

浑浊度检验合格次数

管网水浑浊度合格率=——————————×100%

浑浊度检验总次数

14、管网压力:

(1)管网压力合格率(%):

指管网服务压力的合格程度。计算公式:

检验合格次数

管网压力合格率=————————×100%

检验总次数

合格标准及测压要求按《城市供水企业资质标准》规定执行。

(2)管网水平均压力值(兆帕):

指供水区域内各测压点各次平均的水压值。计算公式:

Σ各测压点各次压力值

管网水平均压力值=———————————

Σ各测压点测压总次数

15、低压区面积占供水区面积比重

(1)指低压区面积占供水区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低压区面积

低压区面积占供水区面积比重=——————×100%

供水区面积

(2)供水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指供水管网环通的全部区域,单管供水的地区,按管道两侧100米范围作为供水区域面积统计。

(3)低压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低压区面积是指在供水区内定期进行全面测压时,所测得的压力低于规定最低需要压力标准的地区,其面积可根据比例图计算。最低需要压力标准的地区由各城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一般不低于0.08兆帕,测压的时间应在一天的用水高峰时间进行。

分表四:供水生产经营管理

16、消耗电量

(1)耗电总量(万度):

指报告期内供水企业(单位)在从取水至送(配)水整个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所有用电总量,不包括生活用电量。

(2)制水单位耗电量(千瓦时/千立方米):

指水厂制水平均消耗的单位电量。计算公式:

制水耗电量(千瓦时)

制水单位耗电量=———————————

制水总量(千立方米)

(3)送(配)水单位耗电量(千瓦时/千立方米):

指输配水消耗的单位电量。计算公式:

配水耗电量

送(配)水单位耗电量=——————————————

报告期配水千立方米·兆帕水量

17、消耗药剂量

(1)混(助)凝剂耗用总量(千克):

指水厂在制水过程中,为使原水中的杂质、泥沙等物沉淀消除混浊而消耗混凝剂(如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聚合铝等)的数量。计算时按实际使用的品种分列。

(2)混(助)凝剂单位制水耗用量(千克/千立方米)

指水厂每制一千立方米水量所消耗的混凝剂数量。计算公式:

混凝剂耗用总量(千克)

混凝剂单位制水耗用量=————————————

制水总量(千立方米)

18、消耗消毒剂量

(1)消毒剂耗用总量(千克):

指水厂在制水过程中为杀灭水中的细菌、大肠菌群所耗用的消毒剂总量。不包括利用铁盐做混凝剂时,而投加的作为助凝剂的液氯。凡使用漂白粉的,应按实际有效含氯量折合成液氯计算。

(2)消毒剂单位制水耗用量(千克/千立方米):

指水厂每制一千立方米水量所消耗的消毒剂数量。计算公式:

消毒剂耗用总量(千克)

消毒剂单位耗用量= ———————————

制水总量(千立方米)

分表五:供水财务经济

19、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指企业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固定形态时实际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填列。

(2)固定资产净值(万元):

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净值‖项填列。

20、销售收入(万元)

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和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根据企业会计―损益表‖中―产品销售收入‖项填列。

21、利润(万元)

(1)总额: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亏损以―—‖号表示)。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净利润:

指企业实现的利润在上缴国家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

22、单位售水成本(元/千立方米)

指用于每千吨售水的成本费用。

23、工资总额(万元)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

24、单位从业人员(人):

指在各单位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1)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中不包括下列人员:

a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b从单位领取原材料,在自己家中进行生产的家庭工。

c发包给其他单位半成品加工、装配、包装等工作使用的人员;发包给其他单位的拆洗缝补、房屋修缮、装卸、搬运、短途运输等工作所使用的人员;承包本单位工程或运输业务、其劳动力不由本单位直接组织安排的农村搬运队、建筑队的人员等。

d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有计划从农村就近招用,参加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线、水利等大型土石方工程工作,工程结束后立即辞退,不得调往新施工地区的民工。

e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以及大中专、技工学校的实习生。

f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g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等其他从业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

指未作在岗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从业人员。计算公式:

合计=在岗职工+其他从业人员

(3)专业技术人员:

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具体指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含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体育人员、艺术人员及政工人员。

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事业单位下设的职能机构、企业的生产车间的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从事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

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分表六:供水价格(元/立方米)

25、批准日期

(1)现行价格或标准批准日期:指目前执行水价的批准日期;(2)原执行价格或标准的批准日期:指上一次调整水价日期;

26、居民生活用水(元/立方米)

见分表一有关说明

(1)现行价格或标准

(2)原执行价格或标准

27、行政事业用水(元/立方米)

(1)现行价格或标准

(2)原执行价格或标准

28、工业用水(元/立方米)

(1)现行价格或标准

(2)原执行价格或标准

29、经营服务用水(元/立方米)

(1)现行价格或标准

(2)原执行价格或标准

30、特种行业用水(元/立方米)

(1)现行价格或标准

(2)原执行价格或标准

31、单位平均售价(元/立方米)

单位平均售价是指自来水的平均销售价格。

计算公式:

自来水销售总收入

单位平均售价=—————————

自来水销售总量

其中:现行价格和标准是指当年单位平均售价;

原执行价格和标准是指上一年单位平均售价。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1、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增加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2、从业人员: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

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女性从人员:指从业人员中为女性的人员数。 3、控股情况: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填写相关类型代码。具体分为1:国有控股;2:集体控股;3:私人控股;4:港澳台商控股;5:外商控股;6:其他。本项限企业法人填写,分支机构不填。 (1)国有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

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2)集体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集体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集体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集体协议控股。 (3)私人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私人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

城市给水规划中的人均综合用水指标的确定方法探讨

城市给水规划中的人均综合用水指标的确定方法探讨 时间:2007-12-12 11:21 阅读:1059次编辑:PRC来源: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前言 城市需水量的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确定城市给水系统设计规模的依据,直接影响到城市水源规划、水厂规划、管网规划,是决定给水工程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环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使用起来比较直观、简便,因而是城市需水量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时,指标的确定是决定城市用水量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环节。如果指标过高,将会造成设施建设规模偏大,导致运行不正常和设施闲置,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如果指标过低,建设设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造成短时间内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因而,合理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确定的方法非常重要,本文是根据城市总的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比例系数法确定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1 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模型建立与参数确定 1.1 目前使用的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情况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是目前各城市编制城市给水工程 规划的重要依据,该规范中给出了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但是由于《城市给水 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是国家标准,要考虑到各城市在不同规模、不同经 济水平、不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所以规定的用水量指标范围较宽。各地有必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在国家标准的约束下制定符合当地用水特点和实际情况的用水指标,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模型的建立 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量、城市规模、工业水平、公共设施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居民生活水平等有关。在同一城市,人 均综合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之间往往有相对稳定的比例,可以通过城市生活用水量 指标以及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城市用水量。 如果用一个综合系数反映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与生活用水指标之间的关系将会缺乏灵活性,难以根据城市的发展和规划调整及时、合理地做出调整。因而根据城市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将综合用水指标分成三个部分,即: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其他用水,各部分均以各自的比例系数反映出其与生活用水量指标的关系。如果对现状人均用水量指标计算准确,并科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使各

指标解释

相关指标解释 1.园林绿化管理机构 指由城市(县、镇)人民政府设置的指导、管理本行政区域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 2.城市绿线管理 城市绿线是城市中各类绿地范围的管理控制界线。城市绿线管理是指城市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和《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GB/T51163-2016)要求划定并严格控制管理。 3.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 指在城市政府及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等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的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养相关的法规制度、标准规范等。纳入考评的园林绿化制度主要包括绿线管理、绿地建设及养护管理、城市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义务植树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4.城市数字化管理 指城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包含地面及地下设施)实施数字化管理的状况及效果,包括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运行管理及效果评估等。 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指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及监管平台等,利用遥感或其他动态信息对城市各类绿地进行实时监管。 5.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本考核指标是针对市民群众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养的满意程度进行抽查评估。抽查方式为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 计算方法: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度(%)=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总分(M)大于等于8分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注:满意度总分为10分。 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城市建成区是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配

套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城市建成区界线的划定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不能突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且形态相对完整。 (2)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灌木树冠下的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均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m2)/建成区面积(km2)×100% 7.建成区绿地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各类城市绿地面积(km2)/建成区面积(km2)×100% 考核说明:允许将建成区内、建设用地外的部分“其它绿地”面积纳入建成区绿地率统计,但纳入统计的“其他绿地”面积不应超过建设用地内各类城市绿地总面积的20%;且纳入统计的“其他绿地”应与城市建设用地相毗邻。 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具有游憩、生态、景观、文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公园绿地的统计方式应以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为主要依据,不得超出该标准中各类公园绿地的范畴,不得将建设用地之外的绿地纳入公园绿地面积统计。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m2)/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考核说明: (1)关于水面的统计,公园绿地中纳入到城市建设用地内的水面计入公园绿地统计,未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水面一律不计入公园绿地统计。 (2)人口数量按照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计算。按照《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要求,从2006年起,城区人口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 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计算方法: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hm2)/居住用地总面积(hm2)×100% 考核说明:

城市供水计划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供水 城市供水 城市供水包括:城市公共供水(简称自来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简称自备水)两个部分。 城市公共供水(自来水) 指隶属于城建部门,主要承担城市全社会供水任务的城市公用性的生产经营型企业。一般以自来水厂个数为统计单位。 自来水厂 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自来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按其生产方式不同,可分为地面水水厂和地下水水厂两种。 按其生产的水质不同,又可分为非饮用水(浑水)水厂、饮用水(净水)水厂和既生产非饮用水(浑水)又生产饮用水(净水)的混合水厂三种。 按其生产规模不同,又可分为大型水厂、中型水厂和小型水厂三种。即现有综和生产能力在10万吨/日以上的(不包括10万吨/日) 一个城市或一个自来水公司,可能有一个或数个自来水

厂,一个自来水厂又可能有一个或数个水源地。一个生产系统内的各项设施,如分布在几个地点,只能作为一个自来水厂;但补压井和加压站不能作为自来水厂。 自建设施供水(自备水) 指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等社会单位自办的独立水厂或供水设施(包括地下水、地面水)。一般将拥有自备水的独立单位统计为一个自备水单位(不论单位内部同时有几个水厂或供水设施均视为一个自备水单位数)。有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城市,自备水单位数统计以水资源管理部门掌握的数字为准。 设计综合生产能力 指城市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的综合生产能力,按设计能力(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环节为主)计算。 在设计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经挖、革、改增加的生产能力,应按一次或数次增加的设计生产能力总和加原设计生产能力求得。 实际综合生产能力 指自来水厂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的综合实际生产能力,按实际测定的(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主)生产能力计算。包括当年已经采取的各项措施后增加的能力,供水高峰阶段,超负荷增加的生产能力不予以

高层建筑供水管道系统

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高层建筑的供水需要将城市自来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输送给用户使用,这就是二次供水系统。二次供水管道系统关系到二次供水的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面就给大家接受一下EF-PSP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的优势。 1、抗压耐用,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 EF-PSP 电磁双热熔钢塑复合压力管采用五层结构,中间层为钢管层,内、外层为PP-R 塑料层并通过热熔胶与钢管层复合成为一个整体。管道系统可承压2.5MPa,是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管网可靠的选择。 2、安全环保,使用寿命长 采用自主研发的电磁双热熔连接技术,不窜水、不腐蚀、不分层,不渗漏,安全可靠。钢塑管在生产时就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端封专利技术,将管材端口的钢带完全塑封,隔绝空气,防止生锈腐蚀。 3、电磁双热熔连接,智能安装,质量在线 采用全自动电磁热熔焊机一键智能焊接,焊接效率高,焊接劳动强度低,操作方便快捷。 过程全在线:采用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安装过程可实现在线监控、在线设备检测、在线安装指导,全方位保障管道系统安装质量。 4、品种丰富,配套齐全 EF-PSP 钢塑管件品种齐全,完全满足工程设计安装要求。为方便安装施工,还提供专用的断管刀具、倒角刀、小锯霸等辅助安装工具,配套齐全。 5、专业售后,全面保障 售后服务团队可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产品应用技术咨询、

工程技术咨询等应用技术服务。成立了专业的工程技术公司,拥有工程施工资质,可为用户提供包括系统设计、供材和安装服务的交钥匙工程服务。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EF-PSP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优势的资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提供新型塑料管道全套系统解决方案,立足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多元化应用研究和加工领域的集团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负责”的核心价值观,秉承“求实创新、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围绕塑料管道产品和系统成套应用,先后研发生产七大类十八大系列管道产品、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系统以及舒适家居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健康绿色的品质生活。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表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龙头企业(只统计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已登记注册和未登记注册的,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市场(只统计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其它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只统计个人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 本表统计程序:从县级起报,县级报表上报市级;市产业化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市级数据给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县级报表由市、县产业化办公室各存档一份。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代号1):指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市场,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数量和经营效益,本表在以下三处地方将非市场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分开统计:(1)代号21和25;(2)代号77~81和86~88;(3)代号116和118。其余涉及龙头企业的指标均包括农产品市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的农民,为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自愿组织起来,对内自我管理和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

单位基本情况(601表,602表)主要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

单位基本情况(601表、602表)主要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第一部分:说明 一、601表、602表填报对象和范围 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601表)填报对象是全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如果有附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也要填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如,农场虽然属于第一产业,但如果它有附属的医院、学校、加工企业等二、三产业活动单位,该农场也应填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 2.《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602)表填报对象是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以及第一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单产业法人单位,免填602表,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法人单位的本部极其分支机构,不论其法人单位所属哪个行业,都要分别填报602表。

填报对象与单位基本情况表对应关系表 二、主要内容 601表、602标填报的主表,指标内容均含有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四类主要指标。具体内容见《单位基本情况表主要指标一览表》

单位基本情况表主要指标一览表

第二部分: 601表、602表指标解释与填报说明 一、填写601表、602表的一般要求 (1)601表、602表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调查年度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2)601表、602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3)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 (4)601表、602表中,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其他类型的单位免填,代码不需填“0”。 (5)《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数量指标(如:从业人员数、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等指标),应填写包括其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在内的全部数据;《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 (6)普查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千元”为计量单位;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均以2008年的年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除有特殊说明的,其他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凡未满一个计量单位的,应四舍五入,不保留小数。 二、601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组织机构代码(01):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指根据中华人民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综合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综合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⑴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⑵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⑶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⑷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⑸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⑹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可比价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指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进行缩减。 【不变价格】指以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用于计算各年的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2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0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0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自2012年定期报表开始使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该分类是由国家统计局组织修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4月29日发布。这次修订是在2002年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参照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4)进行的。修订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2)共有门类20个,大类96个,中类432个,小类1094个。 【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对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519—

最新报表指标解释及相关规定

报表指标解释及相关 规定

(五)指标解释及相关规定 基本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 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行业类别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本项分两部分填写:第一部分: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第二部分:行业代码,填报单位免填。由所在地统计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填写行业小类代码。其中,103指标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行业小类代码,103-1指标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报表类别指企业需要填报某一行业报表的类别,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企业通过报表类别来确定需要填报的报表内容。此项由统计机构统一填写,填报单位免填。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等。本栏分四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区划代码。按统计设计管理部门最新更新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由所在地统计机构统一填写,填报单位免填。

尿常规各项指标解读

尿量(Vol) 检查尿液量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O.8~2.0升。但饮水量、运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 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 尿色(Col) 检查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紊尿,但如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紊B、呋喃类药物亦可呈深黄色,应与上述胆红素尿区别;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向色。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除外药物影响后,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透明度(Clr) 检查尿透析透明度 新鲜尿清澈透明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女性尿 尿液排出时即混浊,往往由于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鉴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混浊,则无临床意义 比重(SG) 检查尿液的比重 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

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 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酸碱反应(pH) 检查尿液的酸碱反应 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O~8.O之间 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达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上升 尿白细胞(粒细胞脂酶LEU)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异常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尿亚硝酸盐(NIT)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 定性试验:阴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所以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 尿蛋白定性(PRO)

一基层表编码及属性指标填写说明

四、附录 (一)基层表编码及属性指标填写说明 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表 1、编码原则 为了便于对基层数据的审核、查询,以及数据间的衔接、对比,《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指标代码要严格按照市普查办规定填写,不得随意变动,确需变更,应报市统计局认可后,再进行变更。 2、组织机构代码填写规定 (1)组织机构代码和产业活动单位代码均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或规定字母)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已经领取了法人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项目顺序码:代码3位,一般填写001,奥运项目填100,市重点项目填200,既是重点项目又是奥运项目只填100。 (3)单位名称:即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企业全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填写时应与企业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4)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和企业名称是不同的,特别是那些一个单位有多个项目时,应按主要工程内容填写项目名称。 (5)建设地址:代码4位,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地址(即房地产开发企业报送统计报表所在区县的代码)。 (6)通讯号码:指建设单位的通讯方式,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报挂号、传真号码等。其中邮政编码和电话号码必须如实填写。 (7)登记注册类型:代码3位,登记注册类型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圈填。现有单位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类型圈填;新增加的企业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圈填,未登记注册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圈填。 (8)隶属关系:代码2位,按下表编码: (9)资质等级:代码1位,取值范围1-5,按下表编码: (10)企业营业状况:代码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及公式

电厂各项指标解释 发电设备能力 (1) 1、发电设备容量: (1) 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1) 3、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 (1) 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 (1) 5、股权比例 (1) 供热生产能力 (2) 1、供热生产能力 (2) 2、供热机组容量 (2) 3、锅炉生产能力 (2) 4、期末锅炉设备容量 (2) 5、锅炉平均容量 (2) 6、期末锅炉可能出力 (3) 7、期末锅炉实际可能出力 (3) 产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1、发电量 (3) 2、基本(合约)电价 (3) 3、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3) 4、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4) 5、最高负荷 (4) 6、发电最低负荷 (4) 7、平均负荷 (4) 8、负荷率 (4)

10、发电厂用电率 (5) 11、综合厂用电量 (5) 12、综合厂用电率 (5) 13、上网电量 (5) 14、扣罚电量 (6) 15、奖励电量 (6) 16、购网电量 (6) 17、售电量 (6) 18、标准煤量 (6) 19、发电用标准煤量 (7) 20、低位发热量 (7) 21、发电标准煤耗 (7) 22、供电标准煤耗 (7) 23、发电用原煤量 (7) 24、发电燃油耗(发电燃油耗率) (8) 25、发电燃气耗(发电燃气耗率) (8) 26、发电原煤耗 (8) 27、非生产用煤量 (8) 28、煤损率 (8) 29、供热量 (8) 30、供热厂用电率 (9) 31、发电(供热)水耗率 (10) 32、供热耗用标准煤量 (10) 33、供热负荷 (11) 34、供热标准煤耗 (11) 35、供热原煤耗 (11) 36、供热燃油耗 (11) 37、供热燃气耗 (11) 38、热电比 (11) 39、电力生产总成本 (11) 40、发电单位成本(元/兆瓦时) (12) 41、售电单位成本 (12) 42、供热单位成本(元/吉焦) (12) 43、发电单位燃料成本(元/兆瓦时) (12) 44、利润总额 (12) 45、职工平均人数 (12) 46、现价总产值 (12) 47、不变价总产值 (12) 48、电力工业增加值 (13) 四、电、热费指标 (14)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 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水水质要求、水源水质要求、水质检验和监测、水质安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 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企业、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在其供水和管理范围内的供水水质应达到本标准规定的水质要求。用户受水点的水质也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水质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CJ/T 141城市供水二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CJ/T 142城市供水锑的测定 CJ/T 143城市供水钠、镁、钙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CJ/T 144城市供水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CJ/T 145城市供水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CJ/T 146城市供水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CJ/T 147城市供水多环芳烃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CJ/T 148城市供水粪性链球菌的测定 CJ/T 149城市供水亚硫酸盐还原厌氧菌(梭状芽胞杆菌)孢子的测定 CJ/T 150城市供水致突变物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3.1 城市 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2 城市供水 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向城市居民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和城市其他用途的水。 3.3 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活动提供用水。 自建设施供水 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活动提供用水。 3.5 二次供水 供水单位将来自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的供水,经贮存、加压或经深度处理和消毒后,由供水管道或专用管道向用户供水。 3.6 用户受水点 供水范围内用户的用水点,即水嘴(水龙头 ). 4 供水水质要求 4.1 城市供水水质 城市供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 水中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单位 实际值 /目标 值 权 重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开发强 度 1、人口密度 万人/平 方公里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亿元/ 平方公 里 3、人均GDP 元/人 4、第三产业占比% 5、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7、产业结构相似度% …… 土地集 约利用 度 8、人均道路面积m2/人 9、人均建设用地m2/人 10、建筑密度% 11、土地闲置率% 12、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万元/ 平方公 里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4、地均环保投入 万元/平 方公里 …… 生态开 发格局 15、林草覆盖率% 16、生态用地比例% 17、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 农业开 发格局 18、人均耕地面积m2/人 19、地均农业产值 万元/平 方公里 …… 开发潜 力 20、公路网密度 千米/万 人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22、污染企业入园率、淘汰率% …… 资源节约资源消 耗 23、单位GDP能耗 吨/万 元 2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

…… 资源节约利用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例 % 2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 环境保护环境保 护能力 3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吨/平 方公里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环境保 护水平 3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3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37、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38、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39、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 环境保 护潜力 40、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 例 % …… “两型”制度建设政府执 政水平 42、基尼系数- 4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 % 44、公众对政府满意度%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考 核比例 % 46、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的贯彻落实程度 % …… 制度制 定 47、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完备度% 48、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等 度 % ……

供水指标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 城市供水统计年鉴 指标解释 分表一:供水与售水 1、生产能力: (1)能力(万立方米/日): 指按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实际测定计算的综合生产能力。不包括供水高峰阶段,超负荷增加的生产能力。计算时,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主确定能力。各个环节的能力计算方法是: 取水能力:地表水水厂应按取水口、进水管及进水泵房机泵的能力确定(包括补压井能力),一般以机泵能力为主计算。计算公式: 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能力或测定的机泵能力×(1–各台机泵同时开动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 有的水厂,如进水管的能力小于机泵能力,且以后各环节的能力又是按进水管的能力配套的。则可按进水管每小时输水能力×24小时计算求得。 地下水水厂应按水源井和抽水机泵的能力确定。如机泵能力与水源能力不一致的,以两者中最小的能力计算。计算公式: 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或测定的机泵能力(或水源井枯水期最大出水量)×(1—各水源井同时抽水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 (2)水厂(座): 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制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可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一个水厂可能有一个或数个水源地,一个生产系统内的各项设施,如分布在几个地点,只能作为一个水厂,但补压井和加压站不能作为水厂。 按不同的取水方式,水厂可分为地表水水厂和地下水水厂两种。 按生产不同的水质,水厂可分为非饮用水水厂、饮用水水厂和既生产非饮用水又生产饮用水混合水厂三种。 2、供水量(万立方米) (1)供水总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供出的全部水量。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 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2)平均日供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平均每日的供水量。计算公式: 报告期供水总量 平均日供水量=————————(报告期日历日数一般按 报告期日历日数365日/年进行计算) (3)最高日供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最高一天的供水量。 3、售水量(万立方米)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第三版 知识总结

第1章 1. 给水排水系统功能:向各种不同类别的用户供应满足需求的水质和水量,同时承担用户排出的废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达到消除废水中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2. 给水用途通常分为: 生活用水 、 工业生产用水 、 市政消防用水 。 3. 生活用水包括: 居民生活用水 、 公共设施用水 和 工业企业生活用水 。 4. 排水工程系统: 为及时收集和处理和处理废水而建设的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的工程设施。 5. 根据排水系统所接纳的废水来源,废水可分为 生活污水 、 工业废水 和 雨水 。 6. 给水排水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有 水量保障 、 水质保障 和 水压保障 。 7. 给水排水系统可划分为哪些子系统? 1)原水取水系统。有水源地、取水设备等; 2)给水处理系统。用各种物化生方法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构筑物; 3)给水管网系统。即输水与配水系统; 4)排水管网系统。污水和废水收集与输送管渠、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及附属构筑物等; 5)废水处理系统。用各种物化生方法的水质净化设备和构筑物; 6)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包括废水收纳体和最终处置设施。 8. 给水排水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具有 流量连续关系 。 9. 三个水质标准: 1)原水水质标准:作为城镇给水水源,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2)给水水质标准:供应城镇用户使用的水,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要求; 3)排放水质标准:废水处理后要达到的水质要求,应按国家国家废水排放水质标准及受纳水体承受能力确定。 10. 三个水质变化过程: 1)给水处理:即将原水水质净化或加入有益物质,使之达到给水水质要求的处理过程。 2)用户用水:即用户用水改变水质,使之成为污水或废水的过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3)废水处理:即对污水或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质,使之达到排放水质的标准。 11. 水的机械能有 位能 、 压能 、 动能 。 12. 水在输送中的压力方式有 全重力给水 、 一级加压给水 、 二级加压给水 、 多级加压给水 。 13. 给水排水管网应具有的功能有 水量输送 、 水量调节 、 水压调节 。 14. 给水管网系统由 输水管(渠) 、 配水管网 、 水压调节设施 及 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构成。 15. 排水管网系统由 废水收集设施 、 排水管网 、 水量调节池 、提升泵站 、废水输水管渠 和 排放口 等构成。 16. 用水量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y d d Q Q k 365= 用水量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d h h Q Q k 24= 17. 居民生活用水量:由给水系统统一供给的城市用水量为规划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 综合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之和; 城市综合用水量:在城市用水量规划设计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

填表说明和指标解释

附件2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一)基层表指标解释 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物流统调1-1表) 组织机构代码(01):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具体填写规定如下: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组织机构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法人单位名称(02):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03):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民办非企业法定代表人按《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填写; 单位所在地及行政区划(04):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等。本栏分四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市、县(区、市)、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第二部分:单位归属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村委会。位于城市内的单位填写所在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的名称;位于农村的单位填写所在村委会的名称。 第三部分:行政区划代码,仅仅填写六位代码,比如:处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企业行政区划代码是110101。 第四部分:邮政编码。 行业类别(05):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本项分二部分填写: (1)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栏。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军工企业兼生产民品的只填写主要民品的名称。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主要产品)名称。 (2)行业代码栏。调查企业免填,由所在地统计调查部门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物流企业服务范围(06):指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业务服务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包括本省

高等教育统计指标解释2015

高等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1.学校(机构) 1.1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单位。 1.2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1.3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1.4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大学、学院、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分校、大专班)、成人高等学校(职工高校、农民高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其他机构)、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1.5普通高等学校:是指通过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独立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及其他机构。 1.51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层次以上的教育。 1.52独立学院: 主要实施本科层次的教育。 1.53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专科层次的教育。 1.54其他机构:是指承担国家普通招生计划任务不计校数的机构,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分校、大专班等。 1.6成人高等学校:是指通过国家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利用函授、业余、脱产等多种形式,对其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包括: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其他机构。 1.7其他机构:是指承担国家成人招生计划任务不计校数的机构。 1.8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具有培养研究生资格的科研机构。 1.9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办学许可证,不具有颁发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学历文凭资格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单位。 1.10学校(机构)性质类别: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性质,包括: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 1.11学校(机构)举办者:是指学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为设置学校(机构)提供必要经费和基本办学条件者。 1.12高等教育学校举办者包括:教育部门、其它部门、地方企业、民办。 1.13教育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