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文问题

回文问题

回文问题
回文问题

问题描述:编程序判断一个字符列是否是回文。回文是指一个字符序列以中间字符为基准两边字符完全相同。要求程序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80,用于判断回文的字符串中不包括字符串的结束标记符。

基本要求:

(1)要求字符序列个数n可由用户随意确定,且有0

(2)可连续测试任意多个字符序列,可由用户决定退出测试程序;

(3)字符序列由用户从键盘输入。

测试数据:

(1)abcdcba

(2)abcdefghi

算法思想:

判断回文函数Palinddrome()的算法思想是:把字符串的字符逐个分别存入队列和堆栈,然后逐个出队列和退栈并比较出队列的数据元素和退栈的数据元素是否相等,若全部相等则该字符序列是回文,否则不是回文。

模块划分:

(1)void Palindrome(char str[],int n),判断字符序列是否回文函数。

(2)void EnterStr(char str[],int *n),键盘输入字符序列函数。

(3)void main(void),主函数。循环调用函数EnterStr()和函数Palindrome(),当用户要求继续判断时则继续循环执行,否则结束。

上述三个函数存放在文件Palindrome.c中。

堆栈和队列分别利用第三章讨论的顺序堆栈和顺序循环队列,其文件分别为SeqStack.h和SeqCQueue.h。

数据结构:

使用顺序堆栈和循环队列辅助字符序列的回文判断。本问题中定义顺序堆栈和顺序循环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DataType为cha类型。

源程序:

/*文件SeqStack.h*/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stack[MaxStackSize];

int top;

}SeqStack;

void StackInitiate(SeqStack *S) //初始化顺序堆栈S

{

S->top=0;

}

int StackNotEmpty(SeqStack S) //判断顺序堆栈S非空否,非空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if(S.top<=0)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int StackPush(SeqStack *S,DataType x) //把数据元素值x压入顺序堆栈S,入栈成功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if(S->top>=MaxStackSize)

{

printf("堆栈已满无法插入!\n");

return 0;

}

else

{

S->stack[S->top]=x;

S->top++;

return 1;

}

}

int StackPop(SeqStack *S,DataType *d) //弹出顺序堆栈S 的栈顶数据元素值到参数d,出栈成功是返回1,否则返回0

{

if(S->top<=0)

{

printf("堆栈已空无数据元素出栈!\n");

return 0;

}

else

{

S->top--;

*d=S->stack[S->top];

return 1;

}

}

int StackTop(SeqStack S,DataType *d) //取顺序堆栈S的当前栈顶数据元素值到参数d,成功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if(S.top<=0)

{

printf("堆栈已空!\n");

return 0;

}

else

{

*d=S.stack[S.top-1];

return 1;

}

}

/*SeqCQueue.h*/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queue[MaxQueueSize];

int rear; //队尾指针

int front; //队头指针

}SeqCQueue;

void QueueInitiate(SeqCQueue *Q) //初始化顺序循环队列Q

{

Q->rear=0; //定义初始队尾指针下标值

Q->front=0; //定义初始队头指针下标值

}

int QueueNotEmpty(SeqCQueue Q) //判断顺序循环队列Q非空否,非空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if(Q.front==Q.rear)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int QueueAppend(SeqCQueue *Q,DataType x)//把数据元素值x插入顺序循环队列Q的队尾,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if((Q->rear+1)%MaxQueueSize==Q->front)

{

printf("队列已满无法插入!\n");

return 0;

}

else

{

Q->queue[Q->rear]=x;

Q->rear=(Q->rear+1)%MaxQueueSize;

return 1;

}

}

int QueueDelete(SeqCQueue *Q,DataType *d)//删除顺序循环队列Q的队头元素并赋给d,成功返回1,失败返回0

{

if(Q->front==Q->rear)

{

printf("循环队列已空无数据元素出队列!\n");

return 0;

}

else

{

*d=Q->queue[Q->front];

Q->front=(Q->front+1)%MaxQueueSize;

return 1;

}

}

int QueueGet(SeqCQueue Q,DataType *d) //取循序循环队列Q的当前队头元素并赋给D,成功返回1,失败返回0

{

if(Q.front==Q.rear)

{

printf("循环队列已空无数据元素可取!\n");

return 0;

}

else

{

*d=Q.queue[Q.front];

return 1;

}

}

/*文件Palindrome.c*/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tackSize 80 /*定义堆栈的数据元素最大个数*/

#define MaxQueueSize 80 /*定义队列的数据元素最大个数*/

typedef char DataType; /*定义具体应用的数据类型DataType*/

#include"SeqStack.h"

#include"SeqCQueue.h"

void Palindrome(char str[],int n)

{

SeqStack myStack;

SeqCQueue myQueue;

char x,y;

int i;

StackInitiate(&myStack);

QueueInitiate(&myQueue);

for(i=0;i

{

QueueAppend(&myQueue,str[i]);

StackPush(&myStack,str[i]);

}

while(QueueNotEmpty(myQueue)==1&&StackNotEmpty(myStack)==1) {

QueueDelete(&myQueue,&x);

StackPop(&myStack,&y);

if(x!=y)

{

printf("不是回文!");

return;

}

}

printf("是回文!");

}

void EnterStr(char str[],int *n)

{

printf("输入字符串(不能超过80个字符):");

scanf("%s",str);

*n=strlen(str);

}

void main(void)

{

char ch,str[80];

int n;

while(1)

{

EnterStr(str,&n);

Palindrome(str,n);

printf("\n要继续吗?(Y/N):");

scanf("%s",&ch);

if(ch=='Y'||ch=='y')continue;

else return;

}

}

测试情况:

回文

苏轼词(菩萨蛮)七首 菩萨蛮(回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菩萨蛮(夏景回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散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回文诗欣赏(一) 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信上的14个字排成一圈: 暮 已赏 时花 醒归 微去

力马 酒如 飞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欣赏(二)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写的咏四季的四首回文诗,《春夏秋冬》,每首仅用十个字,却是七言绝句: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上面各行字句,分别包含了一首七言绝句,即: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回文判断教学总结

实验报告 系部计算机系I班级I I学号I I姓名课程名称—数据结构I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回文判断成绩 实验目的: 掌握栈的基本操作:入栈、出栈等在链式或顺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实验条件:PC机一台、VC++6.0编译环境 实验内容与算法思想: 内容: 输入一字符串判断其是否为回文。 算法思想: 1. 算法中主要用到的函数 ①void mai n() //主函数 ②int push_seqstack(Seqstack *s,char x) // 进栈 ③in t pop_seqstack(Seqstack *s) // 出栈 ④int gettop_seqstack(Seqstack *s) 〃取栈顶元素 ⑤int Ishuiwe n( char *s) 〃判断是否是回文 2. 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 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 运行结果: 运行程序输入一段字符串,运行不同的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 不是回文的判断结果 实验总结: 通过前两次的实验,使我对C语言和数据结构有许多认识。因此,这次实验 在做起来时多少有点思路,但是在实验室当中还是遇到了许多不会的问题,如回文的判断思路、以及函数的调用等等,不过这些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基本完成了这次实验。这次实验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对原来所学的又重新复习了一遍,同时还学到了许多其他新知识。 附:源程序: #in clude #in clude #defi ne OK 1 #defi ne ERROR 0 #defi ne Maxsize 100 typedef struct { char elem[Maxsize]; int top; }Seqstack;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 近年来,涉及动态规划的各种竞赛题越来越多,每一年的NOI几乎都至少有一道题目 需要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而竞赛对选手运用动态规划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 不再停留于简单的递推和建模上了。 要了解动态规划的概念,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多阶段决策问题。 一、多阶段决策问题 如果一类活动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作出决策(采 取措施),一个阶段的决策确定以后,常常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决策,从而就完全确定了 一个过程的活动路线,则称它为多阶段决策问题。 各个阶段的决策构成一个决策序列,称为一个策略。每一个阶段都有若干个决策可供 选择,因而就有许多策略供我们选取,对应于一个策略可以确定活动的效果,这个效果可 以用数量来确定。策略不同,效果也不同,多阶段决策问题,就是要在可以选择的那些策 略中间,选取一个最优策略,使在预定的标准下达到最好的效果. 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例子: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带权有向的多段图,要求从A到D的最 短 图4-1 带权有向多段图 路径的长度(下面简称最短距离)。 我们可以搜索,枚举图中的每条路径,但当图的规模大起来时,搜索的效率显然不可 能尽人意。让我们来试用动态规划的思路分析这道题:从图中可以看到,A点要到达D点 必然要经过B1和B2中的一个,所以A到D的最短距离必然等于B1到D的最短距离加上5,或是B2到D的最短距离加上2。同样的,B1到D的最短距离必然等于C1到D的最短距离 加上3或是C2到D的最短距离加上2,……。 我们设G[i]为点i到点D的距离,显然G[C1]=4,G[C2]=3,G[C3]=5,根据上面的分析, 有: G[B1]=min{G[C1]+3,G[C2]+2}=5, G[B2]=min{G[C2]+7,G[C3]+4}=9, 再就有G[A]=min{G[B1]+5,G[B2]+2}=10,

浅谈“上官体”

浅谈“上官体” 摘要:“上官体”是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姓氏命名的风格称号,并且能够盛行于世,其生成原因及诗史价值发人深思。本文就“上官体”生成及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上官体”;上官仪;特点;“六对”、“八对”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 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对于“上官体”的诗歌史价值,古今学者持不同评价,但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深远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本文就“上官体”生成及特点进行了探讨。 一、“上官体”生成 关于“上官体”的生成,《旧唐书-上官仪传》就作了如下的描述: 高宗即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待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如故。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即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显然,其认为“上官体”的生成与诗人的“贵显”有直接关系。然而,笔者以为,以之指上官仪之官运不无道理,而用来描述一种诗歌风格的形成却难以令人信服。“上官体”成为一个颇具理论形态的文学主张,除了因为政治地位的“贵显”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及其自身诗学理论的成熟。所以本文拟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上官仪的诗学理论两方面来系统论述“上官体”的生成。 1、“上官体”生成的文化诠释 要阐述“上官体”的生成,首先就得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以及由此影响下的诗人心态出发首先,考察政局的变动与文士政治地位的上升对诗人心态变化的影响。 贞观后期及高宗朝前期,兴起了一大批庶族寒士,他们大多通过科举进身,具有较深厚的社会基础。这些通过科举入仕的朝士, 到高宗朝越来越多, 势力越来越大, 对政治地位、经济利益乃至文化地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对当朝勋贵及士族重臣也越来越不满。到龙朔元年高宗政归武后, 朝廷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新进寒微文士组成的核心领导层, 加上他们又不断援引寒俊入朝, 庶族寒士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超过旧勋贵和士族。正如陈寅恪先生所指出的, 高宗朝是中古社会开始新的变革的时代, “开启了后数百年以至一千年之后界局” [1]。而上官仪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但与太宗朝贵族文士相比, 龙朔文士群体具有了一些新的文化特征。首先他们多由科举入仕, 且在贞观中都曾受到关陇贵族的压制和排挤。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和由科举进身人数的增加, 到永徽年间新进文士也逐渐成为朝廷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他们不仅在政治上不断打击对手, 而且要在文化上也压制对手。重修《姓氏录》就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这种心理。显庆四年(659年)六月, 许敬宗希武后旨, 编《姓氏录》, “以后族为第一等, 其余

英语和汉语中的回文

英语和汉语中的回文(palindrome)现象集锦 英语学习资源中心王振龙 各位小盆友请注意,这里的“回文”不是指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民的语言文字。而是英语和汉语中出现的单字、短语或句子能逆向读音的一种巧合现象。 首先看下列英语单词的“回文(palindrome)”现象: 1.同一词同一形回文现象(纯正回文): Civic(公民的), dad, deed, deified(deify崇拜<过去式>), did, eve, eye, ewe(母羊), gig(马车), level, madam,minim(量滴), mum, noon, nun(修女), pip(种子), peep(偷看), pop, pup(小狗), radar(雷达), redder(red的比较级), reviver(兴奋剂), , repaper(用新纸裱贴), rotator(旋转体), sees(see的单三形式), tat (梭织v./粗麻布n.), tenet (教义), tot(小孩;合计n.), aha, refer, Bob, Wow, Racecar(跑车), Kayak(皮划艇), ABBA(瑞典流行组合) 2.异词异形回文现象(变异回文) rats—star,bad--dab(轻拍),deer--reed(芦苇),dog—god,door--rood(十字架),draw--ward(监护;病房), keep--peek(偷窥), live--evil(罪恶), meet--teem(充满), mood--doom(命运) ,new—wen(粉瘤), not—ton, now—won, nut--tun(吞), pan--nap(小憩,打盹), part—trap, pay--yap(狂吠), pin--nip(夹,捏) pool--loop(环状物), reward—drawer, room--moor(沼泽), step—pets, ten—net, time--emit(发射), tip--pit(深坑), tool--loot(抢劫), top—pot, tops—spot, was—saw, war--raw(生的,粗的), wolf—flow, but--tub(桶), put--tup(锤头) get--teg(两岁的羊), got--tog(衣服), smart--trams(电车), rat--tar(焦油), are--era(时代) 3.叠词、合成词及词组的回文现象: tick tick(滴答), so-so(一般), yo-yo(悠悠球), win-win(双赢),tick by tick(连续地), hand in hand(手拉手地), step by step(循序渐进地), eye for eye(以牙还牙), shoulder to shoulder(肩并肩地), toe to toe(摩肩接踵地), layer by layer(逐层地),four past four(四点四分),eight to eight(七点五十二分), two to two to two two(1:58到2:02) 接下来看看汉语词语中的回文现象:(单个字忽略不计:由,申,甲,朋,吕,圭…) 1.两个字的叠词现象(同词同形): 妈妈,爸爸,爹爹,爷爷,奶奶,大大,叔叔,舅舅,伯伯,露露,拜拜,嚷嚷… 2.两个字的变异回文现象: 子孙---孙子,中心-心中,会议-议会,心痛-痛心,说明-明说,积累-累积,上网-网上,和平-平和、石化-化石,动感-感动,说明-明说,私自-自私,计算-算计,水泥-泥水,家居-居家,家私-私家,皮毛-毛皮,优质-质优,人气-气人,牙刷-刷牙,床上-上床,景观-观景,人生-生人,家人-人家,兄弟-弟兄,儿女-女儿,工人-人工,黑发-发黑,开张-张开,种树-树种,发生-生发,马上-上马,人情-情人,虚心-心虚,茶花-花茶,天上-上天,算盘-盘算,机动-动机… 3.三个字的纯正回文现象: 煌上煌,皇上皇,圆明园,人上人,人尚人,画中画,里外里,天外天,大哥大,大姐大,龙生龙,凤生凤,一对一… 4.三个字的变异回文现象: 鸡生蛋---蛋生鸡,吃好饭---饭好吃,天对地---地对天,马家庄---庄家马,老好人---人好老,左家庄---庄家左,好牙刷---刷牙好… 接下来再看看阿拉伯数字在中文和英文中相同的回文现象: 55,66,101,868,2002,1991,124421,28882,1234321,… 最后,看看中英文句子中的回文现象:

数据结构C语言队列-回文

实验课题一:回文(palindrome)是指一个字符串从前面读和从后面读都一样,仅使用若干栈和队列、栈和队列的ADT函数以及若干个int类型和char类型的变量,设计一个算法来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为回文。假设字符串从标准输入设备一次读入一个字符,算法的输出结果为true或者false。 可以用一些字符串测试输出结果,如: "abcdeabcde","madamimadam" 等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 char stack[m]; int top; }stackstru; typedef struct { char queue[m]; int front; int rear; }queuestru; void main() { int stinit(stackstru *s); //初始化顺序栈 int stempty(stackstru *s); //判断栈是否为空 int stpush(stackstru *s,char x); //入栈 char stpop(stackstru *s); //出栈 int quinit(queuestru *q); //初始化循环队列 int quempty(queuestru *q);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int enqueue(queuestru *q,char e); //入队 char dequeue(queuestru *q); //出队 char c; int flag=0; stackstru *s=(stackstru *)malloc(sizeof(stackstru)); queuestru *q=(queuestru *)malloc(sizeof(queuestru)); stinit(s); quinit(q); printf("Input a string:\n");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与的应用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系别:x x x 姓名:x x x 指导教员: x x x 2012年5月20日

摘要:动态规划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本文介绍了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并通过几个实例的分析,研究了利用动态规划设计算法的具体途径。关键词:动态规划多阶段决策 1.引言 规划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确定各决策变量的取值,以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大或极小。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中,决策变量都是以集合的形式被一次性处理的;然而,有时我们也会面对决策变量需分期、分批处理的多阶段决策问题。所谓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这样一类活动过程:它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每一阶段分别对应着一组可供选取的决策集合;即构成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一次决策的决策问题。将各个阶段的决策综合起来构成一个决策序列,称为一个策略。显然,由于各个阶段选取的决策不同,对应整个过程可以有一系列不同的策略。当过程采取某个具体策略时,相应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效果,采取不同的策略,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多阶段的决策问题,就是要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取一个最优的策略,以便得到最佳的效果。动态规划是一种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系统技术,可以说它横跨整个规划领域(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在多阶段决策问题中,有些问题对阶段的划分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动态规划的“动态”二字也由此而得名。动态规划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贝尔曼(Bellman)。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当时在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从事研究工作的贝尔曼首先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1957年贝尔曼发表了数篇研究论文,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动态规划》。该著作成为了当时唯一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动态规划的理论源泉。在贝尔曼及其助手们致力于发展和推广这一技术的同时,其他一些学者也对动态规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爱尔思(Aris)和梅特顿(Mitten)。爱尔思先后于1961年和1964年出版了两部关于动态规划的著作,并于1964年同尼母霍思尔(Nemhauser)、威尔德(Wild)一道创建了处理分枝、循环性多阶段决策系统的一般性理论。梅特顿提出了许多对动态规划后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基础性观点,并且对明晰动态规划路径的数

修辞方法——回文

修辞方法——回文 修辞方法——回文泪鱼儿 修辞方法——回文 回文(回环):即利用相邻语句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来表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大体可分几类。 1、回文句:即上下两句构成回环。又分两种情况。 (1)逐词(词组、句子)回环,如: 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词的回环。论述了“社会主义”和“科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毛泽东《实践论》(短语的回环。阐明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也是越大。(句子的回环。说明了“关心群众生活”与“群众的干劲”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礼记·中庸》(以单音词为单位回环,可以倒读)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乐府《折杨柳歌》(以复音词或词组为单位回环,不能倒读) 母别子,子别母。——白居易《母别子》(单音词回环) 霓裳弄,酒后黄鹤送。山翁醉我,我醉山翁。——贯云石《殿前欢》(复音词或词组回环) 泪双垂,垂双泪。三杯别酒,别酒三杯。鸾凤对拆开,拆开对鸾凤。岭外斜辉看看坠,看看坠岭外辉。天昏地暗,徘徊不舍,不舍徘徊。——《金瓶梅》九十三回《普天乐》真是越白越香,越香越白;令人越闻越爱,越爱越闻。——《镜花缘》三十三回 (2)其中某几个词最后换位。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经·系辞下》 原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礼记·大学》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却曾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姜夔《白石诗话》 有士人入寺中,众僧皆起,一僧独坐。士人曰:“何以不起?”僧曰:“起是不起,不起是起。”士人以禅杖打其头,僧曰:“何必打我?”士人曰:“不打是打,打是不打。”——都散客《笑赞》 2、回文诗:即用每句都可倒读的句子组成的诗。大概起于晋。如: 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陆龟蒙《回文》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苏轼《题金山寺》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日迷香雾,流风舞艳花。——清同治年间御窑制作的茶壶上所书,此据徐庭芹《修辞学发微》转录(此诗循环无端,可从任何一字读起,顺着从第一字、第二字……读起,得诗二十首,倒着从第二十字、第十九字……读起,又得诗二十首,共四十首) 3、回文词:把作回文诗的手段用到填词上,也就产生了回文词,如:

动态规划讲解大全(含例题及答案)

动态规划讲解大全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R.E.Bellman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multistep decision process)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化原理(principle of optimality),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195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Dynamic Programming,这是该领域的第一本著作。 动态规划问世以来,在经济管理、生产调度、工程技术和最优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最短路线、库存管理、资源分配、设备更新、排序、装载等问题,用动态规划方法比用其它方法求解更为方便。 虽然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过程的优化问题,但是一些与时间无关的静态规划(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只要人为地引进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段决策过程,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方法方便地求解。 动态规划程序设计是对解最优化问题的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特殊算法。不象前面所述的那些搜索或数值计算那样,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达式和明确清晰的解题方法。动态规划程序设计往往是针对一种最优化问题,由于各种问题的性质不同,确定最优解的条件也互不相同,因而动态规划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问题,有各具特色的解题方法,而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解决各类最优化问题。因此读者在学习时,除了要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正确理解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以丰富的想象力去建立模型,用创造性的技巧去求解。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进行分析、讨论,逐渐学会并掌握这一设计方法。 基本模型 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活动的过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可将过程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它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当然,各个阶段决策的选取不是任意确定的,它依赖于当前面临的状态,又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各个阶段决策确定后,就组成一个决策序列,因而也就确定了整个过程的一条活动路线,如图所示:(看词条图) 这种把一个问题看作是一个前后关联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这种问题就称为多阶段决策问题。 记忆化搜索 给你一个数字三角形, 形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找出从第一层到最后一层的一条路,使得所经过的权值之和最小或者最大. 无论对与新手还是老手,这都是再熟悉不过的题了,很容易地,我们写出状态转移方程:f(i, j)=a[i, j] + min{f(i+1, j),f(i+1, j + 1)} 对于动态规划算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状态转移方向,比较容易地写出动态规划的循环表示方法。但是,当状态和转移非常复杂的时候,也许写出循环式的动态规划就不是那么

婚联回文对

婚联回文对 女爱男才男爱女;花添锦绣锦添花。喜事成双成事喜;钟情爱一爱情钟。意合情投情合意;心同业共业同心。女爱男欢男爱女;鱼依水活水依鱼。富致勤劳勤致富;甘同苦共苦同甘。璧合珠联珠合璧;花开子结子开花。妇随夫唱夫随妇;男敬女尊女敬男。爱人人爱人人爱;圆月月圆月月圆。女哭假意假哭女;男情真心真情男。女嫁男婚男嫁女;夫随妇唱妇随夫。 (招郎用) 新婚三朝联 洞房明烛夜;天上降麟时。 女喜男欢婚美满;花开果结月团圆。鸾凤和鸣添贵子;婚汤并庆宴佳宾。礼行奠雁庆婚典;诗咏关雎歌弄璋。 (生男) 诗题红叶得佳偶;玉种蓝田生小孩。秦晋联欢依旧俗;婚汤并庆树新风。开花结果欢双喜;创业兴家迈小康。鸾凤和鸣昌五世;麒麟叶瑞庆千秋。鱼水合欢天地久;子孙繁衍瓞瓜绵。凤舞鸾歌昌五世;喜筵汤饼庆三朝。绣幕牵丝成伴侣;蓝田种玉降麒麟。女嫁男婚欣大喜;花开果结庆良辰。喜气一堂欢婚礼;春风四座庆弄璋。 (生男) 大展蓬门迎淑女;满盘汤饼宴佳宾。双喜临门迎众客;六亲聚会庆三朝。花前得偶花结果;月下钟情月团圆。婚筵汤筵庆双喜;烧酒甜酒酬众宾。汤饼宴婚迎二喜;洞房弄瓦庆三朝。 (生女) 美景良辰圆伴侣;洞房花烛宴婚汤。婚礼三朝连二喜;春宵一刻值千金。祝鸳鸯和谐到老;贺儿女易养成人。祝夫妇新婚快乐;愿子孙金榜题名。忆去年结婚乐意;喜今日生子欢心。璧合珠联珠合壁;花开子结子开花。诗咏关睢迎淑女;礼行奠雁庆婚汤。婚汤并庆席疏淡;秦晋联欢杯莫空。小阳菊灿姻缘百载;大喜婚汤富贵千秋

洞房嵌名联 洞悉人生计;房谋国治安。 洞察乾坤锦;房生子女贤。 洞内风光媚;房中春意浓。 洞中春汛发;房内杏花开。 洞外桃花开并蒂;房中鸾凤伴双栖。洞外交杯谈喜事;房中共枕结良缘。洞外骚人书墨宝;房中巾帼绘蓝图。洞口桃花滋雨露;房中丹桂吐芬芳。洞中喜种蓝田玉;房内重温红叶诗。洞中对饮桃花酒;房内同吟李白诗。洞内桃花开半夜;房中桂子结三更。洞内偷桃心共乐;房中剪烛梦常圆。爱玩讲进仙人洞;美食光临御膳房。洞内风光娱岁月;房中琴瑟谱春秋。洞外雪花飞六出;房中美女画双眉。洞天福地风光好;房暖情浓幸福长。房中美女因羞色;洞口桃花莫笑人。洞宾三醉成仙祖;房相一谋封汉侯。洞内温泉和尚浴;房中石砚秀才磨。 洞口千金地,君臣百姓出生地; 房中六尺床,夫妇二人圆梦床。洞内风光好,良辰共剪西窗烛。 房中乐事多,午夜同偷王母桃。 同龄婚联 莲花并首开并蒂;夫妇同龄结同心。双飞紫燕迎春舞;并蒂红莲出水香。同庚夫妇婚姻美;和睦家庭幸福长。夫妇同龄恩爱久;乾坤合德子孙贤。同龄伉俪同心德;共枕夫妻共苦甘。同心同德同龄伴;相爱相亲相敬宾。厅堂门婚联 诗咏关睢歌好合;礼行奠雁庆新婚。花好月圆欣大喜;珠联璧合结良缘。男女良缘由己缔;乾坤佳偶自天成。福禄鸳鸯成大喜;吉祥龙凤贺新婚。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礼行奠雁百年合;诗咏关睢五世昌。婚结文明除旧俗;礼行平等树新风。花好月圆迎淑女;珠联璧合结新婚。海誓山盟谈恋爱;珠联璧合结良缘。梅开五福迎淑女;乐奏三章咏关雎。二姓联姻行大礼;百年合好乐长春。

回文(数据结构)

//借助栈和链队列判断序列是否回文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RROR 0 #define OK 1 #define STACK_INT_SIZE 10 /*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 #define STACKINCREMENT 5 /*存储空间分配增量*/ typedef char ElemType; /*定义元素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base; 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当前已分配的存储空间*/ }SqStack; typedef struct Q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QNode,*Queue; typedef struct{ Queue front; Queue rear; }LinkQueue; int InitStack(SqStack *S){ S->base=(ElemType *)malloc(STACK_INT_SIZE *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T_SIZE; return OK; }/*InitStack*/ int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if(S->top-S->base>=S->stacksize){ S->base=(ElemType*)realloc(S->base,(STACK_INT_SIZE+STACKINCREMENT)*sizeof(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S->top=S->base+S->stacksize;S->stacksiz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 } *S->top++=e; return OK; }/*Push*/ int Pop(SqStack *S,ElemType &e){

栈和队列判断回文

(C语言版数据结构)利用栈和队列判断回文 (2010-11-03 11:51:45) 标签: it // File Name: palindrome.h // // Destination:利用栈和队列判断字符串是否是回文 // #ifndef PALINDROME #define PALINDROME #include // 链式队列结构的定义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data; // 元素数据 struct Node *next;// 链式队列中结点元素的指针 }QNode,*QueuePtr; typedef struct { QueuePtr front;// 队列头指针 QueuePtr rear;// 队列尾指针 }LinkQueue; // 栈结构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Stack { ElemType *base; 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 链式队列的基本操作 bool InitQueue(LinkQueue *Q); bool EnQueue(LinkQueue *Q, ElemType e); bool DeQueue(LinkQueue *Q, ElemType *e); // 栈的基本操作 bool InitStack(SqStack *S); bool Push(SqStack *S, ElemType e); bool Pop(SqStack *S, ElemType *e); #endif // File Name: palindrome.cpp // // Destination:利用栈和队列判断字符串是否是回文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alindrome.h" const int STACK_INIT_SIZE = 100; // 初始分配的长度 const int STACKINCREMENT = 10; // 分配内存的增量 //操作目的:初始化队列 //初始条件:无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队列 //函数参数: //LinkQueue *Q 待初始化的队列 //返回值: // bool 操作是否成功 ------------------------------------------------------------*/ bool InitQueue(LinkQueue *Q) { Q->front = Q->rear = (QueuePtr)malloc(sizeof (QNode)); if (!Q->front) { exit(0); } Q->front->next = NULL; return true; } //操作目的:在队列末尾插入元素e //初始条件:队列Q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作为队列新的尾结点 //函数参数: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式都需要对仗的存在,学习古典诗词,对仗是必须要学好,甚至要精通的。 今天,主要讲一下关于对仗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我们先理请一下概念。 什么是对仗呢?文学大师王力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我查了一下资料,上面说“对仗∶[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我个人认为,他的这样的定义并不很完整,也有点含糊。“对仗”,其实是属于诗歌类文学体裁的专用名词,对仗是具有很苛刻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词性相同”,还要求“平仄相对”,还要求“结构一致”,还要求“避免重复”,符合这样的要求,才能称之为“对仗”。严格的讲还有“六相”一说(这我会在后面具体介绍)。 我们还知道一个词叫“对偶”,很多人很多书甚至一些词典都把“对偶”和“对仗”等同了起来,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很象。正确清晰地理顺二者的概念,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运用是有帮助的。 “对偶”是什么?对偶就是一种修辞方法,也称为一种修辞格。“对偶”的定义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采用的是一种对称的语言方式,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的效果。对偶一般表现的是词或词组的形式,很短小。 对偶跟对仗,这二者,一个是修辞格,一个是写作手段,是运用在不同的文体当中的,在古代的散文中也常常用到对偶的。格律诗本身的关于对偶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特殊,所以,在格律诗的语言中,不能说是“对偶”,而单独称之为“对仗”。 在前面介绍格律诗格律的时候,介绍过,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使用“对仗”的形式。律诗(七律、五律)的起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两联一般是要求必须要对仗的。律诗的美学特点是工稳、典雅、精练,其实更多的是通过这种“对仗”的形式来表现出来的。所以,律诗是离不开对仗的。全篇无对仗的(特例除外),我们就可以断定它不能算律诗。格律诗的基础就是对仗,不懂对仗的人,肯定谈不上懂的格律诗。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也是律句。不仅出句和对句的词性要相同及平仄要相对,而且其平仄分布的规律也是和格律诗所要求的一样。比如,对联就不允许三平尾,就不允许孤平的存在。还有,对联要求的也是古韵,也是以我们所说的以《平水韵》为主体,为默认韵。更重要的一点是,对联所能表达的境界极其有限,它可以表达一个片段,一个闪念,一个景致或情思,但是,终究是属于“片面”的,和诗比较而言,缺乏的是完整感和大局观。它属于一种“小巧”的工夫,做为一般游戏应和是可以的,也很适合即景而联。如果熟练了格律诗的谋篇布局以及造境界的手段和诗思,那么,吟联应对那是举手之劳,轻松的很。楹联具有独立性,也是一个专门的“学问”,但是它的基础还是格律诗的基础,如果不懂格律诗,说句实在的,你的楹联也玩不出高水平来。不精通格律诗的楹联写手,是称不上“高手”二字的。 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

数字中的回文

数字中的回文 在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中有一种文字叫回文,比如“斗鸡山上山鸡斗”,“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等等,有一种回味无穷的魅力,同样在数学上也有一种“回文数”,比如2002年就是一个回文数,下一个回文数就要等到2112年,它们无论正读还是倒读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对称的。最小的回文数是0,一位数的自然数1、2、3、4、5、6、7、8、9都是“回文数”。 整数乘法中最有趣的一个“回文数”就是:1×1=1,11×11=121,111×111=12321。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巧算出: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这就是一种回文数的对称美。利用数字的回文可以用来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在小学对等差数列求和时,大都用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来教学,可是要学生掌握和理解有一定困难。如一道“有女不善织”的古代算术题:有位妇女不善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要减少一些,减少的数量是相等的,她第一天织了五尺,最后一天织了一尺,一共织了三十天,她一共织了多少尺布?这题的难点在于除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中间每天织的布不是整数,而且每天比上一天少织多少布也不易求。可运用对称的思想是这样解答的:假设还有另一位姑娘也和这位妇女一样织布,只不过她与这位妇女织布的情况刚好相反:姑娘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要增加一些,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她第一天织一尺,最后一天织五尺,也织了三十天,由此可知,姑娘和妇女所织布的总长度是相等的,妇女所织的布每天减少的数量与姑娘织布每天增加的布的

数量是相等的,因此每天两人共织的布为六尺,三十天共织6×30=180尺,每人织90尺。这样就巧妙地将抽象的一组等差数列求和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形似回文数一般的对称求和方法。其实做为等差数列求和都可以用这种思路解答,运用对称的思维来理解等差数列比单纯讲求和公式要形象、生动的多。 不仅是回文数,在数字中还有一些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比如循环,等差,奇偶组合等,数学研究的原则就是发现美、发现一些秩序、规律、匀称和确定性,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善于发现美,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用数学的思想去内化事物规律。

山环水绕回文诗

山环水绕回文诗 山环水绕回文诗 回文,也写作“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现在可见到的回文诗,以苏伯玉妻《盘中诗》为最早.。「旧说以温峤和苏蕙诗为最早,实为谬误。温峤为东晋元帝(317-320)时人;苏蕙为苻秦时人(公元351年苻秦建国);苏伯玉妻为西晋初年人;故应以苏伯玉妻为最早。」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例一、《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例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可读为: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回文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char ElemType; const int STACK_INIT_SIZE = 100; const int STACKINCREMENT = 10;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data; struct Node *next; }QNode,*QueuePtr; typedef struct { QueuePtr front; QueuePtr rear; }LinkQueue; typedef struct Stack { ElemType *base; 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bool InitQueue(LinkQueue *Q) { Q->front = Q->rear = (QueuePtr)malloc(sizeof (QNode)); if (!Q->front) { exit(0); } Q->front->next = NULL; return true; } bool EnQueue(LinkQueue *Q, ElemType e) { QueuePtr p = (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 (!p) { exit(0); } p->data = e; p->next = NULL; Q->rear->next = p; Q->rear = p; return true; } bool DeQueue(LinkQueue *Q, ElemType *e) {

用栈和队列判断回文

实验二栈和队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以便在实际中灵活应用。 2、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即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的原则。 3、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运算,如:入栈与出栈,入队与出队 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 1.请简述栈的基本特性和栈的几种基本操作的机制 栈是限定仅在表位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栈的修改是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的,根据这种特性进行回文判断。 [问题描述] 对于一个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判断其是否为回文。回文即正反序相同。如“abba”是回文,而“abab”不是回文。 [基本要求] (1)数据从键盘读入; (2)输出要判断的字符串; (3)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对给定的字符串判断其是否是回文,若是则输出“该字符串是回文”,否则输出“该字符串不是回文”。 [测试数据] 由学生任意指定。 2.设计简单的程序实现用栈判断回文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typedef struct{ char *base; char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S.base =(char *)malloc(STACK_INIT_SIZE * sizeof(char)); if(!S.base)exit(0); S.top = S.base; S.stacksize = STACK_INIT_SIZE; } void Push(SqStack &S,char e){ if(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base = (char *) realloc (S.base,(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izeof(char)); if(!S.base) printf("存储分配失败!"); 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top++ = e; } char Pop(SqStack &S,char &e){ if(S.top == S.base) { printf("该栈为空!"); printf("\n"); e = 'E'; }else{ e = *--S.to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