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色遗传

花色遗传

花色遗传
花色遗传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植物遗传育种习题

第四章种质资源 名词:种质、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同源平行变异率、种质保存、双圃制、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利用保存、初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 填空: 1.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和。 2. 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3.影响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4. 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5.用于保存种子的短期库,一般可存放年左右。 6.用于保存种子的中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7.用于保存种子的长期库,要求安全贮藏年。 8.种质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和。 9.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的方法、和。 选择: 1.()通常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各种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2.()指那些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的,在局部地区栽培的品种。() A.地方品种; B.原生种; C.近缘种; D.主栽品种 3.()是第一个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 A.中国起源中心; B.中亚起源中心; C.地中海起源中心; D.中美起源中心 4.()是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A.迁地保存; B.种子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利用保存 5.自然保护区是()的重要方式。()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6.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繁殖和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保护区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7.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育成品种或中间材料属于。() A.迁地保存; B.利用保存; C.种植保存; D.就地保存 8.种质资源工作的中心环节()。 A.资源收集; B.资源利用; C.资源保存; D.资源评价 9.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评价,()用于制订比较明确的分级标准的性状。 A.级差评价法; B.百分率调查评价法; C.状态归类评价法; D.模糊三级评价法 10.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评价,如果实的纵径、横径,节间的长短等,取样量应不少于()。 A.10; B.20; C.40; D.60 11. 对种质资源比率性状的评价,如自交结实率、病叶率等,取样量应在300-500之间,不少于()。 A.50; B.100; C.200; D.400 判断: 1.权衡种质资源的丰度,在于其遗传的多样性,不在于蕴藏的数量和质量。() 2.种质资源和品种资源属于同一概念。() 3.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很容易导致成千上万的基因被少数基因型所替代。() 4.现在栽培的果树、蔬菜和花卉均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 5.瓦维洛夫指出,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学最重要的内容。()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性:指世代间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性:是子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遗传性保证了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性则推动了种的进化和发展。 遗传型(基因型):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发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饰变: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培养时,可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这是一种饰变,但当在37℃培养时,则不产生色素,再在25℃下培养时,又恢复产生色素的能力。 微生物在遗传学中的地位: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易培养; ?繁殖快; ?易于累积不同的中间代谢物; ?菌落形态可见性与多样性;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每个个体的直接性与一致性; ?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过程。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还为育种工作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向着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等方向发展。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遗传变异有无物质基础以及何种物质可承担遗传变异功能的问题,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此有着不同的猜测。直到1944年后,利用微生物这一实验对象进行了三个著名的实验,才以确凿的事实证实了核酸尤其是DNA才是遗传变异的真正物质基础。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发现者:英国人Griffith于1928年首次发现这一现象。 ?研究对象:肺炎链球菌S型和R型 ?过程:

第10章 生化遗传学

第十章生化遗传学 (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 1.α珠蛋白位于号染色体上。 A.6 B.14 C.11 D.22 E.16 2.β珠蛋白位于号染色体上 A.22 B.11 C.16 D.14 E.6 3.不能表达珠蛋白的基因是。 A.α B.ψα C.δ D.γ E.β 4.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方式是。 A.GAG→GGG B.GAG→GTG C.GAG→GCG D.GAG→GAT E.GAG→TAG 5.Hb Bart’s胎儿水肿征为缺失________个α珠蛋白基因。 A.1 B.2 C.3 D.4 E.0 (二)填空题 1.突变的基因通过改变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得蛋白质发生缺陷,由此引起遗 传病。 2.血红蛋白病表现为血红蛋白分子的________肽链结构异常,如果发生在重要功能部位的 ________被替代,将影响到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学功能。 3.典型的半乳糖血症患者由于GPUT基因缺陷使该________缺乏,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在 血中累积,部分随尿排出。 4.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肝脏内缺乏________,使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________,后者转化 为________和________并在体内累积,并导致血液和尿液中苯丙氨酸及其衍生物排出增多。(三)是非判断题 1.血红蛋白病表现为血红蛋白分子的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如果发生在重要功能部位的氨基 酸被替代,将影响到血红蛋白的溶解度、稳定性等生物学功能。 2.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方式是错义突变,即β珠蛋白基因的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TG突变为GAG(T→A),使其编码的β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形成HbS。(四)名词解释题 1.分子病 2.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花色的遗传育种

课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题题目:花色的遗传特性和育种 2012年12月22日

目录 1.花色的含义及其化学基础 (3) 1.1 花色的含义 (3) 1.2花色的化学基础 (3) 1.2.1花色素的种类 (4) 1.2.1.1类胡萝卜素 (4) 1.2.1.2类黄酮 (4) 1.2.1.3 与生物碱有关的其它水溶性色素 (4) 1.2.2色素在花瓣中的分布 (4) 2花色的成色作用 (5) 2.1细胞内pH值 (5) 2.2分子堆积作用( molecular stacking) (5) 2.3螯合作用 (6) 2.4花瓣表皮细胞的形状 (6) 3花色的遗传特性 (6) 4改变花色的途经方法 (7) 4.1杂交育种 (7) 4.2突变育种 (9) 4.3基因工程在花色育种中的应用 (10) 5小结 (11)

花色的遗传特性和育种 摘要:介绍了植物花色遗传的基础,花色素的种类,显色影响因素,以及花色的遗传表现特性。综述了我国花色遗传学和改变花色方法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基因工程在改变花色中的应用,并对花色基因工程的前景作一展望。 关键词:观赏植物花色育种基因工程 ornamental plants genetic and breeding Abstract: Describes the genetic basis of plant color, flower color type, color factors, and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or gene. An overview of China's color change color genetic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especially genetic engineering to change the color of the application, and color to make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uture prospects. Keywords: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s genetic engineering 花色是观赏植物的重要性状,花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观赏植物的观赏价值和植物接授传粉的几率,创造新花色也是园林花卉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花色素的明显可见性, 故它又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互作的热点,此外,花卉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 世界花卉贸易总额每年以高速递增因此, 对观 赏植物花色的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花色的含义及其化学基础 1.1 花色的含义 植物的的花色广义上是指显花植物主要是具显眼花的被子植物花器官中一切花瓣状结构的颜色(安田齐,1989;张承志,1989),狭义仅指花瓣的颜色[1]。但是花器官除花瓣外的结构(如花萼、雄蕊和雌蕊等)均可发生“瓣花”并具有特定颜色(程金水,2000)[2]。 1.2花色的化学基础 花色是光线照射到花瓣上穿透色素层时部分被吸收,部分在海绵组织层反射

微生物学[第九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要点提示 1.基因表达是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基因产物的生物学功能来完成的。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已经形成了两种主要的代谢调节方式,即酶活性的调节和酶量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酶蛋白合成之后即翻译后的调节,是酶化学水平上的调节。而酶量的调节是转录水平或翻译水平的调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这是一种最经济的调控方式。但也有转录后的“微调”,使基因的表达更适应本身的需求和外界条件的变化。 2.原核生物细胞中,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由操纵区同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在结构上、功能上协同作用的整体——操纵子,即作为表达的协同单位。操纵子转录调控是原核生物的主要调控机制,受同一调节基因和启动区的调控,并分为负转录调控和正转录调控,在负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阻遏蛋白,在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激活蛋白,阻遏蛋白或激活蛋白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特异性结合,从而控制结构基因的功能。启动子是RNA聚合酶和CAP蛋白的结合位点,控制着转录的起始。这样,这些基因形成了一整套调节控制机制,才使生命系统在功能上是有序和开放的。 3.分解代谢物阻遏又被称为葡萄糖效应,这是因为葡萄糖是首先被发现具有这种阻遏效应的物质。当培养基含有多种能源物质时,微生物首先利用更易于分解利用的能源物质,而首先被利用的这种物质的分解对利用其他能源性物质的酶的产生有阻遏作用,其原因是:分解代谢物阻遏中,只有当分解物激活蛋白(CAP)与cAMP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这时才能结合到启动子上游,并促进RNA 聚合酶与启动基因结合,而葡萄糖能抑制cAMP形成,并促进cAMP分泌到胞外,胞内的cAMP水平下降,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因此,分解代谢物阻遏实际上是cAMP缺少的结果。 4.转录后调控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翻译起始的调控。(2)mRNA的稳定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A.1 B.2 C.3 D.4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苏教版科学六下遗传和变异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1、、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 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 、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 母是谁 3 、 学生讨论后回答 4 、 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 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 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 爸 ?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 )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 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 特征

遗传

11.(16分)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 径如下,请回答: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胞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型均为AaBb夫妇生出“红脸人”孩子的概率是。 (2)若某正常乙醛脱氢酶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G会被A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可得到个突变型乙醛脱氢酶基因。(3)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为81%,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 为。 (4)经常酗酒的夫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 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母亲基因型为DD,父亲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形成与双亲中的有关,因为其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分裂异常。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至少2点)。 11.共16分(除注明的外其余每空2分) (1)aaBB或aaBb 增加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 9/16 (2)2n-1 (3)9/38 (4)父亲(1分)减数第二次(1分)不酗酒适龄生育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31.(14分,每空2分)产前诊断是优生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针对孕妇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并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下图甲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图乙是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39比较杂交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

10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

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 一、名词解释 1、数量性状(计量性状):凡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个群体内表现为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2、标准误:即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表示平均数变异范围。 3、遗传率:又称遗传力,是指一群体内由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型变异中所占的比率。 4、表现型值(P):对个体某性状度量或观测到的数值,是个体基因型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基因型值:表现型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部分,称为基因型值(G)。 6、环境离差:如果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则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就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称为环境离差(E)。 7、广义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值。 8、狭义遗传率:真实遗传的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9、加性方差:指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和不同座位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变异量,是能够在上下代间真实遗传的方差。 10、显性方差:指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11、上位性方差:指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12、近交系数(F):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 13、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 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二、是非题 1、数量性状中每对微效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 √ )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变异程度。 ( √ ) 3、性状的遗传率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人工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4、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 ) 5、遗传率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6、根据遗传率的定义:一个纯系的遗传率最大等于1。 ( √ ) 7、AAbb和aaBB杂交,F1代基因型为杂合体,因此F1代中存在遗传方差,V G≠0。(×) 8、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在上下代之间固定遗传的,而显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 9、如果某地块中水稻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58%,表示该地块中水稻株高的差异大约有58%是由于遗传差异造成的,42%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 √ ) 10、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质量性状上。(×) 11、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 2.菌根 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4.反硝化作用 5.硫化作用 6.氨化作用 7.共生 8.微生物生态学 9.根际微生物: 10.根圈效应: 11.根土比: 12.氨化作用: 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 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 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6.拮抗(antagonism): 17.寄生(parasitism): 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 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21.TOD: 22.DO: 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 二、填空题 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 ,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 ,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 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 B、肠杆菌 C、埃希氏菌 D、芽孢 杆菌 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 B、木质素 C、半纤维素 D、淀粉 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生理和变异的科学,又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传递及表达规律的科学。 变异性: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个体之间表现出具有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和变异作为作为生物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生命运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遗传可以使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种的稳定性,而变异,可以使生物进化和产生新的物种,这使二者相互对抗,变异所出现的新特征,只有通过遗传才能保持,这又使二者相互依存。 基因型: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体具有使物体发育成形状的潜在能力。 表现型;:生物体遗传物质在环境条件作用下发育成具体的形状。 饰变(表型模写):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异与某些原因引起的变化相似的现象。性状:是指生物体所变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其中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 超显性: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基因互作: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同一个单位形状的现象称为基因间的互作。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相引相;两个显性性状集中在一个亲本中,两个隐性性状集中在另一个亲本中,这种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 相斥相:每个亲本中都是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这种组合称为相斥组。 完全连锁:在形成配子时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发生交换的遗传现象。 交换: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连锁基因中的一个位于互换的片段上,因而和它相对基因互换位置,这个过程称为交换。 不完全连锁: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重新组合,重组型远远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连锁现象。 DNA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亲代DNA 两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与其互补的DNA链,这样在子代DNA中,一条链来与亲代DNA,两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胁迫:环境中任何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抗性:植物对不适因素的存活能力。 植物的适应性:1避逆性:植物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与逆环境相遇,或者是植物在逆境胁迫到来之前就已完成了其生命周期。2御逆性:植物具有一定的防御环境胁迫的能力,植物在 环境胁迫下各种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状态。3 耐逆性:逆境环境下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都随 逆境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包括御胁变性、胁 变可逆性和胁变修复性。 御胁变性:植物在逆境作用下能降低单位胁迫 所引起的胁变,起着分散胁迫的作用 胁变可逆性:逆境作用于植物体后产生一系列 生里变化,当环境胁迫解除后,各种生理工能 迅速恢复正常。 胁变修复性:植物在逆境下通过代谢过程迅速 修复被破坏的结构和功能。 同源异性器官:由同一来源属性相同的分生组 织形成的不同器官。 同源异性突变:同源分生组织发生可遗传的变 异产生异位器官或组织就是同源异性突变。 同源异性基因:控制同源型突变的基因。 遗传力:由基因型差异所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 中所占的百分率,指亲代遗传某一遗传特性给 后代的能力。 广义遗传力:遗传方差|表型方差 狭义遗传力:加性效应|表行方差 主基因:控制质量形状的基因。 微效多基因: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由于基 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微,不 能把它们个别区别开来这类基因成为微效多 基因 修饰基因:由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也常可见 有微效基因共同参与作用。这类基因能增强或 消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这类微效基因称 为修饰基因。 彩斑可分为规则彩斑和不规则彩斑,规则彩斑 是指彩色斑纹变化呈相对比较规则的几何形 状。不规则彩斑:是指无固定几何图案或比例 的异色散点或条纹。区分彩斑:是指相异颜色 间的相对组织面积较大,可以明显进行颜色区 分。混杂彩斑:是指相异颜色间难以进行区域 划分,形成所谓的“洒金”“跳枝”等类型 模式生物:a、遗传组成很清楚b、花结构很简 单,很有代表性c、很容易形成突变体,把突 变体基因分离出来 简答 花色素的三大类群:1、类胡萝卜素2类黄酮3 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α胡萝卜 素β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胡萝卜醇 (隐黄质和叶黄素)。类黄酮根据氧化程度不 同又可分为不同类的类黄酮如:黄酮、黄酮醇、 黄烷酮,橙酮、楂尔酮、乐精。花青素是2苯 基。 天然花青素的7大类群:天竺葵色素、花青素、 花翠素、甲基花青素、3’甲花翠素、锦葵色素、 报春花色素。 DNA双螺旋结构要点:1)两条DNA互补链 以反向平行的方式围绕统一中心轴相互缠绕, 组成双螺旋,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2)由脱氧 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在螺旋 分子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螺旋分子的 内侧,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3)DNA双螺旋 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4)两条DNA链依靠彼 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A与 T,C与G);5) DNA双链结构比较稳定。 DNA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首先两条链 之间的氢键断裂使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 链分别作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收与自己碱基 互补的游离核苷酸,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杂 的酶系统作用下,逐步连接,合成其互补链, 各自形成新的子代双链DNA分子,每个子代 分子都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 是新合成的。 DNA半保留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酶,各起什 么作用:1)DNA聚合酶:复制中去除引物填 补缺口,参与损伤修复DNA复制的主要酶2) 引物酶;可以从无到有地以DNA为模板,催 化合成一小段与DNA互补的RNA及引物(10 个核苷酸左右)引物酶本身无活性,只有与另 外6中蛋白质结合为引发体,才可催化引物的 合成。3)DNA连接酶,将复制过程中形成的 DNA片段用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4) 解旋酶,利用ATP供应能量,水解碱基间氢键, 从而打开DNA双螺旋的双链5)拓扑异构酶, 通过催化DNA拓扑结构的变化,减少由于解 链形成的张力和合成的子代DNA形成双螺旋 6)单链结合蛋白,防止单链再次形成双链,防 止核酸酶水解多核苷酸链,保护DNA。 交换值与遗传距离的关系:1、非姊妹染色单 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2、两个连锁 基因间交换值的变化范围是0.50%,其变化反 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遗 传距离越大,交换值越大。 株型遗传的一般规律:植物株型是一个复杂的 性状,既有激素平衡的生理因素,也有单基因 控制的显隐性性状及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花变色的机理:1)色素含量的变化所致;2) 色素形成的速度所致;3)色素形成过程中间 产物所致 花色遗传机理:与花色有关的基因;1)花色 素基因(控制花色素合成的启动和终止);2) 花色素量基因(控制花色素含量的多少);3) 花色素分布基因(在花瓣中分布由基因决定) 4)助色素基因(与控制色素种类的基因或决 定色素含量的基因密切相关);5)易变基因(能 频繁来回突变的基因即回复突变频率高的基 因)6)控制花瓣内部酸碱度基因;7)不同花 色杂交显隐性 重瓣花的起源:主要有6种方式;花瓣积累起 源、苞片及萼片起源、雄蕊及雌蕊起源、台阁 起源、重复起源、花瓣起源。 怎样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间接原因: 1)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其大小和功 能如何,他们的DNA含量是恒定的;;2) DNA在代谢上是稳定的;3)DNA是所有生 物染色体的共有物。直接原因:1)细菌的转 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 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由DNA 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是 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 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 是遗传物质。史前遗传学的缺陷:1)没有充 足的现实依据2)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3)没 有有效的实验手段;4)没有明确数量关系 孟德尔对遗传学的贡献:统计关系、杂交试验、 因子假设。 增加花径的途径:1)栽培措施的途径;2)增 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诱发多倍体、诱发 突变、增加重瓣性、发觉多基因系统的潜力) 不规则彩斑造成原因:1)质体的分离和缺失2) 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变异类型:种类上变化数量上的变 化 表现型分 布: 不连续连续 基因数目:一个或少数微效多基因 对环境敏 感性: 不敏 感 敏感 研究方向:系谱和概率 分析 统计分析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同时收 多对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的影响是微小 的、等效的,其作用是积累的;等位基因间的 显隐性关系通常不存在,他们的传递方法也遵 循孟德尔的基本遗传规律。 DNA和RNA的区别:DNA1、DNA含有的核 酸分子是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是ACGT;2、DNA 通常是双链,一般较长;3、绝大部分DNA存 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还有少量的DNA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内。RNA:1、RNA含有的核酸分子是核糖核 酸,含有的碱基是ACGU;2RNA主要为单链, 分子链较短;3、RNA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 有,核内则更多的集中在核仁上,少量在染色 体上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试题 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40 分) 1. 品种: 2. 有性繁殖 3. 春化作用 4. 诱变育种 5. 种质资源 6人工种子 7.原生质体 8.细胞全能性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 论述植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2.论述诱变育种的意义 3. 以一种一二年生花卉为例,论述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园林植物育种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 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2.有性繁殖:通过亲本的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近一半分裂、分化和发育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3. 春化作用:一些植物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的现象。量。 4. 诱变育种: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5. 种质资源: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改良植物的基因来源 6.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体细胞诱导成形态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其包埋于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介质中,组成类似种子的单位。 7.原生质体:去细胞壁厚的裸露细胞团。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 简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①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1.5 分) ②异地种植保存: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1.5 分) ③种子低温保存: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但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不易保存。(1.5 分) ④离体试管保存:大大节约土地和劳力,繁殖系数高,可免除病毒感染,超低温保存可长期保存种质。(1.5 分) 2.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引种成功的标准:与原产地相比,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发育良好;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价值;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危害。 3.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观赏品质: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彩斑。 抗逆性:抗病虫害、抗寒性、耐热性、抗旱耐盐碱、抗污染 延长花期: 适宜切花耐运输: 低能耗 4. 简述选择育种的程序? 育种目标的确定;原始材料圃;株系选择圃;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和推广 5. 与其他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势? 1 )可以克服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2 )无显隐性干扰,可以提高选择的正确性和效率; 3 )节省田间试验的土地与劳力; 4 )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与分离的困难; 5 )快速培育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 遗传变异和进化 【命题趋向】 一、直击考点 [知识点] [能力点] 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遗传规律的本质并适用范围。能运用相关知识对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能正确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位置。能理解基因与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能对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的显隐关系、遗传规律,能对遗传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知识,能运用提供的新信息补充完善本专题中的问题。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相关能力,例如,用遗传图解分析解释说明相应的遗传现

象。 [高考热点] 在本专题的考点中,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DNA的提取和鉴定原理、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实践运用。常见遗传图解的书写、计算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各种育种方式的方法、原理及流程设计等知识是高考中的热点而且所占分值很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本专题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 Ⅰ.关于性状遗传的探究实验仍被看好 高考试题的创新设计正朝着开发性、能力型目标迈进,就本专题的知识特点看,直接考查来源于课本的纯验证性实验考查的越来越少,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探究性实验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如关于牛有角无角的显隐关系的判断、果蝇体色遗传德判断等。但是,情境新,理不新,考查点,还是课本上介绍的原理和规律。所以,考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绝对不能陷入仅仅对遗传机率的计算中,而应掌握遗传实验的理念:怎样判断某基因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怎样判断某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怎样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等。 Ⅱ.从分子水平考查遗传现象的命题将受重视 值得对于分子水平解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将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例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以及真、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从减数分裂的角度解释生物的变异和遗传等。 Ⅲ.相关材料分析题会在高考中出现 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学领域近些年发展很快,例如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关于实验室生物进化的速度,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等等。高考中,这些新发现、新成果无疑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好材料。但是,考查的知识仍会是课本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材料中所给出新结论,这些新内容也许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或者完善。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明确,科学知识是可以变化的;并尽量广泛联系课本内的其他章节,尝试用遗传的角度去解决其他的生命现象。 【考点透视】 一、网络构建 [相对性状概念图]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 学校:楚雄农校 任课教师:罗春梅 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 [B]讲授新课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 (一)遗传 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 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 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地力肥瘦不同造成,或者是由于两种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育种工作来讲,能够遗传的就异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从可遗传的变异中才能选育出新品种。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两者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生物界生生不息、世代留传和更新发展,不断进化。 遗传使生物性状得到相对稳定,但这种不变是相对的,通过变异使得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差异,产生新的性状,使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