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详细备课资料)

专题五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详细备课资料)

专题五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详细备课资料)
专题五  一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详细备课资料)

专题五一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详细备课资料)

导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政府在政治上公开地反苏反共,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在冷战中,美苏之间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由于双方争夺激烈,在局部地区出现了非直接对抗的热战,可知热战与冷战是什么关系?热战是冷战加剧的产物。全球冷战局面下局部热战的代表是发生于亚洲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学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起初是朝鲜半岛内部朝鲜与韩国两个社会制度对立的政权之间的战争,是朝鲜内战。此后美国、中国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朝鲜内战演变为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可以说,朝鲜战争是由朝鲜内战演变而成的一场国际战争。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即朝鲜内战爆发的背景,背景是在美苏冷战作用下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对立政权。

1、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首先是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日本于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与苏联商定: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作为美苏接受日本投降的军事分界线:38度纬线以南美国接受日本投降,38度以北苏联受降。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入朝鲜南部和北部,接受日军投降,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南北占领区的出现实质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

(2)在美国、苏联的分别支持下,1948年朝鲜半岛出现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个对立的政权。

后来1948年,在美国、苏联的分别支持下,朝鲜半岛分裂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个对立的政权。其中1948年8月,在美国扶植下,朝鲜南部成立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首都汉城;9月,在苏联支持下,朝鲜北部成立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对立政权。朝鲜南北两个政府都想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双方不断发生矛盾冲突,仅1949年,“三八线”上的武装冲突就超过千次。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之间终于爆发大规模内战,标志着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经过

2、经过

(1)爆发: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内战爆发后,朝鲜人民军迅速攻占汉城,并向南方推进,韩国军队节节败退。这时谁看不下去了?美国。急什么?这是5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冷战。在冷战思维下,美国政府立即断定北朝鲜的军事行动是苏联指使的,而且可能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发动全球性进攻的第一阶段。美国政府认为不可以袖手旁观。只有干涉朝鲜内战,才可以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才可以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猖狂进攻,加紧推行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政策。美国立即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违背五大国一致的原则,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指责北朝鲜是侵略者,随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50年7月,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开赴朝鲜,直接干涉朝鲜内战,美国的麦克阿瑟(发明蛙跳战术)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代表美国的利益,可以简单说成是美军。随着美国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朝鲜战争从半岛内部的内战扩大为一场国与国之间国际战争,即朝鲜半岛与美国之间的战争,演变为美国的侵略朝鲜半岛的战争。

(2)扩大:1950年7月,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内战;

(这一行动的影响: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战争,演变为美国的侵朝战争。)

(3)美军仁川登陆:1950年9月

(这一行动的影响:朝鲜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战场形势开始对北朝鲜不利。)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进展顺利,到了8月时,已经占领了南朝鲜90%的土地,把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压缩在东南海岸一带。为了挽救败局,美国调集在东亚的全部机动兵力5万人,于9月15日突然在朝鲜中部的仁川登陆,并切断了朝鲜人民军南进部队的后路。朝鲜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9月28日,美军占领汉城;10月,又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美军很快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针对美国不断扩大侵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发出严重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臵之不理。”但美国对中国的多次警告臵之不理,继

续向北侵略。与此同时,金日成向毛泽东主席发出紧急求援电报,请求中国出兵援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

(4)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1950.10)

①中国出兵朝鲜:

原因:A、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主要原因)

B、中国政府以外交途径维护国家安全的努力失败。

C、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思考:哪些因素促使中国出兵朝鲜(援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举例说明)

①美国在侵略朝鲜的同时,派遣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②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由于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侵略。起初中国政府采取的是外交手段。针对美国的侵略活动,中国向美国多次发出严重警告,美国却对此臵之不理,继续扩大侵略。中国政府以外交途径维护国家安全的努力失败,所以只能采取战争的方式来制止战争。

促使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外部因素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对此给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国家利益是一切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可知中国出兵朝鲜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由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朝鲜,其目的是什么?援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从而保卫国家安全。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笔记)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朝鲜和中国山水相连,抗美援朝、保护北朝鲜安全,是为了保护中国的安全,保家卫国是最终落脚点,是根本目的。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方式: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为司令员)

时间:1950年10月

决策形成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黄炎培认为支援军,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让国际认为中国对美国宣战。因此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示不是中国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正规部队参战。司令员彭德怀开玩笑说:“什么志愿军,我就不是志愿的!是上头派的。”参战方式是以志愿军的名义,组成了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②抗美援朝战争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次战役,五战五捷(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

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经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朝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5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歼敌23万余人,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把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第二阶段:边谈边打、打打停停(1951年7月到1953年7月)

朝鲜战争在经历了一年的大规模冲突后,双方力量对比接近势均力敌。1951年7月,交战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由于在一些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谈判时断时续,停停打打。朝鲜战争进入边谈边打、打打停停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朝军民与美军展开艰难的拉锯战,这种艰难集中体现在上甘岭战役中。

上甘岭战役是美军在边谈边打阶段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此役前后历时43天,美军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190多万发,导致山顶被削低1米多。志愿军以坑道为依托,打退敌人数百次冲锋,守住了阵地。在这一过程中,坚守坑道的部队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其中由于美军对坑道部队实行炮火封锁,坑道部队粮尽水绝。运输员付出多少条生命的代价送进坑道一袋压缩饼干,但干燥至极的口腔和食道根本无法咽下去,饥渴成为最大的敌人。但饮水难以运输,只要盛水的容器被打中就极易流失,所以主要运送的是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萝卜。但萝卜上火,多吃心里难受,所以坑道部队建议送苹果。于是军队连夜从后方紧急采购了三万多公斤苹果。但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厉害,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为此军队专门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这个二等功完全称得上是重赏了。可仍没有一筐苹果送进坑道,其中一号坑道只得到一个苹果!一号坑道的八个人分吃一个

苹果,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于是,“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就在坑道里产生了,并被写进了中国的小学课本,成为教育一代又一代人的真实教材。至于这个苹果是谁带进坑道的,今天已无法查清了,但这只苹果所表现出的人民军队的团结友爱,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可能也正因为艰难,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的两个大家都非常熟悉。

一个是为了部队的前进,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黄继光

一个是为了完成潜伏任务,强忍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邱少云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在边谈边打阶段,经过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年7月,交战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投入了本国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将近1/2的海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的一切现代化武器,战费开支多达830亿美元,但最终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5)结束:1953年7月,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3、朝鲜战争的历史地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虽然限于朝鲜半岛,但参战国家很多,美国、中国等18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4、朝鲜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它对主要参战国造成了深远影响。

朝鲜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在朝鲜半岛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以北纬38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这样朝鲜战争不仅没有解决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反而力图维持南北分裂局面,从而加剧了朝鲜半岛分裂局面。

(1)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2)美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在朝鲜战争中,社会主义国家北朝鲜和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的战争,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签字的美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伤心的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我们失败的地方是为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比以前更强大,更具有威胁性。”所以,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3)中国: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

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是在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战争的胜利也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有人说停战协定只是维持战前南北分裂的状态,交战双方打了一个平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一年之久,就算是平手,好比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以一岁的小孩子掰手腕,平手,人们当然会佩服了不起的小孩子,佩服新中国。1840年后的中国成了无可争议的“东亚病夫”,被西方人所蔑视。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五大国之一,但人们都认为这个大国是虚弱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基本上把中国的因素忽略不计,一方面认为中国不可能介入,另一方面也认为就算介入也没什么影响。当时的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只会开餐馆、开洗衣店的中国人一看到美国大兵就会向后跑,结果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直到被迫停战协定。这时的美国人才认识到中国不但不能轻视,而且不能忽视,这当然能反映出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但要知道美国通过这场战争认识到新中国不可小视之后,是不是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不是,新中国不可小视,它的威胁更不可小视,于是美国加紧对中国实行封锁,导致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4)对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导入: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为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这是全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到了六七十年代,美国出于同样目的在亚洲发动了又一场热战—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是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越南军民为此展开了抗美救国的斗争。

这样的一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1、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

提示:印度支那通常指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印度支那本来指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区域,就是现在的中南半岛,即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半岛。但世界近代史上提到“印度支那”通常特指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法属印度支那,仅仅包括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这三个国家在二战之前长期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称为“法属印度支那”。二战期间,日本加紧在东南亚地区扩张,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殖民者走了,谁又来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卷土重来,于1945年9月再次入侵印度支那地区。为了捍卫民族独立,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人民积极开展反法斗争,粉碎了法军的速战速决计划。其中越南人民经过九年的艰苦抗战,在1954 年5月全部消灭困守奠边府的1万名法军,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两个月后,在日内瓦会议上,法国不得不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协议明确规定与会各国保证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思考:这一协议对于法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其殖民主义侵略政策的失败。

思考:对于饱受殖民统治之苦、渴望独立的“印度支那”人民又意味着什么呢?

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民族独立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印度支那三国走向独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胜利。

按照《日内瓦协议》的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实行南北分治。在北部,是以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南部,由越南的封建皇帝控制。美国担心越南革命形势会在东南亚引起连锁反应。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就像立起了一堆骨牌,只要碰倒了第一块,那么最后一块也会很快倒下。认为如果越南完全落入共产党手中,其他东南亚国家就会像多米诺骨牌倾倒引起的连锁反应一样,也倒向共产主义一边。所以法国撤出越南后,美国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思考:美国干涉越南问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美国担心如果越南完全落入共产党手中,其他东南亚国家也会纷纷倒向共产主义一边。美国干涉越南问题的真正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加紧扩张美国的势力,从而称霸世界。

美国干涉越南问题首先体现为在越南南部扶植亲美傀儡政权,成立了越南共和国。

1955年,在美国支持下,吴庭艳在南部越南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吴庭艳担任总统。这样,越南北部是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南部是美国扶植的以吴庭艳为首的越南共和国,越南分裂的局面正式形成。

分裂之后的南越情况:

受美国支持的南越吴庭艳政府实行独裁统治,南越人民仍然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与此同时,国家的分裂使越南南北方人民骨肉分离,南越人民要求早日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这样,从1959年起,南越人民掀起反抗吴庭艳政权、要求祖国统一的武装斗争,并得到越南北方的支援。反抗斗争逐渐发展为有组织、有领导的大规模斗争,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成为南方游击队的统一领导机构。在越南南方人民的抗争下,南越政权风雨飘摇。

为防止南越政权垮台,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南方,开始了长达12年的侵略越南的战争,越南战争爆发。

(1)二战后,法国再次入侵印度支那地区(1945—1954)。

(2)1954年签署《日内瓦协议》,印度支那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3)1955年,在美国扶植下,越南南部成立越南共和国,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4)南越人民掀起反抗吴庭艳政权的武装斗争,组成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随着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南方,美国侵略越南的越南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2、经过:

(1)战争的爆发: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南越,此后在南越大力推行“特种战争”。越南战争爆发。

1961年5月,为防止吴庭艳政权垮台,美国派遣“特种部队”(主要是军事顾问)进入南越,此后在南越大力推行“特种战争”。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南越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什么是特种战争?

所谓“特种战争”,就是美国出军事顾问,出钱出枪,帮助南越军队镇压南越人民的反抗斗争,就是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但美国的特种战争没有消灭南越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统一领导下,到1964年,人民武装力量已经解放南越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积极寻找机会扩大战争。1964年8月,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进入北越领海进行挑衅,之后美国声称该舰遭到北越的鱼雷袭击,并以此为借口,在1965年悍然扩大战争,(侵略程度的扩大---用越南人打越南人扩大为直接出兵打越南人),大规模派兵作战;(侵略区域的扩大---从越南南方扩大为整个越南)对越南北方开始进行大规模轰炸,这样,美国在越南南方进行的特种战争,由此扩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理解:“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战争的扩大

(侵略程度的扩大---用越南人打越南人扩大为直接出兵打越南人;

侵略区域的扩大---从越南南方扩大为整个越南)

(2)战争的扩大:1965年,美国扩大战争,大规模派兵作战,对越南北方实行大规模轰炸。美国在越南南方进行的特种战争,扩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在局部战争阶段,美国采取“南打北炸”的战略。在越南南方,美国出动地面可空中部队,对游击队进行大扫荡,制造无人区;在越南北方,美国实行大规模轰炸,摧毁工厂、公路铁路、桥梁和水利设施。在整个轰炸期间,美军共出动飞机10、8万架次,投掷炸弹258万吨,相当于越南北方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承受了16、2吨的炸弹。

面对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国和南越政府的军事进攻,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越南南方军民尽量避免与美军发生正面冲突,利用地形优势,开展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美军的实力。他们还经常设下插着竹签的陷阱,只要掉进去就死定了。那个时候美国士兵经常做噩梦,梦见自己一不小心掉进了陷阱。

这是在说越南军民的坚决抵抗,此外越南人民不是孤军奋战的,他们的抗美救国战争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支持。越南战争扩大之后,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国土是越南人民可靠的后方。中国人民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甚至不惜民族牺牲,竭尽全力,支援越南人民将抗美救国战争进行到底。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向越南提供的物资总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约160 万吨。此外,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

越南人民的坚决抵抗挫败了美国的各种战术,美国陷入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

从美国国内来看,由于美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这场战争,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国内民众强烈不满,反战运动日益高涨。1965年有25万人参加了反战游行。美国的民意调查表明,因为越战美国总统的支持率大大下降。

从越南战场来看,由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胜利的希望,战场上美军士气日益低落,军队中开小差的士兵人数急剧增加。比如,在执行任务时,许多人很明显在走神,这样的军队难以继续进行有效的作战,更不用说取得最后胜利了。

在内外交困之下,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战争越南化”,越南人自己打,美国将从越南撤军。他的助手基辛格对此解释说,退出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要是这种无谓的痛苦继续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1973年1月,美国和越南在巴黎签订停战协议,美军撤出越南,越南战争实现了越南化,让越南人自己打。

(3)美军撤出越南:1973年,美国和越南在巴黎签订和平协议,美军撤出越南。越南战争实现“越南化”。

其实越南化阶段很类似于前面的特种战争,因为美军撤出了,但在南越留下了2万多名军事顾问,并保留相当规模的海军和空军,继续支援110万南越军队作战。 1975年春,越南军民发动了著名的春季攻势,南越首府西贡解放。受美国支持的南越政权覆灭。越南战争以美国彻底失败告终,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胜利结束。。

(4)战争的结束:1975年,南越首府西贡解放,南越政权覆灭。越南战争结束。此后,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特别提示:越南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种战争”(1961—1964)(开始)

第二阶段:局部战争(1965—1973)(升级)

第三阶段:“战争越南化”(1973—1975)(尾声)

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南越,此后在南越大力推行“特种战争”。从1961—1964年是越南战争的开始阶段—特种战争阶段;

1965年,美国扩大战争,大规模派兵作战,对越南北方实行大规模轰炸。美国在越南南方进行的特种战争,扩大为侵略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直到1973年,美国和越南签订停战协定,美军撤出越南。从1973-1975年是越南战争的升级阶段---局部战争阶段;

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越南战争此后进入越南化阶段,直到1975年南越政权覆灭,战争结束。从1973-1975年是越南战争的尾声---战争越南化阶段。

3、历史地位:越南战争是继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发动的又一次局部战争,是美国侵略战争史上历时最长、损耗最大的一次战争。

越南战争是继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发动的又一次局部战争,是美国侵略战争史上进行的时间最长、损耗最大的一次战争。

4、影响:

(1)美国:(发动者)

A、越南战争消耗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是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之一。

B、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越南战争使美国政府陷入困境,迫使其不得不调整外交战略,实行战略收缩。

这场战争历经美国三任总统,依次是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历时1961-1975年14年,使美国付出了5万多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3500多亿美元的代价。损耗如此大,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影响。战争的巨大消耗极大地削弱了国力,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资本主义霸主地位动摇。有人讲: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的错误。

除了巨大的消耗之外,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越南战争使美国政府陷入困境,迫使其不得不调整外交战略,提出尼克松主义,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尽快从越南“脱身”,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2)世界局势: 20世纪70 年代,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

越南战争使美国政府陷入困境,迫使其不得不调整外交战略,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苏联更多地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略,利用美国的战略收缩加紧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在20世纪70 年代,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

(3)越南:(应战者)

A、越南人民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越南实现南北统一。

B、战争也给越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首先是越南战争以越南人民的最后胜利告终,越南人民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此后南北分裂的局面结束,越南实现了统一。

但战争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争期间,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之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共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比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炸弹还多。战争造成160多万越南人死亡,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另外,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用飞机向那些被认为是游击队藏身之地的森林喷洒一种高效除草剂,使树叶脱落。因盛放这种除草剂的瓶子上的标签是橙子颜色,故名“橙剂”。这种化学药剂不仅破坏了大片森林,还毒害了许多越南民众。

“橙剂”中含有毒性很强的毒素,在人体中的潜伏期十分长。越南战争后,“橙剂后遗症”逐渐显现,越南人民深受其害。他们血液中的这种毒素含量远远高于常人,其身体因此出现了各种病变。更为严重的是,毒素改变了他们的遗传基因。在越南不少地区,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缺胳膊少腿儿、没有眼睛或浑身溃烂的畸形儿,还有很多弱智儿童。这些人都是“橙剂”美军喷洒的除草剂的直接受害者。

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点

这两场战争都是全球冷战局面下的局部热战,有必要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相似点:

这两场局部热战发生的国际背景相似—国际大背景是美苏冷战,二者都是全球冷战背景下的的局部热战。国内背景相似—在美苏冷战作用下,朝鲜和越南都形成分裂局面。

①背景相似:都是全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都形成分裂局面。

这两场战争都是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发动的原因相似--都是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从而加紧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称霸世界,与冷战目的相同。可知,这两场热战是美国为了配合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而发动的。可知,美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根本原因相似:都是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从而称霸世界。

③过程相似:苏联和中国都给予被侵略国家有力的支援。

朝鲜和越南都不是孤军奋战,都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援助,援助力度最大的是苏联和中国。都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战略的失败。

④结果相似:都以美国失败而告终。

两场战争都是美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从结果看,侵略者美国都没有得逞,美国遏制社会主义的战略失败。受侵略的国家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⑤影响相似:战争的失败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国力,影响了美苏冷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造成深远影响。都给被侵略国家带来巨大灾难

两场战争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的失败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国力,影响了美苏冷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造成深远影响。战争不仅使侵略者美国遭受损失,更是给被侵略国家带来巨大灾难。不同点:

国际背景---美苏冷战:

朝鲜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是美苏冷战初期;

越南战争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之间的冷战已发展到争霸阶段(冷战加剧阶段);

①背景不同:

朝鲜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初期;越南战争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阶段

②过程不同:

朝鲜战争时,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侵略,中国直接派兵,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越南战争时,美国单独进行干涉,苏联和中国提供了武器和物资,越南主要依赖自身的武装力量。

③影响不同: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南北仍处于分裂状态;美国加紧对中国实行封锁,中美关系恶化。

越南战争后,越南实现南北统一;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四、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热战是冷战的产物;热战影响了冷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冷战的进程。

从热战出现的原因分析热战与冷战的关系:这两场热战都是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发动的目的都是为了遏

制社会主义,从而加紧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称霸世界,同冷战目的相同。可知,这两场热战是服务于冷战的,是美国为了配合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而发动的,是冷战的产物。

从热战出现的原因来看二者的关系是:热战是冷战的产物。我们说热战是冷战的产物,依据是热战是为了实现冷战的目的,遏制社会主义。

从热战出现之后的影响分析热战与冷战的关系:两场热战都是美国为遏制社会主义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但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的失败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国力,影响了美苏冷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影响了冷战的进程。例如,朝鲜战争之后,针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壮大的情况,美国加紧对中国实行封锁,冷战加剧。越南战争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国力,迫使其不得不调整外交战略,实行战略收缩,美苏争霸开始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情况。

从热战出现的影响来看二者的关系是:热战影响了冷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冷战的进程。

高中历史 第18、19课 “冷战”中的“热战”与中东战争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二、教材分析 《“冷战”中的“热战”》与《中东战争》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18课与第19课。二战结束后虽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统计表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8课共有二个子目,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第19课共有三个子目,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历次中东战争、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必修I《世界多极化趋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等,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等,学生对朝鲜半岛形势、中东问题,这些新闻热点有一定了解,对于越南战争的认知有些是通过影片了解的,对于不学习地理学科的同学来说,从地理位置、战略地位认识战争的起因有一定的困难,中东问题错综复杂的历史、宗族、民族纷争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学科素养:经过一年半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学科素养都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通过朝鲜半岛地图、中东战争示意图、漫画、文献材料解读、史学观点的辨析及视频等,相信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学习兴趣:2018、2019世界十大热点新闻相关视频节选、珍贵的历史照片、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墓志铭、漫画、名人名言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和平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和平的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并存在反复,进一步认识和平来之不易,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时政新闻、世界地图,关注地区热点频发地的位置;利用教材和资料,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阅读教材按时间顺序自制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进程大事年表,结合相关史学著作、名人观点、视频、文学作品等分析三次战争影响。 3.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的关系,分析“冷战”与“热战”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介绍中东和平的重大事件和遭遇的挫折,认识到和平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和平的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并存在反复。 5.局部战争造成了巨大人员物质损失,交战国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军备上,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萨达特、拉宾被刺,给中东和平带来一些影响,然而世界走向和平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五、重难点分析 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情及高考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影响;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和平进程的艰难性。 2.“冷战”与“热战”的关系;中东局部战争和当时世界大势之间的关系,中东问题的原因。 六、设计思路 本着立德树人的原则,结合学情,结合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把本单元四课时按教材时间顺序合并为两课时,完成课标要求。本单元也可以从西方国家与亚非拉国家之间发生过的战争入手,把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与21课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进行合并,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入手,把19课中东战争与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进行合并,但考虑到学生学情,兼顾教材时序,所以选择本课的整合方式。 本课以大连海湾高级中学的“一三六模式”为载体,“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为指导,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为手段,借助教材、课前案、课堂案、相关影视资料,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设置、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反馈,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围绕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展开教学。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0世纪上半期相继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平的时间非常短暂,以至于有人把两次世界大战合称为“30年战争”。在两极对峙、冷战的国际背景下,尽管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不断,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和平的直接威胁。今天,这些地方有的仍是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也是全球24小时热门新闻的火山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短视频,关注视频中的重大事件。 视频中的重大事件有半岛问题、中东问题,如果重回20世纪50至70年代,我想还会有一个地方进

军事理论选择题

《军事技术》章节 一、单选题 1、军事高技术的体系结构是由科学技术体系中面向军事应用的那部分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的,它包括( C ) A、基础科学、技术科学 B、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 C、军事基础技术和军事应用技术 D、军用光电技术和军用航天技术 2、当代高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其中基础是( C ) A、新能源技术群 B、信息技术群 C、新材料技术群 D、生物技术群 5、炮兵声测侦察的理论基础是(双耳效应) 6、以下属于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是(B) A、美国的U-2R B、美国的“捕食者”号 C、俄罗斯的米格-25侦察机 D、美国的SR-71 7、创造武器系统采用制导技术的先例的标志时间是(D) A、20世纪70年代 B、第四次中东战争 C、海湾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纳粹德国制造的V1、V2导弹 8、惯性导弹的特点是(能独立进行工作、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抗干扰能力、隐蔽性好) 9、下面属于导弹的是(D) A、人造卫星 B、制导炸弹 C、火箭弹 D、火箭助飞的鱼雷

13、可以有效防可见光探测,也具有防紫外、近红外探测性能的是(迷彩伪装技术) 14、被称为“王牌技术”的是(隐身技术) 26、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全维军事革命,其核心是(军事信息化革命) 27、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作战思想是(全体震慑性打击) 28、采用精确打击特种作战相结合的作战思想的典型战争是(阿富汗战争) 29、未来战争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核心是信息技术 30、第四代导弹的发展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 三、判断题 4、反坦克制导地雷装有一个无声音响传感器和一套通信设备,能发现400米以外的装甲目标,并待其接近至200米时自行引爆。(错) 6、伪装的基本原理是减少目标与背景的特性差别,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特征,从而降低目标被敌方探测的概率。(对) 11、从功能上讲,指挥自动化系统实质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电子对抗和其他作战信息保障功能的军事信息系统。(对) 12、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原理是指系统的工作过程,整个指挥控制过程分为情报获取、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计划和命令下达六个环节。(对) 14、新军事变革将变集结式作战保障为聚集式作战保障。(对) 15、指挥自动化系统自身的发展是指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多媒体、人工智能和通信的新技术、新方法完善提高系统的性能,并把服务对象由指挥员扩大到战斗员。(对) 17、新军事变革是以创新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为先导。(对) 18、现代战争史体系对体系的较量,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对) 19、导弹预警卫星上装有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相机,能在导弹发射后80秒内捕捉到导弹尾焰并确定其位置。(错) 20、航天器是到空间完成特定任务的有效载荷。(对) 《军事思想》章节 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

冷战与热战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执教者:曹克亮赣榆县沙河三中 【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 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掌握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难点】: 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5分) 1、提问:人类步入21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 大战,其后果不堪回首,却又挥之不去。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 新秩序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 2、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 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这些将是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目标(2分) 三、教授新课(28分)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表现为美苏两国由于战后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而成为世界两强,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日益加深。 (一)、“冷战” 1、请学生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 2、师在学生思考基础上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

《军事理论》第二章 军事思想

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正确答案: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问题 2 2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B .孙武 问题 3 10、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B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D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问题 4 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B .人的因素 问题 5 28、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D .经济利益 问题 6 16、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D .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问题 7 9、《战争论》的作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克劳塞维茨 问题 8 4、关于《战争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D .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问题 9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问题 10 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 答案

教案:最新高中历史 冷战中的热战岳麓版选修

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 课标要求: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背景:半岛分立,引发内战;出于争霸,美国插手。 2、概况:内战——国际性战争 朝鲜内战(1950年6月25日) 国际性战争:美国插手(1950年6月27日) 美国为什么要插手朝鲜战争? (1)仁川登陆(1950.9.15) (2)中国援朝(1950年10月19日) (3)边打边谈(1950年7月10日)上甘岭战役(1952.10.14)(4)停战协定(1953年7月)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3、结果及原因:朝鲜、中国;以“38线”为界,南北分裂

投入兵力:双方投入总兵力300万,联合国军120万;中朝方面188万,朝鲜45万,志愿军130多万。美国共投入了三分之一的陆军、五分之一的空军和二分之一的海军,支出二百亿美元的直接战费,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化武 伤亡:1、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中国有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联合国军2256523,总计:2429370。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合计:683079;失踪:美军8177,联合国军470267,合计:478444;被俘:美军7140,联合国军92970,合计:100110;受伤:美军103284,联合国1064453,合计:1167737。 4、评价:“冷战”产物;朝鲜、中国、美国 问:如何理解朝鲜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战争过程:内战——国际性战争:对苏联实行“冷战”,遏制苏联; 战争结果:以“38线”为界,南北分裂:两种势均力敌的社会制度的较量。 问: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援助朝鲜,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应该出兵。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国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二、越南战争 1、背景:南越人民,统一斗争;取代法国,美国涉足。 1)越南民主共和国(1945年9月2日)抗法斗争,1954年与法国达成协议,以北纬17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 2)1955年美国扶植吴庭艳成立越南共和国,越南分裂。 问:美国为什么会取代法国在越南的地位? 3)南越人民掀起反对吴庭艳政权的祖国统一斗争,并得到越南北方支援。4)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南方,开始了长达的侵越战争。 问:美国为什么涉足越南战争? 2、概况: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停战协定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

冷战时期局部战争小议_2012

形势与政策课程随堂笔记

冷战时期局部战争小议 时间:1947年——1991年 冷战对峙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 以前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国家阵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 冷战时期,各阵营中国家除了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冷战时美国争取霸主地位的表现,其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冷战以1947年杜鲁门主义为标志开始,以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统一柏林墙倒掉为标志结束。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资本主义的恐慌,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与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双方都在他国挑起间接的战争对抗,而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没有一方希望挑动对方直接作战,因为这意味着全面核战争——人类毁灭的危险,双方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了冷战的态势。 最终,美国战胜了苏联。共产主义在苏联遭到彻底失败——即便在苏联解体之前,不少前共产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已纷纷相继抛弃它们

的信仰。昔日的华约早已无处寻觅,而北约则一直活跃至今,并吸纳了不少前苏联阵营的成员国加入其中。 在整个冷战过程中,局部战争一直不断。主要爆发了一下战争: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越南抗法战争 1945年9月---1954年7月 两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1947年10月22日---1948年12月31日 第二次:1956年8月初---1965年9月23日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 1967年6月10日 美国入侵越南战争 1961年---197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10月26日 第三次印巴战争 1971年11月21日---1971年12月17日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 二战和一战对世界上所有参加战争的国家都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但是美国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美国本土没有发生任何战争;相反,美国在经历了大萧条以后,通过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经济的爆发提供了高效的加速器,通过军工企业的发展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霸权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发动了冷战,美苏双方在科技方面更进行竞赛。个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有各自所属的同盟资助相互征战,对冷战的主要国家---美国和苏联提供了一个缓冲;同时,刚刚经历了第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 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 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 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 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教材通过“铁幕” 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 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 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五、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

冷战和热战

九下“冷战”与热战”教案 【板书设计】 一美苏争霸——冷战 1、什么是冷战? 2、冷战形成的背景 3、“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4、冷战的表现 (1)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2)经济: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杜鲁门主义的延伸 (3)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西方集体防御系统 二、两极对峙 1、北约的建立 2、华约的建立 3、两极格局 4、两极格局的发展与结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 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胜国极力压制战败国,他包含了很多矛盾,极不稳定,最终被法西斯集团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又如何呢?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两极下的竞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教授新课 (出示课件)二战时,美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二战结束后,这两个国家是不是继续合作呢? 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深刻地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冷战与热战这一课, 一、美苏争霸——冷战 1、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冷战”?是哪个国家推行的?它为什么推行这种政策?” 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教师归纳: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有:a、战后初期,德、日、意因战败而不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西欧各国的力量普遍被削弱;英国虽然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输尽了财富;法国元气大伤,经济濒于瓦解,殖民势力趋于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不仅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指手画脚,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军事上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垄断了原子弹,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1 000多艘其他战舰,它还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苏联也毫不示弱,他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加上世界范围内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战后欧亚两洲陆续建立起11个人民民主国家(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图》),加上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总共13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至此,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并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冷战”与“热战”(第2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第10 课《“冷战”与“热战”》 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 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重点、难点】 重点: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人类步入21 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其后果不堪回首,却挥之不去。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又是如何? 2、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请学习本课内容! 二、“冷战” 1、请学生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 2、教师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 多万,拥有30 艘航空母舰和1000 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 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

冷战论文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就是指战后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冷战时期,世界各地都不太平,都爆发着不同的战争,而战争各具特点: 一、当代局部战争的发展和类型 局部战争是在一定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进行的战争。二战结束以来,新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但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伏

彼起,一直没有停息过。据统计,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世界共发生过1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其中96%以上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第三世界地区,而欧洲则相对稳定,所占比例不到4%。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爆发的1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共产党和民族主义者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人民武装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战后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爆发了一系列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主要目标的民族解放战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并不断赢得胜利。这种战争冲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壮大了和平民主的力量,有利于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 第二,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造成了地区的动荡。被侵略国家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第三,霸权主义政策引起的战争。主要有1968年苏联出兵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第四,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亚、非、拉国家独立以来,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纠纷,以及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等诸多矛盾,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局部战

《“冷战”与“热战”》教案

《“冷战”与“热战”》教案 【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重点、难点】: 重点: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人类步入21世纪,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经历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其后果不堪回首,却挥之不去。回想一下,一战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又是如何? 2、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请学习本课内容! 二、“冷战” 1、请学生阅读课本P57小字内容并思考:“铁幕”降临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 2、师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3、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冷战”?是哪个国家推行的?它为什么推行这种政策?” 所谓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学案 岳麓版选修3

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 问题导学 一、朝鲜半岛的局势 活动与探究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材料一中的两个阵营指什么?“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是指什么方式?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分别指什么? 二、越南战争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我也深知,在美国的眼里,印度支那正是我们遏制政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座“冷战”中至关重要的堡垒。……在担任国防部长之后两方面事态的发展强化了我考虑越南问题的思路:古巴与苏联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苏联在柏林进行的新挑衅。两者似乎都标志着共产党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按照这一思路来考虑问题,在越南加强美国的势力就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了,因为,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整个东南亚。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材料二它(指越南政权)是我们的产儿,我们不能抛弃它,不能无视它的需求。如果它丧身于威胁它的任何致命危险——共产主义、政治混乱、贫困等等——那么美国将不无理由地要承担责任,我们在亚洲的威望就会降到新的低点。 ——约翰·肯尼迪材料三越南战争根本就不是对美国最后的严峻考验,实际上它削弱了我们在亚洲、在世界的地位,侵蚀了在过去三十年间直接支撑我国安全的国际合作结构。……我们最初是要证明我们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承担义务的意愿。可是我们正在证明,美国人民不可能再自愿投入这种斗争。与此同时,我们最老、最强的那些盟国撤回到自己的海岸,只剩下我们独自在全亚洲充当警察。 ——罗伯特·肯尼迪《反对越南战争》(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及越战对美国的影响。 (2)约翰·肯尼迪与罗伯特·肯尼迪对越南战争的态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据此并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你对越南战争的看法。 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从战争原因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利用朝鲜和越南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积极向亚洲渗透,在亚洲发动“热战”,并且两次战争都发展扩大为“局部战争”。 2.从战争过程看,美国不仅扶植当地傀儡政权,还直接参战;同时,朝鲜和越南也得到苏联、中国的支持。因此,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被称为是“冷战”中的“热战”。 3.从战争结果看,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这是“冷战”思维的体现。而美国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体现了美国为了在美苏争霸中确保优势的战略实质。 当堂检测 1.观察朝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战斗机图片,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岳麓版历史选修3《“冷战”中的“热战”》word教案

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 1、背景:半岛分立,引发内战;出于争霸,美国插手。 2、概况:内战——国际性战争 朝鲜内战(1950年6月25日) 国际性战争:美国插手(1950年6月27日) 美国为什么要插手朝鲜战争? (1)仁川登陆(1950.9.15) (2)中国援朝(1950年10月19日) (3)边打边谈(1950年7月10日)上甘岭战役(1952.10.14) (4)停战协定(1953年7月)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3、结果及原因:朝鲜、中国;以“38线”为界,南北分裂 投入兵力:双方投入总兵力300万,联合国军120万;中朝方面188万,朝鲜45万,志愿军130多万。美国共投入了三分之一的陆军、五分之一的空军和二分之一的海军,支出二百亿美元的直接战费,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化武 伤亡:1、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中国有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联合国军2256523,总计:2429370。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合计:683079;失踪:美军8177,联合国军470267,合计:478444;被俘:美军7140,联合国军92970,合计:100110;受伤:美军103284,联合国1064453,合计:1167737。 4、评价:“冷战”产物;朝鲜、中国、美国 问:如何理解朝鲜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战争过程:内战——国际性战争:对苏联实行“冷战”,遏制苏联; 战争结果:以“38线”为界,南北分裂:两种势均力敌的社会制度的较量。 问: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援助朝鲜,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应该出兵。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国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二、越南战争 1、背景:南越人民,统一斗争;取代法国,美国涉足。 1)越南民主共和国(1945年9月2日)抗法斗争,1954年与法国达成协议,以北纬17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 2)1955年美国扶植吴庭艳成立越南共和国,越南分裂。 问:美国为什么会取代法国在越南的地位? 3)南越人民掀起反对吴庭艳政权的祖国统一斗争,并得到越南北方支援。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案 北师大版(I)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学案北师 大版(I)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提升要求:比较北约与华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1.二战后头号资本主义国家是。 2.冷战的定义: 3.两极对峙:以为首的阵营和以为首的阵营(我们称这种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 4.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时间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目的是 5.冷战政策的表现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军事上 6.北约与华约 ①北大西洋公约:年建立,标志着以为首的 阵营成立,签订的条约是 ②华沙条约组织:年建立,标志着阵营成立,为首的国家是,签订的条约是 ③北约与华约有怎么样的共同之处? ④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7.热战表现: 【合作探究】 1.美苏为何由二战时的盟友变成敌人?二战后,美苏为何没有发生正面冲突? 2.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四、课堂小结 五、目标检测题: 【基本教学要求题】 1. 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上义与社会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2.杜鲁门说: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A.美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 B.美国的安全都直接或间接受威胁 C.威胁了和平就是威胁了美国 D.美国要做世界的霸主,世界的警察 3.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说:“我们或许可以预料以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 4.美国为应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 力一起,促进了欧洲的迅速复原,并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站前。材料论述了() 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 C.北约组织建立的背景 D.西欧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提升教学要求】 5.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两个大国。阅读材料

军事理论测试题

军事理论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C.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D) A.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D.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 3、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A) A.《高卢战记》B.《共产党宣言》C.《制空权》D.《机械化战争论》 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B) A.《孙子》B.《论持久战》C.《司马法》D.《六韬》 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A) A.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 B.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 C.对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 D.对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 6、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C) A.火药B.机械化武器C.核武器D.信息化武器 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D) 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D.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8、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C) 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9、《战争论》的作者是(A) A.克劳塞维茨B.拿破仑C.斯大林D.艾森豪威尔 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B) A.武器的因素B.人的因素C.经济的因素D.政治的因素 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B) A.战争与经济的关系B.战争与政治的关系C.战争的性质D.战争的规律 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B)A.孙子兵法B.毛泽东军事思想 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D.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3、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积极防御作战(D) A.慎重初战,初战必胜B.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 C.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D.坚守不出,专心防御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 C.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D.讲究技术,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6、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D) A.暂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B.实行“一国两制” C.以和平对话代替武力对抗D.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17、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不正确的是(C) A.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徽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冷战中的热战

冷战中的热战 ——1961-1975年美越战争 自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开始了为期44年的冷战,即除直接战争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美苏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南北朝、东西德、南北越等,都是其竞相划分的结果。其中美越战争则是冷战政策下、美国为谋取在越利益而进行的的一次真刀真枪的“热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此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并且是美国史上唯一打输的一次战争。 美越战又被称为抗美救国战争,即以胡志明为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联合反抗美国和越南共和国(南越)的统一战争。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国际联盟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政府害怕资本主义民主选举将使社会主义的影响进入越南共和国政府,因此越南共和国得到美国的支持,吴庭艳在越南共和国实行自由、民主、法治的资产阶级开明执政,这也使越南民主共和国走上推翻越南共和国之路。 1959年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推翻越南共和国,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越南共和国组织武装颠覆。1960年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支持推翻越南共和国政府的各组织组成,实际上由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对越南共和国进攻。而此时执政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则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局势”,这场中南半岛的战争,也成为冷战当中唯一的实战。 至此,美国逐步介入越南战争,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决心。政治上的腐败导致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的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的政府,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一支美国国防军特种部队进驻越南共和国,开启了美国国防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南战争开始的标志。 北部湾事件是越南战争的重大分水岭。越南民主共和国和美国与越南共和国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对多处美国军事基地发动了恐怖袭击。不久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参与程度依旧无可避免的不断攀升。在1965年8月1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五千五百名士兵发动了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陆地战,在空中支援并一场大规模炮击下,美国国防军成功摧毁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Van Toung的基地。 虽然,美国以大规模火力消耗敌军人力,越南人民军同样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国国防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撤离战场。越南民主共和国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加之美国面临越来越多的反战声讨,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让美国国防军逐步撤出越南,但在美越四方谈判进行的同时,越南战争仍在继续。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国防武装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恐怖袭击(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复活节攻势),最后以失败告终。而恐怖袭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