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R四大趋势与战略转型

HR四大趋势与战略转型

HR四大趋势与战略转型
HR四大趋势与战略转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大趋势与战略转型

德鲁克认为:“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力管理;人力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工业经济时代实物资本和资金是企业运作的核心,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人力资源管理也从无到有,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许多国外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副总级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直接向总经理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信息技术的全而渗透

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人力管理活动中事务性工作的效率,使人力部门的工作聚焦到更重要的事务上去。

——信息发布

信息技术使企业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布信息。比如很多企业采用“先内后外”招聘方式,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在公司内部网上发布信息,之后根据应聘惰况而决定是否到外面招人。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如果没有网络,要向分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员工及时公布这些信息,很不方便。再如发布公司管理细则,以往的办法是每个员工发一本制度汇编,成本高而且无法反映动态信息;如今,只要在企业内部网上建设几个网页就可以了。

——薪酬管理

由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以及家中工作方式的流行,员工工作地点越来越分散。在美国,已有4000万人在家里上班。这就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员工薪酬发放,企业如果在北京和上海、广州3个城市有分支机构,传统做法是3地各设一个机构负责该地的工资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与银行建立网络服务关系后,像GE中国公司,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全国2000多个员工工资的计算与发放,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培训革命”

很多培训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不用租场地、请老师、印资料、准备设备,也不用支付外地员工路费、食宿费等。节约了一笔可观数字的培训费用。同时,传统培训方式由于受训人员要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商业机合,这种机会成本有时非常高昂。据北大方正人力资源部数据,与传统授课方式比较,网络培训能够节约大约60%的费用。对于跨国公司,网络培训效率就表现得更突出,微软、Cisco、摩托罗拉等巨头都将员工培训课程搬到了企件的局域网上。

在人力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最深刻的后果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设了一个透明、快捷、低成本的互动途径,而这正是任何成功管理的基本元素,仍以北大方正为例。

例一、方正员工工作计划书制定业务目标书是方正员工每月必做的功课。员工在工作计划书中要明确在某个时间段内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完成这件事需要哪些部门配合等。上级管理者审阅目标书后,反馈给员工,如此反复几次最终上下级在双方认可的目标书上签字,形成一个具体的业绩考核标准。这个过程如果采用面谈等传统沟通方式会占用大量时间精力,通过E-mail可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几随时随地双向进行,效率大大提高。

例二、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正半年一次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也是通过公司内部网实施的。不用留下姓名、不用出面回收答卷,能够最大程度地客观反映员工的真实想法。结果经过人力资源管理部处理后,在公司内部网上公布并在高层会议中讨论,用以指导下一步的人力资源管埋工作。

趋势二:人力管理专业化

在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印象中,人力资源部是无专业性可言的,无非就是发发工资、考考勤之类。因此,在他们口中出现“你如果再做不好就到人力部去”之类的说词就并不奇怪了。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外部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成熟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序列、中国管理咨询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决定了与欧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企业规模大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差别很大,小企业大可以通过经验性管理应付自如,但在大型乃至跨国公司的管理中,经验管理已不可能胜任。中国当前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所以对人力资源管理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也很容易理解。

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合格的人力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IQ和EQ。完成企业人力管理所需要的具

体知识是:

A、人力管理专业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1、结合企业总体发展计划,在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设计人力中长期规划。2、设计职务说明书。3、与业务部门合作设计实施招聘方案。4、新员工辅导,使之熟悉公司组织文化和部门业务。5、设计合理薪酬,实行有效激励。6、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完成这些职能需要不同的人力管理专业技术,比如招聘时心理测试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心理测试技术(韦克斯勒成人智力表、MMPI人格测试、Rorschah Test、墨液投射分析等)的正确使用都有较强的专业要求;再如激励制度设计中的期权方案设计,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期权所涉及的金融证券知识没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就难以设计出一个优秀的期权方案。

B、外围知识

其他与人力管理密切相关的外围知识还有信息处理技术、劳动法律法规等。专业内容只有在外围知识支持下,才能够发挥作用,比如业绩考核方案设计、薪酬设计就要求人力部门对劳动法规、劳动力市场以及个业财务状况有充分把握,不可以随心所欲做出结论。大型公司规模大员工多,牵一发动全身,尤其如此。专业化知识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智商IQ”,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非智力素质在成功管理中同样重要,也就是所谓的“情商EQ”。EQ一词,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首创。但是作为一个概念,“非智力因素”概念是在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首次提出的。在亚历山大启迪下,美国心理学家万克斯勒于1943年提出“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概念,1950年韦克斯勒发表《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心理学界普遍将这篇文章作为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的标志。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加德纳提出多元化智力理论,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情商学说。但是把“情商”概念市场化,使之成为一个大众词汇的工作,是由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心理学博士D·戈尔曼完成的。在《情绪智力》一书中,他概括了“情商”的5个方面:第一、认识自身情绪;第二、控制情绪;第三、自我激励,能够不断地给自己定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工作;第四、认知他人的情绪。戈尔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类似,因此个体之间能够模拟别人的感受,当然这种能力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第五、人际关系管理。在良好的IQ之外,更应该具备良好的EQ,这是管理性职业与技术性职业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的刚性管理逐渐柔性化,管理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简单地凭籍权力实现,管理者的EQ的作用更加突出。此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管理者频繁面对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这时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不同观点保持理性批判态度、国际化视野等现代观念和专业知识同样重要。

总之,一个合格的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和管理潜质。因为当一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已经从资金、实力、市场环节转移到管理环节,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管理中非常更要的一环。

趋势三:人力管理中作业性职能的外部分包

目前很多企业已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事务外包,既有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也可以充分利用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服务获得规模效益。比如简历筛选,企业人力部门经常要面对大量应聘材料,自行处理效率很低,由招聘网站把简历汇集起来后,利用简历筛选软件,根据企业设定的个性化条件,比方说本科以上、英语四级、对java语声有2年以上开发经验等。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同时自动生成一封委婉的谢绝信反馈给被淘汰的求职者。中国主要招聘网站如51job、中华英才网都与为数不少的企业签署了招聘外包协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寻求就职机会,据《福布斯》杂志报道:1996年美国的人才网站仅有400多家,2000年已有近4000家。中国人才网站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已达400多家,各大型门户网站及专业网站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人才频道。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成熟,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人力管理中的养老、公积金等员工福利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完全可以外包给保险公司、银行等。

趋势四:人力管理职能的内部直线化

在组织扁平化导致管理幅度减少、员工素质提高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大量事务性业务外包导致人力部门小型化的语境中,不同层次直线管理者掌握必要的人力管理技术成为又一个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而应该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一般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业务部门管理者的人力管理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业务部门的直线管理者将面对越来越多的传统认为是人力部门的管理任务。

例三、部门裁员

裁员的整个过程涉及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劳动法律、经济补偿等方方面面,被裁减员工可能提出很多疑问。比如:自己工作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否到了裁员的程度等,管理者还要考虑裁员以后的后续事宜如谁来接管被裁减

员工的职务。失败的裁员过程对企业名誉有不利影响,部门经理与人力经理需要分享双方掌握的信息,以尽快完成裁员全过程,把裁员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而有中小企业裁员过程中,直接负责裁员的部门经理更需要掌握运用一些人力管理知识,比如通知裁员消息的时间、地点选择等具体细节的正确处理。

角色重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个矛盾:在我们反复强调人力管理的重要性时,人力部门所直接负责的工作却在不断减少,交给企业内部其他业务部门和外部专业公司去完成的工作却不断增加。

实际上,这正是一个似非而是的佯谬:正是因为人力管理作用不断突出,各业务部门都出现了大量人力管理工作,单一的人力部门已不能胜任,不得不由业务部门自己去实现部分人力管理职能;同时把非核心事务性人力工作外包,以使人力部门工作集中到核心职能上。

在1994年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年度会议上,Gale Parker主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部门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传播人力管理技术,担当动员工群体的沟通、宣传和倡议者角色,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要从过去的行政、总务、福利委员会角色转变为学习型组织、教育的推动者、高层主管咨询顾问、战略业务伙伴、管理职能专家和变革倡导者。实现这一角色转变的关键是:在企业经营目标的指导下,人力部门与业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采用最新的人力管理技术,用“新”的全局分眼光审视“旧”的“局部性”问题。

例四、跳槽率

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全局视野,就只能记住员工进来多少、走了多少,但是更多分析就会挖掘出更多富含价值的信息。比如,目前公司跳槽率达到30%,而市场平均跳槽率是15%,那么原因在哪里?是否业绩评价体系存在不足,需要重新设计?跳槽雇员是否是核心员工?如果是,那么对业务影响有多大?这时需要人力部门和业务部门协作,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通过关注更具战略性的问题并予以量化分析、部门间协作以及对直线部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开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体现自身价值,成为企业利润创造中心。

人力资源战略公司人力资源年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公司人力资源年战略规划

XX公司人力资源5年战略规划 壹、总体目标 根据集团总体战略运营目标,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围绕公司核心产业,以积蓄人力资本,构建企业文化为目标,整合组织流程、规范人事体系、建立素质模型、优化薪酬激励,通过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发展,有力地推动集团向现代化新型企业发展。 二、目标解读 积蓄人力资本:利用3到5年时间,以培养为主、挖掘为辅、引进为补充,造就壹支有操守、懂专业、善运营、能管理的人才队伍,包括房地产关联专业人才队伍、营销策划人才队伍、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和资本运作人才队伍;且将这支人才队伍锻炼和凝聚成壹个上下目标壹致、内外价值壹致、内部沟通协调、专业能力互补和共担分险成果的高效能团队, 构建企业文化:公司成立和动作多年来,已经形成壹定的"文化"和"习惯力量"。可是这种"文化"和刘总倡导的文化仍有差异,仍存于壹些消极面。因此,需要花壹段时间来逐渐总结、提炼企业的文化精髓;且通过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把这种文化逐渐固化下来,从而影响人的最终行为。企业文化建设壹个工期的工程,壹方面其建立需要改造人的思想,需要时间;另壹方面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需不断建设。希望五年之内可能形成壹个初步的框架和适合企业实际的文化建设模式。 整合组织流程:组织机构和部门间权限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整合组织流程,规范各部门职责和相互间的配合关系,理顺分工合作和业务流程,实现高效管理支作能够整合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人力配置的科学合理,也为整个集团和各控股公司之间理顺关系打下基础。 规范人事体系:作为壹家集团公司,壹个合理规范的人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为选用育留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也是集团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科学

推荐总结-《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读后感六篇

《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 读后感六篇 【篇一】 近日,我所在支部赴东莞华为终端公司新总部与华为的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归来后,又找来《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这本书,认真阅读了其中部分章节,感觉颇有几处印象深刻。 第一个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华为提出,要摆脱对人的依赖。一般来说,我们传统的对于人才的提法是要如何用良好的平台和发展条件留住人才。也是在这一导向下,各大高校、科研单位纷纷出重金抢夺人才,导致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才引进上的无序竞争等乱象。应该说,同样的问题,在华为所处的高度竞争性行业里,其所面临的这种人才引进上的抢夺和竞争的严峻程度肯定是N+次方的。那么华为是怎么应对的呢?我们在书中看到,华为采取的态度完全有别于我们传统的人才观。华为提出:“要摆脱对人的依赖。”“当把15万知识型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你才会深切地感到,尽管技术很重要,资本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人力资源管理。”所以,我们会发现,华为高层对于人才的流动心态非常开放,他们认为流动是常态,不流动才是不正常的。所以,华为的研发人员构成非常年轻,华为的人才流动更是非常频繁的,但是这些并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一波波人来了又去,但是华为仍然在前进。这就是管理和制度的力量。 第二个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华为强调,要避免辛苦的无效劳动。华为强调,“没有业绩的工作没有意义。比如说洗煤炭,你把煤炭洗白了,你确实劳动态度很好,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但是洗煤炭不具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我们

不主张加班加点,不该做的事情要坚决不做,这方面的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这样的理念对于我们所有工作的开展都是有意义的。当前,大部分的单位都面临人少事多的矛盾,在这个前提下,任何工作,只有当其价值与目标明确了,经过论证了,才有去开展的意义,否则都可能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对主体工作的客观投入和实际效能。 近年来,华为已经以一个民族自主创新品牌的形象逐步深入国人心中。华为也一直在探索如何管理一个世界级的、商业性的大型高科技企业。《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虽然只是以纪要的方式做了一些梳理和记录,但是它对于各个组织的管理与发展,都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篇二】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价值创造、评价和分配,下部分是:干部政策。 我对上篇感兴趣;对于下篇则因为自己是普通员工,没有什么切身体会和感受。 本书摘录的内容均来自华为公司高管的讲话和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的文件,并一一注明了出处。 书中提到什么是价值,我们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对资本的贡献价值,在这个价值下,每增加一个人,就要增加一部分增值价值。办企业一定要使客户满意,这是生存基础;也要使股东,这是投资的目的;同时,也要使贡献者满意,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这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办企业,所雇佣的人贡献的价值要大于他的产出,否者企业就是亏本的。任何盈利企业都不会做这种事情。

【干货】尤里奇:详解HRBP四种角色与人力资源转型策略

尤里奇:详解HRBP四种角色与人力资源转型策略1 时势造英雄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戴维?尤里奇就已经活跃在学术和咨询界,是GE 群策群力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但真正使其脱颖而出成为HR 领域顶级大师的,却是担任《哈佛商业评论》总编托马斯?斯图沃特的那篇“炸掉你的人力资源部”的文章。 斯图沃特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论异常激烈、一片混乱。关键时刻,尤里奇站了出来。 尤里奇通过重新界定问题,巧妙地避免了陷入争论的旋涡当中。他指出,是否废除人力资源部这样的问题是个坏问题:如果有价值,当然就不废除;如果没有价值,当然应该废除。 同时,他抛出了一个更有现实价值的问题:人力资源部到底该如何创造价值? 由此,他提出了成就其大师地位的第一个观点:人力资源部门不应该再关注活动本身;人力资源部不应该关注做了什么,而应该关注产出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尤里奇发展出HR 角色与贡献四象限模型,被几乎所有优秀企业采用,对人力资源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里奇后来位居《财富》杂志2001 年度管理大师之首,因为人们津津乐道尤里奇的四象限模型。 2 一道选择题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MBA 课堂上,尤里奇最喜欢抛给学生一道选择题:谁应该为公司里的人力资源活动负责? A.各部门管理者 B.人力资源人士 C.各部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人士合作 D.咨询专家 E.没有人,自生自灭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C。尤里奇会告诉他们,C 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A。 他告诉学生:“从根本上讲,各部门管理者对公司的产出和流程负有最大的责任。他们负责为股东提供经济利益,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员工提供工作的价值。为了达成这些产出,各部门管理者必须承担起人员管理的责任。”

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如何理解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什么是人力资源战略,如何理解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需要面临六个方面的转型和角色转换。角色差距1、工作重心偏离角色要求人力资源部目前的角色更多的表现为行政事务处理者,其基本职能是支持与服务,关注的核心是任务。整天忙于考核考勤,薪资福利的日常发放,档案与合同管理,员工的常规培训、招聘与调动、退休等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行业环境、核心竞争力、业务和技术现状以及老板的战略意图,甚至无暇顾及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年度计划的制定。从六种角色模型来看,充其量只是一个日常工作的战术者。2、工作方式背离角色要求通常情况下,HR 部门接到老板和直线经理的任务后都会不加思索地在去执行。例如,销售经理向人力资源部反映最近销售人员的士气不高,销售业绩大副下降,希望给销售人员涨工资以激励大家的斗志。通常情况下HR经理会在工资总额允许的前提下开始履行工资晋升的程序,填写表格,通知财务部等照章办事。在其中,人力资源部并没有履行“主治大夫”的职能,而仅仅充当了一个“大药房”的角色,即按直线经理的处方“卖药”而已。这种被动式的做法与可信任的实践者和直线经理的业

务联盟这两种角色定位相差太远。3、知识、能力远离角色要求要成为了履行以上六种角色,成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不仅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深谙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知识、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还要懂战略、业务和技术、行业动态、组织变革等相关知识。在我国大量HR从业者当中,有一部分既缺乏专业知识,同时又不懂业务和战略;有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另一些由业务部门优秀者转入HR部门的人士虽然对业务、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理解和熟悉方高出一筹,但缺乏专业知识;只有极少量的HR管理者或者由业务出身但意识到HR工作的专业性或者由HR开始但有高层接触企业运作的经验,使他们有能力成为公司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如何弥补差距1、转变观念,回归角色目前制约HR部门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首要障碍便是观念问题。首先,许多企业老板还没有想到将HR部门当作战略合作伙伴,人力资源总监往往不是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HR们不但很少有机会从人力资源角度评价企业战略的可行性,而且由于缺乏对企业战略意图和目标的准确理解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规划 的科学性。其次,HR部门将自己的职能仅仅定位于HR角色,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生命周期、运营模式以及整个的行业特点缺乏明确的了解,企图用通用的人力资源模式去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缺乏系统观和大局观。从以上分析可

某公司人力资源战略

xx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人的运作,是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生存,能否在市场中游刃有余的关键。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和任务就是: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战略方向及技术方案;为各下属分公司提供方向性技术指导。各下属分公司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集团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xx实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经营范围逐步扩大,企业实力逐渐增强,由此带来的管理压力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就其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伴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公司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拥有百余名的员工队伍,但其结构严重不合理。其中,管理人员中具备一定管理经验和较高管理水平的不足40%,基层员工中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均达到要求的不足60%。由此看出,公司急需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进行调整。 2、人事基础制度不完善 人事管理的基础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还停留在“人制”的基础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导致管理中出现“执行依据不足、人为因素过多”,难以对员工的工作做出公正的评价,产生“人浮于事”的现状,因此,在公司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方面形成公开、透明的规范化管理。 3、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与公司的日前的发展状况不符 公司目前发展状况离规范性的企业运作还有一段距离,从企业战略到营利水平,从企业文化建设到组织机构建设,远远达不到规范性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就必须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在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做好人事管理的基础上保障人力资源的供给、合理公正的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由于我公司目前的三项业务,广告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环保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则属于管理型产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各不一样,要想培训这样一批优秀人员,所花费的精力和资金将是很大的,不符合我公司的现状,为此,从经济原则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在保障人力资源供给方面应主要采取阶段性用人方式,以招聘外部人员的方式为主。员工的流动率不宜太低,全年流动率维持在40%――50%左右,利用一至两年的时间给企业选择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制定出关键人员的培养计划,一旦确定为关键人员应从待遇、职位、未来发展计划、培训等各方面予以关注,确保人员的稳定性。 当公司形成一定规模后,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营战略目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第一矛盾,为此,以不同的阶段的经营战略目标为依据,以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为工具,以各级管理部门的配合为支持,进行集团化的人力资源规划,搭建科学、合理、制度化的人力资源构架,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战略 一、不同战略阶段的目标 第一阶段: 基本消除目前弊端,搭建人力资源整体架构,夯实基础管理。(短期计划:2003年),应该建立和完善围绕集团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各下属企业实际状况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体系;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初步将各项制度、机制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来,努力形成以“集团管理为平台,下属企业实际情况为终端”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集中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当前紧迫的工作,解开瓶颈环节; 第二阶段: 系统规划,实现管理的分步提升,使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入成熟阶段。(中期计划:2003年---2004年),全面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运作,对集团人力资源工作进行综合统筹、分级管理,引进各种方法和手段,推进集团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各项制度、各个工作的开展、实施与完善。在集团与下属企业间充分形成互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效果,提升管理水平,使一大批管理人员快速成长,推动集团国际化进程及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阶段: 完善升级,实施前瞻性管理,发挥战略牵引作用。(长期计划:2004年--),全面夯实人力资源各项工作,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升级、维护;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地开展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及方案.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及方案 一、人力资源规划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企业发展规划,通过诊断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并考虑未来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来进行分析、预测估计,对岗位编制,人员配置、技能培训、绩效考核管理、人力资源政策、招聘和选人等内容进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性规划。 二、人力资源战略的目的 1、规划人力发展 人力发展包括人力预测、人力增补以及人员培训,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人力资源规划一方面对目前人力现状的分析,了解人事动态,另一方面,对未来人力需求做一些预测,以便对以后企业人力的增减进行通盘考虑,再根据现状制定人力增补和培训计划,所以说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发展的基础。 2、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目前大多数企业,一些岗位的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一些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而另一些员工则工作过于轻松,也许有些人的能力有限,而另一些员工则感到能力有余,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那么,人力资源规划就可以改善人力分配不平衡的现状,谋求合理化,使人力资源能更好的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任何企业,都是要不断的追求和发展的,而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的获得与运用。也就是说如何能适时、适量、适质的使企业满足的各类人才的需求,就需要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外在多变因素来配合企业发展的目标。 4、控制和降低用人成本 如何做到降低用人成本呢,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就是工资,而工资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分布情况,人员分布状况指的是在公司中人

员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上的数量状况,当一个企业年轻的时候,处于低级职务的人多,人工成本相对便宜,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职务等级水平的上升,工资成本也就增加,如果再考虑物质上升的因素,人工成本可能超过企业所承担的能力,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未来的人工成本是未知的,难免会发生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趋势,因此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的逐步调整人员的分布状况,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人力资源效能充分发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中所占的比率。 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功能 1、企业管理确定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从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还是职位提升以及岗位任务的调整,不通过一定的计划很难去实现。例如,什么时候需要补充人员,补充哪些层次的人员,如何避免各部门员工提升机会不均,如何组织多种需求的培训等,它会为企业员工的录用、晋升、培训、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控制等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2、人事决策 人事决策对管理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持续时间长,调整起来也困难,为了避免人事决策的失误,掌握准确的第一信息室至关重要的。 例如,公司在未来某段时间内缺乏某个岗位有经验的员工,而这种经验的培训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岗位需求,那么是如何处理呢?如果从外部招聘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且也不可能在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如果自己培养,就要提前物色合适的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还要考虑培训过程中人员流失的可能性,显然,在没有准确的信息,决策是难以客观的,而且也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 3、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只有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下,员工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对企业有归属感,从而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努力的争取,有利于引导员工认识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人力资源规划还采用多种对员工的激励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读书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读书笔记 有一种说法是:每个经理都是半个人事经理,简单明白地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每一个职业人工作中的地位。无论是否在人力资源部门,掌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人事管理应被视为每个管理工作者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段时间以来,阅读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让我对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此次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思维上的调整 1.对于人性基本假设的调整 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个人认定的基本假设影响着个人的人事管理哲学,同时介绍了麦克雷格的XY理论,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Y理论告诉管理者,要尊重和相信下属员工,要为他们提供工作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要想办法激励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满足个人需求和目标的同时完成组织的目标。 在此之前也了解过这个理论,当时非常想当然地赞成Y理论的设定。如今多少有一些工作经验之后,结合书中的介绍,我明白了应该将XY理论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至少,在要求自己上,应该践行X理论,进行严格的管理;而对于其他人,则应该使用Y理论的设定,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对工作分析的认识的调整 书中对于工作分析的定义是这样的:(1)确定工作的任务是什么;(2)确定应该雇用哪些人来承担这一工作。工作分析的结果提供了与工作本身的要求有关的信息,而工作要求是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基础。之后作者介绍了工作分析的步骤和常用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起初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基础环节的重要性,后来,在实习生招聘的简历筛选和初步面试的环节中,深刻体会到了工作分析的意义。有一些职位的工作内容写得非常详细,从而方便了对现有简历有针对性的挑选;而一些职位的信息相对模糊,针对性就不那么强。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方法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方法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方法是什么 1.基本定位问题。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战略人力资源体系,首先必须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价值链为核心、行为有效为焦点”的战略理念。具体来讲, 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1)对企业战略进行系统透彻的解读。战略转型过程中,战略意图、商业模式、核心能力、竞争定位和战略组合等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是仅仅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中就能够理解的,HR管理团 队必须要对企业战略方针、经营理念、核心能力和战略目标要求进 行深入理解;澄清竞争定位和业务战略,包括市场定位、价值主张、 价值链和业务模式,企业战略对各业务和职能部门、对各级员工队 伍能力、HR管理机制与管理举措的要求,明确企业战略转型对HR 的要求; 2)对各业务及价值链进行深入了解。战略的转型与实施成功,核心是市场定位、价值主张、价值链和业务模式的成功转变与实施。 因此,转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只有对各个业务板块、各条价值链 和业务成功要素提供了有力支撑,才能够对企业的转型变革提供支 撑和推动。尽管多数HR们对于市场竞争、价值链和业务模式比较陌生,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比较欠缺,但是,要想使得人力资源规划 工作真正发挥作用,HR们必须深入到业务部门,与业务主管们共同 探讨、深入理解各模块价值链的要求; 3)对价值观念、员工行为做深入理解。战略的转型、组织的变革,本质上是企业员工行为的改变。企业转型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全体 员工按照战略要求、组织要求、文化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协同转变,是自己的行为与转型要求协同一致的过程。因此,HR们在理解 战略、理解业务的同时,还必须深入理解战略转型对员工行为提出 哪些转变要求,尤其是对各级管理者、骨干员工的行为转变提出了

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关人力与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总体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住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目的,并将他们转化为前后一致的、整体化的、完善的员工管理计划和政策,是“从人力资源的“质”和“量”入手,评估目前人力资源的质量与企业目前及未来发展变化所需之间的差距,并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过程”。 人力资源战略的五个需求层次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符合人的本性需求。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因此,现代企业的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战略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层次,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事实上,任何一个层次的需求我们都是不能忽略的。 一、生理需求 首先在生理需求方面,体现在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上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使员工寝食无忧,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沃尔玛的人力资源战略就非常重视员工生理需求的充分满足,并将此种需求与企业利益挂钩,实现双赢。利润分享计划:每个在沃尔玛工作两年以上的并且每年工作1000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分享公司当年利润。此项计划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之后,山姆又推出了雇员购股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沃尔玛公司还推行了许多奖金计划,最为成功的就是损耗奖励计划。如果某家商店能够将损耗维持在公司的既定目标之内,该店每个员工均可获得奖金,最多可达200美元。这一计划也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损耗率,节约了经营开支。 二、安全需求 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安全、稳定、依赖、免收恐吓、焦躁与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法律、秩序、界限的依赖等等。 那么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源战略中,就是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例如公司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要完善,工作环境要尽量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考虑到员工的感受;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频繁裁人的公司会让员工失去稳定感,从而会诱发主动跳槽等等。 三、归属的需求 现代社会中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加剧了人们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人们希望能够真正团结起来,共同地应对外来危险,共同地面对同一件事情,人们会在别人对自己的协助中获得满足。广大的足球球迷在观看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同仇敌忾的凝聚力,正是现代人追求归属感的有力证据。 那么,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想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例如丰田公司建立的“公司内的团体活动”就使员工找到了归属感。它设立的“亲睦团体”是同学、同乡或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加入到其中,为了避免机构庞大,它还按照各种条件分成更小的团体,这样可以使参加者更加随意,亲近地接

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课程考查设计 XX公司人力资源部(五年或十年)战略规划 XX公司人力资源部 2011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人力资源部战略目标 (3) 第二章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4) 第三章人力资源职能规划 (6) 第四章结束语 (13) 附件:1. 《2010年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进度表》 2.《 2010年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方案》 3. 《W公司2010年培训计划总表》 4.《人力资源部月度工作总纲》

前言 xx公司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现状如何?公司战略如何?对人类资源部门的要求?(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未来5年(10年)公司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展面临如何的局势?……实现经营目标,获得更大的发展,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规划是实现公司战略规划的关键性环节,通过预测因未来的环境变化和经营目标变化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为公司提供未来所需要人员的配置方案、实施办法以及持续改进的措施,为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一章人力资源部战略目标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使命 人力资源规划的使命是为W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设并完善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平台,吸引与公司吻合的人才,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用兼具竞争性和公平性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力,在为W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W公司和个人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发展目标 公司层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全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由后勤服务为主转变为管理与服务并重,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公司管理的轴心之一,推动科学化管理进程,形成公司凝聚力高、持续竞争力强、团队协作顺畅,组织运作高效的整体,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业务层面:能够准确及时的配置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建设科学的组织结构,使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化,以适应业务拓展、功能调整和市场变化。 职能层面:结合职位、工作、人三者关系打造人力资源平台,建设业务操作系统,使工作分析、招聘录用、岗位配置、培训教育、薪酬福利、绩效管理等工作专业化,流程规划化,为公司创造科学化的管理环境,为员工提供优良的成长机制和发展空间。

人力资源管理读书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人力资源管理》读书笔记 有一种说法是:每个经理都是半个人事经理,简单明白地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每一个职业人工作中的地位。无论是否在人力资源部门,掌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人事管理应被视为每个管理工作者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段时间以来,阅读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让我对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此次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思维上的调整 1.对于人性基本假设的调整 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个人认定的基本假设影响着个人的人事管理哲学,同时介绍了麦克雷格的XY理论,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Y理论告诉管理者,要尊重和相信下属员工,要为他们提供工作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要想办法激励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人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满足个人需求和目标的同时完成组织的目标。 在此之前也了解过这个理论,当时非常想当然地赞成Y理论的设定。如今多少有一些工作经验之后,结合书中的介绍,我明白了应该将XY理论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至少,在要求自己上,应该践行X理论,进行严格的管理;而对于其他人,则应该使用Y理论的设定,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2.对工作分析的认识的调整

书中对于工作分析的定义是这样的:(1)确定工作的任务是什么;(2)确定应该雇用哪些人来承担这一工作。工作分析的结果提供了与工作本身的要求有关的信息,而工作要求是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基础。之后作者介绍了工作分析的步骤和常用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起初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基础环节的重要性,后来,在实习生招聘的简历筛选和初步面试的环节中,深刻体会到了工作分析的意义。有一些职位的工作内容写得非常详细,从而方便了对现有简历有针对性的挑选;而一些职位的信息相对模糊,针对性就不那么强。获取详细信息的办法一方面是向相关人寻求更细致的职责描述,另一种就是在随同需求部门面试时,根据其他老师的问题判断职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候选人。 引申到个人的层面,日常也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细致的工作分析,以便于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同时也能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如何做才能使每个日常步骤更合理高效。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工作分析的拆解可以和番茄工作法结合,以便自己可以更专注于细节,减少工作中的疏漏。 3.对招聘工作认识的调整 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富有献身精神的雇员是最为重要的竞争武器。企业应当注重从各个方面培养雇员,在雇员中创造一种团队意识,保护雇员的就业稳定。这个要求落实到招聘与甄选的环节当中,就成为了一个远比想象复杂的系统。招聘工作并不是对临时出现的空缺的补丁,而是一个环节紧密的系统工程。从制定人员计划到选定招聘方式,从筛选候选人到候选人的测试,每个节点都为后来的工作奠基。这种复杂的流程与之前的设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作者提到的要成就一种“彻底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雇佣’”,

HR四大趋势与战略转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大趋势与战略转型 德鲁克认为:“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力管理;人力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工业经济时代实物资本和资金是企业运作的核心,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人力资源管理也从无到有,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许多国外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副总级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直接向总经理报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信息技术的全而渗透 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人力管理活动中事务性工作的效率,使人力部门的工作聚焦到更重要的事务上去。 ——信息发布 信息技术使企业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布信息。比如很多企业采用“先内后外”招聘方式,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在公司内部网上发布信息,之后根据应聘惰况而决定是否到外面招人。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如果没有网络,要向分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员工及时公布这些信息,很不方便。再如发布公司管理细则,以往的办法是每个员工发一本制度汇编,成本高而且无法反映动态信息;如今,只要在企业内部网上建设几个网页就可以了。 ——薪酬管理 由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以及家中工作方式的流行,员工工作地点越来越分散。在美国,已有4000万人在家里上班。这就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员工薪酬发放,企业如果在北京和上海、广州3个城市有分支机构,传统做法是3地各设一个机构负责该地的工资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与银行建立网络服务关系后,像GE中国公司,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全国2000多个员工工资的计算与发放,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培训革命” 很多培训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不用租场地、请老师、印资料、准备设备,也不用支付外地员工路费、食宿费等。节约了一笔可观数字的培训费用。同时,传统培训方式由于受训人员要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商业机合,这种机会成本有时非常高昂。据北大方正人力资源部数据,与传统授课方式比较,网络培训能够节约大约60%的费用。对于跨国公司,网络培训效率就表现得更突出,微软、Cisco、摩托罗拉等巨头都将员工培训课程搬到了企件的局域网上。 在人力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最深刻的后果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设了一个透明、快捷、低成本的互动途径,而这正是任何成功管理的基本元素,仍以北大方正为例。 例一、方正员工工作计划书制定业务目标书是方正员工每月必做的功课。员工在工作计划书中要明确在某个时间段内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完成这件事需要哪些部门配合等。上级管理者审阅目标书后,反馈给员工,如此反复几次最终上下级在双方认可的目标书上签字,形成一个具体的业绩考核标准。这个过程如果采用面谈等传统沟通方式会占用大量时间精力,通过E-mail可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几随时随地双向进行,效率大大提高。 例二、员工满意度调查方正半年一次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也是通过公司内部网实施的。不用留下姓名、不用出面回收答卷,能够最大程度地客观反映员工的真实想法。结果经过人力资源管理部处理后,在公司内部网上公布并在高层会议中讨论,用以指导下一步的人力资源管埋工作。 趋势二:人力管理专业化 在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印象中,人力资源部是无专业性可言的,无非就是发发工资、考考勤之类。因此,在他们口中出现“你如果再做不好就到人力部去”之类的说词就并不奇怪了。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外部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成熟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序列、中国管理咨询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决定了与欧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企业规模大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差别很大,小企业大可以通过经验性管理应付自如,但在大型乃至跨国公司的管理中,经验管理已不可能胜任。中国当前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所以对人力资源管理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也很容易理解。 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合格的人力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IQ和EQ。完成企业人力管理所需要的具

某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分析报告

某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公司人力资源环境SWOT分析

二、可行的战略组合分析

三、面向公司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及目标: 公司三个层次的经营战略和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经营思路,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调整,其主要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为: ?战略方向:培养一只职业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营销队伍;目标:两年内培养60名高级管理人员、20名各技术岗位带头人、60名高级技术专家、80名高级营销人员、160名中级营销人员、

18名海外营销专家。 ?战略方向:建立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层级岗位结构、岗位职责和关键业绩指标,配套的培训体系和任职资格制度。公开、透明的人事选拔、考评和晋升体系。目标:两年内80%以上的人事作业有明确的业务流程。 ?战略方向:激活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10%以上的岗位淘汰和晋升率(包括管理岗位);2%左右的流失率,专业岗位保持10%的轮岗率。 ?战略方向:竞争力的薪酬制度、高效的人事运作、切实有效的培训。目标:薪酬总体水平在两年内与沿海企业持平,工资费用比和人均劳动生产率高出主要竞争对手两个百分点。3年内培训费用达工资百分比为2%。专业岗位人均培训时间不低于36小时,技能岗位不低于18小时。 ?战略方向: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和公平竞争的人事氛围,提高公司凝聚力。目标:员工整体满意度(抽查)在两年内达到80%。 ?组建一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四、面向人力资源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理念改变: ?人性假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构建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础的。现在的 理论和实践逐渐群向于人性本中的学说,即“人性中的确有向 善的倾向:友谊、同情、善良、正义;但也有为恶的倾向:嫉

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分析

XX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分析 人力资源分析 1、人力资源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高层】 企业高层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一个人企业要想发展,人才是关键。XX公司目前有一支老龄化、不稳定、不团结的领导团队。年龄结果搭配不合理,没有形成梯队态势。高管人员部分拥有相应的行业知识、管理经验和强烈的发展欲望,并就公司的未来发展基本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企业中层】 企业中层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XX公司目前的中层人员基本具备不同程度的管理经验,并具有相应的行业技术技能。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想到企业管理理论培训,导致部门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企业成本,效率的损失还很严重。中层管理人员在公司内部管理中起枢纽作用,涉及企业高层指令的传达,企业基层具体情况的上传,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组织开展。目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占管理人员总人数的绝大多数,但因为历史原因对目前的薪金不满,处于一种可走可留的状态。 【企业基层】 企业基层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基础。目前XX公司基层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员工技能基本能够满足公司战略的发展需求,但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努力品质及降低成本。目前企业中基层是企业面临人力资源风险的主体来源。 2、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分析 XX公司相对与本地企业薪酬处于较高水平,就同行业而言薪酬水平也属上

游,导致公司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员工的平均工资就同行的薪水过高,而中层干部的薪水较低,这就使得中层领导缺乏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及创造力。应当说XX公司的薪酬对企业吸引人才还是有较大的优势的。但公司所处地区地处西部地区,周边高校较少,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公司离市场集散地比较远,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扎根公司。 3、目前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无人力资源预测体系支撑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绩效考核不能指导薪酬分配、培训、岗位调整、解聘等人力资源功能; 未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公平竞争机制,使企业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员工流动,因此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创造力; 公司内部员工素质目前还不足以支撑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司管理层很多管理办法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上,系统的管理理论培训尤为必要; 公司成立时间短,员工的工作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考核及优秀企业文化的缺失,公司员工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不强,导致目前的激励手段仅仅停留在经济方式上; 人员普遍惰性较强,需要采用较为有效的激励方式,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体制; 与行业内领先企业比较XX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滞后状态,人力资源体系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 4、结论及整改措施 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及竞争对手分析,XX公司目前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管理机构庞大,效率低下,员工惰性较强,低效员工在企业内有生存的温床,

人力资源管理读后感

人力资源管理读后感 张雨桐人资一班1221510005 通过读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书,我逐渐了解我的专业是什么。他的含义,他工作的相关内容。让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力资源,从字面上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一分为二,分成人力和资源。人力是指人类的体力或智力的劳动和创造;资源是指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客观物质。因此我认为可以将人力资源定义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谋求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有专家将其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这种定义法,以人的角度出发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由于人力资源是依附于人身上的劳动力,和劳动者密不可分的,因此用人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人力资源。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解释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既是个人能力的集合,也是一定范围内人的能力的集合。 人力资源至关重要,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四大类。在我国,最早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毛泽东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因此,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第一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人力资源是一种基础资源,本身不能带来价值,但能够推动和促进各种资源实现配置和发展。其次,其他资源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才能体现其价值,比如一块铁矿石离开人力资源的加工,成不了铁;一条河没人去打水,也就只是一条河,体现不了水文价值。大家都说21世纪人才最贵,也就道出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根据书中所说的,把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和员工管理这六大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也就是我们笼统说的方案和计划的组合,简单的打个比喻:“就像航行出海的船需要确定一个目的地定位好航标,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的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 2、招聘与配置 上面讲到人力资源的规划,既然有了规划,我们就要开始人员的招聘任用与配置。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公司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

人力资源战略量化管理支持人力资源战略转型

(人力资源战略)量化管理支持人力资源战略转型

量化管理支持人力资源战略转型 大易咨询 壹、量化管理支持完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来见,人力资源部门不应只是管理保障部门,而应该是壹个价值创造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标于于为企业吸引、培育和保留人才,且通过提升员工个人绩效来改善组织绩效。人力资源要创造价值,其基础于于能够理解且执行公司整体战略。 单个的人力资源职能(比如招聘、培训等)或和企业战略没有衔接的封闭的人力资源体系,是不能有效支持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人力资源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甚至更大体系的壹个子系统,只有把人力资源管理和更大的战略体系结合考虑,才可能为企业创造高绩效价值。图1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价值链。 图1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价值链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价值链是由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分解而来的,其中HR职能(包括HR组织模式和HR专业人员)是人力资源能够创造价值的基础,HR系统(包括HR政策、方法、流程和技术等)是体现人力资源战略性影响的关键,HR系统的建立既要考虑和人力资源战略的衔接,仍要受HR职能的约束。而HR 职能和HR系统共同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人才数量/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产出。 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价值创造部门,其管理效能必须可量化测量。事实上:可测量的就能够被管理;而能够获得精确测量结果的就能产生正确的管理行为。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由于缺乏对HR效能测量的数据模型,HR职能和HR 运作系统的有效性很难得到正确评估,从而也使得HR职能和HR运作系统无法

及时地随着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优化。这种无反馈机制的开环管理系统,是无法实现自激循环的,往往受管理者个人行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而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战略价值,就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进行测量,且且利用测量的结果来调整优化HR职能和HR运作系统,形成能自激良性循环的正反馈闭环系统。 图2正反馈闭环HR管理系统示例 图2给出的是人力资源关键指标监测系统部分数据流程(HR指标对人力资源规划的正反馈)的示例。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然是壹个复杂的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由HR职能、HR运作系统和HR测评系统(HR决策分析系统)共同组成,如图3所示。 图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从图3能够见出,HR测评系统包含3个部分内容: 1)人力资本能力:包含人才数量、结构、核心能力等; 2)HR运作能力:包含员工士气、HR各职能业务指标等; 3)战略实施效能:包含和企业运营指标关联的HR运营指标,比如HR成 本控制率、人均利润等。 HR测评系统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反馈因子。选择无效的测评指标或获得不准确的测评结果,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发展起到负反馈作用,且削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战略价值;而选择正确的测评指标且获得准确的测评结果,将会对人力资源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正反馈作用,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战略价值得以增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