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系统工程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复习!!!!
环境系统工程复习!!!!

第一章

掌握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①系统地提出问题,明确其目标和范围;

②选择评价系统功能的指标或目标函数;

③明确系统的组成因素,提出各种可选用的方案;

④建立数学模式或进行数学模拟;

⑤分析模式特点,确定选优方法,使系统最优化;

⑥按选定的最优方案,建立环境污染控制系统。

掌握系统分析的过程方法:

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分解: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

模型化过程,研究描述环境系统主要功能的逻辑模式(定性的)和数学模式(定量的);

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

最优化过程,利用数学模式进行最优化分析。

记住环境系统工程的定义:

定义: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以及有关环境工程技术原理为依据,

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可调因素(或各种可替换方案)对环境目标或费用、能耗等的影响,

以及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第二章

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方法:

分类:白箱模型(机理模型)、黑箱模型(经验模型)、灰箱模型(半机理半经验模型)

过程:数据收集-模型结构选择-参数估值-模型检验

参数的估计方法:图解法、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性回归、最优化法

模型的检验与验证:图形法、相关系数法、相对误差法

灵敏度分析:状态\目标对参数的灵敏度、目标对状态的灵敏度

第三章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特征:

推流迁移、分散(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衰减和转化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零维模型(认为排放的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进入该环境单元后,很快混合均匀,单元内污染物

仅用一个平均浓度表示)、一维模型(通过对

一个微小体积单元的质量平衡分析,得到一维模型。)、二维模型

基本模型的解析解:

零维模型稳定排放和非稳定排放: 零维模型稳态解:

稳态条件:如果环境介质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且污染源稳定排放,那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也将稳定,也就是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不会随时间变化。 一维模型稳定排放(考虑和忽略弥散)和非稳定排放: 稳定排放:

一维流场中污染物分布特征(断面最大浓度及出现时间):

相应的最大浓度值为:

二维流场中污染物分布特征(扩散羽、中心及岸边排放情况下污染物到达岸边及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纵向距离)

扩散羽:定义扩散羽的宽度为包含断面上95%的污染物总量的宽度,则扩散羽的宽度为4 y (岸边为2y )

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

()()

kt A M t x C x

Max -=

exp 2,π

σ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第四章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影响溶解氧变化的因素:污染物的生物化学分解;藻类呼吸作用;藻类光合作用;大气复氧 ;底泥和底栖动物耗氧

饱和溶解氧的计算:

单一河段水质模型:

S-P 基本模型: 基本假设:

(1)河流中BOD 的衰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反应速度定常; (2)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 衰减引起; (3)溶解氧的来源是大气复氧。

托马斯模型:考虑了污染物的沉淀与再悬浮的影响,在S-P 模型中引入沉淀作用对BOD 去除的影响,其速度常数为ks

临界点的计算和应用:溶解氧含量最低,氧亏值最大,溶解氧浓度变化速度为零

0d a c dD

K L K D dt =-=

多河段水质模型 断面设置方法:

1. 在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这种变化导致河流的流态(流速、流量、水深的分布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2. 在支流或污水汇入处(流量、流速及污染物浓度变化);

3. 河流取水口处(流量、流速变化);

4. 在码头、桥涵等便于采样处;

5. 在水文、水质监测断面等可共享水文水质资料的地方。

湖库水质模型

湖库水质特征:

1. 流速很低、停留时间长

数月~数年

2. 水生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封闭

由于与外系统质量、能量交换较小,一般处于静水状态,其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比较稳定。

3. 水温和水质分层分布

4. 湖泊或水库的边缘至中心,由于水深不同而产生明显的水生植物分层

5. 主要水质问题——富营养化

完全混合箱式模型:

沃伦威德尔模型,吉柯奈尔-迪龙模型

平衡浓度和时间的计算:

()() Array []t r

-

-

=exp

+

s

C

C

C

C+

p

p

富营养化判别方法:

(1)——富营养化水质标准

(2)——迪龙和瑞格勒方法

(3)——沃伦威德尔方法

(4)——沃伦威德尔和迪龙模型

其他模型:

河口水质影响:

地下水污染途径:通过包气带渗入;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由地表水侧向渗入;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

重金属的迁移、释放

第五章

大气污染扩散特征分析:

影响扩散的主要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

风向、风速(风对大气污染物起着输送和稀释扩散作用)、

湍流、

垂直温度梯度(波浪型(翻卷型)温度层结强烈递减,大气非常不稳定,气流上下混合剧烈,污染扩散良好。常出现在中午前后;圆锥型温度层接近中性。常出现在阴天或多云天气、阳光照射不强烈、风力较大时;扇型(平展型)温度层逆温。垂直方向对流受到抑制。常出

现在冬、春季节微风的晴天午夜至清晨时间;屋脊型(上扬型)烟流的上部大气不稳定,下部稳定。常出现在日落前后;

漫烟型(熏烟型)烟流的上部大气稳定,下部不稳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混合层高度、降水、雾等

气温层结和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不稳定的层结

热力湍流得到加强,扩散能力提高,混入污染物中的空气增多,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

稳定的层结

造成大气湍流抑制,扩散不通畅,污染物的稀释和转移相对较慢。

混合层高度:地面热空气对流所能达到的高度

大气扩散模型概述

源强预测与有效源高计算:

点源扩散模型:

无边界瞬时、连续排放点源模型,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型(地面、轴线、地面最大浓度及

流模式)

线源和面源排放模型

线源(垂直、平行、角度、分段)、面源(虚拟点源在中心、前置、积分)、箱式(单箱模

复杂条件下的大气质量模型

最大熏烟浓度成立条件:

第六章

水污染系统规划的组成和分类:1.污染物发生子系统 2.污水收集输送子系统3.污水处理与回用子系统4.接受水体子系统 ; 按层次分类:

1. 流域规划(总量控制);

2. 区域规划

3. 设施规划

按照规划方法划分

1. 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水质规划)

2. 均匀处理最优规划 (污水处理厂群规划)

3. 区域处理最优规划

水域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计算

河流的环境容量、河流允许排放量(一维模型有/无混合区、二维模型):

环境容量:一个环境单元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前提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污染物量。 允许排放量:在环境容量的约束下,污染源的最大排放量。

无混合区:0'()s G qC C q Q C Q ==+-

有混合区:

x x/u s 0G '(Q q)C QC k qC e ==+- 湖泊的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

水污染系统的费用分析

污水处理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流量的增加,处理和运输单位污水的成本降低。费用与规模的这种关系称为污水处理和运输的规模效应 污水处理效率经济效应:单位污水处理费用随着处理效率的增加而增加。污水处理费用与处理效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污水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

“全部处理或全不处理”策略的基本原理:由于污水处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污水集中治理可节省投资,人力,用地,使设备保持较高的完好率和运转率 水污染系统最优规划方法

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和区域处理最优规划的原则

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的原则:排放口污水处理厂规模不变,位置不变(即污水管网不变),处理工艺或运行参数改变

均匀处理最优规划的原则: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基本相同的污水处理效率 大气污染系统规划

情景分析法、比例下降模型、地面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规划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性即系统的特点: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集合性、阶层性、整体性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问题;2设立目标;3收集资料;4建立模型;5综合分析6.系统设计和实施

3.环境系统工程的定义:是系统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是对环境系统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组织和技巧的总称,也是系统工程的一个专门分类

4.数学模型的制约:抽象简化不完全正确造成失真;系统复杂,参数不明情况下误差大;参数的确定常要用到物理模型和现场实验方法。

5.黑箱模型: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

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

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

6.环境建模过程:1)有关数据收集2)模型结构选择3)模型参数确定4)模型检验与修正

7.灰箱模型的建立方法:图解建模法直观、简单、易于全局把握

质量平衡法(空间状态法)环境数学模型常用

量纲分析法物理学、流体力学和化工原理常用

概率统计法监测数据统计规律

8.相关系数法:y=b+my. m越接近1,b0 越接近零,相关系数R越接近1,模型与系统实际的吻合程度越好。对m和b0的要求要严于R,如果它们离要求值太远,则R值再接近1 也没有用。

9.三种形式的分散作用:分子扩散:由于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分散现象。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随机脉动引起的分散现象。

弥散:由空间点流速与考察空间的平均值的系统差别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10.推流迁移:污染物随介质运动而发生的位置变化。

11.二维模型较多应用于大型河流,河口,海湾,浅湖中的水质预测,也应用于线源大气污染的计算

12.扩散羽:定义扩散羽的宽度为包含断面上95%的污染物总量的宽度,则扩散羽的宽度为4 y。特别:岸边排放情况,扩散羽宽度为2 y

13.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污染物浓度与断面污染物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时,则称该断面已经完成横向混合;污染物排放点至完全混合断面的最小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14.断面设置方法:1. 在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这种变化导致河流的流态(流速、流量、水深的分布等)发生相应的变化;2. 在支流或污水汇入处(流量、流速及污染物浓度变化);3. 河流取水口处(流量、流速变化);4. 在码头、桥涵等便于采样处;5. 在水文、水质监测断面等可共享水文水质资料的地方。

15.湖库水质特征:1. 流速很低、停留时间长数月~数年2. 水生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封闭由于与外系统质量、能量交换较小,一般处于静水状态,其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比较稳定。3. 水温和水质分层分布4. 湖泊或水库的边缘至中心,由于水深不同而产生明显的水生植物分层5. 主要水质问题——富营养化

16.完全混合箱式模型:沃伦威德尔模型,吉柯奈尔-迪龙模型P86

17.水污染系统规划的组成和分类:1.污染物发生子系统2.污水收集输送子系统3.污水处理与回用子系统4.接受水体子系统

18.按照规划方法划分1. 排放口处理最优规划(水质规划)2. 均匀处理最优规划(污水处

理厂群规划)3. 区域处理最优规划

19.P110

20.P117

21.“全部处理或全不处理”策略的基本原理:由于污水处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污水集中治理可节省投资,人力,用地,使设备保持较高的完好率和运转率

22.排放口最优规划,是以同一受纳水体的每个排水小区(也可以是同一河流的每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为基础,在该水体水质要求的约束下求解各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的最佳组合,目标是污水处理的费用最低。

23.均匀处理最优规划:解决的是厂群规划问题,即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基本相同的污水处理效率,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追求的是设立的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规模的最佳组合。

24.前两者的综合

25.开放节点试探过程:就是将开放节点的小区污水处理厂关闭,比较关闭前后系统的总费用,确定关闭污水处理厂实现相对集中处理是否合算,如果合算就用关闭掉部分污水处理厂的系统控制方案代替原方案

26.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风向、风速、湍流、垂直温度梯度、混合层高度、降水、雾等

27.混合层高度:地面热空气对流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影响污染物铅直扩散的重要因素,它表示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能被热力湍流影响的范围。

28.P143

29.P150

30.P158

31.确定型环境决策分析

(1)确定型环境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

只有一个环境状态

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

存在着可供环境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

不同决策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是清楚的

(2)确定型环境决策分析的准则

环境收益最大或环境损害最小

(3)确定型环境决策分析方法

最优化(线性规划和微分法)

32.风险型环境决策

风险型决策具备五个条件:

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性方案;

存在着不为决策者主观意念为转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不同的可行性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未来将出现哪种自然状态不能准确确定,但其出现概率可以预估出来。

33.风险型环境决策方法:

1. 期望损益值决策法

期望损益值决策法是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期望损益值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2. 决策树方法

使环境决策问题形象直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4.灵敏度分析意义:

可以估计模型计算结果的偏差

有利于根据需要建立高灵敏度或低灵敏度的模型

有助于估计合理的设计裕量

在环境保护系统中,主要研究:

状态与目标对参数的灵敏度,即研究参数的变化对状态变量和目标值产生的影响;目标对状态的灵敏度,即研究由于状态变量的变化对目标值的影响。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报告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报告生存还是灭亡:谈环境问题的前景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摘要 本文主要以基本自然科学定律和基本社会科学规律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案例来探究环境保护问题的发展前景,即回答一个严肃的问题:若干年后是人类成功地解决了环境问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从而超过自然本身和人类环境科学所能处理的极限。由此带来两种相反的后果,即是人类的生存或是灭亡。 关键词: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人类命运 - 1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basic law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basic social scientific laws as a starting point, combining to the practical cases ,to explo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 namely to answer a serious question : After several years, the hum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ould have successfully solved so that it achieves human and nature harmony, 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more serious, thus exceeding the limits of nature itself or that huma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an handle. It results two opposite consequences, that is, human existence or destruc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evelopment trends, human destiny - 2 -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 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 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 1、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特点、 概念:是指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信息传播以及辅助管理的决策系统。 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3S技术(GIS、RS、GPS)、图像处理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等。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面向资源和环境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出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开始形成。 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提出,加拿大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GIS系统。 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90年代,资源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产业化。美国就业人口中52%从事直接信息产业。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世界各国响应,数字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国土……等概念纷纷提出,国家级信息工程纷纷上马。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成了水质档案系统; 保加利亚开发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Computeriz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CAMS)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运行; 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 1989年美国土壤保持局运用土壤信息系统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壤污染; 1994年我国完成第一个省级环境信息系统; 全球性环境信息系统: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等。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 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概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进行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表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环境空间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多技术集成特性、环境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特性、广泛实用特性、可视化特性 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工具的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管理的应用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应用模式。 3、环境数据分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业污染与防治数据、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数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环境管理数据。 4、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GIS的主要数据源,而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环境监测体系。目前环境监测大体分为三个类型:①要素型:按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的监测网络;②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监测网络,我国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③混合型:上述两种网络的综合,如重点流域,长委、黄委。 5、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的分类 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主要有三大类:污染源空间信息、环境质量空间信息和自然生态空间信息。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是环境GIS应用的最基本的功能。 ①环境质量空间信息:环境质量测点发布信息查询与处理、水质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区域噪声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历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②污染源空间信息:点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线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面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背景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废水、气、渣排放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能源消耗信息查询与处理、工业用水量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③自然生

环境信息系统试卷B

第 1 页 (共 2 页) 兰州城市学院2010——2011年第一学期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环境信息系统》课程试卷(B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统分人 复核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系统 2、信息系统 3、数据流程图 4、软件测试 5、环境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6、数据库 7、环境信息系统 8、模块 9、数据字典 10、系统 二、选项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以下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从认识论的层次看,环境信息是 ( ) A .环境数据的内在含义 B .认识环境问题和现象的识别信号 C .环境因素彼此作用的表征 D .环境信息客观存在的标志 2、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成后,可同时污染农作物、土壤、地面水等,这反映的是环境信息的 ( ) A .随机性 B .动态性 C .综合多样性 D .相关性 3、“九五”阶段我国建设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分为几级 ( ) A .4 B .5 C .6 D .7 4、系统特征不包括 ( ) A .有序性 B .层次性 C .动态性 D .整体性 5、英文缩写“MSN”指的是 ( )A .局域网 B .广域网 C .增值网 D .城域网 6、从计算机的角度出发环境信息不包括 ( ) A .文档信息 B .多媒体信息 C .数值信息 D .空间信息 7、在数据库研究中,过去20年里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 ( ) A .面向对象型 B .关系型 C .网状型 D .层次型 8、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始人分别是 ( ) A .维纳、申农、贝塔朗菲 B .申农、维纳、贝塔朗菲 C .申农、贝塔朗菲、维纳 D .贝塔朗菲、维纳、申农 9、JSEIS 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 ) 得分 评卷教师 得分 评卷教师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试 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请 不 要 答 题 试 卷 装 订 线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问答题)知识分享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 01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0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03 战略信息是关系到全局和重大问题决策的信息,它涉及上层管理部门要本部门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及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如产品投产、停产,新厂厂址选择,开拓新市场等。 04 业务流程重组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益。 05 企业流程重组就是站在信息的高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 06 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07 E-R图为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08 诺兰阶段模型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不断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 )1973年总结了这一规律,并于1980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所谓的诺兰阶段模型。 09 MRP-II 是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覆盖企业生产活动所有领域、有效利用资源的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人-机应用系统。 10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生命周期((life cycle)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11 结构化方法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是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它的基本思想:把一个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都控制在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 12 可行性分析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开发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13 原型法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14 数据结构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 15 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表达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动化装置进行处理。 16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它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17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儿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18 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表明系统内各单位及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

环境工程导论论文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温度上升,冰川融化,进而导致全球的一致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海平面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冰川融化释放千年病毒,被迁徙的鸟类携带,并将席卷全球;甚至冰川融化会引发地轴倾斜,板块漂移,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最严重就是导致地球移极!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2面性,探讨南极冰山融化可以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关键词:冰川融化;环境;海平面;水资源

一、冰川融化之海平面上升 1.1海平面上升的现象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如果上述科学家的预言实现的话,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生态环境也将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不仅影响部分地区而是全球。人们将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和无情的破坏,冰山融化将带来的是海平面升高,严重时带来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树屋、庄稼遭到严重的摧毁,将会造成人们流离失所,无数人们生活受到饥饿挑战。到那时,情节不容我们过多设想。 根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尽管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陆地上的水和冰汇入海中,但浮冰融化也导致了海平面的轻微上升。 浮冰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极其微小,仅仅为每年上升0.049毫米。但是如果现在海上浮冰一下子全部融化,海平面会上升4至6厘米。冰山融化形成的淡水密度要比海水小,因此,尽管冰山和它所排开的海水重量相同,但融化成的淡水体积要稍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水位的轻微上升。 英国利兹大学的安德鲁·谢泼德(Andrew Shepherd)教授和他的同事对全球海洋浮冰的数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一结论。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杂志上。 考虑到一方面冰架坍塌和北极海冰融化,而另一方面,南极海冰的增加将海洋中的一些水转移出来,估计总体上每年约有746立方公里的浮冰在融化。“冰川融化稀释海水,降低其密度,造成的结果就是海平面上升。”谢泼德说。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海平面上升最佳模型,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率约为每年3.1毫米。经谢泼德教授的团队测算,每年浮冰大约融化0.3毫米,而这并未算在IPCC的模型中。 美国纽约大学大气海洋科学中心的大卫·荷兰(David Holland)认为,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平面上升的细节问题。“浮冰融化造成的全球海平面上升虽然很微小,但恐怕还是在可感测的区间内。”他说。 1.2海平面上升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正如现在几乎所有的气候学家所相信的那样,如果人类活动的印记能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全球气温升高上全部体现的话,那么也能从冰川消退中显现出来。冰川学家也许一直在争论着一些特殊冰川的来来去去,如乞力马扎罗山冰川,但他们决不会对一幅更大的图景有所怀疑: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正在持续不断地加速缩减。

《系统的分析》教学设计

《系统的分析》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下载系统的分析ppt 课题 3.2系统的分析 课时 1 教学 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情感目标: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教学重点 解决对策 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精讲精练来解决 教学难点 解决对策 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精讲精练来解决 教学过程 实施内容 设计说明 时间 引入 系统的基本特性有那些? 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复习所学内容 2分钟 新课教学 一、系统分析的含义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面临决策,那么决策方法有那些呢? 1.决策的方法 决策方法有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系统分析是一种科学决策的方法。 通过公交路线的设置说明两种决策方法的优劣,进一步说明科学决策对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2.系统分析的含义 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

上拟定一套有效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来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就是系统分析。1.车闸的橡皮松了 刹车不灵 案例分析: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系统 讲解本案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到汉字激光照排对我国印刷、出版、传媒等众多部门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本项技术是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系统分析的出发点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而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往往存在着许多相互关联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最佳决策只是在若干方案中寻求的相对令人满意的方案。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可以描述为: 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案例分析:田忌赛马 通过案例,给学生亲自感受系统分析过程的机会。 三、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环境监测应急车

环境应急监测车简介 一、环境应急监测车简介 环境应急监测车由车体、车载电源系统、车载实验平台、车载气象系统、应急软件支持系统、便携应急监测仪器和应急防护设施等组成。它不受地点、时间、季节的限制,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监测车可迅速进入污染现场,监测人员在正压防护服和呼吸装置的保护下立即开展工作,应用监测仪器在第一时间查明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同时结合车载气象系统确定污染范围以及污染扩散趋势,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技术依据。此外,大气质量及应急监测车还安装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用于移动式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测量项目包括SO2,NOx,CO,O3,总悬浮颗粒,飘尘及多种气象参数。可用于环境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监测,以满足日常的环境监测要求。 二、环境应急监测车特点 1、XH(AEM)----- 系列大气应急监测车性能特点 ·全天候连续监测。 ·整车采用移动实验室概念设计,集方便、舒适于一体,为操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整车采用正压装置控制车内压力,有效预防环境有害气体对操作人员造成损害。 ·顶置式空调系统和排风系统,保证车内仪器和工作人员适宜的工作环境。 ·车外设有防水外接电源插座,整个电路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电缆。 ·车载大功率UP S备用电源,可在到达现场前提前预热设备;当外部电网停电后可迅速提供后备电源供电。 ·配备独立式发电系统和净化稳压电源,适合野外长时间不间断供电使用。 ·采用气动升降气象杆,可随意调节高度,最高可达9.5m。 ·气象系统、采样系统为可拆卸式结构,放置于车顶,拆装方便。 ·配备防侧翻装置,在气象杆升起时加强车体稳定性。 ·配备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同时可实现远程无线(GPRS)数据传输。 ·配备防化用品和洗眼器,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有毒有害物质伤害。 ·配备车载冰箱,提供样品和化学试剂保存条件。 ·配备洗涤池和独立供水/排水系统,避免废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配备车载校准系统。 ·可选配GPS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监测仪器,适合不同场合和不同用途。 2、XH(WEM)-----系列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性能特点:

高二下册《系统的分析》教案分析

高二下册《系统的分析》教案分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课时系统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设计理念 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教学策略设计 (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旋转木马的搭建模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 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试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特征 ①经济全球化 ②信息化 ③改革和创新 2、信息系统在现代组织中的地位、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对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系统、综合管理,以支持组织的各级管理决策与相关的业务活动。近二十年来,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剧变,主要商品的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房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剧烈市场竞争的强烈冲击下,社会的经济运作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信息与知识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战略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信息系统不单是用来支持组织的日常管理与作业的工具,而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变革时代,信息系统还是促进组织变革、进行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的战略举措。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系统的期望程度与依赖程度提高了;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系统建设、维护与信息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以及管理环境与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应变能力常常成为系统建设的瓶颈问题。信息系统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仍然跟不上信息化实现的需要。因此,必须及时总结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系统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已经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途径。 3、现代社会组织的信息战略 ①开拓市场争取顾客 早期的信息系统规模较小,以支持企业的内部活动,如生产、财务、人事、办公事务等为主。近20年来,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来拖市场,争取顾客成为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战略的主要方面之一。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应以支持企业市场战略为主要宗旨。 ②信息管理集中化、信息系统集成化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组织向扁平化、分散化、网络化方向以发挥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形成竞争优势,有需要整个企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因而组织活动分散,信息管理集中成为企业信息战略的组成部分,实现一个组织的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信息系统跨越组织和地域 竞争越是激烈,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是重要,市场竞争最终体现在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多个企业根据新的市场机会建立动态联盟(虚拟企业),已取得竞争优势。 信息系统已经跨越企业的边界,虚拟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合作商务中的信息管理是当前信息建设的新课题。 4、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融合的四个方面 ①事务处理 当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刚进入管理领域时,也是首先作为计算机工具使用的。 人们用它来进行工资、会计、统计方面的计算工作,部分代替人们的手工劳动。计算机的使用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的是单用户或批处理方式。随着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系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 1、环境容量 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与环境发展得承载能力。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得自然资源得数量、 ●环境消解废物得最大负荷量、 2、环境自净 指受污染得环境,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等自然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量得降低过程。 ●环境得物理净化 ●环境得化学净化 ●环境得生物净化 第二节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定义: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要素引起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得生产、生活与健康带来不利得影响。 2.世界八大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第三节、当代世界面临得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2、气候变暖 3、酸雨 4、臭氧层破坏 5、大气污染 6、海洋 生态危机6、水体污染7、固体废物8、森林与草原植被减少9、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得环保方针 ⑴早期“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⑵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得统一 国家重点控制项目 3河:辽河, 淮河,海河 3湖:太湖,巢湖,滇池 2控制:二氧化硫控制,酸雨控制 1海:渤海 第四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学得演化 1、种群:在一定地段上群落中得一个种得所有个体就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得环境条件下,许多不同得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有着密切关系得群体。 3、生态学得演化 第一阶段(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与环境得相互关系,比如植物个体发芽-开花- 结果-落叶-休眠、 第二阶段(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得个体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动规律 第三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群落与环境得关系 第二节、生态系统(ecosystem) 1、定义:生态系统就是指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得环境所形成得相互 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得统一整体,就是生态学得基本功能单位、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生态系统 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物质与能量 2、、生态系统得结构 生物结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形态结构: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得配置变化、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得途径,最重要得就是通过营养实现得3、生态系统得功能 (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第三节、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环境总就是在不断进行着能量、物质 与信息得交流,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得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种类与数量得相对稳定。 第四节、生态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1.生态平衡失调(ecological disturbance):当外界施加得压力(自然或人为)超过了生态系 统得调节能力或补偿功能后,都会导致其结构破坏、功能受阻,正常得生态关系被打乱、反馈自控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自我修复,使整个生态系统衰退或崩溃,这就就是生态平衡得失调 2、生态平衡失调得标志 (1)生态平衡失调得结构标志:生态系统出现了缺损或变异、 (2)生态平衡失调得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在系统内得某一个营养层次上受阻或物质循 环正常途径中断、 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技术 要掌握得内容: 污染得种类、来源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物扩散原理及其模式 大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综合控制措施)

地铁内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

地铁内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作为东北地区首条开通的地铁―沈阳地铁一号线,其建设了一个能够满足调度运营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大大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及旅客舒适度。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沈阳地铁一号线车站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实施办法,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系统);OCC;IBP 盘;车站大系统;车站小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our country economy,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also then rapid development. As the northeast area of the first of the opening of the subway-shenyang subway no.1, its construction a can satisfy the scheduling operation of integrated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the system greatly improve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comfor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henyang subway station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 system) design plan and specific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and makes a further discussion.

通用技术必修ⅱ苏教版3.2系统的分析教案.

第二节系统的分析 教材: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系统的分析 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二节系统的分析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方案。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1) 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设计理念 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 教学策略设计 (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 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旋转木马的搭建模具、多媒体

环境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 (晋煤集团科技开发计划申报项目) 本项目承担者(科、队)签章:本报告撰写人: 电话:电话: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 二○○年月日 晋煤集团科技开发计划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项目名称:晋煤集团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申报单位:晋煤集团环保处、晋煤集团通信分公司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起止年限: 20 年月至20 年月 一、项目提出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 加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国内外就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在环境信息归口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信息规范化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初具规模的国家环境信息化体系。国家级、省级以及重点城市的市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已完成,而对于区县级、国有企业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尚未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应用软件。 目前,晋煤集团环保处关于环境信息管理工作涉及10对生产矿井、4家化工企业,6家多经板块子分公司。环境信息数据包括5类数据:1.矿井、化工企业、子分公司按照固定数据模板上报的数据;2.当地环保部门出具的一些报告;3.下矿检查记录;4.环保处辖内污染源的监测数据;5.国家级、省级、市级环保部门下发的法律法规文件及管理办法。目前,管理这些数据的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整理word文档、excel表格、纸质报表方式。 随着近年来环保要求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信息数据要求更加全面化

和细致化。现有的数据管理方式无法满足要求,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填报和采集的工作量大,效率较低; 2.数据分类整理的工作量大,由于是手工进行分类整理,存在较高的 误差和安全风险; 3.数据查阅不便,由于靠手工建立文件夹进行数据整理,查阅过程较 为繁琐,效率较低; 4.主要指标数据缺少系统性分析和多样化展示,如柱状对比图、曲线 趋势图等数据分析展示方式; 5.数据缺少宏观直观展示,如电子地图标注监测点等方式。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对环境信息的规范化管理,高效性管理提出了高要求。晋煤集团的环保工作主要由环保处牵头进行,环保处目前主要依靠人工管理数据,首先,随着对环境信息数据的要求更加全面和细致,管理数据的工作量不断加大,现有的数据管理方式显得效率低下。其次,关键数据的价值不能充分利用,缺少对现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直观展示。另外,由于缺乏电子地图展示功能,主要监测点的位置设定和监测情况无法做到有效共享。最后,环境信息数据仅靠业务人员存储于个人电脑磁盘中,数据无法保证安全性。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国内外就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对环境管理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要求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在环境信息归口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信息规范化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初具规模的国家环境信息化体系。国家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 境污染与破坏。 2.按照资源利用特性,可将资源划分为:耗竭性资源、非耗竭 性资源。 3.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 机环境。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形式为有机物质,为单向的;能量 流动过程遵从林德曼规律。 6.清洁大气的主要组成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臭氧。 7.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散逸层。 8.对流层厚度一般为8~20km ;占有大气质量的 75% 。 9.按照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可将污染物分为:气态型、颗粒 型。 10.气态型污染物的种类分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 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11.衡量悬浮颗粒物污染的的主要指标是: PM10 、 TSP 。 12.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污染源划分为:工业污染源、生 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13.大气环境标准的类型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4.我国依据城市区域功能不一样,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三类,将 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15.与大气影响密切的气象因子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 风、云况、能见度。 16.风有大小和方向,人们将风的方向划分为 16 方位。 17.地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大气热量则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 18.气温直减率是指空气快在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100m)时温度 改变的大小。干燥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100m,温度改变幅度为 1℃。 19.依据干绝热直减率的相对大小,可将大气层结划分为中性层 结、等温层结、正常分布层结、逆温层结。 20.逆温层不利于大气扩散,依据逆温形成的机理可将逆温划分为下 沉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 21.依据不同的大气稳定程度,烟流可以划分为5种不同形态,它们 是波浪形、锥形、扇形、爬升形、熏烟形。 22.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有两种方式,为分子扩散、平流输送。湍流扩散理论主要阐述的是湍流与烟流传播及湍流与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当前有关湍流扩散的理论分别有泰勒模式、萨顿模式、高斯模式。 23.烟囱有效高度是指烟囱的物理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24.常用的处理易溶解于水的气态污染物的吸收设备有:喷淋塔、

系统特性教案

第2、3课时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教科书分析 这一节课讲系统的基本特性,是下一节“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在理解前面系统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深入理解系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适应性,其中整体性是重点。掌握系统的整体性后,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就容易理解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知道了系统的概念,但对系统还是缺乏深入的理解,更不知道如何分析系统问题,为此就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理解万事万物的相关和变化,学会用整体、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会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解释身边的系统问题,并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是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知识。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节课偏重理论知识,涉及较多抽象概念,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在选取案例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难度要适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系统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出系统的基本特性。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系统的特性,教师还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事例来强化概念的清晰度。 六、课前准备 展天通用技术结构套件、相关的资料图片、制作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行车结构的认识学习了系统的概念,并用我们的结构套件制作了自行车耳朵模型,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我们的模型,来学习的新的内容,系统的特性。 提问:系统都有哪些共性(展示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能被称为系统的东西都有它们共同的特征),那么经过大家的预习,系统到底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系统都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学生活动】下面留给大家10分钟时间,大家完成我们自行车模型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思考,自行车作为一个系统,他应该具有刚才所说的五个特性,大家拿着模型,结合生活在的自行车,说说这些特性是怎样在自行车上体现的?(小组活动,一组请一位代表发言) 2.系统的基本特性。(学生活动完毕请小组代表回答) (1)系统的整体性。 教师提示:拿出一堆分散的结构零件,提问,自行车是由结构件组成的,那么这堆零件算是一辆自行车么? 学生:…… 【教师总结】自行车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它内部的各个零件不是简单地放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结构高精度地组合起来,相互配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功能.而且这种新功能是组成系统之后的独特的整体功能,是单个零件所不具备的。 提问:大家考察一下周围的系统是否也是如此。 (房屋建筑所用的水泥沙子) 【案例分析】老师改卷子问题?怎样改卷子更快? 【教师解析】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完整版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 提纲草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 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 信息资源管理:p20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 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 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性、 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 【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6 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 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 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 1982 《信息趋势:从信息资源中获利》(1986与霍顿合着)、《信息管理:过渡期的策略与工 具》 7、1985 史密斯()、梅德利()《信息 资源管理》1987 《信息资源管理》1992 D.胡赛因和.胡赛因 《信息资源管理》1984等为代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