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 24点游戏系统设计

17 24点游戏系统设计

17 24点游戏系统设计
17 24点游戏系统设计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题目:多媒体技术和程序设计实践:

24点游戏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陈友兴赵英亮职称:副教授

2011年1月7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0/11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多媒体技术和程序设计实践:

24点游戏系统设计

起迄日期:2010年12月18日~2011年1月7日课程设计地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

信息工程系实验室

指导教师:陈友兴赵英亮

系主任:王浩全

下达任务书日期:2010年12月17日

1.设计目的:

(1)掌握VC++程序开发平台;

(2)掌握对话框模式的可视化实现和按钮消息的响应;

(3)掌握应用VC++库函数实现数据的输入、计算等功能。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1)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2)主界面采用对话框模式,编辑24点游戏的相应控件;

(3)实现发牌、计算和验证的功能;

(4)要求3位同学各自实现不同分工。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

(1)要求设计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了解设计的要求和思路;

(2)编写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一份;

(3)要求有正确的运行结果及结果分析。

4.主要参考文献:

1王华,叶爱亮,祁立学等.Visual C++6.0编程实例与技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李光明.Visual C++6.0经典实例大制作.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

3严华峰.Visual C++课程设计案例精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官章全,刘加明.Visual C++6.0类库大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5张荣梅,梁晓林.Visual C++实用教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6魏亮,李春葆.Visual C++程序设计例学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陈清华,朱红.Visual C++课程设计案例精选与编程指导.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

提供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一份

软件设计结果

6.工作计划及进度:

2010年

12月18日~12月22日:学习VC有关编程方法;

12月23日~2011年1月3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实现程序设计;

2011年1月4日~1月6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月7日:答辩

系主任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正文小四宋体,行距1.5倍,标题四号宋体,加粗)(1)封面: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2)设计任务书

前面提供内容即为上述两项,参考文献请大家自己填写,必须为大家相关书目。

(3)目录(页码从下一项开始加)

(4)设计目的简介

(5)设计主要方案及理论介绍(很重要)

(6)设计主要步骤(编程过程中间请同学抓屏,做为这里每步要做的内容,并且加文字描述)

(7)程序源代码

(8)运行结果

(9)设计评述,设计者对本设计的评述及通过设计的收获体会

(10)参考文献(这里可以与上面任务书中相同)

附件: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期刊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次

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写前三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作者之间以逗号隔开。例如:

[1]李峰,胡征,景苏等.纳米粒子的控制生长和自组装研究进展.无机化学学报,2001,17(3):315~324

[2]J.Y.Li,X.L.Chen,H.Li.Fabrication of zinc oxide nanorod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001,233:5~7

学术会议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文集编者姓名﹒学术会议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

例如:

[3]司宗国,谢去病,王群﹒重子湮没快度关联的研究﹒见赵维勤,高崇寿编﹒第五届高能粒子产生和重离子碰撞理论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6:105

图书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如果该书是第一版则可以略去版次。

例如:

[4]韩其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1

预印本作者﹒论文题目﹒预印本编号(出版年份)

例如:

[5]Xiaofeng Guo and Jianwei Qiu﹒The leading power corrections 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s﹒hep—ph/9810548(1998)

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学士(或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例如:

[6]陈异.纳米粒子形貌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2002

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例如:

[7]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https://www.doczj.com/doc/3e14152768.htm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

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

例如:

[8]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表现真棒,今天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仔细听哦,待会儿有问题要问大家 T:为什么说小动物们把时间弄错了?到底谁错了?错在哪里? S:没说上午下午 T:我们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 S:标上时间词 T:小猪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一天内会出现两次7:00呢? S:因为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表上转两圈,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哪位同学上来用钟表拨出一天的时间来? T:都出现两次,所以我们使用12时计时法的时候,要标明时间词。 二、引出课题:24时计时法 ①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探究1中表格第一栏用12时计时法写上相应的时间 同学显示: 8:00 11:30

2:00 4:30 T:同意吗? ②请同学们对照一下作息时间表,这些时间在作息时间表上都有相应的时刻,找出来填在第二栏 8:00 8:30 11:30 11:30 2:00 14:00 4:30 16:30 ③对比这两栏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吗? S:为什么不用时间词?为什么比12大 其实这也是一种计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24时计时法。瞧,小动物们也要跟我们一起学习。 三、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1)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T:我们来看一下钟表内时针的转动,看完后看哪些同学能找出答案来? S:因为24计时法每个数字都出现一次,所以不需要时间词。 从12时后,依次是13时,14时,……一直到24时 (2)提出问题2 T: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一遍,帮老师解决问题: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哪些不同? 数字是从哪一时刻开始变化的? (3)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4)同学们现在不看黑板,你能把时间轴上面的24时计时法补充完整吗? (5)观察时间轴,在时间轴上帮小猪找出晚上7:00的24时计时法应该是什么?晚上8:00?晚上9:00?现在的时间是10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6)如果没有时间轴,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应如何转换?小组讨论5分钟。

贪吃蛇游戏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全解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基于C#的贪吃蛇游戏 学院、系:装备制造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叶佳佳 指导教师:丁宁 成绩: 2015年12月12日

目录 一、概述 (1)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1) 2、贪吃蛇游戏说明 (1)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 1、实验目的 (1) 2、实验要求 (2) 三、课程设计具体实现 (2) 1、概要设计 (2) 1.1、设计思想 (2) 1.2、主模块实现 (2) 1.3、主函数流程图 (4) 2、详细设计 (5) 2.1、设计思想 (5) 2.2、具体模块实现: (5) 四、调试过程及运行结果 (10) 1、调试过程 (10) 2、实验结果 (11) 五、实验心得 (12) 六、参考资料 (13) 七、附录:源代码 (13)

一、概述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设计要求,然后按照功能设计出实际模块,每个模块都要完成特定的功能,要实现模块间的高内聚,低耦合。设计模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模块的数量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是每个模块都能比较简单的转换成流程图。模块设计完成后,就该给每个模块绘制流程图。流程图要尽可能的简单且容易理解,多使用中文,补一些过长的代码,增加理解难度。此外,流程图应容易转换成代码。 根据流程图编写好代码后在WindowsXP操作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3e14152768.html,2008开发环境下进行运行测试,检查错误,最终设计出可行的程序。 2、贪吃蛇游戏说明 游戏操作要尽可能的简单,界面要尽可能的美观。 编写程序实现贪吃蛇游戏,贪吃蛇游戏是一个深受人们喜欢的游戏:一条蛇在密闭的围墙内,在围墙内随机出现一个食物,通过键盘上的四个光标键控制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蛇头撞到食物,则表示食物被吃掉,这时蛇的身体长一节,同时计10分;接着又出现食物,等待被蛇吃掉,如果蛇在移动过程中,撞到墙壁、障碍物或身体交叉(蛇头撞到自己的身体),则游戏结束。游戏结束时输出相应得分。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正确,符合课题要求,实现相应功能;可以加以其他功能或修饰,使程序更加完善、合理; (2)系统设计要实用,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编程简练、可用,功能全面; (3)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实验目的 .NET课程设计是教学实践环节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此课程设计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VC#.NET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具备初级程序员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能力,以适应信息管理行业日新 1

《贪吃蛇游戏课程设计》报告资料整理

贪吃蛇游戏程序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 贪吃蛇小游戏程序设计 二、设计要求 通过游戏程序设计,提高编程兴趣与编程思路,巩固C语言中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运用资料,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收集资料,分析课题,分解问题,形成总体设计思路; (2).对于设计中用到的关键函数,要学会通过查资料,弄懂其用法,要联系问题进行具体介绍; (3).上机调试,查错,逐步分析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确保所设计的程序正确,并且能正常运行;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三、需求分析 3.1、程序功能 贪吃蛇游戏是一个经典小游戏,一条蛇在封闭围墙里,围墙里随机出现一个食物,通过按键盘四个光标键控制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蛇头撞倒食物,则食物被吃掉,蛇身体长一节,同时记10分,接着又出现食物,等待蛇来吃,如果蛇在移动中撞到墙或身体交叉蛇头撞倒自己身体游戏结束。

3.2、设计思想 程序关键在于表示蛇的图形及蛇的移动。用一个小矩形快表示蛇的一节身体,身体每长一节,增加一个矩形块,蛇头用俩节表示。移动时必须从蛇头开始,所以蛇不能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如果不按任意键,蛇自行在当前方向上前移,但按下有效方向键后,蛇头朝着该方向移动,一步移动一节身体,所以按下有效方向键后,先确定蛇头的位置,而后蛇的身体随蛇头移动,图形的实现是从蛇头新位置开始画出蛇,这时,由于未清屏的原因,原来的蛇的位置和新蛇的位置差一个单位,所以看起来蛇多一节身体,所以将蛇的最后一节用背景色覆盖。食物的出现与消失也是画矩形块和覆盖矩形块。为了便于理解,定义两个结构体:食物与蛇。

3.3、流程图

四、设计的具体实现 (1)函数定义 函数定义是对各个基础函数的定义,并且设置需要运用的信息,便于调用 #define N 200 #define M 200 #include"graphics.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EFT 97//A #define RIGHT 100//D #define DOWN 115//S #define UP 119//W #define Esc 0x011b int i,key; int score=0; int gamespeed=250;//游戏速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struct Food { int x;//食物的横坐标 int y;//食物的纵坐标 int yes;//判断是否要出现食物的变量 }food;//食物的结构体 struct Snake { int x[M]; int y[M]; int node;//蛇的节数 int direction;//蛇的移动方向 int life;//蛇的生命,0表示活着,1表示死亡 }snake; void Init();//图形驱动

巧算24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巧算24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巩固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算24点的方法和规则,能比较快地利用3张牌算24点。难点: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过程: 一、师出示3张牌:7、6、3 师:你能根据这三张牌上的数字写出各种算式吗? 学生分组写算式后进行交流。 二、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用上加、减、乘、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字计算一次,能算出得数是24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尝试算一算,再进行交流。 师小结:

三、师出示 1、第一组: 2、 3、4 2、第二组:9、8、3 3、第三组:3、5、9 学生自主算一算并进行交流。 四、师出示:1、2、5、8 师:现在有4张牌,你还能算出24吗?让老师先算一算: 师:8÷2=4 1+5=6 4×6=24 师:你还能想出其它算法吗? 学生试一试,再进行交流。 练习: 师出示: 第一组:4、5、7、8 第二组:3、1、7、9

第三组:5、6、5、3 学生算一算,老师巡视指导。 5、师:算24点时,我们要注意找到3和8、4和6,这样就能方便快速地算出24。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算,比一比,谁算得最快。课后反思: 算24点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活动,它是孩子利用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由浅入深,从三张牌开始,再到四张牌。一方面让孩子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写出来,另一方面提倡孩子探索多种方法。同时老师给孩子一点技巧:如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最后一步应该是3和8或4和6。避免孩子无从下手。整个课堂气氛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感觉到还有一些孩子还缺少策略和方法。于是要求孩子回家后和家长再一起练习。

游戏24点课程设计报告

游戏24点课程设计报告 一.题目: 分析类: 计算24点:任意输入4位数字,利用+,-,*,/四则运算使之得到结果 24。输出所有不同算法的计算表达式,可为运算优先级而使用括号。 二.问题分析: 1.全面性: 此问题要求输出结果为24的计算表达式,并且要求输出要全面,我考虑用for循环与递归实现遍历来保证输出的全面性,考虑到递归的‘一归到底',每一次完整递归都代表一种算法(详情见算法)。 2.输出的判定和四位数字的类型: 在输出的时候对最后结果等于24的判别,因为考虑到有除法,有可能中途结果可能会出现不能整除的情况与小数,所以输出的四个数都设为float型,且输出判定的时候用近似判定法,而不直接写让最后结果等于24(详情见算法)。 3.重复性: 如果用循环与递归保证了输出24的表达式的全面性,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复,才开始我想在遍历与递归时,加一些限定条件来消除重复但是这样做不但会出错,还不能保证它的输出全面性。于是我想在输出的时候加限定条件,使重复的只输出一遍。 但是对于输入的那4位数字中如果有重复的话,程序结果还是会出现重复的,此问题尚未解决.(详情见算法)。 4.括号问题的处理: 对于括号问题,我规定对每一步的计算表达式,除了*之外,+,-,\都加上括号,即让程序按自己规定的方向执行,输出的括号只是让人能看懂,其实在运算时不起作用(详情见算法)。 5.输出: 输出方面我以为用了遍历所以在每一层遍历都把运算表达式存到一个较大的数组中,在输出的时候如果满足输出条件(在遍历时纪录每次递归的第一次运算的结果,第一次运算的运算符,第二次运算的结果,第二次运算的运算符和第三次运算的运算符),就直接把那个数组里的内容输出,遍历会直接去寻找表达式里的表达式(详情见算法)。 三.算法描述(源代码里有更详尽解释): 1.主要方法: 遍历与递归。 2.主要思路: 把输入的四个数放在一个数组n[4]中,然后任取其中任意两个(不能取同一个--既不能出现自己和自己运算的情况),然后用一个for和一个switch语句来实现这两个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然后把运算的结果放到另一个数组b[4]中并记录此运算的表达式(放到一个大一点的数组tm[4][25]中),同时把其他两个没用到的数也放到该数组中,然后重复以上过程(用遍历实现),最后先判定是不是最后一层运算,是的话在判定最后结果是不是等于24,等于24的话就把那个纪录运算式的数组输出。然后考虑到不能出现重复的(例如:1*2*3*4和2*4*3*1等等)我在遍历的同时记录了第一次运算的结果,第一次运算的运算符,第二次运算的结果,第二次运算的运算符和第三次运算的运算符,对输出的时候做限定(例如:对运算符全*的只输出一遍等等)。在有一次输出后我还定义了另外两个数组用来分别保存上一次输出的第一次运算的结果,第一次运算的运算符,第二次运算的结果,第二次运算的运算符和第三次运算的运算符,来解决重复输出的问题,不过此种做法有可能导致输出的时候不全。(此问题尚未解决)即还不能同时保证全面性与不重复性。 3.主要函数与数组:

算24点--教学设计.docx

算 24 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 24 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和能力。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 你们可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 点,你知道算 24 点是怎样玩的吗 师:我们在玩算 24 点时,把 A 看作 1,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今天我们就来算24 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幸运对对碰 师:(出示扑克牌)这是什么你们玩过扑克牌吗( 玩过 ) 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有这么多的玩法啊!真是太棒了!今天老师教大家另外一种玩法,想学吗 我们玩的是一种健康益智游戏,叫做幸运对对碰。 ( 1)教师出牌,学生选一张牌来碰 我出一张 8,你能从手中拿一张牌和我来碰成 24 吗你 们为什么拿 3( 因为 3 乘 8 等于 24。)我出一张 6,请 你拿一张牌和我碰成 24 你拿的 4 和我怎么碰成 24 呢 ( 2)教师出牌,学生选两张牌来碰成24。

我还是出一张6,请你选两张牌和我碰成24。你选的是哪两张牌怎么碰成24这当中有什么诀窍吗 我发现大家所选的两张牌通过加减乘除都可以先碰出4,再运用四六二十四碰成24。 我出一张 8,你选哪两张和我碰成24 学生汇报交流。 (3)我出一张 9,你能拿出几张牌和我碰成 24 呢学 生思考并选牌。 你选的是哪几张分别是几你是怎样和我碰成 24 的 二、幸运你我他 (一)用 3 张纸牌计算 24 点。。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屏幕上出现的 3 张扑克牌 3、 6、 7 碰成 24,每张扑克牌只能用一次,用“ +、- 、×、÷”的方法来计算。 2、用 3、6、7 计算 24 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扑克牌3、 6、 7,先想想,再试试,然后告诉小伙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 生:我看到 6 想到 4,7-3=4 4×6=24,我用的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师:同小朋友非常聪明,想出了利用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来计算24 点。 (板书四六二十四) 师:要想很快地算出24 点,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呢请你和同桌的小朋友商量,然后再告诉其他小朋友听。(学生讨论)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看 8 想 3,看 3 想 8,看 6 想 4,看 4 想 6。 生:记住两个口诀:四六二十四和三八二十四,找到其中一个就可以算出 24 了。师:你们太聪明了,既然你们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你们想试试吗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十四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4时计时法的产生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 教学重难点: 1、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2、理解普通计时法换24时计时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任意拨一个时刻(11时) 师: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这个时刻你通常在干什么? 生:上课、睡觉 师:把上课和睡觉混在一起了? 生:上午11时上课,晚上11时睡觉,如果学生说晚上3点睡觉,师追问:换一个词叫什么? 师:也就是说只看这个11时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是像同学们一样加上一个词,什么词?还会混淆吗?上午11时在干嘛?晚上11时呢? 师:同学们,生活中像这种带时间词的时刻还有别的?但是有个要求,你边说还得说一说那个时候你可能在干吗? 生:略 二、回顾反思普通计时法,设计24时计时法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普通计时法。 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时刻,请同学们看一看在前面加上合适的时间词并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嘛?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是不是非常简单,现在我们改变一下规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几时播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时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前面都有时间词/都没有超过12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为什么没有超过12时的呢? 师总结:像这种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然后在前面加上时间词来区分不同时刻的计时方法我们叫它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 2、认识24时计时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才新闻联播播放的时间是晚上7:00吗?怎么是19时呢?这是什么计时法,你在哪里还见过? 师出示生活中应用24时计时法的场景 师: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 师:也就是说,有时间词的就是普通计时法,没有时间词的就是24 时计时法,从写法上来比较24时计时法更简洁一些。 预设2:普通计时法没有超过12时,24时计时法超过12时了。 师:课讲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有很多疑问:24时计时法为什么不加 时间词,不会混淆吗?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怎么可能超过12呢?到底什么是24时计时法?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师:你觉得24时计时法的这个24时应该是指什么? 生:1天24个小时 师:一天是24个小时吗?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啊?谁上来拨一波? 生:2圈,共24时 师:一天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的?请同学们观看春晚辞旧迎新的片段,得出一天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 乒乓球游戏设计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 乒乓球比赛模拟及计分器设计 2014年6月

摘要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电路芯片已经实现高度集成化,并逐步渗透到医学、计算机等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设计采用基本门电路以及74LS系列芯片的搭建,以multisim 12.0软件为平台进行仿真,实现了对乒乓球游戏的模拟。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模拟乒乓球的轨迹:用双向移位4位寄存器74194以及基本门电路实现;(2)球速的调节:利用555电路实现; (3)球被击中、犯规的判断; (4)计数器的使用:采用74LS90和74LS161的组合,给玩家计分; (5)关于比分的显示:通过CD4511译码芯片将计数器的输出状态显示到2位共阴极数码管上。 关键词:双向移位4位寄存器、555电路、译码电路、计数器系统

目录 1 设计任务 (1) 2 电路整体设计 (2) 2.1 译码显示电路设计 (4) 2.2 555定时器组成脉冲发生器 (5) 2.3模拟乒乓球电路的设计 (6) 3 电路整体性能的检测 (7) 3.1 译码显示电路的检测 (7) 3.2 脉冲发生器电路的检测················································································· 3.3模拟乒乓球电路的检测··················································································4实验结论····················································································································5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以及建议····················································································6 Abstract ······················································································································7附录(包含元器件清单以及各元器件功能表) ······················································8参考文献····················································································································

《快算24点》教学设计

《快算24点》教学设计 一、活动内容:四年级下册快算24点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用扑克牌算24得游戏,培养学生灵活得计算能力与初步得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巧算24规律得总结,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得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得有趣与有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得兴趣。 三、活动准备:扑克牌、课件。 四、学情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您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 生:我们玩过算24点。 师:知道怎样算24点吗? 生:用1到9这九张牌,每次选其中四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来算出24点。 师:对,就就是根据4张牌上得数,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与括号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为2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快算24点。(板书:快算“24点”) (二)知识铺垫渗透方法 1将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四()六二十四

2填算式 ()+()=24 ()-()=24 ()×()=24 ()÷()=24 师小结:“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得技巧。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得4个数得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规律:比如利用3×8=24、4×6=24求解,就就是把牌面上得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与8、4与6,再相乘求解。或着凑成两个数相加、相减、相除等于24来求解。请大家算一算这道题。 (三)24点解题技巧探究 1、出示 2、 3、 4、9。 1)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 2)小组讨论。 3)反馈。 3×8得思路(9÷3)×(2×4)=24 4×6得思路(9÷3×2)×4 =24 2×12得思路(9+3)×(4-2)=24。 师:还有其她方法吗? 72÷3得思路(4×9×2)÷3=24 48÷2得思路(9+3)×4÷2=24

24宝葫芦的秘密获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宝葫芦的秘密获奖教学设计1 《宝葫芦的秘密》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张天翼的长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来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和他自己心理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从书中每一个细节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设计理念: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梗概来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静静阅读精彩片段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心理变化,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赏析,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2.出示书本封面,自己试着读读书名。 3.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大屏幕出示) 师:《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由我国作家张天翼写的,图画由丁午绘制。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在封面上找到了老师介绍的几个名字? 师:是呀,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看封面,了解一下这本书作者等内容。二、初读梗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故事梗概。(作业纸1) 师:从故事梗概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吧!

(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谜底:郑小登 (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谜底:杨拴儿 (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谜底:科学画报 (4)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 师:从故事的梗概中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看来读故事梗概对我们阅读整本书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片段赏析 师:这本书的精彩片断非常多,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巧得宝葫芦 师:在机缘巧合之下,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轻轻读读这段话,看你能读出什么。(大屏幕出示) 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出来。 我没有办法。我只好嘴里大声唱着——说也不好意思,我简直成了一个小娃娃了,不过好在没人瞧见——又打了两个滚。 可还是感觉到不够劲。我于是把腰弯着,把头顶着地,叭哒翻了一个筋斗。师:你读出了什么?(高兴) 师: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边说,老师边做读书笔记和眉批,个别读)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地描写,让一个高兴的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这就是文章的细节,读懂书就是要读懂细节。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的时候可以手上拿一支笔,看到精彩地方,或者有意思的内容,就在书上做做读书记号;也可以在书的边上随时写下你的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2.吃棋子片段(教师控制时间) (1)学生自由阅读作业纸2。 (2)交流,说说这次宝葫芦又帮王葆做了一件什么事?(王葆在下象棋的时候,想着要吃掉姚俊的马,马果然跑到了王葆的嘴里。) (3)宝葫芦真聪明呀,王葆脑筋刚一转,宝葫芦马上就给办好了,可是结果可不太妙。不信,你瞧—— 师:王葆与宝葫芦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呢?让我们在书中去找答案吧! 四、总结回顾

猜数字游戏课程设计报告

XXXX学校 《C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猜数字游戏 附录完整源代码 专业: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xxx.x.x -xxx.x.x xxxx-xxxx年 xx 学期

目录 1 、程序设计描述 1.1 程序设计目的: 1.2 程序设计要求: 1.3、猜数字游戏的简介: 2 、程序设计内容: 2.1、游戏主要框架图: 2.2、开始游戏框架: 2.3、最佳排行框架: 2.4、游戏操作说明模块: 2.5、退出游戏系统: 2.6、游戏系统总流程图: 3、猜数字游戏源代码: 3.1、void main()函数函数功能: 3.2、void game();//双人游戏 void pgame();//单人游戏 3.4、排行榜模块函数功能: 3.5、继续游戏模块函数功能: 3.6、操作说明模块函数功能: 4、调试与测试: 4.1、调试方法 4.2、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3、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5、程序具体说明书: 6、程序设计心得: 7、参考文献

1 、程序设计描述 1.1 程序设计目的: 综合使用所学过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解决稍微复杂的结构化程序设计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程序开发打下基础。 1.2 程序设计要求: 1、巩固和加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 2、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语义和数据类型的使用特点。 3、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编程技巧,能正确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 4、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流程图。 5、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及上机操作方法。 6、掌握书写程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还可以作为做毕业论文时的参考资料。 7、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做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8、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根据指导书和相关文献上的参考算法,自己设计出相应的应用程序。 9、培养自己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在实际编程中,为了提高编程质量,对空行、空格和注释均有要求。在课程设计书写代码时,应该严格按要求处理,以便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1.3、猜数字游戏的简介: 猜数字游戏(又称 Bulls and Cows )是一种大概于20世纪中期兴起于的益智类小游戏。一般由两个人玩,也可以由一个人和电脑玩,在纸上、在网上都可以玩。这种游戏规则简单,但可以考验人的严谨和耐心。 2 、程序设计内容: 2.1、游戏主要框架图: 该模块为玩家提供猜数字游戏的主体功能,即开始游戏、继续游戏、最佳排行、操作说明、退出游戏。给用户一个清晰明了的操作界面!流程图如下:

三年级下册算24点公开课教学设计

算“24点” [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3页:算“24点”。 [目标预设] 1、通过玩算“24点”的游戏,让学生在加、减、乘、除口算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算24点”的方法策略,并有意识地得出一些计算方法和技巧。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的数学课,大家都带来了什么? 你玩过扑克牌吗?你用扑克牌玩过哪些游戏? 2、用扑克牌还可以玩一种叫算24点的数学小游戏,有玩过的吗?(如有,就请他介绍一下玩法;如没有,就教师自己介绍) 我们在玩算“24点”时,把A看作1,利用几张扑克牌,用加减乘除法使其计算结果为24,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用乘法口诀算24点 要想玩好算“24点”,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对碰。 1、三八二十四。 (1)我出8,你能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你是怎么想到的?(板书:三八二十四) 真聪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诀来算。 (2)我还出8,你能拿两张牌和我碰成24吗? 你是怎么想到这两张牌的?(指多名同学回答并板书) 引导观察并小结:只要这两张牌能凑成3,然后就可以利用“三八二十四”

的口诀和8碰成24. 2、四六二十四。 (1)你能像老师这样也只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也只需要出一张牌,就能和你碰成24吗?(指名拿牌)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出4(或6)的? (2)拿两张牌和他碰,你会吗?(指多名同学回答并板书) 引导观察并小结:我们都是先凑成几来和4(或6)碰的?用的哪一句口诀? 三、用3张扑克牌算“24点。” 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 1、先任意拿出3张扑克牌,算出“24点”。(提示:根据3张扑克牌上的数,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 指多名学生交流,师适时点评。(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先试试连加,不行的话,见到3、8、4或6时,优先使用口诀。) 2、你能用下面各组牌上的3个数算出24吗? 学生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强调:算“24点”时,想办法凑成口诀是比较好用的方法。 四、用4张扑克牌算24点。 1、教学例题: 学生独立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 指多名学生汇报,师适时点评。 2、出示(A、A、A、5) 学生小组讨论:怎么算出24点? 师:算不出来?是你反应太慢?事实上,你知道吗?

数独游戏课程设计报告

数独游戏课程设计报告 将“数独”智力游戏的难度划分与创建问题分解为建立终盘和初盘、难度评分、游戏创建。首先采用行列变换的方法建立终盘,然后隐去部分数字并检验解唯一性,得到初盘。 在已得到初盘的基础上,根据求解时初级方法和高级方法使用的次数确定难度评分,从而依据分数对题目的难度进行划分,以此创建例外等级难度的“数独”游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下面是整理的数独游戏课程设计报告,欢迎来参考! “数独”是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发明。该游戏是在9×9的单元网格中进行,这些网格被分9行、9列和3×3个九宫格。单元网格中已有若干数字,其余均为空格。玩家需要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小九宫格内的数字均含1-9且不重复。每一道合格的“数独”谜题都有且仅有唯一答案。 目前,“数独”作为一种智力游戏已经盛行世界,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数独的求解算法做了深入研究,例如递归法、回溯候选数法、枚举算法等,但在数独的难度划分与创建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由于影响“数独”难度的因素有很多,就问题本身而言,难度因素包括最高难度的技巧、各种技巧所用次数、是否有隐藏及隐藏的深度和广度的技巧组合、当前盘面可逻辑推导出的个数等等;就玩家而言,了解的技巧数量、熟练程度、观察力等也属于难度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因此,单单利用空格数或求解时间对题目难度进行划分是不全面的,其难度指标定义过于主观,讨论也不够细密,无法真正划分难度的级别。 本文首先创建符合要求的“数独”终盘,然后在终盘的基础上生成具有数独特性的初盘,根据求解时初级方法和高级方法使用的次数确定难度评分,从而依据分数对题目的难度进行划分,以此创建例外等级难度的“数独”游戏。 首先运用初等行、列变换,构造一个新的简单明了的终盘生成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Step1:从行的角度出发,在第一行随机输入1-9的数字。以一个小九宫为单位,将相邻三个数字作为一个集体进行交替,由此获得第二行的数字,再由

算24点小游戏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授课学期2013 学年至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与通信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专题算24点小游戏 交稿日期2014年01月10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目录 1 引言 (2) 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2) 1.2 设计目的 (2) 1.3 C++面向对象语言简介 (2) 2 C++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选择 (3) 2.1 概述 (3) 2.1.1 方案设计与论证 (3) 2.2 二十四点游戏的原理 (4) 2.2.1 主函数设计 (4) 2.2.2 子函数的设计 (4) 2.2.3 类体的设计 (5) 3 程序流程及演示 (6) 3.1 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与调用关系 (6) 3.2 程序 (7) 3.3 运行结果 (9) 4 结论 (10)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小游戏在网络发展如火如荼。二十四点小游戏是一个不仅能放松认得神经而且益智的趣味小游戏。对于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来说,面对日益剧烈的竞争,工作压力都是很大的,为了释放压力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减压平台,那么网络上的小游戏首当其冲,24点小游戏受到了欢迎。 1.1设计任务与要求 题目要求在输入4个数后,程序对这个4个数进行运算,若能计算出结果等于24,即输出运算过程。目标是在输入四个数之后,先进行全排列,然后进行全运算,从而最终得到结果以输出。 1.2设计目的 本次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掌握c++编程语言和visual c++编译软件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算24的小游戏程序设计,在系统提示下输入4个数后,程序对这4个数进行运算,若能计算出结果等于24,即输出运算过程。程序设计目标很明确,在输入4个数之后,先进行全排列,然后进行全运算,重而得到最终结果输出。 1.3C++面向对象语言简介 C++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计算机编程语言。C++是一种静态数据类型检查的、支持多重编程范式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它支持过程化程序设计、数据抽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泛型程序设计等多种程序设计风格。其编译器比目前其他计算机语言的编译技术更复杂。类是C++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实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类是所有面向对象的语言的共同特征,所有面向对象的语言都提供了这种类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C++程序是由许多类所构成的。 C++支持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也支持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又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以后我们将介绍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包括类和对象的概念、类的机制和声明、类对象的定义与使用等。这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基础。基于对象就是基于类。与面向过程的程

计算24点游戏c++

24点游戏软件的开发 1 概述 1.1 课程设计目的 a、巩固并加深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理解; b、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使学生认识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种设计方法的区别; c、进一步掌握和应用VC++ 6.0集成开发环境; d、提高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初步掌握开发小型实用软件的基本方法,能独立设计、实现基本的MIS系统; f、掌握书写程序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书写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1.2 课程设计内容 课题名称:24点游戏软件的开发 说明:24点游戏是一种常见的纸牌游戏说明 要求: a)实现随机发牌; b)能进行结果验算; c)计分; d)难度设置。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目标 24点游戏是个流行的数学运算游戏。本次课程设计通过24点游戏来加深我们对对话框编程的认识和理解,并介绍Visual C++在数学计算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按钮上设置位图和设置计时器的方法。 24点扑克游戏的规则是:由系统发出4张扑克牌,要求用户利用扑克牌上显示的数字(JQKA算10),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得出24。 2.2 主体功能 a.对游戏设计三个难易级别,分别为低级、中级和高级。每次开始游戏前可以根据玩家的需要进行难度设置,如若不设置,系统默认难度级别为中级,设置完难度级别之后就可以开始游戏了,单击“发牌”按钮,桌面上出现四张翻开的扑克牌,与此同时,游戏开始计时,进度条开始前进。 b.在规定的时间内,玩家可以在“输入算式”的编辑框中输入自己想好的算式,然后点击“验算”按钮:如果输入的算式经运算后所的答案正确,则会在编辑框中

显示“正确!”;如果输入的数字与给出的牌的数字不符或者符号不合法,则会弹出“内部错误!”的窗口;如果输入的数字与四张牌相符、字符亦合法但是答案不正确,则会在编辑框中显示“错误”;如果未输入任何的数字和算符,则会弹出“内部错误!”的窗口。 c.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玩家没有点击验算按钮,则会弹出“内部错误”的窗口。 d.在结束本轮游戏后,如果玩家想继续游戏,则可点击“发牌”按钮即可重新发牌,开始下一轮的游戏;如果玩家想结束游戏,则可点击“结束”按钮即可结束游戏。 2.3 开发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 6.0 3 系统概要设计 3.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a.建立一个随机产生扑克牌的模块。由程序随机产生4张扑克牌,每张牌对应一个整数。 b.计时的模块。定义一个计时器,以便对使用时间进行计数。 c.计算表达式的模块。主要是通过函数来确定运算式各符号优先级和最终计算出输入算式的结果。 d.验算表达式正误的模块。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入算式进行验算,根据不同的情况会出现不同的对话框。

算24点教学设计

《算24点》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第三册第86-87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后所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课,学生以玩扑克牌的形式进行加、减、乘、 除计算,结果为24,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加、减、乘、 除法口算的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 学,在学中玩,使他们更喜欢数学。 设计思路:这节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玩扑克牌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算24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比赛 算24点这样的环节,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组 织学生自主活动,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增强了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 “玩”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 2.让学生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3.通过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算24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点数分别为A-9的扑克牌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讲一讲,激趣引新 1、介绍扑克牌。 引导:今天数学课同学们都带来了什么?(出示扑克牌)你知道扑克牌中蕴藏的秘密吗? 听说过没有,扑克牌跟我们生活中一年的时间还有密切的关系呢!你相信吗? 介绍:大家观察,(用扑克牌演示、说明)一副牌有54张,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张代表一年中的52个星期。扑克牌有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花色,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各有13张牌,表示每个季节有13个星期。把J、Q、K分别当做11、12、13点,大王、小王各算作半点,一副扑克牌的总点数恰好是365点;如果把大、小王各算

小学语文_24火烧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颜色多、形态多且变化快的特点。 2. 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课后生字并且组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幻灯片出示会读、会写的生字,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威”“武”的书写,以及多音字“模”,强调“模样”和“模仿”的读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 三.深入研读 1. 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成为火烧云?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一个“烧”字,既能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也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2、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从“晚饭过后”“乘凉”看出是夏天的傍晚。 3.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话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呢? 高兴、喜欢、笑盈盈,体会本段中多次出现的“了”,流露出的情感。 5.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用第七段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小组讨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结合幻灯片图片,来感受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从四个“一会儿……”体会火烧云变化快。引导学生试着造一个排比句。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 (1)学习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通过朗读,找出火烧云在空中变成马、大狗小狗、狮子,感受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速度快?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中、忽然、接着、一转眼 4.结合前面学习的几个自然段,回顾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5.火烧云下去后,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失望、遗憾…… 6.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的?展开想象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 1.火烧云形成的原因 2.有关作家萧红的介绍。 六.总结全文。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素材,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 七.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