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黏膜常见病

培训资料(第一部分)

一、口腔黏膜常见病

(一)、疱疹性口炎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等部位,世界上1/3以上的人群曾患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及带病毒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胎儿还可经产道感染。HSV-1可能与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关。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常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发病前常有疱疹病损患者接触史。

①前驱期:有4-7天潜伏期,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

③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中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并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附近发作。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包括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患者开始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在将要发生复发损害部位出现刺痛、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约在10多小时以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一般情况下,疱可持续24小时,随后破裂、糜烂、结痂。病程约10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

[诊断]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在口周皮肤形成痂壳。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全身反应轻。口角、唇缘及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

1.通过涂片查找包涵体,电镜检查受损细胞中是否含有不成熟的病毒颗粒进行形态学诊断。

2.通过抗原抗体检测,进行免疫学检查。

[治疗]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HSV疫苗尚在研究中。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使机体获得短暂的抗病毒能力(即被动免疫),在HSV感染流行时,在一定的人群中使用,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2.免疫调节剂:(1)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2)环氧合酶抑制剂;

3.局部用药:(1)含漱:0.1%-0.2%葡萄糖酸氯己定(洗必泰)溶液,复方硼酸溶液(多贝尔漱口液),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漱口。(2) 局部涂搽:5%金霉素甘油糊剂,或5%四环素甘油糊剂局部涂搽。0.5%达克罗宁糊剂局部涂搽可止痛。(3)锡类散、养阴生肌散、西瓜霜粉剂局部使用。4)葡萄糖酸氯己定片(5mg)、溶菌酶片(20mg)、华素片等含化。(5)5%磺甙的二甲基亚砜液皮肤局部涂搽。(6)5%阿昔洛韦软膏、酞丁胺(增光素)软膏或人白细胞干扰素软膏局部涂搽。(7)温生理盐水、0.1%—0.2%氯己定液或0.01%硫酸锌液湿敷。

4.物理疗法

5.对症和支持疗法。

(二)、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相应增高。

[病因] 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25%—50%的健康人可带有念珠菌,但并不发病;当宿主防御功能降低时,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转化为致病性菌。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也是念珠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雪口病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

[临床表现]:1.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

口病。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并可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严重者蔓延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但少数病例可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2)急性红斑型: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称为萎缩型者,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化疗后等。某些皮肤病在大量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的过程中,电可发生念珠菌性口炎,因此,本型又被称为抗生素口炎。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或味觉丧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3)慢性肥厚型:本型或称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本型的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黏膜白斑。腭部病损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黏膜呈乳头状增生。(4)慢性红斑型:本型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腭、龈黏膜,多见于女性患者。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2.念珠菌性唇炎多发于高年(50岁以上)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糜烂型者在下唇红唇中份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现象,表面脱屑。颗粒型者表现为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常有散在突出的小颗粒。镜检念珠菌唇炎糜烂部位边缘的鳞屑和小颗粒状组织,可发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3.念珠菌口角炎双侧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时疼痛或溢血,邻近的皮肤与黏膜充血。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患者和血液病患者,儿童唇周皮肤呈干燥状并附有细的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特征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免疫学和生化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基因诊断等。

[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1)1%~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用于哺乳前后

洗涤婴幼儿口腔,轻症患儿病变在2- 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天,以预防复发。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2)甲紫(龙胆紫)水溶液:1/2000(0.05%)浓度,每天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1%甲紫醇溶液可用于皮肤病损。(3)氯己定:选用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加人少量去炎舒松,以治疗口角炎、义齿性口炎等。(3)西地碘华素片:每次1片含化后吞服,每天3—4次。(4)制霉菌素:局部可用5~10万U/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1次,涂布后可咽下。疗程7—10天。(5)咪康唑:散剂可用于口腔黏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疗程10日。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1)酮康唑;(2)氟康唑:对口腔念珠菌感染疗效优于酮康唑。

3.增强机体免疫力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

4.手术治疗对于癌前损害,在治疗期间应严格观察,若疗效不明显,应考虑手术切除。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

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因具有明显的灼痛感。本病周期性复发但又有自限性,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

[病因] 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发病因素多,主要包括:1.免疫因素2.遗传因素:3.系统性疾病因素:与胃肠消化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月经紊乱等也有一定关系。4.环境因素:心理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食物中缺乏锌、铜、铁、硒等元素,或维生素B1,、B2、B6,、叶酸等摄人不足,均与RAU发病有一定关系。5.其他因素:微循环障碍、吸烟者。

[临床表现] 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1.轻型口腔口腔)最常见,约占80%。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如唇、颊黏膜。每次1—5个溃疡孤立散在,一般直径1—4mm,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其临床特点可总结为4个字:黄、红、凹、痛,即溃疡中央凹陷,基底软,外周有约I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复发一般分为发作期、愈合期和间歇期。发作期又细分为前驱期和溃疡期。前驱期有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感;约24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约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再经4~5天

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整个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间歇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但一般初发间歇期较长,此后逐渐缩短,直至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因刺激痛影响患者语言、进食和心情。

2.重型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可达10~30mm左右,深及黏膜下层直至肌层。周边红肿隆起,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溃疡常单个发生,或在周围有数个小溃疡。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如咽旁、软腭、腭垂等。发作期可长达月余甚至数月,也有自限性。溃疡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损。3.疱疹样阿弗他溃疡(HU), 又称阿弗他口炎。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黏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较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作后不留瘢痕。

[诊断] 根据临床体征和复发性及自限性的病史规律,不必作活检即可诊断并可以分型。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需作活检明确诊断,以排除癌肿。

[治疗] 1.局部治疗:消炎、止痛类药物,局部封闭,理疗;2. (1)消炎类药物:①药膜:保护溃疡面、延长药物作用效果。②软膏③含漱液④含片:西地碘片(华素片),具有广谱杀菌、收敛作用;溶菌酶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消肿止血作用。

⑤散剂⑥超声雾化剂(2)止痛类药物:(3)局部封闭:(4)理疗:

2.全身治疗(1)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2)免疫增强剂:①主动免疫制剂②被动免疫制剂(3)中医药:①成药:昆明山海棠片,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长期使用应注意血象改变。每片0.25mg,每天3次,每次2片,口服。②辨证施治。(4)其他:用H:受体阻滞剂治疗胃溃疡;用谷维素、安神补心丸等稳定情绪,减少失眠;用硫酸亚铁等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四)、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即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病因] 1.白斑的发生率与吸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饮酒、喜食烫食和酸辣、喜嚼槟榔等局部理化刺激也与白斑的发生有关。

2.白色念珠菌与白斑有密切关系,据调查我国口腔白斑患者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34%左右。

3.全身因素包括患者的微量元素、微循环改变、易感的遗传素质等,微量元素中,银(Ag)、锰(Mn)和钙(Ca)与白斑发病呈显著负相关。其中Mn可能更为重要。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黏膜上皮过度角化;维生素B缺乏能改变上皮的氧化,使之对刺激敏感而易患白斑。

[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或稍高出黏膜表面,不粗糙或略粗糙,柔软,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感。2.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黏膜多见。在充血的黏膜上,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3.皱纸状白斑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黏膜正常。白斑呈灰白色或白垩色,有粗糙不适感。4.疣状损害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质稍硬。疣状损害多发生于牙槽嵴、唇、腭、口底等部位。5.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可有局部刺激因素。可有反复发作史,疼痛。口腔黏膜白斑好发部位为颊、唇、舌、口角区、前庭沟、腭及牙龈,双颊咬合线处最多见。患者主观症状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局部发硬,有溃烂时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辅以脱落细胞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可对口腔黏膜白斑作出诊断。白斑属癌前病变,白斑患者约3%--5%发生癌变。出现以下情况者有癌变倾向,应定时复5查。1.60岁以上年龄较大者。2.男性患病率明显大于女性,不吸烟的年轻女性患者,白斑恶变可能性大。3.吸烟时间越长、烟量大的可能性越大。4.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部位属于危险区。5.疣状、颗粒型、溃疡或糜烂型易恶变。6.具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者越易恶变。.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8.病变时间较长者。9.自觉症状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2.0.1%-0. 3%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充血、糜烂的病损。50%蜂胶玉米朊复合药膜或含维生素A、E的口腔消斑膜局部敷贴。3.局部用鱼肝油涂搽,也可内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 5万U/d。4.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对溃疡型、疣状、颗粒型白斑应手术切除全部病变活检。5.中医中药治疗。

二、口腔护理

一、避免剧痛关注隐隐痛楚

1、漱口:如果菜屑陷入牙缝,含一口水,用力漱口。无效,可使用牙线剔除,但切勿伤及牙龈。

2、善待受伤牙齿:假使牙痛是由于牙齿被外力撞击,则就餐时尽量不要碰那部位。如果牙齿伤势较轻,彻底让它休息一阵,就可恢复咀嚼功能。

二、避免隐痛塑造健康牙齿

1、选保健牙刷:刷头小、刷毛软、有弹性,刷头放在嘴里转动自如,既不伤害牙龈,也不损伤牙齿。

2、有效刷牙:无效刷牙是每天走过场,挤上牙膏在嘴里转一圈,漱漱口。有效刷牙是保证3分钟,牙齿才能面面刷到。

3、水平颤动刷:让刷头在牙面与牙龈之间成45度原地颤动,移动的幅度不超过半颗牙,颤动8-10次后,沿牙面竖刷,上牙自上而下,下牙自下而上。要领:横颤竖刷。

4、挤足量牙膏:口诀:大人竖着挤,小孩横着挤。即你我的用量是牙膏竖着挤在牙刷面;而小孩的使用量是横着挤满在牙刷上。

5、用含氟牙膏:科学已经充分证实,氟可以增加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龋齿,所以在挑选牙膏时一定要有意挑选含氟牙膏。

6、漱口不超两口:使用含氟牙膏后,在牙齿的表面和整个口腔中会有一层氟的保护。如果漱口的次数过多就会轻易地把氟漱掉,让牙齿在无保护的状态中遇到细菌的伤害。刷牙后漱上一两口水才不会使氟流失过多。

7、牙膏更要品牌:通过中华口腔医学会验证过的牙膏内含高档球状二氧化硅,它不但不会损伤牙齿,而且有保护作用;而劣质牙膏用的是粗糙的碳酸钙,表面粗糙,刷牙越“认真”,越让牙齿表面形成沟槽,甚至造成楔状缺损。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 (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

口腔黏膜病学_题库

口腔粘膜病题库-选择题 1、下列对基底膜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基底膜的超微结构是一种膜 B、基底膜是胶原纤维与致密板、透明板连接的纤维复合物 C、基底膜是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界面结构 D、基底膜主要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 E、基底膜是半透膜,便于物质交换 答案:A 2、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 A、唾液屏障 B、上皮屏障 C、免疫细胞屏障 D、免疫球蛋白屏障 E、以上都是答案:E 3、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称为 A、萎缩 B、坏死 C、溃疡 D、假膜 E、丘疹 答案:C 4、糜烂是 A、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B、粘膜上的实体性突起 C、粘膜内贮存液体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上皮的表浅缺损 答案:E 5、口腔粘膜疱性损害疱壁的厚薄取决于 A、疱内液量多少 B、疱的部位在皮下还是皮内 C、疱的数量 D、疱的大小 E、疱基底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答案:B 6、萎缩是 A、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B、上皮变薄 C、上皮的部分损伤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答案:B 7、复发性唇疱疹愈合后 A、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B、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C、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D、不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8、复发性唇疱疹的治疗,最有效的是局部使用 A、氢化可的松乳膏 B、新霉素乳胶 C、0.01%硫酸镁湿敷 D、5%无环鸟苷软膏 E、杆菌肽软膏 答案:D 9、下述哪一项临床表现符合口腔粘膜带状疱疹 A、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 B、各处成簇小水疱 C、单侧性皮肤-粘膜疱疹,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且疼痛明显 D、广泛糜烂 E、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 答案:C 10、颞下部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说明损害累及三叉神经哪一支 A、第一支 B、第二支 C、第三支 D、第一支及第二支 E、第二支及第三支 答案:B

最新 口腔粘膜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粘膜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牙周粘膜教研室编写

前言 口腔粘膜病是指发生于口腔粘膜及口腔软组织的疾病。主要分为口腔粘膜固有病、粘膜-皮肤病及全身病在口腔粘膜的表征三类。其临床表现多样,病因较复杂。其发病往往与全身关系密切,某些为癌前病变,某些则为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粘膜上的表征。因此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能对口腔粘膜的固有病及常见病具备诊断及治疗能力,对粘膜皮肤病及某些全身系统病的口腔表征具有基本知识,遇到疑难病例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诊断步骤,写出正确详细的病历,并能掌握口腔粘膜病的一般治疗原则及本大纲所讲授各种常见病的常用外文名词。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教学以讲授大课的方式为主,总学时28学时,系统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时8学时。 本大纲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口腔粘膜病学》第三版制定,是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口腔粘膜病学的教学过程起提纲挈领作用。

参考书目 1.《口腔粘膜病学》李秉琦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2.《现代口腔科诊疗手册》第二版,俞光岩,王嘉德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3.《实用口腔科学》郑麟蕃,张震康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王翰章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Pindborg JJ.Alatas of diseases of the oral mucosa. Munksgaard, Copenhagen 5th ed.1992. 6.Malcolm A.Lyhch. Burket's oral medicin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9thed,J.B.Lippinocott,1994. 7.Samaranayake LP and MacFarlance TW.Oral candidosis. Bristol:Wright,1990.

口腔黏膜病门诊病历汇总

口腔念珠菌病 (一) 患儿,女4个月。 主诉:患儿3周来啼哭,不如困哪;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 现病史: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物,未经治疗。 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患儿颊、舌、软腭及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白色柔软小斑点及斑块,状如凝乳,成半粘附性略微高起,稍加用力可擦去;部分斑片擦去后见红色糜烂面。全身检查示:患儿啼哭不安,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4%碳酸氢钠液消毒日常用品。 3.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二) 患者,女性,59岁。 主诉:口腔黏膜疼痛1个月,进食无味一周。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牙列缺失行全口义齿修复,2个月前义齿压痛行软衬处理后缓解。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不适、进刺激性食物疼痛,并出现口腔内黏膜发红,自行抗感染治疗无效。 既往史:COPD病史5年,否认过敏史。 专科检查:上颌一尺基托下口腔黏膜组织充血发红,下颌稍轻,散在白色假膜;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氟康挫胶囊100mg 口服一次/日(首次剂量加倍) 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口腔单纯疱疹 (一) 患儿,女,三岁 主诉:患儿一周前感冒,发热,3天后口腔黏膜起疱,破溃,疼痛,影响进食。 现病史:家属诉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黏膜起疱、溃烂。患儿口腔破溃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曾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舌背、舌尖、双侧上颌乳磨牙腭侧牙龈、唇粘膜有多处密集小圆形溃疡、溃疡周

口腔黏膜常见病

培训资料(第一部分) 一、口腔黏膜常见病 (一)、疱疹性口炎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等部位,世界上1/3以上的人群曾患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及带病毒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胎儿还可经产道感染。HSV-1可能与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关。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常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发病前常有疱疹病损患者接触史。 ①前驱期:有4-7天潜伏期,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 ③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中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并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附近发作。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包括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患者开始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在将要发生复发损害部位出现刺痛、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约在10多小时以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一般情况下,疱可持续24小时,随后破裂、糜烂、结痂。病程约10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 [诊断]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在口周皮肤形成痂壳。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全身反应轻。口角、唇缘及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

口腔黏膜病例分析

口腔黏膜病例分析 第七节、病例分析 【病案1】 患者,女.1岁半。 主诉:(母亲代诉)患儿啼哭,拒食,发热2 d。 现病史:2 d前患儿发热,烦躁不安,夜间啼哭。昨天拒食.流涎增多。今晨发现患儿口内黏膜及口唇部有小水疱。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温38.2℃。口唇黏膜、舌、牙龈广泛充血水肿,有成簇透明的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形成浅表小溃疡;直径1—2 mm,部分溃疡融合成较大表浅形态不规则的浅表溃疡。上唇肿胀明显,在唇红与口周皮肤可见成簇小水疱,井可见疱破渗出液形成黄色痂皮。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取疱疹基底物直接涂片可见病毒损伤细胞(气球状变性、细胞水肿、多核 巨细胞、核内包涵体)。病毒分离和培养,确诊为单纯疹疱。血清学试验,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效价明显增高。 l诊断:疱疹性龈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2诊断依据: (1)发病常见于6岁以下儿童.6个月至2岁儿童更多见。 (2)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 (3)病损表现为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充血黏膜上出现成簇小疱疹,不久破溃形成小 的浅表溃疡,小溃疡融合形成大而不规则溃疡。 (4)疼痛明显,尤其进食时,表现为患儿拒食,同时流涎增多。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5)同时伴有口周皮肤损害:成簇小水疱、渗出、结痂。 3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①发病多见于成人。②病程反复.不经过疱疹期.全身 反应轻。③损害仅限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轻差的粘膜,无皮肤损害。④病损表现为口内粘膜散在分布多个小溃疡,有自限性。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后较多见。②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颌面、胸'腰、腰背皮肤均可发病。③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损害不超过中线。④疱疹和疱破后形成的溃疡疼痛剧烈,老人更明显,有时病愈后,有顽固的疱疹后神经痛。⑤病程一般为2—3周,愈后很少复发.甚至可终生免疫。 (3)手一足一口病 ①发病者多为3岁以下儿童。⑦夏秋季节发病多见,有疾病流行史。③有前驱症状:低热、困倦和局部淋巴结肿大。④皮损为手掌、足底、手背、足背、踝关节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仅供借鉴)

口腔黏膜病学 第一章概论 一、口腔黏膜的分类 ⑴咀嚼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⑵被覆黏膜: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前庭穹隆。 ⑶特殊黏膜;舌前部的乳头区,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 (1)性别特点:发病、预后上具有性别差异; (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段; (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 (4)损害特点:A.更迭与重叠性,B.部位的差异性,C.损害的共存性; 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5)诊断方法上的特点: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 (6)治疗上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上的特点:多数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损害如癌前病变则需注意 ·口腔中有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癌极易恶变。 三、※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与斑块(plaque):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常见疾病为扁平苔藓。 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 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 来,常见病为白班和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有此损害。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 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疱性损害可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皮 肤病等。 4.大疱(bulla):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5.脓疱(pustule):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少见。 6.溃疡 ..(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 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7.糜烂 ..(erosion):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常见于上皮内疱破溃后。可有痛感。 8.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A1型题] 1.不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 A.口腔结核 B.复发性疱疮性口炎 C.愿发性疱疮性口炎 D.鹅口疮 E.天疱疮 2.原发性疱疮性口炎的病因是感染了A.HSVⅠ B.HSVⅡ C.HIVⅠ D.HIVⅡ E.柯萨奇病毒A4 3.引起口腔单纯疱疹的主要致病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单纯疱疹病毒 C.变形链球菌 D.柯萨奇病毒A16 E.白色念珠菌 4.疱疹性龈口炎的病因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 5.坏疽性口炎的发病原因可能是 A.局部创伤 B.维生素缺乏

C.口腔卫生不良 D.病毒感染 E.特殊细菌感染 6.I型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感染的常见部位是A.颊黏膜 B.舌背黏膜 C.舌腹及舌侧缘黏膜 D.唇黏膜 E.唇红及周缘皮获 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成年人、老年人可引起A.唇疱疹 B.手-足-口 C.疱疮性咽峡炎 D.带状疱疮 E.水痘 8.下面哪种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A.白色念珠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双球菌 9.与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致病无关的因素有A.病原体毒力 B.病原体数量 C.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D.龋病 E.机体的抵抗能力 10.不属于口腔念珠菌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A.口干

B.烧灼感 C.疼痛 D.溃疡 E.味觉减退 11.口腔念珠菌病好发于新生儿的有 A.义齿性口炎 B.鹅口疮 C.抗生素口炎 D.念珠菌唇炎 E.念珠菌口角炎 12.哪种药物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A.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B.氯己定 C.西地碘 D.泼尼松, E.制霉菌素 13.不会发生恶变的疾病有 A.白斑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扁平苔藓 D.口腔红斑。 E.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14.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首选的全身药物为A.广谱抗生素 B.无环鸟苷 C.B族维生素 D.皮质类固醇 E.口炎冲剂 15.关于腺周口疮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教师:凌天牖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九章口腔性传播疾病 (《口腔黏膜病学》第二版,李秉奇主编) 授课时数:100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口腔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2、掌握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掌握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重点】: 1、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粉笔、黑板、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几时间安排 概述口腔性传播疾病的现状 5’ 第一节梅毒(多媒体图76、77、78、79、80、81) 30’定义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先天梅毒 后天梅毒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治疗 第二节淋病 10’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急性球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球菌口炎急性坏死性龈口炎第三节尖锐湿疣(多媒体图91、92、93) 10’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第四节艾滋病(多媒体图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40’定义 病因 分期

窗口期和潜伏期 临床感染分期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阶段: 1、HIV体内播散期 2、原发HIV播散期 3、症状HIV感染期 4、爱滋病前期 5、爱滋病期 6、爱艾滋病晚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 1、真菌感染 2、毛状白斑 3.Kaposi肉瘤 4.口腔疱疹 5.AIDS相关牙周病变 6.坏死性口炎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8.非霍奇金淋巴瘤 9.涎腺疾病 10.乳头状瘤/局灶性上皮增生 11.儿童患者的口腔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小结 5’ 【思考题】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口腔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参考书】 1、《口腔黏膜病学》2003年6月第二版,李秉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皮肤性病学》2002年11月第五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记】 【板书计划】 口腔性传播疾病 一、梅毒 二、淋病 三、尖锐湿疣 四、艾滋病

口腔粘膜病题库-问答题

口腔粘膜病题库-问答题 1.口腔粘膜上皮组织分为哪4层,各有什么主要结构? 2.口腔粘膜的屏障功能有哪些? 3.口腔粘膜病的主要临床病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每种病损试举一病名。 4.口腔粘膜溃疡、皲裂、糜烂的病理特征有何区别? 5.口腔粘膜病有何特点? 6.从口腔粘膜的解剖结构特点试述其屏障功能。 7.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损有那些?每类试举一病名。 8.口腔粘膜溃疡、皲裂、糜烂的病理特征有何区别? 9.口腔粘膜病病史采集有何基本要求? 10.口腔粘膜病体检范围。 11.复发性阿弗它溃疡何型最常见?其溃疡形态有何特点? 12.以轻型RAU为例,试述口腔溃疡处理的一般原则,常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13.激素类药物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注意点。 14.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以重型RAU与肿瘤为例列表说明。 15.创伤性溃疡的首要治疗措施是什么? 16.BD、RS的口腔病损各有什么特征,其全身系统性临床表现特征各是什么? 17.口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哪些?各属哪一类变态反应? 18.多型红斑的皮肤、粘膜损害各有什么特征性表现? 19.什么是斯-约综合征? 20.如何鉴别药疹、多型红斑、白塞病、天疱疮和类天疱疮? 21.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有哪些? 22.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临床分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3.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归属哪类疾病? 24. 尼氏征的典型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25. 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治疗该病中应该如何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项?至今我们已学过哪些口腔粘膜病有皮肤表现。 26.口腔白色损害有哪些疾病; 27.哪些疾病属于癌前病变; 28.口腔白斑的临床分型,病理及治疗原则; 29.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0.红斑狼疮与口腔扁平苔藓病理的鉴别; 31.白色念珠菌病中念珠菌性口炎的临床分型; 32.什么是癌前病变?白斑和红斑为什么被称为“癌前病变”? 33.白斑与白色角化病、白色海绵状斑痣、白色水肿、梅毒斑有何区别? 34.白斑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35. 口腔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6.六种唇炎的临床表现各有什么特征? 37.六种唇炎的镜下所见有何特点? 38.请列表鉴别以下各病的差别 chronic cheilitis cheilitis glandularis cheilitis of benign lympholasis granulomatosa cheilitis

口腔粘膜病复习资料

1.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2.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累及黏膜上皮下层。 3.盘状红斑狼疮(DLE):是一种慢性皮肤-黏膜结缔组织疾病,发生于皮肤和(或)口腔 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4.地图舌: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因其表现类似地图标示的蜿蜒国界,故名 地图舌。其病损的形态和位置多变,又被称为游走性舌炎 5.灼口综合征: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6.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 7.梅-罗综合征(MRS):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症为临床特征的综 合征 8.白塞病:累及口腔、眼、生殖器等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9.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 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10.固定性药疹:由药物超敏所致的,在同一部位以同一形式反复发生的病损。 11.红斑:口腔黏膜上鲜红色斑块似天鹅绒样,边界清晰,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 疾病者。 12.靶行红斑:是多形红斑的典型病损,直径为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的 水疱。 13.疱疹样口炎:为最常见的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 14.上皮下疱:疱在基底层下,上皮全层剥离。见于粘膜良性类天疱疮和多形渗出性红斑。 15.上皮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水疱。 10. 白斑的定义和诊断程序 定义: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诊断程序: 口腔白斑,不能被擦去,排除其他疾病诊断 ↓↓ 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观察2~4周)没有明确的致病因素 ↓↓↓ 反应良好无反应→病理活检 ↓↓↓↓可定义的损害切取活检病理学诊断切取活检病理学诊断可定义的其他相应处理排除其他可定义损害排除其他可定义损害相应处理 ↓↓↓ 无异常增生的OLK 伴有异常增生的OLK 原位癌 ↓↓↓ 轻度中度重度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的差异性、病损的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的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的可能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 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的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和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的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的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5)糜烂erosion:是黏膜的—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6)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7)肿瘤tumor: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的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12)鳞屑scale: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整理)口腔复习题第十三章口腔粘膜病.

项目九口腔粘膜病 问答题:十三、口腔粘膜病 1.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鉴别要点; 2.举例说明口腔黏膜病同皮肤病和全身性疾病的关系;3.口腔粘膜常见的疱性疾病及其鉴别要点; 4.癌前病变的概念及口腔黏膜常见的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特点; 5.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 6.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 选择题: 1.可见到角质栓的疾病是:B A.扁平苔藓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白斑 D.天疱疮 E.念珠菌病 2.可形成棘层内疱的疾病是:B A.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B.天疱疮 C.扁平苔藓

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白斑 3.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疾病是B A.白斑 B.扁平苔藓 C.天疱疮 D.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E.肉芽肿性唇炎 4.可见到角质栓的疾病是:B A.扁平苔藓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白斑 D.天疱疮 E.念珠菌病 5.可形成棘层内疱的疾病是B A.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B.天疱疮 C.扁平苔藓 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白斑 6.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疾病是B

A.白斑 B.扁平苔藓 C.天疱疮 D.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E.肉芽肿性唇炎 7.上皮内常形成微小脓肿的疾病是E A.白斑 B.扁平苔藓 C.念珠菌病 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8.爱滋病在口腔不出现的表现是E A.念珠菌病 B.毛状白斑 C.Kaposi肉瘤 D.坏死性龈炎 E.扁平苔藓 98.不表现为上皮异常增生的疾病是(X型题)B A.白斑 B.红斑

C.肉芽肿性唇炎 D.天疱疮 E.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9.上皮内常形成微小脓肿的疾病是E A.白斑 B.扁平苔藓 C.念珠菌病 D.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10.爱滋病在口腔不出现的表现是E A.念珠菌病 B.毛状白斑 C.Kaposi肉瘤 D.坏死性龈炎 E.扁平苔藓 11.口腔粘膜病的基本表现有哪些?E A 斑 B 水疱 C 溃疡 D 萎缩 E 以上全是 12 以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A

口腔黏膜病门诊病历汇总

口腔念珠菌病 (一) 患儿,女4个月。 主诉:患儿3周来啼哭,不如困哪;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 现病史: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物,未经治疗。 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患儿颊、舌、软腭及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白色柔软小斑点及斑块,状如凝乳,成半粘附性略微高起,稍加用力可擦去;部分斑片擦去后见红色糜烂面、全身检查示:患儿啼哭不安,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得芽生孢子与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4%碳酸氢钠液消毒日常用品。 3、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二) 患者,女性,59岁。 主诉:口腔黏膜疼痛1个月,进食无味一周、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牙列缺失行全口义齿修复,2个月前义齿压痛行软衬处理后缓解、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不适、进刺激性食物疼痛,并出现口腔内黏膜发红,自行抗感染治疗无效。 既往史:COPD病史5年,否认过敏史、 专科检查:上颌一尺基托下口腔黏膜组织充血发红,下颌稍轻,散在白色假膜;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得芽生孢子与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氟康挫胶囊100mg口服一次/日(首次剂量加倍) 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口腔单纯疱疹 (一) 患儿,女,三岁 主诉:患儿一周前感冒,发热,3天后口腔黏膜起疱,破溃,疼痛,影响进食。 现病史:家属诉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黏膜起疱、溃烂。患儿口腔破溃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曾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 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舌背、舌尖、双侧上颌乳磨牙腭侧牙龈、唇粘膜有多处密集小圆形溃疡、溃疡周围黏膜充血。全身检查:患儿啼哭不安,无明显全身症状。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粘膜病学茜 1 名词解释 1、口腔粘膜病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总称 2、斑macule为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其大小不定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 小于2mm。 3、丘疹papule粘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高于黏膜面直径1- 10mm不等尖形、圆形、扁平形. 4、疱vesicie是一种圆形突起有液体潴留直径小于1 cm。如脓、血、水疱口腔粘膜病常见的疱为水疱. 5、溃疡ulcer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 6、糜烂erosion粘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7、萎缩atrophy上皮组织变薄伴有结缔组织的细胞体积变小。 8、皲裂rhagades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于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9.、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有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 起形成可以被擦掉。 10、结核初疮原发性 2-3周潜伏期好发口咽、舌、回盲、肺部小结可发展为顽固性溃疡周围有硬结无 痛 11、结核性溃疡继发性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常见舌部疼痛明显溃疡界清或线形浅表、微凹而平 坦的溃疡基底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向中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

预后差 12、寻常狼疮好发于无病灶且免疫好的青少年早期损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压诊实验中央圆形苹果 酱色周围为苍白皮肤继发感染可发生坏死造成组织缺损形似狼噬名狼疮 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antigen)或半抗原 hapten) 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 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常表现为免疫反应性增强多在机体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4、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是粘膜皮肤的一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 因糜烂表面往往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故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直径为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 又称靶形红斑多见于腕部、踝 部及手背开始为淡红色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送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 16、斯-约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 ---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多腔孔受累有自限性一般2 3周自愈痊愈后可复发 17、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又称白塞氏综合征或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以反复发作的眼、口、生殖器和 皮肤的损害为基本特征。还可出现关节、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统的病变。以口腔溃疡为最基本的 病损发生率达100%。20-40岁男性多见 18、创伤性溃疡临床表现 褥疮性溃疡持久非自伤性刺激造成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 Bednar 溃疡婴儿吮吸拇指、过硬奶嘴引起固定发生于硬腭 Riga-Fede 溃疡专指发生于儿童舌腹部位的溃疡。因过短舌系带和过锐的新萌中切牙摩擦引起。

口腔黏膜病 精简 打印版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概论 第一节概述 口腔粘膜(oral mucosa) ①被覆粘膜:唇、颊、软腭、口底舌腹(角化低) ②咀嚼粘膜:龈、腭(正角化) ③特殊粘膜:舌(主味觉,角化) 口腔粘膜病 (oral mucosa diseases)(oral medicine) ①感染性疾病 ②非感染性疾病 ③癌前病变 ④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现 口腔粘膜病的特点: ①与全身系统因素关系密切 ②与外胚层来源的皮肤关系密切 ③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同病异症、异病同症 第二节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 1) 组织来源:外胚层 2) 分层 ①上皮:角化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②基底膜复合物:半透膜 ③固有层:乳头层、网状层 ④粘膜下层:粘附 细胞及细胞代谢 1)上皮: ①角质形成细胞 ②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C 、郎罕C 、麦克尔C 2)结缔组织: ①成纤维细胞 ②其他细胞:肥大C、巨噬C 、游走C 3)细胞周期(见图) 口腔粘膜的功能: ①屏障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细胞屏障、免疫球蛋白屏障 ②感觉功能 ③味觉功能 ④消化功能 ⑤支持、供给、连接、固着功能 第三节口腔粘膜的代谢与更新* 第四节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 第六节口腔粘膜临床病损特点 常见病损 斑—丘斑—丘疹 疱—大疱—脓疱 溃疡—糜烂—假膜—坏死—坏疽 萎缩—皲裂 结节—肿块 e.g.疱(vesicle ) ①上皮内疱:天疱疮 ②上皮下疱:类天疱疮、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 第二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 第二节带状疱疹 第三节手-足-口病 第四节口腔念珠菌病 第五节口腔结核第六节球菌性口炎 第七节坏疽性口炎 第八节深部真菌病 第三章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第一节概述 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机理 Ⅰ型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 小部分药物过敏性口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Ⅳ型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 大部分药物过敏性口炎 接触性口炎 多形渗出性红斑 第二节药物过敏性口炎 第三节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药物过敏性口炎和接触性口炎 (Stomatitis Medicamentosa & Contact Stomatitis ) ①病因:过敏原 ②临床表现 a.口腔粘膜:水疱,糜烂,溃疡,假膜 b.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痂皮 c.固定性药疹 d.其他部位和脏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莱氏综合征 ③诊断 a.病因追问技巧 b.激发试验 ④治疗 a.抗过敏 b.皮质激素 c.中药 d.局部处理 第四节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 Edema) ①临床表现:好发于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 ②诊断和鉴别诊断(肉芽肿性唇炎、根尖周炎、蜂窝组织炎) 第五节多形性红斑 多型渗出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Exudativum) ①病因 ②临床表现特点 a.多种形态红斑性皮肤损害 b.★虹膜状红斑(靶状红斑) c.大疱型红斑 d.大面积口腔粘膜糜烂:好发于唇部[斯-约综合征] ③病理特征 ④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疹、白塞病、天疱疮、类天疱疮 ⑤治疗原则 a.抗过敏 b.控制继发感染和支持疗法 c.皮质类激素的使用 d.中药 第四章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 第一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第二节白塞病 第三节创伤性血疱及溃疡 第四节放射性口炎 第五节莱特尔综合征 第六节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 第五章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 ①病毒感染性: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 ②变态反应性:药疹、接触性口炎、多型红斑(斯—约综合征) ③自身免疫性 a.天疱疮: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b.类天疱疮:瘢痕性、大疱性 ④创伤性:粘膜血疱 ⑤斑纹类: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 疱 vesicle 粘膜或皮肤内储存液体而成 ①水疱 water blister 疱内容物为浆液(上皮内疱、上皮下疱) ②血疱 blood blister 疱内容物为血液 ③脓疱 pustule 疱内容物为脓液 大疱 bulla 直径 > 5mm 第一节天疱疮 1.概述(preface) : ①严重 (severity) 。致死性疾病。 →激素(corticosteroid) 的使用降低了死亡率 ②慢性(chronicity) →不易愈合反复发作 ③皮肤–粘膜联合疾病(skin-mucosa associated disease ) →寻常型口腔损害多见 →其他型口腔损害少见 ④分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2.病因(pathogeny) :不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 抗棘细胞层间粘合物质的自身抗体 3.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图 4.病理(pathology) 棘层松解上皮内疱棘层松解细胞 5.诊断(diagnose) 1)病史 2)临床表现 ①寻常型:口腔损害最早、最重 ②增殖型:疱底肉芽组织增殖 ③叶型:皮损为主,松弛大疱→鳞屑痂边翘如叶 ④红斑型:皮损为主,面部对称红斑鳞屑痂 3)特殊检查 ①活检 ②细胞学:涂片寻找棘层松解细胞(天疱疮细胞) ③免疫荧光法: a.直接法:显示棘细胞层间抗细胞粘合物质的抗体 b.间接法 4)全身情况:恶病质 6.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es) 7. 治疗 (treatment) ①支持疗法: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水电解质平衡;输血 ②皮质激素(★首选) a.规则用药:起始控制减量维持 b.加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激素用量 c.加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d.注意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③局部:0.5%达克罗宁止痛;皮质散消炎 ④中医中药 第二节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 1.概述: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benign mucosa membrane pemphigoid 2.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基底膜抗体) 3.临床表现 4.病理: ①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 ②免疫荧光直接法(基底膜区连续细长荧光带) 5. 诊断 ①临床表现 ②活检 ③免疫荧光法 6. 鉴别诊断 ①寻常型天疱疮 ②多形渗出性红斑 ③糜烂性扁平苔癣 7. 治疗 ①局部:抗炎;抗粘连 ②全身:激素;红霉素 第三节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1. 概述:病程长,预后好 2.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基底膜抗体 3. 临床表现 ①口腔:少见、疱小、不易破、尼氏征(-) 颊部多见 皮肤: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起 大疱尼氏征(-) 4. 病理 ①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 ②连续细长荧光带(直接免疫荧光) 5. 诊断:皮肤大疱;免疫荧光 6.治疗 ①激素

第一节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一节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理变化 (一)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过度正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细胞核消失;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有细胞核残存 (二)角化不良(dyskeratosis):也称错角化 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一群细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 (1)良性错角化多见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内 (2)恶性错角化细胞异形性明显,多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三)棘层增生(acanthosis):即棘层增厚,常伴钉突延长。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 (四)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从单纯增生到原位癌之间的病理过程: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癌前病变) WHO将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变化规定为以下十二条: 1.上皮基底细胞极性紊乱 2.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 3.核浆比例增加 4.上皮钉突呈滴状 5.上皮层次紊乱 6.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7.上皮浅层1/2处出现有丝分裂 8.细胞多形性 9.细胞核浓染 10.核仁增大 11.细胞粘着力下降 12.出现错角化 上皮异常增生根据其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分为轻、中、重三型,重者为上皮全层受累,即原位癌。 (五)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细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水肿严重时,细胞发生液化溶解,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六)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棘层细胞间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七)疱(vesicle):粘膜或皮肤内液体储存形成疱。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分为: 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水疱 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下,上皮全层剥离。见于粘膜良性类天疱疮和多形渗出性红斑 (八)糜烂(erosion):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糜烂。 (九)溃疡(ulcer):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十)皲裂(rhagade):粘膜或皮肤发生的线状裂口为皲裂,系由某些疾病或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力变脆而成,如核黄素缺乏时可引起皲裂。 (十一)斑(macule):粘膜或皮肤上颜色异常,大小不等,不高起,也无硬度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