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练习题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练习题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练习题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练习题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测试(无答案)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的活跃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2.孔子,名,字,春秋末年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和“”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教化人民,以“”治国。

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多人,比较著名的有人。

5.《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二、选择题

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A.《春秋》B.《尚书》C.《论语》D.《礼记》

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①孔子②墨子③庄子④荀子

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④

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墨子

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A.施仁政于民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D.“兼爱”

21.“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能力提升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在古今社会,下列符合孔子“仁”的思想的行为是()。A.以强凌弱B.乐于助人C.以大欺小D.杀富济贫

2.(2006年,浙江金华)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

3.今天,我们要想了解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可以查找的一部重要古书是()。A.《论语》B.《春秋》C.《国语》D.《老子》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5.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A.老子和孔子B.孔子和孟子C.老子和墨子D.韩非和孙武

6.墨家的创始人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

7.“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的()。

A.发展的观点B.保护环境的观点

C.休渔政策D.“仁政”的观点

8.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是()。

A.孟子B.孙武C.韩非D.董仲舒

9.(2007年,广东模拟)“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句著名军事格言出自()。A.孙武B.孟子C.孙膑D.庄子

1 .下列哪句话反映了孔子“温故而知新”的主张()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因材施教

2.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是()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5. 记载了孔子言行的著作是()

A、《离骚》

B、《老子》

C、《论语》 D 、《孟子》

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7. 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学说与商鞅的思想相接近()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8.推测下列言论属于老子的是()

A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今必胜古B必须根据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C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D治国必须用严刑峻法

10. 孔子是我国去代茗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学派是()

A道家B孺家C墨家D法家

11. 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为政以德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12.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而对财产只字不提。这体现了孔子

A.礼治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

C.教育的思想D.民生思想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检测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

2.“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这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方法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

3.主张以柔克刚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庄子D.墨子

4.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家是

A.孔子B.孙子C.孙膑D.韩非

5.下列哪些人物与孔子是同一学派的①孟子②墨子③荀子④庄子⑤韩非: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⑤

6.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7.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评奖”A.孔子B.墨子C.老子D.庄子

8.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观点相反的是

A.儒家和道家B.儒家和法家C.道家和法家D.墨家和法家

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0.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持相反看法的是:

A.孔子和老子B.孟子和庄子C.荀子和庄子D.荀子和韩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斧斤以时入山,材木不可胜用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什么意思?

(2)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12.在我们的校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不良的现象: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脚印、球印,崭新的课桌上刻下了一些乱糟糟的东西。请分别采用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就校风建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1)进山伐树要按时令,这样树木才能连续利用。

(2)孟子。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才能造福人类。

12.儒家观点:进行思想教育,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建立好的校风,以后该怎样做,让同学们思想上有所改变。

道家思想:找这些同学谈心,让他们多学习学习周围的同学们。自我发觉错误、自我改正。这样,既不伤害同学自尊心,也有利校风建设。

法家思想:制定规章制度,使同学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否则给以处罚,使同学们改掉不良的行为。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检测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D. 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2. 下列语句出自《论语》的是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春秋无义战”

3.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学术的繁荣 C.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B.社会大变革 D. 频繁的争霸战争

4. 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墨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

5. 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6. 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A.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老子

7. 以下几种主张,属于孟子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

B.认为“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

C.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D.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8. 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苛政猛于虎

B.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 以下各项,出自于韩非的是

A.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B.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C.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提出“仁”的学说

10.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哪家学说和商鞅的思想最相近

A.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法家

二、非选择题

11.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3)想一想,以上孔子的这三句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12.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

学派的什么观点可以劝导他?并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二、非选择题

11.(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

(2)“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3)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可联系自己实际谈一下)

12.用道家学派的观点。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某同学这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经过他的努力,成绩就会得到提高,不理想就会转化为理想。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

A.商鞅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2.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

A.因材施教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温故而知新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2003年9月28日上午8时,纪念孔子诞辰2554年祭孔大典仪式在曲阜孔庙举行。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如果你想更深一步的了解孔子的思想,可以参看下列哪种古籍( )

A.《诗经》

B. 《尚书》

C. 《春秋》

D. 《论语》

5.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6.下列几种主张,哪种是孟子的思想( )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仁政”,提倡法制

C.主张“为政以德”

D.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7.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A.老子 B.孔子C.墨子 D.韩非子

8.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C.孟子 D.荀子

9.在治理国家时,强调“无为而治”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这是谁的看法()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仁”

C、民贵君轻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2.(1999年宜昌市中考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3.(2000年黄石市初中毕业会考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D.庄子主张“道法自然”

维度B 能力提高

15.想想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6.有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采取道家无为(顺其自然)的方法更有利于少年儿童的成长。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7.结合你所学习的儒家、道家、法家观点,谈一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

维度C 探究应用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他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回答:

①材料一是谁的观点?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联系当时的背景简评他的观点。

②材料二是谁的主张?他代表了哪家学派?这一观点是针对当时什么社会现状提出来的?

③目前,西方有很多政治家提出借鉴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来治理国家;随着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中国正朝着有序的法制社会的轨道前进。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你认为他们的学说有哪些值得借鉴?

七年级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2人教版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 能力方面: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灿烂的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 二、 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的表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学习: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15分钟 1、晚期的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学 说,主张“”。他又是一位大,创办,广 收门徒,注意“”;他的言行记录在《》中。 2、春秋末期的老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 ,其学说记录在《》里;墨 子主张“、”;孟子主张“”;庄子认为要,“”;末期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提倡,提出建立的封建国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3.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图2 图3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4.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

1.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奉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要紧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如何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奉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摸索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经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奉献对 后世阻碍庞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显现了另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要紧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预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代表人物要紧观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显现百家争鸣的要紧历史条件 是什么? 四、作业:课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奉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奉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自主学习指导: 1、文字的演变: 阅读课本第41页,42页的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这种文字被谁发现的?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2)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3)随着文字的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阅读课本第42页,43页,完成以下问题: (1)天文方面: ①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最早的日食记录) ②朝的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③年月日发生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④年,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2)历法方面: 阅读课文43页第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据说来源于哪朝? ②到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③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④说出关于24节气的谚语或背诵24节气歌。 (3)医学成就: 阅读课文43页第二段正文及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谁? 2、他是如何看病的? 3、又是采取哪些方法治疗疾病? 3、屈原和“钟鼓之乐”: 阅读课本43和44页,完成以下问题: (1)屈原: ①屈原生活在的楚国,他采用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为,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②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纪念他? (2)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盛行的音乐是,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 当堂检测: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1)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

第九课矛盾观小角度背书资料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小角度背书1、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立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方面相互依赖,互为前提;另一方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关系)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结论)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 (2)两者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要求我扪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3)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试点)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知识 ①矛盾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4、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知识 (1)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在认识一个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 (2)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抓主要矛盾;在认识一个矛盾时,要抓住主流 (3)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4)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 (1)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练习题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测试(无答案)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的活跃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2.孔子,名,字,春秋末年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和“”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教化人民,以“”治国。 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多人,比较著名的有人。 5.《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二、选择题 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A.《春秋》B.《尚书》C.《论语》D.《礼记》 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①孔子②墨子③庄子④荀子 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④ 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墨子 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A.施仁政于民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D.“兼爱” 21.“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能力提升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在古今社会,下列符合孔子“仁”的思想的行为是()。A.以强凌弱B.乐于助人C.以大欺小D.杀富济贫 2.(2006年,浙江金华)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 3.今天,我们要想了解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可以查找的一部重要古书是()。A.《论语》B.《春秋》C.《国语》D.《老子》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5.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A.老子和孔子B.孔子和孟子C.老子和墨子D.韩非和孙武 6.墨家的创始人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案例《甲骨风韵》.doc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案例《甲骨 风韵》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究与活动让学生领略中国最古老文字甲骨文的风韵,了解其珍贵的史料价值。使学生为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艺术成就感到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探究与活动让学生认识文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通过学生自己刻写甲骨文,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其乐趣。活动准备: 1.师生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甲骨文有关的资料,教师根据其中的一些图片和音像制作成课件,使活动过程更为生动、形象、有序。 2.学生充分阅读、了解所收集的资料内容,分门别类,认真取舍,整理出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史料。 活动步骤: 1.本课(节)活动建议安排在讲述《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之后进行,活动展示时间为一课时,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2.活动分组进行,8人一组,主持人一名。 3.活动展示过程由学生主持人控制,让学生根据课余分组准备的史料独立完成,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4.活动展示可采取以下几个板块进行:

(一)主持人开场讲话,引入活动主题;(二)走进甲骨文──学生介绍甲骨文的由来;(三)甲骨文大观──展示馆藏的部分精美的甲骨文骨片,并由学生进行解说;(四)甲骨文典故──学生讲述与甲骨文有关的轶闻趣事;(五)甲骨文释义──简单介绍如何解读甲骨文的意思;(六)我会刻写甲骨文──学生动手雕刻(或书写)一幅甲骨文作品;(七)我的甲骨文作品──学生展示自己刻写的甲骨文作品;(八)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老师作适当评述。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讲话,引入活动主题。 二、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 第一部分:走进甲骨文 通过由学生介绍并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从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甲骨文的研究、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由来。(此过程要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感知) 学生:大家好!我们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甲骨文,许多同学对这神奇的古老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渊源,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我们小组在这一方面作了充分探究,首先带领大家去河南安阳甲骨博物馆,让我们一同走进甲骨文。 1.甲骨文的发现。由学生给大家介绍甲骨文的偶然发现经历。 2.甲骨文的考古发掘。介绍考古发掘“甲骨”的几个重要遗址位置。如,河南安阳小屯村、花园庄东地甲骨坑以及在小屯以及它的周围地区考古发掘情况。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医学、音乐成就。 2、通过对甲骨文等图片的认读、了解,培养我们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文字的演变及古代历法成就。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称“铭文”。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商朝甲骨文有了对、月食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来源于夏朝。到时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测出,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治疗疾病。战国末期的诗人屈原,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春秋战国盛行“”,其中湖北随县出土的最为有名。 3、思考:“动脑筋”一(第42页)、二(第43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字的演变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42页“马”字的演变)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 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话剧展示:《孔子设坛讲学》 时间:春秋末期 人物:孔子(班长饰),弟子1(学 生甲饰),弟子2(学生乙饰), 弟子3(学生丙饰),众弟子(全 班学生饰) 场景:孔子高坐杏坛,弟子端坐听讲 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第九课矛盾观)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单选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1.在很多时候,幸福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志气、锐气和朝气;而苦难却常常成为一道加法题,不断地增添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积累起来,你就拉上了“成功”手。苦难并不可怕,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令人欣喜的数目。这表明 ①“减法”比“加法”更重要,能让人生更幸福 ②“加法”与“减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调控好“加法”和“减法”的度,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④“加法”比“减法”更能使人走向成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乐享健康生活”项目(下图)倡导谐音为“我要爱我”的“5125”理念,在紧张工作、学习的同时,关注身心健康。从哲学角度看,“5125”健康生活理念 ①体现了矛盾分析法,兼顾了人们身心健康②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对全民实现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④是对生活中人们“亚健康”状态的客观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针对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集中攻关。2016年10月19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代表着我国载人航天第二阶段工作顺利完成,为后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表明,我国航天工作者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准备必要的前提条件②准确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科学揭示事物性质 ③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好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④发挥能动作用,根据需要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与下图“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蕴含的哲理相似的诗句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体现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③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矛盾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有影响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国务院决定于2017 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材料体现了 ①国务院在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污染源普查中的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④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是整治环境的关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7.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相机调控”是因为 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一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读懂中国文化。这印证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希腊人每年工作时间为2000小时,德国人只有1400小时,但是希腊工人的效率却比德国工人的效率低70%,这就是“霍桑效应”——放松和减压,反而能充分激活创造力和潜能。“霍桑效应”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是 A.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B. 矛盾的对立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0.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 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 塞翁失马④ 刻舟求剑⑤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⑥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政治必修四模拟考试五第九课矛盾观

鲁南艺术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模拟考试 姓名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案最终写在括号中,其他地方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和不选均不给分) 1.在下列选项中,对矛盾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就是统一,但有时候会出现对立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只存在于事物内部 D.矛盾双方有时存在对立关系,有时存在统一关系 2.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棒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随时转化 3.右边漫画《你敢吗?》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4.一般来说,人们在逆境中容易萌生忧患意识,而在顺 境时,往往掉以轻心,陷入被动境地。从哲学角度看, 这是因为() A.有的现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B.没有坚持用矛盾的普遍性观点看问题 C.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

D.没有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B.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7.造成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该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8.近年来,北京等地实施新课改高考方案相继出台,北京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实行联合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相关的一系列新政策陆续出台。高考从统一走向多样,这体现了矛盾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同一性 9.人类在征服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并广泛使用了抗生素,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如天花、肺结核、伤寒等,不再是不治之症。后来人们发现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毒性反应,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长期服用还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病菌,一些新型疾病有可能出现并危及人类。这就要求我们( )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②.不要主观地、孤立地看问题 ③.要正确、适度使用药物,趋利避害④.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的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 A.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C.好事多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11.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单选题 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 3.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 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5. 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扁鹊 B.秦始皇C.屈原 D.张仲景 6.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A.《论语》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7.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 A. 尚未成熟的文字 B. 也叫“铭文” C. 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原始文字 8. 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A. 孔子 B. 孙子 C. 屈原 D. 韩非子 9. 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10.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 司母戊鼎 B. 整套编钟 C. 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11.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 A. 扁鹊 B. 禹 C. 屈原 D. 李冰 12.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13. 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A.埃及象形文字 B.苏美尔契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 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5. 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6. 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7.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 商代文字 B. 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字母文字的起源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学案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 三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学案 【高考考纲】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5、具体问题具体分心 6、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主干知识梳理】 一、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而言之,矛盾就是。【特别提醒】: 1、矛盾是事物本身就有的,具有客观性,不可否认,不可掩盖,不能回避。 2、矛盾就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只要有这种关系,就有矛盾,是抽象,是概括。 3、哲学上讲的矛盾≠生活的矛盾(只是对立的具体表现),也≠逻辑矛盾(思维前后不一致)。 4、承认矛盾,就得承认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双方,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 5、任何事物都有双方,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 二、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即对立性(斗争性)和统一性(同一性) 1、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注意:斗争性具有绝对性。 3、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也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特别提醒】: 矛盾是事物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关系,不是一方对立,另一方统一。 三、矛盾的特点: 矛盾具有和。 1、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内容: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________;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___________。简而言之,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特别提醒】:第一,“事事有矛盾”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指的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课题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年级七上学科历史班级姓名 主备人郭新玲审核人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知道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会说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学习重点难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学法指导:本课可采用列表归纳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甲骨文指的是商朝人刻写在或上的文字,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3.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为统一一种样式,称为。 4.公元前613年,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5.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6.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吸收采用和,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的代表作是《》,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7.我们今天的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它现在已经演变为温习精神的民间传统节日。 二.合作探究 各小组活动完成文化成果表 成就 文字 天文历法医学天文 历法 医学 诗歌音乐诗歌 音乐

【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 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 3.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 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5. 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扁鹊 B.秦始皇C.屈原 D.张仲景 6.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A.《论语》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7.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 司母戊鼎 B. 整套编钟 C. 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8.妈妈说小红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五,这种记载日期的方法相传来源于 A. 东周 B. 西周 C. 夏朝 D. 商朝 9.我国测定一年的24节气是在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10.商朝的国家“档案”应该用什么文字书写 A. 隶书 B. 甲骨文 C. 小篆 D. 大篆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此材料出自于谁? (2)他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简要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在科技上的成就。 教学反思:

第九课哲学的矛盾观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双方转化事例《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2019年高考天津卷)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问:老师,您知识如此渊博,怎么 还觉得自己很无知呢?芝诺顺手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说,小圆是你们的知识,大圆是我的知识,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无知的部分,所以我接触无知的范围就比你们广。芝诺的说法蕴含的哲理是() A.无知是达到有知的根本动力 B.无知是相对的,有知是绝对的 C.无知和有知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D.无知和有知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2014·天津卷,12)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 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 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 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案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目标 (1)发展的普遍性; (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 3、运用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寓言《自相矛盾》 “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 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旁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犯的逻辑错误,而哲学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那么,什么是矛盾呢? 【讲授新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