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一位哲人说过:“形式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和审美理想,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舞台并不是设计者单纯表现自我意识形态的场所,而要受到剧本和演出本身的制约。由于设计师对演出主题及舞台美术的作用理解不同,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上,在表现形式和材料上呈现出的种种差异,从而使舞台布景在衬托环境、表现气氛、处理空间、创造演出的视觉形象上形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样式。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演出内容形成不同的主题风格,相应的舞台设计就与表演的主题风格相一致,这是整个演出风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从布景样式上感受和领略演出的风格特征形成演出风格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整个舞台场景搭制出来以后,它本身就是一件视觉艺术品了,就会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在当代西方舞台中,舞美设计家们受到现代艺术各风格流派的影响,从商业性大歌剧的豪华到先锋派实验演出的质朴;从抽象的形、色的视觉运动到超级写实主义的复制现象;从没有任何装饰的钢铁骨架装置到诗意盎然的视觉表现;从传统的画框舞台到由旧车库改建的戏剧表演空间……各种彼此冲突的印象交叠在一起,形成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各具代表特征的舞台美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将舞台看成各种几

何形体的世界;自然主义企图再现“自然的一角”;空间舞台力求达到空间的最大可能;构成主义者将布景看作“表演的机器”;阿庇亚和戈登?克雷的象征主义将它看作“思想的有形符号”;表现主义者视其为“角色心理的投射”;超现实主义远离现实、追求梦幻等等。

立体主义与立体主义舞台

“立体主义”画派是从非洲黑人的雕刻和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的一句话中得到启发,“你必须在自然中看到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这句话使毕加索、勃拉克画家产生灵感把自然形体还原为它们的基本几何形态。他们主张把一切物体形象肢解,然后重新主观地并置、重叠,不但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还发展到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其结果是画面支离破碎、客观形象分裂解体。毕加索创立的立体主义创作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创作风格的改变,而且是一种观念、一种观察世界方式的改变,其中包括了空间观念和结构观念。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对20世纪舞台美术流派中产生立体主义布景起着巨大的直接作用,在许多场合他都亲自将立体主义的创作意图体现在舞台美术上,并在此思想下多次参与舞台美术设计。他不仅改变了人们观察现实

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理解艺术的方式。因为毕加索的艺术创造,直接影响了现代艺术的结构发展,并打破了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现实和理想的界限,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由创造来主宰的世界。

立体主义布景设计师们把布景都变形为几何形体,用各种立方体、圆锥体、圆筒体、四面体等加以组合,构成富有变化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在舞台立体化布景的变形当中被舍弃,就像是儿童用积木搭的景物也产生出单纯、稚拙的美感。立体主义布景的演出要求人物造型与布景风格一致,在线条、质地等方面体现出立体感,因此在服装上常常采用粗犷和对比强烈的设计,有时也采用质地坚实的粗布、毛毡来制作服装,有的戏剧中甚至还使用纸板或金属片来制作,以求得造型挺拔有力,立体感强,还有用几何“切面”的造型法,直接在演员形体上面画出几何形的切面组合,并结合面具的使用产生单纯、深厚的效果。1922年由瓦赫坦戈夫导演,尼汶斯基设计的歌剧《图兰朵》故事取材于远古的中国,而它的人物则是从意大利假面喜剧中得来,角色全部是已经定型的。剧中的布景由各种充满奇妙色彩的变形单元组成,舞台上还挂着各种可移动的奇形怪状的帘幕,左上角有一块可以升降的圆盘象征着太阳或月亮。在这半真半假、似梦似醒的迷幻布景中散发出一种浓郁的欢乐情调,而演员在里面的即兴表演更是充满热情和活力。

曾经四次获得布拉格舞台美术年展“金马车奖” 的当代著名舞台设计大师拉尔夫?科尔泰(Ralph Koltai)就有成功立体主义范例,在1983年为歌剧《士兵》(Die Soldier)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表演区,第一层的基础平台;中层的楼梯支架和第三、第四层的立体造型平台。他大胆运用了女性的身体形象,并将其切为三个白色的片段(胸部、嘴唇和下身),整个舞台就由这三个立体雕塑式造型组成,可以接受多种不同角度的投射光。舞台形象直观大气带有某种隐喻,表现了对十八世纪的军队虐待和**女性行为的批判。

再比如中央电视台刘军《中日歌会》节目的舞美设计:就是用有形的实体来表现无形的意蕴。整个舞台平面为椭圆形结构,台后由六层圆弧台阶组成一条条弧线,使舞台逐渐向后沿伸,以增加空间深度。舞台四角由四根倾斜向上的柱子交汇于舞台上空一点,构成整个舞台的主框架,它们共同搭筑成有如金字塔般壮丽的内部空间。在这空间里,观众好象走进了一座神秘殿堂,需仰视以见天宇,伫足屏息方得其真谛。在舞台顶部有一巨大圆形环状结构,它包围着柱形顶部空间,如不明飞行物“UFO”突然降临舞台,让观众误认为欣赏到天外来客的表演。耸立在舞台上的立柱同台前两侧低矮的仿故宫汉白玉栏杆形成鲜明对照,古老与现代的对比更增添了崇高感和神秘感。整个舞台造型简洁、结构新奇,通

过几个大的立体交叉结构和一个圆形立方体组成大的构架,富有现代气息,为表演者提供了自由发挥,为观众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武汉电视台社教部同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一场由普通市民参加的演讲比赛《做文明守法市民演讲晚会》颁奖晚会(此节目的舞美设计荣获《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美术作品奖》三等奖),我在同导演协商后确定该晚会的主旋律积极向上,充分体现了武汉市为提高全民素质所做的积极努力。

舞台上用弧形的台阶构成一种稳定,庄严的主体,喻示了武汉市市民的主体精神,三层弧形台阶使舞台增加深度,也给表演者提供多层次的表演空间。背景右侧由一个三角形立方体构成,尖形倾斜向上,贯穿在弧形结构之间,似火箭,似三角板,似钢琴琴键,象征武汉市民拼搏向上,追求知识,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背景左侧有一曲线流动的异形结构,如音乐般的韵律与三角形结构形成刚柔对比,使整个场景庄重而不失活泼。整个舞台布景中,圆弧形、圆柱形、三角形等各种立方体加以组合,形成方与圆,长与短,直线与斜线的对比都在创造一种形式美,这种美与整个布景相协调,构成平衡、简洁的基调。

(整理)舞台灯光设计方案

第一舞台灯光设计 一、舞台灯光设计原则 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 1. 创造完全的舞台布光自由空间,适应一切布光要求; 2. 为使该系统能够持续运行,适当加大储备和扩展空间; 3.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作为重要设计指标; 4. 高效节能冷光新型灯具被引入系统设计中; 5. DMX512数字信号网络技术被引入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舞台灯光系统工艺设计要求 1.该系统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具有综合剧场的使用功能,在短时间内可轮换多种不同剧种的灯光操作方案。 2.该系统设计可以从一种照明方案快速转换到另外一种照明方案,转换时间在2小时内完成。 3.该系统允许使用全部配置的各种类型灯具和其它补充设备。 4.该系统设计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存储容量,整个系统在不中断主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对主控台进行持续的诊断检查。

5.该系统中的设备完全符合舞台背景噪声的技术要求,空场状态下,所有灯光设备开启时的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不高于NR25,测试点1M效果器材的噪声不大于30dB。 6.系统的扩展能力是该系统设计之初有意预留的,如电力硅控容量、网络容量,待日后资金充裕或新技术出现,使本系统不至于因设计不足而大面积修改或更新,达到节省资金和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三、舞台灯光系统设计说明 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点,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 (1)顶光系统设计配置 顶光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配置中采用的各种灯具,大大地提高了光的透光性,透光率比目前国产镜提高了150%,遮光叶设计美观新颖,四页设置合理,遮光效果好,可作舞台顶光布光或染色用。 A. 配置灯具分布如下: 舞台上空,共设有20道顶灯吊杆。 其中每道顶光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灯具:PD-JG150 1KW螺纹聚光灯24台(配换色器)、 PD-JG1501KW平凸聚光灯40台(配换色器)、PD-P64(配换色器)40台、PH750-26(750W)成像聚光灯64台(配换色器)和(DJD)LD1000R影视舞台柔光灯36台及彩熠2KW电脑摇头灯16台。 灯具的排列及投射方法:

立体主义的特点

P9 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革命。立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与狂野的野兽派完全相反,它代表唯理的倾向它。认为印象派、野兽派的绘画都是在模拟自然,基本上是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实际上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与表现主义风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较,立体主义风格可以说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那么说到立体主义就不得不提到塞尚,他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他的作品对于19世纪的艺术观念转换到20世纪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同时他的作品对于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产生重要的影响。 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 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 P10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 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现代派艺术部分流派表现了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P11 无 P12 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Futurism)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 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界各领域的冠以“未来主义”名称的宣言纷纷发表。1914年7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筑师圣伊里亚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认为: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更迭变化只是形式的改变。因为人类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深刻改变,而现在这种改变却出现了,因此,未来的城市应该有大的旅馆、火车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场、明亮的画廊、笔直的道路以及对我们还有用的古迹和废墟……在混凝土、钢和玻璃组成的建筑物上,没有图画和雕塑,只有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形给人以美。这样的建筑物将是粗犷的像机器一样简单,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城市的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的步行道和快速输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筑艺术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也就是说,使物质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不仅如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等。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马里内蒂这种狂热的艺术观点立刻征服了那些米兰的画家们。波丘尼、卡拉和鲁索罗等人在视觉艺术领域发扬了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观念。鲁索罗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将未来主义元素引入了音乐领域。画家巴拉和塞韦里尼于1910年结识了马里内蒂。这些人构成了第一批未来主义艺术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在宣言中,他声称:“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 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

舞台灯光设计方案

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 一、舞台灯光设计原则 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 1. 创造完全的舞台布光自由空间,适应一切布光要求; 2. 为使该系统能够持续运行,适当加大储备和扩展空间; 3.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作为重要设计指标; 4. 高效节能冷光新型灯具被引入系统设计中; 5. DMX512数字信号网络技术被引入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舞台灯光系统工艺设计要求 1.该系统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具有综合剧场的使用功能,在短时间内可轮换多种不同剧种的灯光操作方案。2.该系统设计可以从一种照明方案快速转换到另外一种照明方案,转换时间在2小时内完成。 3.该系统允许使用全部配置的各种类型灯具和其它补充设备。 4.该系统设计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存储容量,整个系统在不中断主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对主控台进行持续的诊断检查。 5.该系统中的设备完全符合舞台背景噪声的技术要求,空场状态下,所有灯光设备开启时的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不高于NR25,测试点1M效果器材的噪声不大于30dB。 6.系统的扩展能力是该系统设计之初有意预留的,如电力硅控容量、网络容量,待日后资金充裕或新技术出现,使本系统不至于因设计不足而大面积修改或更新,达到节省资金和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三、舞台灯光系统设计说明 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点,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1)顶光系统设计配置 顶光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配置中采用的各种灯具,大大地提高了光的透光性,透光率比目前国产镜提高了150%,遮光叶设计美观新颖,四页设置合理,遮光效果好,可作舞台顶光布光或染色用。 A. 配置灯具分布如下:

舞台灯光设计

1.面光根据剧场舞台的规模,有设一道面光,二道面光,甚至三道面光的。面光灯的配置应根据远近距离的不同,配置不同集距的聚光灯、成像灯、其功率应在2KW以上。第一道面光离台口较近,也可以加配一些2KW的罗纹灯、回光灯。一道面光及二道面光上在左、中、右位置应加配置焦距适合的,功率适合的追光灯具,可以由追光人员自行单独控制其明亮度及换色等。 2.耳光在台口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根据剧场舞台的规模,每侧耳光可设一道或二道,配置灯具,以聚光灯为主,可以少量配置成像灯、罗纹灯、因为耳光*观众厅侧墙很近,使用罗纹灯时,漫射光常常将近处墙壁照得很亮,影响一些场景的气氛,所以宜少用为佳。左右每道耳光中应各设置追光灯一套供追光人员任意控制作用。 3.脚光一般在台口外*乐池边,设脚光糟,内置四色散光条灯,分色控制,其长度略小于台口宽度。 4.远距离追光室,一般在观众厅后侧左右各设一间,内配置气体放电灯如氙灯,一切控制由追光人员操作,如不能设专用追光室,则往往在楼座左右两侧后区设追光灯位。 5.包厢(楼座)光,则根据剧场情况可以在包厢(楼座)左、中、右处,设置灯位配置聚光灯若干个,如条件不许可,也可以不设。 二、台口内一般分假台口侧片(左右柱光)、假台口上片(一顶吊桥)、二顶、三顶、四顶、五顶、天排、地排、左右流动、左右侧光(左右吊笼),一道吊笼、二道吊笼、三道吊笼、四道吊笼、五道吊笼等,根据舞台规模大小,有些设施就少些,例如顶光就要根据舞台深浅,景区分布来确定几道合适。左右侧光(吊笼),也要根据舞台大小,甚至投资多少来考虑设置与否。有的舞台在天幕后还有后舞台或反投光的要求,这也要根据舞台规模、投资、和主要演出何种剧目来考虑,如有这种可能则灯具的配置当然也应加以计划,以便配套使用。 1.假台口侧片(左右柱光)配置聚光灯、罗纹灯、追光灯,少量的成像灯,除特殊外,一般左右对称。 2.假台口上片(一项吊桥)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成像灯、及追光灯。 3.二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筒灯。 4.三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5.四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6.五顶光配置散光条灯、聚光灯、罗纹灯、回光灯、筒灯。

构成主义艺术象征思索.pdf

谈到构成主义艺术,人们通常会首先联想到俄罗斯艺术家塔特林,联想到他那件气势恢弘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毫无疑问,这件被称为“塔特林之塔”的模型是“举世无双的作品”,因此而成为“构成主义艺术的象征”。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一贯强调独立的艺术也被卷入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生性敏感的艺术家们在世纪之交便感受到了社会动荡。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一股股前卫艺术思潮应运而生。尽管俄罗斯在这些艺术运动中略显滞后,但他们很快把这些艺术风格转化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艺术语言,另辟蹊径,走上了另一条前卫艺术的探索之路,并最终导致了构成主义的诞生。 构成主义深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对一切过去的和现在的文化持否定态度,他们“透过马达的轰鸣声听到金属、石头和木头的呼吸”,在科技发展中听到了未来的召唤。因此,未来主义者宣扬艺术成为“机器的艺术”,试图从机器的形式中找到其构成之间的逻辑联系,建立起新的美学。画家们从冰冷坚硬的钢铁中获得灵感,认为“一块木头或者铁片产生的热远比女人的微笑和眼泪更令我们激动”。构成主义吸收了未来主义的理念,同样认为艺术应该从静态美的表现转为对机器的讴歌。然而,构成主义和未来主义却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后者洋溢着摧毁一切的激情,那么前者的本质是建设性的,认为艺术应该对社会产生影响,应该“进入生活”。构成主义还受到立体主义绘画的启发,只是走向了立体主义的反面。立体主义艺术将物体肢解,是分裂的艺术;而构成主义艺术则相反,是综合性的艺术。立体主义是物体的抽象和概括,远离事物和实用主义;而构成主义却是物体本身,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可以说,前者是对社会瓦解的感受及其体现,后者则渴望在瓦解的废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墟上建造起一座壮美的新世界。 如塔特林所言:塔特林的舞台设计塔特林的舞台设计作为同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齐名的俄罗斯前卫艺术家,塔特林走过了一条奇特的艺术道路。他从未受过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曾因“成绩不好,行为不良”被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开除。但在朋友们的眼里,塔特林却是一位艺术天才:擅长音乐,倾心表演艺术,喜爱弹奏乌克兰民间乐器班杜拉。对于绘画,塔特林对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情有独钟。据说,他曾提出“每月支付20卢布”,让从巴黎回国的画家波波娃“教他立体主义”。更为离奇的是,“1913年,他自告奋勇当一名盲人民间乐师,在柏林的‘俄国展览’上弹唱班杜拉,用赚来的钱专程前往巴黎拜访毕加索,看到了毕加索的剪贴画。”似乎艺术使命必然降落到天才头上。正是从巴黎回来后,塔特林彻底断绝了同架上画的关系,开始了他所谓“绘画浮雕”的艺术实验,“在真实空间用真实材料”创作。1914年,塔特林在自己的工作室举办了“第一次绘画浮雕展”,其中不少作品于次年在未来主义最后一次画展“0.10”上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马列维奇著名的“黑方块”。塔特林的“绘画浮雕”采用铁皮、玻璃、木头、纸板等工业材料,经过简单加工后把它们拼贴在一个画框内。这种把现实材料和现实空间运用到绘画和雕塑中的创作样式,在俄罗斯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整个俄国前卫艺术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俄罗斯文化界为此欢欣鼓舞。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一篇随笔中感叹,终于“首次不是从法国,而是从俄国冒出一个新的艺术词汇——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在俄罗斯产生绝非偶然。20世纪的最初20年,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工业和科技飞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地对国际美苑ˉ109ˉArtPanrama“艺术应该成为人类文化进步的旗手、先锋队和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应该是有用的艺术、构成的艺术。”这种关注材料着重于建设的实用主义艺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十分契合当时的发展趋势。别尔嘉耶夫在《艺术的危机》(1917)中对此做了准确描述:“艺术急于超越自身的范围。一种艺术类型和另一种艺术类型之间、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所有界限均被打破。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创作和存在的关系等问题从未像现在这么尖锐,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切地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转到生活本身的创造,新生活的创造。”构成主义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新时代所面临的任务是“为高级的创作生活保留人的形象、人们的形象和人类的形象”。为此,需要“借助深入的方法,向另一个维度扩展,即深度,而非平面;借助知识,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生活的知识,存在的知识”。 艺术参与建设的热情一经点燃,随即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十月革命后,塔特林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文化的建设中。他提出“艺术进入生活”、“艺术进入技术”的口号,希望艺术积极参与构建新生活的过程。他开办前卫艺术教学班,在人民教育委员会、艺术文化研究所、高等艺术学院等机构担任职务,同时从事构成主义艺术创作。在继续创作浅浮雕的基础上,他还在服装设计、工艺设计、书籍装帧、舞台设计上大显身手。《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1920)是塔特林构成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模型综合了雕塑、建筑和技术,是建筑和雕塑史上的重大革命。塔特林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一文中就模型的创作理念做了如下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张力、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现代科技的运用,这就是《第三国际纪念碑》的严肃课题,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实际体现。”根据塔特林的设计,纪念碑塔高400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还高100米)。塔身分为三层玻璃结构,由立方体、角锥体和圆柱体组成,各自环绕自身的轴心以不同速度昼夜不停地旋转。整座塔呈螺旋形,向上升腾,象征着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塔特林试图以此建立艺术和国家之间新型的关系,让艺术成为国家的宣传工具。因此,设计中的“塔”俨然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新闻媒体基地:内设广播台、会议厅、大会堂、演播厅、电报中心、剧院、电影院、画廊等场所。 基地四季恒温,在不知道“冰箱”为何物、广播事业也尚未在俄国起步的时代,这种技术复杂的设计显然十分超前,足以证明塔特林超凡的艺术想象力。这种带有乌托邦性质的设计,体现出艺术家对建立共产国际巨型大厦的梦想。塔

走进毕加索的艺术世界

走进毕加索的艺术世界 一、毕加索生平介绍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是20世纪最著名,最富有的画家,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极,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1]。而关于他的论述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不是把他看做一个稀奇而可怕的怪物,就是把他看做一位聪明绝顶的圣人。毕加索是一个早熟的天才,他4岁时的剪纸就能抓住并夸张周围人的特征,8岁时的油画《马背上的斗牛士》就已相当惊人。16岁时他完成的油画《科学与仁慈》,入选在马德里举行的全国美展。26岁时完成了《亚威农的少女》,表明了他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诞生。40岁以后,毕加索又转向了超现实主义[2]。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人民阵线一边,反对独裁的佛朗哥政权。他创作了蚀刻版画《佛朗哥的梦和谎言》。在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后,他创作了巨幅壁画《格尔尼卡》,以立体主义绘画语言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批判、鞭挞了法西斯的罪行[3]。20世纪50年代,他以《和平鸽》、《朝鲜的屠杀》、《和平》等作品呼唤世界和平。他不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他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他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4]。 他一生保持着超凡的创造力,留下了近8万件作品。他身边的女性不断变化亦如他多变的艺术风格,女性是毕加索创作的原动力,不同女性展现的不同风情,驱使毕加索加以改变。毕加索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你自己就是个太阳,你腹中有着千道光芒,除此外则别无所有。”毕加索对埃?泰蕾阿德所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自己的写照。毕加索就是一轮太阳,每个接近他的女人,都被燃烧、毁灭,甚至化为灰烬。好比希腊神话的伊卡洛斯接近太阳的命运一般,与毕加索有关的女性中大多下场凄惨:费尔南德穷苦潦倒,伊娃年纪轻轻便死于非命,奥尔加与朵拉最终疯狂,玛丽?特雷莎与杰奎琳自杀身亡[4,5]。 毕加索的性格错综复杂,可能前一分钟像天使,天真烂漫,非常迷人;但下一分钟却像恶魔,霸道粗暴。至今,艺术史学家谈及毕加索,任似是而非,捉摸不定。或许对毕加索最恰当的描述就是:“他谁都不爱,除了自己和绘画” [6]。 有的人一生都是一个老年人,有的人一生都是中年人,有的人一生都是一个青年。在毕加索身上,人类的卑劣与画家的赤子之心、极度的创造热情和习惯性的毁灭冲动似乎永远交织纠葛在一起,无法拆分,或许就是因为他一生都是一个青年。而毕加索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从他手中能诞生忽而美丽优雅、忽而童稚朴拙、忽而荒谬怪诞、忽而古怪凶狠的绘画、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________。(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为了不断促进汽车销售,在其汽车设计中有意识地推行_____。(“计划废止制”) _____被称为日本现代设计之父。(龟仓雄策) 10、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的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中最有影响的组织——______。(孟菲斯集团) 1、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_____发起的。(维也纳分离派) 2、英国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团,其领袖人物是___。(麦金托希) 3、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_____,始于19世纪80年代。(先锋派运动) 4、在德国工业联盟的会员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是____。他是工业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常被称为第一位工业顾问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5、俄国构成主义风格的确立,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与立体主义和____有很大的渊源关系。(未来主义) 6、20世纪初,在现代主义运动兴起的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得一场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____。(装饰运动) 7、___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结束了它的14年历程。(1933) 8、______在工业设计上的运用及生产积极效果,堪称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大特点。(人机工程原理) 日本的工业产品设计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_______。(集体主义工作方式) 10、1956年英国画家______创作了《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宣告了波普时代的到来。(理查德·汉密尔顿) 1、地处斯堪的纳维亚的芬兰、丹麦、瑞典、挪威、___五国,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设计风格。(冰岛) 2、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风格派”运动,其核心人物有____、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杜斯伯格) 3、俄国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____,成立了一个“至上主义”小组。(马列维奇)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现代主义的设计并不突出,但还是出现了_____,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号称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大师之一。(勒科布西埃) 5、20世纪50~60年代,乌尔姆设计学院通过与_____的合作,真正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教育宗旨,成为德国高度几何化、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化设计的典型。(布莱恩公司) 6、英国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风格——_____。(波普设计风格) 7、围绕环保设计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绿色设计、______、循环设计和组合设计等。(生态设计) 8、在20世纪六七十期间,荷兰的现代主义设计突飞猛进,有两个中心阿姆斯特丹和___。(海牙)名词解释 1.所谓“平面设计”,指的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是在于传达信息、指导、劝说等等,而它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达到的。 5.波普艺术 波普(POP)来源于英语“大众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英国。代表波普艺术特征的作品是1956年由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2.曲线风格

浅谈立体主义

浅析立体主义 ————结合现代服装 姓名:孙双 学号:2131080117

摘要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本文阐述了立体主义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简史,指出立体主义开创了现代艺术新时代,并为现代设计解决了造型难题。并分析了立体主义的几何形态理论与结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理解。 关键词:立体主义;几何形态;解构

第一章立体主义开创新的艺术时代 1.1 什么是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勃拉克。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立体主义”一词得名于曾给野兽派起名字的批评家沃赛,他曾讥讽勃拉克的作品是立方体组成,因此而得名[1]。但真正预示着立体主义产生的标志是毕加索1907年完成的《亚威农少女》,这幅画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 1.2 立体主义画派的兴起 立体主义的探索起源于法国印象画派大师保罗·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在1900年前后,开始探索绘画的“真理”,他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绘画,采用小方块的笔触来描绘山脉、森林,他的这种探索追求找到描绘对象的实质,表达对象的精神,达到神似,而不是简单的表面写实主义再现的形似。受塞尚的启发,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在理解和实践塞尚的艺术理念时走得更远。与塞尚不同的是,毕加索将形象的平面形状和色彩极端化,将自然形态的平面形体毫不掩饰地组合在一起。

舞台灯光布置

舞台灯光布置技巧 关键词:舞台灯光舞台电动吊杆舞台机械 编写:北京德恩普舞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舞台灯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怎样合理的布置舞台灯光,舞台灯光布置技巧尤为重要。 北京德恩普舞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影剧院、礼堂、俱乐部、演播厅、多功能厅及体育馆等场所研发和生产专用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音响和视频设备

的厂家,公司主营产品包含舞台幕布、台上舞台机械、台下舞台机械、控制系统及灯光音响设备。 舞台灯光布置技巧主要是根据剧本、导演要求及舞台美术的总体设想进行艺术构思,绘制布光设计图,并具体安排技术体现工作。灯光设计应能利用多种造型手段,适应不同风格的演出,如有的演出要求表现出写实主义的风格,而有的则要求创造出抽象的、写意的或隐喻的意境。 舞台灯光的布置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人物和情节的空间造型,严谨地遵循造型规律,运用好手段。 一. 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的作用: 1.照明演出,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

2.导引观众视线; 3.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 4.创造剧中需要的空间环境; 5.渲染剧中气氛; 6.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 7.有时也配合舞台特技。 二. 舞台灯光的功能: 1.使舞台画面更清晰:使观众能够看清什么或舞台的某些角落不观众看见(现性); 2.加强舞台表演的效果:符合剧情需要,使背景显得自然,对剧情发展起到衬托、 暗示和诱导作用、调节气氛(演员、观众)。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俄国的“构成主义”运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而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是,这两个运动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都把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非常绝对化,理性化,逻辑化的高度 (一)“风格派”形成 1918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他们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新方法和新形式。风格派的成员们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合为一体,强调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的组合,在结构简单的组合体中,单体仍然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他们倾向于在集合结构中反复运用基本的原色。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或“要素派”。总的看来,他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主体派的分支和变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因为荷兰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因此他的探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这个时期,他受到哲学家逊马克的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思想方法。逊马克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组成的,认为世界上的3个基本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蒙德里安受到他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后,转向完全纵横直线结构的完全抽象绘画,色彩也是逐步转向单纯的黑色线条结构,白色底和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三原色计划,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他认为立体注意并没有在自己发明的成果上扩大和发展,缺乏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机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对于人类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艺术表现真实的关键。 在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朋友在艺术创作中都出现了与他的完全抽象作品类似的探索。 “风格派”形成之后,这种通过蒙德里安的绘画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开始成为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因为高度逻辑化,也就导致这个运动的素有成员都热衷于通过数学的计算来达到设计上的视觉平衡,他们都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时代的视觉符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战争的结果是涤荡一切污垢,摧枯拉朽的破坏旧时代,而将以一个崭新的时代取而代之。他们创造的这种简单的,理性的,数学统计的,纵横直线的形式和单纯的原色计划,就是新时代的形式特点。他们都认为这个内在规律的组成,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大生产,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基础。因此,虽然“风格派”表面上是没有俄国主义那么具有政治的激进,事实上他们的社会工程倾向依然是非常明确的,这种倾向在《风格》杂志的许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二)一战时期的"风格派" 从1917年到1921年,杜斯伯格基本致力在荷兰国内发展一种中性的,现代的新风格。应该说,他的这种探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有关系的。他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的战争,同时也是对于战争以后的国际视觉特点找寻符号,因此,他们是一方面反对战争,同时也在为战后的新时代创造新的真是的艺术和设计。但是,这个时期“风格派”的发展基本全部在荷兰国内,并没有产生什么很大的国际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蹂躏,同时,作为一个中立国,

浅谈立体主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e10642154.html, 浅谈立体主义 作者:陈珮莹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7期 摘要:立体主义是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 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立体主义的那种独立思考,自己探索的精神值得被我们借鉴和应用。下文通过对立体主义的分析和总结,浅谈对立体主义的看法。 关键词:碎裂;解析;重新;思考方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69-01 作为一名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我认为立体主义是人类在艺术殿堂上的文化遗产。并且我觉得立体主义有很多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去保护和研究的。并且在我国可以去推广这种风格的艺术。例如,可以发展立体主义的文化创意产品。立体主义推崇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而不是一味的复制或山寨,或许这也是我国缺乏的一个问题,缺乏创新,缺乏创意。我认为我们要推广的是立体主义的这一种独立思考,自己探索的精神,立体主义画派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这一种思考的形式,并不是本身的立体主义,就简单的看看大概之类的,而是我们能从立体主义之中学习到的什么思想。 理解了塞尚就意味着预见了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一次重要革命,也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很大影响。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在西方艺术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进程中,立体主义是一个标志性的流派,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立体主义的产生是美术自身发展的必然。在传统绘画中只依看到的客观自然作画,所表现的只是自然的一个局部和一个片面,随着现代人的现代生活变化:客观与微观,速度和多变,机器对人的制约,这就要求绘画要表现这多样复杂性。 在我看来,立体主义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容易辨认,自由,打破传统,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启迪性,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可以在办一个立体主义为主题的美术展览馆,收集立体主义画派的画,立体主义的精髓和思想是值得我国年轻一代艺术家去研究和寻找灵感来

舞台灯光及灯光色彩运用

舞台灯光及灯光色彩运用

一、淺談燈光 任何戲劇性的演出,除了在戶外白晝演出之外,都是需要一組燈光照明的。而如果說照明僅是舞台燈光的唯一的功能,那麼只要安排一組日光燈吊在舞台上,就可以提供演員及佈景道具一個平穩順利的光線。但是,很顯然地,舞台燈光要比普通照明多了一些用處,一組有效率的舞台燈光可以將一個製作的視覺元素聯結起來,增加觀眾觀賞演出的樂趣。 (一)何謂「舞台燈光」? 舞台燈光具有多樣性跟規律性,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能讓觀眾的情緒隨燈光色彩的變幻萬千而起伏感觸,更能貼近劇情與角色情感。舞臺燈光共包含: 1.臺前燈(觀眾席上天花板中貓道的燈)、通常做面光運用。 2.舞臺上的四排燈(第一排照演員面孔,第二排照演員頭頂便有立 體效果,第三排打背後的光,第四排天幕燈照布景) 3.左右兩側的側面燈 這些就是一個舞臺燈光設計師的揮灑範圍。 不同的燈員、色片、角度,可以排列組合成千萬種的變化設計後的光線。不僅豐富了演員的表情、動作,更創造了另一個時空,尤

其在營造氣氛、加強情調方面,幾乎有著和音樂相同的功能,只不過它是用明暗度及色彩去象徵、暗示劇情。以文字為例,演員、布景是實筆,光就是虛筆,設計師要運用腦力、技術去表達「憂鬱的」「悲憤的」等抽象形容詞。所以當你看一齣戲的演出,不必旁白、臺詞,從舞臺上的色調、亮度,就可了解戲中的季節、氣候、時間,也可以了解角色的情緒變化。一般而言,喜劇多用暖色系,悲劇則用冷色系。當然,沒有色調的陰影也是效果極佳的表達方式,而導演對燈光的構想,實際上也是他維持整部劇一貫格調的主要因素之一,大致而言,暗淡的光用於悲劇、恐怖片,明亮的燈光則屬溫暖、樂觀的題材。(二)燈光的功能 (1) 選擇性的可見度與集中注意力: 在劇場裡,我們常用一句話來形容燈光的作用:「我們只給觀眾看我們想給他們看的的東西」。我們把想給觀眾看的部分打亮,而把其他的部分留在黑暗中;所以選擇性的可見度,便是由燈光依照舞台區位或人物的重要性,作有層次及選擇性的照明。且由於人類的眼睛對光線特別敏感,當舞台尚有燈光亮起,觀眾便會將眼睛的焦點集中在有亮光之處;換句話說,燈光等於是帶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立体主义对舞台设计的影响 一位哲人说过:“形式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和审美理想,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舞台并不是设计者单纯表现自我意识形态的场所,而要受到剧本和演出本身的制约。由于设计师对演出主题及舞台美术的作用理解不同,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上,在表现形式和材料上呈现出的种种差异,从而使舞台布景在衬托环境、表现气氛、处理空间、创造演出的视觉形象上形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样式。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演出内容形成不同的主题风格,相应的舞台设计就与表演的主题风格相一致,这是整个演出风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从布景样式上感受和领略演出的风格特征形成演出风格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整个舞台场景搭制出来以后,它本身就是一件视觉艺术品了,就会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在当代西方舞台中,舞美设计家们受到现代艺术各风格流派的影响,从商业性大歌剧的豪华到先锋派实验演出的质朴;从抽象的形、色的视觉运动到超级写实主义的复制现象;从没有任何装饰的钢铁骨架装置到诗意盎然的视觉表现;从传统的画框舞台到由旧车库改建的戏剧表演空间……各种彼此冲突的印象交叠在一起,形成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各具代表特征的舞台美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将舞台看成各种几

何形体的世界;自然主义企图再现“自然的一角”;空间舞台力求达到空间的最大可能;构成主义者将布景看作“表演的机器”;阿庇亚和戈登?克雷的象征主义将它看作“思想的有形符号”;表现主义者视其为“角色心理的投射”;超现实主义远离现实、追求梦幻等等。 立体主义与立体主义舞台 “立体主义”画派是从非洲黑人的雕刻和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的一句话中得到启发,“你必须在自然中看到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这句话使毕加索、勃拉克画家产生灵感把自然形体还原为它们的基本几何形态。他们主张把一切物体形象肢解,然后重新主观地并置、重叠,不但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还发展到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其结果是画面支离破碎、客观形象分裂解体。毕加索创立的立体主义创作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创作风格的改变,而且是一种观念、一种观察世界方式的改变,其中包括了空间观念和结构观念。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对20世纪舞台美术流派中产生立体主义布景起着巨大的直接作用,在许多场合他都亲自将立体主义的创作意图体现在舞台美术上,并在此思想下多次参与舞台美术设计。他不仅改变了人们观察现实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学号:2009107010714 班级:油画0904班 姓名:张欢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搞要:在艺术这条长河中,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一生的风格多变,他的女人也难以形容,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对于作品,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他就是毕加索。 毕加索令人最欣赏的一点是他对艺术那种狂热的追求,而令我想去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是他创作的立体主义。因此,本文就以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和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描述为前奏,通过重点分析毕加索对立体主义艺术的探索,从其立体主义作品中分析其创造思维和艺术特点,从而深刻地理解一个艺术家天才怎样创造并发展一种艺术风格。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 1.毕加索 帕布洛·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尺度,立足于立体主义创造的价值,成为塞尚的继承者和超越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2.立体主义艺术 立体主义艺术是现代世界艺术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开创并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它的出现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现代哲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学等,甚至还受到非洲艺术的启发。其中最直接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方法影响了立体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毕加索和布拉克。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艺术界一般认为,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维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绘画诞生的标志。布拉克看到这幅画之后,很快与毕加索携手,共同致力于发展立体主义。他们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的透视法跨越时空局限,将描绘对象简化为几何平面,通过分解与重构,按照一定逻辑组建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了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效果,被称为“立体主义”绘画。这也是立体主义绘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立体主义一旦出现,立即为艺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