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潍坊市峡山区峡山中学

张栋

摘要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校课余体育体育运动训练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学校教育事业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区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学校体育工作也要有新的发展目标。学校竞技运动成绩历来是受到各级政府部门、教育主管行政机构及各学校领导的重视的一项主要的体育工作。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全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

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峡山生态发展区学校建制比较复杂,既拥有多所乡镇中小学,又拥有一所区直属学校。因此,探索出适合全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的新路,对提高全区乃至全市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竞技运动比赛在区教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体育教育有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特别是竞技运动比赛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了我区体育事业更大发展,必须发挥全区的办学资源优势,与我区其它中小学及相关部门集中力量相互配合为我区。也为我市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找出一条新的路子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训练水平。按课次制定训练计划,遵循灵活多变易操作的原则;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课的关系;提高认识,正缺引导训练参与者的训练动机;增加经费投入,结合社会力量推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发展。

关键词:全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改进策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全区所有中小学

2.2研究时间:

2014年9月一2014年7月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现状调查;第二阶段:现状分析;第三阶段:

发展对策研究.

2.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源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

3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

3.1基本情况

3.1.1全区的发展趋势

峡山经济发展区区成立六年来,每年的外资引进与GDP的增幅都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全区正越来越重视教育,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必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也势必对学校体育工作

提出更高的要求。

3.1.2各学校之间的关系

在全区的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各街道直管学校。区教管中心直属的学校由于在人员配备上、资金来源上及体制管理上比较领先,因此这些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水平比较高,具有向薄弱学校

示范辐射作用的基础。

3.2分析现状

3.2.1“两个共识”的形成

全区体育教师把课余体育训练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且必需完成的本职工作之一,对此已形成共识。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体育全部具体工作,是课余体育训练的直接实施者,他们还要完成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组织群体活动。经调查,我区广大体育教师是乐于承担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且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问卷中“作为体育教师,重视并积极做好课余训练工作”同意的占91%。“课余训练

出成绩,对职称相当重要”同意者占100%。

另一个共识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是一致的。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得到了认可。不少学校都开始力创体育特色、因此各校基本上都有了自己

的田径队、篮球队等。

3.2.2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

3.2.2.1各校在训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缺二落后”的现象

训练缺大纲,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训练缺计划,未能认真制定多年或全年训练计划,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训练缺时间保证,从而训练质量无法保证;训练手段和方法落后;场地设施各校参差不齐,区内新建的学校场地设施都相当不错,但一些镇管学校的场地配备则与运动训练所需还有一定的距离。

3.2.2.2训练对象缺乏稳定性

参训学生容易受到家长甚至文化课老师的阻挠。这与学生参训目的不明确,学生、家长、老师思想不

统一有关。

3.2.2.3体制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最近三年刚刚成立独立的区教育局,在此之前区的教育工作暂由区社会事业局统管,

因此很难得到上一级教育局和体委的支持与指导,全区各校也缺少交流,“各自为政”、“良莠不齐”的现

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3.2.3制约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的“七个矛盾”。

3.2.3.1社会人才观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趋于一致而对竞技体育趋于挑战。

步入新世纪、人们的社会人才观有了强烈变化,人们重视高学历高收入,重视文化教育投资,愿意让子女从事特长培养,而对于竞技体育除外。分析原因:一是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局限了许多人的梦想:二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缺少磨炼。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体育活动更多是从健康出发,为了学一点生存技能,以更好适应社会的竞争,而非赛场的竞争,这些愿望与国家体育课改目标趋于一致,而越来越与课余训练目标趋于矛盾化,使课余体育训练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在操作中,学校领导基于社会因素、创学校品牌,则相对更侧重于文化教育。俗话说“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领导、教师和家长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几乎成定律。学生的素质、身体教育也是教学质量的反映,可惜无人问津。

3.2.3.2学校体育训练的目的和家长、子女(学生)受训练的目的存有矛盾。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主要任务是在广泛开展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积极输送后备人才。而现在各校开展课余训练较注意出成绩,各类比赛上争名次是第一位的。而众多家长送子女接受训练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强

身健体,培养特长找出路(加分)第一位。

表1中学生训练的目的(前四位)

学校目的1 % 目的2 % 目的3 % 目的4 %

小学健身 45.6 当运动员11.4 考重点大学22 培养特长 11

初中健身40.5 培养特长18.6 当运动员12.5 考重点大学14.8

高中考重点大学37.1 健身27.2 显示能力11.5 当运动员 6.5

表2家长让学生参加训练的目的(前三位)

学校目的1 % 目的2 % 目的3 %

小学增进健康60.3 培养特长 21.6 考重点大学14.3

初中增进健康41.1 考重点大学30.4 当运动员16.5

高中考重点大学53.7 增进健康25.0 显示能力11.5

表3学生择业意向(前四位)

学校意向1 % 意向2 % 意向3 % 意向4 % 小学运动员41.8 教师 11.6 科技人员 14.3 军人 7.5

初中企业家33.3 运动员 20.7 教师 16.5 军人 7.8 高中企业家 38.7 管理人员17.7 教师 11.5 运动员 4.3

从表1、2、3中可知,小学初中是健身占第一位,高中是上大学考重点,有明显区别。学生与家长的目的高度一致,想当运动员是小学生的主意。从高中生择业看,他们参加运动训练目标是大学(体

育专业一类),将来做体育教师也不错。

3.2.3.3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训练的目的与学生参加训练的目的存在矛盾。

学生运动员是课余训练的主体,他们扮演着学生和运动员的两种角色,而且处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面临着繁重的升学的压力,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参加课余训练的目的与教师组织学生训练的目的有差异,他们重视的只是参加训练的过程,锻炼身体,从中得到乐趣,较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追求,这以小学生尤为明显,而与我们教师为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培养运动人才的训练目的相去甚远,这无疑影响着课余训练工作的发展。

3.2.3.4对于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评价上结果与过程存在矛盾。

目前对体育训练的评价几乎都是重结果,轻过程。而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应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从过程到结果应有一个科学评定。

3.2.3.5体育教师、领导的功利性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存在矛盾。

目前中小学开展课余训练包括教师领导、似乎功利性太重,教师为奖金,领导为荣誉,使得在做法上出现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和本位主义、争名夺分,甚至有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现象。所有这些恰恰成了制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的因素。有的训练项目较大程度上存在有赛则训,无赛无队的不良

现象。

3.2.3.6课余训练时间安排上有矛盾。

我区中学周课时一般都安排得比较多,剩下的时间也常有文化课老师入课堂进行文化补习,因此课余训练必将推迟。如果遇到会议、考试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有队员无教练,有教练无队员的局面,平时参训队员到不齐更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训练还要和其他文化课老师抢时间,因此训练时间要保证

这是每位尽职的体育教师的共同呼声。

3.2.3.7体育教师课余训练的报酬与文化课教师上课报酬之间有矛盾。

体育教师的地位也是学校体育地位的风向标,虽然也有许多体育教师受过表彰、奖励,但总体看,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于其它学科教师。其实课余训练工作量较大,获得成绩更是不容易。而在单位工作时间的计算上各校普遍相对文化课教师要低,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进行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也使得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对时间问题更加敏感。

4、改进策略

4.1确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社会需求确立我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受训练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实现为上一级学校,为一线输送有体育专长、有发展潜力的运动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

确立目标的两个依据:一是受训学生首先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突出受训学生学有所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二是受训学生的去向定位,除少数尖子队员作为专业运动员培养外。其余末部分应为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使之更多成为大学生运动员。

4.2确定四大对策思路

4.2.1进一步明确学校课余训练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基层学校领导对课余训练的认识。

4.2.2体教结合,深化管理体制,提高综合效能

探索培养综合紊质高的学生的途径是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各部门各学校之间要思想统下,要做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统筹管理,持续发展。

在队伍建设上,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对教练既要引进,也要调整,并鼓励其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对运动员要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政策保障体制上,要配套并逐步完善。根据我区实际,开展区课余训练工作的研讨;对训练时间,要予以保证;争取领导重视,解决体育教师的报酬问题;加大体育特长生的升学优惠政策;理顺学校体育及训练工作的评估体系,对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评估,既注重结果,又必须加强对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学校体育经费的落实和时间的保证。

改革竞赛制度与方法,采用官办与社会办相结合,政府办与基层办相结合等形式,特定年龄与与我层年龄处衔接,多搞比赛,做到“比什么”、“练什么”提高竞赛的实战性和效益,将比赛放到学校中,具有很大的宣传力和极强的亲和力。此外,积极鼓励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训练年龄重心尝试下移,建立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尝试在幼儿园开展适宜幼儿身心健良发展的体育竞赛等。积极营造、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鼓励教练员、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多出成绩,多出人才。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工作,转变家长、师生及校长观念,适当引导,仅培养目标与学校、家长和

学生都满意,争取“三赢”。

4.3.3多元化多渠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投人与关注,争取效益好的企业支持;走合作之路。除本区学校加强联合外,还要与其它区(县)、市学校、体校甚至高等学府加强联系、交流经验,共同携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2.4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

学校体育应树立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思想,在这过程中强调对人的尊重、关心,发挥人的潜能。课余训练和体育教学不分家,学校体育教学是“基础”,课余体育训练是“提高”,必须在

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建立起“课余体育训练”的塔尖。

最新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落实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意义;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制定重华中心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二、工作重点 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各班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停上、少上和挤占体育课时。 三、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性原则:没有特殊情况,任何老师和学生都得参与,坚决不得留学 生在教室或办公室做其他事情。 2、每天一小时原则:每天的体育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及下午学校组织的 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每人每天在校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在90分钟左右。 3、课内外结合原则:做好家长宣传工作,采用家校联动方式,使全体教师、学 生、家长行动起来,参与到这一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4、安全性原则:各班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场地因素, 制定出相适宜的活动计划,在选用器材时注意安全,在带班活动时,带班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四、统筹安排各项体育工作 1.学校在上午第一节课后安排学生大课间(广播体操、健身球操、跳绳、自由活动等)。 2.开展经常性课余体育训练和多样性的学生体育竞赛,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3.校内、校外相结合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倡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延续和补充,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五、具体项目 1、指定项目:校园五祖拳健身操、跳绳、50M短跑、立定跳远 2、自选项目:田径、游戏、拔河、球类、体育快乐园活动。 六、工作责任 1.学校分管领导对体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2.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生体育竞赛计划、体育师资的培养培训计划,指导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3.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负指导责任。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教师要加强儿童体育,配合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 4.校长是学校体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省、市对学校体育各项规定,确保体育课、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得到落实。 5.学校分管领导、分管部门、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各司其责,履职到位;各相关部门、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支持和关心学校体育的开展。 七、加强学校体育管理

体育高考训练计划

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 一、训练指导思想: (1)确立“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以高考四项作为素质练习的重点,注重小肌肉群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练习,提高肌间协调性.以速度发展为突破口,确立以速度发展为中心的训练体系,一切以“快”为中心,注重速度和力量发展的均衡性.(在力量跟不上速度发展需要时就适当加强力量训练,以解决力量和速度发展的不平衡) (2)在练习中的所有动作都要求质量高,轻松,准确,快速完成. (3)培养自信、拼搏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 二、训练总原则: (1)基本训练与高考四项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把技术训练分解成套,一天练几套,穿插进行。要求完成得快速、熟练、准确。每天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各种素质练习,使运动员既得到全面的素质发展和技术发展,又不至于使身体某部位产生过度疲劳(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2)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循序渐进原则: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在逐步加长训练时间和加大动作练习数量的基础上,自然的、适当的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即让运动负荷从一个经过加大到适应,再加大到再适应的过程.负荷的增加要缓和,不要突击增加强度,(注意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即量是基础,强度是保证,质是关键!同时要注重训练的恢复,采用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放松恢复措施,控制好负荷的节奏.(量的安排是一条波浪线,强度是一条直线) (3)区别对待原则; (4)训练手段的选择要有很强的科学性:一切从高考能力出发.目的明确,不摆花招. (5)训练的整体观:每个训练分期必须有侧重点。如力量训练时大肌肉群轮流练,小肌肉群天天练。 (6)把技术、力量、速度三者协调起来,力求完美。 (7)懂得三大能量的供能特点和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认真安排运动负荷.(通过观察出汗,心率指标等,来检测训练计划) (8)根据运动员的生物节奏来合理安排运动节奏(和学生经常沟通)。 三、训练时间:从9月—7月体育术科考试前止。 四、训练项目: 基本素质训练100米跑、立定三级跳、原地掷实心球和800米四项。 五、各月训练计划如下: 1、9—10月为调整适应期,现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恢复体力,尽快提高身体适应性,为下一阶段的全面身体训练打好基础。以一些专门性的练习与协调性为主。 2、11--12月主要是让学生为各项目的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力量、爆发力与速度为主,一般耐力与协调能力为辅。 3、12月到次年2月为冬训阶段,这个阶段是提高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大强度高密度的训练以及专项技术为主,隔周进行一次测验,检验训练效果、提高应考能力。 4、3月为备考调整期,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把生理、心理状态调整好,并做好补缺工作,以一个充满信心的状态迎接测试的到来(高三年级调整训练时间,根据高考安排,分上、下午二次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高强度。) 5、4月前半个月是适应期。(高三年级参加省统一考试)。 6、5月-6月高一高二年级为准备期末考。 每周训练六次,即周一至周六,高三(上午5:30-6:30、下午3:40-6:00),高二(上午5:30-6:30、下午4:20-6:00),高一(上午5:30-6:30、下午5:10-6:00),周

高三体育高考训练计划清单(全)

2013年高三体育高考训练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除篮球队、田径队外的其他队员才刚刚起步。技术动作掌握的还不够好(个别很差),还没有正确得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动作僵硬,不会放松,导致有力用不上。特别是实心球和立定跳远这两个项目上,离理想的分数差距较大,一直停留在12米以下,拉分太厉害;专项刚开始训练,动作技术要领掌握的太差,稳定系数特别低。部分学生学生没基础,身体素质差,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并改进动作要领,重点抓好他们的术科,必要的适当给他们开小灶,以最短的时间提高他们的术科成绩。 离体育高考时间短,任务重。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首先要明确重点培养对象,并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加大训练量。多督促鼓励学生的训练和学习,进行月考和月测,并对月考和月测进行分析总结。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在仅有的几个月时间,对同学们的训练和学习作以下的计划: 10月份:主要以专项素质训练为主,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加强力量训练,使学生适应大强度训练。注意训练方法和放松练习、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尽量避免受伤。基本确定专项 11月份:主要以素质专项技术训练为主,逐渐减小训练量度,加大训练强度,专项练习次数,加强弱项的练习,进行查漏补缺。明确熟悉考试大纲的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月底进行模拟考试。

12月、1月份:对模拟考试进行总结,明确每个人的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把运动负荷加到最大,改进各个项目的技术要领,加强心理战术的训练,多适应不同环境和场地、器材。 2月份:调整训练状态,加强心理辅导适应能力,训练量逐渐减少,专项练习比例增加,加大训练强度和模拟考试的次数。保证营养的补充和充足的睡眠。把身体状态调整的最佳效果。为3月考试做准备。 具体安排:10月份周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训练计划 周一速度 1、准备活动跑到身体关节发热为止。 2、加阻力跑:各种段落的负重跑、拖重物跑、上坡跑、逆风跑等; 3、间歇跑(选一或二) (1)长距离间歇跑:150~200~250~300~400米跑,重复次数2~3次为1组,进行2~3组,严格规定间歇时间;(单周) (2)短距离间歇跑:60~80~100米跑,随距离的增加强度逐渐降低(95%~85%之间)3次为1组,进行2~3组(每组四人,依次进行)。(双周) 4、站立式起跑30~60~100米∕2组,以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进行; 5、蹲踞式起跑30~50~70米~120米∕2组,以极限强度进行; 6、30~60米段落的追逐跑∕3圈; 7、反复跑(选一或二) (1)80~100~150~200~250~300米各段落的反复跑;(单周)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以及组织形式; 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的制订; 3.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 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性质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方面。 首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运动训练一样,主要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在训练项目、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其次,为了使运动员能承受体育竞赛时的极限运动负荷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以及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再次,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即使是接受相同的训练内容,他们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训练要求、内容、

体育高考训练计划.doc

丰南区唐坊高级中学 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 一、训练指导思想: (1)确立“三从一大” 的训练原则 , 以高考四项作为素质练习的重点, 注重小肌肉群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练习 , 提高肌间协调性 . 以速度发展为突破口 , 确立以速度发展为中心的训练体系 , 一切以“快”为中心, 注重速度和力量发展的均衡性 .( 在力量跟不上速度发展需要时就适当加强力量训练 , 以解决力量和速度发展的不平衡 ) (2)在练习中的所有动作都要求质量高 , 轻松 , 准确 , 快速完成 . (3)培养自信、拼搏的意志品质 ( 心理素质等 ) 二、训练总原则 : (1)基本训练与高考四项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 : 把技术训练分解成套 , 一天练几套 , 穿插进行。要求完成得快速、熟练、准确。每天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各种素质练习 , 使运动员既得到全面的素质发展和 技术发展 , 又不至于使身体某部位产生过度疲劳 ( 注意预防运动损 伤) 。 (2)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循序渐进原则 : 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在逐步加长训练时间和加大动作练习数量的基础上,自然的、适当的 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即让运动负荷从一个经过加大到适应, 再加大到再适应的过程 . 负荷的增加要缓和, 不要突击增加强度,( 注意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 ), 即量是基础 , 强度是保证 , 质是关键 ! 同时要注重训练的恢复, 采用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放松恢复措施, 控制好负荷的节奏 .( 量的安排是一条波浪线 , 强度是一条直线 ) (3)区别对待原则 ; (4)训练手段的选择要有很强的科学性 : 一切从高考能力出发 . 目的明确 , 不摆花招 . (5)训练的整体观 : 每个训练分期必须有侧重点。如力量训练时 大肌肉群轮流练 , 小肌肉群天天练。 (6)把技术、力量、速度三者协调起来 , 力求完美。 (7)懂得三大能量的供能特点和超量恢复的原理 , 合理认真安排运动负荷 .( 通过观察出汗 , 心率指标等 , 来检测训练计划 ) (8)根据运动员的生物节奏来合理安排运动节奏 ( 和学生经常沟通) 。 三、训练时间:从 9 月— 7 月体育术科考试前止。 四、训练项目: 基本素质训练 100 米跑、立定三级跳、原地掷实心球和800 米四项。 五、各月训练计划如下: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15) 答: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 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⑥效果的评价不同:

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 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高三体育生训练计划[1]

高考体育训练计划 一、训练指导思想: 高考队学生基础不一,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等;主题明确——直奔高考四项考试项目,以高考四项作为素质练习的重点,注重小肌肉群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练习,提高肌间协调性。以速度发展为突破口,确立以速度发展为中心的训练体系,一切以“快”为中心,注重速度和力量发展的均衡性。(在力量跟不上速度发展需要时就适当加强力量训练,以解决力量和速度发展的不平衡)。 二、时间安排: 高三年级从前一年的8月份至第二年四月份共有9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9个月自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10月)主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第二阶段(11月—2月底)进入冬训期,主要是发展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第三阶段(3月—考试)主要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比赛气氛和环境。 第一阶段周训练计划 周一:强度:大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速度,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2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原地快速高抬腿跑:10秒×3组 周二:强度:中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力量练习,提高腿部力量素质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25min 2、负重提踵、深蹲 3、栏间垫步走12次,双脚跳栏10次

4、推铅球:10—15次 周三:强度:小运动量:大 课任务:发展速度耐力,提高非乳酸系统功能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2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50-60m加速跑(6—8)次 4、短助跑水平单足跳:20m×3组 周四:强度:大运动量:小 课任务:发展速度练习,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25min 2、高抬腿走:60m×2 3、后蹬跑:60m×2 4、跨步跳:60m×2 5、行进间加速跑:40m×460m×3 周五:强度:中运动量:中 课任务: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技术素质水平课内容:1、慢跑+柔韧性练习:25min 2、跑的专门练习: 3、仰卧起坐30次×4组 4、收腹跳30次×4组 5、两头起30次×3组

课余体育训练制度

吉林市昌邑区林荫路实验小学校 体育传统项目训练制度 为规范体育传统项目的训练,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特制定本制度。 (一)、体育传统项目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 (二)、学校体育传统项目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 (三)、学校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目标是: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 (四)、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的特点:一是业余性,二是基础性,三是广泛性。 (五)、传统项目训练项目的确定:依据上级运动会所设定项目和上级举办的单项竞赛项目并考虑本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和生源情况加以确定。 (六)、参训运动员的选拔:既考虑校内竞赛成绩又考虑有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既测试学生身体素质又测试学生心理素质。 (七)、指导教师的配备: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的指导教师或教练员,大多是由本校的体育教师担任,也可以选择其他有体育专长的老师担任。若条件允许,还可聘请业余体校的教练或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来校担任运动队教练。 (八)、规章制度的建立:为了实现学校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的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训练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训练制度、奖惩制度、比赛制度、教练员责任制、学习检查制度等,保证参训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保持良好状态。 (九)、传统项目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计划是指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

(十)、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计 一般按学期和季节将年度训练计划分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训练阶段。 秋季阶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进行技术教学与训练,改进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测验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各项指标。 冬季阶段:适当减少技术训练的比重,增加身体训练的比例。进一步发展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并巩固专项技术,测验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的各项指标。 春季阶段:系统地提高训练强度和密度,适当增加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发展身体素质,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 夏季阶段:继续加强身体训练,不断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密度,加强技术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以及各项心理与生理指标。 (十一)、训练计划还应有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 (十二)、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 (十三)、训练方法的运用:训练方法包括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 (十四)、为保证训练时间和训练效果,各相关班主任要支持学生参加训练,不得以任何接口拒绝或回绝教练员的训练要求;任课教师要对参训的学生在文化学习上给予特殊呵护,保证其不因训练而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

高二体育 高考田径队训练计划

高二体育高考田径队训练计划 一、年度计划的目标 首先要明确列出具体的绝对性评价的指标成绩。 在短跑项目上,年度内成绩可能更新的幅度100米在0.5秒左右,200米在0.5~0.8秒,400米在1—1.5秒,这是针对那些高水平选手而言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选手则寄希望于更大幅度的提高。再者,作为相对性评价,可以把在比赛中的名次设定为目标,并与平时的训练相结合来提高训练学习的动机。因此比起相对评价而言,绝对评价具有更强的创造成绩的意识。 (一)、技术目标 在短跑项目中,技术能力检查是很重要的。所谓的技术能力检查,就是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技术,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出来。如:前半段的目标时间如何或后半段目标时间应怎样。前半段技术如何发挥或后半段技术特点如何等,都要具体而明确地列出来。 (二)、体质目标 体态方面:身高、体重、胸围、脂肪厚度等。 ●力量方面:握力、背肌力量、腿部肌肉力量、柔韧性、纵跳反应速度。 ●根据体质、检测、医学检查结果、设定具体目标。 (三)战术目标 ●心理方面:强化心理训练,杜绝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的现象。 ●调整方面:通过各轮次比赛(预决赛)来逐渐提高成绩。为达到比赛目标所进行准备活动的内容及比例应体现出来。 明确各训练期的界在年度训练计划构成中分为:准备期、比赛的准备期、比赛期、赛后过渡期(关于上述内容参照年度训练计划)。 各训练期的目标 ①准备期(强化阶段) ●作为一般的准备阶段,需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均衡地发展力量、耐力、速度、技术等。训练强度不要过大,但运动量要大。 ●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提高对训练知识的理解。心理准备方面,这一时期沉着冷静很重要注重培养学习的动机,尤其85是内在的动机(如练习内容的趣味性等)。 训练环境最好不要总在变化(外部条件如温度、湿度、压、训练器械;内部条件如教练员、训练手段、方法等)。 ●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医疗检查,把握现状,制定训绣标。 ②比赛准备期(强化训练阶段) 作为专项的准备阶段,以一般性身体训练为基础,提高项性身体素质。以速度、技术为中心,增加技术训练。运动负荷由量的变化,转化为质的变化。作为心理准备,有意识避免因准备期的负荷反作用所起的过度疲劳,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逐渐有针对性地实一些相对于比赛而言的心理演示。由于环境的改善,运动成绩会急速提高,所以要密切注集中强化训练等环境的变化。 在训练后期,大赛前,积极参加一些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身赛。在这一时期所得到的成绩对将来的比赛很重要。 ③比赛期(保持、调整阶段) 调整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并通过训练,使之保持下去。 ●在这一时期要想实现预期成果的条件,是逐渐增大训强度、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及合适的比赛次数。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在重要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利用参加该时期的其他比赛作为训练手段。 ●在比赛期的前半段时间内比赛中,不要害怕失败,在比中积累经验,并将其运用于重要比赛,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地发挥竞技能力。因此要提高大赛的发挥能力。86在心理状态方面,要消除不稳定因素,缓解疲劳状态,具有强烈的自信和求胜欲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气馁。 ●比赛前不要安排两天以上的完全休息。 各训练期的训练计划

2017高考体育生训练注意事项

2017 高考体育生训练注意事项高考体育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输送体育院校的后备人才;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基本战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将来从事同样体育专业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在身体、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打好基础。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最后时期,各方面生理指标已经完善,因此在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普及训练,在教学及训练中发现苗子 选拔苗子是高考体育训练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选材是成功的一半,要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一是选一些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身体素质较好且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入队,这样既能保证成绩过线的同时,又能保证文化课成绩达到高校录取的要求。二是选一些能够吃苦、意志坚定的学生入队,这样才能使训练任务顺利完成,保证训练课的质量和实效。三要选一些遵守纪律、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使训练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四要选心理素质较好、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五要选到好材,就必须深入到课堂及训练实践中去,仔细观察,全面了解普及训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高考体育训练中来。学生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身体条件,如身体形态指标(体形、四肢长度、关节围度、肌肉形状等),生理机能(肺活量、心率等),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都能十分明显地展现。 二、注意重点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重视力量素质训练 高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状态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神经兴奋性高、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疲劳、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决定了高中学生不宜从事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过大的专门

如何制定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如何制定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以高三普体生术科年度训练计划为例 训练计划是根据一定训练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训练教学工作的文件。它决定着训练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结构,它是依据运动训练规律,把参与者从起始状态逐渐培养成目标状态的训练工作规划。 一、制定训练计划有什么作用? 尽管体育训练效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训练的具体操作实施,但训练计划毕竟是有效实施训练操作的前提保障。就一般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而言,较好的训练计划至少有如下一些作用: 1、计划能把训练过程的目标细化为若干独立且相互联系的训练任务,使训练目标更加具体化。 2、能通过对照计划所确立的训练模式,及时监控训练过程中目标实现的情况。有利于梳理训练过程各阶段环节、训练结构之间的关系,提高训练整体效益。 3、能提高带训教师对训练过程的掌控能力,有助于带训教师对训练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4、有助于积累训练资料,方便对训练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 二、制定训练计划有什么依据? 要想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坚持科学训练,而科学训练的最重要标志就是遵循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然后依据此规律去确定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所以,简而言之,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就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对中小学体训生(泛指参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下同)的运动训练来说,需要遵循的最基本最主要训练原则有:动机激励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负荷适宜原则、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竞技(训练)需要原则。 比如,经验不够丰富的带训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不注意或比较难于把握适宜的训练负荷,以致运动伤病成了家常便饭;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开展不正常的学校,临时抱佛脚的训练状态往往缺乏训练的系统性,结果不仅训练效果大打折扣,还很容易因急功近利产生运动伤害;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带训教师,也常常会犯忽视专项训练要建立在一般基本训练基础上的毛病,结果不仅专项成绩停滞不前,还很容易导致运动伤害的产生。 三、训练计划包含哪些内容? 训练计划的种类很多,按训练教学的组织形式来分,可以分成个体训练计划、集体训练计划、混合型训练计划三类;按训练教学的基本内容来分,又可以分成

学生课余体育运动情况调查问卷

本校学生课余体育运动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仅代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对本校学生课余体育运 动情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希望能从你这里得到一些有效的信息,对 我们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能有所帮助。问卷不记名,回答 不分好坏,请如实填写,谢谢! 一.单项选择(请在与自身情况最为符合的选项后的括号内画“√”) 1.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 ( ) B女( ) 2.你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 ( ) B大二 ( ) C大三( ) D大四( ) 3你认为参加课余体育活动: A很有必要( ) B有必要 ( ) C没有必要( ) D说不清楚 ( ) 4. 你平均每周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是: A 0次 ( ) B 1—2次 ( ) C 3—4次 ( ) D 多于4次( ) 5.你每次参加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有: A少于30分钟( ) B 30分钟—1小时( ) C 1—2小时( ) D多于2小时( ) 二.多项选择(请在与自身情况符合的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选择 “其他”选项的,请在“_”上填写具体的内容) 1. 你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原因是: A保持健康,增强体质( ) B 学习和培养运动技能( ) C保持体形,控制体重或健美( ) D体验锻炼后的快乐兴奋和成就感 ( ) E 结交更多朋友,增加交际能力( ) F消遣娱乐( ) G兴趣需要( ) H其他________ 2. 影响你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意愿的重要客观因素是: A自然环境影响( ) B 缺乏场地器材( ) C缺乏专业指导( ) D 缺乏同伴( ) E时间紧 ( ) F技术不好( ) H身体素质( ) I缺乏 兴趣爱好 ( ) J 其他________ 1 / 2

高考体育训练计划

高考体育训练计划 高台县职业中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体育高考队训练计划 一、训练时间: 2014年9月1日——2015年1月30日 二、指导思想: 1、全面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2、特出以速度、力量(主要是下肢)素质和耐力(冬季)素质为主的训练思路。 3、基本确定学生的专项(10月),并开始进行专项基本素质和专项技术的训练。 4、运动技术的指导与训练和意志品质培养始终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5、及时分析每位队员的运动技术特点(优、缺点),为下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注意加强学生薄弱环节的训练和指导。三、训练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都有明显的 提高和发展(大多能达到或超过同期学生的训练水平)。学生的训练 积极性高,并对自己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关注队员的文化学习情况, 对队员的文化学习管理纳入系统训练管理之中) 四、教练员分工: 杨志春: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工作(特别做好对学生优缺点的分析和针对性训练指导),学生的思想工作。 五、训练主题及要点安排: 时强 主题及要点方法及措施重点备注 间度

1、慢跑、柔韧、大步(走、跑)、快节 奏练习 速度:步频、步幅技术 92、跑的专门性练习:加速跑、车轮跑专项:基本预定中月 3、下肢力量练习:克服自身重量的跳、下肢力量力量 杠铃 4、周末进行以专项为主的训练(素质) 1、柔韧、慢跑、关节活动跨步 跳:技术、爆发力 2、短跳、跳深、长跳跳技10较 跑:技术、力量 3、杠铃术月大 专项:素质、技术 4、周末进行以专项为主的训练(素质) 专项技术 1、柔韧、慢跑、关节活动分析 2、 80米以上的跑个人 跑:速度耐力 3、较重杠铃(提踵、稍蹲、半蹲跳) 特点:11跳:腿部力量 4、一般耐力:400米以上的跑进行中月专项:强化 5、周末进行以专项为主的训练(素质与提优 耐力:一般耐力 能力) 与补 差 耐力:800米耐力 1、 400米以上的各种跑 力量:下肢 2、杠铃:重耐力 12 跑、跳:巩固与提3、跑跳:节奏与协调能力大月

高一体育高考生训练计划

高一年级体育高考队高考备考指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高考三年抓,抓三年”的管理思想。从高一开始挖掘体育高考苗子,经过近1年的基础训练,充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符合高考要求的一些运动技能和训练方法。在训练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成为一支作风硬朗、心理品质优良的后备队伍。 二、组队 从开学始,我们高一的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对高一的新生大力宣传近几年我校体育取得的成绩,努力发动体育兴趣小组的生源,第一周发意向表格,第二周收表,再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筛选和组队工作,并且通过尽量多的渠道进行选苗工作,如课间操慢跑、高一篮球赛场、报名选拔、校运会田径赛表现等。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训练,让队员掌握正确的跑步技术动作,增强学生的体质。 2、提高学生力量和耐力素质,发展放松跑的能力。 3、提高对高考四项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的活动兴趣。 4、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队内团结一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队外树立体育特长生的好形象,尊师爱友,学会爱护场地器材和环境卫生。 四、措施 1、认真抓好每一节训练课,做好队员训练的考勤工作。

2、教练以身作侧,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的训练。 3、与班主任一起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确训练的目标。 4、组队初进行摸底测试,期未进行测试,检查一学期的训练较果。并进行末位淘汰制。对训练不刻苦,文化基础太差的队员进行劝退处理。 5、开始规划名校生,对体育素质比较好,文化也好的队员纳入名校生的培养范围。 五、阶段的划分 1、引导阶段(2014年9月20—11月中) 主要的训练任务:进行队风队纪整顿,初步掌握摆臂、压腿和准备活动流程;初步掌握跑和跳的基本技术。 2、培养兴趣阶段(2014年11月中—2015年2月) 主要的训练任务:进一步巩固提高摆臂、压腿动作,熟练掌握准备活动的流程,掌握跑的专门性练习方法,培养2—3项球类活动的兴趣,发展耐力。 3、基础训练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主要的训练任务:跑的练习、提高各种跳的能力,加强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和爆发力的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和提高放松跑的能力;初步掌握完整的三级跳远和前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六、具体的周活动计划 1、引导阶段(2014年9月20—11月中)

体育生高考前训练安排的几点建议.doc

体育生高考前训练安排的几点建议 甘肃省永登县第五中学体育组(730311) 魏周太 全国高考体育专业考试各省虽然项目设置不同,但科学、合理。考试过程对考生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水平综合能力全面进行评价。体育考生考前训练,积极调整考生的竞技状态,做好考前准备,已成为指导训练的教师、教练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从事体育教学、指导体育业余训练的经验,谈几点体育生高考考试前训练安排的建议。 一、调整好训练内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考前训练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训练运动量相对减小,训练负荷强度增大。训练内容应放在与考试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上,把主要训练与次要训练结合起来。训练采用多组合、多样化的方法,使考生心理、生理、技术等得到全面调节,达到积极性调整的目的。以较大负荷量训练后,安排适宜强度的技术练习;在高强度技术训练后,安排适量的力量练习;在中等强度技术训练后,安排速度耐力练习。从多年的实践及带学生训练总结的经验。采用一个月的时间为一周期定为考前准备训练期(考前封闭训练期)。第一周负荷较大,第二周负荷最大,第三周负荷较小,第四周以模拟考场进行测试性训练。从周期调整中,使一般学生通过1—2周的考前适应训练(强度达到考试的70%—80%)和其他辅助性训练达到身体恢复。有利于考生在最后一周肌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克服考前紧张的心理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考试。

在考前一周训练中,安排总量相对减少,练习强度、组数也减少。在考前两天安排一天休息,考前一天再进行适量的技术训练和专门的准备活动安排训练,不应过分用力,达到微出汗为宜。这样训练的目的是,有助于防止考试前出现过度兴奋,达到改善代谢和提高工作能力。通过这些安排,能为培养考生竞技状态起到积极作用。在这段训练中还特别要注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使各器官系统的能力随之提高,对考生运动能力起决定性作用。一般说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提高,动作就越快,力量就越大,爆发力就越强。 二、考试科目的专门准备训练 在考前准备训练期中,主要使考生技术稳定、动作流畅熟练、把握技术、调整状态、稳定情绪达到整体训练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通过模拟测试或比赛,针对考生出现的问题,根据完整技术的合理速度、节奏、结构来确定技术改进环节和方法,处理好技术细节与整体技术的关系。如:立定三级跳远的蹬摆、收腹举腿、落地的分解与完整练习;铅球技术的左侧支撑与右髋、右腿的蹬伸及躯干、上肢的协调配合用力;100米的起跑练习,从“各就位”的下蹲到“预备”平稳抬起的始发状态,注意控制呼吸节奏或静听“鸣枪”,并集中在快速发力的训练上。考前一周训练安排中,铅球、100米、立定三级跳远练习的比例较小,800米耐力项目练习时以500~600米的强度为主,量也同样下降,多安排一些辅助性练习来调整考生的厌倦情绪,使考生对考试产生一种“新鲜感”、“饥饿感”,增强考试欲望。切忌,因考前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宜昌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现状分析 开题报告 学生张妙良 指导教师喻坚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通过对宜昌市周边的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试图了解宜昌市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2.通过比较分析,为不同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而且也为提高宜昌市中小学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体质健康以及各学校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3.通过分析为宜昌市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做出努力,为增强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一些积极性帮助和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 张燕、万传金在《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研究》中认为身体活动喻意为动态,课堂坐姿喻意为静态,动与静构建了学校学习的环境。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而根据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坐姿静态,身心都备受压抑。如何调整精神压抑感,课外体育活动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一些学校却将课外体育活动放任自流,并没有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一些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减少,学习的压力也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降低了兴趣。为探索符合现代素质发展要求的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对策,帮助宜昌市的体育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活动,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为宜昌市中小学生有关课外体育锻炼研究提供一定研究背景。为有关部门对制定干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措施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二、文件综述、国内外学术动态、本课题主攻方向 通过索检发现,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和论文有很多,他们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都不尽相同,都对宜昌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联系。(一)、国外体育活动现状 1、美国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美国政府1980年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学校体育—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现状,确定了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即到1990年以后,要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l0一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活动。美国是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在教育上所持的态度是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的目的是向着青少年提供使其能在自由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才 能的机会。因此,美国的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的指导思想表述为:“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便借助健全的身体来最好地进行生活和服务于社会。”具体表现在:①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维持与发展;②社会有效性的维持与发展;③娱乐能力、智力、文化的维持与发展。美国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形式是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开展越野跑、游戏、游泳、田径、高尔夫球、篮球、摔跤、曲棍球、自行车、网球、足球、民间舞蹈和登山活动等,学生可根

高考体育训练素质训练方法

高考体育训练素质训练方法 (翟金华整理,请专家多批评指正) 运动前的热身方法 运动前需要进行合理的热身活动。 开始正式的运动前 5~15 分钟,进行以下活动,充分拉伸大腿后部、大腿内侧、小腿、 背部等处的肌肉,活动肩部、胯部、膝部、脚踝等关节,并原地踏步或快走直至身体微 微发热。 1、热身时主要几处应该被拉伸的肌肉:大腿后部、大腿内侧、小腿、背部。 ?拉伸大腿后部肌肉: 坐在地上,右腿在体前伸直,左腿弯曲,外侧贴近地面,与右腿组成三角形,背部挺直,从 胯部开始前倾,双手抓住右脚脚尖,保持这个姿势30 秒,手触脚尖时不允许有弹动式动作(触 不到脚尖也没关系 )。换腿做。每条腿拉伸 3-5 次。 ?拉伸大腿内侧肌肉——方法一 坐姿,双脚脚底在身前相互贴紧,膝盖向外撑并尽量靠近地面,双手抓住双脚踝,保持这个 姿势,数 10,放松,然后重复3-5 次。 ?拉伸大腿内侧肌肉——方法二 坐姿,双脚在体前伸直并分开,保持背部和膝盖部挺直,从胯部向前屈体, 双手从腿内侧去 抓住双腿的脚踝,保持这个姿势,感觉大腿内侧被拉紧,放松,然后重复3-5 次。 ?拉伸小腿(后部)肌肉 俯身,用双臂和一条腿 (伸直,脚尖着地 )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屈于体前放松,身体重心 集中于支撑脚的脚尖处,脚跟向后、向下用力,感觉到小腿后部肌肉被拉紧,保持紧张状 态,数 10 ,放松,重复 3 次,然后换另一条腿做 3 次。 ?拉伸背部肌肉 坐姿,双腿在提前贴紧伸直,上身前倾用手指去碰触脚尖,尽量让腹部胸部靠近腿部,保持 20 秒,放松。然后重复 3-5 次。 2、热身时需要活动的关节:肩关节、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肩部环绕练习 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臂自然下垂,腹部用力收紧,双肩利用肩背肌群力量向后环绕 10 次,再向前环绕 10 次。单肩左右交替向后环绕、向前环绕各10 次。 ?摆胯及绕跨练习

学校课余体育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以及组织形式; 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的制订; 3.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 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性质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方面。 方法与手段方面,都要做到区别对待。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主,所以,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显著特点是业余性,即利用课余时间(每天下午文化课学习后以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