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环保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2018年环保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2018年环保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2018年环保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2018年环保法律法规综合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

A.生活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用水的需要

C.工业用水的需要

D.航运用水的需要

2.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 )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3.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 )

A.国务院

B.国家环保总局

C.国土资源部

D.地方人民政府

4.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5.《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6.《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般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

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7.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8.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 )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9.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10.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11.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12.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 )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1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价书

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 )年。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1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

A.15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16.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

A. 大气

B.矿藏

C.野生动物

D.自然保护区。

17.环境影响报告书经( ),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A.批准前

B.批准过程中

C.批准后

D. 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

18.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

A.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

B.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C.该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D.该规划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19.不属于编制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范围的是( )

A.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B.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C.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D.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20.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A.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21.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不可以主持进行工作是( )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影响后评价

C.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和环保验收

D.排污费核算.征收。

2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 )承担相应责任。

A.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

B.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C.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D.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2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 )水源保护区。

A.工业用水

B.农业用水

C.生活饮用水地表水

D.畜牧业用水

24.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A.一级保护区

B.二级保护区

C.三级保护区

D.重点保护区

25.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 ),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A.报送审批后

B.报送审批前

C.报送审批过程中

D.出台后

二、简答题

1.论我国环境保护体系?

2.我国的“三同时制度”

3.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

4.新环保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5.简述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禁止从事的行为。

答案:

一、AAACD; DDDDB; BBBCA; CCADC ;DACAB

二、1.论我国环境保护体系?

(1)环境标准分为五类二级,二级为国家级、地方级;五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基础标准;地方级有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2)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体系,是由三级构成的,即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对于国家标准它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

(3)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体系,是由三级构成的,即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国家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五类

2.我国的“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出现的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类?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4.新环保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强化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强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公民环境权利和环保义务;强化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加大违法排污责任,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5.简述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禁止从事的行为。

答: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下列活动。(1)利用污水灌溉;(2)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3)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4)利用储水层空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等。

2018年最新环境法律法规清单

NO 最近环境法律法规大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修正)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15)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 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010修正) 7 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2015) 8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2009) 9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的通知 (2010)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5) 11 关于拆迁活动是否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问题的复函 (2010) 12 关于外商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问题的复函 (2011) 13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的公告(2016) 14 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09)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18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第六十一条适用有关问题的复函(2016) 19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2012) 20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2010) 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 (1996) 22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2003) 23 关于实行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的企业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 (2010) 24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 25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2014) 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2015) 27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2014) 28 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 (2004) 29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 30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2012) 31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 32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 33 环境保护部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2013) 34 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的函 35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HJ617-2011) 36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 37 关于发布《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等四项《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配套文件的通知 38 关于印发《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报告表》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的通知 39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

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考试试题答案

法律法规培训试题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共4页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3分,共60分) 1、环境日为每年哪一天? ( C ) A、5月6日 B、5月1日 C、6月5日 D、10月1日 2、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应当( A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B、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同时监测 C、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D、同时投产、同时监测、同时验收 3、下列哪项不会污染环境。(D ) A、固体废物施入农田 B、施用农药 C、有毒物质施入农田 D、生活污水经科学处置后施入农田 4、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A )措施。 A、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 B、统一规定、统一调整、统一监管、统一处理 C、统一调查、统一评估、统一监测、统一修复 D、统一方式、统一方法、统一调查、统一防治 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自(B )起施行。 A、1986年1月1日 B、1986年7月1日 C、1986年5月1日 D、1986年10月1日 6、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C )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国家级 7、(C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国家级 8、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制定实施细则,报(B )批准施行。.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C环境保护部D、人民政府 9、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 B )公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C环境保护部D、人民政府 10、数据处理精密度一般只取(A )位有效数字。 A、1-2 B、2-3 C、1-3 D、3-4 11、下列哪项不属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内部质量控制?(D ) A、加标回收率 B、有证标准物质测定 C、方法对比 D、人员比对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外部质量控制?(C) A、密码加标样 B、实验室间比对 C、测定方法检出限 D、留样复测 13、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实施内部审核每年(A ),以验证各项工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要求。 A、至少一次 B、一至两次 C、两至三次 D、三次以上 14、实验室分析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应从样品测定结果中扣除全程序(B )的测定结果。

2018年环保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2018年环保法律法规综合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我国现行《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 A.生活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用水的需要 C.工业用水的需要 D.航运用水的需要 2.我国《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 )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B.用材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C.经济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D.薪炭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3.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 ) A.国务院 B.国家环保总局 C.国土资源部 D.地方人民政府 4.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5.《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6.《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般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 D.各级交通部门和航政机关 7.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 )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8.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的是( )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9.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应当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D.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10.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11.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外围地带 12.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 )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1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价书 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 )年。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15.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 A.15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16.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 A. 大气 B.矿藏 C.野生动物 D.自然保护区。

环保培训管理办法

环保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提高公司环保管理水平和环保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和减少各类环保事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与公司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进入单位的外来承包商施工人员、实习人员的环保培训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采用如下定义: (一)三级环保教育:对新进从业人员进行的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环保培训教育。 (二)调岗环保教育:指职工调换工作岗位或因工种的变更等进行的环保教育。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安环部 (一)负责组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环保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环保要求的培训; (二)负责协助人力资源部对新进员工公司级的环保教育培训;每年初制定环保培训计划,经公司安环副总批准后实施; (三)负责对单位环保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 第三章培训内容及要求 第五条培训需求/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的变更以及所填表格、审批,按照各单位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实施。 第六条培训的实施 (一)单位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实施相关培训。 (二)单位对培训效果及员工的胜任能力制定评估标准,并组织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三)单位教育员要对员工的教育经历建档保存,对员工的在职培训经历和工作经历做好记录。 第七条培训内容 (一)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其他要求等; (二)公司的环保管理制度及相关污染控制要求等; (三)公司或部门的环保基本情况、生产特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等; (四)环保管理知识(包括现场管理、固废管理、环境安全管理等); (五)环境风险目标、环境风险评估知识,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措施等; (六)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污染天气、危废泄漏、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等; (七)有关环保案例;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标准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3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1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起施行。每年6月5日为。(C )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 B、2014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 C、2015年1月1日;环境日 D、2015年1月1日;世界环境日、 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ABC) A、技术; B、设备; C、材料和产品; D、工艺; 3.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损害担责的原则。(ACD)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D、公众参与; 4.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CD ) A、社会教育机构; B、职业技术学校等; C、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

5.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 和负责。(BC ) A、科学性; B、真实性; C、准确性; D、及时性; 6.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AB )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C、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协会标准; 7.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ABC) 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B、资源综合利用; C、环境服务; D、环境保护研发; 8.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和,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C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B、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更新)

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正)》 4.《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二、行业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2019年7月1日起实施)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6.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1-2018);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2-2018) 7.《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 三、国家标准 1.《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 2.《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 四、行业标准 1.《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2—2018) 2.《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3-2018); 《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4-2018); 《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5-2018);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 3.《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943-2018)

环保管理制度培训课件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提升公司环保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污染事件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 1、搞好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三统一。 2、本公司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公司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公司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4、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硬任务,搞好清洁生产,做好三废排放综合治理,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综合回收利用资源。 5、公司除贯彻执行本制度外,还必须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二、环保管理机构 成立公司、部门、班组三级环保管理网,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环保管理和环保技术监督工作。 1、根据《环境保护法》要求,公司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本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公司环境状况,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2、建立公司环境保护网,由公司领导和环保管理有关人员组成,定期召开公司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共同搞好本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 3、公司环保管理部门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废水排放管理 1、公司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国家DB45/893-2013《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公司应加强对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的治理与监测,确保废水治理达标排放。 2、公司必须在废水排放总口处安装污水流量和水质在线监测设施, 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对污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3、公司应努力开发利用水循环利用技术,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力争实现污水零排放。 4、公司应做好污水治理设施的管理、维护和检查,做好运行记录。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试试卷

2011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共21题) 1.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中国的主题为: 2. 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矿石、煤渣、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3. 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两类 4. 建设项目竣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个月内,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5. 排污者必须于每年月日前向环境监察机构申报上年度的实际排污情况和本年度正常作业条件下的排污情况。监察机构必须于月日前审核结束。 6. 环保法律责任按其性质可分为、 、。 7.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8. 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用、、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9.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同时。

10. 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环境事件,环境事件,环境事件,环境事件。 11. 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居民进行室内装修时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由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12. 违反环保法,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明确授权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4. 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的是的方针。 15. 建设项目中属国家禁止审批的新五小项目 16. 损毁、盗窃环境监测设施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 排污者必须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排污状况。 18.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的、等环境监测信息。 19.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依据《监测管理办法》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应当作为环境统计、、、

环保法律法规

环保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1.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水污染防治法》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4.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等经济手段,调整和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下环境经济政策包括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财政支持。 二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

求公众意见。 2.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 3.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前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5.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主要是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6.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7. 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公开,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一)不公开或者不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内容公开环

(完整版)2017年环保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环保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 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 ) A. 1954年制定的《宪法》 B. 1975年修订的《宪法》 C. 1978年修订的《宪法》 D. 1982年修订的《宪法》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3. 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 A.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 地方球境基准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行政处罚规定的最高罚款额为( ) A. 10万元 B. 20万元 C. 50万元 D. 100万元 5.《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20年 6.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 ) A. 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B. 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C. 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D. 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7.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 A.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 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颗粒物和铅 8.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 A. 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 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 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9.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0.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 ) A. 易评估和暂时性 B. 分散性和持续性 C. 无形性和多发性 D. 危害大和复杂性 11.《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中规定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包括( ) A. 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 B.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C. 易燃气体和氧化物 D. 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 1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13.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 )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14.《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出口( ) A.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B.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C. 可以用作药材的野生植物 D. 新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15.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是( ) A. 一级保护区 B. 二级保护区 C. 三级保护区 D. 四级保护区 16.我国《草原法》所称的草原是指( ) 第 1 页共3 页

新环境保护法考试试题(精)

南堡油田作业区新环保法宣贯培训考试题 姓名:单位:岗位:分数: 一、填空题 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4、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5、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6、(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7、每年(6月5 日为环境日。 8、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9、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1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12、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 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多选题(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30分 1、下面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A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C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D石油勘探开发等特殊行业可以在建设同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下面关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说法正确的是( (A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B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C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环保法律法规应知应会

环保法律法规应知应会 1.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新环保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 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新环保法适用围,是指中华人民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国管辖 的其他海域。 4.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 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5.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 损害担责的原则。 6.新环保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7.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 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 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9.新环保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 纳入学校教育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 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11.新环保法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 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12.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1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 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14.新环保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1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 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 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17.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会同有关部门组

环保法律法规考试题答案.doc

环保法律法规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考试时间 填空(每空2分,共计100分) 1.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3.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4.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6.检查机关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采取(现场监测)、(采集样品)、查阅或者复制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相关的资料等措施 7.(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8.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9.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10.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1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 12. 禁止通过(偷排)、(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现场检查为目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 13.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14.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15.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未采取(集中收集处理)、(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控制、减少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汇总 | 2018年发布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汇总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正)》《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4.二、行业导则)HJ 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2019年7月1日起实施)日起实施)月13)(2019年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2019年3月1日起实施)日起实施)13月2019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年);《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6. HJ 945.1-2018)《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2-2018)HJ25.5-20187.《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三、国家标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1.GB3552-2018)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2.)GB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土壤环境质量 )修改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3.四、行业标准2018)(HJ 2302—1.《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3-2018《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2.); HJ2304-2018《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5-2018《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943-20183.《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78-20184.《烟气循环流化床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179-2018-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氨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 2001-2018(HJ 2056-2018)5.《铜镍钴采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7-2018)《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8-2018)HJ942-2018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7.《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HJ860.3-2018()淀粉工业》(HJ860.2-2018《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农副食品加工工业-8.)HJ967-2018、《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电池工业》(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HJ864.2-2018工业》()HJ971-2018汽车制造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10. )HJ 978-2018 水处理(试行)》(1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12.《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HJ944-2018)准则》(HJ884-201813.《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钢铁工业》(HJ885-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水泥工业》(HJ886-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制浆造纸》(HJ887-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HJ888-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火电》();HJ980-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平板玻璃制造》(14.);HJ98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炼焦化学工业》();HJ982-2018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HJ983-2018 有色金属冶炼》(《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电镀》(HJ984-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纺织印染工业》(HJ 990-201815.《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 991-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HJ 992-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药工业》();HJ 993-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农药制造工业》();HJ 994-2018 化肥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制革工业》

环保法律法规清单

1.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环境保护法律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l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l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l 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 l 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l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l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四、环境保护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一号局令) l 国家环境保护局法规性文件管理办法(第二号局令) l 放射环境管理办法(第三号局令) l 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办法(第四号局令) 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五号局令) l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第六号局令) l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第七号局令)l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八号局令) l 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管理办法(第九号局令) l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第十号局令) l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第十一号局令) l 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第十二号局令) l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三号局令) l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第十四号局令) l 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管理办法(第十五号局令) l 环境监理人员行为规范(第十六号局令) l 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号局令) l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十八号局令)

新版《环保法》知识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 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_C ___ 。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C、排污费 2、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 目, A_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4、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 B、二 C、三 5、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经_B_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A、市级以上 B、省级以上 C、国务院 6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由_B—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A、环境污染 B、司法 C、物证 7、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编制<:A、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企业环境保护部门C、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 8、排放许可证制度是以A_为目标。 A、改善环境质量 B、控制污染物总量 C、整治环境污染 9、当前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要坚持污染防治与A 并重的原则。 A、生态保护 B、节约资源 C、废物利用 10、新修订的《环保法》共__B—章_B—条。 A、六68 B 、七70 C 、八69

11、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A_ A、拆除或者闲置B停用或者损坏C、变更或者闲置 12、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_A_ 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A、监测规范B使用规范C、监测标准 13、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 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 B _____ 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 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 14、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 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 A _____ 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A、排污许可证B 总量控制指标C、环境管理 15、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 单位,应当依照的_C ______ 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 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6、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 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A、有关人民政府 B、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7、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条规定,_C ______ 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 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A、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各级人民政府 18、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 项目,_A ______ 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A、建设单位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 19、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

最新环保法律法规考试题答案

1 环保法律法规培训试题 2 单位姓名考试时间 3 填空(每空2分,共计100分) 4 1.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 5 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6 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7 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8 2.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9 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10 3.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11 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12 4.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13 (缴纳排污费)。 1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15 6. 检查机关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采取(现场监测)、(采集样品)、查阅或16 者复制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相关的资料等措施 17 7.(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18 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19 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20 8.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21 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22 9.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

23 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24 10.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25 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26 11.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依照法律法27 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 28 12. 禁止通过(偷排)、(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现场检查29 为目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30 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 31 13.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32 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33 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34 14.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35 (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36 (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37 措施。 38 15.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未采取39 (集中收集处理)、(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40 控制、减少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41 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42 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