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数创编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数创编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数创编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数创编

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

第一单元数与运算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基本要求

(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素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知识结构

二、实数

1.内容要目

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2.基本要求

(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方程与代数 一、整式与分式 1.内容要目

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2222

()();()2a b a b a b a b a ab b +-=-±=±+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6)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的法则。

说明①在求代数式的值时,不涉及繁难的计算;②不涉及繁难的整式运算,多项式除法中的除式限为单项式;③在因式分解中,被分解的多项式不超过四项,不涉及添项、拆项等技巧;④不涉及繁复的分式运算。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整式与分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因式分解及代数式的混合运算。4.知识结构

二、二次根式

1.内容要目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性质;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分数指数幂。

2.基本要求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应满足的条件,判断或确定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利用性质化简二次根式。(3)理解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的意义,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会判别同类二次根式,会进行分母有理化。

(4)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5)会解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6)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会求分数指数幂。

说明①关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

②不出现繁难的二次根式的运算;在求解其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所涉及的计算不繁难。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

4.知识结构

三、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

1.内容要目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基本要求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掌握“消元法”,会解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3)会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

(4)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有关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说明不出现涉及繁难计算的解方程(组)、不等式(组)的问题。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是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知识结构

四、一元二次方程 1.内容要目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基本要求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会用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会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会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值,知道判别式与方程实数根情况之间的联系,会利用判别式判断实数根的情况。

(4)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

(5)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 不等式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4.知识结构

五、代数方程

1.内容要目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与一元二次方程,特殊的高次方程(二项方程、双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基本要求

(1)知道整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含有一个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

(2)知道高次方程的概念;会用计算器求二项方程的实数根(近似跟),会用换元法解双二项方程,会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某些简单的高次方程。

(3)理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组)和简单的无理方

程的解法,知道“验根”是解分式方程(组)和无理方程的必要步骤,掌握验根的基本方法。

(4)理解二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消元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与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两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容易变形为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5)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组)、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和简单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有关方程(组)的基本应用。

难点是对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有可能产生增根的理解以及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

4.知识结构

第三单元图形和几何 一、长方体的在认识 1.内容要目

长方体,长方体的画法,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基本位置关系。 2.基本要求

(1)认识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等元素,会画长方体的直观图。

(2)以长方体为载体理解长方体中棱、面之间的基本位置关系的含义,知道两条直线之间三种位置关系。

(3)认识线面、画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知道一些简单的检验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长方体的概念、画法,长方体中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是利用工具检验空间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知识结构

二、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 1.内容要目

直观图的画法 棱、面的特点

长方体

平行、垂直的检验方法

棱和面的位置关系

棱和棱的位置关系 面和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对顶角;邻补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角平分线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轨迹。基本作图。

2.基本要求

(1)知道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知道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它们所成的角(小于平角)有四个,会用交角的大小描述相交直线的位置特征;知道垂线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3)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的距离的意义;知道过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知道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意义。

(4)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5)掌握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知道轨迹的意义以及三条基本轨迹(圆、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掌握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会画

已知线段的中点和直线的垂线;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从中体会交轨法作图。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是角的平分线性质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其应用。

4.知识结构

三、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内容要目

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高、中

线、角平分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和性质。命题,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

2.基本要求

(1)掌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概念,并会画这些特殊线段。

(3)知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与一点(重心)、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垂心),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4)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5)知道三角形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类型,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6)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初步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7)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的意义,会叙述简单命题的逆命题,知道命题的真假与逆命题的真假无关。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对三角形的任意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

4.知识结构

(二)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内容要目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

2.基本要求

(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

(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4)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一步理解形数之间的联系。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勾股定理。

难点是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4.知识结构

(三)全等三角形

1.内容要目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基本要求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3)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

说明在证明和计算中,运用三角形全等不超过两次;或同时运用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分别以一次为限。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灵活运用。

4.知识结构

(四)相似三角形

1.内容要目

比例的合比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两条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基本要求

(1)掌握比例的性质,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

(2)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

(3)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掌握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以及对应的角平分线比、对应的中线比、对应的高的比的性质。

(6)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7)知道三角形的中心及其性质。

说明在证明和计算中,运用三角形相似不超过两次。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难点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4.知识结构

四、四边形

1.内容要目

多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基本要求

(1)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问题。

(3)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4)理解梯形的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梯形中位线定理;会计算特殊四边形的面积。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难点是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

4.知识结构

五、圆与正多边形

1.内容要目

圆的周长和面积,弧长与扇形面积。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意义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基本要求

(1)会用圆的周长、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体会近似与精确的数学思想。

(2)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理解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01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上海市2014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数学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B B .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2.【答案】C 【解析】科学记数法是将一个数写成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为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0时,n 为正整数,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几为负整数,n 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上的零).即1060800000000 6.0810=?,故选C . 【考点】科学记数法. 3.【答案】C 【解析】抛物线2y x =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顶点的坐标为(1,0),所以所 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 (1)y x =-,故选C . 【考点】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 4.【答案】D 【解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可得1∠的同位角是5∠,故选D . 【考点】同位角的识别. 5.【答案】A 【解析】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37,40,40,50,50,50,73,数据50出现次数最多,所以50为众数,处在第4位是中位数50,故选A . 【考点】中位数,众数. 6.【答案】B 【解析】选项A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AD ==,∵AC BD ≠,∴ABD △与ABC △的周长

不相等,A 错误;选项B ,∵12ABD ABCD S S =棱形△,12 ABC ABCD S S =棱形△,∴ABD △与ABC △的面积相等,B 正确;选项C ,菱形的周长与两条对角线之和不存在固定的数量关系,C 错误;选项D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12 ,D 错误,故选B. 【考点】菱形的性质应用. 第Ⅱ卷 二、填空题 7.【答案】2a a + 【解析】利用代数式的乘法运算的法则计算得原式2a a =+,故答案为2a a +. 【考点】代数式的乘法运算. 8.【答案】1x ≠ 【解析】根据分母不等式0得10x -≠,解得1x ≠,故答案为1x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9.【答案】34x << 【解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它们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即1228x x ->??,由②得4x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4x <<,故答案为34x <<.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0.【答案】352 【解析】三月份销售各种水笔的支数比二月份增长了10%,即三月份销售的水笔支数是二月份的()110%+,由此得出三月份销售各种水笔()320110%320 1.1352?+=?=(支),故答案为352. 【考点】解应用题,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11.【答案】1k < 【解析】∵关于x 的方程220x x k -+=(k 为常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即()22410k --??>,解得1k <,∴k 的取值范围为1k <,故答案为1k <. 【考点】一元二次根的判定式. 12.【答案】26 【解析】如图,由题意得斜坡AB 的1:2.4i =,10AE =(米)AE BC ⊥,∵12.4AE i BE = =,∴24BE =(米), ∴在Rt ABE △中,26AB = =(米),故答案为26.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数,是有理数的为() A.B.C.πD.0 2.当a>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 A.a0=1 B.a﹣1=﹣a C.(﹣a)2=﹣a2D.a= 3.下列y关于x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为() A.y=x2B.y= C.y= D.y= 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4 B.5 C.6 D.7 5.下列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 A.平均数B.众数 C.方差 D.频率 6.如图,已知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垂足为点D,要使四边形OACB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A.AD=BD B.OD=CD C.∠CAD=∠CBD D.∠OCA=∠OCB 二、填空题 7.计算:|﹣2|+2=. 8.方程=2的解是. 9.如果分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10.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1.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x+32,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

12.如果将抛物线y=x2+2x﹣1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13.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 14.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 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岁. 15.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边AC的中点,=,=,那么向量用向量,表示为. 16.已知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E=AD,过点E作AC的垂线,交边CD 于点F,那么∠FAD=°. 17.在矩形ABCD中,AB=5,BC=12,点A在⊙B上,如果⊙D与⊙B相交,且点B在⊙D 内,那么⊙D的半径长可以等于.(只需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 18.已知在△ABC中,AB=AC=8,∠BAC=30°,将△ABC绕点A旋转,使点B落在原△ABC 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延长线段AD,交原△ABC的边B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线段DE的长等于. 三、解答题 19.(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 20.(10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数字逻辑课程三套作业及答案

数字逻辑课程三套作业及答 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数字逻辑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 1.(4分)如图x1-229 (D)。 A. (A) B. (B) C. (C) D. (D) 知识点:第五章 解析第五章译码器 2.(4分)如图x1-82 (C)。 A. (A) B. (B) C. (C) D. (D) 知识点:第二章 解析第二章其他复合逻辑运算及描述 3.(4分)N个触发器可以构成最大计数长度(进制数)为(D)的计数器。 A. N B. 2N C. N2次方 D. 2N次方 知识点:第九章 解析第九章计数器

4.(4分)n个触发器构成的扭环型计数器中,无效状态有(D)个。 A. A. n B. B.2n C. C.2n-1 D. D.2n-2n 知识点:第九章 解析第九章集成计数器 5.(4分)如图x1-293 (A)。 A. (A) B. (B) C. (C) D. (D) 知识点:第十一章 解析第十一章数字系统概述 6.(4分)如图x1-317 (D)。 A. (A) B. (B) C. (C) D. (D)

知识点:第二章 解析第二章其他复合逻辑运算及描述 7.(4分)EPROM是指(C)。 A. A、随机读写存储器 B. B、只读存储器 C. C、光可擦除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D. D、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知识点:第十章 解析第十章只读存储器 8.(4分)如图x1-407 (B)。 A. (A) B. (B) C. (C) D. (D) 知识点:第十一章 解析第十一章数字系统概述 9.(4分)为实现将JK触发器转换为D触发器,应使(A)。

上海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 一. 选择题 1. 如果a 与3互为倒数,那么a 是( ) A. 3- B. 3 C. 13- D. 13 2. 下列单项式中,与2 a b 是同类项的是( ) A. 22a b B. 22 a b C. 2 ab D. 3ab 3. 如果将抛物线2 2y x =+向下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2 (1)2y x =-+ B. 2 (1)2y x =++ C. 2 1y x =+ D. 2 3y x =+ 4. 某校调查了20名男生某一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次数,调查结果如表所示,那么这20名男 生该周参加篮球运动次数的平均数是( ) A. 3次 B. 3.5次 C. 4次 D. 4.5次 5. 已知在ABC ?中,AB AC =,AD 是角平分线,点D 在边BC 上,设BC a =,AD b =, 那么向量AC 用向量a 、b 表示为( ) A. 12a b + B. 12a b - C. 12a b -+ D. 1 2 a b -- 6. 如图,在Rt ABC ?中,90C ∠=?,4AC =, 7BC =,点D 在边BC 上,3CD =,⊙A 的半 径长为3,⊙D 与⊙A 相交,且点B 在⊙D 外, 那么⊙D 的半径长r 的取值范围是( ) A. 14r << B. 24r << C. 18r << D. 28r << 二. 填空题 7. 计算:3 a a ÷= 8. 函数3 2 y x = -的定义域是 9. 2=的解是

10. 如果1 2 a = ,3b =-,那么代数式2a b +的值为 11. 不等式组25 10x x

数字逻辑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数字逻辑心得体会 数字逻辑与系统课程在工科类学科属于普遍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及其机电类专业都涉及该课程的学习。此次课程培训是以数字逻辑为基础,系统分析为桥梁,系统综合为目的,全面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综合方法和实际应用,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介绍如何整理、设计电子教案; 2.如何讲好本门课程;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体现; 4.综合设计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5.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 在解决如何讲好本门课程环节,侯教授提出了“厚理博术、知行相成”的理念,使我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我院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少,实验的课时被大量压缩,侯教授关于课程实验的处理方式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方案。侯教授课件中很多flash 动画的灵活应用,也较好的解决了那些用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问题的讲解。 研究性教学和双语教学对年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刚走上讲台不久,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案例教学基本没有。平铺直叙和填鸭式教学早被学生所厌倦。刘颖教授的研究性教学极好的调动

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刘颖教授的报告,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字逻辑与系统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实用课程。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提出也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研究性教学虽然给年轻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较大的压力,但是也是一种努力工作的动力,促进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同时,娄淑琴教授关于双语教学的报告,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己深深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也激发自己努力的激情与信心。研究性教学和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年轻教师的科研、应用水平和外语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进一步促进教师阅读国外科技文献、追踪行业发展新动向,保持教师敏锐的学习能力,利于形成新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此次培训,也感受到了师德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体会。侯教授及其团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教学作用。在培训中,很多参加培训的老师被侯教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所鼓舞,这一点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并发(请你支持)扬光大。当崇高的师德与高超的教学技术融于一身时,这个才是大师。 在此次培训中,我积极与各院校教师交流,共同探讨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大家认为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字逻辑课程没用,学习不主动,没有创新意识。并从其它老师处学习到了解决诸如分析键盘译码电路、奇偶检验电路、计算机i/o接口地址译码电路,设计火灾

201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数学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A ) (B ) (C ) ; (D ) 2.据统计,2013年上海市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约为60 800 000 000元,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608×108; (B ) 60.8×109; (C ) 6.08×1010; (D ) 6.08×1011. 3.如果将抛物线y =x 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 21y x =-; (B ) 21y x =+; (C ) 2(1)y x =-; (D ) 2(1)y x =+. 4.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 (A ) ∠2; (B ) ∠3; (C ) ∠4; (D ) ∠5. 5.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微克每立方米)如下: 50,40,75,50,37,50,4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 50和50; (B ) 50和40; (C ) 40和50; (D ) 40和40. 6.如图,已知AC 、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 △ABD 与△ABC 的周长相等; (B ) △ABD 与△ABC 的面积相等; (C ) 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 (D ) 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 a 1 2 3 4 5 图1 c B C D 图2 A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

1 一、选择题 1.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 ) A .2 B .34 C .π D .0 2.当0a >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 ) A .01a = B .1a a -=- C .22()a a -=- D .1 22 1a a = 3.下列y 关于x 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 ) A .2y x = B .2y x = C .2x y = D .12 x y += 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4 B .5 C .6 D .7 5.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方差 D .频率 6.如图,已知在O e 中,AB 是弦,半径OC AB ⊥,垂足为点D ,要 使四边形OACB 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AD=BD B .OD=CD C .∠CAD=∠CB D D .∠OCA=∠OCB 二、填空题 7.计算:|﹣2|+2=________. 8.方程322x -=的解是 x =_______ 9.如果分式 23 x 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0.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m +-=没有实数根,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1.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 (℉)与摄氏度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9325y x =+,如果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是25℃,那么它的华氏度数是_____℉. 12.如果将抛物线2 21y x x =+-向上平移,使它经过点A (0,3),那么所得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__________. 14.已知某校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成员的年龄与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 那么“科技创新社团”成员年龄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岁. 15.如图,已知在ABC V 中,D 、E 分别是边AB 、边AC 的中点, 2015年上海市数学中考真题

上海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

上海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数与运算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基本要求 (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素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知识结构 二、实数 1.内容要目 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 2.基本要求 (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 方程与代数 一、整式与分式 1.内容要目 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 +-=-±=±+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6)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的法则。 说明 ①在求代数式的值时,不涉及繁难的计算;②不涉及繁难的整式运算,多项式除法中的除式限为单项式;③在因式分解中,被分解的多项式不超过四项,不涉及添项、拆项等技巧;④不涉及繁复的分式运算。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整式与分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因式分解及代数式的混合运算。 4.知识结构

2015年上海崇明县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及答案word版

崇明县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2) 九年级数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选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 下 列 运 算 中 , 正 确 的 是 ……………………………………………………………………( ) (A)1 2 9 3=± 3= (C)0 30-=() (D)2139 -= 2.轨道交通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据悉,上海轨道交通19号线即将 开建,一期规划为自川桥路站至长兴岛,设6站,全长约为20600米.二期、远期将延伸到崇明岛、横沙岛,届时崇明县三岛将全通地铁.将206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 (A)52.0610? (B)320.610? (C)42.0610? (D)50.20610? 3.从下列不等式中选择一个与12x +≥组成不等式组,如果要使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 x ≥,那么可以选择的不等式可以

是 ………………………………………………………………( ) (A)1x >- (B)2x > (C)1x <- (D)2x < 4.已知点11(,)A x y 和点22(,)B x y 是直线23y x =+上的两个点,如果12x x <,那么1y 与2y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12y y > (B)12y y < (C)12y y = (D)无法判断 5.窗花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下列四个窗花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6.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 (A)AC BD =, AB CD ∥, AB CD = (B)AD BC ∥, A C ∠=∠ (C)AO BO CO DO ===, AC BD ⊥ (D)AO CO =, BO DO =, AB BC =

数字逻辑实验教案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 授课教师:姚光顺 授课对象:11网工、计科 授课时间:20XX年2月-2012月7月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20XX年2月 《数字逻辑》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 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总学时:16总学分:0.5 开设学期: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原理 一、实验课程简介 数字逻辑实验,是数字逻辑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加强。在电子产品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具备一定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数字逻辑实验教学是按在相关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所开设的重点技术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中重点、难点的理解,培养其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数字逻辑物理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物理设计中的制作、调试、故障诊断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在实验原理指导下,熟悉和掌握常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能和在实际中应用的方法,具备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检查与排除电路故障、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分析误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本实验课基于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A/D和D/A转换的基本理论而设定。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实验分为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步骤: 1、实验预习 1)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 2) 了解实验环境; 3) 了解实验方法,拟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 1) 建立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2) 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前,整理好实验设备,经指导教师验收方可退出实验室 3、实验总结 通过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学创编

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 求 第一单元数与运算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基本要求 (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素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知识结构

二、实数 1.内容要目 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2.基本要求 (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方程与代数 一、整式与分式 1.内容要目 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2222 ()();()2a b a b a b a b a ab b +-=-±=±+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

201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测试 数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共25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正确项的代号并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1.计算23 的结果是(). (A) 5; (B) 6; (C) 23; (D) 32. 2.据统计,2013年上海市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约为60 800 000 000元,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608×108;(B) 60.8×109;(C) 6.08×1010;(D) 6.08×1011. 3.如果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y=x2-1; (B) y=x2+1; (C) y=(x-1)2; (D) y=(x+1)2. 4.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此题图可能有问题) (A) ∠2;(B) ∠3;(C) ∠4;(D) ∠5. 5.某事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如下: 50, 40, 75, 50, 37, 50, 4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50和50; (B)50和40; (C)40和50; (D)40和40. 6.如图,已知AC 、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BD 和△ABC 的周长相等; (B)△ABD 和△ABC 的面积相等; (C)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请将结果直接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7.计算:a (a +1)=____________. 8.函数11y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 9.不等式组12,28 x x ->??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与解析

2015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4分)(2015?上海)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 A.B.C.πD.0 考点:实数. 分析:根据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是无理数,A不正确; 是无理数,B不正确; π是无理数,C不正确; 0是有理数,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有理数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 2.(4分)(2015?上海)当a>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 A.a0=1 B.a﹣1=﹣a C.(﹣a)2=﹣a2D. a=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分数指数幂;零指数幂. 分析:分别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和分数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分析求出即可. 解答:解:A、a0=1(a>0),正确; B、a﹣1=,故此选项错误; C、(﹣a)2=a2,故此选项错误; D、a=(a>0),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和分数指数幂的性质等知识,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3.(4分)(2015?上海)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 A.y=x2B. y=C. y= D. y= 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y是x的二次函数,故A选项错误; B、y是x的反比例函数,故B选项错误; C、y是x的正比例函数,故C选项正确; D、y是x的一次函数,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4.(4分)(2015?上海)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4B.5C.6D.7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为360°和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360÷72=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有关计算,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为360°和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5.(4分)(2015?上海)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 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频率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分析: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方差、标准差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大小进行选择. 解答:解:能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是方差或标准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标准差的意义,波动越大,标准差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也成立. 6.(4分)(2015?上海)如图,已知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垂足为点D,要使四边形OACB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A.A D=BD B.O D=CD C.∠CAD=∠CBD D.∠OCA=∠OCB 考点:菱形的判定;垂径定理. 分析: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进而求出即可. 解答:解:∵在⊙O中,AB是弦,半径OC⊥AB, ∴AD=DB,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书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4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徐国雄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之数字钟 一.设计目的 1.掌握各类计数器及将它们相连的方法; 2.掌握多个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用FPGA技术的层次化设计方法; 4.进一步掌握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思想; 5.了解有关数字系统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 1、显示时、分、秒的十进制数字显示,采用24小时制; 2、校时功能; 三.选用器材 EDA-V试验箱 四.原理分析和电路设计 1.时钟脉冲 时钟脉冲有EDA-V试验箱上的时钟脉冲提供,分别对计时电路和扫描 LED电路提供时钟脉冲信号。 2.计数器 计数器采用4位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74LS161,如下图所示。分别对秒 钟、分钟和时钟进行控制。当74161的两个使能端输入为高电平,同时 LDN和CLRN端为高电平时,输入时钟脉冲时,计数器会在时钟脉冲上升沿的作用下进行循环加一运算,正好符合电子钟在正常计时时的工作特点;当CLRN端为低电平时,无需时钟脉冲的作用,计数器的输出将自动变为0,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清零,这个功能可以提供我们当秒钟的后半部分到达10需要返回到0时,将其置为0的功能;当CLRN端为高电平,LDN端为低电平时,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的推动下,计数器的输出将直接由输入决定,这可以满足我们设置时间的要求。 3.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显示采用自己定义的两个用AHDL语言描述的自定义元件半字节分离器和扫描显示电路驱动DELED 。 图像分别如下: 描述文件如下: Half_byte:

SUBDESIGN half_byte ( din[23..0]:input; s[2..0]:input; dout[3..0]:output; ) begin if s[2..0]==0 then dout[3..0]=din[3..0]; end if; if s[2..0]==1 then dout[3..0]=din[7..4]; end if; if s[2..0]==2 then dout[3..0]=din[11..8]; end if; if s[2..0]==3 then dout[3..0]=din[15..12]; end if; if s[2..0]==4 then dout[3..0]=din[19..16]; end if; if s[2..0]==5 then dout[3..0]=din[23..20]; end if; end; DELED: SUBDESIGN deled ( num[3..0]:INPUT; a,b,c,d,e,f,g:OUTPUT; ) BEGIN TABLE num[3..0]=>a,b,c,d,e,f,g; H"0" =>1,1,1,1,1,1,0; H"1" =>0,1,1,0,0,0,0; H"2" =>1,1,0,1,1,0,1; H"3" =>1,1,1,1,0,0,1; H"4" =>0,1,1,0,0,1,1; H"5" =>1,0,1,1,0,1,1; H"6" =>1,0,1,1,1,1,1; H"7" =>1,1,1,0,0,0,0; H"8" =>1,1,1,1,1,1,1; H"9" =>1,1,1,1,0,1,1; H"A" =>0,0,1,1,1,1,1; H"B" =>0,0,1,1,1,1,1; H"C" =>1,0,0,1,1,1,0; H"D" =>0,1,1,1,1,0,1; H"E" =>1,0,0,1,1,1,1; H"F" =>1,0,0,0,1,1,1; END TABLE; END; 半字节分离器的SEL[0..24]端输入的分别是时分秒的8421码的输入端口,SE[0..2]端输入的是从一个74161输入的选择信号,依次扫描六个LED灯。 2

上海中考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完整版)-初中数学

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数学 第一单元数与运算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基本要求 (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素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知识结构 二、实数 1.内容要目 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 2.基本要求 (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 方程与代数 一、整式与分式 1.内容要目 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 2 2 2 2 ()();()2a b a b a b a b a ab b +-=-±=±+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6)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的法则。 说明 ①在求代数式的值时,不涉及繁难的计算;②不涉及繁难的整式运算,多项式除法中的除式限为单项式;③在因式分解中,被分解的多项式不超过四项,不涉及添项、拆项等技巧;④不涉及繁复的分式运算。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整式与分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因式分解及代数式的混合运算。

上海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分)(2014年上海市)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3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 解答: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关键在于熟练正确的运用运算法则,比较简单. 2.(4分)(2014年上海市)据统计,2013年上海市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约为60 800 000 000元,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608×108 B.60.8×109 C. 6.08×1010 D. 6.08×1011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 解答:解:60 800 000 000=6.08×1010,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3.(4分)(2014年上海市)如果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y=x2﹣1 B.y=x2+1 C.y=(x﹣1)2 D.y=(x+1)2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几何变换. 分析:先得到抛物线y=x2的顶点坐标为(0,0),再得到点(0,0)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的坐标为(1,0),然后根据顶点式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 解答:解:抛物线y=x2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的坐标为(1,0), 所以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1)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4.(4分)(2014年上海市)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 A.∠2 B.∠3 C.∠4 D.∠5 考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可得答案. 解答:解:∠1的同位角是∠2,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关键是掌握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