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案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案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案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案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包朝龙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

从一个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新课程标准内容相符合?

《氯气》教学案例(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投影)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

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二.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①色②态③味④溶

三.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水的成分探究:

问题2:猜测新制氯水的成分如何?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问题3:石蕊试液为什么又褪色?

问题4:利用漂白性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是氯气还是新物质使石蕊褪色。

问题五:结合资料,分析次氯酸的性质

2.氯气的其它化学性质

①氯气与金属反应(实验:氯气与铜反应) ②氯气与非金属反应(实验:氯气与氢气分别在点燃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的对比)等。

四、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装置、原理、制取、净化、收集、检验、吸收等

五、知识运用:对氯气泄漏事件发生后的思考:如果你在事故现场,你应怎样自救?

六、小结

七、反馈练习:

八、课后探究:

九、作业布置

专题2教材的特点分析:

本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以自然资源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在探究典型非金属氯、溴、碘和典型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同时,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重要化合物的工业制法。教材这样处理,既简化了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同时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较好地统一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专题2教材的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卤素的有关知识;二是氧化还原反应

卤素知识:

(1)氯气的制法:主要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以氯碱工业为例),对实验室制法(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以“化学史话”的方式给出资料。

(2)氯气的性质: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如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3)溴、碘的提取:通过实验进行海水提出溴和海带等海洋植物中提取碘。同时介绍了溴、碘离子的检验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

从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例子出发,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和实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介绍了用双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本单元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钠、镁及其化合物;二是离子反应

钠、镁及其化合物

(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与重要的化学性质如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等。

(2)钠的制法:在拓展视野中介绍了电解氯化钠方法制取金属钠。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介绍了碳酸钠与酸、碱、盐反应的实验,并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在“拓展视野“栏目中,介绍了“候氏制碱法”

(4)镁的提取:介绍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重要化学反应;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介绍了镁的重要性质如镁与二氧化碳反应、氮气反应的有关性质。离子反应:

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引入,分析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进一步引

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下面从两个角度(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原理)进行分析

1.关于钠、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1模块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专设“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来界定核心内容。

提醒大家,你必须了解的三大问题:

1.1 研读课标、优化整合

1.1.1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的化合物,是希望给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同时也考虑到学时数的限制。与原来高中化学相比,元素化合物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的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等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本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现在如下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是:

①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②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③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④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是:

①初步学习、模仿

②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③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是:

①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②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③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1.1.2三套必修化学1中相关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的比较

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处理基本一致。

1.1.3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学习了什么相关内容?

在知识内容方面,初中化学原大纲和新课标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具体如附表所示:

1.2教学设计与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1 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知识教学的影响,随意扩展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如在钠与氧气的教学中,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体验实验的方法,知道实验条件控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了钠的两种氧化物的对比,尤其是对过氧化钠(与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性质进行拓展,这些内容在传统的课程中是关键的知识点,但这与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又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引导对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中的成分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比较,进而要求学生学习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显然要知道新制氯水中成分问题,必须知道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而这些知识都在必修2中才学习的。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要解决氯气是否能与水反应,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这章节中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

再如P38:氯气生产原理----氯碱工业中,教材用“观察与思考”栏目给出的一组实验,只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生成的物质,会写化学反应式即可,不必细究为什么会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更不能用电解反应式来要求学生掌握。

由于知识的深广度发生了变化,知识组织顺序了生了变化,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重新设计相关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的将原有的教学处理进行“搬家”,而要根据现在知识的位置和组织方式,进行新的处理,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

1.2.2 分析栏目功能,发挥教学价值

必修教材设置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性栏目,资料性栏目和工具性栏目,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体会各种栏目的功能和教育价值。看来类似的内容和问题,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功能与定位不同。如:(1)[你知道吗?]引导同学们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

(2)[活动与探究]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3)[交流与讨论]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为充分表现大家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4)[观察与思考]展示的实验、模型、图表中蕴涵深刻的化学道理,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思维。

(5)[问题解决]在教材阐述的化学原理、规律之后插入相关的问题,考察同学们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6)[信息提示]以简捷的语言介绍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和技能方法等。

(7)[拓展视野]提供更多、更生动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

(8)[回顾与总结]提示同学们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联系本专题重点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加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力度。

(9)[练习与实践]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以置之不理,也不能将其作为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而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中的栏目,对不同类型的栏目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学习活动性栏目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式,给出了教学处理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硬件条件等进行适合的调整和改变,

例如对相同的栏目可进行如下不同的处理:

不太了解,认为栏目中出现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有的教师无视教材中资料性栏目的存在,仍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与探究”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综合、分析等方法,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有的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由教师采用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还有对拓展视野栏目,有些教师当作重点知识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效率低下。这样就消弱了栏目的教育价值,甚至产生教学

中的错误导向

1.2.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传统的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的情况,改变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看待自然与世界的科学态度,对科学过程、科学活动的实质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课程标准将具体的实验内容包括在内容标准中,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实验内容,但是有确切的实验要求。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一般来说,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内容属于学生实验,观察思考的实验内容属于演示实验,但并不是不能改变。教师可根据学校的硬件和教学的情况,改变实验的类型。但是总的原则是,应该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活动。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学生的实验活动应该要比以前多。

1.2.4“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以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常常是去情景化学的,直接介绍物质的性质,顺带些物质的用途。学生反映化学很枯燥,要记忆大量的化学反应式。通过高中化学1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过程、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改变以往仅仅教给学生“赤裸裸”的化学知识或者说是“纯粹”的化学知识的授课方式。应将“裸露”的知识进行“包装”。传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在应用物质性质和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迁移能力有待提高。现在之所以倡导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情景落实态度情感与价值定维度的教学目标。

例:如何充分体会图表的用处(展示图表)

1.2.5 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

化学1的元素化合物从覆盖面上看,几乎涵盖了原来高中化学中的物质。但是相关物质的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下降了,而且细节性的知识不要求,即面广要求低了,突出了核心,对核心知识和观念方面的知识要求提高了。由于教师对这种变化不能适应,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擅长讲解细节知识,关注枝节内容,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很零散、记忆的内容很多。有的教师忽视了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忽略了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化学1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如果仍然像原来一样将某个知识内容挖掘得很细致,必然造成教学时间

不足。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抓核心的教学,让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网络。例如,抓住某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不要将它与每个具体物质的反应一一介绍到。

此外要解决教学时间问题,还要进行整合教学。从原来单一的教学目标变成三维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的线性排列到多条内容线索的融合,即实现知识线索、活动线索、情感发展线索的融合;从单一使用教学素材到发挥多重教育教学功能,每个学习活动落实多重教学目标;从单课时教学计划到单元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时间的优化设计;从单一教学方式到多样化教学方式,发挥每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将每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最适合的教学内容上(有时候传统的教学更好)。这样才能做到从原来一章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一节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1.2.6实施多种评价方式把握好评价的尺度

新课程的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通常教师习惯于进行考试和测验,考完后看看学生的及格率和平均成绩,以此判定自己是否教得好,这样的方式看上去既简单又省事,同时还比较公平,没有教师的主观判断成分。但是这种评价更适合于知识的评价,不适合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然而新课程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内容也涵盖了这三个维度,必然要对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评价时,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不要随意地扩大评价深度。

如钠及其化合物: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等),认识钠和水、氧气等的化学反应并会书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加热分解反应),知道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粉末。能利用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

氯及其化合物: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认识氯气和金属、碱的化学反应并会书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利用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

评价是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瓶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与尝试,营造有利的评价环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评价。

2核心概念----两大反应(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

化学1模块的大部分课程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核心的概念原理知识,如物质的量、还有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这些内容在学生进行化学1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进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2.1 课程标准中内容的标准分析

主题1:(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物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2 两大反应内容在三套化学1教材中的组织和呈现比较

概念知识在教材中的组织主要有两种方式: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目前的三套教材中,鲁科版和人教版采用集中编排,位于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之前,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苏教版采用分散编排,将概念知识渗透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之中,主要是在学习化学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概念知识。

2.3初中化学中的相关概念学习概况

在初中科学的课程标准中,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物质氧气来认识氧化性;从具体的物质氢气和一氧化碳来认识还原性和可燃性,而不要求学生从本质上来认识氧化性和还原性。

2.4两大反应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4.1 如何实施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概念因其抽象性使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死板、乏味,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不理想。

(1)准确把握两大反应内容的深广度

在化学1中的概念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分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

1中应

该处理到何等程度,更深入地介绍分布在哪个选修模块。这样,实施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

(2)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如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知的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阴阳离子形成的知识,让学生一步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新概念,从而解决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也是让学生分析他们熟悉的化学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进而建立概念。教师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或事实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认识。

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激活学生的已有认识,如让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等,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上,让学生参与概念理论观点和建立,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和假设,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建构概念,使学生了解化学概念的实际用处,使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与未知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

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录像、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或实验数据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过程图,使本身肉眼不可见的现象或事实在学生面前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数据在概念教学中也使学生的认识不是仅仅停留在感觉,而是有客观的数字作为判断的依据。

概念知识在化学1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同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文字的描述,而是通过微观示意图、真实的实验现象,加以数据和活动栏目等,共同帮助学生建构认识。即凸显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终态,静态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概念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如苏教版化学1P13(氯化钠的电离)

(4)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

化学1概念教学强调观念建构(包括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等),改变原来概念教学存在的过多关注具体概念辨析和概念的识记,忽视概念的认识功能和指导作用,导致学生记得具体的概念知识,不会应用概念分析、解释问题或现象。因此,概念教学要重视学生观念的建立,重视概念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概括地说,就是要从具体知识的教学转化为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

观念构建为本的教学在内容上也选择和讲授事实性知识,但事实性知识的作用更多地是观念建构的工具和载体,最终目的是要在这些事实性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或观念性知识。由于观念的整合作用,能很好地把本来孤立和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与此同时,观念建构为本教学强调要把学生置于真实有意义的学习环境里,通过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去建构观念而不是仅仅记忆事实。

观念建构为本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关注学生深层思维技能,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等综合思维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

导学生运用超载事实的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思考。

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中:可分6个环节让学生建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间的转化”这一基本观念。

①你知道吗?:在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提出问题思考)

②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转移的情况

③结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④概念引出:人们把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⑤问题解决:

⑥拓展视野: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简单了解: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5)运用探究活动实现整合教学

探究教学运用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比较容易,教师常觉得在概念教学中很难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也常常觉得概念学习比较抽象难懂。

以“离子反应”概念教学为例:

①活动与探究:物质量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和氨水进行导电性实

②概念引出: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

③交流与讨论: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现象,说明

反应的实质是否相同?

④概念引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⑤信息提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⑥问题解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6)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

由于受传统的习题教学和训练模式的影响,加之教材中个别习题的表述和问点与教材正文内容之间的跨度偏大,市场上的习题教辅资源往往偏难、繁、旧,所以出现了学生“学得高兴,做题痛苦”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习题处理方式。

首先:要关注习题教学,不能将习题课简单处理成练习课,要将典型的习题进行剖析,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习题的分析和解答中的迁移能力。

其次:教师要将习题的处理和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应该将运用新知识的重要习题放在新知识获得后处理,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巩固,及时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师要对习题教教辅资源进行筛选,选择难度适合、考点适合的题目,要对新型题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在习题中出现的信息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有些综合题目,总是给出情景信息,而这些内容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并且这些综合题目也是习题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以下习题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试

题,值得推广。

例如:苏教版化学1P46 练习与实践:第3题: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

2O

3

+N

2

+3C==2AlN+3CO

(1)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苏教版化学1P57第9题:

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

(1)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等发生反应,请写出氧化钠分别与水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钠常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供氧(如呼吸面具及潜水艇中),因为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及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Na2O2+H2O==NaOH+O2

Na2O2+CO2==Na2CO3+O2

(3)制取氧化钠可用如下方法:

2NaNO2+6Na==4Na2O+N2

采用以上方法制取氧化钠有什么优点?

(7)教学反思:

提倡教师要建立教学工作档案,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可包括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处理精彩的片断、教学后的反思等。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化学1中概念原理知识的教学工作档案的内容范畴:

(1)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或设计片断

(2)学生的问题:

①学生对元素物质关系的已有认识;

②学生在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关系的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

③学生如何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④学生在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过程中的模糊认识;

⑤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中存在的主要错误;

⑥学生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时存在的困难

(3)教学反思:

①在本章教学中提出的哪些问题具有驱动性,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②在这些概念原理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比较有效?

③哪个核心概念的课上得最成功?为什么?

④学生学习物质的量相关概念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4)收集的教学资源(教学动态、教学设计、课改动态、教育理念、相关论文及录像等)

3.模块教学建议说明

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要求、课时分配建议、教学要求建议等方面加以阐述。4.来自实验区的声音

(1)弱化计算

(2)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削弱了对学生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两本必修教材由原来高中三册书(三年用)内容的精华浓缩而成,难度难以把握,内容多,只给72课时,普遍反应课时不足,造成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4)有些实验设计不理想。

(5)教材课后习题较少,学生学完新内容后难以得到必要的巩固和训练。

参考文献:

[1]王磊等主编,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2]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王祖浩主编,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化学1,江苏教育出版社,

高中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 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 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式: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另人发指的事件。这种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就是氯气。氯气为什么可以用作毒气?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 [展示]海水晒盐图片。 [讲述]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富集在海水中。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过渡]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氯,那么,人们是怎样制得氯气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的科学史话。 [思考与交流] 1. 你从这一史实得到什么启示? 2. 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根据史料,总结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必背化学式大全65693

1.元素符号: 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氢氦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 Ar K Ca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氩钾钙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 2.常见离子和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H+ Na+ K+ Ag+ NH4+ +1价 氢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银离子铵根离子 Ca2+ Mg2+ Cu2+ Ba2+ Zn2+ Fe2+ +2价 钙离子镁离子铜离子钡离子锌离子亚铁离子 Fe3+ Al3+ +3价 铁离子铝离子 Cl- OH- NO3- -1价 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O2- SO42- CO32- -2价 氧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3.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 单质: C:碳S:硫P:磷Fe:铁Mg:镁Al:铝Hg:汞Zn:锌Cu:铜Ag:银O2:氧气H2:氧气N2:氮气O3:臭氧 氧化物: 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SO2:二氧化硫MnO2:二氧化锰 SO3:三氧化硫H2O2:过氧化氢CuO:氧化铜CaO:氧化钙 MgO:氧化镁HgO:氧化汞Fe2O3:氧化铁Al2O3:氧化铝 H2O:水P2O5:五氧化二磷Fe3O4:四氧化三铁 酸: 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2CO3:碳酸

H2S亚硫酸CH3COOH:醋酸 碱: 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 KOH:氢氧化钾Mg(OH)2:氢氧化镁Cu(OH)2:氢氧化铜NH3 .H2O氨水Fe(OH)3:氢氧化铁Al(OH)3:氢氧化铁 盐酸盐: KCl:氯化钾NaCl:氯化钠KCl:氯化钾AgCl:氯化银CuCl2:氯化铜CaCl2:氯化钙MgCl2:氯化镁ZnCl2:氯化锌BaCl2:氯化钡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Cl3:氯化铁碳酸盐: CaCO3:碳酸钙Na2CO3:碳酸钠NaHCO3:碳酸氢钠BaCO3:碳酸钡K2CO3:碳酸钾NH4HCO3:碳酸氢铵硫酸盐: Na2SO4:硫酸钠ZnSO4:硫酸锌MgSO4:硫酸镁CaSO4:硫酸钙CuSO4:硫酸铜BaSO4:硫酸钡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Al2(SO4)3:硫酸铝(NH4)2SO4:硫酸铵Na2SO3:亚硫酸钠 硝酸盐: AgNO3:硝酸银NaNO3:硝酸钠Cu(NO3)2:硝酸铜KNO3:硝酸钾NH4NO3:硝酸铵NaNO2:亚硝酸钠钾盐: 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ClO3:氯酸钾 有机化合物: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A、B卷)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A卷) 测试时间:40分钟 测试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可能需要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e-20 S-32 Cu-64 Cl-35.5 Na-23 Mg-24 Al-27 Fe-56 Zn-65 第一卷(选择题共43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自来水(用Cl2消毒)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的前需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 目的是()A.使水的温度升高B.使水中HClO分解 C.起到杀菌作用D.增加水中O2的含量 2.当不慎有大量Cl2逸到周围空气里时,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是( ) A.NaOH B.NaCl C.H2O D.Na2CO3 3.钠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A.游离态B.氯化钠 C.硫酸钠D.硝酸钠 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D.钠的还原性强 5.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可作为却气体的是() ①空气②CO2③Ar ④H2⑤N2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在Cl2中燃烧会产生苍白色火焰

B.氯水用于漂白表现了HClO的强氧化性 C.漂粉精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D.漂粉精放入稀酸中可以提高漂白速度 7.下列反应能说明卤素非金属性活泼顺序是Cl>Br>I的是( ) ①2HClO4+Br2(气) =2HBrO4+Cl2②2NaBr+Cl2=2NaCl+Br2 ③2KI+Cl2=2KCl+I2④2KI+Br2=2KBr+I2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对于反应:TiCl4+4Na==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B.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 C.Ti是氧化产物 D.TiCl4是还原剂 9.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10.下列各组溶液中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Ca2+、NO3-、CO32-B.K+、Na+、Br-、NO3- C.Ag+、Na+、Cl-、K+D.NH4+、K+、NO3-、SO42-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12.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0.125mol,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A.2g B.4g C.8g D.10g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7分) 三(本题包括6小题,共39分) 13.(6分)下列物质:①水②醋酸③盐酸④烧碱⑤硝酸钾⑥酒精⑦汽油⑧蔗糖(用编号回答)其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有;属于强电解质的 有;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 14.(6分)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掌门1对1教育高中化学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知识精要 1.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提溴: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因此海水提溴可以选取氯气作氧化剂。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①浓缩(富集):海水中的Br-的浓度很小,大约0.067g/L,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的Br-浓度较大,可作提取溴的原料。 ②氧化:向苦卤中通入氯气。Cl2+2Br-=2Cl-+Br2 ③提取粗溴:向溶有溴的苦卤中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使溴挥发而分离出来。 ④粗溴提纯:通入SO2: Br2 +SO2+2H2O 2HBr+2H2SO4,再次用Cl2氧化,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即可得高纯液溴。简单表示为:Br2 Br-Br2 。 海水提溴的流程图如下: (2)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①从海洋植物中得到碘离子:将海带晒干,灼烧成灰,用水溶液浸泡,使I-进入水中, 过滤,除灰渣。 ②氧化:通入氯气,使I-转化为I2 。 ③提取碘: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蒸馏除去四氯化碳得到粗碘,利 用升华法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 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叫萃取。萃取所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见右 图)。萃取剂的要求是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 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质不发生反应。 (4)分液:利用液体间不相溶解的性质,将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2. 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重点色、态、味及溶解性) 物理性质溴单质碘单质 颜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状态液体固体 水中可溶;黄色到橙色难溶;黄色到浅棕色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一、.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 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的辩证关系。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2、了解“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概念。认识饱和溶液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 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4、学习氨碱法的原理和主要流程。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本模块很好的体现了重视化学观念的形成,充分重视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于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 主要内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纯碱的性质 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基本的坐标系知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需要教师比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化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 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 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第二节海水“晒盐”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第三节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树立元素守恒观 四、策略方法(具体)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材首先从海水中的物质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以海洋中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范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教材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终生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生对这一部分比较关注的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认识可能不

高中化学:溴与海水提溴学案

高中化学:溴与海水提溴学案 [学习目标] 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角度分析从海水提溴的转化途径,并对工业上海水提溴的工艺进行评价. 1.溴 (1)溴的存在 99%的溴元素以□01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溴元素被人们称为“□02海洋元素”. (2)溴、碘的物理性质 ①溴和碘的溶解性: 溴和碘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均□03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酒精等). ②溴在常温下为液体(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易□04挥发. (3)溴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①□05Br2用于制燃料抗爆剂,□06AgBr用做感光材料. ②在农业生产中,常使用含□07溴的杀虫剂. ③□08NaBr和KBr被用做镇静剂. 2.从海水中提取溴 (1)步骤:□09浓缩、氧化、提取. (2)反应原理:离子方程式为□10Cl2+2Br-===2Cl-+Br2. (3)提取方法:利用Br 2 的□11挥发性,鼓入□12热空气或水蒸气,就可将Br2分离出来. 一、Cl 2、Br 2 、I 2 氧化性的比较 [交流研讨] 99%的溴元素在自然界中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单质Br 2 应具有 什么性质?你如何知道Cl 2、Br 2 、I 2 的氧化性的强弱. 提示:从化合价角度分析:零价溴到负一价溴应显氧化性,所以Br 2 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设计实验探究Cl 2与NaBr、KI,Br 2 与KI能否反应来判断其氧化性强弱. [点拨提升] 1.溴单质和碘单质分别溶解在水、酒精和四氯化碳中呈现的颜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浓度大时颜色较深,浓度小时颜色较浅. 2.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探究 [试剂] 新制氯水,溴水,碘水,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四氯化碳. [设计思路] 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原理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与实验记录]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其俗名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化学式、名称及其俗称 一、必须掌握部分 1. C :碳,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焦炭、煤的主要成分; 2.CO2:二氧化碳,干冰; 3.CO :一氧化碳,煤气; 4.水煤气:CO和H2混合气; 5.CH4:甲烷,天然气、瓦斯、沼气的主要成分; 6.CH3OH :甲醇; 7.> 8.C2H5OH :乙醇,酒精; 9.CH3COOH :乙酸,醋酸; 10.C6H12O6:葡糖糖; 11.Hg :汞,水银; 12.P :磷,白磷、红磷、黄磷为同素异形体; 13.S :硫,硫磺; 14.Fe :铁,生铁、钢、不锈钢的主要成分; 15.HCl :氯化氢,盐酸(氢氯酸)、胃酸的主要成分; 16.] 17.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18.KOH :氢氧化钾,苛性钾; 19.K2CO3: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20.CaO :氧化钙,生石灰; 21.Ca(OH)2: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石灰浆/乳、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22.CaCO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23.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次氯酸钙Ca(ClO)2 和氯化钙CaCl2混合物; 24.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 和 Mg(OH)2; 25.~ 26.NaCl :氯化钠,食盐;生理盐水是%的NaCl溶液; 27.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有毒); 28.NaOH :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29.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 30.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 31.Al2O3:三氧化二铝,铝土矿(存在刚玉,即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32.Al(OH)2 :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 33.Fe2O3:氧化铁,铁锈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34./ 35.Fe3O4: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烤蓝、考黑; 36.NH4HCO3:碳酸氢铵,碳铵; 37.(NH4)2SO4:硫酸铵,硫铵; 38.NH4NO3:硝酸铵,硝铵;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a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A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可能需要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e-20 S-32 Cu-64 Cl-35.5 Na-23 Mg-24 Al-27 Fe-56 Zn-65 第一卷(选择题共43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用自来水(用Cl2消毒)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的前需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 目的是()A.使水的温度升高B.使水中HClO分解 C.起到杀菌作用D.增加水中O2的含量 2.当不慎有大量Cl2逸到周围空气里时,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是( ) A.NaOH B.NaCl C.H2O D.Na2CO3 3.钠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A.游离态B.氯化钠 C.硫酸钠D.硝酸钠 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D.钠的还原性强 5.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可作为却气体的是() ①空气②CO2③Ar ④H2⑤N2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在Cl2中燃烧会产生苍白色火焰 B.氯水用于漂白表现了HClO的强氧化性 C.漂粉精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D.漂粉精放入稀酸中可以提高漂白速度 7.下列反应能说明卤素非金属性活泼顺序是Cl>Br>I的是( ) ①2HClO4+Br2(气) =2HBrO4+Cl2②2NaBr+Cl2=2NaCl+Br2 ③2KI+Cl2=2KCl+I2④2KI+Br2=2KBr+I2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对于反应:TiCl4+4Na==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B.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

高中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15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2 【教学课题】 第一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使学生能将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知识应用于所学化学方程式 4.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和水的反应;氯气和碱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研讨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电视、集气瓶、矿泉水瓶、氢氧化钠溶液、红色布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引入] 师:大家知道我们在家里炒菜时必需要放的是什么? 生:盐 师: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盐和我们化学中说的盐含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生活中的盐主要指食盐氯化钠,化学上的盐指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师:食盐是有那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食盐? 生:食盐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通过海水晒盐。 师: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也就必然含有大量的氯元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第二段,了解氯元素的存在,并完成讲义上[阅读思考1]题。 生:学生阅读,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一个电子而形成,具有性。在自然界中以 态存在。 [板书]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 找一名学生,说出所做答案,订正 [引导] 师:在自然界氯以化合态存在,那么有没有游离态的氯,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就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科学史话”,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完成讲义[阅读思考2] 生:阅读教材,完成讲义 [阅读思考2] 氯气是于年,有瑞典化学家发现的,并在年,有确认。舍勒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过 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方程式大全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CO2 + 2H2 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 H5OH + 3O22CO2+ 3H2 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14.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2H2O+O2↑ 15.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 MnO4 + MnO2+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 CO3 === H2 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Cu + H2 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 Fe2 O3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26.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Zn + H2 SO4 = ZnSO 4+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H2SO4=FeSO4+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 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Al2(SO4)3 +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 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H2↑ (2)金属单质+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Cu+FeSO4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 2=== Cu(NO3) 2 + Hg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 gNO3=== Cu(NO3) 2 + 2A g (3)碱性氧化物+酸-------- 盐+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除铁锈):Fe2O3 + 6HCl ===2 FeCl 3+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除铁锈):Fe2O3 + 3H2SO4 === Fe2 (SO4) 3+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 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 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H2 O (4)酸性氧化物+碱-------- 盐+ 水 4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Na2SO4 + H2O 46.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Ca(OH) 2+ CO2==== CaCO 3↓+ H2 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 2+ SO2==== CaSO 3↓+ H2 O (5)酸+ 碱-------- 盐+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 O 49.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 2==== CuCl2 + 2H2 O 50.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 2 ==== CaCl2+ 2H2 O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精)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A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B.盐酸 C.次氯酸D.漂白粉 2.下列氯化物,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MgCl2 C.NaCl D.FeCl2 3.现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D.饱和食盐水 4.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人干燥氯气, 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 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D.浓NaBr溶液 5.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白雪牌”漂白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B.液态氯化氢是100%的盐酸,H+浓度极大 C.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和潮解性,夏日里用它的水溶液喷洒柏油路, 可有效地保护地面 D.氯元素有毒,禁入口中 6.当不慎有大量氯气逸出周围空间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2CO3B.NaCl C.NaOH D.KBr 7.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久制的氯水B.碘水 C.KBr D.KI 8.向含有NaBr 、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A.NaCl 和KI B.NaCl、KCl和I2 C.KCl和NaBr D.KCl和NaCl 9.将某元素的单质0.1mol与Cl2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单质的质量增加了7.1g ,这种元素可能是() A.Mg B.Fe C.Na D.Al 10.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少量金属钠,最终的产物是() A.NaOH B.Na2O C.Na2CO3D.Na2O2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2.3 碘的性质和提取 川沙中学郭玉芬【教材分析】 在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海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教材以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为背景,学习卤素的相关性质,能使学生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中的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第三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第一课时,在掌握碘单质和碘离子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习用萃取的方法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本节内容涉及氯、碘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为下一课时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做好铺垫。除此之外,本节中出现了升华、萃取、蒸馏等分离操作,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物质分离方法打下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学生群体是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化学基本功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实验-讨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以碘的溶解性、特性和碘离子的氧化反应为切入点,以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实验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碘的溶解性、碘的特性。 (2) 理解萃取的原理。 (3) 掌握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提纯物质。 三、教学用品 碘单质、碘水、蒸馏水、四氯化碳、酒精、淀粉、分液漏斗、氯水、碘化钾溶液、烧杯、滤纸、酒精灯、火柴、试管、铁架台。

高中化学_第四节 海水中的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前两分钟,学生板书】课前预习区“海水提镁流程图” 【展示图片】首先,我们看一幅图片 【引入】这颗蓝色星球是地球,地球呈现蓝色是由于70%面积都被海水覆盖。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说明,海水除了含有氢、氧元素外,一定还含有其它元素,研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110多种元素大部分能从海水中找到,海水中有如此丰富的元素资源,人类怎样提取、利用呢? 【板书】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 【指导阅读】阅读P95-P97第一部分:海水——化学元素宝库,完成学案问题组一的讨论【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海水中共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根据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11种,微量元素Li,I,U用途广泛【设问】常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为氯化钠,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氯化钠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的生理功能 【指导阅读】阅读P97 ,了解氯碱工业,完成问题组二的讨论 【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氯碱工业原料、原理、产品 【过渡】海水蒸发不仅得到食盐,还得到副产品苦卤,由于水分蒸发,苦卤中的元素得到富集,有很多经济价值很高,镁就是其中一种。 【设问】海水中镁的含量一般为1.28g/L,属常量元素。我们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出发,来探究一下镁的性质每一组同学都有一瓶镁,现在进行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组探究,回答】1、镁的物理性质 【预测】镁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探究】探究镁的化学性质,完成实验报告 取一段镁条,观察它的颜色。用砂纸把表面的氧化膜擦净,观察金属镁的颜色和光泽。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点燃后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放一些细沙或少量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完成下表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 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 Na2O氧化钠 (2)酸: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 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 钠 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 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 氯化铵NH4NO3 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 铜 (5)有机物: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 尿素,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 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 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 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 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 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化学式名称俗称化学式名称俗称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教案4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一、课程标准内容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氯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对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 5.实验:溶液中Cl—等离子的检验,氯气的漂白性。 6.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 二、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三、本专题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建议: 本专题共有两个单元,建议第一单元安排5课时,第二单元安排4课时,专题回顾与小结1课时。

2.教学方法建议: (1)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实验探究这一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方法,引导探究氯、溴、碘、钠、镁及其化合物性质。 (2)通过卤素单质及其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中微粒结构发生变化,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碳酸钠性质探究为载体,帮助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的,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分别判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通过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科学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方式: 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教学过程: [提问] 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 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引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集在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电脑播放引入] 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 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设问题] 请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具有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为什么?并与氧原子的结构及氧气的性质比较,有什么相似性吗?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讲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讲解Cl2与金属的反应,并通过氯气与Na、Fe、Cu 的反应归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①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怎样? ②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取H2,检验H2的纯度,将燃着H2的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 ③实验过程: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④实验现象: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⑤实验结论: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 ⑥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安全,H2在点燃前必须验纯;氢气导管要从集气瓶口慢慢地逐渐伸向瓶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氢气燃烧完毕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吸收HCl气体。(通过课件小结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1:从钠、铁、铜、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分析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并验证前面推测的氯气化学性质是否正确? 问题2: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启发:金属和非金属氢气在氯气中反应有什么共同点?燃烧是否一定有氧气参加?比较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与铜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其共同特点。 [得出结论]:1、氯气很活泼,具有强的氧化性。 2、燃烧的概念:凡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均可称为燃烧。4、作业设计:

(完整)初中常见化合物化学式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梳理宋辉婵 初中常见化合物化学式 1、常见的酸: 无氧酸:氢氯酸HCl(盐酸)氢硫酸H2S 氢氟酸HF 含氧酸: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氯酸HClO3磷酸H3PO4 亚硫酸H2SO3 有机酸:乙酸(醋酸)CH3COOH 2、常见碱的化学式: 可溶性碱: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钡Ba(OH) 2 氢氧化铵(氨水)NH3·H2O 不溶性碱:氢氧化铜Cu(OH) 2 氢氧化亚铁Fe(OH) 2 氢氧化镁Mg(OH) 2 氢氧化铝Al(OH) 3 3、常见盐的化学式: 硝酸盐:硝酸钾KNO3 硝酸钠NaNO3 硝酸铵NH4 NO3 硝酸铜Cu(NO3)2 硝酸钡Ba(NO3)2硝酸铁Fe(NO3)3 硝酸铝Al(NO3)3硝酸银Ag NO3硝酸镁Mg(NO3)2硝酸钙Ca(NO3)2 硝酸锌Zn(NO3)2 硫酸盐:硫酸钠Na2SO4硫酸钾K2SO4硫酸铵(NH4)2 SO4 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铜CuSO4硫酸铝Al2(SO4)3硫酸锌ZnSO4硫酸镁Mg SO4硫酸钙CaSO4 硫酸钡BaSO4 碳酸盐: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 碳酸铵(NH4) 2 CO3 碳酸铜CuCO3 碳酸钙CaCO3 碳酸钡BaCO3碳酸镁MgCO3

碳酸锌ZnCO3 碳酸亚铁FeCO3 盐酸盐: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 氯化铵NH4 Cl氯化钙CaCl2 氯化钡BaCl2 氯化锌ZnCl2氯化铝AlCl3氯化铜CuCl2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氯化镁MgCl2氯化银AgCl 其他常用盐: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氯酸钾KClO3 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铵NH4HCO3 碱式碳酸铜Cu2(OH) 2CO3 常用氧化物的化学式: 金属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氧化铜CuO 氧化亚铜Cu2O 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 氧化锌ZnO 氧化钙CaO 氧化钠Na2O 非金属氧化物:氧化氢(水)H2O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硫SO2 三氧化硫SO3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2 五氧化二氮N2O5 五氧化二磷P2O5 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 过氧化钠Na2O2 过氧化钙CaO2 其他:甲烷:CH4 甲醇CH3OH 乙醇: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SO2HCl 有毒的气体:CO 污染性气体:CO SO2NO2(空气中原有的成分都不是污染性气体)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及俗名 物质及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鸡蛋壳、水垢:CaCO3 食盐:NaCl 食醋:CH3COOH 铁锈:Fe2O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