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仡佬族称谓漫谈

仡佬族称谓漫谈

仡佬族称谓漫谈
仡佬族称谓漫谈

仡佬族称谓漫谈

贵贵州州省省遵遵义义市市第第五五中中学学

韩韩忠忠彧彧

((贵贵州州 遵遵义义556633000000))

摘要:仡佬族是散居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除极少数人会说仡佬话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族古朴的生活习俗。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就对象而言,有自称,他称和泛称;从范围来说,有亲属间的称谓,年龄的称谓,性别的称谓,社会关系的称谓,职业的称谓,代称称谓等。仡佬族他称中的亲属称谓与汉族有不少相异之处。研究称谓,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

关键词:仡佬族 他称 亲属称谓 案例 分析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与古代僚人有渊源关系。仡佬族旧称“鸠僚”、“葛僚”、“革僚”,南宋以后始称“仡佬”。仡佬族现有人口四十余万,除部分散居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文山自治州,贵州遵义、织金、仁怀、黔西、安顺、普定、正安等县市外,主要聚居在黔北的务川和道真两个自治县。仡佬族有语言无文字,除了广西隆林,贵州安顺市的西秀区、普定县,遵义市的遵义县,仁怀市等地有六千多人会说仡佬话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族古朴的生活习俗。

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例如:有一位高校女教师,虽然在户口簿上只有一个姓名,然而,她出生时有乳名;发表文章可能有笔名;学生称她“老师”、“先生”;按学衔称她“博士”;按职称,叫她“教授”;按职务,可能称她为“校长”、“书记”、“主任”、“主编”;如果参加几个学术团体,又可能称她为“会长”、“理事长”、“秘书长”;在家里,丈夫称她“妻子”“老伴”,孩子叫她”妈妈”,父母称她乳名;各位亲属则可能称她为”姐”、“妹”、“姨”、“婶”、“姑”、“舅妈”、”“嫂子”、“侄儿媳妇”、“婆婆”、“奶奶”;周围的人会称她“小姐”、“夫人”、“女士”、“太太”;老同学见面会称她的绰号;走在街上,陌生人问路,会喊她是“同志”,等等。用起来简单,想起来还真的很复杂。

生活中,我们对称谓问题往往习焉不察,但如果真要深究,那就大有学问——

机构里的尊称:姓氏+职衔。职衔比祖宗的符号更重要。前缀与后缀的不同,就是你与众人的差异,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发声”的资本,同时也是别人不得不鼓掌的理由。时下,姓名的前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总的趋势:越喊越大,有“大大泡泡糖”之嫌。尊称繁衍出一系列“繁称”,相当于金融界的衍生品,泡沫多、内核少;有价格、无价值。如大会主持者介绍坐于主席台上者:“副主任(局长)某某某。”马上有人补充:“副的也是主任。”言外之意:怎么这么不会说话?倘若就姓“付”,永远扶不了正,则乖巧地尊称:局长付某某。

高校的尊称:姓氏+学衔。现在学术称呼也“通货膨胀”了,教授前要有博导、长江学者之类符号,最好是院士。倘若报了一长串头衔后,最终忘了读出姓名,高级知识分子不会怪你:倘若掐头去尾、只剩下孤零零的尊姓大名,他可能会嫉恨你一辈子。现在的一些学者,倘若没有前缀后缀、名校衬托,你就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生意场上,改革初期,经理是一厂之长,所以“某经理”是尊称,后来经济体膨胀了,统辖经理的总经理诞生了,“某总”变得时髦了。再后来私企发达了,总经理再大,还是打工的。所以现在的尊称是“某董”,就是老板的雅称,说明你是拥有者,而不是雇佣者。

过去俗称的“老板”,现在成了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人员的尊称,教师称呼校长----“老板!”研究生称呼导师:----“老板!”老板不仅拥有经费,而且拥有雇佣权;不仅可以决定你的房贷按揭的高低,而且可以决定你的房贷按揭的准时与否。

没有父姓、没有头衔、只有绰号的,仅限于儿时可以一道做淘气事的“好朋友”之间,比如:“阿三,老鹰来了!”这是望风者的提示。

简称+同志,那是革命+友谊,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的称呼。现在,“某某同志”的句式成为“某些同志”的口头禅,被称呼者一定是高于自己的大人物,暗示出称呼者与被称呼者属于“粘得牢”的朋友。

父姓+同志,比如陈同志、王同志,那是居委会的阿姨们对片警的称呼,平等而亲切。

父姓+职业,比如张木匠,那是弄堂里邻居们的昵称。

父姓+先生,那是最近十年流行于小白领中的复古旧称。

夫姓+太太,那是最近几年流行于小白领间的港式嗲称,表明老公养得起她。

姓氏+伯伯,那是弄堂里对年长者的尊称。

老+姓氏,老职员的称呼。“老李”,是局里干部,“李老”,是局级干部。一正一反,咸鱼翻身。

小+姓氏,则是老男人对老女人的“嫩称”;全称+同志,较多用于正式的场合;无前缀无后缀的“裸称”,仅限于新生报到或者法官对你的称呼;无姓无名又无衔,那是住院护士的吆喝:“×床,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称谓是最复杂的人情世故,其中的文化内涵值得玩味。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出现系统论述的专著,连有关的论文也不多见,而关于仡佬族的称谓研究更是一个空白。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做好民族地区工作,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在这方面作一点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称谓,就对象而言,有自称,他称和泛称;从范围来说,有亲属间的称谓,年龄的称谓,性别的称谓,社会关系的称谓,职业的称谓,代称称谓等。限于资料和笔力,笔者主要就仡佬族他称中的亲属称谓作一点初探。

亲属称谓是对家庭成员及有关亲戚的称谓。要了解亲属称谓,首先必须了解古人心目中关于亲属的范围,因为这是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

我国古代的家庭以男系为中心,以宗法制度为基础,把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三大类。宗亲是亲属关系的主体。宗亲,就是指同一祖宗所出的男性亲属及其配偶,以及未出嫁的女子。宗亲的上下限为九族,即自己上面四世的高祖辈到自己下面四世的玄孙辈,包括自己一辈,共九辈,是为九族。凡出嫁的女子即成为夫家宗亲成员,不再是自己亲生父母所在宗族之人。继子与继父、庶子与嫡母、公婆与媳妇、妯娌之间,虽无血统关系,却因父权或夫权中心的纽带而成为宗亲。外亲,是指女性血统的亲属,如母亲、祖母、姑母、姐妹、女儿、侄女、孙女等血亲。外亲的范围比宗亲窄得多,例如母亲的血亲只包括三世,即母亲的

兄弟姐妹,上推到母亲的父母,下推到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越过这个范围的就不属于亲属了。妻亲的范围更窄,严格来讲,只包括妻子的父母。宗亲、外亲和妻亲的这许多亲属,古代又按亲疏分为五等,称为“亲等”,在亲人亡故时分别穿不同的丧服,即斩衰(子服父母丧,丧服用至粗麻布,不缝下边,服期三年),齐衰(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丧,丧服用粗麻布,缝下边,服期一年),大功(两代以外,丧服用粗麻布,缝下边,服期九个月),小功(三代以外,丧服用熟麻布,缝下边,服期三个月),缌麻(四代以外,丧服用熟麻布,缝下边,服期一个月),称为“五服”。“五服”以外的就只能算作葭莩之亲,严格意义上讲也就不算亲戚了。

一、高祖辈

“高祖”,即曾祖之父,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者,高祖之妻称为高祖母,或“高祖王母”。仡佬族对高祖之前的历代远祖称为“起祖”。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他祖母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的祖父,应称为“外高祖”。仡佬族则称为“家(变读为“gā”)高祖”。

二、曾祖辈

曾祖父,即祖父之父,曾祖之妻称为曾祖母。在仡佬族中,曾孙称呼曾祖父为“老祖”,称曾祖母为“老祖婆”。

三、祖父辈

在仡佬族中,孙子孙女称呼祖父为“公”,祖母叫“妈”,伯祖母,叔祖母则称呼为“婆”,祖父母称孙子孙女是“蛮孙”。

四、父辈

仡佬族亲属称谓中,儿女称呼父母比较复杂。有的称为“爹”、“母”,有的叫“父”“母”,还有把父亲称为“伯伯”,“幺爷”,甚至叫“牙”的。汉族地区通用的“爸爸”、“妈妈”在仡佬族中很少使用。儿女对父亲一辈的人,年纪比父亲小的男子,血缘关系在三代以内的叫“叔”,三代以上的叫“爷”,对排行第三的叔父喊为“筛爷”。部分地区对姑母使用了男性化的称呼,喊成“大爹”,“二爹”,“幺爹”等等。父辈对儿女子侄,无论男女,不管排行都叫做”“幺儿”。五、夫妻

仡佬族夫妻之间的称谓非常微妙,无儿无女的时候含糊称呼“你”“我”;有儿女后互称“他乌爹”、“他乌母”;相距较远,需要呼叫时以儿女的名字代之,但究竟是叫配偶还是喊儿女,声音高低疾徐有所不同,外人不懂,但是一家人分得清;在外人面前,丈夫称妻子为“屋头的”,“穿鞋的”,妻子称丈夫叫“当家的”、“门前人”。

六、兄弟姐妹

仡佬族兄姐对弟妹,称为“官儿”,务川仡佬族称兄弟为“毛”。

七、外亲

仡佬族亲戚之间,外孙称外祖父母叫“家公”、“家婆”(“家”变读为“gā”),称姨妈为“大舅”、“二舅”、“幺舅”等,丈夫称岳父岳母为“父”、“母”或“亲爷”、“亲娘”,背着妻儿,在外人面前则称岳父为“老丈儿”,岳母为“老丈母”,称内兄内弟为“舅子”。

八、其他

仡佬族亲属之间,辈份高的叫“老辈子”,辈份低的称为“小辈儿”。同一姓氏的人,无论亲疏都叫“一家人”,“一家人”之间不能通婚,由婚姻形成的异

姓亲属称为“亲戚”。外人最容易误会的是。父母常常以儿女的身份称呼人,明明是兄弟,却喊成“伯伯”,“爷”,是表兄弟却喊成“表叔”,而应答双方一点也不会误解。

有时,人们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互称对方为“家公”、“家婆”、“舅子”、“老丈儿”、“幺儿”、“蛮孙”,请不要以为他们是亲戚,那是在骂人,而且骂得非常的刻毒。

研究称谓,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希望有识之士多做一点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中华书局,1997

(2)刘孝存《姓名属相人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3)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8

(4)应劭(东汉)《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5)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6)马贤伦《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概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7)《道真县志》

(8)《务川县志》

(9) 贵州仡佬族学会编《仡佬族文化百科全书》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2011年4月22日,发表于《贵州民族报》民族研究专栏文章)

仡佬族信仰 仡佬族崇拜的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仡佬族信仰仡佬族崇拜的是什么 导语:仡佬族崇拜什么,仡佬族的宗教文化信仰是由人的内心崇拜认同进而所形成的稳定不动摇的信念,信仰往往给人们指向对未来遥不可及的希望与理 仡佬族崇拜什么,仡佬族的宗教文化 信仰是由人的内心崇拜认同进而所形成的稳定不动摇的信念,信仰往往给人们指向对未来遥不可及的希望与理想,或是对财富的希望,或是对事业的希望。每个民族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五十六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的仡佬族文化也有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一起来了解一下仡佬族的信仰吧! 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蛮王老祖;认为万物有灵,故信奉多种神灵。清代渐习汉俗,崇奉佛、道、儒三教,并信巫术。每家堂屋均设神龛,书供“天地君亲服、左昭在穆、古圣先贤、观音、牛王、财神等香位。老人亡故,要做“亡斋”超度。逢节庆给祖先烧纸时,要给“地盘业主、早老先贤”烧袱纸一封。如遇灾祸病痛,则许愿还愿,即或清平,亦祈福延年。请巫师(俗称“端公”、“道士”)至家“打保福”、“冲滩”,或设“坛”敬“坛”,或“还梅山”,或“送瘟神”,或“打粉火”。相信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消灾免祸,益寿赐福。有寄拜奇石、古树之俗。还相信“烧胎”、“叫魂”、“观花”、“顿水碗”、‘界八字”、“看相”、“看风水”、“占卜”、“问卦”等。 清末民初的酸会有:“清醒会”(亦称“和瘟会”),多在正月,祈求一年清吉平安。“秧苗会”(亦称“保禾会”),多在六月,祈五谷丰登。黑神会”,多在六七月,设。坛”求雨。“太阳会”,八九月间久雨不晴,影响秋收,:打辞祈晴”。“虎豹会”(亦称“山王会”),冬腊月间,设“酸”驱遣虎豹,保境安民,亦有于三月间做会的。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从0岁到100岁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从0岁到100岁 0岁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后也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 龆龀【tiáo chèn】 指七八岁的儿童。《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 指八九岁至13岁的少年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9岁 黄口 十岁以下。本指雏鸟的嘴。 10岁 幼学 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外傅之年 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 女孩十二岁。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岁开始带钗梳妆。 13岁 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岁之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15岁 及笄之年 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袁枚《遣兴二首·其一》

仡佬族称谓漫谈

仡佬族称谓漫谈 贵贵州州省省遵遵义义市市第第五五中中学学 韩韩忠忠彧彧 ((贵贵州州 遵遵义义556633000000)) 摘要:仡佬族是散居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除极少数人会说仡佬话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族古朴的生活习俗。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就对象而言,有自称,他称和泛称;从范围来说,有亲属间的称谓,年龄的称谓,性别的称谓,社会关系的称谓,职业的称谓,代称称谓等。仡佬族他称中的亲属称谓与汉族有不少相异之处。研究称谓,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 关键词:仡佬族 他称 亲属称谓 案例 分析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与古代僚人有渊源关系。仡佬族旧称“鸠僚”、“葛僚”、“革僚”,南宋以后始称“仡佬”。仡佬族现有人口四十余万,除部分散居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文山自治州,贵州遵义、织金、仁怀、黔西、安顺、普定、正安等县市外,主要聚居在黔北的务川和道真两个自治县。仡佬族有语言无文字,除了广西隆林,贵州安顺市的西秀区、普定县,遵义市的遵义县,仁怀市等地有六千多人会说仡佬话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族古朴的生活习俗。 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例如:有一位高校女教师,虽然在户口簿上只有一个姓名,然而,她出生时有乳名;发表文章可能有笔名;学生称她“老师”、“先生”;按学衔称她“博士”;按职称,叫她“教授”;按职务,可能称她为“校长”、“书记”、“主任”、“主编”;如果参加几个学术团体,又可能称她为“会长”、“理事长”、“秘书长”;在家里,丈夫称她“妻子”“老伴”,孩子叫她”妈妈”,父母称她乳名;各位亲属则可能称她为”姐”、“妹”、“姨”、“婶”、“姑”、“舅妈”、”“嫂子”、“侄儿媳妇”、“婆婆”、“奶奶”;周围的人会称她“小姐”、“夫人”、“女士”、“太太”;老同学见面会称她的绰号;走在街上,陌生人问路,会喊她是“同志”,等等。用起来简单,想起来还真的很复杂。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编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生产制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生产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务川县)是遵义市下辖自治县,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是中国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务川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与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正 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凤冈县接壤,北与重庆市的武隆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截至2017年底,务川县幅员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辖3街道11镇2乡81个村42个社区,总人口47万,其中仡 佬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9%。2019年4月24日,贵州 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2月 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2600.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596.5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09%;流动资金2004.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91%。 达产年营业收入1623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470.49万元,税金及 附加211.28万元,利润总额3765.51万元,利税总额4496.17万元,税后 净利润2824.1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72.0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88%,投资利税率35.68%,投资回报率22.41%,全部投资回收期5.96年,提供就业职位256个。

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的原则: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畅、 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 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 ......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建设及必要性、市场调研、项目 投资建设方案、选址可行性研究、项目工程设计研究、项目工艺可行性、 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项目安全规范管理、风险评估、节能分析、项目 进度计划、项目投资规划、经济效益评估、项目综合评价等。 我国5米以上客车销量较为平稳,历年销量处于20-25万辆之间。 2016年销量达到26.5万辆,同比增长3.2%,为过去几年最高销量,主要 是因为新能源补贴退坡预期下年底抢装;2017年客车销量24.7万辆,同比减少6.8%,主要是受2016年抢装透支拖累。客车按用途分为座位客车、公交客车以及其他类型客车,其中座位客车主要包括客运客车、旅游客车、 通勤用客车等。2017年我国5米以上客车中座位客车、公交客车及其他客 车销量占比分别为41.4%、40.4%、18.2%,主要以座位客车、公交客车为主。从各类型客车历年销量上看,座位客车稳中有降,公交客车稳步上升。

中国古代对于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称谓! 初生:婴儿;一说婴为女,男则为孩。婴同膺,膺为胸,是指初生儿要抱在胸前喂哺。“嫛婗”:初生婴儿。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满月”: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为“满月”,也叫“弥月”或“诞月”。弥是满的意思,所以弥月即满月。诞月来自《诗经?大雅?生民》第二章的首句:“诞弥厥月。”这一章是写后稷诞日的情况的。诞是发语词,“弥厥月”是说满了怀孕应用的月数,后来就用“诞月”指出生满月。如苏轼《贺坤成节表》:“恭临诞月,仰祝圣期。” “晬”:小儿满月、满一百日或满一岁都称为“晬”。因为晬是满一周期的意思。满百日称“百晬”,满一岁称“周晬”。百晬、周晬本指一种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曾有记述:“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颜氏家训?风操》中也说:江南风俗,儿女一周年时为其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这种习俗也称为试晬或抓周。因此,“百晬”和“周晬”也成为百日和周岁的别称。宋代人吴自牧《梦梁录?育子》:“(生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李商隐《骄儿》诗:“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不满一周岁称“未晬”。如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一:“曩日见公孙未晬,如今已解牧鸡豚。”曩日即昔日。 襁褓:不满周岁。 “旬岁”:指小儿周岁。周岁还称为“旬岁”,旬也是满的意思,所以旬岁即满一岁。因“周”与“环”同意,古人又将满一岁称为“环岁”。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孩提:幼儿时期。小孩二三岁称“孩提”或“孩抱”。《孟子?尽心上》:“孩提之意,无不知爱其亲也。”赵歧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汉书?王莽传上》:“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后汉书?李善传》:“(李续)虽在孩抱,奉之不异长君。” 鸠车之戏:五岁儿童。明代王志坚《表异录?人事》说:“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游,又抚尘而游。”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鸠车是古代一种儿童玩具,抚尘是堆沙之类的游戏。这是用儿童爱作游戏的特点代指年龄。竹马之游、抚尘而游:七岁儿童。 七岁,换牙之期,称悼、龆龀、毁齿。另有冲龄、孩提、总角,角是孩子头上扎的小髻。十岁,古称“幼学”之年,典出《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黄口、黄童:指童年。“角”指古时儿童头上的小髻,故名。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也叫“黄口”或“黄童”,雏鸟黄口,用来比喻人的年少,故名。《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呼。”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髫童”、“毁齿”:儿童,叫“髫童”或“毁齿”。“髫”是下垂的头发,古时儿童未冠,头发下垂,所以叫髫童。又儿童到七八岁时乳齿脱落,更生新齿,所以又叫毁齿。柳宗元《南岳云峰寺和尚碑》:“元臣硕老,稽首受教;髫童毁齿,踊跃执役。”又合起来称“髫龀”(龀,换齿)。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之七:“方孝孺髫龀已善属文。”

仡佬族人崇拜诸神

仡佬族人崇拜诸神 姚元华 岑巩仡佬族人过去对自然神的崇拜,主要有大地、水、火、雷、桥、洞、米、岩头等等,在这崇拜的诸神中,颇为崇拜的是土地神。 土地神 土地神也称上地庙,岑巩仡佬族人认为地有地神,万物得以滋长,土地生长五谷,才给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必须的生活资料,便从崇拜土地到祭土地神,这是古人“亲地”的自然崇拜。为了酬劳那些对农业生产作出贡献或有功于民的人物,便把他们奉为土地神,加以祀奉。据《礼记·祭法》载,传说在三皇五帝时,共工的儿子句龙长年累月辛勤开垦九洲荒地,种植五谷,死后被奉为土地神,也是人类最早的土地神,但早期崇拜的土地神,是抽象化的大地之神,既没有职司,也没建立神庙。大约到汉代,才有朝廷设的后土祠,作为祭祀土地的场所。汉唐之际,土地神才由自然之神衍化为人鬼之神,并有了某某人死后做土地神的说法。 岑巩县仡佬族人长期以来,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共工的后裔,是开荒辟草的开荒业主,古老先民。自宋代以后,仡佬族人就认为土地神能保佑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安宁。土地神大都是下层人物,土地神是民间俗神,地位低微,不为历代统治者所看重,明太祖取得天下后,取消了土地神的各种封

号,只将其视为冥间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庙宇很小,往往在城角村头立一个二三尺高的小庙而已。土地神,岑巩仡佬族人也称为土地爷、土地公、土地婆等。按处所方位又有山神土地、坳神土地、屋上土地、挡方土地等等之称。敬奉的神庙也有土地庙、土地官等称呼。土地神受到了仡佬族人的普通信奉。以前,在仡佬寨子上,一般每个自然村寨前,均立有一座约三尺高的土地宫,百分之九十几的住户,大门前立有挡方土地,缝年过节,红喜(婚嫁、建房、祝寿、满月等),白事(丧葬)均要备注肉等供品到土地公(婆)前敬奉,烧香烧纸,祈祷平安增福。 山神土地、坳神土地是立在山上和山坳处的土地。山神土地和坳神土地,均各司其职,分管山神和坳神,凡各种匠人上山做手艺,猎人扎山打猎,或某人从某山某坳经过时开始发病,或在家中生病及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均要到山神土地或坳神土地处敬奉土地神灵,以求平安,消除邪恶。 岑巩仡佬族人的土地庙供奉的土地神,均有土地公和土地婆,这与汉代朝廷设的“后土祠”,塑的是妇女神像,称“后土娘娘”极为接近。有研究者认为,“后土”是由远古时代先民所祭的地母神演变而来,因为地母神能生五谷,五谷由野生而经人类培植成为人工生产,这个过程是由妇女创造的,具有一种神力。在女性中兴的时代,即称地母为后土。“后”字的原始涵义是母亲育子之意,“土”则为万物之母,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转载)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古代称谓大全

一、父族: 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自称孝男某名。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自称孙某名。对他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自称愚外曾又侄。 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 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自称姨表姻弟。 16、母胞姊妹之媳:称姨表嫂。自称姨表侍上。 17、母服内之侄孙女:称贤表侄女。自称愚表伯叔。 三、妻族: 1、妻子之曾祖:称岳曾祖大人。自称愚曾孙婿。 2、妻子之祖父:称岳祖大人。自称愚孙婿。 3、妻之外祖母:称姻外祖母。自称愚外孙孙婿。 4、妻服内之祖姑夫:称内祖姑夫大人。自称内侄孙。 5、岳丈之亲舅母:称内舅祖姑。自称愚甥孙婿。 6、妻子之父母:称岳丈、岳母大人。自称婿或忝子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如何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xx投资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xx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务川县)是遵义市下辖自治县,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是中国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 务川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与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正 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凤冈县接壤,北与重庆市的武隆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截至2017年底,务川县幅员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辖3街道11镇2乡81个村42个社区,总人口47万,其中仡 佬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9%。2019年4月24日,贵州 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2月 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5487.7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432.4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27%;流动资金3055.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3%。 达产年营业收入3042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022.47万元,税金及 附加286.43万元,利润总额6403.53万元,利税总额7573.21万元,税后 净利润4802.6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70.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35%,投资利税率48.90%,投资回报率31.01%,全部投资回收期4.72年,提供就业职位692个。

报告根据项目的经营特点,对项目进行定量的财务分析,测算项目投产期、达产年营业收入和综合总成本费用,计算项目财务效益指标,结合融资方案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并开展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等。 ...... 减速机的下游应用行业主要包括起重运输、水泥建材、重型矿山、冶金、电力和航空船用等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

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冼星海的交响乐而创作的组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 . 《最后一课》中法国战败后,阿尔萨斯和洛林被迫割让,教师小弗郎士和学生韩麦尔的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C . 《土地的誓言》由我国现当代作家端木蕻良所写,该文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D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北朝民歌,由郭茂倩搜集整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2.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下面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那一年,明月繁星,相依相偎,细数秋之无边风月,笑赞冬之红装素裹。 B . 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 C . 尽管夺冠无望,他们还是振作精神,弥留之际,他们顽强地争取着每一分。 D . 为了迎接学校艺术节,九年级二班的两名“笑星”逢场作戏,来了个精彩的“二人转”。 3.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被屡屡曝光,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 B . 冬天的乌镇本应是旅游淡季,但因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这座江南小镇变得热闹起来。 C .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纪录片,它保留了故宫文化的气质和“工匠精神”的内涵,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 D .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民谣艺术家、诗人、导演鲍勃?迪伦获得的。 4.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 ②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③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时有郑和下西洋。 ④“一带一路”是习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 ⑤“一路”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A . ④①⑤③② B . ④⑤①②③ C . ②④⑤①③ D . ①⑤④②③ 5. (2分) (2017九上·新城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我们都经常说:都是有“家室”的人了。但是到底什么是“家室”恐怕没几个人知道。女人有了男人了,出嫁了,就说明她有“家”了;男人娶了老婆,就可以说他有“室”了。这就是所谓的家室,所以有家,有室又可以指男女已经是结婚年龄了。 其实,有很多词语和年龄有关,后人就由它作为年龄的代称,我介绍几个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 垂髫——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 龆——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年——童年。 髫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周晬——指婴儿周岁。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孺子——儿童。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容颜。代指少年。 黄口——十岁以下。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 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仡佬族民族建筑特点

仡佬族民族建筑特点 简介:仡(ge)佬(lao)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437997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97%以上。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居住环境: 清末及民国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剧减少,居住区域迅速缩小,仡佬族聚居地多呈点状分布在其他各民族生活区域之间。仡佬人大多是本民族同住一村寨内。寨大小不等,多着百余户,少者七八户。全寨同为一姓者很少,大部分是一姓为主,杂有其它姓氏。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动荡、民族的迁徙与流动,村寨结构渐为地域关系所取代。 仡佬族一般依山傍水,高山无溪河处则凿有水井、水塘。 家居建筑: 根据文献记载,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中间为堂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一间卧室、一间厨房。 仡佬族多数住在山区,民谚说:“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岩旮旯。”仡佬族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石头奠基。石块砌石板盖顶。卡内部却是木结构吊脚楼。居住在平坝、安顺、普定、六枝一带的仡佬族,其住房附近的布依族和汉族“屯堡人”大同小异。“屯堡人”喜欢修建石碉耧,这种易守难攻具有良好防御功能的建筑对当地仡佬族民居很有影响。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务川自治县人口和计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务川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务府办发[2010]172号 【发布部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0.10.20 【实施日期】2010.10.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务川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务府办发〔2010〕17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 《务川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务川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遵党办发〔2010〕4号)和《中共务川自治县委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务党发〔2010〕6号),设立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以下简称县人口计生局),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取消协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殖健康产业发展政策职责。 (三)增加参与全县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职责。 (四)加强对全县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检查全县各地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坚持“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编制全县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事业发展规划,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稳定低生育水平。 (三)起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地方性政策规定并监督实施。负责协调推动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职责,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在教育、卫生、民政、农业、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衔接配合,协调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四)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规划,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负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 姓名:韩焦班级:09应数学号:200910010010 仡佬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是最早开发西南地区的民族之一,也是境内的土著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仡佬族先后有过濮人、僚人、仡佬族之称。在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统称为仡佬族。而道真就是一个以仡佬族聚居的地方,仡佬族在这块土地上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迄今为止,仡佬族文化已成为了道真富有无穷魅力的特色文化之一。道真县成立二十年以来,高度重视仡佬族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成立了民族研究所和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研究会。道真以仡佬族傩戏原生态元素编排而成的仡佬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曾在遵义市获得金奖。道真仡佬傩戏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的学术价值、审美价值,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因此,道真也被誉为“傩戏王国”。 20多年以来,道真尽力收集各类仡佬文化实物,其中包括仡佬族傩戏面具、服饰、乐器、道具等,收集整理后编辑出版了《仡佬族故事集》,《仡佬族歌谣选》,《仡佬族哭嫁歌》等一大批仡佬族文化书籍,并且,仡佬族傩戏、仡佬族高台舞狮和仡佬族三幺台等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潮湿;仡佬族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仡佬族人习惯把玉米粉放在蒸笼里蒸熟,叫作玉米干饭;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节日里或是有远客临门,他们就在玉米面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称为“混合饭”。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锅辣椒汤;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种吃法,如辣椒粥、霉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过,最受他们喜爱的要算是骨粉与辣椒加工腌制而成的辣椒骨。 “三幺台”作为仡佬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也是道真仡佬族独有风味的食俗,浓缩了仡佬族食俗的精华。“三幺台”是道真仡家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每逢嫁娶、寿庆、节日宴请等,都要用“三幺台”招待贵客,通过“三幺台”来互相倾诉交流,增加感情。办三幺台时,10人一桌,长幼尊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 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 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遵义市务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遵义市务川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遵义市务川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遵义市务川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遵义市务川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遵义市务川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