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

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利用Excel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 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从而真正收到自主学习的实效。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到两个“学困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

学眼中是“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四、布置任务,体现层次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的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例如:我在修饰图表这一课中所布置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A、可直接在刚生成的图表上进行修饰。B、可将“我的文档”里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统计表”打开,并生成图表,进行修饰。C、可输入有关的数据,并生成图表。(教师提示,你可输入自己的月考成绩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同水平的同学选取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

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他们“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行为,也就越来越迅猛。例如,在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后,请同学们以两人一组的互助形式来完成,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我也会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稍加提示,比如,出示我做的“全球陆地面积分布表”并简单提示要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插入一些相关的图片等。完成第三层次任务的同学要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图表,更清晰地表现图表的内容。五、展示评价,学生乐学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任务的过程中要本着既要符合现实情况,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意同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采取的做法是,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意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评价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毛遂自荐,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灵感、过程与技巧,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展示。然后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优点或不足,来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这样,通过评价,

3 同学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学到了别人的好方法,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和延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评价很高

时,马上就会有另一位同学站出来反驳说:“他的设计不够好”,这时,就要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展示他的作品。在辩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他们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在最恰当的时候加以引导,教会他们要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通过学生自主探求习得,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获取知识,增加了实践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庄寨镇教委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专家报告会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课改之中,但还有部分教师看不清目前全县教改形势而迟迟未动,经教委研究,就如何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如下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1、召开全体师生会议,全面推行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消除教师在实施教改中的一些疑虑,如实施教改是否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如何掌控课堂、如何实现课堂是学生学习、质疑答疑、理解、消化、应用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个人展示、如何评价教师与学生,各教学环节中师生如何做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等等。消除疑虑,全面展开。 2、学校要继续安排“合作、探究”示范课,让全体教师“改有所学”,尽快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3、强化备课管理,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严格按照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教导处、备课组认真审查,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 4.采取有力的行政手段和严格的管理。 任何新的教学模式要想让老师们接受,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仅有思想教育、业务指导以外,还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正面引导和强制管理相结合,教育全体教师进行课改责无旁贷。 在课改这方面没有年龄区别、学科区别。通过督查课堂,没有进行改革的教师,要在思想上、业务上等全面帮扶。 5、严禁在教改过程出现师生上课无激情,师生配合较差而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滑现象的出现。 6、继续搞好课堂评价改革,进一步细化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做到课堂评价、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相互督促、互相学习、彼此竞争的良好学习局面。 7、制定教改奖励办法,对在推进教改中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 8、凡在教改中出现不认真学习教改理论、方法,不下功夫培训学生的教师,一经发现学校要给于严厉批评,劝其限期改正。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教学 来源:大连市第六十中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我就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 语言三个方面简单地谈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1、创设一个新颖的主题 备课时,既要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指导纲要,设计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教学设计;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时期和教学场所,确定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热点事件,可以是重大的社会时事。 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教材《个性台历》这一单元的第五课《植树去——图 层面板的应用》时,正赶上我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新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主题《用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三维目标也得到了和谐统一。再如学习Dreamweaver 制作网页时,将有关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换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因为这是现阶段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热点盛事,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构思一个精彩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精心设计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们知道,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 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发展定下基调。例如,我在教授Photoshop程序《选择工具的使用》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向往游览旅游胜地?你们有没有一直想与之合影的青春偶像?通过这 节课的学习,你们的这些愿望与梦想都将轻而易举地实现,,什么?不信,老师从不吹牛,你们看,,”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调动起来了,课 堂立刻充满了高效、快乐的氛围。 二、科学的教学组织是高效教学的保障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我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始于1992年,尤其是近几年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他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而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课堂效果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以下是我如何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看法: 教学内容的确定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的目标要求,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

实际情况而确定。此外,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的背景化 二是教学内容的新颖化 三是教学内容的过程化 四是教学内容的应用化 五是教学内容的整合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高,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

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之我见

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4-04-01T16:06:43.26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艳玲 [导读]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课程改革,反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至今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陈艳玲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搞课程改革,反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至今得不到根本的改变。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 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1 巧设情景,激发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情况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 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2 引导探究,激发兴趣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利用Excel 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 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自主学习,培养能力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课前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3~6 人);第二,给小组一些简单预习提纲的任务。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扮演起老师的角色,但有些同学却始终不敢去尝试。对于这些同学我与之对应的采用了“一帮一”的对策,也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同学带一到两个“学困生”,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当老师的乐趣,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增强了那些平时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设了“我也能行”的良好学习心理,为今后学好其他学科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4 任务明确,全员参与我在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4.1 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4.2 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5 乐于展示,有效评价评价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我采取的做法是,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意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评价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毛遂自荐,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且说一说自己的创作灵感、过程与技巧,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展示。然后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优点或不足,来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这样,通过评价,同学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学到了别人的好方法,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和延续。 总之,通过学生自主探求习得,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获取知识,增加了实践 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 实施方案 大东沟教学区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巩固发展课程改革多年来的成果,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以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基础,以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为载体,坚持“培训先行,典型引路,以校为本,强势推进”的原则,努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要坚持“行政推动,全体参与,示范引领,以校为本”的工作思路。“行政推动”即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校本教研合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全体参与”即全镇所有基础教育学校都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每个学校都要有试点年级、实验班,要将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作为课改的引领保障,分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示范引领”即让一些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在全县开展作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以校为本”即课堂教学改革要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创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基本原则 借鉴性原则:对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结合本镇各校的实际,借鉴性地使用,决不能照搬照抄。 创新性原则:在借鉴的基础上,要学会创新,真正构建具有自主特色,符合农村教情、学情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原则: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作为我们推进此项工作的出发点,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此项工作的归宿。 四、组织保障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镇教学区成立了以学区校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等人为副组长,各中心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以各校教导主任、教

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几点心得体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点心得体会 学科:信息技术 学校:XX中学 姓名:KOBE蒙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已经如火如荼的走进了顺德区中学小的课堂,这是可喜可贺的。据我所了解,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机房。这为顺德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最有力的硬件保障。我所在的碧江中学,就有三个机房,其中两个是06年才更新配置的新机房,里面是清一色的“Lenovo”(联想)电脑,非常的棒!想想自己,大学时才接触到电脑,真是换了日月!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新教师,通过近一年半来的教学,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心得一: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特别是一个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备好一节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备课,没有一个课前的充分准备,课是不可能上好的!笔者认为,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 2、了解学生,备好学生 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由于生源的原因,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多是来自五湖四海,这使得他们在电脑操作水面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必须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让好的学生带基础不好的学生,以便更快地提高基础溥弱同学的电脑操作水平,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在充分熟悉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备好教学方法 在熟悉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设置自己的教学方法了。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点评、复习等方法。在这我想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新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你的信息技术课能得顺利地进行,才能很好地让学生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20-04-18 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

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有效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适应新课程变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中心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工作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学习与课程改革发展的形势相结合,扎根课改背景,聚焦关键问题,分析教学细节,驱动深度探究,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期课程统整工作。 2、针对性、实效性原则。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行为,关注知识缺失,引导学习内化,剖析典型事件,连续跟进反馈,在实践中不断有新创造,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见附件) 四、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4月上旬)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大会。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4月中旬至6月) 1、实验年级和教师按实施方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2、其他年级和青年教师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3、邀请上级教研员跟踪听课,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 4、全体教师完成反思式教研论文。 5、五月份,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总结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三)第三阶段:总结交流推广阶段(2018年6月) 1、对实验班级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并在学校全面推开。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引导广大教师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3、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表彰课改先进个人。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靠转变观念,二靠自觉实践,三靠示范引领,四靠活动推动,五靠机制保障。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浅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精选教育文档

浅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散文家韩愈对教师职业所作的较为全面的解释。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师者的角色,远非传道授业解惑了。古代,从木牍到竹简,师者授业的信息量较之信息化的今天来说,那简直是滴水与 大海的关系。而今,在信息浩如烟海的时代中,作为教师,又该如 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授业传道解惑呢?为此,笔者现浅谈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促进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途径 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传承人类文明,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和 强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当今,随着人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 加快,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今天,人们通过大量使用的电视、电脑、电话、手机等现代信息 技术产品大大地缩短了个人与世界的时空距离。现代信息技术产品以最便捷的形式,让人们获取了个体之外的众多的信息量,真 正达到了“足不出户,能知天下”的地步。 为切实履行教育的神圣使命,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 面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更快更好地培养出众多时代需 要的人才,今天,教师的角色绝对不能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 师必,这个基本点上。信息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须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手,因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 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重大变化, 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全面运用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促 进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途径。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资源是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支持,各级财政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随着“一纲四法”的 颁布实施,各地中小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机房、设备、网络 等硬件建设都得到了普遍加强。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不少学校却未能做到“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进行,这使得当前 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入了怪圈,一方面,各地财政深感教 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十分短缺,建设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 校园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大量闲置,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情况下,诸多现代化教学设备竟成了摆设。不少设备一经购置,很少使用,且未能有效保管维修,流失浪费现象极为严重,甚至沦为了“电子垃圾”,这十分令人深思。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还没有全面建立;二是由于对现代教育 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技术的掌握不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停留在传统作业”的 教法上。所运用+粉笔+仍拘泥于“黑板,的教育方式上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基础教研室刘德乾 今天我要谈一谈长期以来,有一个让人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网名叫做乌兰桥主的网友推荐的一段话,想和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些想法。这句话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的:“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看来,我们肩负的责任还真是挺大,因此我们要把课堂做精做细,建立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声明: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更高的分数;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更高的升学率。” 通过教研室对各学校的教学视导,认为我县中小学当前课堂教学存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1、新的课程理念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主要表现为关注教材的多,关注课标的少;关注知识传授的多,关注人的发展的少;教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少。 这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2、课堂教学操作上的不规范现象。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知识不正确,教学术语不专业,教学训练不严格。 3、校长缺乏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考核,轻过程管理,校长把课分给老师,最后只跟教师要成绩,至于教师怎么教,可能就不管不问了。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四条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影响课堂教学的几个理念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老师常说:新课程理念好是好,就是教学实践中用不了。 课程功能由“双基”变为“四基”。传统教学强调“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强调“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观念和态度。 基本能力即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在的高考、中考,考查这四种能力的题目已屡见不鲜。 要训练好学生的这些能力,强调得是:老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的角色是教练,学生是运动员。 第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教育应首先关注人,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性的完善。 著名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教育,你本是对人而言的,并且是为人而进步的,你不把塑造美好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那还能做什么呢?” 在课堂上的表现: 1、语文课,导入精彩——提出问题——学生朗读,没过几分钟,老师拍手或敲桌子,学生停,老师说:“刚才大部分同学把课文朗读了一遍,下面我提问……”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在中学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将逐步成为中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学开设信息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学习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能用编制一些简单的程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1、变异性。信息技术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同一本教材的内容可以反复使用,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学设备也要更新。我平常给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每次会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把一些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的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的新鲜感、亲近感,也就拉近了学生的学习距离。同样教学方法上我们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硬盘是什么,主板又是什么,而一个新的软件出来通过上机演示来表现该软件的特点和用处。教学硬件设备的更新相对来说周转时间长一点,只要原来的硬件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为学校不可能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不断的更新硬件设备。 2、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

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比如学“磁盘操作系统”时,要求学生用DIR命令查找文件,让学生操作时带上各种参数DIR/P、DIR/W、DIR/W/P等,学生就会对P、W的参数含义理解的更深刻。在讲BASIC 程序设计时,学生只有通过对程序的不断调试才会达到最终正确结果,这远远比让学生在纸上谈兵好的多。 3、创造性。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它又不像其他发明创造那样复杂,它只需要一台电脑,而且立竿见影。比如在讲BASIC程序设计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程序输入,运行之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图1的图形,那么有些学生就会想要显示图2怎么办?要显示出图3怎么办?这样就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他们便会举一反三的自己去尝试修改程序。结果当然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对比讲解法。比如在刚开始讲解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时,我先用中、英、日文讲一句同样意思的话,然后再引入计算机也和人类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再通过说明英语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祷使句四种语句,从而解释计算机语言也有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这样由学生平常接触到的事例再联想到计算机语言,使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状态。 2、直观感知法。信息技术课相对来说还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

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广阔的空间,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课程整合思想概述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理论针对学样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整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 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 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课题实施方案 ——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中心小学莫方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 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

改革实践中。 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当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我们所进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经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研究目标: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3、指导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4、改进学校的硬件环境,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能给学生构建起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课堂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有效课堂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空洞、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的课程,有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声、形、画来激发学生的器官,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充分注意,激发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轻松,还加深了理解。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这一节课时,对于y=ax2 y=ax2+k y=a(x-h)2+k 的三者图象关系,如果一个个逐个作出图象,需要时间多,效率又低;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师生就可从图形的动态中,分析它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能在短时间内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较多的函数图象演变的规律,发现归纳出它的有关性质,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传统做法只是进行式子运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我运用计算机的FLASH,设计一些互动类的题目,先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做对了,电脑会给出答案并显示一些鼓励的话;做错了,会提示是否重做或查看答案的选择;然后,教师再次使用电脑演示刚才的计算过程,在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1]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1]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1]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一、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才能真正落实于教学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反复磨练,才能见效。因此,学校一切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应该是围绕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围绕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是抓好“三类课”研究: 一是常规达标课: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全程落实,上学期组织所有教师开展达标课听、评活动,要求人人过常规达标课。通过互听互评,各教师收获比较大,90%达常规达标课。依据新课程标准要做到:教师讲课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少于20分钟;教学任务当堂完成,不压堂、不拖堂;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教师能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交往和感情交流。 二是教改研讨课:本学期在上好达标课的基础上,45岁以下的教师全员参与(其余教师鼓励参加,即学校的优质课),组织骨干力量开展教改研讨活动。依据新课程标准要做到:教师课堂上活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为“15+25”;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理念,学法指导突出,教学手段运用适宜;教师有针对性地体现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当堂内容堂堂清、消化、不留死角,课堂作业设计能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学生训练扎实;教后进行评课、反思,撰写教学后记。三是示范观摩课:在本学期后半段举行。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典型引路,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进

行示范、引领,相关学科教师全员观摩、学习,参与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即获学校优质课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要做到:教师教学有特色,教学设计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上有创新,体现新思想、新理念,学生独立活动不少于30分钟;活动中提供一篇有思考的教学论文,并结合教学实际作一次教学讲座;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得轻松。二、抓好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切实能从整体上了解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完善教后反思。组内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前熟悉当次备课活动的教材,并在主备教师说课后,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四统一”。集体备课时,除主备教师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课后记录好教学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初步成效: 一、教师的新课程教育观念得到了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要由过去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转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后续学习的铺垫。教学要求由过去过多强调共性,转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