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轨交发展史

上海轨交发展史

上海轨交发展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上海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上海开始了轨道交通的建设。本文将从上海轨交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初步探索

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上海市政府开始考虑建设地下铁道,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限制,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

二、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诞生

直到1993年,上海才迎来了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诞生,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地铁线路。这条地铁一号线全长16.1公里,共设16个车站,连接了上海市的南北两个重要区域。地铁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上海市民的出行条件,为上海轨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快速发展的阶段

自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后,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陆续开通的二、三、四、五号线,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上海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还将地铁延伸至了上海市郊区。随着轨道交通的

发展,上海市民的出行方式开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地铁,减少了对道路交通的依赖,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四、多线路齐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断有新的地铁线路投入使用,形成了多线路齐发展的格局。例如,十号线的开通将浦东新区与闵行区连接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此外,十一号线、十二号线等新线路的建设也在进行中,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的轨道交通网络。

五、上海磁浮列车的亮相

除了地铁,上海还引进了磁浮列车技术,成为全球第二个商业化运营磁浮线路的城市。上海磁浮列车以其高速、低噪音和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磁浮列车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上海市的交通效率,还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增添了一抹亮色。

六、未来规划展望

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仍在不断进行中。根据规划,到203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一个轨道交通发达、覆盖全市的现代化大都市。这将包括进一步扩大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通等方面。上海市政府还计划在未来引进更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推动上海轨交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结起来,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经历了初步探索、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诞生、快速发展的阶段、多线路齐发展的新阶段以及上海磁浮列车的亮相等重要阶段。目前,上海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快速、便捷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上海将继续致力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地铁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理解

上海地铁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理解 上海地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上海市政府决定建设地铁系统,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地铁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快、最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上海地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技术创新 上海地铁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上海地铁1号线是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三合一”技术,即车辆、信号、供电三个系统集成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此外,上海地铁还引进了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化车站管理系统等技术,为地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服务质量 上海地铁一直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例如,上海地铁的车站设置了多个出入口,方便乘客出入;车站内部设置了多个自助服务设施,如自动售票机、自动充值机等,方便乘客购票、充值等操作;车站内还设置了多个公共服务设施,如厕所、充电站等,为乘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三、安全管理 上海地铁一直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例如,上海地铁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对车辆、信号、供电等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车站内设置了多个监控摄像头,对车站内外的情况进行监控;车站内还设置了多个安全提示标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四、环保节能 上海地铁一直注重环保节能,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上海地铁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如再生制动技术、LED照明技术等,减少了能源的消耗;车站内设置了多个垃圾分类桶,鼓励乘客进行垃圾分类;车站内还设置了多个绿化带和花坛,美化车站环境。 总之,上海地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创新精神和乘客的信任与支持。

上海轨交发展史

上海轨交发展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上海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上海开始了轨道交通的建设。本文将从上海轨交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初步探索 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上海市政府开始考虑建设地下铁道,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限制,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 二、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诞生 直到1993年,上海才迎来了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诞生,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地铁线路。这条地铁一号线全长16.1公里,共设16个车站,连接了上海市的南北两个重要区域。地铁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上海市民的出行条件,为上海轨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快速发展的阶段 自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后,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陆续开通的二、三、四、五号线,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上海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还将地铁延伸至了上海市郊区。随着轨道交通的

发展,上海市民的出行方式开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地铁,减少了对道路交通的依赖,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四、多线路齐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断有新的地铁线路投入使用,形成了多线路齐发展的格局。例如,十号线的开通将浦东新区与闵行区连接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此外,十一号线、十二号线等新线路的建设也在进行中,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的轨道交通网络。 五、上海磁浮列车的亮相 除了地铁,上海还引进了磁浮列车技术,成为全球第二个商业化运营磁浮线路的城市。上海磁浮列车以其高速、低噪音和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磁浮列车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上海市的交通效率,还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增添了一抹亮色。 六、未来规划展望 上海的轨道交通发展仍在不断进行中。根据规划,到203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一个轨道交通发达、覆盖全市的现代化大都市。这将包括进一步扩大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通等方面。上海市政府还计划在未来引进更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推动上海轨交向更高水平发展。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报告 11城轨2班 郑凯 冯静雯 黄小乔 周阳 陈壮荣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 ◆ 1956年,上海提出建造地下铁道。 ◆ 1990年,上海地铁开始建设。 ◆ 1993年,第一条线路,观光试运行。 ◆ 1994年,一号线全线试营运 ◆ 1995年,全线正式运营。 2、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上海地铁日均情况图 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 近期规划:17号线 ◆ 中期规划:14号线 、15号线 、19号线 、轻轨L2线 、轻轨L3线 、轻轨L5线 、 磁悬浮机场线 ◆ 远期规划:5号线 、19号线 、23-27号线 1、上海地铁10号线重大追尾事故 ◆ 时间:2011年9月27日 ◆ 地点:上海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设备故障。 ◆ 事件:14:10 交通大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 采用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15:51一列列车行至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不慎与前车发生追尾。 ◆ 原因:存在人为因素,调度未严格执行规定。

2、867.2万,上海地铁客流中秋节前又创新高 ◆原因分析: 中秋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在上海 旅游、购物双节间,秋高气爽,天气给力, 加上8月底开通正式运营的轨交11号线北段 二期,新增车站12座,带来客流倍增效应。 下午4时起,地铁已全线转入晚高峰模 式,下班、购物、休闲客流迅猛增长。 3、全国首条跨省轨交工程——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上海—苏州] ◆首批50多名苏州市民从昆山花桥站上车试乘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 ◆原因:沪苏同城化 ◆线路:11号线北延段花桥段 (安亭站~花桥站) ◆事例假设: 如若“广州——深圳”地铁通 车,上午从家楼下地铁站坐地铁直 接去广州购物,下午从广州坐地铁 回家。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图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 工具。在中国的大城市中,上海市的地铁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城市,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 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了上海市主城区和部分近郊区域。本文将对上海市地铁的发 展现状进行分析。 上海市地铁的建设始于1993年,当时地铁1号线的工程施工开始,1995年正式开通运营。此后,随着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铁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上海 市地铁是全球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一,已开通18条运营线路,总里程约705.5公里,共设有393座车站。同时,上海市还在建设4条新的地铁线路,预计将在2021年投入运营,将会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地铁的交通网络。 二、上海市地铁的运营特点 1.线路分布广泛。上海市地铁的运营线路覆盖整个城市,串联起了主城区和近郊地区,不仅方便了市内居民的出行,也提高了城市进出的效率。 2.运营时间较长。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上海市地铁的运营时间较长,每天一般从早 上5:30开始运营,直至晚上11:00左右结束,早晚高峰期间甚至加开了需要的临时列车。 3.多元化的票务体系。上海市地铁的票务体系较为复杂,市民可以通过购买单程票、 公交一卡通、市民卡等多种方式购买车票,还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购 票。 4.公共交通连接起来。上海市地铁与公交、出租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模式进行了紧密的 连接,各种交通模式之间互相配合,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体验。 三、上海市地铁的发展与建设战略 1.扩大运营网络。上海市正计划增加4条新的地铁线路,进一步扩大地铁的覆盖面, 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 2.推广新技术。上海市地铁正积极探索新技术,如智慧地铁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等, 增强地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提高运营效率。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上海市地铁正在推进“智慧运营”计划,通过 新技术推动地铁的安全与准时的运营。 4.加强对环保的贡献。上海市地铁将继续保持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绿色环保的建设 理念,并积极与其他公共交通模式合作,为市民提供更为清洁、绿色的出行环境。

国内地铁发展史

国内地铁发展史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北京是我国地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到2020年,北京地铁将达到85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116.7万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附近的和欣国际花园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12-18层时尚电梯景观小高层,从2006年1月的6937元/平方米一路增至去年6月的12252元/平方米,累计增长幅度达到76.66%。 1993年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广州是我国第4座建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1999年深圳地铁 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全长21.866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2000年南京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

上海轨道交通 上海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14年11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全网运营线路总长567公里,车站共计332座。(不含磁悬浮)迄今为止,已经开通了一号线到十三号线以及十六号线共14条线路 一号线 海轨道交通1号线是上海的第一条地铁,亦为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由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在2006年以前一号线运营的车辆有DC01、AC01、 二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是上海第二条地下铁路线路,由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线于2000年6月11日正式通车。此后,先后开通东延伸段、西延伸段、东延伸段、西西延伸段、虹桥火车站站、张江高科站地下车站。该线西起青浦徐泾,经过南京路,穿越黄浦江,到达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并且再续经唐镇、川沙等地,最后到达浦东国际机

场。截至2014年8月,该线全长64公里,共设30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9座,拥有龙阳路车辆段、川沙停车场和北翟路车辆段3个车辆段 三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又称明珠线,是上海首条高架轨道交通线路,利用老沪杭铁路内环线和淞沪铁路高架改造而成。该线于2000年12月26日一期通车。2006年12月18日,北延伸段通车。该线从徐汇区的上海南站站至虹口区江湾镇站再至江杨北路站,是一条环绕上海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截至2014年8月,该线全长40.3公里,共设29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12座(含与4号线共线区段换乘站),拥有石龙路停车场和江杨北路车辆段2个车辆段。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轨距1435mm,该线仅有1种引车组构造,车型为AC03型列车,制造商为阿尔斯通南京浦镇车辆厂,设计时速为80km/h,运营时速为75km/h,一共有6节编组,车厢为铝合金车体,宽3米,定员车辆总数为28列。 四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系统中唯一的一条环状线,因此也可称为轨道交通环状线。该线途径徐汇、黄浦、浦东、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长宁8个区,与1、2号线组成“申”字,构筑起上海轨道交通的基本框架。该线于2005年12月31日投入运营形成C字型线路。2007年9月21日,全线贯通形成O字形。该线为环线结构,无固定终点站,末班车通过宜山路站回库。截至2014年8月,该线全长33.6公里,共设26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17座,拥有蒲汇塘停车场1个停车场。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轨距1435mm,采用1500V直流(架空电线方式)动力电源,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小时,运营时速为75公里/小时。该线仅有1种引车组构造,车型为AC05型列车,制造商为西门子公司与株洲电力机车,共有6节编组,总长140米,宽3米,定员340人,共有28列车。 五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又称莘闵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第4条建成通车的线路,由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负责运营。5号线于2003年11月25日试运营,后期有延伸规划。该线均在闵行区内,北起闵行区莘庄站,南至闵行开发区站。截至2014年8月,该线全长17.2公里,共设11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1座,拥有车辆段1个。5号线是上海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轻轨,车辆编组编成只有4节,少于上海轨道交通其它线路列车。该线采用法国阿尔斯通列车,首次由上海本地组装。其定价规则也与上海轨道交通的其它线路有所不同。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列车不同于其他地铁,不能通过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到达其它车厢。该线仅有1种引车组构造,车型为AC11型列车,制造商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设计时速为80km/h,运营时速为75km/h,一共有4辆编组,总长为77.86米,宽2.6米,定员1170人,车辆总数为17辆。

地铁的发展史

地铁的发展史 (一)、世界地铁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1863-1899年,美国、英国、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5个国家的7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1900-1924年,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城市修建了地铁,包括柏林、马德里、费城等。 1925-1949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轨道建设速度放慢。莫斯科第一条地铁于1935年建成通车。 1950-1974年,欧洲、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 1975-2000年,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又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其中亚洲有20余座城市开通了地铁。 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有115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7000km。 (二)、中国地铁发展史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北京是我国地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到2020年,北京地铁将达到85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116.7万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附近的和欣国际花园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12-18层时尚电梯景观小高层,从2006年1月的6937元/平方米一路增至去年6月的12252元/平方米,累计增长幅度达到76.66%。 1993年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广州是我国第4座建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1999年深圳地铁 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全长21.866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首都北京现有地

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 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领导机关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科研、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深埋方案探索后认为:如将地铁置于地下300~350米的基岩层,对功能要求、工程技术和建设经济均不合理。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在浦东塘桥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 1964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1978年,漕溪路段试验工程批准开工,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至1983年底,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市区“乘车难”的矛盾日渐突出。1983年初,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上海的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4月,市计委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穿越市区的中段为地下铁道。8月,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的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1986年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

上海地铁:连创多个奇迹,迈向1000公里

上海地铁:连创多个奇迹,迈向1000公里 曹刚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9(000)009 【总页数】5页(P17-21) 【关键词】上海地铁; 轨道交通; 公交出行; 十字线; 总里程; 城市; 客流 【作者】曹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70.35 从上世纪50年代在地图上轻轻勾勒“十字线”,到1993年5月28日1号线南段通车,上海终圆地铁梦。26年从线到网,创造了世界轨道交通建造史的“上海速度”。这座曾完全依赖地面公交出行的城市,跃升为全球轨交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有17条线路、705公里总里程,日均客流超过1000万人次。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上海地铁早已成为行业标杆。从CBD到老城厢,从熙攘商圈到热闹大居,从机场车站到公园景区,从东海之滨到沪苏交界……地铁连通起市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与希望。 早期探索:图上轻划十字线

在上海地铁网络规划中,1号线和2号线是骨干线路。早在66年前,这两条线就有了最初的模样——1953年,上海市政府负责市政交通的李干成与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穆欣在沪会面,讨论上海地下铁道规划问题。李干成用铅笔把两条线轻轻标在《上海规划总图》上:“南北线”南起徐家汇,经北火车站至吴淞;“东西线”东起杨树浦底,经提篮桥、静安寺至中山公园。两条线在人民广场呈十字交叉。这就是市领导对上海地铁线路最初的构想。 3年后,《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出炉,提到了上海修建地下铁道的必要性、线路规划的原则、造价估算、修建措施等,被喻为“上海地铁宣言”。 上海的地铁梦付诸实践,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浦东塘桥的农田里展开的多次试验——做了直径4.2米的盾构,推了100多米长的隧道。地铁站试验则选中衡 山公园,命名为“60工程”,完全保密。当时建造的车站和隧道规模较小,而且 太深,最终没融入1号线,但对上海此后的地铁建设奠定了基础。在衡山公园地下,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处人防设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为上海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交通是城市的命脉,相关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几代地铁人攻坚克难,向“豆腐里打洞”的奇迹发起挑战。 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图) 屡克难关:盾构掘进控沉降 1990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上海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工程南起锦江乐园站,北至上海火车站站,长16.21公里,设车站13座(地面2座、地下11座)。国内外15家设计单位承担了13个专业、51个单项的设计任务。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将工程划分为南、中、北3段,从南向北,分段建设,分段通车。 上海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建设施工

上海地铁博物馆:探索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

上海地铁博物馆:探索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上海地铁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在这个充满现代化的城市中,地铁博物馆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作为中国第一条地铁,上海地铁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巨大转变。在这里,我们可以探索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并了解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创新。 进入地铁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地铁列车模型。这架模型是按照真实的地铁列车比例制作的,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模型中每个细节的精细处理。这样的模型不仅使游客感受到了地铁的巨大规模,还给人一种置身于地铁列车中的感觉。 继续前行,来到地铁博物馆的首个展区,展示了上海地铁开通初期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这些照片记录了上海地铁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动工建设到第一次试运营,再到繁忙的运营场景,每一张照片都见证了上海地铁的壮丽过程。而陈列其中的文物,如列车车头灯、车门、车票等,更是让人回忆起过去搭乘地铁的时光。这一展览区域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上海地铁建设的辛勤和凝聚力。 走进下一个展区,展示了上海地铁技术创新的成果。一个个巨大的交互式屏幕展示了上海地铁使用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例如,自动售票机、智能检票闸机等都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此外,还展示了地铁信号设备、列车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地铁运行的基础设施。这一展区域展示了上海地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努力和进步。

接下来,在博物馆的中央展厅,展出了上海地铁的艺术创作。上海 地铁的每一个车站都有不同的主题设计和艺术装饰,这些都体现了上 海地铁对城市文化的重视。在展厅中,可以欣赏到上海地铁站台壁画 的剪影展示、照片和视频展播等,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地铁 站的美丽和多样性。从展厅的中央,可以看到一个模拟的地铁站台, 配有真实的列车车厢,仿佛让游客置身于地铁的艺术氛围中。 进入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区,是一个专门介绍未来地铁发展规划的 区域。这个区域展示了上海地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通过数 字化模拟和展示,游客可以了解到未来地铁网络的扩张和改造计划, 包括新线路建设、车辆更新和新技术应用等。这一展区域让人感受到 上海地铁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出色规划能力。 在参观完上海地铁博物馆后,我们对于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这里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互动展示形式,介绍了上海地 铁作为城市交通骨干的发展过程和现代化水平。同时,博物馆还展示 了地铁在技术创新、艺术创作和未来规划方面的杰出成果。通过参观 这个博物馆,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上海地铁的历史发展,也对地铁在城 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上海地铁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使游客更好地了解上海 这个城市的交通历史,并提供了一个了解地铁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窗口。通过参观这个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加珍视我们所享有的便捷交通,也 可以更好地体验到上海这座城市交通的奇妙历史。让我们一同走进上 海地铁博物馆,感受城市交通的魅力与奇妙!

中国各城市地铁发展史

中国各城市地铁发展史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是中国第一个开通的地铁系统,于1969年12月 1日建成通车。最初的北京地铁仅有两个线路:1号线和2号线,共有十 个车站。然而,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北京地铁的线路不 断扩展。目前,北京地铁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路网络,拥有17条线路和364个车站。 上海地铁:上海地铁的建设始于1993年,由上海地铁集团负责运营。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于1995年建成通车。上海地铁目前有多条线路 在运营,并且还在不断扩展中。上海地铁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线路数量 众多,还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上海地铁的快速发展对于该城市的交通 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广州地铁:广州地铁的建设始于1993年,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 于1997年建成通车。广州地铁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线路数量众多,还 在不断扩展中。截至2024年的数据显示,广州地铁已经成为亚洲的第三 大地铁系统,仅次于东京和上海。 深圳地铁:深圳地铁的建设始于2004年,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 深圳地铁线路数量较少,但是由于深圳市人口众多,地铁的客流量非常大,因此深圳地铁的运营也很忙碌。深圳地铁不断扩展线路,提升运力,以满 足市民的交通需求。 成都地铁:成都地铁的建设始于2005年,首条地铁线路是1号线。 成都地铁的发展非常迅速,仅用了15年时间就建成了8条地铁线路。成 都地铁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其他城市地铁:除了上述城市之外,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建设了地铁 系统,如天津、重庆、武汉、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这些城市地铁的 发展都是在近几十年中实现的,不仅将城市各个区域连接起来,也带来了 便利的出行条件。 总的来说,中国各城市地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中国的大城市相继兴建了地铁 系统。这些地铁系统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 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及兴起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 1 月 10 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 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 1908 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 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 月建成。 1978 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 个国家建有360 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 快。 二十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 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 26 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 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 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 波及到中国。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 世纪 60、70 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 20 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 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 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 800-1000 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 3 月 18 日龙泉举办的第 24 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制式的发展历程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制式的发展历程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列车ATC信号与CBTC信号的发展 在简要论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制式的发展历程后,着重阐明解决多制式信号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问题的技术策略。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系统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提出了CBTC的具体实施建议。 、传统信号系统与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信号系统即列车控制系统。传统信号系统主要包括区间(站间)闭塞、车站联锁、机车信号、超速防护以及以调度集中(CTC)为主的中央调度控制系统。 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为现代信号系统,主要包括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监控(ATS )与列车自动运行(ATO)子系统,乃至无人驾驶(Driverless)列车控制新技术。 ATP为整个ATC系统的安全核心,负责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超速防护及车门控制。主要包括轨旁联锁(车站与区间)、车载等设备。ATP的系统制式有不同分类方式:按控制方式分,有台阶式、曲线式;按传输方式分,有点式、连续式;按闭塞方式分,有固定式、准移动式与移动式。 ATS为ATC系统的上层管理部分,负责监督、控制协调列车运行,根据客流与实际运行情况,选定并维护运行图,自动或人工调整停站或区间运行时间,并与管理信息系统和旅客向导系统接口。 ATS子系统主要由中央计算机及相关显示、控制与记录设备以及车站ATS设备构成。 ATO需在已装备ATP子系统的条件下使用,负责自动控制列车车速调整列车运行、形成平滑控制牵引力和制动力的指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对位停车等。它有利于列车节能并提高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和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 2、列车运行间隔控制与闭塞方式 列车运行间隔是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系统的最大载客能力,并直接影响系统的设计标准与复杂程度,从而影响造价,同时还隐含系统的适应性或灵活性。 列车运行间隔的控制是列车控制的核心,以故障-安全原则并对其进行量化、认证(包括硬件、软件及系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可用度,达到安全与效率的统一。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