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测试系统的新趋势

自动测试系统的新趋势

自动测试系统的新趋势
自动测试系统的新趋势

自动测试系统的新趋势

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测试技术及新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推动着电子测量仪器设计水平向前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自动测试系统内的深入应用,使得自动测试系统有了其新的特点。

关键词:自动测试系统、新趋势、融合

PXI总线是Compact PCI总线的进一步扩展,具有开放性、高性能、低成本和通用性特点,已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高技术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复杂自动测试系统集成工程师选用PXI总线作为开发平台。PXI总线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它综合了PCI和VME计算机总线、COmpact PCI的插卡结构、VXI与GPIB测试总线的特点,并采用了windows和Plug&Play的软件工具作为平台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基础,具有更好的性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功能,能直接选用有关货架产品和即插即用程序方便地组成各类自动测试系统。

进入21世纪,电子测量仪器的总体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仪器的性能更加优异,测量功能更加强大,仪器的测量精度,测试灵敏度,测量的动态范围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Agilent公司的PSA频谱分析仪的测量灵敏度高达一169dBm(接近物理界热噪声一174dBm),PNA网络分析仪的动态范围高达143dB。

第二,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前所未有的融合。首先,越来越多的仪器选用以Windows软件和Intel芯片为平台,采用Windows GUI和基于军用标准的软件,用Windows软件代替仪器内部操作软件,并易于与MS办公室应用软件连接,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触摸屏被广泛利用,话音控制可解决双手同时被占用时操作仪器的问题,通过网络控制仪器操作,并用基于MS Windows和MS Visual Studio实现测试自动化。

第三,随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处理数据能力的不断增加,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仪器的硬件和测试软件及仿真软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首先,硬件的模块化设计,使得通过不同的硬件模块组合配以不同的软件,从而形成不同功能的仪器和不同的测试解决方案。通过插入不同的模块并配以不同软件,该仪器可成为抖动分析仪,宽带示波器,数字通信分析仪,时域反射分析仪;此外,VXI结构的测试仪器更加充分地解释了模块化结构仪器的灵活配置和应用。其次,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已有了全新的解释和现实的应用。

随着测量仪器功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与其相关的自动测试系统(特别是军用ATS测试系统)的组建与发展也经历了从台式仪器ATS系统到卡式仪器ATS系统,从卡式仪器ATS系统到卡式仪器与台式仪器混合的ATS系统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VXI 结构的仪器(主要对于大通道数的数字信号测量)与GPIB标准的台式仪器(主要对于性能要求严格的射频/微波信号测量)相结合组建ATS测试系统已成为军用ATS测试系统普遍遵从的主流原则和典范。它可以极大地降低整个测试系统的组建、开发、维护、替换和升级的成本。但是,由于军工行业系统研制周期和认证周期相对较长,系统维护和需要支持的周期通常在lO年至20年,而民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流行商用仪器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COTS产品在军工行业被大规模全面使用之前就

已废型和停产,对于已定型的测试系统的维护和支持成为军工客户面临的最大问题,特别是那些基于特定硬件而开发的测试软件(TPS)的维护、支持和更新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实现硬件的可互换性和软件的可互操作性成为保证整个系统生命力和生命周期的关键。与此同时,军用ATS测试系统还要满足其可靠性、机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并尽可能地降低开发、维护的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改进硬件的现场替换效率和维修中心替换效率,改进武器系统快速应对地区乃至全球支持的战略要求。为此,以美国为首的用户和仪器厂商提出一种新的测试仪器理念和技术以解决COTS 仪器带来的问题,并同时满足未来测试系统的发展要求。该技术称之为NxTest,它就是基于LAN的模块化合成仪器(Synthetic Instrument)。这种仪器将具备以下五大特点:

第一,开放式工业标准。LAN和AC电源是业界最稳定和生命周期最长的开放式工业标准,也由于其开发成本低廉,使得各厂商很容易将现有的仪器产品移植到该LAN-Based仪器平台上来。

第二,向后兼容性。因为L/Ⅲ-Based模块只占%的标准机柜宽度,体积上比可扩展式(VXI/PXI)仪器更小。同时,升级现有的ATS不需重新配置,并允许扩展为大型卡式仪器(VXI/PXI)系统。

第三,成本低廉。在满足军用和民用客户要求的同时,保有现存台式仪器的核心技术,结合最新科技,保证新的LAN—based模块的成本低于相应的台式仪器和VXI /PXI仪器。

第四,互操作性。作为合成仪器(Synthetic Instruments)模块,只需30--40种左右的通用模块即可解决军用客户的主要测试需求。如此相对较少的模块种类,可以高效且灵活地组合成面向目标服务的各种测试单元,从而彻底降低ATS系统的体积,提高系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第五,新技术及时方便的引入。由于这些模块具备完备的1/o定义文档(由军标定义),所以,模块和系统的升级仅需核实新技术是否涵盖其替代产品的全部功能。

如此看来,合成仪器(Synthetic System$)将实现下述五大目标:

第一,非常长的产品和系统支持周期,应用软件将不再依赖子特定的硬件。第二,很小的系统体积,仪器不包含多余的显示、输入和其它美学设计部分。第三,应用清晰明确,仪器界面一致,升级快捷方便。第四,系统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保持一致。第五,供应商独立,测量硬件与测量技术没有直接联系。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军事变革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它不仅引发世界各主要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也深刻影响武器平台的发展方向,而对通信、导航、目标和背景探测、火力控制、电子战、数传指挥、敌我识别等系统;另一方面电子设备也不断地渗透到飞行控制、动力、电力、环境控制、生命保障、仪表显示等传统的非航电系统。尤其是计算机正逐渐成为现代航空电子系统的核心,软件复杂性越来越高。及时把握住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对于提升装备的良好率和战斗力有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 1世纪电子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的新概念和新趋势》汪晓东

2.假国屏,+王坤,叶齐鑫编著。LabvIEW7.1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jII]。清华火学出版社2005。3.李行善,左毅,孙杰主编.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综述论文-2015

2015级硕士期末论文《现代控制理论综述》 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姓名 学号 专业 2016 年1 月 4 日

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

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非线性系统理论的分析和综合理论尚不完善。研究领域主要还限于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和观测问题、非线性反馈问题等。更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还有待建立。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由微分几何理论得出的某些方法对

动态流变测试系统技术指标

动态流变测试系统技术指标 仪器整体要求:所有附件进口,技术指标需提供正式的技术样本或谱图为准。流变仪可以应用于食品方面如高分子熔体等材料的流变特性参数测定。 一、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0~95%、 工作电压 AC220V,50Hz 二、技术参数 *止推轴承磁悬浮 轴向轴承多孔碳空气轴承 马达托杯马达 动态振荡最小扭矩(nN.m) 2 稳态最小扭矩 (nN.m) 10 最大扭矩 (mN.m) 200 *扭矩分辨率 (nN.m) 0.1 *最小频率 (Hz) 1.0E-07 最大频率(Hz) 100 最小角速率(rad/s) 0 最大角速率(rad/s) 300 位移传感器低惯量光学编码器 位移解析度(nrad) 10 应变切换时间 (ms) 15 速率切换时间(ms) 5 法向力传感器 FRT 最大法向力(N) 50 法向力灵敏度(N) 0.005 法向力分辨率 (mN) 0.5 实时应力应变波形图:标配 Smart Swap TM智能交换系统:标配 可自行设计夹具,自行进行惯量校正标配 ETC高温炉:RT~600℃ *可升级为DMA,可做拉伸模式,三点弯曲模式,悬臂梁模式,压缩模式 三、仪器功能 可以得到如稳态剪切粘度(η),剪切模量(G(t)),复合粘度(η*),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阻尼(tanδ)等,能够测量流变性能,独立地控制振动频率、样品的应变、应变速率和温度,还可以进行稳态、瞬态和动态剪切测量。软件功能如下: - 动态单点测试、瞬态应力松弛 - 触变环实验、阶跃速率扫描 - 动态频率、时间和应变扫描 - 温度阶跃实验和线性变化实验 - 自动调零、自动调隙和自动张力 - 恒定速率温度线性变化/阶跃实验 - 恒定应力(蠕变)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姓名:赵新 班级:机械5-1班 学号: 10号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概述 测试是测量与试验的简称。 测量内涵: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做数值测定工作。 试验内涵:是指在真实情况下或模拟情况下对被研究对象的特性、参数、功能、可靠性、维修性、适应性、保障性、反应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度量的研究过程。 试验与测量技术是紧密相连,试验离不开测量。在各类试验中,通过测量取得定性定量数值,以确定试验结果。而测量是随着产品试验的阶段而划分的,不同阶段的试验内容或需求则有相对应的测量设备和系统,用以完成试验数值、状态、特性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产品测试是通过试验和测量过程,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特性等做数值测定工作,是取得对试验对象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径。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信息。因此,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但是人们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总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把需要的部分取得来,以达到观测事物某一本值问题的目的。所需了解的那部分信息以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出来,提供人们观测和分析,这种对信息的表达形式称之为“信号”,所以信号是某一特定信息的载体。 信息、信号、测试与测试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获取信息是测试的目的,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设备得到被测参数信息的技术手段。 同时,在军事装备及产品全寿命周期内要进行试验测试性设计与评价,并通过研制相应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测试系统(含软、硬件)确保军事装备和产品达到规定动作的要求,以提高军事装备和产品的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减少对维修人力和其它资源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并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全寿命过程又称为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论证开始到淘汰退役为止的全过程。产品全寿命过程的划分,各国有不同的划分。美国把全寿命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初步设计、批准、全面研制、生产、使用淘汰(退役)。我国将全寿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论证、研制、生产、使用、退役。 这五个阶段都必须采用试验、测量技术,并用试验手段,通过测量设备和测量系统确保研制出高性能、高可靠的产品。因此,测试技术是具有全局性的关键技术。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测试技术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美军武器装备在试验与评定管理中,对试验与评定的类型分为:研制试验与评定、使用试验与评定、多军种试验与评定、联合试验与评定、实弹试验、核防护和生存性试验等类。 但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是研制性试验与评定、使用试验与评定两种。试验与评定是系统研制期间揭示关键性参数问题的一系列技术,这些问题涉及技术问题(研制试验);效能、实用性和生存性问题(使用试验);对多个军种产生影响问题(多军种联合试验);生存性和杀伤率(实弹试验)等。但核心是研制性试验与评定及使用性试验与评定,主要解决军工产品在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使用的效能、适应性和生存性问题。 研制试验与评定是为验证工程设计和研制过程是否完备而进行的试验与评定,通过研制试验与

自动测试系统的新趋势

自动测试系统的新趋势 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测试技术及新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不断推动着电子测量仪器设计水平向前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自动测试系统内的深入应用,使得自动测试系统有了其新的特点。 关键词:自动测试系统、新趋势、融合 PXI总线是Compact PCI总线的进一步扩展,具有开放性、高性能、低成本和通用性特点,已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高技术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复杂自动测试系统集成工程师选用PXI总线作为开发平台。PXI总线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它综合了PCI和VME计算机总线、COmpact PCI的插卡结构、VXI与GPIB测试总线的特点,并采用了windows和Plug&Play的软件工具作为平台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基础,具有更好的性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功能,能直接选用有关货架产品和即插即用程序方便地组成各类自动测试系统。 进入21世纪,电子测量仪器的总体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仪器的性能更加优异,测量功能更加强大,仪器的测量精度,测试灵敏度,测量的动态范围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Agilent公司的PSA频谱分析仪的测量灵敏度高达一169dBm(接近物理界热噪声一174dBm),PNA网络分析仪的动态范围高达143dB。 第二,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前所未有的融合。首先,越来越多的仪器选用以Windows软件和Intel芯片为平台,采用Windows GUI和基于军用标准的软件,用Windows软件代替仪器内部操作软件,并易于与MS办公室应用软件连接,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触摸屏被广泛利用,话音控制可解决双手同时被占用时操作仪器的问题,通过网络控制仪器操作,并用基于MS Windows和MS Visual Studio实现测试自动化。 第三,随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处理数据能力的不断增加,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仪器的硬件和测试软件及仿真软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首先,硬件的模块化设计,使得通过不同的硬件模块组合配以不同的软件,从而形成不同功能的仪器和不同的测试解决方案。通过插入不同的模块并配以不同软件,该仪器可成为抖动分析仪,宽带示波器,数字通信分析仪,时域反射分析仪;此外,VXI结构的测试仪器更加充分地解释了模块化结构仪器的灵活配置和应用。其次,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已有了全新的解释和现实的应用。 随着测量仪器功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与其相关的自动测试系统(特别是军用ATS测试系统)的组建与发展也经历了从台式仪器ATS系统到卡式仪器ATS系统,从卡式仪器ATS系统到卡式仪器与台式仪器混合的ATS系统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VXI 结构的仪器(主要对于大通道数的数字信号测量)与GPIB标准的台式仪器(主要对于性能要求严格的射频/微波信号测量)相结合组建ATS测试系统已成为军用ATS测试系统普遍遵从的主流原则和典范。它可以极大地降低整个测试系统的组建、开发、维护、替换和升级的成本。但是,由于军工行业系统研制周期和认证周期相对较长,系统维护和需要支持的周期通常在lO年至20年,而民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流行商用仪器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COTS产品在军工行业被大规模全面使用之前就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经典部分) 牛顿可能是第一个关注动态系统稳定性的人。1687年,牛顿在他的《数学原理》中对围绕引力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进行了研究。他假设引力与质点到中心距离的q 次方成正比。牛顿发现,假设q>-3 ,则在小的扰动后,质点仍将保留在原来的圆周轨道附近运动。而当q≤-3时,质点将会偏离初始的轨道,或者按螺旋状的轨道离开中心趋向无穷远,或者将落在引力中心上。 在牛顿引力理论建立之后,天文学家曾不断努力以图证明太阳系的稳定性。特别地,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在这一问题上做了相当的努力。1773年,24岁的拉普拉斯“证明了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在一些微小的周期变化之内是不变的”。并因此成为法国科学院副院士。虽然他的论证今天看来并不严格,但他的工作对后来李亚普诺夫的稳定性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直到十九世纪中期,稳定性理论仍集中在对保守系统研究上。主要是天文学的问题。在出现控制系统的镇定问题后,科学家们开始考虑非保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James Clerk Maxwell是第一个对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发表论文的人。在他1868年的论文“论调节器”(Maxwell J C.On Governors. Proc. Royal Society of London,vol.16:270-283,1868)中,导出了调节器的微分方程,并在平衡点附近进行线性化处理,指出稳定性取决于特征方程的根是否具有负的实部。Maxwell的工作开创了控制理论研究的先河。 Maxwell是一位天才的科学家,在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同时还是物理学中电磁理论的创立人(见其论文“A dynamical theor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1864)。目前的研究表明,Maxwell事实上在1863年9月即已基本完成了其有关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约在1875年,Maxwell担任了剑桥Adams Prize的评奖委员。这项两年一次的奖授予在该委员会所选科学主题方面竞争的最佳论文。1877年的Adams Prize的主题是“运动的稳定性”。E.J.Routh在这项竞赛中以其跟据多项式的系数决定多项式在右半平面的根的数目的论文夺得桂冠(Routh E J.A Treatise on the Stability of Motion.London,U.K.:Macmillan,1877)。Routh的这一成果现在被称为劳斯判据。Routh工作的意义在于将当时各种有关稳定性的孤立的结论和非系统的结果统一起来,开始建立有关动态稳定性的系统理论。 Edward John Routh 1831年1月20日出生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他父亲是一位在Waterloo服役的英国军官。Routh 11岁那年回到英国,在de Morgan指导下学习数学。在剑桥学习的毕业考试中,他获得第一名。并得到了“Senior Wrangler”的荣誉称号。(Clerk Maxwell排在了第二位。尽管Clerk Maxwell当时被称为最聪明的人。)毕业后Routh开始从事私人数学教师的工作。从1855年到1888年Routh教了600多名学生,其中有27位获得“Senior Wrangler”称号,建立了无可匹敌的业绩。Routh于1907年6月7日去世,享年76岁。 Routh之后大约二十年,1895年,瑞士数学家A. Hurwitz在不了解Routh工作的情况下,独立给出了跟据多项式的系数决定多项式的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的另一种方法(Hurwitz A. On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n equation has only roots with negative real parts. Mathematische Annelen,vol.46:273-284,1895)。Hurwitz的条件同Routh的条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这一稳定性判据现在也被称为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 1892年,俄罗斯伟大的数学力学家A.M.Lyapunov(1857.5.25-1918.11.3)发表了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博士论文“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The General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of Motion,1892)。在这一论文中,他提出了为当今学术界广为应用且影响巨大的李亚普诺夫方法,也即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或李亚普诺夫直接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可用于线性系统而且可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已成为当今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之一。 Lyapunov是一位天才的数学家。他是一位天文学家的儿子。曾从师于大数学家P.L.Chebyshev(车比晓夫),和A.A.Markov(马尔可夫)是同校同学(李比马低两级),并同他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共同在概率论方面做出过杰出的成绩。在概率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矩的马尔可夫不等式、车比晓夫不等式和李亚普诺夫不等式。李还在相当一般的条件下证明? 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代数理论建立之后,1928年至1945年以美国AT&T公司Bell实验室(Bell Labs)的科学家们为核心,又建立了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频域方法。

自动检测技术综述

课程综述 08自动化(2)班 0805070124 随着大三分专业被分到自动化这个专业后,首先接触的课程就是自动化检测技术。作为一门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门课也配套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回味这学期的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起来还是比较从容的。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对于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学习计划,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计划,大到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小到自己的一天什么时刻该做什么,这样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作为一门自动化专业重要的课程,学好这门课是必须的。关于学习计划,我觉得每天课后的复习工作是很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学里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说图书馆、学术论坛、网络资源等。网络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的特点,为我们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目前,互联网上学习资源中,管理方面的资源极为丰富;收费、互助、免费应有尽有。当然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不适当的选择,会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还有就是一个老师每次布置的小设计论文,每次的设计论文感觉都是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的一些升华,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利用课本知识缩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当中去。这是一项很好的作业,让我们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活用。 自动检测的任务:自动检测的任务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被测参数直接测量并显示出来,以告诉人们或其他系统有关被测对象的变化情况,即通常而言的自动检测或自动测试;二是用作自动控制系统的前端系统,以便根据参数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实施自动控制。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测量系统:确定了被测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后,就要设计或选用装置组成测量系统。目前的测量系统从信息的传输形式看,主要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模拟式测量系统:模拟量测试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显示、记录装置和(或)输出装置组成。数字式测量系统:数字式测量系统目前主要是带微机的测量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输入接口、中央处理器组件、输出接口和显示记录等外围设备组成。检测技术的特点:实时性强、精确度高、可靠性高、通道多、功能强。 关于自动化专业而言,自动化检测技术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有关和自动检测技术的实验课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充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黄佳彬 3120101224 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这门学科开始发展,其标志为维纳于1948年出版了自动控制学科史上的名著《控制论,或动物和机器的控制和通信》(Cybernetics,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machine)。控制论思想的提出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书中的一些新颖的思想和观点吸引了无数学者,令其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引进控制论。随着研究队伍的庞大,控制论形成了多个分支,其中主要的几个分支有生物控制论,工程控制论,军事控制论,社会、经济控制论,自然控制论。这里我们主要对工程控制论进行研究。 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工程控制论的概念最早由钱学森引入,当时有两种控制理论思想,一种基于时间域微分方程,另一种基于系统的频率特性。这两种思想即为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同时利用分析法与实验验证法这两种方法对某个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由此可以获得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的形象表示。 由于经典控制理论的建立基于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是对系统的外部描述。同时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无法解决现实工程应用中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而且经典控制理论只对线性时不变系统进行讨论,存在不少的局限性,由此,现代控制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现代控制理论是从线性代数的理论研究上得来的,本质是“时域法”,即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在时域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并且引入“状态”这一概念,用“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描述系统,以此来反应系统的内在本质和特性。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多变量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以及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理论,这些研究从理论上解决了许多复杂的系统控制问题,但是随着发展,实际生产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控制对象、控制器、控制任务和目的也更为复杂,导致现代控制理论的成果并未有在实际中很好的应用。 智能控制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傅京孙教授提出,这一概念最早是为解决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在实际应用上面临的问题而寻求的新出路,也是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交叉的产物。1977年,美国学者Saridis在原本的

第一讲 摸底测试

一、 填空题:(1~13题每空1分,14、15题每空2分,共25分) 1.太阳直径大约为十三亿九千二百万米,这个数以“米”作单位时写 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成以“亿米”作单位是 亿米。 2. 30 12 = ()10 = 6÷( ) 。 3.在32、66.6%、0.6、75和76.0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4.四位数7A3B能同时被2、3、5整除,这四位数可能是 、 、 。 5.若六(2)班某小组10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85分,则调进一位成绩是96分的同学后的平均分是 分。 6.我校食堂每次运进4吨大米,如果每天吃它的8 1 ,可以吃 天,如果每天吃8 1 吨,可以吃 天。 7.一件工作,甲每天完成全部工作的81 ,乙每天完成全部工作的12 1 , 两人合作2天,能完成全部工作的 。 8.加工500个零件,检验后有10个不合格,合格率为 %;如果 合格率一定,那么合格的零件个数和加工的零件总数成 比例。 9.去年6月1日,张大爷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1年,年利 率为 1.98%,今年6月1日到期时张大爷应得到税后利息 元(利息税20%)。 10.小明有a 张邮票,小红的邮票数比小明的2倍少4张,小红有 张邮票;如果小红有40张邮票,那么小明有 张邮票。 11. 在1:40000的工程示意图上,将于2005年9月1日正式通车的南京地铁一号线(奥体中心至迈皋桥段)的长度约为54.3cm,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千米。

12. 某校六年级(1)班有50名同学, 综合数值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如图所示, 则该班”运动与健康”评价等级为A 的人数是______ 。 13. 如图,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圆的周长是 厘米(结果中的π保留,不必取近似值计算)。 1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长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图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结果中的π保留,不必取近似值计算)。 15.在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 请写出有两条对称轴的字母是 (至少写两个)。 二、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 分) 1.中央电视台晚上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刻,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是 ( ) A. 7∶00 B. 晚上7 ∶00 C. 19∶00 D. 19小时 2.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它的21,第二根剪去2 1 米,剩下的两段 绳子( ) A. 第一根长 B. 第二根长 C. 同样长 D.无法确定哪根长 3.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削去部分与圆锥体积的比是 ( ) A. 1∶2 B. 2∶1 C. 3 ∶1 D. 1∶3 第13题 图 第14题图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系统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动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地,在所考虑的测量范围内,测试系统都可以认为是线性系统,因此就可以用一定常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来描述测试系统以及和输入x (t)、输出y (t)之间的关系。 1) 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尔霍夫电 路定律等),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入x 与输出y 关系的数字方程式。 a i 、 b i (i=0,1,…):系统结构特性参数,常数,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决定。 2)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其相应的“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就能描述测试装 置的固有动态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建立其相应的“频率响应函数”,以此来描述测试系统的特性。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H(S)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即 式中S 为复变量,即ωαj s += 传递函数是一种对系统特性的解析描述。它包含了瞬态、稳态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全部信息。传递函数有一下几个特点: (1)H(s)描述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而与输入量x (t)及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2)H(S)是对物理系统特性的一种数学描述,而与系统的具体物理结构无关。H(S)是通过对实际的物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后,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所得出的,所以同一传递函数可以表征具有相同传输特性的不同物理系统。 (3)H(S)中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而分子则表示系统同外界之间的联系,如输入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以及测点布置情况等。分母中s 的幂次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如当n =1或n =2 时,分别称为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 一般测试系统都是稳定系统,其分母中s 的幂次总是高于分子中s 的幂次(n>m)。

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项目总结

附件: 总结 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项目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人们很多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也随之改变。“在线考试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和网络平台结合软件技术,把在教学中可实现标准化考试的课程由传统的纸张考试模式转变成为无纸化考试模式,以实现试题管理、考务管理、随机生成试卷、在线监考、自动阅卷和成绩统计等功能,达到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考试结果客观公正性的目的。 一、系统可行性 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考试题型通常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和文字录入等,而这类题型的答案通常又具有单一性、确定性或有限枚举性等特点,所以便于计算机编码和标准化,以实现无纸化考试。 二、系统需求 目前,学院每年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人数约3000余人,根据以往惯例,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由此产生的试卷印刷、装订、分袋、回收试卷、阅卷、成绩统计等工作量非常庞大,且由于考核方法的落后,基本上难以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具有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素质,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懂理论多些,会实践操作少些,从而偏离了高职学院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目标。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探索与之相适应

的,将考核和实践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较为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具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技能和素质的考试方式,减少成绩考核中的片面性,真实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朝着提高自身基础技能的方向发展。 三、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可知,该在线考试系统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包括考务管理(考生管理、考场安排)、题库管理(试题录入、删改)、试卷管理(定义试卷模板)、考试管理(在线监考、异常处理)、成绩管理(自动阅卷、成绩报表)和系统管理等。其系统构成如下图。 2.系统运行环境

MOOC测试第一讲

测试题一 1慕课视频与视频公开课的视频相比,最直观的不同之处是:(单选) A.强调借助技术最大化教学效果。 B.分分和合,组合学习路径。 C.主题聚焦,相对独立完整。 D.小片段。 正确答案:D、小片段。 2为了强化观看教学视频而形成的短时记忆,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单选) A.为视频添加字幕。 B.提供视频内容相关的文字稿。 C.提供每周一测,允许多次尝试。 D.在视频中嵌入小测功能。 正确答案:D、在视频中嵌入小测功能。 3在慕课课程中,论坛讨论能发挥下列作用中的:(多选) A.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 B.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C.让学生提交作业并进行大规模互评。 D.减少学生独立学习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正确答案:A、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B、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D、减少学生独立学习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4穿插在慕课视频中的练习活动,可以用于:(多选) A.模拟传统课堂中“你问我答”的互动环节。 B.为学生选择是否观看视频提供依据。 C.提高视频学习的记忆保持率。 D.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正确答案:A、模拟传统课堂中“你问我答”的互动环节。C、提高视频学习的记忆保持率。D、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5技术团队往往会给教学团队提供一套建课指南,其中包括:(多选) A.如何处理课程资料中他人版权的材料。 B.怎么写脚本。 C.怎么使用视频剪辑软件。 D.怎么选择选课学生对象。 正确答案:A、如何处理课程资料中他人版权的材料。B、怎么写脚本。 6下列因素,体现了慕课和传统教学不同之处的是:(多选) A.慕课课程有课后作业。 B.慕课课程有老师讲解。 C.视频主题明确。 D.允许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正确答案:C、视频主题明确。D、允许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航 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机械以及程序进行的工程生产以及生活应用,于是在此需求下就形成了一种系统,称之为自动控制系统,这是一类力求以尽可能少的人类干预实现尽可能多的自动监视、检测、调节和控制作用以达到预期技术要求的人造系统。而为了更好地让人们学习和应用这个系统,则派生了一门学科,即自动控制理论,研究这类系统的构思、设计、性能、分析,乃至实施和运行的原理和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关于自动控制的历史,早在古代,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就凭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控制以及反馈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直观认识,发明了许多蕴含着深刻控自动控制技术的工具。 如果要深入追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那么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自动控制技术的萌芽。例如,两千年前我国发明的指南车,就是一种开环自动调节系统。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这是最早的自动化控制应用,也是自动化技术的萌芽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后来到18世纪,欧洲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工业迅速发展,这段时间让人们认识到机械运作在工业工程上的巨大便利以及其极高的效率。1788年瓦特为了控制蒸汽机的速度而发明了离心式调速器,又称瓦特调速器或飞球调速器。这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也是一个反馈调节系统,这一发明为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控制理论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于是在工业革命的时期,自动控制技术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环境,在20世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即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复数域方法,以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可通过试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概念清晰,得到广泛的工程应用。但是只适应

自动测试系统 复习总结

第一章、自动测试系统 1.1 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 自动测试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程控指令)下,能完成某种测试任务而组合起来的(测量仪器)和(其它设备)的有机整体。简称ATS(Automatic Test System) 1.2 虚拟仪器概念、组成和分类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简写为VI):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由用户设计定义的具有虚拟面板、测试功能由测试软件实现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 是计算机硬件资源、仪器与测试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三者的有效结合。 1.2.3 虚拟仪器组成 虚拟仪器组成:通用仪器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 硬件平台:计算机、总线与I/O接口设备 总线:连接计算机与各种程控仪器与设备的通路,完成消息、命令、数据的传输与交换。 I/O接口设备:完成被测信号的采集、放大、A/D转换。当然也包括机械接插件、插槽、电缆等。 1.3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控制器、程控仪器及设备、总线与接口、测试软件、被测对象 自动测试系统包括五大部分: 1. 控制器: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包括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DSP、单片机。 2. 程控仪器、设备:能完成一定测试或控制任务的硬件。程控多用表、信号源、控制开关、伺服系统… 3. 总线与接口:连接控制器与各种程控仪器、设备的通路,完成命令、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包括机械接插件、插槽、电缆等。 5. 被测对象:如坦克、飞机、导弹、卫星、雷达、大型通讯交换机、手机等,需要通过电缆、接插件等与程控仪器、设备相连。 总线标准:VXI总线标准、PXI总线标准、LXI总线标准(重点)、GPIB(IEEE488)总线标准、PC总线 软件规范:VPP规范、IEEE488.2标准、SCPI标准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 第一代:专用 第二代:GIPB 、CAMAC、PC-DAQ等 第三代:VXI、PXI、LXI等 第2章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 2.1 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虚拟仪器系统的一大核心技术是软件技术,系统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的设计。 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主要有两大类: (1) 通用软件开发平台 各种版本的C/C++(包括Visual C++等),Visual Basic,Delphi,Java等。 (2) 专用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 美国NI公司的LabWindows/CVI、LabVIEW和Agilent公司的VEE。 LabWindows/CVI属于可视化的文本型开发平台 LabVIEW 与Agilent VEE属于图形化的软件开发平台。 补充:LXI测试平台 A.2.3 LXI的仪器功能类(重点) LXI标准定义了三种仪器功能类:C、B、A 1) 功能类C 提供符合LXI标准的LAN和Web浏览器接口。

自动测试系统的原理、应用与发展

自动测试系统的原理、应用与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测控系李行善于劲松 摘要自动测试系统(ATS)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器件、部件、电路板、设备或系统)从设计、生产到使用维护的各个阶段,对提高产品性能及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整个生命周期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飞机、导弹、舰船或武器系统,自动测试系统更是这些它们的综合保障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各类设备或武器系统的机动性和提高战斗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自动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发展概况,自动测试设备(ATE)的类型及测试程序集(TPS)开发的主要内容,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通用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评述。希望本文对国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1 自动测试系统(ATS)的发展概况 1.1 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一般意义的自动测试系统是对那些能自动完成激励、测量、数据处理并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的一类系统的统称。通常这类系统是在标准的测控系统总线或仪器总线(CAMAC、GPIB、VXI、PXI等)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并且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多功能、多参数和宽测量范围等众多特点。工程上的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缩写为ATS)往往针对一定的应用领域和被测对象,并且常以应用对象命名,如飞机自动测试系统,发动机自动测试系统,雷达自动测试系统,印制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等,也可以按照应用场合来划分,例如可分为生产过程用自动测试系统,场站维护用自动测试系统等。 自动测试系统(ATS)由自动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测试程序集(Test Program Set,TPS)和TPS软件开发工具所组成,如图1 所示。 图1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国内路面自动检测系统研究历程及展望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公路路面自动检测系统发展的历程,以及有代表性的检测装备,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公路路面破损自动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路面破损;自动检测;车辙;平整度;线扫描 路面状况检测技术是公路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它不仅对检验和控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而且还决定着道路养护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和养护资金的优化分配。国外在路面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通过设备和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在路面检测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路面自动检测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国内公路路面自动检测系统发展的历程,对有代表性的检测装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公路路面破损自动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国内路面自动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对路面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当时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公路养护里程迅速增长,与此同时,重载交通和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快速出现的路面大中修养护需求,使我国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满足公路养管工作的需要,国内由部分企业及科研院所如江苏省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交通

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通过设备与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开始了路面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二、我国路面快速检测系统介绍 2002年11月,由江苏省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路达基础工程新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N-1型路面状况智能检测车通过鉴定。该设备可在70km/h的速度下,快速检测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破损的数据,其中3~5mm的裂缝识别率可达90%以上,平整度的检测精度达0.1mm,车辙检测精度为1mm。 这是国内首台路面快速检测系统,它的诞生,打破了国外检测设备在国内检测行业的垄断局面,同样也有效地遏制了国外厂家的漫天要价。虽然该系统在某些功能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路面破损定位和破损信息传输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欠缺。 2004年11月23日,南京理工大学的贺安之、徐友仁、贺宁、贺斌等共同研制出了“JG-1型激光三维路面状况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拥有国际首创的专利成果,同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交通部技术认定。 三、路面快速检测系统的技术原理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化工、军事、航天、通讯、医疗、电子等行业,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分支科学。众所周知,自动检测技术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自动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提高产品性能及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整个生产周期成本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其次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详述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自动检测系统组建的概念、结构以及在组建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以此为铺垫,进而深入探讨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间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自动检测系统应用发展 第一章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种尽量减少所需人工的检测技术,是一种依赖仪器仪表,涉及物理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这一技术可以减少人们对检测结果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减轻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了被检测对象的可靠性,因此自动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动检测技术主要有

两项职责,一方面,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可以直接得出被检测对象的数值及其变化趋势等内容;另一方面,将自动检测技术直接测得的被检测对象的信息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制定相关决策。检测和检验是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通过检测和检验活动提供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质量信息,按照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修正,使废次品与反修品率降至最低,保证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稳定性及产出产品的一致性。 传统的检测和检验主要依赖人,并且主要靠手工的方式来完成。传统的检验和检测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之后进行,一旦检出废次品,其损失已发生。基于人工检测的信息,经常包含人的误差影响,按这样的信息控制制造过程,不仅要在过程后才可以实施,而且也会引入误差。自动检测是以多种先进的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且易于同计算机系统结合,在合适的软件支持下,自动地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以及多种分析与计算。而达到对系统性能的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目的。 1.1检测与检验的概念 检测是指为确定产品、零件、组件、部件或原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目标值而进行的测试、测量等质量检测活动,检测有3个目标: ①实际测定产品的规定质量我及其指标的量值。 ②根据测得值的偏离状况,判定产品的质量水平,确定废次品。 ③认定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对测量活动简化是否会影响对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