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概述

张天柱教授

清华大学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一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生产发展的规模及其强度较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下,向环境的索取极为有限,对环境的排放冲击与影响也远低于环境的承载和净化调控能力。相当长的一段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类干预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河开通了、铁路修成了、大量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掘出来了,一座座都市的出现,工厂林立,市场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人类走出了野蛮和蒙昧时代,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在动摇,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并且任意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废物。人类自认为在自然界面前,可以为所欲为,按照自己的愿望去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不必理会大自然会做出什么反映。在短短的近几百年中,地球上的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濒临耗尽、几乎每一种人类的排放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程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因经济高速增长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举世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人们要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

程的干

涉所引起的比较近的和比较远的影响,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他一再告诫人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真正的人的自由是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协调的生活。”今天,全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的每一项内容,可以说都是由于人们不能善待大自然而遭到的报复,种种报复的严重性,可以说每一项内容都意味着其后果可能会使人类从地球上消亡。2. 严重的环境危机

自工业化以来,在传统的资源-生产/消费-污染排放的线性单向发展模式下,“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提高,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消费品。但同时,大量投入于生产中的资源(包括能源)并未得以有效地利用,而是转化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中继而成为污染物。这种对地球自然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它们互相关联,交互作用,其影响范围已从局地,发展为区域性,乃至形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自然资源的耗竭

地球上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正在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开发利用。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分析表明,1970-1991年全球工业原料消耗量增加勒38%,农业原料消耗增加40%,林木消耗增加44%,金属消耗增加26%,非金属原料消耗增加39%,而一些不可更新的有机物原料消耗则增加了69%。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上,95%的能源以及80%的工业原材料来自于矿产资源。现代工业生产对矿物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呈现着急剧上升的趋势。20世纪以来(1900-1989),美国的人口约增加了3倍,然而整个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加了10倍。我国对13个省区700余个大型坑采矿山调查,矿山开采和工业生产过程的资源耗费率~30%的矿山回采率低于要求,全国矿产开发的综合回收率只有56%高,损失浪费严重。有.

50%,而众多的集体、个体采矿的消耗、浪费则更为严重。虽然二次资源回收(废旧物资资源化)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如日本是世界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但整体比例仍然较低,1980-1982年欧洲共同体各国的各种金属的回收利用量占消耗量的比重为:铝39.3%,铅28.1%,铜17.75%,锌10.9%,锡30.6%。而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资源回收率则远远低于国外发展国家。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据联合国统计,地球上现有耕地1.4×109 hm2,另有可开垦为农业使用的土地约1.8×10 9 hm2(包括一部分森林),共占地球表面的25%。在这些土地中,只有11%的土地对于农业没有严重的限制因素,大部分缺乏再利用的条件。同时,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放牧和采伐,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盐碱化和沙漠化在不断扩大,估计今后20年内全世界1/3的耕地将会消失。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十分惊人,当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hm2的热带森林被砍伐。据估计,按照上述速度,在未来30年里,约有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威胁。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地球上生物体1/2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热带森林及其所含的丰富物种会在80年内全部消失。

生物物种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正在造成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一个物种的形成要经过2000到1万代才能巩固下来,因而物种的损失是难以可弥补的。根据专家估计,由于环境等原因,到2050

年将有25%的物种陷入绝境,6万种植物濒临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自然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此外,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也在遭受着“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的双重压力,其所含的生物资源正急剧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严重的丧失和退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然减少生物圈中的生态关联,使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功能(承载力、恢复力和抗干扰能力)失衡,物质循环过程受阻,进而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选择机会,甚至直接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化学品被合成出来,以满足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消费。世界上每年有1000~2000种化学品进入市场,目前已知的化学品>700万种。这些化学品,一方面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带来直接的和潜在的灾难。化学品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导致新的污染源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的威胁也不断加大。

来自工业,交通等二氧化硫,总悬浮微粒,氮氧化物及各种芳烃类化合物大量产生,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例如欧洲各国森林、湖泊和农作物受酸雨的危害.

估计每年损失超过13亿美元。我国84个城市1996年的统计,降水pH年均值为3.84~7.54,低于5.6的城市占51.2%。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的城市有13个,其中宜宾、长沙、赣州和衡阳的酸雨的出现频率>90%。我国遭受酸雨等污染物危害的农田面积已达530万hm2。目前,全世界城市人口中的半数(约9.9)亿生活在S02超标的环境中;另有10亿生活在颗粒物超标的环境里。以致于每年有几十万人过早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加之

城市的急剧扩展,机动车辆迅速大量增加,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及其相互间的化学反应,导致更严重的环境事故,如1946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造成当地市民眼睛刺痛、流鼻涕、咳嗽、头痛、胸疼、恶心和气喘。

全世界每年向大海排放的废物中,悬浮物和溶解盐类有200亿吨,垃圾和污水中的有机物在330万吨。仅每年倾倒入大海中的船舶垃圾就在640万吨,塑料集装箱500万个,包装材料2万多吨,塑料网、绳、救生衣13万吨以上。所有些向海洋倾倒的固体、液体废物、有毒或放射性废物都给浮游生物、海鸟和鱼类带来致命威胁。海洋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然而还未等到对其进行开发便遭到了难以弥补的毁坏。

工业生产直接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它们的随意排放,不仅造成大气、水和土壤全方位的污染,影响粮食、蔬菜和水果,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尽管许多国家颁布了法律严加限制,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甚至有的将这类千万污染的废物向国家转移(到其他国有处理或向其他国家领土或水域倾倒)。

城市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球大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城市

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量的总的发展趋势在不断上升,平均年增长率在2%~5%,有些国有的年增长率在到10%左右。在我国,进入90年代,1991-1995年增长速度为7%左右。大量垃圾的堆积,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造成了卫生条件的恶化,导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上升。采用垃圾焚烧技术也还在面临着二次污染的风险。

大量化石燃料使用,使得全球每年因燃烧而排入大气中的CO2多达50亿t,导致大气中CO2浓度比工业化前增加了73ppmV,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如果大气中co2的浓度仍然按目前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升高2~5℃(比过去1万年升高的速度还高),由此使海平面上升20~140cm。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挪威首相曾声称,气候变暖对于人类来说“将是一场仅次于核战争的灾难。”人为活动导致消耗臭氧的氯氟烃类物质的大量和长期积累,正在使臭氧量明显减少。1985年科学家发现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已达272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美洲面积还大。当前,欧洲、北极、西伯利亚也陆续发现臭氧洞。专.

家认为,臭氧总量每减少10%,紫外线辐射强度使可增大20%。而大气圈中臭氧层含量每减少1%,皮肤癌病例增加10万人,患白内障和吸吸道疾病的人也将增多。此外,紫外线增强也将破坏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网,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农作物减产和歉收,导致粮食危机。

此外,作为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长期对资

源的不

合理开发和环境污染使得已经受到损害,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的变化。例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以及富营养化、水资源短缺等等,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维护的失调,有的地区甚至陷入经济发展困境与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中。

二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置(UNEP),并把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揭示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主题,不仅标志着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达成共识,而且意味着各国保护环境实际行动的开始。会议揭开了现代环境保护的序幕,推动世界各国走上了环境立法和依法治理环境的道路。欧洲、北美洲、日本等环境污染严重的

国家纷纷制定了大量的环境法规,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并通过各种治理措施向环境污染开战。

伴随着环境保护的实践,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国际社会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相继产生的各种反思,在世界各国及许多有识之士对人类发展模式及环境保护不断探索的基础上,1983年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命布伦特兰夫人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全面就人类的未来发展与环境问题进行研究。1987年该委员会在东京召开第8次会议,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呼吁人类珍惜尚存的、为时不多的改变未来的机会,不要把生态问题留给下一代。主张“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环境资源要求的前提下,寻找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确保人类社会平等持续发展的途径。”

为支持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的实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协调,个国家代表183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4日至3月6年1992.

团和联合国及其各层机构等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即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及其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议

程》的精髓,成为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已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这是人类走向自救道路的一个里程碑。大会发表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基础上,将侧重处理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环境保护问题进一步拓展为涵盖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标志着国际社会正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与消费模式,朝着更有力的统一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相互关系的道路上前进。

三传统污染末端控制模式的变革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生产发展中更多着眼于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注意的是新材料的性质,新产品的功能,新工艺的效率。追求的是产品的数量,产品的质量以至寿命,产品的成本,以便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和危害,却长期被忽略。

面对人类环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工业化以来环境问题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排放量,

减轻对环境的危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的的大规模爆发,频繁出现,为了减小对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应对环境污染与“公害”的挑战,大量采取了在污染产生后治理污染的末端控制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生产过程末端的废物进行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末端治理”。同时,基于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做法也逐渐渗透到环境管理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中去,进一步强化着末端控制模式的实施。“末端治理”,随着末端治理措施的广泛采用和实践,尽管这一末端方法可以减少工业废弃物向环境的排放量,并在环境污染控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它们很少影响到核心工艺的变更,因而不能真正触及大量能源、资源投入,但又没有全部转化为最终产品,其中相当部分甚至大部分变成了废物排入环境这一工业污染产生的本质根源。

在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乃至大规模复杂的全球环境问题面前,末端治理在实践中愈来愈.

显露出它不能有效保护环境的缺陷:从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的整体设计和技术对策的实施上看,其着眼点侧重于污染产生后的治理,使一个综合的污染产生、控制、排放系统人为地割裂开来,因而呈现着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分离脱节,环境污染治不胜治的明显弊端。末端治理作为传统生产过程的延长,不仅需要投入昂贵的设备费用、惊人的维护开支和最终处理费用,而且本身还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特别是很多情况下,这种单一的污染治理方

式还会产生二次污染,不过是使污染在不同介质间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相互转移,因而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仍然还会继续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着影响和威胁。对传统基于“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模式实践的反思,直接导致并促进清洁生产系统地形成及其大规模的实践,开始对单纯末端治理为基础的环境污染控制体系进行战略调整。

90年代前后,发达国家相继尝试运用如“废物最小化”,“污染预防”、“无废技术”、“源削减”、“零排放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这些实践取得的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人们理解认识将环境保护渗透结合到生产全过程中,从污染产生的源头进行预防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它不仅意味着对传统环境末端控制方式的调整,更为深刻的是蕴涵着一场转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乃至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在总结工业污染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9年提出了名为“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意为“不断清洁的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在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联合国发展规划署(UNDP)的共同努力下,清洁生产正式走上了国际化的推行道路

清洁生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它是国际社会在工业污染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环境预防的战略措施。从生产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随着清洁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定义一再更新,不仅适用于生产过程的污染防治,而且其原则和方法又逐步扩展到服务、产品过程,向着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发展,并正在全方位地冲击影响着环境保护,社会经济,法制建设,宣传教育,金融贸易,消费行为等各个领域,朝着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推进。

第二节清洁生产的演进及其概念

清洁生产的产生及其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当前,清洁生产无论在理论概念还是在应用实践上,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指导下,仍然处于不断的丰富,深化与拓展过.

程中。

一、清洁生产的发展与实践

国际上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这一年的11、12月间欧洲共同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的国际研讨会”,提出协调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应主要着眼

于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而不仅仅是消除污染引起的后果。随后,1979年4月,欧洲共同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并于同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在环境领域内进行国际合作的全欧高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料利用的宣言》,指出无废工艺是使社会和自然取得和谐关系的战略方向和主要手段。此后,欧共体陆续多次召开国家,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研讨会,并在1984、1985、1987年曾三次由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践始于美国。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固体及有害废物修正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废物最小化即“在可行的部位将有害废物尽可能地削减和消除”是美国的一项国策,它要求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单位应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废物产生量、削减废物的措施、废物的削减数量,并制定本单位废物最少化的规划。其中,基于污染预防的源削减和再循环被认为是废物最小化对策的两个主要途径。在废物最小化成功实践基础上,1990年10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将污染预防活动的对象从原先仅针对有害废物拓展到各种污染的产生排放活动,并用污染预防代替了废物最小化的用语。

它从法律上确认了:污染首先应当削减或消除在其产生之前,污染预防是美国的一项国策。美国当时的总统布什针对这一法律发表讲话指出:“着力于管道末端和烟囱顶端,着力于清除已经造成的损害,这样的环境计划已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新的政策、新的工艺、新的过程,以便能预防污染或使污染减至最小——亦即在污染产出之前即加以制止”。《污染预防法》明确指出:“源削减与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有原则区别,且更尽人意。”并全面表明了美国环境污染防治战略的优先序是“污染物应在源处尽可能地加以预防和削减;未能防止的污染物应尽可能地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再循环;未能通过预防和再循环消除的污染物应尽可能地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置或排入环境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也应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

与此同时,在欧洲,瑞典,荷兰,丹麦等国相继在学习借鉴美国废物最小化或污染预防年秋,荷兰以美国环保局1988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纷纷投入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活动。例如,

的《废物最少化机会评价手册》为蓝本,编写了荷兰手册。荷兰手册又经欧洲预防性环保手段(PREPAPE)工作组作了进一步修改,编成《PREPARE防止废物和排放物手册》,并译成英文,广泛应用于欧洲工业界。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计划活动中心(UNEP IE/PAC)根据UNEP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制订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这一计划主要包括5个方面

的内容。

①建立国际清洁生产信息交换中心,收集世界范围内关于清洁生产的新闻和重大事件、案例研究、有关文献的摘要、专家名单等信息资料。

②组建工作组。专业工作组有制革、纺织、溶剂,金属表面加工、纸浆和造纸、石油、生物技术;业务工业组有数据网络、教育、政策以及战略等。

③出版工作。包括编写、出版《清洁生产通讯》、培训教材、手册等。

④开展培训活动。面向政界、工业界、学术界人士,以提高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公众,推动行动,帮助制订清洁生产计划。

⑤组织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协助联系有关专家,建立示范工程等。1990年9月在英国坎特伯雷举办了“首届促进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正式推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对工艺和产品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会上提出了一系建议,如支持世界不同地区发起和制订国家级的清洁生产计划,支持创办国家的清洁生产中心,进一步与有关国际组织等结成网络等。此后,这一高级国际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定期评估清洁

生产的进展,并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目标,以全力推进清洁生产的发展.

1992年6月联合国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里约环境与

发展宣言》中,确认了“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此,清洁生产被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正式写入大会通过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中。自此,在联合国的大力推动下,

清洁生产逐渐为各国企业和政府所认可,清洁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为响应实施可持续发展与推行清洁生产的号召,各种国际组织积极投入到推行清洁生产的热潮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UNIDO/UNEP)率先在9

个国家(包括中国)资(WB)个清洁生产中心。世界银行37助建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

等国际金融组织也积极资助在发展中国有展开清洁生产的培训工作和建立示范

工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了以污染预防和持续改善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发源自美国的污染预防圆桌会议这种交流形式正在

迅速向其他地区和国家扩散,地区性的研讨会使清洁生产的活动遍及了世界各大洲,进一步推动了清洁生产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

1998年,在韩国汉城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代表实施清洁生产承诺与

行动的《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出台。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的部长及其他高级代表与9位公司领导人共64位与会者首批签署了《宣言》。清洁生产正在不断获得世界各国政府和工商界的普遍响应。

清洁生产着眼于污染预防,全面地考虑整个产品生产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成本,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对环境和危害降到最低。大量的清洁生产实践表明,清洁生产是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可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2000年10月,第六届清洁生产国际高级研讨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对清洁生产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将清洁生产形象地概括为技术革新的推动者、改善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工业运动模式的革新者、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认为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

2020年最全工业工程专业报考院校信息汇总

2020年最全工业工程专业报考院校信息汇总 1、清华大学 想考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只能报考学术学位研究生,因为专硕不招收全日制应届生。 信息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3d14570280.html,/publish/yjszs/8549/2019/201909121502325 49502428/20190912150232549502428_.html 2、东北大学 如果考东北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以报考工商管理学院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5工业工程专业,主要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52运筹学。摘自官方报考目录。运筹学考试大纲见之前文章。 如果想考东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报考工商管理学院125603工业工程与管理,考试科目有: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摘自官方报考目录。复试时须加考思想政治理论,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3、重庆大学 报考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要选择机械工程学院,既可以报考学术型,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②202俄语②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26基础工业工程学。 也可以报考(全日制)125603工业工程与管理(专硕),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复试科目:面试+笔试①面试:英语口语能力测试、本专业相关综合知识及综合能力;②笔试:专业课科目:工业工程与管理综合(含基础工业工程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同等学力等加试科目:①生产计划与控制;②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 还可以报考(全日制)125604物流工程与管理(专硕),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复试科目:面试+笔试①面试:英语口语能力测试、本专业相关综合知识及综合能力;②笔试:专业课科目:物流工程与管理综合(含供应链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同等学力等加试科目:①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②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 信息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3d14570280.html,/sszyml/2020/7.html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课程安排

清华大学IE: 在此附上清华大学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图,里头可以看到每一学年有甚麼课程 工业工程系的四年本科课程总共有173个学分,包括140个学分春秋季学期的课程,18个学分的暑期实习与军训,和15个学分的毕业设计。下表中将所有本科课程分五大类列出: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专业相关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论文训练。 序号课程类别子类别学分总计 1 人文社科类课程两课14 35 体育 4 外语 4 人文选修13 2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数学16 30 物理12 化学 2 3 专业相关课程工程基础19 75 专业基础33 专业限选23 专业限选和跨学科任选 6 4 实践环节18 5 综合论文训练15 总学分173 上述的课程体系与我系人才培养特色紧密关联,充分反映出工业工程系人才培养注重基础和国际化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33学分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1 工业工程概论2学分 2 工程经济学2学分 3 管理学基础2学分 4 制造工程概论3学分 5 人因工程基础3学分 6 运筹学(1) (数学规划) 3学分 7 运筹学(2) (应用随机模型) 3学分 8 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3学分 9 数据结构与算法3学分 10 数据库原理3学分 11 管理信息系统3学分 12 建模与仿真3学分 上述12 门专业基础课基本涵盖了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前5 门课(工业工程概论、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制造工程概论、人因工程基础)可作为工程管理的一般性内容; 接下来的3 门课(运筹学(1) (数学规划)、运筹学(2) (应用随机模型)、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现代工业工程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所必须的

工业系统概论

论中煤集团技术的改革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中煤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连续三年产量过亿吨。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烃化工的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煤机制造企业位列全国煤机行业第一位,具备煤矿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中煤集团十分注重技术创新,特别是新型煤化工领域的技术突破。中煤集团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中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关键字】煤化工行业特点节能减排

目录 第一章、煤矿行业主要特点 (3) 第二章、当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特征 (3) 第三章、中煤集团简介 (4) 第四章、中煤集团节能减排问题 (5) 一、节能环保 (5) 二、技术创新 (5) 三、人才战略 (6)

中煤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 (一)煤矿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当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特征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目前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重点建设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通过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有序发展洁净煤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

清华大学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概述 张天柱教授 清华大学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一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生产发展的规模及其强度较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下,向环境的索取极为有限,对环境的排放冲击与影响也远低于环境的承载和净化调控能力。相当长的一段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类干预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河开通了、铁路修成了、大量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掘出来了,一座座都市的出现,工厂林立,市场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人类走出了野蛮和蒙昧时代,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在动摇,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并且任意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废物。人类自认为在自然界面前,可以为所欲为,按照自己的愿望去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不必理会大自然会做出什么反映。在短短的近几百年中,地球上的人口呈指数增长、资源濒临耗尽、几乎每一种人类的排放物都达到了地球无法承受的程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因经济高速增长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举世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人们要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教案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教案 教师: 单位: 课程名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适用对象: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1 一、教学容 第1章绪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 (2)理解来自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压力 (3)理解由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2.能力目标 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 (2)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 2.教学难点 (1)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 (五)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 四、教学方法 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1章绪论 【课程导入】人类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爆炸、城镇化

1.1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 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人类社会的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人类在行动?! 政府环保部门成立简史 1.1.1 产业与环境 【讲授】产业: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水、建筑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它行业 1.1.2 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 1.2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小结】 (1)几个基本概念:传统污染末端控制,可持续发展等。 (2)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 (3)三大产业的容及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 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 六、参考资料 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2 一、教学容 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 2.1资源、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清洁生产概述(DOC 34页)

清洁生产概述(DOC 34页)

清洁生产概述 张天柱教授 清华大学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汇成了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一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1.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人类长期依赖于自然界,依存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索取维系生存的各种要素,并且努力使自己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由于生产发展的规模及其强度较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向环境的索取极为有限,对环境的排放冲击与影响也远低于环境的承载和净化调控能力。相当长的一段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同自然界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并在同自然环境不断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向前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类干预影响自然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运河开通了、铁路修成了、大量矿产资源从地底下挖掘出来了,一座座都市的出现,工厂林立,市场上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人类走出了野蛮和蒙昧时代,进入了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文明”时代。与此同时,人们原有的那种朴素的自然观在动摇,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利益驱动,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展开掠夺,并且任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研究生培养计划

工业工程系(2009) 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深圳) 一、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1, 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工学学位) 二、培养方式 1、以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能力为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硕士 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 2、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计划),报系主管部门批准, 系主管部门应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研究生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科研工作中有成绩的教授或副 教授担任。 4、学制2年。 三、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须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0(其中考试课程不少于22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9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学科专业课不少于19学分。 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部分应在硕士生入学后三周内提交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课程设置如下: 1、公共必修课(9学分,考试) ●自然辩证法60610012 2学分考试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60610021 1学分考试 ●第一外国语60640012 2学分考试 ●数值分析A 60420024 4学分考试 2、必修环节(2学分,考查) ●学术研究专题讲座80160041 1学分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要求:每个硕士生至少参加10次以上,每次写不少于500字的小结,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由导师确认签字后,自己保存,申请答辩时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记成绩。 3、学科专业课(不少于19学分) (1)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任选A、B课组中的一组,但本科为工业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选A课组。)

2020年清华大学物流工程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清华大学物流工程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物流工程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清华大学物流工程介绍、物流工程考研考试科目、物流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近3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情况、清华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新祥旭考研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 一、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介绍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批获准设立工业工程工程硕士专业,1997年起设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后又获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工业工程方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0月11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正式成立,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Salvendy 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工业工程系的立系宗旨是:“在教育与研究方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工程系,致力于提高中国和世界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工业工程系在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致力于提高产业生产力和竞争力,广泛开展了科学研究。我系的科学研究自建系以来飞速发展,成立以来围绕现代工业工程基础、物流工程、制造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 工业工程系设有三个研究所,涵盖了工业工程的核心领域,分别是: ? 运筹与统计研究所:主要研究数学规划、随机模型、决策理论、算法与优化理论、数理统计、实验设计,以及采购管理、运作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顾客需求管理、网络与交通管理、协调机制等。 ? 工程系统研究所:主要研究生产系统设计与仿真、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与可靠性、制造过程与系统优化、企业集成与信息化、智能监控与可视化生产管理、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生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清洁生产论文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姓名:李银光 学号:0904014245 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名称:清洁生产导论 学年学期:2012-2013上学期 2012年12月17日

从清洁生产到循环经济 摘要 在国家主席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不但重申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位一体改为五位一体,新增了一个“建设生态文明”,说明了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并将其提到层面上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可知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有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生产全过程控制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并不断深化和发展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本文对清洁生产的概念做了简单的介绍,清洁生产的目标,内容;循环经济的概念,经济发展历程,循环经济流程,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区别及联系,中国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现阶段的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现阶段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所以环境问题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关系,环境保护,前景

第一章清洁生产 第一节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缩写为CP)是指将综合性预防的战略技术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安全和环境的风险。 工业发展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工业生产的传统模式,不顾环境的工业生产,除了剧毒和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废料外,绝大部分工业废料均不加处理地直接排入环境;第二种是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由来:污染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传统的末端治理效果不理想;高消耗是造成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必须的选择,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1]。 第二节清洁生产的目标 总的说来,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一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第三节清洁生产的内容 清洁生产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如煤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如城市煤气化供气等;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 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

清洁生产概论复习资料(详细)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末端治理的局限 √污染物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 √对污染源控制有限 √达标排放的要求不利于总量削减 √忽视污染预防 (二)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酸雨蔓延 √海洋污染 √臭氧层破坏 √生物物种减少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工业布局不合理 ?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过多 根源:工艺和技术路线不合理,资源能源的过渡消耗(二)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农药污染 ?化肥污染 (三)产品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 如: ?塑料薄膜消耗引起的“白色污染” ?冰箱使用产生的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四)相关政策的滞后与不完善 1、环保相关政策体系及作用 2、存在的问题 ?重末端轻预防 ?缺乏可操作性 ?强化环境管理的局限性 ?排污收费的方式和额度不利于污染控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排放标准体系的完善

一、清洁生产的提出 ?(一)联合国的工作 ?(二)中国开展的工作 二、清洁生产的定义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 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该概念从三个方面把握: ?生产过程 ?产品 ?服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定义 三、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一)清洁生产的要求 ?1、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经济支持能力 ?(二)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政策和管理研究 ?2、企业审计 ?3、宣传教育 ?4、信息交换 ?5、清洁技术转让推广 ?6、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 ?(三)清洁生产的战略与方法 ?1、污染预防 ?★途径: ①产品改进 ②投入替代 ③技术革新 ④内部管理优化 ?2、削减有毒品使用 ?★途径: ①产品重配方 ②原料替代 ③改变或者更新设计生产工艺单元 ④改善工艺现代化 ⑤改善工艺过程和管理维护 ⑥工艺再循环 ?3、为环境而设计 ?★途径: ①消费服务方式替代设计 ②延长产品寿命期设计 ③原材料使用最小化和选择与环境相容的原材料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1.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型人才标准 1.1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清华大学“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计划着力加强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各机械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学科方面的科研优势,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社会需求和企业技术问题过程中,提升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个性化的创造性工程人才。 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不少于1年。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则是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2 基本标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自动化系 选题类型:A 摘要: 本文为《信息简史》的读书报告。本文专注于信息传播技术这一方面,研究信息传播技术的要素,并顺着其发展史,探索由原始传播技术到电报,电话,互联网,量子通信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从中分析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简史,信息传播,影响,社会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e on society Abstract: This is a book report of 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We will focus on the aspec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ur aim is to outline the factors of 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its development, from primi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telegraph, telephone, the Internet, a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In out discussion, we’ll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to the human society.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Sociology 1引言 《信息简史》一书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人逐渐自觉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到信息深刻融入并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探寻和描述。而要论信息,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我们的研究对象分为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的处理几方面。这篇读书报告,将专注于信息传播技术,结合《信息简史》一书,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2信息传播技术及其要素 信息的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将一段特定的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递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评判一项信息传播技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2.1带宽 带宽一词主要是在模拟与数字信号中运用的,在这里我们不严格按照它的定义叙述,而是用它泛指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信息量。它是衡量一项传播技术最重要的指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信息的传播过程都是利用信息的全过程中的最大瓶颈。而造成这一瓶颈的主要因素,就是带宽。信息无时无刻且无穷无尽地在产生,而对于利用信息人们,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更高的灵活性,那么如何在相同的时间里将更多的信息传递到应用它们的地方便成了一个问题,一种制约因素。亦即传输的带宽与传播技术的应用价值密切相关。 2.2时效性 时效性指信息从产生处传播到特定位置所需要的时间。有别于带宽,我们这里着重于信息收到与发出的时间差,而不侧重于传达的信息量。很多情况下,信息的价值与它传达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如一条战报,传达越快越能够决定战局的走向;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到,很多情况下信息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果通信的两方要进行交流,时效性的重要性也会得到体现。 2.3损耗 损耗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与发出时的偏差。很显然,在任何情况下,确保信息的准确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的传播需要物质的载体,众所周知,能量在远距离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衰减和损耗,于是信息也随之产生了损耗。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通知复试名单

盛世清北—清华考研辅导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通知复试名单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统考硕士拟录取名单公示 考生编号姓名研究所100033023110052张凯微波 100033023111900李子昂光电子 100033023109702吴国挺线路 100033023111396王丹光电子 100033023112809刘明伟深研院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3年考研复试工作办法 根据研究生院复试和录取工作的有关精神,现制定工业工程系复试方案如下: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二、按学校复试规定,成立招生工作小组。 三、严格实行差额复试,根据工业工程系招生规模及清华大学复试资格基本要求,工业工程系工学硕士复试分数线为总分335,工程硕士复试分数线为总分325,单科分数线为清华大学工科单科复试分数线。 四、工业工程系招生人数16人,其中校本部1人、深圳研究生院15人(包括工学硕士5人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10人),今年报考工业工程系符合复试资格的人数为16人(包括强军计划1人)。根据学校所规定的110%~150%的复试比例要求,我系深研院物流工程专业需招收复试调剂,具体参见《工业工程系(深研院)工程硕士复试调剂报名通知》。 五、复试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笔试:参加工业工程系3月19日9:00~11:00的专业笔试,地点另行通知。考试时长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具体内容如下: ?报考01“工业与系统工程”专业方向的考试内容包括“人因工程学”、“制造系统”、“质量管理”等部分; ?报考02“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方向的考试内容包括“物流工程”、“交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部分。 专注清华大学考研辅导https://www.doczj.com/doc/3d14570280.html,

清洁生产导论课程报告

清洁生产导论课程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二班 学生:卢智 学号:20112801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现代科学的发展愈发的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和铺张的浪费,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的紧俏,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仅在化工行业,绿色环保也体现在各行各业。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在清洁生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形势下,本课程阐明了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惟一途径的观点。课程中介绍了清洁生产的内容、特点、实施方法等相关的内容,并介绍了清洁生产与ISO14000及生态工业的关系,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指明了清洁生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目录 1.理论知识的了解 (1) 1.1清洁生产导论理论知识 (1) 1.1.1 清洁生产的初步认识 (1) 1.1.2 清洁生产概念与发展 (2) 1.1.3 清洁生产理论基础 (3) 1.1.4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4) 1.1.5 相关科学方法 (4) 1.1.6清洁生产法律与政策基础 (5) 1.1.7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 (6) 1.1.8 清洁生产审核 (7) 1.2 课后作业 (7) 1.3 课上讨论 (8) 2. 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2.1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10) 2.2清洁生产的可行性 (12)

清洁生产论文成稿

清洁生产工艺导论 课程作业 纺织印染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措施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文献综述 摘要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新需求以及消费者对纺织品的环保品质意识的日益增强 ,使得国内传统的印染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清洁生产是印染企业在新世纪中的立身之本 ,文章分析了我国印染业的生产现状和污染特点,提出了在印染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措施,以及印染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发展目标,认为要使我国印染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生态认证。 关键词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措施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印染业的迅速发展,而纺织印染行业又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印染企业排放的废水量大约为300~400万吨/日。近年来,随着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各种浆料染料和印染助剂的使用,使纺织印染废水呈现高色度、高生化需氧量、可生化性差等特点,给废水的处理增添了新的难度。印染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引人注目。入世后,随着纺织品配额限制的逐步取消,给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加上国内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实现全过程的清洁生产( 即绿色生态纺织品的生产) 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尤其是印染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行清洁生产,将是中国印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 清洁生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清洁生产是与传统的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战略完全不同的念,是在无废少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70年代初,美国曾实施“零排放”的雄心勃勃的规划,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引出了“废物最少化”的概念、政策和制度。1979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了在环境保护领域内进行国际合作的全欧高级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无废少废工艺和废料利用宣言这次国际会议基本上把西方国家提出的清洁工艺、清洁技术、少污染和无污染技术等统一为少废和无废工艺。清洁生产是在少废和无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内涵更加丰富。 清洁生产的实质就是预防为主的思想,即在工业生产中减少废物产生量,而不是在废物产生后再去想法治理。清洁生产实现预防为上的基本途径:以产品的设计,原材料使用,加强企业管理,改革工艺设备,有效的厂内物料循环等方面为核心,再辅以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手段, 将废物量的产生量能达到最小。末端处理则是最后的把关手段。由此可见,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清洁生产与我国正在倡导的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近似,是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的一项重大变革。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替代产品及情节的工艺和设备;(2)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料和能源;(3)强化工艺、设备、原料储运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管理,减少物料的流失和泄漏事故;( 4 )生产过程内部原料的循环套用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5) 结合技术改造,更新落后的、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6)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 7 )对必须排放的少量污染物进行高效、低废的处理和处置。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是一个多视角的概念,它可以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项制度;它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而发展、最终成为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清洁生产在系统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由一系列措施组合成为内涵不断发展的系列模式。

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 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1、清洁生产的含义 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概念剖析 2个特性:源头削减,持续改进 3个内涵:清洁的能源与原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清洁的产品 4个效果: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资源化) 清洁生产的益处 (1)提高效益 ①改善环境形象 ②降低末端处理费用 ③提高利用效率 (2)减少风险 ①对环境的风险 ②对人类的风险 ③对自身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

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治理的失控。 其原因在于: (1)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大中型综合建设项目,而忽略了小型工业企业生产污染的管理; (2)其主要评价污染物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控制措施一旦未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其有效性。 二、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益处: (1)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2)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3)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三、清洁生产分析思路 在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应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和实施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案。 4、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 (2)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找出产生废弃物的原因; (3)针对每一种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实验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 四、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由于环评和清洁生产均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有很好的结合

清洁生产导论 2

《清洁生产导论》课程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一班 姓名:唐艳 学号:20115481 教师:卢培利 时间:2013.11.5

《清洁生产导论》课程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信息安全姓名:唐艳学号:20115481摘要: 将综合预防污染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1989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正文: 经过半个学期《清洁生产导论》课程的学习,我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关注越来越多。我深刻的认识到全世界的环境现状是多么的恶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多么巨大。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正视环境问题,开展和学习《清洁生产导论》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清洁生产导论》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清洁生产的理论知识。在第一节课,通过对国内以及世界上出现的一些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了解,我深刻的认识到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这一方面,由于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越来越严重。从而衍生了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概括为:针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实施的综合性预防的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对于生产过程,它意味着充分利用原料和能源,消除有毒物料,在各种废物排出前,尽量减少其毒性和数量。对于产品,它意味着减少从原材料选取到产品使用后最终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的影响;对于服务,则意味着将环境的考虑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在联合国环境规划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系(2009)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 一、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1, 工业工程方向,工学学位) 二、培养方式 1、以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能力为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硕士 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 2、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计划),报系主管部门批准, 系主管部门应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研究生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科研工作中有成绩的教授或副 教授担任。 4、学制2年。 三、培养计划的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须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7(其中考试课程不少于19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9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学科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部分应在硕士生入学后三周内提交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1、公共必修课(9学分,考试) ●自然辩证法2学分考试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1学分考试 ●第一外国语2学分考试 ●数值分析A4学分考试 2、必修环节(2学分,考查) ●学术研究专题讲座1学分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要求:每个硕士生至少参加10次以上,每次写不少于500字的小结,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由导师确认签字后,自己保存,申请答辩时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记成绩。 3、学科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任选A、B课组中的一组,但本科为工业工程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选A课组。) A组 ●高级运筹学4学分考试 ●高级统计学2学分考试 B组

清洁生产教学大纲

《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引言 1.1清洁生产的由来 1.2清洁生产的概念 1.2.1清洁生产的定义 1.2.2清洁生产的内容 1.2.3清洁生产的特点 1.2.4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1.2.5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 1.2.6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对比 1.2.7国外清洁生产概况 1.2.8国外清洁生产概况 本章重点掌握清洁生产的定义、特点这、实施途径、意义。了解国内外清洁生产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清洁生产的实施方法 2.1实施清洁生产的程序 2.2实施清洁生产的步骤 本章重点掌握实施清洁生产的程序和步骤。 第三章清洁生产审计 3.1概述 3.2筹划和组织 3.3预评估 3.4评估 3.5方案产生和筛选 3.6可行性分析 3.7方案实施 3.8持续清洁生产 本章重点掌握清洁生产审计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及操作要点,掌握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方法。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第四章清洁生产技术与实施 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对某一组织的调查,提出清洁生产的技术和方案。 第五章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 5.1概念 5.1.1ISO14000产生背景 5.1.2ISO14000简介

5.1.3ISO14000的指导思想 5.1.4ISO14000系列标准实施的意义 5.1.5ISO14000推行的必要性 5.1.6ISO14000与国际贸易 5.2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 5.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 5.3.1ISO14001介绍 5.3.2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珠术语 5.4审核 5.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ISO14000的基本思想、实施的意义及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第六章生命周期评价 6.1引言 6.2生命周期的定义 6.3产品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6.4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6.5LCA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6.6LCA的局限性和今后的发展 6.7LCA应用实例 本章重点掌握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技术框架及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第七章生态工业 7.1生态工业学 7.1.1工业系统概念 7.1.2生态工业学 7.2生态工业园区 7.3生态工业园区与工业生物群落 7.4可持续的工业生态系统 本章重点掌握生态工业的概念及生态工业园。 第八章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8.1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 8.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8.3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掌握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第九章清洁生产实例 本章以学生自学为主,了解不同层次的清洁生产的实施思路,初步学会设计清洁生产激励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