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指导思想、政治保证、根本任务、职能作用、组织体制、对外交往、内在动力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提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于2005年7月2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把中国工会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会议认真学习党中央近期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当前中国工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决议》强调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国工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理论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指针。要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

并用以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全面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工会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工会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进一步提高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统一起来,把贯彻党的主张和反映职工的愿望结合起来,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3、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要自觉坚持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下行动,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要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愿望,解决职工群众困难,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力度,充分保障广大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推动形成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

会、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5、坚持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高度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是事关中国工会性质和工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是维护工人阶级队伍团结与工会组织统一的前提和基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旗帜鲜明地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始终不渝地坚持工会组织的统一,增强工人阶级的整体力量,更好地体现中国工会的特点和优势。

6、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工会对外工作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国家外交的总体部署,在国际工运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既学习和借鉴外国工会的有益经验,又不照搬外国工会的发展模式,广泛促进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双边和多边活动,更好地树立中国和中国工会的国际形象,扩大中国和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

7、坚持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创新是工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要努力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适应时代发展进行理论创新,围绕激发活力进行体制创新,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工作创新,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上七条是中国工会长期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是广大

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涵必将不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全国总工会在十五届六次执委会议上通过了《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要求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活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一、深刻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地位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定不移地走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事关中国工会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以劳动关系为基本的活动领域,以协调劳动关系为基本任务,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工会才能充分发挥这种作用,真正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第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在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党同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大任务。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开创工会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给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适应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设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是,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在相当长时间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使得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难能可贵的正确认识没能贯彻和坚持下去,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悲剧。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千帆竞发,中国落在了时代大潮的后面。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同时开始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新思考。1982年在为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就是围绕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的。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无比生动的、辩证发展的进程,是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13亿中国人民稳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已经照临东方的地平线。 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8年我国GDP已经超过30万亿元,居世界第3位,比1978年的世界第10位上升了7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近6%。30年间GDP年均增长9.8%,较之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0%快3倍多。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 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陷入低潮。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帜,满以为经过短暂“休克”之后就可复苏重生。然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有的至今难出低谷。结果证明,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并非济世良方。“新自由主义”不但害了亚洲、拉美、苏联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最终连兜售者自己也自食苦果。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风景这边独好”,展现出勃勃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目光。近几年来,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中国发展道路”的议论十分热烈。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例如,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就是相互的:社会建设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影响到社会建设。近些年来,由企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垃圾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但是,我们党意识到这类问题

的严重性,努力采取措施,使这类群体事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就会不断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就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意义重大,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指导思想、政治保证、根本任务、职能作用、组织体制、对外交往、内在动力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提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于2005年7月2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把中国工会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会议认真学习党中央近期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当前中国工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决议》强调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明确了新形势下中国工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理论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指针。要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

并用以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全面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工会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工会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进一步提高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统一起来,把贯彻党的主张和反映职工的愿望结合起来,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3、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要自觉坚持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下行动,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要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愿望,解决职工群众困难,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力度,充分保障广大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推动形成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及成就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内容及成就 【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袭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国兴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了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掌握为了完成这一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坚定的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内容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的国家的领导阶级。首先,我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

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3.个体户 4.私营企业主 5.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6.自由职业人员 新的社会阶层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

实践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实践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尊桥小学方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中的具体道路。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之路,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拓展。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经过长期探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我国工会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民主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会开辟了中国特色工会的革命发展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会又开始对自身建设和发展道路进行探索,尽管走过弯路,但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在新的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我国工会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强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工会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工人解放的主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关于工人阶级组织与政党的关系,关于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等原理,揭示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规律,为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不仅开辟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而且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社会主义工会思想,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存在的基础和条件的理论;关于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支柱,是共产主义的学校的思想;关于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承担着维护无产阶级国家整体利益和广大工人群众的具体利益职能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与中国工会运动相结合,领导我国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基本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几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新时期的工会建设和发展,有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探索,在工会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2005年7月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会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高二生物选修3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在基因工程中,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中,一般需使用( A.同种限制酶 B.两种限制酶 C.同种连接酶 D.两种连接酶 2.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有( ①大肠杆菌②枯草杆菌③结核杆菌④动植物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质粒都可作为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成分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4.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

A.细菌质粒 B.噬菌体 C.动植物病毒 D.细菌核区的DNA 5.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 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6.不是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7.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基因的工具是( A.限制酶和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酶 D.连接酶和运载酶 8.下列哪项叙述不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A.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B.决定宿主细胞的生存 C.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D.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 9.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 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和选择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10.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这 里的基因探针是指( A.用于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 B.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的决议 【法规类别】劳动工会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中华全国总工会 【发布日期】2005.07.04 【实施日期】2005.07.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团体规定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二00五年七月四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六次全体会议通 过) 为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工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六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工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决议。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地位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定不移地走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事关中国工会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战略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能否抓住新机遇、赢得新挑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工会组织的重大考验。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前保持清醒、站稳立场,才能在繁重艰巨的国内任务面前找准方位、发挥优势,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党同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重大任务。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发挥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作用,更好地发挥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维护者作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团结和凝

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 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 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哲学。它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 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 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 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第四,科学社会主 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 而绝非一成不变的。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对于“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层面来看,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从制度层面来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完 善着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机制。从发展经验上来说,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坚持以人为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八)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单项选择题 1.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B.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C.知识分子 D.我国社会新阶层 【答案】A 【解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答案是A。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 A.根本方针 B.基本立场 C.根本原则 D.最高宗旨 【答案】A 【解析】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因此.正确答案是A。 3.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正确答案是A。 4.党总结了建国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B.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 C.十二大之后 D.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 【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总结了建国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因此,正确答案是A。 5.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的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出现的新阶层 【答案】C. 【解析】知识分子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

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宣传实践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发展道路网络征文 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 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虞峻智 胡锦涛在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谈到做好工会工作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工会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心全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切实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满腔热忱地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关键期,加快转型升级攻坚期,社会关系矛盾凸显期,职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工会切实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清新形势,践行新使命,增创新方式,立足新服务,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维好权谋好利,以更好的团结群众职工,更好的凝聚力量,更好的推进改革深入发展,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认清新形势,站稳落脚点。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职

工队伍日趋壮大,内部结构日益复杂,职工群众工作面临新问题,劳动关系出现新变化,工会组织要适应工作的内容、对象、范围、环境变化的新特点,迫切强化自身,创新组织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丰富活动方式,深刻认清当前形势,[2]把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护,从而促进我们党同工人阶级保持血肉联系,从而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实践雄辩证明工会的落脚点在于职工群众、血脉在职工群众、力量在职工群众。 践行新使命,找准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工会的必由之路,充分地发挥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体制优势、工作优势,卓有成效地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在新时期完成新使命的关键。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了解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实反映职工群众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真正为职工群众解难题,推进工会与职工群众共存,推动企业发展与职工群众共进,推进社会发展成果与职工群众共享。 增创新方式,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维好权。[3]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同时,更应创新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为职工群众提供维权服务。“主动维权”主动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帮助他们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实现从事后介入的被动维护向提前参与的主动维护转变。“依

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它在本质上与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根本性区别。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它时而把马克思主义同宗教原则等并列为自己的信仰基础,时而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原则,时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精神。但无论怎样变来变去,其指导思想都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完全从自己的纲领中排除了出去。民主社会主义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指导思想对话,提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这是从理论层面的一种区别。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以质与量都占优势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对于强国富民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尽管由于目前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良性发展。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在不改变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条件下加以实现,他们认为生产资料主体结构并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一种根本性标准,他们主张在维持私有制这种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并维护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财务分配制度。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搞多党制,不搞三权分立。而民主社会主义已经否定了党的相对性,他们宣称他们的党是具有不同信仰、具有不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们反对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主张构建一种资产阶级多党轮流执政的国体,他们反对民主集中制,主张在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原则。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学习、宣传、研讨活动计划》 崇川区总工会 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促进工运理论研究深入发展,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区总开展“践行价值观、当好主力军、喜迎十八大”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从2012年7月至12月底,在全区工会系统开展专职工会干部、工运理论学习研究小组成员及全体工会会员的学习宣传和理论研讨系列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全区工会会员要认真开展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活动,围绕《学习读本》把诵读原文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同时各级基层工会可通过宣传橱窗、内部刊物、流动字幕、网站等阵地,对广大职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用报告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深刻领会、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各中间层次工会要认真拟定宣讲方案,深入到企业、班组开展宣讲活动。掀起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热潮。(7月份) 2、举办全区工运理论学习报告会。聘请《工人日报》高级理论专家白青锋主任授课辅导(时间待定)。实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程。7月份组织新任工会主席培训、10月份组织工会干部赴省总培训、11月份组织企业工会干部培训。 3、分片区召开专职工会干部理论学习交流会。东片区学习组负责人:张晓音。所属中间层次工会为学田、观音山、狼山、钟秀、文峰、城东、

教育、餐饮行业。西片区学习组负责人:凌义。所属中间层次工会为任港、和平桥、新城桥、虹桥、开发区、景区、机关、直企、环卫处。学习会每季度一次,以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主题,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为主线,紧紧围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工会理论研究的工作水平。(8月—12月份) 4、在区工会QQ群开辟专栏。组织全区工会干部和工会会员用实名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800字以内),同时开展网上学习讨论活动,将优秀作品发布在区工会网站上用实名制开展切磋、讨论。区工会从8月份开始,每月月初制定讨论主题、月底回顾总结并作活动评议。积极参与者年底区总给予适当表彰奖励。(7月—11月份) 5、全体区工运理论学习研究小组成员,要求每季度确保完成1篇理论文章或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其他工会干部半年完成1篇理论文章。由各中间层次工会负责落实。内容要求:观点鲜明、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方向上,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践行价值观、当好主力军、喜迎十八大”实践活动主题和涉及职工与工会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在研究方式上,强化深入基层调研力度,力求在实践探索中完成研究课题;在研究成果上,突出指导性和实效性,推动理论成果向实践成果转化。文章1000字左右。(7月—12月份) 6、开展年度调研论文及学习心得体会文章的评选、表彰活动。邀请工运理论专家进行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文章和调研成果进行表彰,由区总年终择优编印成册,并向工会系统各类刊物推荐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适时召开表彰会议,组织获奖人员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年底)以上各项活动纳入中间层次工会季度及年终工作考评。 2012年7月3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 农民工数量已超城镇居民构成的传统产业工人(教学引导案例) 背景资料: 据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介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农民工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那么,农民工究竟该姓“农”还是姓“工”呢?这一读物在回答此问题指出,必须从农民工队伍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答案。 20多年来,农民工队伍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农的季节工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土地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取得工资收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业已占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 2003年9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加入工会被首次写入这次大会的报告。2004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一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读物指出,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确认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有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对新生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进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农民工,这一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这本读物如是说。 (来源:中新网,2006年08年04日) 案例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你如何看待农民工?农民工是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分析点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我的人生规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我的人生规划 对社会现状的简单分析: 经济: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的提高。市场经济体制也在日益完善,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的大好机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关键时期”,之所以称之为“关键时期”,是因为这一阶段正是我国经济模式从“转型”到“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模式;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下的模式;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是以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为核心的模式;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模式;五、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是有灵活创新机制的模式。 文化:在这里主要分析我们青年一带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为世俗所推崇的今天,理想化、浪漫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现实激烈地冲突着,这使得不少年轻人更关注消费、追赶时髦,很难再沉浸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中。吃着同一的洋快餐食品,向往着雷同的时尚休闲活动,年轻人几乎按照同一模式过着貌似繁华热闹,实则个性丧失的生活。他们把文化诉求的目的归结为娱乐、消遣、追求感官刺激和非理性的文化享受。这其实也暗含了在当下,随着泛政治化的文化结构被经济至上的文化权威所取代的同时,一些年轻人在追求自我选择的过程中,在心理的深层上,却深感文化价值目标的缺失,甚至失去了社会行为的某些价值标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价值观始终带有它鲜明的民族印迹,并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与内容,为其民族的崛起和腾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代青年文化价值的选择,一方面将接受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一切文明成果的熏陶,并与其蕴涵的价值观有所趋近。另一方面,当代青年将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势,提升对本土文化在客观比较中深刻的认识,与其蕴涵的价值观高度认同,从而影响世界。 人才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以至于许多地方、许多行业闹起了中高级人才荒。一边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边是人才荒,这一尴尬现象既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之快,也反映出中国在成功应对人才需求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此项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才在未来几年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到2010年,第二产业人才缺口数字最大,将达到1220万人。而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其中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精算、数字媒体、物流、心理咨询等,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高级专业人才、顶级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金融保险人才也相应出现紧缺现象。此外在以下一些方面也缺很多的准业人才:信息技技术人才,网络服务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数据管理人才,管理人才,贸易人才,经纪人才,金融人才,律师人才,教育人才,医疗保健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