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胃肠疾病动物模型

1、急性胃炎动物模型

(1)酸制剂诱发急性胃炎模型:Wistar大鼠,雄性,300g,大鼠禁食24h,在清醒状态下,用下述试剂或物质灌胃:①水杨酸制剂(如20mmol/L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溶液)按100mg/kg体重灌胃;②2ml10mmol/L的醋酸或2ml不同浓度的盐酸(1、10、100mmol/L);

③2ml同种动物胆汁或2mmol/L的牛磺胆酸;④2ml15%的乙醇。4h 后处死动物,剖检可见胃内发生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胃粘膜表面有浅表糜烂、出血,粘膜层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2)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碱性肠液倒流入胃,刺激胃粘膜可引起炎症,即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手术后。本法取上部小肠的碱性肠液注入已结扎幽门的同种大鼠胃内,使之对胃粘膜产生持续刺激,形成胃炎。

动物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制备上部小肠液,向胃内注入小肠液,2 ml/只(正常对照组注入2 ml生理盐水)。缝合腹壁,腹腔注射阿托品5 mg/kg体重,以抑制胃液分泌,利于胃粘膜损伤模型的形成。处死大鼠,开腹,结扎贲门,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量胃重,以胃湿重/体重之比(胃系数)表示胃水肿程度。肉眼观察并计数整个胃粘膜出血点数,作为损伤指数。

模型组动物胃系数和损伤指数明显增加,肉眼观察模型组胃粘膜

充血、水肿,皱襞减少,颜色暗红,并有大量散在出血点。

2、慢性胃炎动物模型

(1)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酗酒、用药不当、饮食习惯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是此病的主要病因。组织病理学是评价造模成功的最主要指标,主要观察和测量胃粘膜厚度、粘膜肌层厚度、腺体数量、壁细胞数量、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程度和肠化生发生率等。

综合法一:胆汁(去氧胆酸钠)+热水+主动免疫

综合法二:去氧胆酸钠+热糊+主动免疫

综合法三:去氧胆酸钠+酒精+氨水+吲哚美锌

3、动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模型

(1)X线胃局部照射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选用5~8周龄的Wistar 或JCL/SD大鼠。大鼠麻醉后置于X线光束下,动物体用0.6cm厚的铅皮加以保护,铅皮中央正对胃区处留有直径1.8cm的小孔,经此孔进行X线照射,照射剂量每次5Gy,每日1次,共6次。

(2)X线照射和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联合诱发鼠胃粘膜肠化生模型:5周龄SD雄性大鼠,先用X线照射,每次0.5Gy,每日1次,共6次,8周后投给50ug/m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4个月,观察至第15个月时,其肠化生发生率可达100%。

(3)烷基硝基亚硝基胍类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随着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致癌性依次减弱,但诱发肠化生的能力依次增强。其中丙基硝基亚硝基胍(PNNG)是目前诱发动物胃粘膜肠化生较为理想的药

物。实验动物一般选用4~6周龄,体重100~200g的雄性大鼠,饮水中加药,饮水瓶涂成黑色或以锡箔纸包裹,以免致癌物遇光分解。药物先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配置成浓度为1g/L的储存液,4℃保存,每天用前再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让动物自由饮用。所用剂量为50~83ug/ml,投药时间为16~20周。

(4)PNNG诱发犬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选用3周岁,体重11kg左右的Beagle犬自由饮用150ug/mlPNNG溶液40周,后改为自来水。第128周左右可出现典型的肠化生,无论胃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均与人类胃粘膜肠化生相类似。

(5)带蒂胃壁瓣肠移植大鼠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选用体重180~200gWistar大鼠,常规麻醉后打开腹腔,于大鼠腺胃前壁正中部取一大小约1.5cm*1cm棱形胃壁瓣,保留胃小弯侧血管2~4条,0/7号线缝合胃壁。分别在十二指肠中部、空肠末端及中结肠纵形切开场管,切口长约1.5cm,0.05%洗必泰沙条清洁伤口、将棱形胃壁瓣粘膜面向着肠腔进行侧侧吻合,0/7号线连续缝合,腹膜腔内放入09%NaCl溶液5ml,常规关闭腹腔。术后第3个月时,移植至空肠和结肠的胃壁瓣粘膜即显示有肠化生,术后6个月,移植到肠道各段的胃壁瓣粘膜均可见广泛的肠化生。实验动物的肠化生模型可用于:①研究胃粘膜肠化生发生的原因及组织来源;②探讨胃粘膜肠化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③胃粘膜肠化生逆转治疗药物的筛选和疗效观察。

4、幽门螺旋杆感染动物模型

(1)Hp感染悉生小猎狗模型:给予106~109cfu的Hp菌液经口感染

悉生猎狗,组织学检查胃粘膜可见局灶性或弥散性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并伴有轻至中度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与人的胃炎相似,中性粒细胞是持续存在的,而在悉生小猪则是短暂存在的。人和猪的Hp感染通常局限在胃内,而在小狗除胃以外,在胃肠道其他部位如咽部、食管、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也检出Hp。用狗作为模型的优点在于,在无菌条件下可饲养数年,而且容易发生自发性溃疡,而猪在长到40~60d时,由于体积大,不宜在无菌条件下饲养,另外因为易于受到饮食和应激的影响而发生溃疡,因此用于溃疡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受到限制。

(2)Hp感染家猪模型:试验猪在实验前经检查无Hp存在。经西咪替丁抑酸处理后给予Hp口服感染,每天3次,每次3ml共4d,可在胃窦和胃体检测到Hp,并可产生与人类组织学相同的慢性活动性胃炎。

(3)Hp感染小鼠模型:109cfu的Hp菌液经口感染无特异病原CD1小鼠、BALB/c小鼠和普通级CD1小鼠,1周后及其后的4~8周内,小鼠体内可查到程度不同的感染,其胃粘膜的病理变化与人感染Hp的变化相似,主要表现胃胃腺体消失,上皮细胞脱落,溃疡形成及粘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此模型可用于观察Hp感染的病理过程及细菌疫苗应用的研究。

5、消化性溃疡动物模型

(1)应激性大鼠溃疡模型:大鼠禁食24h,将动物固定于特制的木板上,垂直浸入水浴中,水深平剑突,24h后取出,脱颈处死,打开

腹腔,结扎胃门和幽门,胃内注入1%甲醛溶液8ml,将胃取出浸入甲醛溶液中,30分钟后沿胃大夸剖开,测量每个溃疡长径,计算全胃溃疡长径之和为胃溃疡指数。此模型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可用于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和粘膜保护药物的研究。

(2)组胺性大鼠溃疡模型:大鼠禁食24h,腹部皮下注射磷酸组胺50mg/kg,2h后在重复注射依次,3h后处死动物,按前述方法固定胃和记录溃疡指数。此方法可同时诱发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发生溃疡。可用于溃疡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

(3)水杨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大鼠禁食24h,灌胃给水杨酸100mg/kg体重,4h后脱颈处死,按前述方法固定胃,在普通放大镜下记数腺胃出现的溃疡点数目,以出血点个数为观察指标。

(4)利血平性小鼠溃疡模型:小鼠腹部皮下注射利血平5mg/kg体重继续禁食18h,脱颈处死,解剖取胃,固定标本,用解剖显微镜记数胃溃疡个数。

6、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1)大鼠乙酸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乙酸属有机酸,与肠粘膜接触可直接导致炎症损伤。选用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g,实验前禁食16h,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导管经肛门插入结肠内8cm,注入8%乙酸2ml,20s后立即注入5ml生理盐水冲洗。其病理特点为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出现糜烂,严重者可见溃疡形成。但早期仅见单纯急性炎症,病变进展及愈合均迅速。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相似。其优点为制模简便,重复性好,经济实用,但

不能反映人类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变化。

(2)聚糖硫酸钠诱发小鼠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选用无特定病原菌CBA/J(H-2K)或BALB/c(H-2d)雄性小鼠,8~9周龄。饮水中给予5%~10%葡聚糖硫酸钠(DSS)饮用8~9d,即可看到结肠黏膜炎细胞浸润、多发性糜烂、隐窝脓肿等急性炎症表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可先给予5%DDS饮用7d,再饮用自来水10d,如此3~5个循环,结肠粘膜不仅有糜烂、炎性细胞浸润,且有淋巴滤泡形成及粘膜再生改变,部分粘膜出现异型增生,此模型病理改变类似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不仅可用于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的研究,而且适用于与结肠癌相关的研究。

(3)免疫学方法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选用Wistar大鼠,体重120~130g。取一只健康大鼠的结肠内容物,划线于伊红-美蓝平板,37摄氏培养24h,取典型菌落扩增并做数值鉴定,确定为大肠杆菌后,冰箱保存备用。免疫前提取菌种扩增,用福尔马林杀死细菌,生理盐水洗两次并调浓度为 1.2*108/ml。免疫动物分别于第1,10,17,24d共接受4次免疫。第一次于后足处注射细菌悬液0.2ml;第2、3次分别于腹部和背部皮下多点注射0.4ml和0.6ml;第4次腹腔内注射1.2ml。结肠病理改变可见粘膜水肿、炎细胞浸润及血管炎改变。粘膜内可见多处隐窝脓肿及溃疡形成,同时可看到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和免疫复合物增加。此模型采用大鼠的正常菌群为抗原,不需引入外源物质,比较接近于正常情况。此方法制模简便,抗原来源方便,便于推广,可用于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

(二)肝、胆疾病动物模型

1、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任何可引起肝损伤的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肝脏,均可产生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严重时发生肝硬化、肝癌等。基于此原理建立了许多肝纤维化模型、化学性损伤模型、免疫性模型、生物学模型、乙醇性模型和营养性模型。每种方法因致病因素不同,给药途径不同,产生肝硬化的机制、纤维化出现的早晚、稳定性、出现率、重复性及机体自然患病过程相似程度等不尽相同。

(1)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免疫性纤维化产生的机制是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白蛋白和血清的大分子物质,作为异种抗原进入大鼠体内后,刺激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IC可激活补体,由于抗原的反复、长期刺激,过量的免疫复合物来不及被清除,沉积于肝脏的血管壁内外,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造成肝损伤,形成广泛的进行性慢性炎症病变。如此反复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纤维增生等变化,最后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动物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30g左右。取猪血清0.5ml,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共8次。大鼠于第3周出现较多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第4周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束,呈侵袭性生长,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之间相互延伸,发生肝纤维化。该模型的特点:①肝纤维化出现的早,出现率高达86.7%;②对动物整体损伤轻微,动

物毛发光泽、生长、发育情况与正常无区别;③肝纤维化组织中大量胶原增生,故Ⅲ、Ⅳ型前胶原的mRNA增多。

(2)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30g 左右,用硫代乙酰胺腹腔内注射,第1次20mg/100g体重,从第二次其起12mg/100g体重,每周注射2次,共8周。硫代乙酰胺腹腔内注射第3周,在肝小叶间中间带出现大片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变性、坏死的细胞数和严重程度明显超过猪血模型。6周后出现增生的纤维束,纤维增生明显晚于和少于猪血清肝纤维化模型。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中肝细胞变性坏死,比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严重且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在其大鼠肝纤维组织中有Ⅰ型胶原的mRNA增多,转化因子β1明显增多。

(3)四氯化碳肝硬化动物模型:Wistar或SD大鼠,体重180~200g,皮下注射40%~50%四氯化碳油溶液,每周2次,第2周始,隔日以20%~30%乙醇1ml灌胃,饲以单纯玉米面,共10周。试验中大鼠成活率60%~80%。四氯化碳所致高胆固醇饮食大鼠肝硬化是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可靠且复制时间短,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适合于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

2、胆石症动物模型

(1)食饵法:①选用叙利亚仓鼠,50~60g左右,基本食饵的特点为高糖,不含不饱和脂肪酸。食饵配制方法:蔗糖74%,酪蛋白21%,食盐4.4%,胆碱0.1%,浓缩鱼肝油0.5%。按每只仓鼠每日5~9g,分两次喂养,同时每周喂青菜、麦芽1~2次,以补充维生素等,维

持动物生命。14~21d仓鼠胆囊内形成明显结石,22d后成石率高达100%。②选用雌性豚鼠,体重250~00g。成石饲料的配制:在基础食物中加入酪蛋白1%,蔗糖1.5%,猪油1%,纤维素1%,胆酸0.02%,胆固醇0.05%。2个月后在90%的豚鼠胆囊中可可产生以胆色素为主的结石,其成分和结构与人类的胆色素结石相似。③选用成年家犬,成石饲料成分:50%蔗糖、10%酪蛋白、20%玉米淀粉、5%动物油、1%胆固醇,辅以矿物质和维生素,特点为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其中胆固醇为关键成分。12周后结石成石率达100%,结石为胆色素结石。

(2)感染成石法:健康成年家兔,大鼠或家犬,采用无菌条件下剖腹术,显露十二指肠,从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插入一塑料管进入胆囊,从中注入蛔虫卵。7个月后胆囊呈慢性炎症,囊内结石形成。此模型除用于防治疗研究外,还可进行有关胆系感染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分析与观察研究。

(3)狭窄成石法:可选用健康的成年家兔、家犬或猴,其中家兔的诱变率高。

胆囊结扎法:健康成年家兔,无菌条件下剖腹手术,分清胆管与肝管,用银夹适当的夹住胆囊颈部以产生部分梗阻。6个月后胆囊中有明显的结石形成。

胆总管结扎法:家兔剖腹后显露胆总管,在十二指肠上缘处预先经双鲸蜡基-26烷磷酸钠浸渍外敷纤维素黏胶的细带松松结扎一道。4个月后出现胆总管狭窄或完全梗阻,70%~80%出现胆囊结石,这

种结石质软,色深,有的属于纯胆色素结石,但大多为含胆色素与胆固醇的混合结石,此实验模型可用于进行胆色素混合结石的发病学与防治研究。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胃肠疾病动物模型 1、急性胃炎动物模型 (1)酸制剂诱发急性胃炎模型:Wistar大鼠,雄性,300g,大鼠禁食24h,在清醒状态下,用下述试剂或物质灌胃:①水杨酸制剂(如20mmol/L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溶液)按100mg/kg体重灌胃;②2ml10mmol/L的醋酸或2ml不同浓度的盐酸(1、10、100mmol/L); ③2ml同种动物胆汁或2mmol/L的牛磺胆酸;④2ml15%的乙醇。4h 后处死动物,剖检可见胃内发生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胃粘膜表面有浅表糜烂、出血,粘膜层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2)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碱性肠液倒流入胃,刺激胃粘膜可引起炎症,即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手术后。本法取上部小肠的碱性肠液注入已结扎幽门的同种大鼠胃内,使之对胃粘膜产生持续刺激,形成胃炎。 动物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制备上部小肠液,向胃内注入小肠液,2 ml/只(正常对照组注入2 ml生理盐水)。缝合腹壁,腹腔注射阿托品5 mg/kg体重,以抑制胃液分泌,利于胃粘膜损伤模型的形成。处死大鼠,开腹,结扎贲门,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量胃重,以胃湿重/体重之比(胃系数)表示胃水肿程度。肉眼观察并计数整个胃粘膜出血点数,作为损伤指数。 模型组动物胃系数和损伤指数明显增加,肉眼观察模型组胃粘膜

充血、水肿,皱襞减少,颜色暗红,并有大量散在出血点。 2、慢性胃炎动物模型 (1)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酗酒、用药不当、饮食习惯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是此病的主要病因。组织病理学是评价造模成功的最主要指标,主要观察和测量胃粘膜厚度、粘膜肌层厚度、腺体数量、壁细胞数量、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程度和肠化生发生率等。 综合法一:胆汁(去氧胆酸钠)+热水+主动免疫 综合法二:去氧胆酸钠+热糊+主动免疫 综合法三:去氧胆酸钠+酒精+氨水+吲哚美锌 3、动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模型 (1)X线胃局部照射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选用5~8周龄的Wistar 或JCL/SD大鼠。大鼠麻醉后置于X线光束下,动物体用0.6cm厚的铅皮加以保护,铅皮中央正对胃区处留有直径1.8cm的小孔,经此孔进行X线照射,照射剂量每次5Gy,每日1次,共6次。 (2)X线照射和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联合诱发鼠胃粘膜肠化生模型:5周龄SD雄性大鼠,先用X线照射,每次0.5Gy,每日1次,共6次,8周后投给50ug/m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4个月,观察至第15个月时,其肠化生发生率可达100%。 (3)烷基硝基亚硝基胍类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随着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致癌性依次减弱,但诱发肠化生的能力依次增强。其中丙基硝基亚硝基胍(PNNG)是目前诱发动物胃粘膜肠化生较为理想的药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 常选用大鼠、豚鼠或猴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氨水、烟雾等)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现发现猪粘膜下腺体与人类相似,且经常发生气管炎及肺炎,故认为是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较合适的动物。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与人类相似的气管腺体肥大。 (二)肺气肿模型 给兔等动物气管内或静脉内注射一定量木瓜蛋白酶、菠罗蛋白酶(Bromelin)、败血酶(Alcalas)、胰蛋白酶(Trypsin)、致热溶解酶(Thermolysin),以及由脓性痰和白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溶解酶等,可复制成实验性肺气肿。以木瓜蛋白酶形成的实验性肺气肿病变明显而且典型,或用瓜蛋白酶基础上再加用气管狭窄方法复制成肺气肿和肺心病模型,其优点是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猴每天吸入一定深度的SO2和烟雾(烟草丝50g,持续2.5小时),一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这种模型比较符合人的临床发病规律,有利于进行肺气肿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还可用1%三氯化铁水溶液1~3ml,自兔耳静脉注入,每周2~3次,可在短期内造成肺心病模型。 (三)肺水模肿型 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中毒性肺水肿,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肺气肿。麻醉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肺水肿。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家兔(1.5~2kg)耳静脉注入1:1000肾上腺素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肺水肿并在5~15分钟死亡,肺系数自4.1~5g/kg 增至6.3~12.5g/kg;5mg肾上腺素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死亡,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氯仿(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

实验二: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

实验二: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 (一)、实验目的: 掌握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二)、实验内容: 1.动物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诊断; 2.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病例诊断与治疗等。 (三)、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 1.发病情况 某犬场饲养黑背犬和圣伯纳犬,2000年9月,发现两条青年犬出现轻度的呕吐和腹泻,随后相继多条犬发病,导致89条5-11周龄幼犬发病、其中65条死亡,成年种犬未见发病。 2.主要临床表现 食欲废绝、早期发烧40-40.5、第三天后体温或高、或正常、或降低。呕吐、呕吐物有白色或黑绿色,其中17例呕吐前,1小时,一切正常,12小时出现血便,腹泻(水样、粘液样、黄红色)、随后进一步加重,为水样血便、腥臭难闻、肠鸣如雷、腹痛、脱水、皮肤松驰、体温大多不高,部分表现腹部卷缩、萎靡虚弱、出现呼吸困难、和死亡为临床症状。3.剖检 剖检可见腹腔积液。 主要见于空肠、回肠(即小肠中、后段)。血液粘稠暗紫,严重的肠管外观紫红,浆膜下充血、弥漫性出血,黏膜坏死、脱落;肠管扩张,内容物水样,混有血液和粘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还有1例肠套叠(11周龄)、1例由肠套叠引起的脱肛(8周龄),其长度分别为17cm和11cm;肝脏表面广泛出血,高度肿大,切面结构模糊;脾脏有红色斑点,出血或梗死;全身淋巴结和胸腺充血、出血;心脏质地基本正常但柔软,心表面血管高度怒张;有1例心肌纤维受损,可见出血性斑纹;左右心房肿大,心房有血液;右心室有凝固不良的血液,内膜有出血点,有凝血块,两侧心肌同时有出血现象,冠状沟无脂肪。肺脏肿大,边缘变钝,切面有黄色液体流出,切面色彩不匀,局部出血;肾脏肿大,包膜紧张,表面花斑状。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发病第三天采血,发现白细胞为4000-5000个/mm3. 潜血检查均为阳性; 心脏、肝脏细菌学检查,无细菌; 要求: ●初步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如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那些相关检查; ●分析疾病的发展及预后; ●按病程制定治疗原则,并提出治疗措施; ●每人规范写出治疗处方一份 (四)、分析讨论题: 胃肠炎的治疗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答:一、牛、羊消化系统特点: (一)口腔:黏膜角质化。 1、唇:鼻唇镜(上唇与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羊)鼻镜。 2、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3、齿:无上切齿,有齿垫(齿板)。 4、腭褶上有锯齿状突起,软腭不发达、利反刍。 5、舌:舌尖灵活,舌根和舌体较宽厚,有舌圆枕,无叶状乳头,有锥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十几个,位于舌根两侧)。 6、腮腺:呈倒三角形,开口于上第五臼齿相对处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羊开口于第3、4上臼齿)。下颌腺:“V”字型,开口于舌下肉阜 (二)咽:无喉囊、无咽后隐窝。 (三)食管:全长均为横纹肌,受意识支配,利反刍,食管口开阔。 (四)胃: 胃的组成:多室混合胃。 各个胃特点: 1.瘤胃 (1)位置:占据腹腔左半部,其下部有小部分伸到腹腔右半部,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腔前口。左侧面(壁面)与左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内脏相接触。 (2)外部形态:前后稍长,左右略短的椭圆形囊,占腹腔3/4。左、右纵沟,前、后沟,后背、后腹冠状沟分别将瘤胃分成背、腹囊,瘤胃前庭、瘤胃隐窝,后背盲囊、后腹盲囊。

(3)粘膜(3)粘膜面:瘤胃乳头(肉柱无)和肉柱(由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4)入口(4)入口:贲门。 出口:瘤网口 2.网胃 (1)位置:瘤胃前下方,正中失状面上,前邻接膈,与第5、6肋间相对。(2)外部形态:前后稍扁的椭圆形囊,最小的。 (3)粘膜面:网格状,似蜂房,又称“蜂巢胃”。 (4)入口:瘤网口。 出口:网瓣口。 (5)食管沟:位于瘤网胃壁内表面,起自贲门,沿瘤网胃右侧壁下行直达网瓣口。由左、右唇和食管沟底组成。 意义:当幼畜吮吸乳汁或喝水时,两唇闭合成管,奶水通过食管沟-瓣胃沟直达皱胃,防止进入瘤胃而奶变酸,引起拉稀。注意:成畜不闭合。 3.瓣胃 (1)位置:右季肋区,瘤网胃右侧偏下,7-11肋间。 (2)外部形态:球形、坚实。 背侧:大弯 腹侧:小弯,有入口和出口。 (3)粘膜面:瓣叶(分四级),吸水力强,干燥,又称“百叶干”。 (4)入口:网瓣口 出口:瓣皱口

疾病动物模型(特选借鉴)

疾病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

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九节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造血系统疾病(Disease of hematopoietic system),除了地中海贫血等少数疾病具有明确的病因以外,再盛赞该性贫血等大多数疾病都还没有明确的病因,造血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就成为研究造血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和新药研究的基本工具。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配方配制,采用EDTA 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系统退行性变,红骨髓总容量不断减少,黄骨髓不断增加,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存在四种假说:(1)“种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造血干细胞存在某种内在缺陷有关。(2)“土壤”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的造血微环境存在某种缺陷,对造血支持不良有关。(3)“虫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免疫反应、药物、病毒损伤造血干细胞可致再障发生。(4)“遗传”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具有遗传易感性。 目前,再障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都需要大量的

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除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可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和脂肪都是较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消化,分解成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饲料在消化道内的这种 分解过程叫消化。饲料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为饲料通过的管道,起始于口腔,经咽、 食管、胃、小肠、大肠,止于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唾腺,肝、胰、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系统根据其不同结构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单胃类包括单胃肉食类、单胃杂食类和单胃草食类。 2?反刍类 3?禽类 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动物按其采食习性可分为肉食类,如狗、猫等;杂食类,如家禽、猪等;草食类,如牛、马、羊、兔等。它们消化道的构造和功能均有差异,但是它们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却具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其消化方式主要归纳为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口腔中的物理性消化。动物口腔内饲料的消化主要是物理性消化。它主要靠动物的咀嚼 器官一一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增加食物的表面积,使其易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部位。 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靠喙采食饲料。喙也能撕碎大块食物。鸭和鹅为扁平状的喙,边 缘粗糙面具有很多小型的角质齿,也有切断饲料的功能。饲料与口腔内分泌的黏液混合,再吞咽入胃进行酶的消化。猪口腔内牙齿对饲料的咀嚼比较细致,咀嚼时间长短与饲料的柔软 程度和猪的年龄有关。一般粗硬的饲料咀嚼时间长,随猪年龄的增加,咀嚼时间相应缩短。 非反刍草食动物,马主要靠上唇和门齿采食饲料,靠臼齿磨碎饲料,咀嚼比猪更细致。咀嚼时间愈多,饲料的润湿、膨胀、松软愈好,愈有利于胃内继续消化。草食性的家兔,靠门齿切断饲料,臼齿磨碎饲料,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而吞咽。该类动物的饲料饲喂前适当切短,有助于动物采食和牙齿磨碎。 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咽到瘤冒。饲抖在瘤胃受水分及唾液的浸润被软化,休息时再返回口腔仔细咀嚼。这是反刍动物特有的反刍现象,也是饲料在口腔内进行 的物理性消化。经反刍后的食糜,颗粒很细,有利于微生物的进一步消化。 胃肠内物理性消化饲料在动物胃、肠内的物理性消化,主要靠管壁肌肉的收缩,对食糜进行研磨和搅拌。家禽靠肌胃壁强有力的收缩磨碎食物,鸡饲料中有少许砂石,更有利于肌胃机械性的磨碎饲料。 2、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对非反刍动物的营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各种消化酶均有其专一作用的特征,可以将酶分为3类: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是淀粉酶,分解蛋白的是蛋白酶,分解脂类的是脂肪酶。 不同种动物同一部位消化酶分泌的特点不同,动物口腔分泌物中通常含有黏液,用来润湿食物,便于吞咽。人的唾液中含淀粉酶较多,猪和家禽唾液中含有少量淀粉酶,牛、羊、 马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或含量极少,但存在其他酶类,如麦芽糖酶、过氧化物酶、酯酶等。唾液淀粉酶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4. 其他皮下肿瘤小鼠小鼠 或裸 鼠 同上,可采用人源肿瘤细胞,更 加贴近实际 12天 (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

动物消化系统的检查

动物消化系统的检查 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饮食状态的观察,口、咽、食管和嗉囊的检查,腹部及胃肠的检查,排粪动作及粪便感官的检查,直肠检查,肝脏的检查。 一、饮食状态的观察 (一)食欲与饮欲 在临床检查时,一般先进行问诊,可能的话,应亲自深入厩舍进行观察,主要根据采食量,时间的长短,咀嚼的力量及腹围的大小等判断饮食欲的状态。检查时应注意饲料的种类和质量,饲养制度,饲喂方式及环境是否有改变。在病理情况下,饮食欲可能发生减少,废绝,亢进和异嗜等。 1.引起食欲减退和废绝的疾病主要有:热性病,消化道本身疾病,营养代谢病,剧烈疼痛性疾病,肝脏等其它器官的疾病,饲料品质不良,饲养制度,饲喂方式及环境是否有改变。 2.长期食欲亢进,主要见于寄生虫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某些营养代谢病,疾病的恢复期及长期饥饿。 3.饮欲减退,主要见于意识障碍性疾病和严重性胃肠道疾病。 4.饮欲增强,除环境和饲料因素等引起的外,主要见于发热性疾病,腹泻,大量出汗,渗出性病理过程及食盐中毒等。 (二)异嗜 异嗜是食欲紊乱的另一种表现,特征是病畜喜食正常饲料以外的物质,如灰渣,泥土,粪水,被毛及污物等。主要见于幼畜,提示的疾病有营养代谢病,胃肠机能紊乱和寄生虫病等。 (三)采食和咀嚼 采食或咀嚼障碍,主要表现为采食不灵活,不能用唇或舌采食,咀嚼时费力、困难或疼痛。主要提示口腔疾病,如唇、舌、口腔粘膜的炎症、舌断裂、齿病(牙齿磨灭不整、牙齿松动)、下颌骨骨折及放线菌病等。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破伤风和脑及脑室积水)。

空嚼、磨牙或咬牙等,见于腹痛、胃肠卡他、前胃疾病等。 (四)吞咽 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动物摇头、伸颈、屡次企图吞咽,但半途而废或伴有咳嗽及大量流涎。提示的疾病主要有咽喉炎、食道阻塞、食管痉挛、食道狭窄、食道憩室、咽喉或食管麻痹、贲门痉挛等。 (五)反刍和嗳气 反刍和嗳气功能障碍可表现出反刍和嗳气时间过迟,次数减少,反刍时咀嚼时间过短和无力,嗳气有时还表现增多。 减少主要提示的疾病有前胃疾病(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等),能够引起前胃机能紊乱的疾病,如热性病、代谢病、中毒病、寄生虫和传染病等。 (六)呕吐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不自主的经口或鼻反排出来。呕吐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现象。引起呕吐的病因一般有两种,即中枢性呕吐和末梢性呕吐(又称反射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是由于毒素或毒物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提示的疾病主要有脑病(脑膜炎、脑肿瘤、脑震荡等)、中毒(内中毒和药物中毒等)、某些传染病(猪瘟、犬瘟热、猫瘟热、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及猪丹毒等)。 反射性呕吐,是由于呕吐中枢以外的组织器官受刺激反射引起中枢兴奋而发生的。提示的疾病主要有消化道疾病(咽喉异物、食道疾病、过食、肠管疾病)和腹膜疾病(腹膜炎)及其它器官疾病,如犬的子宫炎等。 呕吐物的检查,主要检查呕吐物的量、性状和呕吐的时间及频度。 二、口腔及舌的检查 (一)口腔的检查 口腔检查主要注意口腔的分泌状态(气味、流涎),口唇粘膜的温度、湿度、颜色及完整性,舌和牙齿的变化,一般用视诊、触诊和嗅诊进行检查。病理变化如下: 1.流涎是指口腔的分泌物流出口外。主要是由于吞咽障碍或唾液腺分泌增多

疾病动物模型

疾病动物模型 1 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制各种模型时必须严格考虑不同对象应采用的不同的刺激强度、频率和作用时间,即按设计要求摸索有关实验条件。例如用扩张的气囊在颅内加压制作急性颅内压增高症动物模型时,应该按不同压力梯度通过几小时逐步加压,待脑的顺应性发生改变后才出现临床“脑缺血-脑水肿”的恶性循环。盲目加压会急速发生脑疝死亡,不可能复制出脑水肿对机体代偿和失代偿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样的模型会丧失或缺乏临床研究的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