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鲁迅

端午节鲁迅

端午节鲁迅
端午节鲁迅

端午节鲁迅

【篇一:鲁迅呐喊知识名著导读】

《呐喊》(名著导读)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

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

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包括《狂人日记》(1918年

4月)《孔乙已》(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以上三篇发表于

五四运动前) ,《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风波》(1920年)《故乡》(1921年)《阿q正传》(1921年)《端午节》(1922年)《白光》(1922年)《兔和猫》(1922年)《鸭的喜剧》(1922年)《社戏》(1922年)共14篇。

《呐喊》开头有一篇《自序》,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

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

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

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

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1.

《狂人日记》

故事情节:是《呐喊》的第一篇,也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

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

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

补官了(见序文)。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

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

传统吃人的惯例。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

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作者同事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

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人物形象:狂人——“我”

“狂人”是一个矛盾的实体,既有得病时的多疑敏感和妄想,又是一

个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受害者,狂人“狂”。狂人的心态偏激,愤世嫉

俗,傲岸不群。又总是时时刻刻的提防别人伤害他。但作为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狂人却一点也“不狂”。狂人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觉醒,“须十分小心”,他发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吃人的社会的现实。

艺术特色:日记体的形式。写实主义(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和象征主义(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的结合。

2. 《孔乙己》

故事情节:《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后来因为偷了丁举人的书,被吊起来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

“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忽然听见一个声音”,“看时又全没有见人”。过后看见人了,“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了;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尽管孔乙己惨痛到这种地步,那掌柜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还欠十九个钱呢。”第二句话:“你又偷东西了。”第三句话:“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孔乙己”怎样回答呢?“不要取笑!跌断,跌,跌――”终于“孔乙己喝完了酒”,“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他的泥手“慢慢走去了。”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人物形象:

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以嘲笑比他们自己更不幸的孔乙己为快事。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将他推向了死路。

孔乙己自命不凡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得意于自己的“之乎者也”,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却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他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鄙视体力劳动,不会营生,以至去偷窃。

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落后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善良的一面和对

他的一定的同情心,如写他教“我”识字、给小孩子分茴香豆,他在

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这些描写,更激起读者

对毒害、摧残他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愤恨。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

艺术特色:小说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沉重而辛酸的故事,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新文学中难得的精品。

3.《白光》

故事情节:在封建迷信中有一种说法,地下埋藏着珠宝金银的地方,它在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这便是小说题目的由来。《白光》作于1922年,此文通过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落第知识分子陈士

成听信祖宗传言,在院子里挖银子未果,终于坠湖而死的故事。陈

士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连秀才

都没考取), 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双鬓已斑白的他精

神出现异常,听到奇怪的呼唤声(其实不存在),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在

幻觉中,银子发着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

追逐白光,最后溺死湖中。

主题思想:全文刻画了一个因科举考试落榜而发疯而死的应试者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控诉了封建制度吃

人的阴鸷。为揭露这种阴鸷,作者营造了一个阴冷,诡秘的气氛。

白光将陈士成一步步导向死路,白光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

的形象化身。

人物形象:陈士成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酸腐气味的旧式文人形象,也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

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对他既有批判,也有

同情。 4.《头发的故事》

故事情节:《头发的故事》通过n先生和我的对话(几乎是n先生

的独白)讲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辫子后的一系列遭遇。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因为觉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辫子,却遭到了

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造物的皮

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

己改变一支毫毛!” 小说还用了不少篇幅,描写n先生回忆起当年因为没有辫子遭受人们嘲骂的磨难,这就更强化了对民众的愚昧、麻

木进行启蒙的思想意蕴。

主题思想:《头发的故事》围绕着女子剪发、男人剪辫子的头发问

题组织故事,鲁迅寄寓了自己对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痛恶,对软弱的

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愤激。

辛亥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没有给民众实际利益,难怪

民众对革命节的纪念十分冷漠了,其实民众并不了解什么是革命。

这样,他们与革命十分隔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民众只是头上去掉

了一根辫子,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占据着他们的头脑。在这种情况下,日后的改革也就举步维艰了。无怪乎n先生对现实十分失望、感慨

万端。

人物形象:《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是一个脾气乖张的人物,他

无端地生气,愤世嫉俗,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辛亥革命时期的斗士,而现在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所致。他想起一起奋斗过的“故人”,“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渡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

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与《端午节》中方玄绰是同一类人物。

艺术特色:鲁迅将人物独白作为构思这篇小说的主要手段,通过人

物独白来叙事抒情,同时以辫子这种社会意象来叙事。小说创作过程

中也采用了虚构艺术,通过虚构的“假”,达到艺术上的“真”。叙述

和人物语言也精炼传神,富于美感力量。

5. 《风波》

故事情节:《风波》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靠撑船度日,经常来

回于鲁镇与城里之间,?因此知道这些时事。七斤在辛亥革命时剪了

辫子,然而“皇帝坐龙庭”(即复辟)了又要辫子了。赵七爷先前盘着的

头发也放下了,他还特意到七斤家严厉地责问:“七斤的辫子呢?”

七斤嫂也没好声气地骂他。一时七斤家聚集了许多看客。但过了十

几日,皇帝没坐龙庭,七斤相安无事,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七斤重新获得了村里的尊敬,

村子里的景象也依然如故,人们在少有变化中过着与上辈人一样的

生活。

主题思想:《风波》中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

民革命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

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

神信仰和追求的“无特操”的国民性弱点。

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

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

农民还处于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控制之下,揭示了缺乏精神

信仰的追求而陷于自私,苟活,麻木,冷漠,盲从状态的无特操的

国民性的弱点,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

真正的变革,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

文章围绕着张勋复辟,描写了不同的人的反映,表现了人们的是非

之心被私心和愚昧所吞没,人与人之间没有善良的沟通,感觉到国

民的自私愚昧。

人物形象:

七斤: 七斤是《风波》中的主要人物,他的辫子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因此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七斤没有头脑,不加分析的相信赵七爷

的谎话,被赵七爷弄得神志恍惚。村里的人都躲着他,甚至有的幸

灾乐祸。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

鄙俗,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作品通过这样的人物形

象地表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众与革命仍然极其隔膜,离革命实在还很遥远;民众这样不觉悟,是辛亥革命及其他一切变革终将失败的根本

原因。

赵七爷:他是一个乡村酒店里的主人,所谓的遗老,有学问的人。

他总是靠假学问来骗人。“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⑶,

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

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塑造这个人物是为了表现长

期以来封建势力对人民的统治之严酷,毒害之深。他精神贫乏,空虚,

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他的咄咄逼人的言语,恫吓,欺骗

的举动,说明封建复辟势力企图卷土重来的欲望与野心。他的被人尊敬,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九斤老太: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揭示出陈旧腐朽的

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作者把国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折射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讽刺。

七斤嫂:泼辣粗俗,伶牙俐齿,恨棒打人,出语刻毒;好胜压人,强词夺理,并无一般农村妇女的诚厚。她是一个欺善怕恶,不分是非,努力把

自己打扮成一贯正确的人,从她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国民的劣根性。

她与八一嫂,九斤老太等其它人物一样,依然自私,落后,愚昧,麻木,生活

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

6. 《药》

故事情节:《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

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

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

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

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

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

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

主题思想:《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

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

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

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

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

愚昧。作者赞扬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民众的落后和无知。

写夏瑜被杀时群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提住了,向上提着”的微观场面,把旧民主革命群众的那种麻木愚昧的精

神状况,写的逼真至极。

人物形象:

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家境贫寒,以致使贪婪的牢头从他

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的认识,推

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纲领;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英勇无畏,毫不动摇。最后,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表现出革命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华老栓:爱子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

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浸泡的,可见他愚昧、落后;但他又

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华老栓拮据的

生活,低贱的地位,久病的独子,渺茫的前途,确实令人同情。为

封建统治者长期奴役的产物,他不敢同命运抗争,逆来顺受,确实

令人气愤,所以作者对他既同情又批判。

华小栓:在鲁迅笔下,华小栓不仅是痨病患者,他也代表了当时社

会上众多患上思想病症的民众,精神是如此愚昧、落后、无知与无助,人血馒头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

康大叔:他是封建统治者的屠刀,凶残、贪婪;杀害夏瑜的刽子手,有时把夏瑜的鲜血当作包治“痨病”的药卖给华老栓的骗子。此外,

茶馆里的茶客及华老栓一家也通过他的口知道了夏瑜的事迹。封建

思想的长期毒害,使他变得麻木愚昧,他对处决了革命者夏瑜视若

等闲,甚至还感到有些自豪。

小说还刻画了贪婪的红眼睛阿义,尽量设法从夏瑜身上榨取油水,

夏瑜向他宣传革命,反被痛打,最后还把夏瑜的衣服剥下来占为己有,还有贪财害命的告密者夏三爷,谋害亲侄儿以换取二十五两银子。这些人都是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帮凶,代表了凶暴、残酷的统

治阶层,鲁迅通过他们血腥镇压及杀害革命者夏瑜,揭露了封建统

治阶层的残暴和贪婪。

7. 《明天》

故事情节:家住鲁镇的单四嫂子二年前死了丈夫,为了养活自己和

儿子宝儿,她每天辛勤纺纱到深夜,不幸的是宝儿生病,为治好儿

子的病,单四嫂子想尽办法:求神许愿、吃单方、花大钱请名医诊治,但是“明天”到来了,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她茫然的双眼

能看透自己剧的未来么?“她能想出什么呢?”,她只能把希望寄托

在梦里,希望在梦里与宝儿见面;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但明

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

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

主题思想:《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

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描写,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副中国妇

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

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人物形象之单四嫂子:鲁迅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

《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

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从来不会想到怎么样去改变。她是中国旧

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

何小仙:庸医。何小仙在诊脉的“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其实是一个

庸医。而在“单四嫂子的心里却暗暗纳罕,计算宝儿的命该有救了。”可是这位小仙的回答玄而又玄。“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

呀?”“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这是火克金??”

像单四嫂子这样粗笨女人是不会理解的。她急切地问心中这位偶像——“活菩萨”:“不妨事了么?他??”,得到的却是“先吃两贴”,似

是而非的回答。最后,干脆闭上眼睛菩萨般彻底不语了。

“好心”邻人王九妈:而同是妇女,似乎有同情心的王九妈,也终于

被证实并非出于真情。王九妈是一个卫道士般的人物。单四嫂子颤

栗着像敬菩萨一样问她:你老见多识广,给看看孩子吧。她那两声

半屁响半敷衍的“唔”,足见其也是冷漠的的人物。后来又不许阿五

抬棺材,还掰着手指头计算收敛的程序。

以红皮鼻子老拱、蓝皮阿五为代表的帮闲们。在宝儿垂死之际,他

们照样唱小调,吃喝玩乐。在帮办单四嫂子的儿子丧事时,他们并

不是真心想帮助单四嫂子,而是碍于面子,是为了博取好名声,彰

显自己所谓的同情心,是典型的中国人凑热闹心理,是为了占便宜。他们在贫弱者最悲痛欲绝的时候厚颜无耻地大加搜刮单四嫂子仅有

的值钱东西“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他们银两照收,全不顾一个贫弱者的生死存亡。

艺术特色:强烈的对比映衬手法

8.《一件小事》

故事情节: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写了知识分子身份的“我”雇

用了一人力车夫,车夫无意中碰倒了一老女人,责任大多在对方,

但车夫却坚持放下车子,扶起那个老女人,并走向警所。“我”从车

夫的行为中深深感到了车夫的伟大及自己的渺小。

主题思想: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五四运动时期

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车夫的负责任

和我的自私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我的渺小感,凸显出车夫的伟大。艺术特色:本篇的写作特点,一是运用对比手法,将车夫和“我”对

于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进行对照,显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

衬出车夫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

【篇二:鲁迅呐喊篇目】

]鲁迅呐喊篇目:

《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

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

事》《明天》《白光》《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

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

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

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

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

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

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呐喊》中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

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补天》),遂成现

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

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

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

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

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

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

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

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

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

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

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

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

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

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

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

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

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

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

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

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

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

单四嫂痛失独子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

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

和冷漠。作者冷峻的写作风格显示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愤恨。精炼而

写实的艺术显示了作者写作手法的纯熟。洗练而朴实的笔精彩的勾

勒了一幅小镇风俗画,而人物的刻画与对话的描写,更难有一字更改,实在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

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

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

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本篇的写作特点,一是运用对比

手法,将车夫和“我”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进行对照,显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射出车夫的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

高大形象。这种对比的妙处在于以间接而含蓄的笔墨突出劳动者的

朴实无私。在表现形式上,本篇好似一篇速写画,又近于当代的“小

小说”,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长;情节真实可信,成为现代

小说中传颂最广的名篇之一。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

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

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

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

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

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

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

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

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

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

结吧吧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

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

【篇三:2016届高三附加题10卷(附答案)】

2016届高三寒假限时训练(一)

语文附加

统稿人:卢小飞审核人:刘云兰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史官秉笔

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余年间

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

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至于论朋党宦女,忠孝两全,义子降服,岂小补哉,岂小补哉!

(节选自陈师锡《五代史记序》)

2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 后世有三部注释《春秋》的书,合称“春秋三传”。请写出书名。(3分)

22. 作者对欧阳修编撰的《五代史》有什么评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中的孔乙己和陈士成,命运相似。前者为了科举奋斗半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被打断腿后最终消失在人们茶余饭后

的谈资中;后者连考十多次,次次落榜,最后精神错乱中去掘藏宝

而失足淹死。

b.《三国演义》中,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曾想,一笑笑出张翼德,二笑笑出赵子龙,三笑

笑出了关云长;幸亏关羽念旧,使曹操得以狼狈地回到江陵。

c.《边城》中,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翠翠痛苦悲伤但并

没有倒下,她谢绝住进船总家,依然守着渡船,苦等傩送归来,表

现了她性格坚强的一面,体现她柔中有刚的美。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药的剑向哈姆莱特挑战。王后乔特鲁德忘记了国王事先对她的关照,

误喝下那杯准备给哈姆莱特庆祝胜利的毒酒而倒地身亡。

e.《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记录了他在海上

的心态与感受,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坚毅的品格、乐观的精神以及寻

求援助的孤独感,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告别,?只见一

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盅子来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道:‘这是哪里说起?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

接过来。?

这个“成窑盅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5分)

(2)读下面《茶馆》中人物的台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①?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他的主要

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②?他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

他挖苦的是谁?(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国古人读书著书重实,这已成为常识。还应当说,不仅是虚中有实,而且是实中有虚。前者不必说;后者可以说是以实事表达思想,以语言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语言之外?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寓言十九?。以虚表虚的比较少,如《老子》之类。这些书里也有实。不

过可能是口传,而记下来的就有骨无肉了。流传广远而悠久的都是

有实事或有故事的书,《列子》就是如此。

《列子》是道教的三大?真经?之一,仅次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经》。可是久矣夫比不上老、庄,而到现代更受冷落。原因

大概是这书被证明为后来的?伪作?,不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原本,更不是《庄子》里说的那位?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御寇

所作。编订作注的张湛是晋人,所以有人以为可能是注者所作或编纂。《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于是地位大降。其实这部书有自

己的特色。其中思想的来龙去脉比书的流传更为广远。特色之一便

是书中的寓言故事多,也就是以实说虚的多。不仅有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有明显的民间色彩。因为可能书出于魏晋,内有佛经故事被?取为我用?,所以书又降低一格。实际上引用故事主要是继承战

国诸子以来传统,而且和印度佛经有一点大不相同。佛经故事总是

以故事来证明一条已说的道理,中国的,例如《列子》,却常用故

事来说明一条未说的道理。道理讲不清楚,就来一段故事。认为

《列子》是思想和故事的杂烩也罢,较秦、汉书为晚出也罢,不应

当抹杀这书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它不仅发挥了秦、汉以来

以至魏、晋的社会思想,而且延续到以后,特别是在民间,并未断绝,不仅是神仙理想。

25.请具体解释“以实说虚”在文中的意思。(3分)

26.作者对《列子》这部书,肯定了哪些方面?(6分)

27.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列子》“可能书出于魏晋”?请分

点加以概括。(6分)

2016届高三寒假限时训练(二)

语文附加

统稿人:卢小飞审核人:刘云兰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

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

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

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

不信也。

(选自王安石《材论》)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王安石的“字”的一项是(1分)()

a.荆国公 b.介甫 c.半山 d.临川

22.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人才”的看法。(4分)

二、名著阅读题(1 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b.《边城》中,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后,翠翠谢绝杨马兵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

待傩送归来。

c.《子夜》中冯云卿在公债市场输得“一败涂地”之时,何慎庵“献计”用冯云卿的女儿冯眉卿做“诱饵”,从赵伯韬那里套取消息。几经犹豫,冯云卿接受了这个建议。

d.《茶馆》中李三等下层人民生活艰难,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更是雪上加霜,目睹这一切,李三说出了“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这样愤激的话。

e.《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世界与人生,大马林鱼象征着人想

要达到的目标,鲨鱼代表现实生活中与人对立的势力,狮子则蒙征

着勇敢、自信、坚强。

24.简答题(1 0分)

(1)《红楼梦》第十四回中,宁国府都总管来升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息,

别把老脸面扔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这里“有名的烈货”指谁?请根据本回情节,概括此人的形象特点。(5分)

(2)鲁迅善于刻画“看客”形象来揭示国民的种种丑陋、麻木不仁。在小说集《呐喊》中,哪些篇目含有“看客”的场面描写?请加以列

举(只答篇名;限答5个)。(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 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埃米尔说得好:?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比如陶潜在?悠然见南山?时,姜夔在见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时,都见到山的美。在表面上意象(景)虽似都是山,在实际上却

因所贯注的情趣不同,各是一种境界。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

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

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

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这个道理也可用于诗的欣赏。就情景契合境界来说,欣赏与创造并

无分别。比如说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这九个字本不能算

是诗,只是一种符号。如果它对于我能产生诗的功效,我必须能从

这九个字符号中,领略出姜夔原来所见到的境界。在读他的这句词

而见到他所见到的境界时,我必须使用心灵综合作用,在欣赏也是

在创造。因为有创造作用,我所见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

所见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绝对相同,也不能和任何其他读者所见到和

感到的绝对相同。每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

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经验是彼此不同的。不但如此,同是一首诗,你今天读它所得的和你明天读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因为性格、情趣和经验是生生不息的。每次再读时,都要凭当时当境的整个的

情趣和经验做基础,所以每时每境所再造的都必定是一首新鲜的诗。创造永不会是复演,欣赏也永不会是复演。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永远新鲜的。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25.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26.“真正的诗的境界”为什么是“无限的,永远新鲜的”?请加以概括。(6分)

27.根据材料,结合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辛奔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阐释“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

同而实不同”的含义(6分)

2016届高三寒假限时训练(三)

语文附加

统稿人:卢小飞审核人:刘云兰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

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若

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

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选自《闲情偶寄》)

20.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1.《闲情偶寄》的作者是代的。(2分)

22.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

凡的性格特点。

b.《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d.《天狗》中诗人用“吞”“飞奔”“狂叫”“燃烧”“爆”等来写“天狗”,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表现了“天狗”横

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e.《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

23.简答题(10分)

(1)《阿q正传》中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当革命的消息传

到未庄时,他对革命的态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的情

节简要解说。(5分)

(2)《红楼梦》中作者是怎样通过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来介绍

贾府的?(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难忘的端午节感悟五篇

难忘的端午节感悟五篇 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 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难忘的端午节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难忘的端午节感悟一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 为长命缕。到现在每当端午节,我们小孩仍然佩戴长命缕。 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为主联齐抗秦,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沅、灯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公元前278元,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投泪罗江而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食物,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一位老医生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

害屈大夫。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现在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了吧! 难忘的端午节感悟二 我去奶奶家过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一天的上午,我们就要去买艾草。我们把买来的艾草插在门缝里,有的插在窗户上,还有的站在门口,一动不动,仿佛是威严的战士在门口站岗。那一天,整个小区都飘着淡淡的艾草香,插在门上的艾草香千万条青色的丝巾在门口飘荡,十分美丽。因为这青涩的带着清香的艾草的寓意是: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很快就到了正午,父母们要给孩子系五色绳。颜色分别是:青、白、红、黄、黑,分别代表是:木、金、火、土、水。五色绳的位置也欣然不同:有的人系在手上,有的人系在脖子上,有的人挂在脚上。五色绳不仅系的位置不同而且他们的美称也有很多,比如;长命绳、辟邪绳、快乐绳等等。 中午吃过饭,很快到了下午两点,大人们要给我们洗一次特殊的澡。。这个澡的特殊在于它的水,洗澡的水是由艾草、鱼腥

端午节鲁迅主要内容

端午节鲁迅主要内容 篇一:2015届高三南通、淮安三模附加题 淮安、南通第四次调研测试文科附加 2015.05.04 【2015.05.09】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又尝语人以文之旨,第举夫子所谓“辞达而已矣”。】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创则离,离其章而壹其质,是谓唐、宋之复古。】。在昭明固云“老、庄、管、晏之书,以意为宗,不以文为本”者,无庸进退之也。若长公者,非其亚耶?藉令起昭明以进退其文,吾知难乎为政矣。则不佞是役也,盖不徒以先大夫之成命在。(明·茅维《宋苏文忠公全集序》) 【参考译文】 文章达到顺畅境界就够了,顺畅之外就没有文章了。推此源于六艺而适用于万世万代,这个宗旨如今已经被遮蔽了他们所指的“离不离”也就是舍本逐末了。……《昭明文选》里坚持认为“老子庄子管子晏子这些书,把思想作为根本,而不把文辞作为主”,是指不必增添或删减其言辞。像长公(苏轼)这样的人,不就是位于其后吗?假使让昭明(太子)来修改他的文章,我知道他(昭明大子)也很难做得恰如其分的。那么不才我做此事,

大盖不仅仅因为有先大夫(先父茅坤)已作出的决定在身了(不能辜负先父在世时的嘱托)。 20.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参考答案】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不离者抑末耳。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4处,见对给分;多于4处,见错扣分,扣完为止。 21.文中“晏”指春秋时政治家(人名),后人将他的言行、思想整理为《▲》。(2分) 【参考答案】 晏婴《晏子春秋》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有关端午节的演讲稿

有关端午节的演讲稿 有关端午节的演讲稿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 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 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 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 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 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有关端午节的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投汩罗江而去。这一天 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 念屈原。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 次加强和洗礼。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 个传统佳节吧!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有关端午节的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和老师: 今天在国旗下我演讲的内容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楚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他主张反抗秦国的侵略,所以遭到了别人的打击,并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后来,秦军占领了楚国首都。楚国失地千里,尸体遍地。屈原 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国破家亡的景象,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他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他当时62岁。 老百姓非常爱戴屈原,听到他自杀的消息,他们划船到河中央抢救屈原的遗体,却找不到。他们担心河里的鱼虾会咬屈原的遗体, 于是把米装进竹筒,然后扔进水里,以此来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那时起,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也会把船划入汹涌的波涛中,象征着人们争相抢救屈原的遗体,表 达对屈原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南方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已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000年以后,谈到屈原的爱国主义,我们提倡什么?我们提倡的 是屈原对自由与和平的热爱,提倡的是对于祖国的高度责任感,提 倡的是面对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要深切感受对屈原对国家人 民的深切情感。我看到了屈原对这片土地的深情,那就是我们脚下 这片广阔的土地。

2021端午节的心得感悟多篇

2021端午节的心得感悟多篇 2021端午节的心得感悟多篇由***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端午节的心得感悟,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1端午节的心得感悟一 我国有个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节日,叫端午;我国有个防疾病的节日,叫端午;我国有个运动的节日,叫端午!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十分悠久,传承了几千年! 关于端午的来源,人们有许多说法,但其中流传最远、史书也有明确记载的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本来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当时的国君十分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国又蠢蠢欲动,准备攻打楚国。屈原向国君进谏,却被罢了官,放逐到了乡村。后来秦军攻破了楚国国都,楚国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悲痛欲绝,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里写下《怀沙》后,望着楚国国都,向滚滚的汩罗江中跳去。大家见了,有的拼命打捞,有的用粽叶包着糯米往河里扔,还有的在用雄黄驱赶蛟龙。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天叫端午节。 端午节是春夏交际之时,蚊虫众多,疾病易发。所以,每到端午,人们都要驱五毒、吃五黄、插艾草、菖蒲。大家还会从街上买来蛋,把它放进锅里和艾叶一起煮,把蛋吃掉后,再用煮蛋的水洗脸,传说一年也不会被

蚊虫叮咬。小孩儿还会把自家煮的蛋拿出来,和邻居玩“碰蛋”,看谁的蛋结实。赢家据说一年都不会被病魔困扰!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组织去划龙舟。江边聚满了人,他们瞪着眼珠子,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为龙舟上的人呐喊助威。而龙舟上也挤满了人,他们双手拿着浆,使劲地划啊划。当有一只龙舟最先划到终点时,观众就会热烈地鼓起掌来,有的甚至跳了起来。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充满了喜悦!这就是端午节,这就是我国的端午节!我爱端午! 2021端午节的心得感悟二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洒雄黄酒,佩香囊……在家乡,端午不仅仅是因为要纪念屈原了,还有包粽子的乐趣,吃粽子的甜蜜,赛龙舟的振奋……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豆沙馅的,蜜枣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洗了,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压就紧了,拿出馅儿按入米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要去买那些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今天,每家每户的门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实,悬挂艾草,还可以驱虫蚁,。用完餐,妈妈会烧那艾草给我们洗洗,听说它有去寒湿消炎等作用。这时候,满屋都是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轻气爽。

端午节活动心得体会

端午节活动心得体会 这次学校为了庆祝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特地举办了一场活动,这场活动是我至今参加的意义比较重大的活动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一起为着这个节日庆祝,是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在活动结束之后,我有了一些体会。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次学校举行的活动,正好应了“继承传统”这一主题。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写得好的用作学校展示墙上展示,也有奖品,我也参加了,虽然没有得奖,但是还是很开心,毕竟优秀的人真的挺多,我的作文还是有欠缺的地方,在整个展示墙贴出来的作文,都是很优秀的了。第二部分就是朗读诗词,每个班都会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诗词朗读,这场面可是学校里比较盛大的了,朗读端午节相关的诗词,不仅是对端午节的纪念,也是对诗词文化的传播。同学们能在那么多师生的面前进行朗读,也是需要勇气的,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更是能体会其中的感受,特别的激动和紧张。第三部分,就是在学校礼堂进行的晚会表演了。同学们在一个月前就为了这场晚会做准备了,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晚会上,各种形式的表演美轮美奂,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我坐在场下欣赏,不自觉的就带入到表演中去了,为这个节日准备的节目,都是很精彩的。 此次的活动,于我是一场很特殊的活动,让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即使是活动结束了,我依旧还在回忆它。最

喜欢的莫过于在这一天里学校发的粽子了,都是学校的食堂阿姨自己包的,不仅大且量足,真的是很喜欢呢。活动虽然结束了,可带给我的震撼却一直在,它的意义还在,活动的结束不是节日的结束,这个节日会一直伴我们成长下去,还有明年的端午节。我在活动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在节日里会做的事情,学校竟然都有展示。比如挂艾草、撒雄黄酒等等习俗,我们都有见识到。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端午节这天都会做的事情,有了一个深刻的记忆。 在这次的活动,我觉得是对传统节日的一个宣传,更是大家重温过去快消失了的习俗。进入现代,所有的东西都在发生改变,而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习俗却渐渐在被人遗忘,只因为很少有人再去传承,所以这种活动应该多举行,才能有让更多人去记起,尤其是新一代的人。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五篇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五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又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还要进行赛龙舟等活动,非常热闹。下面是收集推荐的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又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还要进行赛龙舟等活动,非常热闹。端午节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很有意义。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免职,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报国无门,最终在阴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乐章。

今年端午节到了,妈妈特地从超市买了各种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拨开粽叶,大口大口地吃着,阵阵的苇叶清香扑入我鼻子里。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我,感染了我。我们是生活在祖国的怀抱的少年儿童,要向先辈屈原那样,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专心读书发愤图强,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二)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

鲁迅作品归类 小说集: 1《呐喊》(共14篇) 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 《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 《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2《彷徨》(共11篇) 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 3《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

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中国小说史略》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

端午节的体会和感受

端午节的体会和感受 端午节的风俗和感想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相传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泪罗江自沉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要自发地举行吃粽子、划龙船、插艾草等活动,以示纪念,这已成为几千年来的惯例。 古代,每逢端午节诗人雅士都要举行吟诗、饮酒集会。吟诗,是为了纪念屈原,饮雄黄酒,则是为了消毒,也是为助雅兴。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研雄黄末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集会时,他们一般要带上酒钵,边吟诗,边喝酒,边击钵。 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亦称端阳节,俗称五月端,也叫娃娃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如今有关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它原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活动已拓展为商贸洽谈,招商引资或各种文化、体育、民俗 风情活动的展示,借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搭起经济发展平台。 端午节家家都吃粽子是近代人的公众习俗。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古代民间习俗传承一般粽子都是在前一 两天包好,外面主要用鲜嫩的芦苇叶子,里面多用糯米,有的在其

中掺点小豆或红枣。夜间就开始煮,在煮粽子的锅里要放上鸡蛋、鸭蛋,有的还放几个鹅蛋,此时,家家户户都飘溢出令人唾液的清香。一大早,父母都会大声地喊孩子吃枣粽,意为将来孩子“早中”状元。吃过粽子要再吃一两个鸡蛋,叫做“压顶”,保整个夏天不会生疮子。吃鸭蛋、鹅蛋能治眩晕、头痛等病。最后,每人都要喝几口煮粽子的水,这样夏天就不会伤食了。据说剩余的粽子水有杀虫作用,都泼到房子的墙根,用以除灭蜈蚣、蝎子。现在的上班族没 有空包粽子的,都要到超市去买。有老人的都要自己包的。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乐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由于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利用艾草散发出来的香味,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 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艾草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

端午节心得体会

端午节感受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 子,洒雄黄酒,佩香囊??在家乡,端午不仅仅是因为要纪念屈原了,还有包粽子的乐趣,吃 粽子的甜蜜,赛龙舟的振奋??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豆沙馅的, 蜜枣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 洗了,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压就紧了,拿出馅儿按入米里面,随后缠成一 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 用了。撕开叶片,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 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要去买那些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今天,每家每户的门前,必定都 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实,悬挂艾草,还可以驱虫蚁。用完餐,妈妈会烧那艾草给我们洗洗, 听说它有去寒湿消炎等作用。这时候,满屋都是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轻气爽。 在端午这天,必定是要赛龙舟的,可是爸爸说我们这已经好久没划了。于是他给我们讲 往年的龙舟竞渡。“端阳的下午,小孩们都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 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他们都会挤去码头或者河边,掌声,呐喊,尖叫,口哨,锣 鼓让你听不见你自己在说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龙舟让你目眩神移。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没 有亲眼目睹的人是没有办法体味当中的激动和振奋的。” 在这天,人们可以放肆地欢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过年一样担心明年,也不 用考虑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个平民的节日,一个没有约束的日子。篇二:端午节感悟端午感悟 唐荣福 2011013570 暮春已过,盛夏未至,六月是一年中最温暖的季节,而六月最古风的日子莫过于每年的 端午,《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古人有在端午浴兰的雅致,今人有端午 赛龙舟的习俗,但我们如今还记得的恐怕只有不尽东流的汨罗江水和万古悲风的屈原了。古 人留下的东西,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到了我们手里,或许早已面目全非,但每逢佳节或纪念 之日,几千年民族的情感还是依然涌上心头不曾变迁的。节日对于我们来说,亦是难得的休 憩时光,也只有每年的节假日里,我们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里把自己抽出来,让时光闲置 下来,所以如今的节日除了纪念之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意义就在于它把我们对古人的情 感和现世的生活连接了起来,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如今也有幸和老师同学们在端午的第一缕阳光里怀古叹今,出奇的安静的校园,大学三 年极少见的六点钟的师大,如今也才有幸得以静心欣赏它的晨景。越是安静的时候,我们就 越看到真切的自己,三年前来到师大的时候,还是一个初秋的早晨,跋涉千里从国境之南来 到这陌生又逐渐熟悉的地方的时候,对着校园除了疲倦没有一些新鲜感,大概见识过许多的 大学也早已司空见惯,放下行李便两眼一黑瘫软在了宿舍的床板上,后来除了军训也极少在 大学里早起过,相比每天被梦想叫醒的人,在起点上我就比别人落后了很远,可惜时至今日 看到六点钟的师大也才幡然醒悟何谓“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真理。时光荏苒,三个春夏秋 冬悄然流逝,我虽然不爱感慨时光,甚至一度感觉感慨时光这种老梗只是一些失意之人用滥 的陈词滥调。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它就像一个小偷,把我经过的生命变成了一把刀,押在了 我的脖子上问我服不服,我却已经丧失了选择的余地。端午的早晨凉风习习,静湖边的垂柳 招展着它的枝桠,同学们带着朦胧的睡意和惺忪的睡眼三五成群陆续到了静湖边的凉亭。这 个季节也是万物复苏之后的兴盛之际,柳树飘起了飞絮,静湖的春天被柳絮染成了半冬,地 上一片雪白,柳树上的虫子也开始活动起来,它们下了树,在凉亭里慢悠悠的蠕动着,有些

鲁迅小说中的自喻者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自喻者形象 [提纲] 一、序论 二、本论 〈一〉鲁迅的经历和思想简介 〈二〉鲁迅小说中的自喻者形象分析 1、明显的自况者 1)《端午节》 2)《在酒楼上》 3)《孤独者》 4)《故乡》 2、可信任的主人公 1)《幸福的家庭》、《伤逝》和《离婚》 2)其他作品 三、结论 鲁迅小说中的自喻者形象 冯玖君答辩号2003070225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巨城中学邮编 045204 [摘要]: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⑴鲁迅的一部分小说,以绍兴社会的一角为背景,将个人经历和情感作为素材,表达了鲁迅一段时期苦闷的心情,抒发了他极其个人化的“鬼气”,道出了他不愿直说的一些隐情。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他用文学改造国人运命的深入思考。这些作品,分散分布于《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当中。既包括《端午节》、《在酒楼上》、《孤独者》、《故乡》等明显表达作者当时心情的作品,也包括《幸福的家庭》、《伤逝》、《离婚》等影射鲁迅及其家庭境况的作品。本文即从这个侧面出发,研究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行为。 [关键词]:自喻者鬼气自况者 [正文] 一、序论 细读鲁迅的小说,尤其是《呐喊》、《彷徨》两集中的几篇作品,笔者发现在许多作品中的形象身上,都投射着鲁迅本人的影子——从经历到思想情感中都有,笔者称之为“自喻者”形象。正如与鲁迅同时期留学日本的郁达夫先生所言:“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⑵本文即从作品出发,探讨鲁迅小说与他本人的联系。 二、本论 〈一〉鲁迅的经历和思想简介 一个人的行为是和他的经历思想密不可分的。这里就简要介绍一下与本文有关的鲁迅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鲁迅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儿童的心灵摧残。同时,他看到农民终生受着各种压迫,便萌发了为农民歌唱的思想。由于家庭中祖父因受贿而被捕下狱,继而父亲又得了肺病,鲁迅有四年多时间几乎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看尽了世人的白眼,心中留下了孤独者的深深烙印。 在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学堂读书期间,鲁迅几乎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却广泛接触了包括赫胥黎著、严复译的《天演论》在内的大量书籍,思想得到了不断丰富。在日本的七八年间,鲁迅两次移地。先是以为发展医学可以救国,便入籍仙台医学门学校。但霉菌学课

有关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最新大全_2020端午节活动策划总结5篇

有关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最新大全_2020端午节活动策划总结5 篇 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1】 20__年5月__日为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它又被称作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醴。然而我们班有些同学在外求学,离家比较远不方便回家,所以我们团支部决定端午节聚餐:、、专业所有没有回家的同学一起在校外"、、、"聚餐庆祝端午节,希望他们不觉得孤独,感受节日的气息。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端午节这一天,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这是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享受这最令人激动和自豪的事情。同时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大家交流感情,轻松地生活,开心的过节。 在端午节这天,我们没有回家的班委,早早的预定座位,学委负责买粽子,团委请大家喝饮料。大家欢庆过一个热闹的节日。我们负责联系同学们通知他们聚餐的时间,地点。有些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参加这种活动,我们班委跟她做工作,终于他们答应来参加聚餐;

有些男生特意在聚餐之前跟我们说要喝酒,我们定了一箱啤酒给男生,女生喝饮料,同学们的建议我们采纳,只希望所有同学在这喜庆的节日能过得开心。 同学们都在下午5:30到达、、、、,我们采取AA制的形式,大家一起点菜,每个人都点自己喜欢吃的菜。我们开始举杯庆祝,同学们都相互祝福:端午节快乐!我们吃粽子,享受节日气息,让我们在远离家乡得异地也有在家过端午的感觉,加深了我们对班集体的感情。同学们分别讲述自己地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的讲述,我们聚餐的同学来自:陕西,山西,新疆,湖南,江苏,广东等地区,这些地区的端午节有一些差别但是端午节总的习俗还是没变,如吃粽子,赛龙船等。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在吃饭期间,同学们彼此敬酒,交流,谈笑,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每个人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同学们也提出了班上存在的问题和自己对班级的意见、期望,让我们感触很深。这次的团组织生活,加深了同学们对班级的同学之间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彼此。 这次聚餐,十分有意义。我们通过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能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这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体会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们大家聚会之后都觉得以后应该多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的伟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处。

端午节学习个人感悟5篇

端午节学习个人感悟5篇 乐。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端午节学习个人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学习个人感悟一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在江边仰天长叹投身进江,人们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还有那好吃的粽子。 今年端午,我由衷的感谢屈老先生,因为有了他,才有了我们这三天的假期。但星期五上午,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自己亲手包一个粽子,我听了以后感到十分惊喜,我最喜欢吃粽子,今天终于可以自己包一个啦。 中午回家,我强烈要求姥姥教会我包粽子。我拿起一个粽叶学着姥姥的样子把它卷成一个三角形,往里面放上事先泡好的糯米和花生,铺到这个粽叶三角的三分之一,再往里面放上大枣和枣蜜,还可以加一点红豆。我小心翼翼地放好粽子的馅料,慢慢

地用其他的粽叶包成一个三角形,可是突然他散架了,但我并不灰心,重振旗鼓花了十分钟,包好了人生第一个棕子,心中无比比高兴。 后来那上锅蒸,可是掀开一看却只剩下碧绿的粽叶在向我招手,而糯米已灰飞烟灭。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他却给我带来了乐 端午节学习个人感悟二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每个人都知道端午节是纪 家吃五月初五的,就是今天。所以我和妈妈们去外婆家过端午节。因为妈妈要买菜,所以要等到中午才能去外婆家。等到了妈妈卖完菜已经12点了,妈妈快好衣服,告诉我要出发了,我也换了衣服,就和妈妈弟弟一起去外婆家。到了街上,妈妈说买水果和饮料。买了两瓶饮料,就去买水果。买了一些芒果和橙子。不一会,就到外婆家了。外婆正在煮汤,表妹说粽子在房间里,让我们自己去拿。我放下水果就去拿粽子,我拿了一个四方形的粽子,就津津有味的吃了。外婆家的粽子果然比自己家的好吃。所以因为好吃我吃了两个粽子。外婆忙活了一会儿,就开始吃饭了。因为刚才我吃了两个粽子,和一些水果,再加上又有饮料,所以我只吃了一点点肉,就饱了。等到我们全部吃完,还有一大半的菜

鲁迅呐喊篇目

]鲁迅呐喊篇目: 《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

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

关于端午节的感受

关于端午节的感受 原本我对端午节的认知也就停留在能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但自从妈妈带我去参加了社区举办的端午节活动后,我对这个节日有了新的感受。 我和妈妈来到活动现场时,就看见老老少少很多人已经在包粽子了。只见奶奶们手里的粽叶飞舞,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年轻的妈妈们也不甘落后,在教几个小孩子制作福包粽,那专注的神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上课或考试呢! 我跃跃欲试,动手学着大人的样子,将三、四张芦叶一叶搭一叶地排好后折成一个三角形兜,然后放米,可这看似简单的步骤,真正操作起来一点都不简单,不是米淘气地乱跳,就是捏得太紧,芦叶裂掉了。可这一点都没减弱我学习包粽子的热情,我一遍又一遍地跟着大人仔细地学着,细心地包着,忙得不亦乐乎。捆扎得时候一个不当心,粽子就从我的手里跳了出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也被逗乐了。 二三个小时过后,桌子上已经堆满粽子了,我以为活动结束了,正想拉着妈妈回家呢!可妈妈故作神秘地告诉我,后面还有比这亲子包粽子更有意义的环节呢! “分粽子、吃粽子”我一蹦三尺高,兴奋地说。“你个小吃货,你猜对了,但不是给你吃的。”妈妈捏着我的鼻子笑着说。

“等会我们要和社区的志愿者一起,把煮熟的粽子分发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困难家庭以及留守儿童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妈妈接着说。 听了妈妈的话,我愉快地跟着志愿者们一起去送爱心粽了,当受赠的人接过这温暖的粽子时,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感谢和激动,我也因为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情而感到很高兴。 我深刻地意识到:端午节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传统节日,它已经延伸到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乐于奉献、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志愿精神了。

有关于端午节的感言全集

有关于端午节的感言全集 风带来轻松,水带来温柔,雾带来朦胧,海带来宽容,月带来温馨,日带来热情,我带来真心的祝福,祝端午节安康。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端午节感言,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端午节的感言1 1、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2、当你睁开眼晴时,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个阳光般的心情;闭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问候,晚上做个好梦,祝端午节快乐!

3、端午节,将来到,送个粽子问声好,祝你:工作勤奋“粽” 顺利;事业兴旺“粽”成功;生活惬意“粽”美满;万事无忧“粽”好运。预祝:端午节快乐! 4、艾叶又飘香,时间近端阳;低头思好友,就在水一方;念念未敢忘,问候送心上;届时配香囊,佑你永安康;粽子尝一尝,瑞气满口香。 5、你的微笑让我魂绕,你的滋味让我难忘,你的甜蜜让我回味,你的外套我要脱掉,你的内涵我要看到,你的全部我要领教,你的芳香我要吸光,你叫我的心在荡漾,你叫我爱的发了狂,我决不能让你跑掉:粽子!。 6、端午赛龙舟,三龙湖上走。金龙快快游,祝你壮如牛;银龙快快游,祝你财源流;铜龙快快游,祝你没哀愁。三龙伴随你,天天大丰收。端午快乐! 7、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学,学什么像什么,我记得那天你学刘德华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节来了,我想你也应该给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杀,如何? 8、夏知道春已走过,风明了云的漂泊,天了解雨的落魄,眼懂得泪的懦弱,我知道你的快乐:脱光绿色衣服,心里甜蜜多,等人来咬说,好香的粽子! 端午快乐! 9、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

鲁迅作品年代顺序

鲁迅作品年代顺序: 1898~1908(1902~1909.6留日) 1898(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嘎剑生杂记》短文四则 《莳花杂志》短文二则 1900(1899路矿学堂) 旧体诗《蓬莱人》 1901 旧体诗《庚子送灶即事》 祭书神文 和仲弟送别元韵并跋 1903(1902留日) 斯巴达之魂(译雨果《哀尘》) 说 中国地质略(译《月界旅行》《地底旅行》)《自题小像》 1905 译《造人术》 1907 译《红星佚史》 人之历史 摩罗诗力说 科教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1908

译《裴掾飞诗论》 破恶声论 1909(1909年8月回国) 译安德列夫《红笑》 题《<劲草>译本序》 域外小说集(翻译) 1909~1917 1911(促周作人回国、辛亥革命) 怀旧(1911、小说、九岁的“我”,不喜欢夫子,长毛) 1912 《越铎》出世辞 辛亥游录 哭范爱农 1913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 《谢承后汉书》序、《谢沈后汉书》序 翻译上野阳一《艺术玩赏之教育》社会教育与趣味、儿童之好奇心《嵇康集》跋 1914 《云谷杂记》序 《会稽郡故书杂集》序 译岛平三郎《儿童观念界之研究》 《范子计然》序、《魏子》序、《任子》序、《广林》序 1916

教育纲要 1917愤而离职,后回教育部 1918~1925(1926、7赴厦门,1927、1到广州,1927、10回上海)1918 狂人日记1918(周作人欧美文学史) 新诗《梦》、《爱之神》《桃花》 《吕超墓志铭》跋 《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 我之节烈观 渡河与引路 随感录1918~1919 孔乙己 1919 药1919 明天1919 《自言自语》散文诗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1919(周作人、小路笃实、新村记) 一件小事 重校《青年之梦》1919 1920(北大教授) 风波 译尼采《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 头发的故事 1921

端午节心得体会

端午节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不久就是端午节了,谈话之余,常会感到在一些人眼里,端午节似乎可有可无。到如今,有些人竟以为粽子只是一种地方小吃,其中的来历及文化内涵,已被丢失得非常久远了。这次实践调查我们选择了“传统假日面面观”这一主题,以端午节为突破点调查我校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假日端午节的的重视与了解。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们小组成员都有很多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团体分工合作的一点体会 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小组一共三人,其中李泽和周玉龙负责问卷的设计和发放,王召负责数据整理分析及报告的撰写完成一项实践调查报告,特别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实践作业,队员的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队员需要的一项最重要素质就是对于实践活动积极主动,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组队员在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都很主动,对于自己的任务都很用心。或许我们只是万千器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是也只有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力,才能让一切有条不紊的运行,也才彰显了我们的重要性和不或缺。相反,我们就会形成一种消极心态而不再被别人所需要,就会更加消极和自卑,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实践调查需要尽心做好前期准备,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调 查方式、调查内容、组员的任务安排等。这些都是全体组员一起商讨的,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分歧,我们采取了以少服多的方法,所以大家会根据优劣选出最好的方案。而在组员任务分配上,我们也是各用所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做好前期准备后,在这几周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说修改了一些调查内容,又在报告内容中增添了一些新的想法等等。实践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完成需要根据实际进行反复的修改,这都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互相支持迁就。 二、每年都过端午,我们反问自己真的了解端午吗?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似乎对于我们来说已司空见惯,我们习惯了在那一天吃粽子,赛龙舟。但端午节真正得到一些人的重视在20XX年韩国申报世界非遗之后,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也很多,但无论于什么,都是我们对古人祖先美好品德的无限赞扬及缅怀。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很多人对于端午节的习俗了解不够,在问卷中许多大学生对很多端午节的习俗都反应是没有接触过。这可能是由于各地文化地理所造成的。我们对于端午节只记住了他的型,而把他的魂已忘得淅淅洒洒。我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缅怀先人,继承品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我们继承了传统,却

关于端午节感悟的作文5篇

关于端午节感悟的作文5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下面是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关于端午节感悟的作文,欢迎阅读。 关于端午节感悟的作文(一)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

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端午节的感想1000字作文

端午节的感想1000字作文 导读: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我翻了一下书,大约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孝女曹娥的,有纪念女诗人秋瑾的,但主要还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何许人也?屈平(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后来,屈原因政治斗争,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的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他投江时,正是农历5月5日,其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粽子来纪念他,这就有了端午的来历。关于这一传说,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对于屈原的遭遇,历代文人感慨万千,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如唐朝卢肇的《竞渡诗》、宋朝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苏轼的《浣溪沙》、宋朝欧阳修的《渔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于今,或凭吊,或追思,或喟叹,都是难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个无名氏做的《满江红·端阳前作》。这阕词的原文是:“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这阕词既写景,也写人,情景交融,如诉如泣,是一阕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实,无论抱负,无论秉性,无论才华,无论修为,屈大夫都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与几个朋友游览三峡,到了屈原的故里秭归,探访了屈原的遗迹,倾听了屈原的传说,加入了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感受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临其境,才感觉“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写下这些文字。 【关于端午节的感想1000字作文】 1.关于端午节的感想作文 2.端午节的感想-作文 3.关于端午的感想900字作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