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心理学复习资料

1、三大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强调客观和实证,提高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把人视为动物。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第二势力:精神分析。以潜意识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行为的分析等。把人视为精神病人。心理玄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强调研究美好的人性。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2、心理现象框架图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注意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阶段)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其关系

总:揭示心理的本性和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正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合乎预测的控制。

4、感觉的定义和规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相应刺激的感受能力。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分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增加的刺激量与原有的刺激量的比是一个常数。

感觉的适应:感觉器官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厨师做菜、喝茶、辣椒)

感觉的相互影响:感觉的对比(同时和继时),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拔牙)

感觉的补偿:盲人的听觉和触摸觉、空间障碍知觉

5、知觉的规律

●选择性: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征、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

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动它。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任然保持相对不变。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有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分别作用或者先

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6、注意的定义、特征

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特征: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7、记忆的过程

识记(编码)——保持(遗忘)——再认和再现(回忆)

8、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9、复习的技巧

●复述:维持性复述、选择性复述、概述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适度的超额学习

●复习方式多样化

10、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注意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眼观六路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稳定在同一对象上的持续时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注意的分配:注意同时指向多个对象的能力。真能一心二用吗?条件(任务有联系,只有一样是不熟练的)

●注意的转移: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能力。跟分心不同

11、注意的类型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又称不随意注意,不易疲劳)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又称随意注意,容易疲劳)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又称随意后注意,不易疲劳)

12、思维的种类和过程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进程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主要经历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一系列复杂的过程。1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表征(用线段表示应用题);知识与生活经验;定势(卢钦斯的量水实验);

功能固着(邓肯尔蜡烛问题);动机强度(耶基斯—多得森定律);

情绪:与痛苦呈线性相关,与愉快呈非线性相关;人格因素:智力、认知特点等

14、想象的定义

在头脑中将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

种类:再造、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无意(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有意想象

15、需要的定义

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的或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16、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的,低一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高一层次需要发展的基础。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如饥和渴等,在其他的需要开始发生作用之前,它们必须首先得到满足。这是因为如果个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很紧迫,如身处饥寒交迫中,他的其他需要自然就会处于压抑状态,不可能有效影响他的行为。当这种最基本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后,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安全需要,才会凸显出来,成为一种最迫切的需要,个体的关注点也随之发生改变。譬如,这时候,我们会对食物的成分、安全系数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不

仅仅是填饱肚子。当我们确实不必再为食品安全操心时,我们的社交需要——融入特定群体,彼此建立一种情感依恋关系,体验友情和爱情的温暖,又会成为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假如这些需要也能得到合理满足,我们就会上升到尊重需要的层次——自尊和他尊。这时,我们会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值得别人尊重,从而更多地肯定自己和满意自己。同时,也会更多地肯定别人和尊重别人。最后,对于为数不多的人来说,他们会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位于需要层次顶端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生活富裕、安全,被别人爱以及爱别人,有信心,善于思考并有创造力。这些人已经超越了人类基本的需求而寻找他们潜力的充分发展,或者说实现自我……一个要实现自我的人有自知之明,能理解自己,在社会中反应灵敏,有创造性,自然优雅,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挑战。”

17、动机的定义:主要的学习动机类型

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分析(主导地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交往动机:为获得长辈赞许和许可、亲近

成就动机:为维护自尊心、提高个人地位

求知动机:以获得知识为主要目的

18、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的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9、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的成分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三种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即表情;生理唤醒:呼吸、心跳、血压、血糖、血氧含量等

20、情绪的种类

四种最基本或最原始的情绪

●快乐:目的达到后紧张消除时的情绪体验,有不同的程度,取决于对目的达到的满足程度和意外性

●愤怒:由于外界干扰使目的和愿望一再受阻,不能达到而导致紧张积累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悲哀:一般与所热爱事物的丧失和所盼望的东西的幻灭有关,取决于个人所失去的事物的价值。

●恐惧: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的情绪体验。

根据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

●心境:弥散性、非特定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微弱而平静地使人的一切活动都染上同样的色彩。成败、

健康、人际、环境变化等可引起心境不同。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对心境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君子坦荡荡”

●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时的。积极的激情可激发人的斗志,消极则具有抑制作用或引起冲动行为。

●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适度可提高警戒性,增强抵抗力和适

应能力,增进工作和学习效率。强烈持久的应激会使注意力范围缩小,思维紊乱,行为失控。

21、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时代、阶级、民族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自然特性、社会行为特性)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时代、文化、个人

22、动机冲突的定义、类型

定义: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会

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状态,即产生动机冲突。

类型:双趋冲突——这是指当个体面临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目标,但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所体验的内心矛盾状态。

双避冲突——指当个体面临两种选择,每种选择都会为个体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的时候所体验的内心矛盾状态。趋避冲突——指某一目标既能为个体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不利的方面,个体只想取其好处,而不想要它带来的不良后果。

23、压力的来源、应对方式

压力既包括“紧张”也包括“应激”。压力源是指能够引发内心紧张的刺激性事件。压力的来源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既有社会的,也有文化的;既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当代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可以归为六大类别: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学习方面的压力、未来前途方面的压力、与父母交往方面的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以及恋爱和性方面的压力。

应对压力的方式:是指人们为了防止压力对自己的伤害而做出的努力。按照个体的积极性来分,可分为主动认知应对模式、主动行为应对模式和回避型应对模式三种。主动认知模式表现为:从有利方面看待压力;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考虑多种变通方式等。主动行为模式表现为:向专家求教;不等待而采取积极行动;找出应激情境中更多的信息,做有益于事态发展的事情。回避型模式表现为:封闭情感,自我忍受;多用吸烟、喝酒来消除紧张等。研究表明,主动认知模式和主动行为模式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按照应对的指向性来分,可分为情绪指向的应对和问题指向的应对。情绪指向的应对是指个体试图控制和减弱压力源带来的负性情绪,如愤怒、受挫感和恐惧等,但不去改变压力源本身;问题指向的应对是指通过直接的行为来改变压力源,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动手解决。情绪指向模式对于应付那些不可控的压力源更为有效,而问题指向模式对于应付那些可控制的压力源更为有效。

24、评定人格的方法

(一)观察法:指在自然或人为的情境中,收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方法。

(二)访谈法:指主试通过与被试进行直接交谈的方式获得被试的信息与资料,并作进一步研究的方法。(三)自陈问卷法:根据要测量的人格特质编制许多有关的问题,要去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根据答案来评估这一特性的表现程度。

(四)投射法:预先编制一些很含糊的、模棱两可的、没有明确含义的刺激材料,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然后通过分析受测者的反应,了解被试的人格特征,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

25、自我意识的定义,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及培养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存在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物关系的认识

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自知、自信、自立

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增强自我价值感;引导参加各种社会活动。26、人际认知(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接触时,根据他人的外观行为,推测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意向的过程。27、人际冲突的应对

应对措施参考:做好冲突免疫,建设性处理分歧;保持理性;换位思考;注意沟通技巧;注意双方利益关系

具体处理步骤:相信一切冲突都可以获得圆满解决——树立信心;客观了解原因;提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筛选出双方都最有益的方法并尝试使用;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应。

28、性格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想适应的行为倾向,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A型、B型、C型性格场认知型和场独立型内向型和外向型

29、人格的特征

●整体性:各种成分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知情意之间有内在的统一性。健全人格的基础。

●独特性:各人的心理与行为各不相同。影响因素,共性。

●稳定性: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追踪调查。智力、内外倾、情绪稳定性、政治态度等。环境和机体因素

可引起改变。

●社会性: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的生物性特征逐渐被社会性特征所制约。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民族、阶级地

位和家庭。

30、气质的定义和类型

气质是个体行为活动的动力特点。动力特点即是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

调整认知,调整行为,转移注意力,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等

32、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

33、学习策略的定义及类型

学习策略的概念,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第二类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第三类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我国学者在综合各类看法的基础上,提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活动,以提高效率的任何活动。

麦克卡等人根据学习策略所涵盖的内容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监管、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的支持。

34、情绪的ABC理论及理性情绪疗法

情绪ABC理论(A. Ellis):A——activating events 诱发事件 B——beliefs 对A的评价、理解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情绪及行为结果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要求的绝对化:从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事物必定会那样。“应该”“必须”“决不能”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以一概十

糟糕至极:夸大事情的严重后果

ABCDE自我分析技术(理情疗法)

A:找出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想法

B:伴随该事件产生的不合理信念、想法(绝对化、概括化、糟糕至极)

C:描述由此导致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后果

D:与不合理信念辩驳,逐一反驳

E:观察信念改变后产生的后果

35、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一方面,个体的神经系统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等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由遗传所决定的身材相貌对人格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只是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才能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的影响包括:胎儿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关系及榜样作用、家庭结构)、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科教学、班风、校风及同伴影响、教师)、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因素。人有一个高度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需要通过这个系统才能发挥作用。

36、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对人际认知的影响);近因效应(最近一次交往对人际认知的影响)

晕轮效应(对某人的某一印象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认识);标签作用(给某人的某评价会影响他人对此人的评价);社会刻板印象(通过各种信息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固有印象。不同地方,不同装扮,性别年龄等)

37、心理异常的定义

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8、对心理异常的科学态度

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最大的危害并非来源于精神病本身,而是来源于社会和家庭的无知与偏见。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加以深刻认识的:

心理异常是一种常见现象。心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和自身、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对心理产生影响,因而心理波动是经常发生的。

心理异常并非是可耻的病症。

心理异常是可以治疗的。只有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心理异常是可以预防、治愈的。

全社会都要关爱精神病人。患者及家人切不可羞于承认而延误治疗。社会对心理异常者不应歧视、厌恶。

心理异常是可以预防的。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健全人格和态度。

39、大学生常见人际问题的心理原因

(1)认知偏差。大学生可能有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不适宜的认知观念。比如,先入为主地认为别人肯定是不喜欢自己的、认为别人肯定都无法理解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所有的方面都比别人好才能得到别人的好评等。

(2)情感不和。大学阶段结成的友谊和爱情已经带有成人化的特征,却也可能是不够成熟和稳定的。同时,大学生对自己付出的情感真挚程度非常高。这种亲密单纯的感情却很容易因为其他社会因素的限制与诱惑、维系友谊和爱情的条件和能力的脆弱等现实原因而出现问题。一旦感情出现裂痕,对其心理上的冲击和伤害是巨大的。

(3)沟通不畅。大学生对自己的沟通习惯的效果评价的自觉性不够,因此容易出现只接受自己,厌恶、不理解、看不惯别人的沟通方式的问题。大学生中的沟通不畅还表现为容易因情绪问题而阻碍本来可以正常进行的沟通和交往。

(4)不良人格。胆怯、孤僻、自卑、自负的人则容易遭遇无法建立人际关系和正常进行社会交往的问题。几乎所有出现人际孤独、人际敏感、社交恐惧问题的人都是具有这类消极人格特征的人。

40、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管理

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既有社会的,也有文化的;既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按照个体的积极性来分,可分为主动认知应对模式、主动行为应对模式和回避型应对模式三种。压力管理是指对压力的主动调节和有效应对,使之保持适度的水平。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促进认知过程,提高行为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过小和过大的压力则有可能引起我们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压力管理并不是让我们完全消除压力,而是让它维持在适度的水平,压力太小时需要增加,压力太大时需要减轻。

主要有以下方式:

●寻找和化解压力源。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理性思考及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理能

力;积极寻求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包括如何动用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拟定解决计划;积极处理问题。

●改变认知。当压力源无法化解时,改变认知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感。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压力的看法。不要

把压力看成是完全负面的东西,要认识到压力的积极意义。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从他人那里所能获得的精神支持,包括寻求情感上和

工具上的支持,如征求他们的意见、多方信息咨询、与能够提供具体帮助的人商讨等。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作息时间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营养全面、均衡、适量,

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良好习惯,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经常锻炼,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休闲方式。

41、科学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功能;任何心理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客观现实,其发展也均离不开社会实践。

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具有主观能动性。

42、动机冲突的应对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冲突,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针对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下列方法去解决动机冲突:(1)理智分析,作出选择,(2)折衷处理,两面兼顾,(3)以退为进,迂回而取,(4)同时放弃,另谋出路

43、心理健康的标志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志是: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 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X“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X“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 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X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 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XX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库3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短时记忆 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标准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2.试述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标准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4.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正确的是()。 A.以教师讲授为主 B.以学生活动和体验为主 C.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目的 D.以补救性教育为主 标准答案:B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6.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大学心理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 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 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 和行为; D.人际关系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大学心理学试题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4 0 分) 1、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 ?斯金纳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 ?具有境遇性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华南师范大学2012级《心理学》试卷(A 卷)

心理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2级《心理学》试卷(A 卷) 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25×1=25分) 1.下列心理现象,表述全面的是()。 A、个体心理和认知 B、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D、认知过程和人格 2.下列心理活动,属个性倾向是()。 A、气质 B、能力 C、动机 D、性格 3.马斯洛是()理论创始人。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4.()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A、情绪 B、兴趣 C、价值观 D、个性 5.()心理学理论特别重视潜意识在心里活动中的作用。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机能主义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现象。 A、同时对比 B、即时对比 C、适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7.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心里现象的重要特点。 A、注意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8.人在感知事物时,会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析说明,这是知觉的()。 A、集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9.“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品质。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10.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都称()。 A、识记 B、保持 C、遗忘 D、回忆 11.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均衡发展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时快时慢12.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的不同,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C.想象可客观反映现实 D.想象的内容不能超前于现实 13.下列不是思维特点的是()。 A、概括性 B、直接性 C、问题性 D、创造性 14.发动指引和维持个体好的内在心里过程或内部动力是()。 A、注意 B、动机 C、记忆 D、想象 15.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状态,它是人脑对社会要求反映()。 A、注意 B、记忆 C、思维 D、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大学心理学试题7

大学心理学试题7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

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7、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8、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完整版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概念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2.心理发展:(广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狭义)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所发生的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4.感知: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合称“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 5.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也叫“思维知觉”。 6.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7.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8.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两种成分。 12.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3.意志:是指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意志行动:由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 15.个性: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16.需要:需要是指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17.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动机即行为原因。 18.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好比兴趣程度深一些。 19.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俗称“脾气”、“秉性”、“性情” 21.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2.自我意识: 二.简答题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很熟悉、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一种现象。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三个侧面。 意义: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按照心理学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先秦文学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大学心理学测试试题(.)

大学心理学试题(10.21)

————————————————————————————————作者:————————————————————————————————日期: 2

大学心理学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D.经验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 .发展的关键期 8、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 9、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0、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12、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13、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魏晋 建安风骨 名词解释: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背景:东汉末年的动乱,由于政治权威思想权威已经不复存在。在士人中兴起 一股思想解放和重视个体价值的思潮,从而使文学表现出作家从自身立场出发 的对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对美与理想的追求,而当时的社会,经历了长期的 战乱和接连不断的饥荒、瘟疫,到处是破败景象在作家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作家对历史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体察,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动摇,个人的 存在失去了外在的精神支柱,因此人们在感时伤乱的同时,也更强五地感受到 人生短暂的悲哀,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作家,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他们 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这 种感情也在他们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 内涵:建安风骨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1强烈的现实主义。建安文学不仅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各国混战所造成的社会灾难,而且表现出一种结束灾难、重建繁荣统的国家的强烈 愿望和责任感 2高扬的政治理想。建安七子大都胸怀大志,能够正视现实,富有优国之思和“拯世济物”的志愿。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 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特点,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色。 3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诗人多骨气高傲,以文才武略而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 己独特的风貌 4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文学表现的个人情感带有慷慨悲凉的时代特色。 人生苦短的哀叹。这—方面是由连年战乱引发的社会灾难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人们在企图克服种种困难,重建统一国家的进程中所付 出的巨大牺牲造成的。 5人生短暂的哀叹。 影响:—,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次折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大一古代文学考试内容整理

大一古代文学考试内容整理 1.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和原始的宗教 2. 神话(名释)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3. 简要说明上古神话的特点 A 记录分散,多有异词,不系统 B 突出为工为群的无私精神 C 很早就被历史化,幻想的能力不断弱化,不断流失 4.流传至今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歌谣是《弹歌》《蜡辞》 5.记载上古神话最为集中的三部古籍《山海经》《淮南子》《楚辞》 6.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因此总篇目为311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雅,小雅一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7.诗学四家(名释)汉代《诗经》研究有不同派别,其中最重要的有四家,他们是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三家诗为今文诗学,并立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流传至今。 8.诗六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9.简要说明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地位。 A《诗经》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 B~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真正的诗歌史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C~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在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10.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用很少的字来说出最重要的正义和非正义。用微言大义这种方法来记录历史就叫做春秋笔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例如禧公十六年书曰:“春,王正月,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寥寥几字,叙述错落有致。这种笔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11.中国最早的编年史是《春秋》 12.春秋三传(名释)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左传》一书丰富多彩。其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通过人物言行所表现得进步思想是很显著的。包括民本思想、爱国思想、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 13.简要说明《左传》的文学艺术特点: A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总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叙述或描写。 B善于写战事,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写得最突出。对战争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则 C行辞令之美—就是语言之美(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罕譬而喻,富于形象性) 14.中国最早的国别史是《国语》 15.先秦诸子散文三家:孟子、庄子、韩非 孟子所用寓言大多来自民间传说故事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