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继电保护 RL算法

微机继电保护 RL算法

微机继电保护 RL算法
微机继电保护 RL算法

微机继电保护作业

摘要:本文用EMTP 建立了一个双端电源的输电线路模型,对A 相短路故障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故障波形。首先用Tukey 低通滤波器对其进行滤波处理,接着分别采用R-L 模型算法和傅里叶算法对故障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并设定距离保护判据,对保护动作做出判断。 关键词:输电线路;R-L 算法;傅里叶算法;仿真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直是电力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从系统运行数据的在线监测,到故障信号的采样、滤波,数据分析算法以及保护判据原理,都取得很多的成绩。继电保护装置的速动性、可靠性等特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将对应用前景广泛的两种数据分析算法经行仿真验证。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如下图所

图1 输电线路模型

其中,F 表示故障点位置,p 为故障点距M 侧的百分比。

一、仿真模型

图2 EMTP 仿真模型

在PSCAD 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设线路中点发生A 相单相接地故障,故障起始时刻为t=0.1s ,故障持续时间为0.1s ,仿真时间在t=0.2s 时结束。采样频率为1000Hz ,假设在距M 侧20km 处发生A 相接地短路故障,过渡电阻令其为0.1Ω。

系统参数选取如下:M 侧系统电感L m =131.6mH ;N 侧系统电感L n =329.1mH ,功角滞后10°;线路单位长度参数为:正序参数r 1=0.019/km Ω, L 1=0.9134/mH km ,

C 1=0.14/F km μ;零序参数00.1675/r k m =Ω,1 2.7139/L mH km =,

00.008/C F km μ=。线路总长度L=100km 。

二、仿真波形

EMTP 中的输出一个mm.mat 的数据文件,导入matlab 可以画出如下图形。图(3)为三相电流仿真波形,图4为三相电压仿真波形。从图3中可看出,当A 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A 相电流明显增大,而B 、C 两相电流基本保持不变,仍为负荷电流;A 相电压有明显的电压降低,而B 、C 两相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0.020.040.060.08

0.10.120.140.160.180.2

t/ms

i /A

图3 三相电流波形

0.02

0.04

0.06

0.08

0.10.12

0.14

0.16

0.18

0.2

5

t/ms

v /V

图4 三相电压波形

三、滤波器设置

本文采用Tukey 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低通滤波器的延时要比带通滤波器短很多,而且R-L 型算法可以只要求采用低通滤波器。Tukey FIR 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和频率特性如下:

2

1

2[1cos()],02()0,sin(2/)

H()22[1()]

T T T T

f t t f h t f f f f f f ππππ?+-<<

?=???

=

-当时当t 为其他时 (1) 用该滤波器对A 相电流和电压进行滤波,波形如图5所示

00.020.040.060.08

0.10.120.140.160.180.2

-1-0.500.5

1

6

t/ms

v /V

0.02

0.04

0.06

0.08

0.10.12

0.14

0.16

0.18

0.2

x 10

4

t/ms

i /A

图5 A 相滤波前后电流、电压波形(va

、ia 为滤波前波形,i1a 、v1a 为滤波后波形)

四、算法原理与程序

用matlab 编写程序如下: 1、R-L 模型算法 R-L 模型算法

图4 R-L 简单模型示意图

其电流电压应该满足微分方程:11

di u R i L dt

=+ 已知不同时刻12,t t 的电压和电流值,可得:

1111121212

u R i L D u R i L D =+=+ (2)

则可以得到:

2112

12112

12

21

12112

u D u D R i D i D u i u i L i D i D -=

--=- (3)

1(1)(2)s i n i n D T ---=

2()(1)

s

i n i n D T --= (4)

12(1)(2)

2()(1)

2

u n u n u u n u n u -+-=

+-=

,12(1)(2)2()(1)2i n i n i i n i n i -+-=

+-= (5)

程序:

clc

clear all

load mm.mat; fx=100;

k1=m2a(1:20000,:); for i=1:200

y(i,:)=k1(i*fx,:); i=i+1; end k=y(:,:);

t0=k(:,1);t=t0;tmax=max(t);tmin=min(t); [x y]=size(k); T=0.02;N=200; m=k(:,2:7);

va=m(:,1);vb=m(:,2);vc=m(:,3);ia=-1*m(:,4);ib=-1*m(:,5);ic=-1*m(:,6);

figure

subplot(221);

plot(t,va,'k',t,vb,'k:',t,vc,'k-');

xlabel('t/ms');ylabel('v/V');legend('va','vb','vc'); subplot(223);

plot(t,ia,'k',t,ib,'k:',t,ic,'k-');

xlabel('t/ms');ylabel('i/A');legend('ia','ib','ic'); i=ia;v=va;

%tukey 低通滤波

a=1;b=[0 1 3 3 1 0];c=zeros(N,1); i1=filter(b,a,i)/4; v1=filter(b,a,v)/4;

subplot(222);plot(t,v,'k',t,v1,'k:');

xlabel('t/ms');ylabel('v/V');legend('va','v1a'); subplot(224);plot(t,i,'k',t,i1,'k:');

xlabel('t/ms');ylabel('i/A');legend('ia','i1a'); i=i1;v=v1;

%微分方程算法 [a b]=size(i); i1=[0

i(1:a-1)]; i2=[0 0

i(1:a-2)];

v1=[0

v(1:a-1)];

v2=[0

v(1:a-2)];

r=((i-i1).*(v1+v2)-(v+v1).*(i1-i2))./((i-i1).*(i1+i2)-(i+i1).*(i1-i2))/N;

x=pi*(((v+v1).*(i1+i2)-(i+i1).*(v1+v2))./((i-i1).*(i1+i2)-(i+i1).*(i1-i2)))/N;

%控制阻抗轨迹显示范围

m=[t,r,x];

figure

subplot(212);

plot(t,r,'k-o');ylabel('r(t)');

subplot(211);

plot(t,x,'k-o');

ylabel('x(t)');xlabel('t/ms');

figure

L=100;Xzd=0.8*100*0.2868;Rzd=0.8*100*0.019;

C=abs(Rzd+j*Xzd);

k=1:0.8*100;

x0=0.2868*(k-1);r0=0.019*(k-1);

plot(r0,x0,'k');

axis square;hold on;

tt=0:pi/100:2*pi;

rz=(Rzd/2)+(C/2)*cos(tt);

xz=(Xzd/2)+(C/2)*sin(tt);

plot(rz,xz,'k');

plot(r,x,'k-o');

ylabel('x(t)');xlabel('r(t)');

2、傅氏算法

应用傅氏算法,可以方便的从电压、电流的采样值中计算出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基波向量的实部和虚部,从而可以进一步求出基波测量电压、测量电流和测量阻抗。

设由傅氏算法算出的电压和电流实、虚部分别用表示,则

(6)

(7)

(8)

其中分别是测量电压、电流基波的有效值;为测量阻抗的实、虚部。

采用傅里叶算法的综合仿真的.m文件与R-L模型算法综合仿真的.m文件非常相似,只需要将其中算法的部分进行改变,傅里叶算法程序如下:

%傅里叶算法

a=1;

j=1:N;

bs=sin(2*pi*j/N);

bc=cos(2*pi*j/N);

vs=filter(bs,a,v);

vc=filter(bc,a,v);

is=filter(bs,a,i);

ic=filter(bc,a,i);

r=(vc.*ic+vs.*is)./(ic.^2+is.^2); x=(vs.*ic-vc.*is)./(ic.^2+is.^2);

五、仿真结果与判据

在继电保护中若采用阻抗比较算法,则应该先算出

,然后按动作特性要求形成两个

比较阻抗,判断他们的大小,决定是否动作。可见保护中实现绝对值比较的关键是计算

。它们可以分别由两点积算法、傅氏算法和解微分方程算法等方法算出。

但是三相系统中的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选取不同于单相系统,在单相系统中,测量电压就是保护安装处的电压,测量电流就是保护安装处的电流,系统金属性短路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9)

上式是距离保护能够用测量阻抗来正确表示故障距离的前提和基础,即只有测量电压、电流直接满足该式时,测量阻抗才能正确反应故障的距离。

但是在实际的三相系统中,发生的短路情况有多种,而各种不对称的短路故障时,各相的电压、电流都不再是简单的满足上式,而需要寻找满足公式的电压、电流接入保护系统,以构成三相系统中可用的保护。以单相接地短路故障为例,在A 相金属性接地短路的情况下有

(10)

若令

,则式(10)又可以表示为

(11)

它与式(9)具有相同的形式,因而由算出的测量阻抗能够正确的反应故障的距

离,从而可以实现对故障区段的比较和判断。

0.020.040.060.080.10.120.140.160.180.2

-4-20

2

r (t )

0.020.040.060.08

0.10.120.140.160.180.2

-10

010

20

x (t )

t/ms

图6 故障相阻抗变化曲线

-15

-10-5

051015

x (t )

r(t)

图7 阻抗轨迹曲线

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故障为区内故障,保护动作,仿真很好的验证了原理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张保会,尹项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5 130-131 [2] 杨奇逊,黄少锋.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8 [3]陈皓.微机保护原理及算法仿真[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 159-166. [4]关敬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与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8期:303-304. [5]刘平,刘鹏龙.基于Matlab 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仿真[A]. 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C]. 中国自动化学会,2007年8月,427-429.

[6]胡文丽.基于录波信息的故障特征量分析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学,2004年. [7]霍兰茹.继电保护通用分析和仿真校验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年.

[8] 朱广伟.微机继电保护在企业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A].第4届中国金属协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继电保护 实验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仿真实验 实验地点: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 专业班级:电气1200 学号:0000000000 学生:000000 指导教师:000000 2015年12 月 2 日

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众所周知,传统的继电器是由硬件实现的,直接将模拟信号引入保护装置,实现幅值、相位、比率的判断,从而实现保护功能。而微机保护则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实现,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某种运算求出电流、电压的幅值、相位、比值等,并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发出跳闸命令。 继电保护的种类很多,按保护对象分有元件保护、线路保护等;按保护原理分有差动保护、距离保护和电压、电流保护等。然而,不管哪一类保护的算法,其核心问题归根结底不外乎是算出可表征被保护对象运行特点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等的有效值和相位以及视在阻抗等,或者算出它们的序分量、或基波分量、或某次谐波分量的大小和相位等。有了这些基本电气量的计算值,就可以很容易地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保护。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找出任何能够区分正常与短路的特征量,微机保护就可以予以实现。 由此,微机保护算法就成为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研究的重点,微机保护不同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其软件算法来完成。微机保护的其中一个基本问题便是寻找适当的算法,对采集的电气量进行运算,得到跳闸信号,实现微机保护的功能。微机保护算法众多,但各种算法间存在着差异,对微机保护算法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确定特定场合下如何合理的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偿与改进,对进一步提高微机保护的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已提出的算法有很多种,本次实验将着重讨论基本电气量的算法,主要介绍突变量电流算法、半周期积分算法、傅里叶级数算法。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目前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以及一些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 2. 具体分析几种典型的微机保护算法的基本原理。 3. 针对线路保护的保护原理和保护配置,选择典型的电力系统模型,在MATLAB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对微机保护算法进行程序编写。 4. 对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三、实验容 1、采用MATLAB软件搭建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2、采用MATLAB软件编写突变量电流算法 3、采用MATLAB软件编写半周积分算法 4、采用MATLAB软件编写傅里叶级数算法算法

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学号: 摘要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快速准确地切除线路故障,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本文采用微机控制方法,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进行诊断和切除,取代传统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 线路保护装置采用STC12C5A60S2芯片作为控制核心,硬件电路主要包括芯片外围电路,模拟信号处理和采样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电源电路等。本文首先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软件仿真,然后再将设计应用到实际当中,阐述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控制流程和软件实现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继电保护;整流;电流互感器

目录 1 绪论 (1) 1.1 设计背景 (1) 1.2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2 系统硬件设计 (3) 2.1 系统框架 (3) 2.2 系统仿真 (3) 2.2.1 仿真设计 (3) 2.2.2 部分电路分析 (4) 2.2.3 仿真结果 (7) 2.3 系统硬件 (7) 2.3.1 主要芯片和器件的选择 (7) 2.3.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10) 2.4 三段式电流保护理论 (12) 2.4.1 电流速断保护(第I段) (12) 2.4.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第II段) (12) 2.4.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第III段) (13) 2.4.4 三段式电流保护小结 (13) 3 系统软件设计 (13) 3.1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1 绪论 1.1 设计背景 当今社会,电能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几乎已经渗透到人类一切的活动当中。由于电能的生产是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完成,所以电能的输送成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和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输电安全也逐渐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传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入微机时代。微机继电保护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同时具有控制灵活、准确,性能优良等特点,成为当今主流的继保控制核心。本文采用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低压数字微机信号采集、数据分析、动作输出,实现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诊断、分析、故障切除,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1.2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 信一体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1]。 微机继电保护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正确率很高也已在运行实践中得到证明。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制造容易统一标准;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功耗低。 4.可靠性容易提高。体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不易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不易受元件更换的影响;且自检和巡检能力强,可用软件方法检测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以及功能软件本身。 5.使用灵活方便,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其维护调试也更方便,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同时依据运行经验,在现场可通过软件方法改变特性、结构。 6.可以进行远方监控。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串行通信功能,与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的通信联络使微机保护具有远方监控特性等等。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3c8423033.html,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研究 运行过程中的电力系统,由于雷击、倒塌、内部过压或者错误的运行操作等都会造成故障及危害,一旦发现故障,我们就必须迅速采取并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当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应根据系统运行的维护要求,确定出相应的保护动作。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就此运应而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突破了传统的电磁型、晶体管型及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形式,出现了微型机、微控制器为核心的继电保护形式,这种保护形势称为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和特点 传统的模拟式继电保护是根据电力系统中的模拟量(电压U、电流I)进行工作的,也就是将采集的模拟量与给定的机械量(弹簧力矩)、电气量(门槛电压)进行对比和逻辑运算,做出判断,从而完成相应的保护。 机电保护装置满足的四项基本要求依次是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包括以下三部分:1.信号检测部分、2.逻辑判断部分、3.保护动作部分。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信号检测部分从被保护侧采集相应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传送到逻辑判断部分,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将所得结果与给定的整定值进行对比,判断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并发出相应的动作命令,最终再由保护动作部分执行相应的动作。 现代微机保护则是将电力系统的模拟量(电压U、电流I)进行采样和编码之后,转换成数字量,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分析、运算和判断,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具有的特点:稳定性好、逻辑判断准确、设备维护方便、设备附加值高、适应性强。 微机继电保护的设计 微机继电保护的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设计,从功能上讲,微机保护装置包括五个部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CPU),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人机接口部分和电源回路。 微机继电保护的软件设计中,系统软件是整个保护装置的灵魂,基于各个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线路继电保护及监控的各种功能。这里以微机三段式电流保护为例主要介绍微机保护的主程序设计与自检模块。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取代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是个必然的趋势。通过引进微机控制技术,可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率。总之,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机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逐渐向智能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技术

微机继电保护装臵的调试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微机型继电保护装臵的普遍使用,种类、型号、产地之多,给许多设计和现场调试人员带来很大困难。根据现场实例,针对SEL-587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臵的调试,详细介绍微机型变压器差动保护装臵的原理和调试方法。 2 微机型变压器差动保护装臵的实现原理 差动保护采用分相式比率差动,即A、B、C任意一相保护动作就有跳闸出口。以下判据均以一相为例,当方程(1)、(2)同时成立时差动元件保护动作。 I DZ>I DZ0(I ZD<I ZD0)(1) I DZ>I DZ0+K(I ZD-I ZD0)(I ZD≥I ZD0)(2) I2DZ>K2×I DZ 其中:I DZ为差动电流 I DZ0为差动保护门坎定值 I ZD为制动电流 I ZD0为拐点电流 I2DZ为差动电流的二次谐波分量 K为比率制动特性斜率 K2为二次谐波制动系数 国内生产的微机型变压器差动保护装臵中,差动元件的动作特性多采用具有二段折线式的动作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SEL-587型装臵采用三段折线式动作曲线,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只采用二段式动作特性曲线。 图1 采用二段折线式差动动作特性曲线 3装臵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1解决变压器差动保护中不平衡电流的措施 (1)解决变压器两侧绕组结线不同所产生电流相位不同 微机型差动保护装臵中各侧不平衡电流的补偿是由软件完成的。变压器各侧CT二次电流由于接线造成的相位差由装臵中软件校正,变压器各侧CT二次回路都可接成Y形(也可选择常规继电器保护方式接线),这样简化了CT二次接线。SEL-587型装臵中提供了14种类型的变压器两侧CT二次不同接线的设臵(国产装臵通常仅有两种方式选择),通过对TRCON和CTCON整定值的正确设臵和选择相对应的计算常数A和B,装臵就完全解决了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的不平衡电流问题。如图2为某冷轧带钢工程35/10KV主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图(这种接线方式属于装臵中B13类型)。 图2 B13型Δ-Y变压器带有Y-Y的CT连接 (2)解决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不能选得完全合适 微机型差动保护装臵是采用设臵不平衡系数,通过软件计算来调节。通常以高压侧为基准,高压侧不平衡系数固化为“1”,低压侧不平衡系数则按该装臵要求的特定计算公式计算后将参数设臵在装臵中。SEL-587型装臵采用两侧分别计算不平衡系数的办法,装臵内部设臵了TAP1和TAP2两个参数来进行电流的调整,参数的计算是通过该装臵的特定计算公式来进行。 3.2解决变压器励磁涌流 在变压器空载投入和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大的励磁涌流。涌流中含有数值很大的非周期分量,其二次谐波分量占有一定数量,常规差动继电器则是采用速饱和变流器来消除它的影响,而微机型差动保护装臵是

微机继电保护习题带答案

微机继电保护习题 1.微机保护装置从功能上可分为6个部分:(数据采集系统),数字数字处理系统,(输出通道),(人机接口),(通信系统),电源电路。 2.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隔离与电压形成(或模拟量输入变换回路)、(低通滤波回路)、采样保持回路、(多路转换器)和模数转换(A/D)回路等部分组成。 3.数据采集系统中的电压形成回路除了完成电量变换作用外,还起着(隔离)和(屏蔽)的作用。 4.采样保持电路的作用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测量模拟输入量在该时刻的(瞬时值),并在模数转换期间内(保持输出不变)。 5.电压信号经VFC变换后是(数字脉冲波),因此采用光隔电路容易实现数据采集系统与微机系统的(隔离),有利于提高刚干扰能力。 6.在微机保护中广泛使用光隔离器,主要利用了(开关器件)的功能,应用于逻辑电平和(信号)控制,实现两侧信号的传递和(电气的绝缘)。 7.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算法优劣的标准是(精度)和(速度)。 8.采用半周期积分算法计算被测电流,如果被测电流是100A时半周期积分结果是2500,现如果半周期积分结果是2000则被测电流是()。 9.半周期积分算法可以抑制(高频)分量。对于50Hz的工频正弦量,数据窗延时为(3/4T)。 10.微机保护中,用离散傅里叶算法可用于求出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 11.R-L模型算法是以线路的简化模型为基础的,该算法仅能计算(测量阻抗),用于(线路距离)保护。 12.阶段式保护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配合问题,即(保护范围)的配合和(动作时间)的配合。<整定值(边界)的配合> 13.阶段式电流保护的1段保护其保护范围现在在(线路全长)以内,一般要求去1段保护的保护范围应大于线路全长的(85%)。 14.第2段保护必须保护线路(全长并延伸至下一级线路),但不能超过下级线路的(15%)。 15.反时限电流保护的启动电流整定值按(定时限过电流)整定。 16.低频减载装置基本级的作用是根据(系统频率下降程度)依次切除不重要的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

基于89c51单片机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 张银龙200901100329电气09-3(订单) 1.1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1)计算机化 计算机硬件迅猛发展,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一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为单一芯片作为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奠定了基础。89C51作为32位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的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个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继电保护作用不只是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与重合闸装置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基础上协调动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 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市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以将它所获被保护元件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每个微机保护装置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无故障正常运行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4)智能化 今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或难解的复杂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 1.2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包括: 1)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轻负荷或跳闸。 2.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2.1.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利用正常运行与区内外短路故障电气参数变化的特征构成保护的判据,根据不同的判据就构成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例如: (1)电流增加(过电流保护):故障点与电源直接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电流会增加电压降低(低电压保护):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短路点得电压降到零。 (2)电流与电压的相位角会发生变化(方向保护):正常20°左右,短路时60°~85°

第二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微机继电保护基本历程汇总

第二章微机继电保护基本历程 一、微机继电保护基础 §2.1 微机保护基本结构 微机保护的基本结构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模拟量输入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人机对话和外部通信系统四个部分, 图2-1是微机保护系统方框图。 ㈠数据处理单元一般由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及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并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连成一个系统。继电保护程序在数字核心部件内运行,指挥各种外围接口部件运转、完成数字信号处理,实现保护原理。 CPU 是数字核心部件以及整个微机保护的指挥中枢,计算机程序的运行依赖于

CPU 来实现。存储器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它的存储容量和访问时间也会影响整个微机保护系统的性能。定时器/计数器除了为延时动作的保护提供精确计时外,还可以用来提供定时采样触发信号、形成中断控制等作用。数字核心部件的控制电路包括地址译码器、地址锁存器、数据缓冲器、中断控制器等等,它的作用是保证微机数字电路协调工作。 ㈡模拟量输入系统 微机保护装置模拟量输入接口部件的作用是将电力传感器输入的模拟电量正确地变换成离散化的数字量,提供给数字核心部件进行处理。交流模拟量输入接口部件内部按信号传递顺序为:电压输入变换器和电流输入变换器及其电压形成回路、前置模拟低通滤波器、采样保持器、多路转换器、模数变换器。前置模拟低通滤波器是一种简单的低通滤波器,其作用是为了在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的过程中满足采样定理的要求。采样保持器完成对输入模拟信号的采样。多路转换器是一种多信号输入、单信号输出的电子切换开关,可通过编码控制将多通道输入信号依次与其输出端连通,而其输出端与模数变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模数变换器实现模拟量到数字量的变换。 ㈢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开关量是指反映“是”或“非”两种状态的逻辑变量,如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状态、控制信号的“有”或“无”状态等。开关量输入接口部件的作用是为正确地反映开关量提供输入通道,并在微机保护装置内外部之间实现电气隔离,以保证内部弱电电子电路的安全和减少外部干扰。开关量输出接口部件的作用是为正确地发出开关量操作命令提供输出通道,并在微机保护装置内外部之间实现电气隔离,以保证内部弱电电子电路的安全和减少外部干扰。 ㈣人机对话和外部通信系统 微机保护人机对话接口部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简易键盘、小型显示屏、指示灯、打印机接口、调试通信接口。

微机继电保护 RL算法

微机继电保护作业 摘要:本文用EMTP 建立了一个双端电源的输电线路模型,对A 相短路故障进行仿真模拟,得到故障波形。首先用Tukey 低通滤波器对其进行滤波处理,接着分别采用R-L 模型算法和傅里叶算法对故障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并设定距离保护判据,对保护动作做出判断。 关键词:输电线路;R-L 算法;傅里叶算法;仿真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直是电力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从系统运行数据的在线监测,到故障信号的采样、滤波,数据分析算法以及保护判据原理,都取得很多的成绩。继电保护装置的速动性、可靠性等特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将对应用前景广泛的两种数据分析算法经行仿真验证。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如下图所 图1 输电线路模型 其中,F 表示故障点位置,p 为故障点距M 侧的百分比。 一、仿真模型 图2 EMTP 仿真模型 在PSCAD 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设线路中点发生A 相单相接地故障,故障起始时刻为t=0.1s ,故障持续时间为0.1s ,仿真时间在t=0.2s 时结束。采样频率为1000Hz ,假设在距M 侧20km 处发生A 相接地短路故障,过渡电阻令其为0.1Ω。 系统参数选取如下:M 侧系统电感L m =131.6mH ;N 侧系统电感L n =329.1mH ,功角滞后10°;线路单位长度参数为:正序参数r 1=0.019/km Ω, L 1=0.9134/mH km , C 1=0.14/F km μ;零序参数00.1675/r k m =Ω,1 2.7139/L mH km =,

00.008/C F km μ=。线路总长度L=100km 。 二、仿真波形 EMTP 中的输出一个mm.mat 的数据文件,导入matlab 可以画出如下图形。图(3)为三相电流仿真波形,图4为三相电压仿真波形。从图3中可看出,当A 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A 相电流明显增大,而B 、C 两相电流基本保持不变,仍为负荷电流;A 相电压有明显的电压降低,而B 、C 两相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0.020.040.060.08 0.10.120.140.160.180.2 t/ms i /A 图3 三相电流波形 0.02 0.04 0.06 0.08 0.10.12 0.14 0.16 0.18 0.2 5 t/ms v /V 图4 三相电压波形 三、滤波器设置 本文采用Tukey 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低通滤波器的延时要比带通滤波器短很多,而且R-L 型算法可以只要求采用低通滤波器。Tukey FIR 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和频率特性如下:

微机保护和继电保护一样吗

微机保护和继电保护一样吗 1、原理上:微机保护与传统保护在原理上并无本质差异,只是微机本身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得某些算法在微机上可以很容易的实现, 2、使用上:微机保护集成化的软硬件模式,使得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因此在使用上也更加简便,基本上就是一个黑匣子。 3、通讯上:传统保护基本上没有通讯功能,而微机保护可以扩展出以太网、485等多种通讯接口,通信很方便。 常规继电保护缺点:常规继电保护是采用继电器组合而成的,比如:过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通过复杂的组合,来实现保护功能, 它的缺点: 1.占的空间大,安装不方便 2.采用的继电器触点多,大大降低了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3.调试、检修复杂,一般要停电才能进行,影响正常生产 4.没有灵活性,当CT变比改动后,保护定值修改要在继电器上调节,有时候还要更换. 5.使用寿命太短,由于继电器线圈的老化直接影响保护的可靠动作. 6.继电器保护功能单一,要安装各种表计才能观察实时负荷 7.数据不能远方监控,无法实现远程控制

8.继电器自身不具备监控功能,当继电器线圈短路后,不到现场是不能发现的. 9.继电器保护是直接和电器设备连接的,中间没有光电隔离,容易遭受雷击. 10.常规保护已经逐渐淘汰,很多继电器已经停止生产. 11.维护复杂,故障后很难找到问题. 12.运行维护工作量大,运行成本比微机保护增加60%左右. 13.操作复杂、可靠性低,在以往的运行经验中发现很多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有两条:A人为原因:因为自动化水平低,操作复杂而造成事故发生.B继电保护设备性能水平低,二次设备不能有效的发现故障. 14.经济分析:常规保护从单套价来说比微机保护约便宜,但使用的电缆数量多、屏柜多、特别是装置寿命短、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维护费用等)比微机保护高出60%,综合费用还是比微机保护多的. 微机保护优点: 1.微机保护是采用单片机原来,系统具备采集、监视、控制、自检查功能、通过一台设备可以发现:输电线路的故障,输电线路的负荷、自身的运行情况(当设备自身某种故障,微机保护通过自检功能,把故障进行呈现),采用计算机原理进行远程控制和监视. 2.由于微机保护采用各种电力逻辑运算来实现保护功能,所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现状

https://www.doczj.com/doc/3c8423033.html,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现状 汇卓电力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厂家,本公司生产的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设备在行业内都广受好评,以打造最具权威的“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高压设备供应商而努力。 继电保护技术目前正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计算机化

https://www.doczj.com/doc/3c8423033.html,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个发展阶段从位单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年时间就发展到多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 现在光电流互感器和光电压互感器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和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盯和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和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

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1 微机保护的硬件原理及设计选择原则

第一章微机保护的硬件原理及设计选择原则 1-1概述 微机保护出现20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有多个专业厂家生产微机保护装置,其硬件系统各有特点。 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院士: 第一代(84-90年)MPD-1、单CPU结构、硬件示意图如下: 可靠性差。 第二代:WXH-11(90年代以后)、多CPU结构

系统机 PRINTER 整个系统有五个CPU(8031)。四个CPU分别用来构成高频、距离、零序保护和综合重合闸,另一个CPU用来构成人机接口,A/D 转换采用VFC型。每一个CPU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的微机系统,任何一个损坏,系统仍然工作。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均不引出印刷电路板,可靠性较高。交流输入及跳闸出口部分可靠性较高。 第三代:CSL101A(1994年鉴定,96年推广)多CPU结构,与第二代不同之处在于: (1)C PU采用不扩展的单片机,即构成微机系统所需的微处理器、RAM、EPROM等全部集中在一个芯片内部,总线不出芯片,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 (2)V FC采用第三代VFC芯片VFC110最高震荡频率为4M,相当于A/D精度的14位。 (3)设有高频、距离、零序和录波CPU插件,重合闸不包括在保护

之中。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南瑞公司 LFP-900系列(沈国荣院士) LFP-900系列包括从35KV~66KV 中低压线路保护220KV~500KV 线路高压超高压线路保护,用于不同电压等级时,保护的配置情况有所不同。 以LFP-901为例,说明配置情况。 采用多CPU 结构,含有三个CPU ,两个用于构成保护,一个用于人机接口CPU 均为Intel 80196KC 1CPU :纵联保护(工频变化量方向、零序功率方向、复合式距离元 件)1Z 、零序后备保护 2CPU :距离保护、综合重合闸 3CPU :人机对话、起动、为出口提供?电压 1CPU 、2CPU 采用VFC 型A/D 转换,3CPU 采用逐次逼近式A/D 转换 最近又推出RCS-9000系列保护(单片机加DSP 结构)

电力自动化中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探析

电力自动化中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探析 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供电的可靠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保障电网运行过程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装置。较传统继电保护装置而言,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性能更优,工艺结构更为科学。因此,必须推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文章重点针对电力自动化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电力自动化;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是利用多功能、高性能的计算机作为电力系统的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获取电力运行及故障信息,并将所获取被保护元件的数据成功传送任何一个终端或控制中心,这样,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不仅有效实现了继电保护的功能,还实现了正常运行下的测量、通信、控制功能,达到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的目的。 1 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及特点分析 通常而言,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是利用微处理器,借助于数字处理方法,采用各类模块化软件,用以实现多种功能。随着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功能与性能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在电力系统保护功能方面,利用各种装置即可有效实现对变压器、线路等多种设备的保护,与此同时,借助于微处理器优良的数据处理功能,还实现了传统继电保护技术所无法实现的多项保护功能,解决了传统电磁感应原理保护方式所存在的灵敏度不佳、动作速度慢,以及晶体管继电保护方式抗干扰性能差、质量不稳定、判据不准等诸多缺陷。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推动了微处理器、微机迅速步入实用化阶段,由此,微机继电保护日趋实用。 同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相比,微机继电保护具有如下特点:(1)进一步改善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及动作特征,提高了动作的正确率;(2)能够有效扩充相关辅助性功能;(3)具有优良的工艺结构;(4)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5)使用过程方便、灵活性强、界面友好;(6)可远程监控。 2 电力自动化中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应用 文章以某厂区10kV系统为例,就微机继电保护在其中的应用加以具体分析。该厂区具有一处110/10kV变电站,以电力负荷分布状况为依据,分别设置了三处10kV的变配电所,确保变电所都处于负荷中心,利用变电站进行电源的输送,设计了相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以下具体就该厂区10kV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加以探讨。 2.1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结构分析

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 ~ 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摘要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快速准确地切除线路故障,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本文采用微机控制方法,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进行诊断和切除,取代传统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 ? 线路保护装置采用STC12C5A60S2芯片作为控制核心,硬件电路主要包括芯片外围电路,模拟信号处理和采样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电源电路等。本文首先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软件仿真,然后再将设计应用到实际当中,阐述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控制流程和软件实现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继电保护;整流;电流互感器 、 @ :

目录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文主要工作 (2) 2 系统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分电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真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硬件 (7) 主要芯片和器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段式电流保护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流速断保护(第I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第II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第III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段式电流保护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第二节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介绍

第二节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介绍 这一节将要对微机保护算法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常见的几种算法。 一、微机保护算法概述 把经过数据采集系统量化的数字信号经过数字滤波处理后,通过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并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是否发出跳闸命令或信号,以实现各种继电保护功能。这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判断以实现保护功能的方法称为微机保护。 二、常见微机保护算法介绍 1. 算法 微机保护装置中采用的算法分类: (1)直接由采样值经过某种运算,求出被测信号的实际值再与定值比较。例如,在电流、电压保护中,则直接求出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与保护的整定值比较。 (2)依据继电器的动作方程,将采样值代入动作方程,转换为运算式的判断。 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的算法优劣的标准是精度和速度。 2. 速度影响因素 (1)算法所要求的采样点数。 (2)算法的运算工作量。 3. 算法的计算精度 指用离散的采样点计算出的结果与信号实际值的逼近程度。 4. 算法的数据窗 一个算法采用故障后的多少采样点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这就是算法的数据窗。 算法所用的数据窗直接影响保护的动作速度。例如,全周傅氏算法需要的数据窗为一个周波(20ms),半周傅氏算法需要的数据窗为一个半周波(10ms)。半周波数据窗短,保护的动作速度快,但是它不能滤除偶次谐波和恒稳直流分量。 一般地算法用的数据窗越长,计算精度越高,而保护动作相对较慢,反之,计算精度越低,但是保护的动作速度相对较快。 尽量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缩短响应时间,可以提高保护的动作速度。但是高精度与快速动作之间存在着矛盾。 计算精度与有限字长有关,其误差表现为量化误差和舍入误差两个方面,为了减小量化误关基保护中通常采用的A/D芯片至少是12位的,而舍入误差则要增加字长。 不管哪一类算法,都是算出可表征被保护对象运行特点的物理量。 5. 正弦函数的半周绝对值积分算法 假设输入信号均是纯正弦信号,既不包括非周期分量也不含高频信号。这样利用正弦函数的一些特性,从采样值中计算出电压、电流的辐值、相位以及功率和测量阻抗值。 正弦函数算法包括最大值算法、半周积分算法、一阶导数算法、二阶导数算法、采样值积算法(两采样值积算法、三采样值积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微机保护发展初期大量采用,其特点:计算量小、数据窗短、精度不是很高,但信号必须为正弦信号。 为了保证故障时参数计算的正确性,必须配备完善的数字滤波器,即数字滤波算法与参数计算相结合。 (1)正弦函数的半周绝对值积分算法 半周积分通过对正弦函数在半个工频周期内进行积分运算,由积分值来确定有关参数。 特点:计算量小、速度快。 适用:广泛应用在中低压保护。 (2)算法描述

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设计(论文) 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DESIGN OF MICROCOMPUTER RELAY PROTECTION SYSTEM FOR TANSMISSION LINE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

https://www.doczj.com/doc/3c8423033.html,/300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和网络化发展在计算机领域, 发展速度最快的当属计算机硬件, 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 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 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 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 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 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 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 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 使微机保护对技术升级的开放性有了迫切要求。网络特别是现场总线的发展及其在实时控制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充分说明, 网络是模块化分布式系统中相互联系和通信的理想方式。如基于网络技术的集中式微机保护, 大量的传统导线将被光纤取代,传统的繁琐调试维护工作将转变为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常, 这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微机保护设计网络化, 将为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创新, 它会大大简化硬件设计、增强硬件的可靠性, 使装置真正具有了局部或整体升级的可能。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 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 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 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 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 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自考试题及答案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1.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并就各部分的功能、组成进行描述?(10分) 答案:微机保护是由一台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种复杂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微机保护的特性主要是由软件决定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同原理的保护可以采用通用的硬件。 微机保护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一般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模拟量输入系统(或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电压形成、模拟滤波、采样保持、多路转换以及模数转换等功能,完成将模拟输入显准确地转换为所需的数字量。 (2)CPU主系统,包括微处理器(MPU)、只读存储器(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定时器等。MPU执行存放在EPROM中的程序,对由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至RAM 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完成各种继电保护的功能。 (3)开关量(或数字量)输入/输出系统,由若干并行接口适配器、光电隔离器件及有触点的中间继电器等组成,以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警报、外部触点输入及人机对话等功能。 微机保护软件是根据继电保护的需要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2.解释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参考逐次逼近中

二分搜索法原理,设计一个16位无符号数开平方的算法?(10分) 答案:逐次逼近ADC包括n位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如下图所示。它由控制逻辑电路、时序产生器、移位寄存器、D/A 转换器及电压比较器组成。 其转换过程中的逐次逼近就是按照对分比较或者对分搜索的原理进行的。其信号转换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启动信号控制下,首先置数控制逻辑给逐次逼近寄存器最高位Dn-1置1,其它位都清0。寄存器的这个内容,经过DAC转换成模拟量Vc,约为满量程电压的一半,与输入的模拟量Vx进行比较,由电压比较器输出结果。如果Vx≥Vc,则电压比较器输出0,同时说明寄存器中的数字量偏小,应该保留Dn- 1=1;相反,如果V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