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5、《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中的第一课《蜡烛的变化》。本课主要通过对蜡烛和其他物质的系列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认识物质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

一、说教材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实验探究,通过切割蜡烛,熔化蜡烛和点燃蜡烛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变化有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第二部分是交流讨论,辨析判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一类型;第三部分课外拓展,以“面塑或泥塑”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在课后自由设计、制作。由此看出教材是按照“问题- 实验- 结论- 应用”的思路编排的.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科学探

究目标:学生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

简单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另一类产生新物质。

三、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从收集的广泛的现象中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本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猜想

假设-

设计方案-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互动讨论法。

五、说教学设计《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让学

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本课将利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今天都带了橡皮泥,大家玩一玩橡皮泥,捏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然后请同学们说一下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形状”改变后,引入本课内容一一今天我们以蜡烛

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从而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二)、学习探究,建构新知。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关于蜡烛的系列探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图示,小组成员先讨论实验方案,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讨论交流后教师提示学生合作实验,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在

“实验观察记录表”中记录下来。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先动脑思考,再动手做,使实验过程更趋科学,避免缺乏思考的“动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并及时提示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比较“融化蜡烛”和“点燃蜡烛”两种变化的不同,“融化蜡烛”实验中,大家发现蜡烛融化了,变成了蜡油,成液体的了,冷却后又变成固体的了,在这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蜡烛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而点燃蜡烛,大家观察到有烟产生,教师总结

“烟一一新物质”的结论,让学生明确蜡烛的两大类变化。

2、拓展探究。课件显示我们继续探究的物质变化,教师出示实验用品,小组讨论从六个实验中自选两个实验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更能充分地发挥自主性。这些小实验材料来源于生活,学生并不陌生,并且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学生自然兴趣浓厚。实验中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通过交流实验现象,学生能较容易地将物质的变化分成了两类。这个规律的认识,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而是学生经历“收集证据——概括分类——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自行获得。

(三)、课外拓展,让学生继续探究生活中物质的变化。

我认为一节课下来,教师不一定给学生一个肯定地、标签式的结论,不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句号,应该是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的结束而终止,课堂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所以我安排了这一个作业,让学生去探寻、发现生活中物质的变化。

这一节课,我主要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设计,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重点抓住蜡烛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蜡烛的两大类变化,然后再通过学生对所带材料的探究,进行概括与类推,得出物质的两大类变化,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更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但因为条件与材料的因素,对于物质变化的探究深度不够,而且对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各环节之节的衔接还有些欠缺。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这中间肯定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复习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复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共有4课,课题是《蜡烛的变化》《锈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本单元着重是讲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熟知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 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和复习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记物质变化的两大类,并能根据现象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种类;掌握铁钉生锈的成因、熟知防锈办法和原理; 2、能正确理解、掌握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等科学概念,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酸碱物质;熟记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3、通过自己回忆、同伴合作与交流、评价与练习等方式,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两类变化,并能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酸性、碱性物质。 本节课教法学法选用: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讲解法。 本节课教学用时:1课时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遵循此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一、质疑设问、谈话导入;二、复习整

理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拓展交流。 一、质疑设问、谈话引入。 1、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同学们还记得内容吗?(板书:物质在变化) 2、(学生打开科学书)浏览本单元各课的知识点。 3、本单元共有几课?(4课)它们的课题分别是什么?(《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4、本单元主要讲《物质在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各课的知识点。 二、复习整理知识点。 (一)《蜡烛的变化》知识点: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燥的烧杯,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上白瓷碗,底部会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板书)如: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融化。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板书)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如:生鸡蛋变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树叶颜色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碱中倒入白醋、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二)复习整理《铁钉生锈了》知识点: 3、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4、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元 淑 霞 安泽县唐城小学 2016年11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六年(上册)教科书第30页~32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三、教学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四、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教学仪器陌生或操作不熟练。小组合作不能很好的分工,实验时对实验现象不能有效的进行观察并记录。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课堂上完整的填写实验报告单,时间不够用。 六、教具及学具: 蜡烛5根、三脚架4个、石棉网4块、纸片4片、硬纸板4块、酒精灯5个、蒸发皿8个、火柴5盒、干燥的烧杯10个、干抹布8块、小刀4把、勺子4把、试管夹4个、生鸡蛋1个、碱面若干、白醋一瓶、澄清的石灰水4杯、吸管

4根、白糖若干、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4份。 七、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操作、观察法、自学、猜想验证。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幻灯片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而又神奇的世界,从生机勃勃的春季,到炎炎的夏季,再变化为硕果累累的秋季、又变为白雪皑皑的冬季,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多么的神奇。再看动物有小长大,植物慢慢长大,开花结果最后果实成熟。还有我们生活当中的常用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我们生活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称为物质,(板书:物质)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板书:变化)物质是怎样变化的呢?孩子们,想不想知道物质是怎样变化的呢?(生:想。)拿起桌子上的蜡烛,蜡烛不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浪漫、温馨、寓意。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蜡烛的变化开始研究无知的变化。(板书:蜡烛的变化) (二)认识蜡烛的形态变化 1、仔细观察蜡烛有哪些特点? 2、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3、如果要是蜡烛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4、生口答:切、砸、摔、点燃、加热等。

青岛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16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玻璃片,大烧杯,小铁盒,小刀。 自选材料:石灰水,吸管,醋,食用碱,食盐,鸡蛋,彩纸,橡皮泥,水。 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 (师演示:示意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魔术表演成功,生惊呼。) 师:给点掌声吧!(生鼓掌)谢谢!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 [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这种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师: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举

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 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板:蜡烛的)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师: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生:用刀切断。 生:点燃。 生:放在火上烤化。 …… 师: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你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实验?小组商量一下。 (生小组讨论) 生:用小刀把蜡烛切断。 生: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中,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在酒精灯上加热。 生: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以前我的手被火熏黑过,现在想看看怎么回事。 生:用试管夹夹住蜡烛,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反思说课稿-3.1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法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小铁盒、小刀、酒精灯、澄清的石灰水、白瓷勺、玻璃杯、汤勺。 自选材料:白醋、食用碱、鸡蛋、水、纸杯、易拉罐、白糖。 教师准备材料:玻璃杯二个、白醋、碱面、水、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举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生:身高增长了。 师:其实物体的变化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比如说:铁会生锈,冰会融化,秋天树叶变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

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板: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 (一)、观察蜡烛。 师:同学们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蜡烛? 生:蜡烛可以发光、光滑、有点软,可以照明。 师: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蜡烛,(出示蜡烛)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光滑、硬、容易断、易碎。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研究蜡烛 1、加热蜡烛 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看到蜡烛会想到什么? 生:交流(点燃蜡烛会发光,蜡油会躺下来…) 师:这些现象都是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或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蜡烛产生的变化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 师:(出示蜡烛)要研究蜡烛产生的一些变化,刚才同学们也讲到了它的一些变化的方式,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想想如果你要使蜡烛产生变化,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 生:学生讨论,探究方法 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加热燃烧 师:我们现在就看看加热和燃烧这两种使蜡烛变化的方式,它们产生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第一步我们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式来试一试。 师:实验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还记不记得?请个同学上讲台示范一下。(课件出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师:出示实验器材(勺子、蜡块、酒精灯、火柴)。我们现在需要做第一个实验:加热蜡烛。 师:小组分工,有的动手做实验,有的记录。时刻不要忘记我们的实验目的:记录加热蜡烛时产生的现象。认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一)生:(学生实验)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5.蜡烛的变化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切割、受热、燃烧蜡烛的试验中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描述,从蜡烛变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体验到尊重证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切割、受热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蜡烛、酒精灯、火柴、托盘、小刀、三脚架、石棉网、 烧杯、澄清石灰水、蒸发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两个酒杯)这两个酒杯里装的都是无色的液体,现在我把它们倒在一起,看看会怎样? (变红了) 2.教师提问:(出示另一个酒杯)这个酒杯里装的也是无色液体,仔细观察。魔术表演完毕,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又没有了) 3.教师谈话:大家有什么感觉?明明是无色的液体却有这么多变化,其实这些奇妙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科学道理。想知道原因吗? 4.教师提问: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入手来解释这个秘密。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蜡烛的变化。(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设计意图:表演魔术,展示两个酒杯里分别装着无色的液体,将他们

倒在一起颜色发生了变化,变红了,接着又倒入第三个酒杯里的无色液体,红色的液体变回无色。这个现象非常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无色液体的颜色变化。奇妙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心让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充满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27分钟) 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制定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 (1)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 蜡烛发生变化呢? (2)师生互动,板书方法:切割、受热、燃烧 (3)教师提问: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呢?要进 行研究我们就需要工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 都有什么? 实物展示出示(小刀、火柴、蒸发皿、蜡烛等) (4)教师提问: 要使蜡烛发生以上的变化, 我们能用到哪些工具呢? (学生组装演示) (5)教师追问: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谁来说 说?生交流。 (6)教师小结注意事项:认真观察看到现象时,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所有的操作尽量在托盘中进行;玻璃器皿易碎,使用时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注意酒精灯正确使用的方法;加热一段时间后仪器的温度升高,小心烫伤;合理安排试验顺序。 (7)学生自主探究 (8)教师谈话:各组整理实验工具,组长交回。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的变化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因此,

《变色花》说课定稿

《变色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三课《变色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过《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已经对物质在变化有了较深的感受,本节课将让学生走进《物质的变化》的新世界,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酸碱物质的鉴别。教材从生活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制作指示剂。 (2)能够运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感受物质的变化。 (2)领悟到科学世界的奇妙,进一步产生探究奥秘的愿望。 (3)体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三、教材的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正确地自制指示剂及利用指示剂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四、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本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1.教法:本课我将采用直观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酸碱性,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 2.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法,探索物质的变化。 五、教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我准备了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厚塑料袋等教学具,服务于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酸碱 要想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问学生:看过魔术表演吗?老师将表演一个魔术给同学们看。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红叶绿了。很自然的在头脑中就会产生这样的颖问:花为什么会变色呢?通过魔术表演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接着运用PPT展示变色花制作的过程以及喷壶里的奥秘。“花瓣”上抹了白醋,“叶子”上抹了碱水。喷壶里面是老师自制的紫甘蓝水。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可以辨物质的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除了自制以外,还有PH试纸,它与紫甘蓝水具有同样的特性,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绿。

蜡烛评课稿

《蜡烛的变化》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宣城市第四小学教师aaaa,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及各位参与上课的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今天,我是来学习的,领导安排我在这儿发言,确实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接下来,我就自己所想到的说说自己的看法,讲得不好,还请多多包涵。 听了李如秀老师执教的《蜡烛的变化》一课,感觉到这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教学环节的设计十分合理。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操作实验等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出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蜡烛的变化实验前,教师先让学生在白板上选择各种实验器材,并演示如何摆放,教师对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作了明确的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操作过程有条不紊;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适时的汇报。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很专业,很有效,显现出教师高水平的专业和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电子白板的优势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 李老师这一课的闪光点还有很多,我就不再赘述。现在,我在鸡蛋里挑两点骨头:第一点,酚酞溶液的实验混淆了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给他 们造成了迷惑,教师没能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分析,导致学 生认为能够变回来的便是物理变化,变不回来的便是化学 变化。 第二点,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还是要有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教师演示 用的蜡烛直到下课才熄灭,无论是出于实验习惯,还是出 于安全考虑,这都是不应该的。另外,学生在使用酒精灯 前,教师应该加强教育,毕竟安全问题乃重中之重。 评课人:宣城市第四小学 aaaa篇二:半截蜡烛评课稿 半截蜡烛评课稿 今天上午,我们一起聆听了胡老师的《半截蜡烛》的一课教学。课堂上,教者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重在引导,整个课堂让学生充满活学的氛围,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胡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如:上课伊始,教者出示“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殊之处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疑。再者出现“这半截蜡烛存在那些隐患?”等问题,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下子提高了,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把自己的感悟、理解逐步变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好准备,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情意浓浓。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胡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如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者让学生从文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学习,。学生情绪很高,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完课文后,让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5、《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中的第一课《蜡烛的变化》。本课主要通过对蜡烛和其他物质的系列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认识物质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 一、说教材教材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实验探究,通过切割蜡烛,熔化蜡烛和点燃蜡烛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变化有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第二部分是交流讨论,辨析判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一类型;第三部分课外拓展,以“面塑或泥塑”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可以在课后自由设计、制作。由此看出教材是按照“问题- 实验- 结论- 应用”的思路编排的.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科学探 究目标:学生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 简单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另一类产生新物质。 三、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从收集的广泛的现象中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本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猜想 假设- 设计方案-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互动讨论法。 五、说教学设计《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让学 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本课将利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今天都带了橡皮泥,大家玩一玩橡皮泥,捏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然后请同学们说一下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形状”改变后,引入本课内容一一今天我们以蜡烛 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从而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二)、学习探究,建构新知。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关于蜡烛的系列探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图示,小组成员先讨论实验方案,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讨论交流后教师提示学生合作实验,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在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课后说课 武定近城小学——王建高 《蜡烛的变化》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是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本课主要通过蜡烛变化的系列研究,发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等几方面作如下简要说明。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中又有规律可循。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发热等一系列现象,揭示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第二,有根据地讨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第三,拓展探究,在六个实验中,选择几个来做一做,通过观察、实验,来判断是属于哪类变化,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编排,以便我们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等现象中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既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辨别生活中物质变化是属于了哪一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大量证据,归纳物质变化的类型,得出结论,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教学难点是:能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收集证据来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 四、教法和学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在

2018年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附件1 2018年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序号学科市(州)课程名称教师姓名工作单位 一等奖 1科学德阳检验人呼吸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敬斌德阳市庐山路小学 2科学凉山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吴莉萍 胡一平 杨凯西昌市第二小学 3科学自贡观察钢条受热变化张华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 4初中物理自贡机械效率实验探究徐文治 丰七星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5初中物理南充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姚洋 王超 郭长春南充高级中学 6初中物理遂宁声的传播条件黄菊 邱宇飞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7初中化学成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验教学——二氧化碳与 氢氧化钠反应的可视化研究 杨永俊 杨立洲 黄雪花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 8初中化学广安金属与酸的反应蒋娟广安邻水金鼎实验学校 9初中化学乐山二氧化碳的性质李汶鲜 赵玲 张育会乐山市沙湾区绥山初级中学10初中生物泸州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何贵斌 周军 刘红泸县二中城西学校 11初中生物自贡呼吸运动模型涂敏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 12初中生物成都观察种子的结构吕艳 贺琼莲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 13高中物理南充定量探究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刘兴 谢泽坤南充高级中学 14高中物理成都《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的探 究性实验 刘丽四川省简阳中学 15高中物理成都动能定理张丽娜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

序号学科市(州)课程名称教师姓名工作单位 16高中化学广安电解饱和食盐水陈继生四川省广安中学 17高中化学南充氮的氧化物实验设计唐光明南充高级中学 18高中化学成都新型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陈静四川省温江中学 19高中生物阿坝物质的跨膜运输-渗透作用陈超茂县中学校 20高中生物广安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鲜雨潇广安第二中学校 21高中生物成都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李想韵 欧居蓉 彭小敏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 22学科融合乐山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之飞机控制原理朱泽勇 郑国勇 辛甫力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 23学科融合成都欣赏与创作谌琴成都市石室小学 二等奖 24科学绵阳做个小开关史鹏 袁志林 邓阳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25科学成都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赖容 赵军 陈小刚成都市簇桥小学校 26科学乐山加热和冷却李娅靓五通桥区实验小学 27科学广安蜡烛的变化聂引广安市邻水县鼎屏镇第二小学 28科学阿坝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王道菊汶川县第一小学校 29科学泸州摆的研究张敏 陈果 王学彬泸州市忠山小学 30科学南充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何苗 任莲 任春涛南充市西充县张澜学校 31初中物理成都在流体中运动邓蓉 明智 陈彦男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外国语学校32初中物理乐山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薛菲菲 杨文俊乐山市市中区全福学校 33初中物理德阳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改进”田霖北师大什邡附属外国语中学 34初中物理泸州光的折射邓勇 王亮 杨波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法与学法: 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 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白瓷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游戏:猜一个人名(课件依次出示三张图片,根据相片说出一个歌星的名字)。 2、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大到广阔的宇宙、小到身边的小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是有些变化是能

直接看到、感受到的,而有些变化却是在悄悄的进行中: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并填表: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的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测:加热以后,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蜡烛又有什么变化?怎么来验证?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 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 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教师在讲台做实验,学生观察后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表。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观察教科书30页的三个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中的部分要求构建的。本课是第三单元第1课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实验,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以及判断物质变化的一般依据。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该部分又分为三个活动内容:活动一,描述蜡烛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阐述蜡烛的特点。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表达这种材料的物理特点,揭示蜡的一些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如易变形、易碎等。活动二,指导学生认识蜡存在从固体变成液体、从液体变成固体的形态变化。活动三,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水、二氧化碳、灰烬等,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第二,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教材提供了7个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例子,其中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都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第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在观察、研究中,判断所做实验发生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学科学的经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生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主要的特点。 2、学会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知道物质的两类变化。 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辨别生活中物质变化是属于了哪一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物质两类变化的现象,乐于找出物质变化的证据,并主动地用个人的言语描述不同的变化,体会到以蜡烛融化和燃烧产生两种变化得到知识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以实验、观察,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其次是有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精心设计按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变化的表现各种各样,由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有动物出生、长大、死亡;有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有树木经过万年变成煤;有气体瞬间爆炸等等。这些变化,有的缓慢,需要漫长的岁月;有的剧烈,眨眼间完成。本科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二、说学情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学科学的经历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主要的特点。 2、学会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知道物质的两类变化。 科学知识:学习这课后要明白物质第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物质两类变化的现象,乐于找出物质变化的证据,并主动地用个人的言语描述不同的变化,体会到以蜡烛融化和燃烧产生两种变化得到知识的快乐。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做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以实验、观察,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提升课堂教 学实效。

其次是有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精心设计按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 学难点。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法: 1、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判断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讨论研究蜡烛的方法及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生本教育理念。进而引起学生对物质究竟能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认知需要,为下一步的实验作好铺垫。 (二)突出重点,认真实验并观察记录。 1、加热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蜡烛在温度升高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温度降低时,又会从液体变成固体”的现象,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第一种类型—物理变化。 2、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安排了三个实验:观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附着小水滴(雾状)”、“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蚀”、“烧杯底部有一层黑灰”等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再在全班交流。充分利用记录表总结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蜡烛燃烧后变成了另外一些物质,这也是物质变化的第二种类型—化学变化。最后对比蜡烛加热和燃烧时发生变化的区别,告诉学生: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是变成了新的物质。

蜡烛的变化说课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蜡烛的变化》。 一、说教材 《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一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加热蜡块实验、蜡烛火焰熏烤白瓷片实验和火焰烘烤涂与不涂石灰水烧杯壁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为后面分析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做好铺垫。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设计本课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两类。学习用归纳的方法对复杂现象进行整理和概括。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点,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因此,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大量证据,归纳物质变化的类型,得出结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结合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的实际,我采用“小组合作”“分类”和“集体研讨”的教学策略。在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获得大量的关于物质变化现象的认识后,请学生把所有看到的物质变化现象分成两大类,并在大家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物质变化分为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 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互动讨论法。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流程: 1、激情导入。由学生诵读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学生理解“蜡炬”一词,引出“蜡烛的变化”这一话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叙述:“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2、探究新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实验单和提示去做,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集并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下来。实验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种变化的不同,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 二、新授: 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 (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

方法? (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板书:加热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 (过渡)如果老师把蜡烛点燃,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呢?(交流)。光说不做假把式。那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第二环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水蒸气) (2)把另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产生二氧化碳) (3)将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产生炭黑)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生成了黑色物质,这叫做炭黑,另外还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如此可见,点燃蜡烛生成了新物质。(板书:点燃蜡烛——产生新物质>) 3、讨论: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师生交流讨论) 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设问:怎样判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呢?可以从以下现象中进行判断: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讲解并板书) 4、交流辨析判断书本上变化图的类型:第31页第一自然段。(时间1-2分 钟。)

最新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精 编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石灰水、PH试纸、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等 小组材料:蜡烛、火柴、烧杯、手工纸、白醋、鸡蛋、易拉罐、水、碘酒、土豆等等。 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给大家表演一手。

老师演示:1.用PH试纸放入白醋中试纸变红 2.用PH试纸放入碱水中试纸变绿 师:这个魔术的变化神奇吗?神奇在那呢?(生:…)对了!(颜色发生了变化)。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举起手中的蜡烛,)你们看,老师手里的蜡烛,当把它点燃时,一会儿,蜡烛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发光了…)如果老师不小心把这支蜡烛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断开了。)其实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一些科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选择一个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物体“蜡烛”研究它的变化。(板书:蜡烛的变化) 二、探究蜡烛的形态变化(物理变化) 1.过渡: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蜡烛仔细观察,比比看哪一小组观察的最仔细。 生:分组观察并完成记录表一的任务。 师:通过观察你们对蜡烛有了那些了解。 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等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然后汇报。 2.师: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 教师板书:折断、点燃、加热、泡在水里… (1)师:演示折断蜡烛,问:蜡烛的什么变了?蜡本身变了吗?如果切成碎末呢? 生:… 师:板书:形态变了

六年级科学《_蜡烛的变化》

六年级蜡烛的变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切割、受热、燃烧蜡烛的试验中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描述,从蜡烛变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体验到尊重证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切割、受热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蜡烛的变化。(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27分钟) (1)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蜡烛发生变化呢?(2)生互动,写出方法: 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1)提问:在切割蜡烛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谈话):横着切,蜡烛长短的变化,斜着切蜡烛大小的变化,竖着切粗细的变化。谁来概括一下切割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结:蜡烛在切割后只是形状的变化。 提问:哪个小组来说说受热使蜡烛发生了那些变化? 追问:那么现在我们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又会怎样呢? 小结: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体,受冷又由液体变成固态,是形态发生变化。提问:蜡烛燃烧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提问:蜡烛的长短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追问:这个变短和切割后的变短一样么?哪儿不一样?那少的那部分到哪去了?真的消失了吗?还是变成我们看不到的物质了? 3.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提问:猜测一下可能是哪种情况?想不想知道它变成什么?我们需要怎样实验?怎样才能收集到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呢? (2)教师演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罩什么?怎么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