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4.裂缝导流能力: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6.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7.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8.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9.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10.单位采油(气)成本:指油气田开发投产后,年总采油(气)资金投入量与年采油(气)量的比值。表示生产1t原油(或1m3天然气)所消耗的费用。

11.应力敏感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

12.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13.水力压裂: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14.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15.财务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也即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

16.套管射孔完井方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深,然后下油层套管过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通道的完井方法。

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17.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18.蒸汽吞吐采油: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下降到不经济时,再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

19.裸眼完井方法:生产段油层完全裸露的完井方法。

20.采油指数:油井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21.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将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到达油水井产量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22.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炸药在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目的的工艺措施。

23.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避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24.酸压:用酸液作为压裂液实施不加支撑剂的压裂。4.人工胶结砂层防砂法:

25.稠油:地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或地面脱气情况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

26.财务净现值: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按设定折现率(或规定的基准收益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27.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28.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29.裂缝导流能力:在裂缝闭合压力下裂缝支撑剂层的渗透率与裂缝支撑缝宽度乘积。它综合反映了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与支撑剂在缝中的铺置状况。

30.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31.有效厚度:指在现代开采工艺条件下,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厚度,即在油气层厚度中扣除夹层及不出油气部分的厚度。

32.投资利润率: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例。

二、填空题

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基质胶结、接触胶结、充填胶结、溶解胶结。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和应力敏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聚合物射孔液、油基射孔液、酸基射孔液、乳化液射孔液等。

4、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阴极保护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化学防腐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

防腐方法是杀菌。

5、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

6、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防蜡技术、表面能防蜡技术、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磁

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等六大类。

7、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酸洗、酸化、酸压三种类型。

8、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现场观测法、经验法、数值计算法、实验室模拟法等四类方法。

9、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投资利润率、投

资利税率和单位采油(气)成本等。

10、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割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等。

11、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助排剂、破乳剂等类型。

12、常用的防垢及清垢方法有化学防垢、磁防垢、机械清垢。

13采油工程方案设计中油田地质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储层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水分布等。14.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射孔完井、裸眼完井、豁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等。

15.注水井投转注前一般需要排液、洗井、试注。

16.电潜泵的特性曲线反映了压头、效率、功率和泵排量之间的关系。

17.常用的油水井解堵方法有酸化解堵、高能气体压裂、水力震荡解堵等。

18.国内外水力压裂常用的支撑剂分为天然支撑剂和人造支撑剂两大类。

19.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

20.人工举升采油方式主要包括气举采油、常规有杆泵采油、地层驱动螺杆泵采油和电动潜油泵采油等。

21.钻开油气层过程中可能导致油气层伤害的原因包括钻井液与储层不配伍、压差控制不当、浸泡时间过长等。22.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现场观察法、经验法、数值计算法、实验室模拟法等四类方法。

23.油藏地质研究是对开发对象油藏的认识和描述。

24.油田开发的天然能量主要有和弹性水驱、流体膨胀、岩石压缩性等。

25.油田开发全过程中保护油气层措施的关键是优选入井介质和优化作业工艺。

26.钻开油气层过程中可能导致油气层伤害的原因包括钻井液与储层不配伍、压差控制不当和浸泡时间过长等。27.常用的射孔液有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聚合物射孔液、油基射孔液、酸基射孔液和乳化液射孔液等。28.水力压裂常用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37)粒径范围、(38)圆度、(39)球度、(40)酸溶解度等。

29.影响油层出砂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17)地质因素和(18)开发因素两大类。

30.砂岩地层射孔完井参数设计主要设计孔深,孔密。相位角。孔径。射孔格式等参数。

31.抽油机井生产动态模拟器模拟的是油层,井筒,机,杆,泵所组成的常规有杆泵生产系统。

32.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阴极保护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化学防腐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防腐方法是杀菌。

三、是非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0.5分,共5分)

1.天然裂缝面与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2.抽油机井生产系统是由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所组成的生产系统。(×)

3.油井含水越高,其产液量越高,携砂能力越强,有利于稠油出砂冷采的效果。(×)

4. 盐敏评价实验目的是找出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界矿化度,以及由盐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

5.对于稠油井、高含蜡井、出砂严重的油层,为了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流速、减少冲刷作用和携砂能力,应采用直径大的孔眼。(×)6.电偶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常用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等方法进行防腐。(√)

7.注水温度影响原油粘度,因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8.从油井井口到油气计量与分离设备的地面集输与储存系统属于采油工程系统研究范围。(√)

9.完井方式的选择主要与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条件有关,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设计主要是适应完井方式选择的需要。(×)

10.水力射流泵的泵效是容积效率。 (× )

11.稠油一般是指在地面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的原油。(×)

12.水力压裂裂缝总是平行于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

13.低渗透油藏的整体压裂改造方案设计与单井水力压裂一样,以提高单井产量或注入量为目标。(×)

14.国内外生产实践表明组合模量指数越大,地层越容易出砂。(×)

15.碳酸钙垢常用饱和指数进行预测,当碳酸钙饱和度指数大于0时可能产生碳酸钙垢。(√)

16.短曲率半径水平井基本上采用裸眼完井方式。(√)

17.通过油田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可以分析油水井生产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藏流体的运动规律。(√)

18.提高油井生产流体的流速有利于减缓结蜡速度。(√)

19.地应力的研究只对采油工程方案中的水力压裂油层改造方案设计有作用。(×)

20.射孔负压设计时要尽可能的降低射孔时井底流体的压力。(×)

21.酸压是以酸液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22.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存在有减缓结蜡的作用。(×)

23.在渗透率各向异性低渗透率油田中,主渗透率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趋于一致。()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每题0.5分,共5分)

1.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预测可采用(A.B.C.D)方法。A.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B.利用试注指示曲线确定

C.利用渗流力学公式计算

D.利用水井挤注措施资料估算

2.下面描述正确的有(A.C.D)。A.面容比越大,酸岩反应速度越快,酸化效果差。B.注酸速度越快,酸岩反应速

度越快,酸化效果差。C. 盐酸浓度越高,越有利于酸化。D.地面压力对酸岩反应影响不大。

3.防砂方式优选必须考虑(A.B.C.D)等因素。A.油层物性B.产能损失 C.完井类型 D.完井井段长度

4.射孔孔眼方位平行于射孔井段的最大应力方向,则( B.D )。A.节流表皮效应大 B.流动效应高C.易出砂 D.破裂压力低

5.油井的完善性可用流动效率FE和表皮系数S来表示,FE和S之间存在相关性,下面描述是( A.C )正确的。

A.S>0 FE<1

B.S>0 FE>1

C.S<0 FE>1

D.S<0 FE<1

6.岩石的胶结强度与其胶结方式有关,其中(C)胶结方式的胶结强度最小。A.基质胶结 B.接触胶结C.充填胶结 D.溶解胶结

7.注蒸汽热采井常用的举升方式是(B)A.气举采油B.常规油杆泵采油 C.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D.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8.孔隙性油藏堵水时堵剂的用量取决于(A.C.D)A.处理半径B.堵水层渗透率 C.堵水层厚度D.堵水层孔隙度

9.为保证压裂效果下面关于支撑剂的物理性质指标描述正确的有(C.D)。A.石英砂的圆球度均要大于0.4 B.支撑

剂的浊度应小于200度 C.陶粒的酸溶解度应小于5% D.陶粒的圆球度均要大于0.8

10.关于油井防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B.D)。A.提高井筒流体的温度。B.改变井筒蜡沉积的表面性质,

使其表面亲油憎水。 C.加入化学抑制剂,抑制蜡晶的聚集长大。D.采用井下节流装置,使得生产流体中的气体脱

出膨胀,以提高流体的流动速度。

1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A.B.C.D)A.基质胶结 B.接触胶结C.充填胶结 D.溶解胶结

12.油层受到伤害后,其评价指标描述正确的有(B.C)。A.流动效率大于 1 B.产率比小于1C.堵塞比大于 1 D.完井系数小于1

13.水平井可按曲率半径进行分类,其中曲率半径为100m的水平井为(B)水平井。A.长曲率半径 B.中曲率半径

C.短曲率半径

D.超短曲率半径

14.稠油出砂冷采能够适用的条件有(B.C)。A.埋藏深度≤300m B.油层厚度≥3m C.渗透率≥ 500×10-3μm2D.原油

密度≤900kg/m3

15.压裂液的评价与优选必须考虑(A.B.C.D)等因素。A.油藏岩性 B.油藏温度、压力 C.支撑剂的性质

D.压力工艺技术

16.注水开发油田对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有(A.C.D)A.配伍性好B.取水方式C.悬浮物含量符合标准D.腐蚀性小

17.关于深度调剖和封堵施工压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A.施工压力应小于地层的破裂压力。B.施工压力应大

于非调堵层的启动注入压力。C.施工压力应小于非调堵层的启动注入压力。D.施工压力应小于调堵层的启动注入压力。

18.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系统保护油层的工作主要是(B.C)。A.采取合理的防砂方法B.优选入井流体C.优化工程设

计实施工艺 D.优选解堵工艺方案

19.孔隙性油藏堵水时堵剂的用量取决于(A.C.D)。A.处理半径B.堵水层渗透率 C.堵水层厚度D.堵水层孔隙度

20.注蒸汽热采井常用的举升方式是(B)。A.气举采油B.常规油杆泵采油 C.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D.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

21.稠油出砂冷采能够适用的条件有(B.C)。A.埋藏深度≤300mB.油层厚度≥3mC.渗透率≥ 500×10-3μm2D.原油密度≤900kg/m3

22.油井的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油层厚度、流体物性参数、完井条件及油层泄油面积等与(D)间关系

的综合指标。A.渗透率 B.压力C.流动阻力 D.产量

23.在采油过程中,可能造成油层伤害的原因有(A.C)。A.生产速度过大引起油层的微粒运移B.停产时间过长,引起油层温度下降C.井底流压过低,引起原油脱气和地层应力敏感D.水泥浆滤液侵入地层

五、简答题

1. 简述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的编制是在地质勘探成果和试油、试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括油藏地质研究、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地面工程设计、总体经济评价和总体方案决策与制订等七个方面。

2. 简述油水井动态监测的定义及其作用。

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作用:(1)了解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等各相流体在油藏中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2)掌握油藏和油水井的生产动态及其设备工况;(3)评价工程技术措施的质量与效果。

3. 简述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进行敏感性分析的意义。(1)设计方法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2)方案设计内容必须全面;(3)必须满足油藏工程和地面建设的要求;(4)加强敏感性研究,进行多方案优化;(5)方案的实施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6)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原则。

4. 简述注水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1) 注入水水源选择与水质要求;(2)注水系统压力分析;(3)油藏工程中对注水要求的工艺可行性分析;(3)注水管柱设计;(4)注水井投转注措施及要求;(5)注水井增注及调剖措施;(6)注水井日常管理要求。其关键因素是水质问题。

5.简述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设计的(概念框架和设计特点 )/(的基本思路) 。

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设计是以油藏——人工水力压裂裂缝——油水井所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获取最大的油藏开发净现值或原油采收率为目标。其设计思想是将具有不同缝长与裂缝方位的人工水力裂缝设置于低渗透油藏中,运用现代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经济模型,预测油藏在不同井网和开发时期的产油量、注水量、采收率及其经济效果;应用水力压裂模型和压裂经济评价模型优化压裂工艺参数和计算其成本;并根据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优化裂缝参数和方位,以实现油田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

6. 简述油水井动态监测的作用。(1)了解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等各相流体在油藏中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2)掌握油藏和油、水井的生产动态及其设备工况;(3)评价工程技术措施的质量与效果。

7.简述采油工程的任务及其主要目标。答:任务是通过生产井和注水井采取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作用于油藏,使油气畅流入井,并经济有效地举升至地面进行分离和计量。主要目标是经济、有效地将深埋于地下的原油开采至地面,它是实现油田开发指标和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工程技术保证。这也是石油工业企业的根本目标之一。

8.简述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层伤害的主要机理并举例。答(1)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有配造成的伤害;如注水过程中的粘土膨胀。(2)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伤害;如酸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沉淀。(3)毛细管现象造成的伤害;如油井作业过程滤液的入侵。(4)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伤害;如注入水中固体颗粒造成的地层堵塞。(5)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的损害;如硫酸盐还原菌腐蚀套管后的产物和微生物在地下的生长可以堵塞孔隙。(6)地层压力降低引起孔隙结构破坏造成的伤害;如孔隙压力的降低会造成上覆岩石将地层孔隙压小。

9. 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机理。答(1)降粘作用。(2)热膨胀作用。(3)岩石渗流物性改变的作用。(4)蒸汽的蒸馏作用。

(5)蒸汽对矿物及孔隙结构的影响。(6)蒸汽使自渗吸作用加强。

10. 简述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答(1)设计方法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2) 方案设计内容必须全面;(3) 必须满足油藏工程和地面建设的要求;(4) 加强敏感性研究,进行多方案优化;(5) 方案的实施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6) 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原则。

11.简述采油工程方案中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预测方法。答(1)根据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结果,它可得到不同开发阶段注水井在非外部因素(储层损害、增注措施)影响下的吸水能力的变化。(2)利用试注的指示曲线确定吸水能力。它只能给出试注期间的吸水能力。(3)利用渗流力学的简化方法近似地预测吸水能力。(4)通过油井试采期间的挤注措施(酸化、压裂等)资料加以处理来估计吸水能力。

12. 简述速敏和酸敏评价实验的内容及其实验目的。

(1)速敏:油气层的速敏性是指在钻井、采油、增产作业和注水等作业或生产过程中,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条件下,当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时,引起油气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速敏评价实验目的:①找出由于流速作用导致微粒运移从而发生损害的临界流速,以及找出由于速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②为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等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流速提供依据,③为确定合理的注采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2) 酸敏:油气层的酸敏性是指油气层与酸作用后引起的渗透率降低的现象。酸液进入油气层后,一方面改善

油气层的渗透率;另一方面又与油气层中的矿物及地层流体反应产生沉淀并堵塞油气层的孔喉。因此,酸敏评价实验的本质是研究酸液与油气层的配伍性,为油气层基质酸化时确定合理的酸液配方提供依据。

13、简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依据地质研究、油藏工程研究、油井生产条件分析等结果确定采

油方式选择原则和要求,准备采油方式选择所需要的基础资料。(2)油藏或区块油井产能预测与分析。(3)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及动态指标计算。(4)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5)采油工艺方案的编制。

14、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答(1)油井堵水时机选择:根据油藏数模结果及理论分析,借鉴同类油田的

经验,提出防止不正常出水的措施,并确定堵水的合理时机。(2)堵剂选择与堵水工艺设计:针对油藏地质及开采特点,提出可供选择的堵剂与堵水工艺,以便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3)堵水工艺方案设计,提出实施建议。

15、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答:(1)完井方式选择与钻开油层要求的研究;(2)基于举升方式优选和

油管尺寸设计结果的生产套管尺寸选择及强度设计;(3)确定套管程序及井身结构,并提出固井要求;(4)优化完井方式的技术方案。

16、简述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中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作用。答:(1)实现油田开发指标和原油生产计划的工程技术保证。(2)评价油藏工程方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3)结合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衔接油藏工程及地面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是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体方案实施的核心。

17、试分析热采油井中出砂的原因。答:(1)沉积环境形成的储层较疏松;(2)注入蒸汽后,原油粘度降低,胶质、

沥青质及泥质胶结物被破坏,砂岩结构变为松散状态;(3)蒸汽吞吐作业时,蒸汽强度较大,先“吞”后“吐”,导致岩石颗粒更加松动;(4)高温高压对油层岩石的溶蚀及粘土的膨胀解体作用;(5)蒸汽窜流导致油井出砂严重;(6)注蒸汽热力采油的注采强度大的特点,不仅导致油井易出砂,而且防砂难度极大。

18、简述射孔完井工艺参数的设计步骤。答:(1)建立各种储层和产层流体条件下射孔完井产能关系数学模型,获得各种条件下射孔产能比定量关系;(2)收集本地区、邻井和设计井有关资料和数据,用以修正模型和优化设计;(3)调配射孔枪、弹型号和性能测试数据;(4)校正各种弹的井下穿深和孔径;(5)计算各种弹的压实损害系数(6)计算设计井的钻井损害参数;(7)计算和比较各种可能参数配合下的产能比、产量、表皮系数和套管抗挤毁能力降低系数,优选出最佳的射孔参数配合;(8)预测设计方案下的产量、表皮系数等。

19、简述油藏整体压裂的特征。答(1)宏观上全油藏的压裂规划部署,并用来指导和规范单井压裂的优化设计与

现场施工;(2)它以获得全油藏最大的开发与效益为目标,强调水力裂缝必须与注采井网达到最佳的匹配关系。

(3)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由(油藏地质、油藏工程、岩石力学、渗流力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融合并与工程上(压裂材料、数值模拟、测试检验与工艺水平等)各项配套技术进步相辅相成。(4)它由研究、设计、实施与评价四个主要环节组成。

20、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方法与常规方法开采的显著差别答:(1)由于注入介质的温度高、热能大,因此需在地面

设备、完井、注采井筒及地面管线、动态监测等方面要能耐高温;(2)由于要利用热能来提高油层温度,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开发效果,因此在注入过程中要进行隔热保温,降低热损失,提高热效率。

21、分析裸眼砾石充填的优缺点。答:(1)裸眼渗流面积大,流速低,压降损失小,可减缓出砂。(2)采液指数高,与射孔完井(不防砂)相比,可提高产量20%~30%。(3)由于不需要射孔和固井,大大减少了完井对油层的伤害。(4)裸眼砾石充填的为多井段,则多井段混合开采,如果其中一层段见水,则干扰其他层段的生产。另外,防砂失败,要更换防砂管柱,工艺复杂,重下防砂管柱,井下冲砂困难。又因出砂层出砂很多,已有很大空穴,填砂很难填满,成功率不高。

22、简述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常用的综合决策模式和方法的应用特点。

答:①油田开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采、注井生产系统则是注水开发油田大系统的中心环节,除了与其它各子系统紧密联系之外,它自身又有独特的规律。油井生产系统是注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在充分研究各种采油方式所组成的生产系统自身的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把它放在高一级系统的大环境中考察和研究它对整个开采系统的影响,才能对采用什么采油方式作出最后的评价和选择。

②油田开采是一个动态过程,原油生产又必须通过分布在油田上的单个油井来实现。所以,采油方式的选择,也必

须从时空观出发考虑油田动态变化及单井产能分布规律。

③采油方式的实施对象是成千上万口油井,机采设备和工程投资及其管理维护费用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后的主要投

入,而不同采油方式的投入产出比不同,为此又需要在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采油方式

23.简述注蒸汽热采举升工艺的主要特点。答:(1)原油粘度高,在井筒中举升时的粘滞力及摩阻力大,流动困难。(2)油井出砂多。(3)蒸汽吞吐回采初期产出液温度高,可在200℃左右,井内设备要承受高温,另一方面随时间逐渐降低,周期后期降低至常温,因而如不加热或掺轻油降粘,将无法将原油举升到地面。(4)油井供液能力不稳定,在蒸汽吞吐回采初期峰值产量与后期产量相差几倍甚至十多倍,举升能力要适应如此大的变化。(5)多周期蒸

汽吞吐采油过程中,油井注完蒸汽后,要求尽快不动管柱转入人工举升,避免注入压井液后井筒降温及伤害油层,要求注汽与采油用一次管柱。

24.简述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层伤害的主要机理并举例。

答:(1)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有配造成的伤害,如注入过程中的粘土膨胀;(2)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伤害,如酸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沉淀;(3)毛细管现象造成的伤害,如油井作业过程滤液的入侵;(4)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伤害,如注入水中固体颗粒造成的地层堵塞。

25.简述负压射孔完井的负压值设计的要求。

答:负压使孔眼的破碎压实带的细小颗粒冲刷出来,使井眼清洁,满足这个要求的负压称为最小负压,该值不能超过某个值以免造成地层出砂、垮塌、套管挤毁或封隔器失效等问题,对应的这个临界值称为最大负压。因此合理射孔负压值的选择应当是即高于最小负压值又不能超过最大负压值。负压设计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两种。

5. 试写出修正不完善井IPR的Standing方法的计算公式。

答:

六、论述题(共25分)

1. 试述与单井压裂相比油藏整体压裂的特征。

答:(1)它立足于油藏地质、开发现状与开发要求,从宏观上对全油藏压裂作出规划部署,用来指导规范每一单井压裂的优化设计与现场施工;(2)它以获得全油藏最大的开发与经济效益为目的标,强调水力裂缝必须与注采井网达到最佳的匹配关系,以提高全油藏在某一开发阶段中的采油速度、采出程度、扫油效率等多相开发指标,在注水开发条件下提高全油藏的最终采收率;(3)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由(油藏地质、油藏工程、岩石力学、渗流力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融合合并与工程上(压裂材料、数值模型、测试检验与工艺水平等)各项配套技术进步相辅相成。显然,其中某一方面准备不足,都会对油藏整体压裂产生影响;(4)它由研究、设计、实施与评价四个主要环节组成。即是,在充分认识地质和开发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成熟的现代压裂技术,制定优化的整体压裂方案设计;在这一优化方案设计的指导下进行优化的压裂实施;并检验和评价设计与实施效果,以此,作为制定开发(或调整开发)方案和改进后续压裂工作的依据。这样,在以上环节的不断循环深化的过程中,油藏整体压裂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完善,并更好地完成各阶段中的开发任务。

2.试论述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所常用的三种方法的应用特点。

答:(1)油田开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油、水(注、采)井生产系统则是注水开发油田大系统的中心环节,除了与其他各系统紧密联系之外,它自身又有独特点规律。油井生产系统是注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在充分研究各种采油方式所组成的生产系统自身的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把它放在高一级系统的大环境中考察和研究它对整个开采系统的影响,才能对采用什么采油方式最后做出评价和选择;(2)油田开采是一个动态过程,原油生产又必须通过分布在油田上的单个油井来实现。所以,采油方式的选择,也必须从时空观出发考虑油田动态变化及单井产能分布规律;(3)采油方式的实施对象是成千上万口油井,机械采油设备和工程投资及其管理维护费用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后的重要投入,而不同采油方式的投入产出比不同,为此,又需要在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采油方式。

3.结合油田生产实际,试写出采油工程方案框架中所涉及的某一单项工程技术的工艺设计步骤。

答:注水工程方案设计步骤:

(1)油田注水开发可行性分析:从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和岩石表面润湿性试验两个方面提出注水可行性报告.油藏地质特征组份包括两个方面(1)合理油藏压力水平,尽量利用天然能量,提高经济效益.(2)从能量平衡出发,评价经济上是否合算.储层表面润湿性分析:应用有代表性的岩心进行润湿性实验研究.亲油润湿适于注气而不适于,亲水润湿既可注水又可注气,新近的研究表明,对注水开发油田岩石亲水表面好于亲油表面,中间润湿较强亲水好.

(2)注水量预测:注入量预测公式:N

V f f B AQ Q nw w w iw -??????-+=100

0ρ 全油田平注水量:N T Q Q iw ??=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预测全油田不同含水期的注水量.

(3)吸水能力预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油藏工程数值摸拟结果,它可得到不同开发阶段注水井在非外部因素(储层损害,增注措施)影响下的吸水能力的变化,(2).利用试注的指示曲线确定吸水能力.(3)利用渗流力学的简化方法近似地预测吸水能力.(4)通过油井试采期间的挤注措施(酸化,压裂)资料加以处理来估计吸水能力.

(4)注水压力预测.(1)应用试采期间的试数据,利用不同时期吸水指数和预测注水量来求出注水压力,并分析确定油藏不同类型注水井的注入压力.(2)利用试油,试采取得的采油指数估算吸水指数,用井口注水压力=水柱启动P P Pf P -++? w

i J q P =?的公式预测注水压力,并分析确定油藏不同类型注水井的注入压力.(3)借用类似油藏的吸水指数或用经验系数估计吸水指数,按上式预测注水压力.

(5)注水温度设计.根据注水井井底温度应高于原析蜡温度或凝固点温度的原则确定最低注水温度.

(6)注入水质及质量要求.①注入水质评定. ②注入水质的质量要求,包括悬浮物颗粒直经的确定,悬浮固体含量的确定,油量指标,腐蚀速度的确定,腐生菌含量的确定,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的确定,溶解氧含量的确定,水中游离CO2的确定含铁量的确定. ③对特殊油藏,注入介质中加化学剂. ④注水水源条件分析包括评价注水水源,注水水质推荐指标.中原油田一般采用采出水经过处理.

4.论述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答:(1)压前油藏综合评价。 这项工作是整体压裂方案设计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油藏地质,就地应力场,开发与完井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为方案设计提供必需的油藏背景材料,采集并确认可靠的设计参数,为制定方案做好准备,列出不同参数组合的数组,使其能够覆盖油藏的整体特征。(2)压裂材料的评价优选。 压裂液和支撑剂是压裂需要的两项基本材料。对它们评价优选的需要是:必须与油藏地质条件和流体性质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储层和水力裂缝的伤害,必须满足压裂工艺要求,必须获得最大的压裂开发效果与效益。(3)整体压裂方案的优化设计。 依据上述两项研究结果,进行油藏整体压裂方案的设计工作。将具有一定支撑缝长,导流能力与方位的水力裂缝置予给定的油藏地质条件和开发井网(井网形式,井距,井数与布井方位)之中,借助水力裂缝,油藏和经济模型,使它们过到最佳的优化组合,并提出经努力可以实现的工艺措施,以保证油藏经整体压裂之后能够获得最大的开发和经济效益,对开发井网的优化结果要反馈给油藏工程方案和油田开发方案。(4)水力裂缝诊断。 水力裂缝诊断旨在使用多种测试技术确认方案实施后实际产生的裂缝的几何尺寸,导流能力与裂缝延伸方案设计的符合程度,目的是为评价压裂效益,提高完善方案设计提供依据,需要注意,至今裂缝诊断技术虽有多种方法,但无一被公认为是最可靠的,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在同一井层上,为同一目的进行不同的测试,经比较分析,确认它们的一致性与可信度。

(5)压后评估。压后评估检验,分析方案实施后实际的效益与方案设计预计结果的符合程度。因此,应研究如何以更少的投入换取同一效果,或如何以同一投入换取更大的效益。如果方案设计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则必须再从油藏综合评价出发,逐段逐项地找出症结所在,并修正完善。总之,这项工作既是油藏整体压裂的归结,又是它在新起点的开始。

5.论述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的基本模式。

答:(1)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系统的概念框架

系统目标:在进行各种采油方式对该油田(或区块)适应性和完成油田开发总体方案中油藏工程设计产量指标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采油方式(组合),并确定举升设备,操作参数和预测工况指标。 系统范围:从油藏或区块的整体范围出发,针对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各类油井可能采取的举升系统。

系统环境(约束条件):油藏地质特征和油藏工程设计的油田开发指标,油井与地面条件,举升设备工作参数指标的许用值。

系统组成: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是油田开发总体方案中采油工程方案的一个子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

(2)油井生产系统生产过程动态模拟。 建立油井生产系统动态预测模型和确定计算方法,应用节点分析方法预测和分析不同举升方式的油井生产动态指标。

(3)综合评价与决策。 建立包括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应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决策模型。

6.试分析影响油井结蜡的主要因素。

答:(1)原油的性质及含蜡量。油井结蜡的内在因素是因为原油中溶解有石蜡,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原油中含蜡量越高,油井就越容易结蜡。另外,油井的结蜡与原油组分也有一定的关系,原油中所含轻质馏分越多,则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就越低,保持溶解状态的蜡就越多,即蜡不易出。实验证明,在同一含蜡量的原油中,含轻质成分少的原油,其中的蜡更容易析出。(2)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实验表明,随着胶质含量的增加,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降低,这是因为,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它可以吸附于石蜡结晶的表面,阻止结晶体的长大。沥青质是胶质的进一步聚合物,它不溶于油,而是以极小的颗粒分散于油中,可成为石蜡结晶的中心,对石蜡结晶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根据观察,由于胶质,沥青质的存在,使蜡晶分散得均匀而致密,且与胶质结合的紧密,但有胶质,沥青质存在时,在壁管上沉积的蜡的强度将明显增加,而不易被油流冲走,因此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对防蜡和清蜡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3)压力和溶解气。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压力降低时,原油不会脱气,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由于压力降低时原油中的气体不断脱出,气体分离与膨胀均使原油温度降低,降低了原油对蜡的溶解能力,因而使蜡的初始温度升高。在采油过程中,原油从油层向地面流动,压力不断降低,在井筒中,由于油流与井筒及地层间的热交换,油流温度也降低,当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时,使有气体脱出。降低了原油对蜡的溶解能力,使初始结晶温度提高,同时气体的膨胀,发生吸热过程,也促使油流温度降低,从而加重了蜡晶的析出和沉积。(4)原油中的水和机械杂质。原油中的水和机械杂质对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影响不大。但是原油中的细小砂粒及机械杂质将成为石蜡析出的结晶核心,而促使石蜡结晶的析出,加剧了结蜡过程。油井含水量增加,结蜡程度有所减轻其原因包括:一是水的比热大于油,故含水后可减少液流温度的降低,二是含水量增加后易在管壁形成连续水膜,不利于蜡沉积于管壁。(5)液流速度,管理粗糙度及表面性质。油井生产实践证明,高产井结蜡情况没有低产井严重,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高产井的压力高,脱气少,蜡的初始结晶温度低,同时液流速度大,井筒流体流动过程中热损失小,从而使液流在井筒内保持较高的温度,蜡不易析出,另一方面由于液流速高,对管壁的冲刷能力强,蜡不易沉积在管壁上。但是随着流速的增大,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位置的蜡量增加,加剧了结蜡过程,因此,液流速度对结蜡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管材不同,结蜡量也不同,显然管壁越光滑,蜡越不容易沉积,根据有关表面性质对结蜡影响的研究,管壁表面的润湿性对结蜡有明显影响,表面亲水性越强越不易结蜡。

7.试分析热采油井中出砂的原因。

答:(1)沉积环境形成的储层疏松,这是一般稠油油藏储层的显著特点。疏松砂岩,颗粒由粗到细变化很大,钙质胶结物较少,泥质胶结有多有少,普遍存在沥青质、胶质胶结。一般渗透率都较高,在0.2~10μm2之间,常规冷采时,由于原油粘度高,流速低,油井产量低,出砂也少。(2)当注入蒸汽后,原油粘度降低,沥青质、胶质及泥质胶结物被破坏,砂岩结构变为松散状态。注汽结束回采时,一般生产压差较大,排液速度成数十倍地增加,甚至油井能自喷,这样将引发油井出砂。(3)蒸汽吞吐作业时,注汽强度较大,先“吞”后“吐”,液流双向反复,导致岩石颗粒更加松动。(4)高温蒸汽对油层岩石的溶蚀及粘土的膨胀解体作用。注蒸汽锅炉出口水相中的PH值普遍很高,所以高碱性在高温下,对油层中的石英溶解作用很强,造成岩石结构破坏。此外,对粘土矿物也引起吸附、膨胀、分散、迁移等作用,这样,造成油层出砂严重。(5)蒸汽窜流导致油井出砂严重。有些油藏或区块,在蒸汽吞吐开采期间,由于注汽压力及注汽强度过高,以及油层非均质性严重等,发生汽窜现象,导致这些井在进行蒸汽吞吐回采时,出砂严重。(6)注蒸汽热力采油的注采强度大的特点,不仅导致油井易出砂,而且防砂难度极大。8.简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1)依据地质研究,油藏工程研究,油井生产条件分析等结果确定采油方式选择原则和要求,准备采油方式选择所需要的基础资料;(2)油藏或区块油井产能预测与分析预测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各类油井的产液或产油指数及各类油井产能随时空的变化规律;(3)油井生产动态模拟:a、根据地面生产和油藏地质条件及各种采油方式的适用范围,初步确定可供选用的采油方式。b、根据初选结果,建立各种采油方式的有几个那生产动态模拟器,主要包括自喷、常规有杆泵、潜油电泵、水力活塞泵、气举等采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器。C、应用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器计算

区块或油井采油不同采油方式,在保持一定油藏压力水平,不同采液指数和不同含水阶段的最大产量图版及工作况指标。D、预测不同采油方式下的油井最大产量。(4)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在应用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器确定出不同采油方式在不同含水阶段的生产技术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管理和生产条件等因素后,对不同采油方式作出评价与决策;(5)采油工艺方案的编制,根据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的结晶,选定各类油井应用的采油方式,确定其工艺参数和设备类型,规格,数量与性能,设计配套的管柱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编制采油工艺方案,提出采油方式选择结论及实施建议,并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油藏工程方案提出修正或选择等反馈建议。

9.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1)在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开发与采油工程要求选择完井方式,并提出钻开油藏的要求;(2)考虑油田开发全过程油井产能的变化及所在采取工艺,应用节点分析方法,确定油管尺寸和举升方式进行审查套管尺寸选择及强度设计;(3)从钻井和采油工程出发确定套管及井身结构,并提出固井要求;(4)选择完井方式的技术方案(如射孔完井的射孔参数优选射孔方式及工艺设计,砾石充填完井充填方式,砾石直径选择及工艺参数设计等)。

10.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机理。

答:稠油注蒸汽开采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能把大量的热量带入地层,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改善开发效果。(1)降粘作用:可增加油层的温度,改变地层原油的物性,降低地层粘度。(2)热膨胀作用。(3)岩石渗流物性改变作用。(4)蒸汽的蒸馏作用。(5)蒸汽对矿物及孔隙结构的影响。(6)蒸汽使自吸作用加强。

自动控制理论系列课程

《自动控制理论》系列课程 课程介绍 (适用于05版教学计划)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组 2006.4

自动控制理论 A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Part A 课程编号:04200220 总学时:72 课堂教学:72 实验/上机:0 学分:4.5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 选课对象: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A》、《电力拖动基础》等。 内容概要:介绍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自动控制理论的经典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介绍采样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校正方法。建议选用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自动控制理论》第2版,夏德黔翁贻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自动控制原理》,吴麒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现代控制工程》,绪方胜彦著,卢伯英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 《自动控制原理》,孙虎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4 自动控制理论 B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Part B 课程编号:04201631 总学时:56 课堂教学:56 实验/上机:0 学分:3.5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选课对象:自动化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自动控制理论A》 内容概要: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基础部分,包括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控制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线性定常系统的 综合等内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中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计算,包括描述函数分析 法和相平面分析法。 建议选用教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王孝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黔,翁贻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王照林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线性系统理论》,何关钰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java版完整代码)

课程设计报告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日

目录 一.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1.2功能描述……………………………………………1.2性能需求………………………………………………… 1.3数据流图……………………………………………… 二.总体设计………………………………………………… 2.1数据库概念设计………………………………………… 2.2功能模块………………………………………………… 三.系统详细设计…………………………………………… 3.1数据库逻辑设计………………………………………… 3.2各模块功能……………………………………………… 3.2.1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3.2.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3.2.3职工津贴管理系统………………………………… 四.系统实现………………………………………………… 4.1界面截图………………………………………………… 4.1.1主界面及工资基本信息界面…………………… 4.1.2登录界面………………………………………… 4.1.3系统主界面……………………………………… 4.1.4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界面………… 4.2设计代码………………………………………………… 五.实验总结…………………………………………………

1、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员工信息表;及时反映员工的基本信息 (2)、员工津贴表,反映员工津贴 (3)、员工基本工资表 1.1.2 功能描述 (1)、基本工资的设定 (2)、津贴的设定 (3)、计算出月工资 (4)、录入员工工资信息 (5)、添加员工工资信息 (6)、更改员工工资信息 1.2性能需求 此工资管理系统对工资数据精度的计算能在默认情况之下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小数,即是精确到分的计算。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数计算精度的设定,最大能允许保留小数点后5位的精度。在时间特性上,当用户发出命令请求时的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对数据更新处理、工资数据的查询检索等上,同样要求系统响应时间不会超过0.5秒时间。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多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文件格式的磁盘上的数据均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及共享。当服务器移植到其他的系统平台,如:Linux平台下时,同样能和其他的系统进行数据存取同步,不会出现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情况,系统支持多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系统有巨大的强健性。本课程设计是用Java语言编写,mysql数据库。 1.3数据流图 根据工资管理要求及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得到以下数据流图 图1.1第一层数据流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 (1)

一、压床机构设计要求 1.压床机构简介 图9—6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1-z2、z3-z4、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r而运动。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2.设计容: (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 CE/CD、EF/DE,各构件质心S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设计连杆机构 , 作机构运动简图、机构1~2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以上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l号图纸上。 (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

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3)凸轮机构构设计 已知:从动件冲程H, 许用压力角[α].推程角 δ。,远休止角δ?,回程角 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 表9-5,凸轮与曲柄共轴。 要求:按[α]确定凸轮 机构的基本尺寸.求出理论 廓 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率半 径ρ。选取滚子半径r,绘 制凸轮实际廓线。以上容作在2号图纸上

二、压床机构的设计 1、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2)长度计算: 已知:X 1=70mm , X 2=200mm ,Y =310mm , ψ13=60°,ψ11 3=120°, H =210mm , CE/CD=1/2, EF/DE=1/2, BS 2/BC=1/2, DS 3/DE=1/2。 由条件可得;∠EDE ’=60° ∵DE=DE ’ ∴△DEE ’等边三角形 过D 作DJ ⊥EE ’,交EE ’于J ,交F 1F 2于H ∵∠JDI=90° ∴HDJ 是一条水平线, ∴DH ⊥FF ’ ∴FF ’∥EE ’ 过F 作FK ⊥EE ’ 过E ’作E ’G ⊥FF ’,∴FK =E ’G 在△FKE 和△E ’GF ’中,KE =GF ’,FE=E ’F ’, ∠FKE=∠E ’GF ’=90° ∴△FKE ≌△E ’GF ’ ∴KE= GF ’ 设计容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单位 mm (o) mm r/min 符号 X1 X2 y ρ' ρ'' H CE/C D EF/DE n1 BS2/B C DS3/D E 数据 70 20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1

HEFEI UNIVERSITY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9自动化(1)班 姓名 完成时间 2011.12.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环境,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期我们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下面主要介绍下我对这门课前五章的认识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初是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1)零极点表达式: (2)时间常数表达式: 2.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的组成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用符号“→”表示。(2)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 3.梅逊公式

其中:Δ=1-La+LbLc-LdLeLf+...成为特征试。 Pi: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传递函数 Δi:在Δ中,将与第i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余子式。 La:所有单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Lc:两两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L: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指反馈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只积并且包含表示反馈极性的正负号。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 1.ζ、ωn坐标轴上表示如下: (1)闭环主导 极点:

当一个极点距离虚轴较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极点和零点,并且该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应比其他极点的实部绝对值小5倍以上。(2)对于任何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由如下的关系: ①系统的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2.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 劳斯判据指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否则系统不稳定,而且第一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某行第一列元素为零而该行元素不全为零时——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代替第一列的零元素参与计算,表格计算完成后再令ε→0。 ⑵某行元素全部为零时—利用上一行元素构成辅助方程,对辅助方程求导得到新的方程,用新方程的系数代替该行的零元素继续计算。 3.稳态误差 (1)定义: (2)各种误差系数的定义公式

六年级综合科复习资料.

综合科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1、四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2、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最冷的洲是(南极洲)。 3、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4、(伊索寓言)开创了文学题材的新形式,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 5、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食品)、(玩具)、(服装)远销外国。 6、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家电)、(机械设备)等走出国门。 7、21世纪我国的(汽车)、(电信设备)走出国门。 8、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9、地震发生时,一要(别往课室跑),二要(留在空旷的地方),三要(服从老师指挥)。 10、世界上已经灭绝的动物有(恐鸟)、(阿特拉斯棕熊)、(中国白臀叶猴)、(袋狸)等;世界上已经灭绝的植物有(毛脉蕨)、(封印木)等。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1、人生的五枚金币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中年)是人生的黄金年代。 2、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3、体重指数简称(BMI ),计算方式是: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 评价标准为:BMI<18.5 (体重过轻) 18.5≤BMI<24.0 (体重正常) 24.0≤BMI<28.0 (超重) BMI≥28.0 (肥胖) 4、(科学)是(愚昧)和(迷信)的克星。 5、(20世纪)发生(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历时(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的战争国(30多个),卷入战争人数(15亿),死亡人数(2000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入的战争国(60多个),卷入战争人数(20多亿),死亡人数(5000多万)。 6、洁白的(鸽子)和翠绿的(橄榄枝)象征和平。 7、每年的(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8、在当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016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函数变换、模拟电路、电路分析 总学时数:76 学分:4 适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机械自动化、电器自动化、通信、包装工程等专业 (一) 课程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侧重于理论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包装工程等专业、工科及相关理科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

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法等。为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三) 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3、熟练掌握暂态性能指标、劳思判据、稳态误差、终值定理和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利用这些概念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分析,初步掌握高阶系统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 4、熟练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法则,并能利用根轨迹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偶极子的概念以及添加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熟练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系统频率特性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和奈氏判据,掌握绝对稳定系统、条件稳定系统、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裕量、频域性能指标的概念,以及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6、熟练掌握校正的基本概念、基本校正方式和反馈校正的作用,初步掌握复合校正的概念和以串联校正为主的频率响应综合法,了解以串联校正为主的根轨迹综合法,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作用。 (四) 教学学时分配数

大型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南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首页

淮阴工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年3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大型数据库课程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数据库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用制作一个小型管理系统。所设计的小型管理系统应包含输入输出、查询、插入、删除等基本功能。根据课程设计周时间的安排选择适当大小的设计课题,课题的选择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问题。根据题目的基本需求,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并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周。 四、课程设计分组 一人一组(每个人都不能重复) 五、课程设计课题 (见附件一) 六、课程设计课题选择 (1)具体课题题目附后 (2)一人一题,不允许重复。班长或学习委员进行协调 (3)如果对所给的设计题目不满意,可以自选题目(不能和其他人重复)。但需要经过老师的最终确认。自选题目应该满足:所设计的数据库应该具有添加、删 除、编辑、多层灵活查询等功能。 (4)所有的题目都要在第五星期五下午四点前最后确认 七、课程设计具体时间安排 (1)第六周之前各班进行课程设计的安排(已经完成) (2)第十八周周日点之前完成计划制定。(包括在你的系统内主要实现的功能和每个功能你准备在那一天完成,并写成电子文档上交,格式如图)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全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表示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由于温度降低油气井开始结蜡时所对应的井底温度。 4.气举采油法: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人工采油方法。 5.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 条件相同,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气液密度差,产生气体流速超过液体流速的现 象。 7.扭矩因素:对扭矩的各种影响因素。 8.配注误差:配注误差等于实际注水量与设计配注量之差同设计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流体通过裂缝的流动能力。 10.气举启动压力:在气举采油过程中,压缩机所对应的最大功率。 11.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量。 12.注水指示曲线:表示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曲线。 13.冲程损失:抽油杆因弹性变性而引起的变化量。 14.余隙比:泵为充满的体积与整个泵体积之比。 15.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7.面容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二:填空题 1.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2.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液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两种类型。 3.表皮系数S与流动效率FE的关系判断:S>0时,FE(<)1;S=0时,FE(=)1;S<0时,FE(>)0 4.抽油机型号CYJ3-1.2-7HB中,“3”代表(悬点载荷30KN),“1.2”代表(最大冲程长度1.2米),“7”代表(减速箱额定扭矩7KN.M)和“B”代表(曲柄平衡)。 5.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工作筒)(活塞)(阀)三部分。 6.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注水),另一类是(注水井调剖)。 7.影响酸岩福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面容比)(流速)(酸液类型)(盐酸质量分数)(温度)。8.为了获得更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粒度均匀密度小)(强度大)(破碎率小)(圆度和球度高)(杂质含量少)。 9.测量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回声仪),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示功仪)10.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主要有(冲砂)和(捞砂)两大类。 1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12.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和摩擦载荷。 13.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压裂液粘度)(油藏中岩石和流体的压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 14.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油层中的渗流)(井筒中的流动)(嘴流)(地面上的管流)。 15.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包括(自喷采油)(气举采油)(电潜泵采油)(水利活塞泵采油)(水利射流泵采油)。 16.常规注入水水质处理措施包括(沉淀)(过滤)(杀菌)(脱氧)(暴晒)。 17.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课分为(非选择性堵水)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资讯早知道、 公考咨询交流、 公考资料获取, 尽在河南中公网站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网讲师整理了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河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解决关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中公教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同属于课程的下位概念,从逻辑学上说,它们在内涵上应该是不相容的,在外延上两者之和应当等于课程概念的外延。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以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学术性的或非学术性的来限定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相容的;如果以教育者的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来区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不周延的;如果把隐性课程界定为校园文化、未预期的学习结果,则又超越了课程的内涵。因为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不管是学术的,还是非学术的)很难说是显性课程给的或是隐形程中习得的,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整体行为,不可割裂的。任何课程都是有计划的,如果某种东西不可计划,那么它至少不被称为课程,而只能叫做偶然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结果、计划性或存在的环境,在于学生的接受机制和教师的呈现方式上。 就学生的接受机制而言,可以分为有意接受和无意接受两种。对显性课程来说,学生总是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什么,明确地知道要往哪儿去,目的性比较强,一般都会采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方式,不断地调节自己以求得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经验。而对隐性课程来说,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也不知道要往哪儿去,目的性不强,一般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得各种教育经验,是一种自然的习得过程。但对教师来说,则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不管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师影响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无意习得的全部经验,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 就教师的呈现方式而言,在显性课程中教师一般都采用明确的、直接的、外显的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所谓明确是指教育的痕迹极为明显,教师明白自己是在教,学生也明白自己是在学。所谓直接是指教师直截了当地把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明确地告诉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应该做些什么,学了之后会有什么结果等等。所谓外显就是教育双方都能明白地看到教育的过程。而在隐性课程中教师则采用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所谓暗含就是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的痕迹不太明显,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接受教师的哪一方面的教育,甚至不知道自己在习(教师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教某些东西),也不知道教师在教育自己。所谓间接是指教师不接向学生明示自己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和价值等,而是通过一定的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得分:课程设计报告企业工资管理系统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指导教师 201X年X月X日

目录 一.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功能需求………………………………………………… 1.1.1功能划分……………………………………… 1.1.2功能描述……………………………………………1.2性能需求………………………………………………… 1.3数据流图……………………………………………… 二.总体设计………………………………………………… 2.1数据库概念设计………………………………………… 2.2功能模块………………………………………………… 三.系统详细设计…………………………………………… 3.1数据库逻辑设计………………………………………… 3.2各模块功能……………………………………………… 3.2.1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3.2.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3.2.3职工津贴管理系统………………………………… 四.系统实现………………………………………………… 4.1界面截图………………………………………………… 4.1.1主界面及工资基本信息界面…………………… 4.1.2登录界面………………………………………… 4.1.3系统主界面……………………………………… 4.1.4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界面………… 4.2设计代码………………………………………………… 五.实验总结…………………………………………………

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04106 铁路运输综合测试专业课复习方法、经验、参考书、考试大纲-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04106 铁路运输综合测试 专业课复习方法、经验、参考书、考试大纲 一、专业课代码及名称 04106 铁路运输综合测试 二、专业课参考书 1、《铁路运输组织学》(第三版)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杨浩 2、《铁路站场与枢纽》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李海鹰张超 三、考试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学》 绪论: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特点,铁路行车组织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 第二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章概述:理解技术站办理的列车、货车种类及货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作业地点(站内运行径路),掌握用图解方式说明不同种类列车在站内走行径路。 第二章调车工作:理解并掌握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种类、含义、用途、驼峰调车与牵出线调车比较具有的特点、驼峰作业方案与设备条件、机车台数的关系及其采用条件和优缺点,掌握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编制办法。 第六章技术站工作组织:理解并掌握货车集结的概念及货车集结停留时间的计算原理与方法、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及其合理取送顺序和取送次序的确定方法。第八章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掌握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编制依据和方法。 第三篇车流组织,第一章铁路车流组织概述:理解编组计划、车流径路的含义和货物列车的分类方式。第二章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了解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 第三章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掌握分析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绝对条件的含义及数学描述、直线方向五个技术站的表格计算法的计

算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第四章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了解违反编组计划的概念。 第四篇列车运行图,第一章列车运行图概述:掌握列车运行图概念、分类及特征。第二章列车运行图要素:掌握车站间隔时间概念,τ不、τ会、τ连的含义及在运行图上的表示形式、追踪间隔时间概念、种类、运行图上表示方法列车运行图分类及特征。 第三章区段管内工作组织:理解区段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编制原理。第四章机车运用工作组织:了解机车长交路的计算、机车全周转时间的计算方法等。第五章动车组工作组织:了解动车组周转计划的编制原理。第六章重载货运专线列车运行组织:了解重载列车运行组织的原理。 第八章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步骤及所解决的问题。第五篇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第一章概述:了解铁路运输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理解能力瓶颈的观念。第二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掌握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掌握全区段列车会车方案图(无技术作业停站),可以运用其计算区段的通过能力。利用扣除系数计算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方法。第六章铁路运输能力加强:掌握n需与G能的计算方法,加强通过能力措施的分类及三个途径的具体内容。 第六篇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第一章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运输生产计划、货运计划的概念。第二章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掌握技术计划的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计算办法。第七篇铁路运输调度工作,第一章概述,了解运输调度工作的概念、作业和调度调整的一般原则。第二章车流预测及车流调整:掌握车流预测及车流调整原理。第三、四、五、六章铁路运输调度工作: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铁路站场与枢纽》 第一篇站场设计技术条件,第一章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掌握线路种类、铁路限界及相邻线路间的中心距离,了解电气化铁路车站内接触网架设;第二章线路连接,掌握道岔、线路连接形式、车场和站场咽喉的概念;第三章车站线路全长和有效长,掌握车站线路全长和有效长的规定,了解警冲标、信号机位置,坐标及线路实际有效长的计算方法。第四章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了解站坪长度、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学习材料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考勤样本

湖南文理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报告 专业班级: 电信12101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刘长青 设计时间: .1.4- .1.10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数据需求 2、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 二、概念结构设计 三、逻辑结构设计 四、物理结构设计 五、数据库的实施 1、创立数据库 2、数据表的维护与创立 3、数据库索引和视图 4、查询操作 六、数据库触发器的规划和设计 七、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与维护 八、结论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为物电学院设计一个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学生考勤等的管理,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包括: 学生基本信息表, 教师基本信息表, 班级表, 专业表, 课程表, 班主任表, 请假信息表, 上课出勤记录表。 1、数据需求: (1)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班级, 专业, 院系(2)教师基本信息表: 姓名, 性别, 编号 (3)班级表: 班主任, 名称, 编号 (4)专业表: 专业名称, 编号 (5)课程表: 课程号, 课程名, 课程性质 (6)班主任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7)请假信息表: 编号, 学号, 原因,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请假天数, 申请请假时间, 班主任审批状态, 班主任审批时间(8)上课出勤记录表: 编号, 上课时间, 学号 2、数据流图:

3、数据字典 ( 1) 数据项 数据项: 学号 别名: 学生编号 含义说明: 唯一标识每个学生 类型: 字符型 长度: 9位 取值范围: - 取值含义: 前四位表示年, 第5,6,7位表示专业和班级, 第8,9, 表示学号 ( 2) 数据结构

钢结构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钢结构》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的典型特征。 (A)脆性破坏 (B)塑性破坏 (C)强度破坏 (D)失稳破坏 2. 当钢材具有较好的塑性时,焊接残余应力。 a、降低结构的静力强度。 b、提高结构的静力强度。 c、不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 d、与外力引起的应力同号,将降低结构的静力强度。 3. 进行疲劳验算时,计算部分的设计应力幅应按。 (A)标准荷载计算 (B)设计荷载计算 (C)考虑动力系数的标准荷载计算 (D)考虑动力系数的设计荷载计算 4. 当温度从常温下降为低温时,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升高不多 5. 轴压铰接柱脚设计中,靴梁高度由所需的竖焊缝长度确定。 a、轴心压力 b、弯矩 c、剪力 d、弯矩,剪力和轴力 6.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确定的。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点 (D)极限强度 7. 有两个材料分别为Q235和Q345钢的构件需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采用E43焊条。 (A)不得 (B)可以 (C)不宜 (D)必须 8. 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项。 (A)强度和塑性都是钢材的重要指标 (B)钢材的强度指标比塑性指标更重要 (C)工程上塑性指标主要用伸长率表示 (D)同种钢号中,薄板强度高于厚板强度 9. 工字型组合截面受弯构件局部稳定验算时,翼缘与腹板宽厚比限值是根据导出的。

a 、整局cr cr <σσ b 、整局cr cr σσ≥ c 、y cr f ≤局σ d 、y cr f ≥局σ 10. 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 (A)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 (B)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 (C)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 (D)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 11.确定轴心受压实腹柱腹板和翼缘宽厚比限值的原则是( ) A.等厚度原则 B.等稳定原则 C.等强度原则 D.等刚度原则 12.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容许长细比可以大于150的受压构件为( ) A.实腹柱 B.格构柱的缀条 C.桁架弦杆 D.屋架支撑杆件 13.经济梁高he,指的是( ) A.用钢量最小时梁的截面高度 B.挠度等于规范限值时梁的截面高度 C.强度与稳定承载力相等时梁的截面高度 D.腹板与翼缘用钢量相同时梁的截面高度 14.跨度l 为30m 的梯形屋架的起拱高度应为( ) 1000 500 100 20 15.普通钢屋架上弦杆在桁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系数为( ) 压弯构件工字形截面腹板的局部稳定与腹板边 缘的应力梯度max min max 0σσ-σ= α有关,腹板稳定承载力最大时的α0值是( ) 普通螺栓抗剪工作时,要求被连接构件的总厚度≤螺栓直径的5倍,是防止( ) A.螺栓杆弯曲破坏 B.螺栓杆剪切破坏 C.构件端部冲剪破坏 D.板件挤压破坏 18.在动荷载作用下,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 ) 19.发生弯扭屈曲的理想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形式为( )

最新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教师授课系统

青岛理工大学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 班级:网络学号: 题目:教师授课管理系统 起迄日期:2012.12.31~ 2012.1.11 设计地点:计算机工程学院机房 指导教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 系统内容概要 (3) 1.2 开发环境简介 (3) 第2章需求分析 (5) 2.1 开发背景 (5) 2.2 开发目的 (5) 2.3 功能需求 (5) 2.4 数据要求 (6) 第3章系统设计 (7) 3.1 总体设计 (7) 第4章数据库设计 (8) 4.1 概念设计 (8) 4.2 逻辑设计 (10) 第5章详细设计 (12) 5.1程序结构的设计 (12) 5.2 页面设计 (15) 5.3 编码设计 (20) 第6章系统总结 (25) 6.1 总结 (25) 6.2系统不足 (25) 第七章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概述 1.1 系统内容概要 本系统名为教师授课管理系统,从名称中可以得知该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的授课问题。教师授课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授课班级信息管理,以及授课记录管理。在本系统中主要功能有数据库管理员对教师信息的增、删、改、查,对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对授课班级信息的增、删、改、查,对教师授课记录的增、删、改、查,以及教师通过用户名、密码按照教师编号查询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授课信息。 教师授课管理系统的总目标是在SQL server数据库和先进的Java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的软件配置一定的硬件,开发一个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易扩充的、易维护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的教师授课管理系统,实现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和授课记录的基本管理操作,为学校授课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教师、课程,班级信息,对授课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1.2 开发环境简介 教师授课管理系统利用JSP技术动态设计前台页面,采用Java语言编写后台代码,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选用JDBC访问数据库来实现各种功能 1.2.1 JSP技术简介 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利用JSP技术,动态信息由JSP页面来表现,JSP页面由安装在Web服务器或者使用JSP的应用服务器上的JSP引擎执行。JSP引擎接受客户端对JSP页面的请求,并且生成JSP页面作为对客户端的响应。自JSP推出后,众多大公司都支持JSP技术的服务器,如IBM、Oracle、Bea公司等,所以JSP迅速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语言。 1.2.2 Java语言简介 1995年,美国Sun Microsystems公司正式向IT业界推出了java语言,该语言具有安全、跨平台、面向对象、简单、适用于网络等显著特点,当时以web 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正在迅猛发展,java语言的出现迅速引起所有程序员和软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