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相同点

1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是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

英国园林也同样钟情于自然之美,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

2 . 强调情感的表达

中国的知识分子(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的园林主人以这种方式来排解个人生活的感伤和政治理想的失意,园林成为中国文人阶层宣泄感情的对象,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向来重视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曾经对英国学派有过重要的影响,东方的神秘及其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深深震撼和吸引着英国学派造园家们。到18世纪中叶,“中国热”达到高潮,许多评论和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和图册大量出现,中国式的塔、洞,甚至

中国式的假山,都广为流传,成为一时的风气

区别

从本质上看,中、英园林仍然在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园

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即: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

然,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1.从园林具体空间组织上

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园林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这里没有围墙,显得开朗、

大方和安详。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

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

2. 从园林功能上

中国园林一向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美丽的花园同时也是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等。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

3. 造园手法上

英国园林钟情于纯自然之美,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

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原原本本

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

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审美情感蕴涵于被再现的景

观总体之中。

中国园林则是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情感。通过对大自然

及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不受地段限制,能小中见

大,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

导思想,目的在于得到一个概括精炼典型的又不失其自

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4. 场所原型

中国传统园林,不论是宅园或是寺庙园林,基本上属于“庭园”,“庭”是建筑物的附属空间,因此,中国传统园林的场所原型仍是建筑物内部的一种空间场所,它首先从属于建筑物的总体范围。因此,其场所实质是“内部”和“私有”的。

西方园林则一直是与建筑物相并行的独立的空间场所,建筑物与园林互为衬托,互为界定。不论是专门的花园还是城堡、教堂的庄园,通常都是环绕建筑物四周分散布置。因此,西方园林的场所实质则更接近于“外部”和“公共”。

14-16世纪的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比较研究

一、历史背景

1. 意大利台地园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带

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

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

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2.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背景

政治背景:

路易十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绝对君权的专制统治。

经济背景:

经过路易十三的首相黎世留和玛萨琳相继的努力,到17世

纪中叶,法国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政府组织最有效率。

文化背景:

1)哲学家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为了建立和巩固专制的中央王权,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

里建立官方的绝对统治。

3)古典主义在经过半个世纪与巴洛克文化的较量后成为正统。

社会背景:

1)刚刚摆脱封建内战,在一切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和社会。

2)科学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自己的理性有充分

的信心,

空间布局的比较

意大利式台地园

从空间的平面布局来看,意大利台地园一般将建筑放于顶层台地布置,建筑前后是花园,花园外是茂密的树林,从而形成“建筑一花园一林园”的平面布局结构,开创了欧洲体系建筑由室内向室外延伸的先河,完成人工向自然的和谐过渡。轴线作为台地园中的几何构图线,以建筑为中心,贯穿整个花园,形成纵横交织的平面骨架,在轴线的节点处设置喷泉、水池、雕塑等形成视觉对景。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法国大部分地区是辽阔的平原,因此,与意大利台地园不同的是在构造整个庭院上更多的是强调空间的广阔无垠法国:轴线是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灵魂,是展现“伟大风格”的最佳手段。所有的造园要素都是根据轴线来布置的。轴线是整个构图的中枢,是花园的艺术中心,最华丽的花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美丽的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最精彩的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轴线是景观序列的展开线。

轴线也是一条景观线。勒·诺特尔式园林大多建造在平缓起伏的丘陵地中,轴线虽然是笔直的,但它随着地形的变化而起伏。宫殿位于轴线中较高的位置,可以俯瞰花园景观的变化,尤其是壮丽的主轴线。轴线一端通向城市,另一端通向森林和原野,中间是宫殿和花园,这种巨大的结构使园林与城市、与自然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成为从城市到自然的过渡。

英国风景园林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区别

英国风景园林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区别 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中英两国景观园林比较

中英两国景观园林比较 中国景观园林和西方景观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基于风景园林的历史根源不同,下面就中国风景园林和英国风景园林做一对比,来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英国风景式景观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景观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绍中国建筑的图书以适应园艺家的需求,不过今天看起来,许多都是出自臆想,有点不伦不类。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英中式庭园”在许多国家兴建,可作为一时风尚的见证。欧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这种园林样式的杰作。比较着名的如钱伯斯参与设计的邱园,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其他国家的英中式庭院还有法国的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麦莱维勒林园、德国的奥兰宁堡中国园等等。不过这些欧洲园林虽说是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本质上仍然表达的是西万人对于“自然”和“画意”的理解。漫步其中,

中英园林比较

中英园林比较 英国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同属风景式园林,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绍中国建筑的图书以适应园艺家的需求,不过今天看起来,许多都是出自臆想,有点不伦不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异同点比较 .相同点 1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是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 英国园林也同样钟情于自然之美,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 2 . 强调情感的表达 中国的知识分子(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的园林主人以这种方式来排解个人生活的感伤和政治理想的失意,园林成为中国文人阶层宣泄感情的对象,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向来重视情感的表达。 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为英国学派园林注入生命力,并成为区别于法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3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曾经对英国学派有过重要的影响,东方的神秘及其对自然的深刻领悟,深深震撼和吸引着英国学派造园家们。到18世纪中叶,“中国热”达到高潮,许多评论和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和图册大量出现,中国式的塔、洞,甚至

中国式的假山,都广为流传,成为一时的风气 区别 从本质上看,中、英园林仍然在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园 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即: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 然,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1.从园林具体空间组织上 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园林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这里没有围墙,显得开朗、 大方和安详。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 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 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 2. 从园林功能上 中国园林一向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中国园林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美丽的花园同时也是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等。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把英国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 3. 造园手法上 英国园林钟情于纯自然之美,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有以下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没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一面。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的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 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 商周时期 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1.2 汉时期 汉朝初期时,称“苑” ,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1.4 隋唐时期 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 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5宋、元时期 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6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1.7清末时期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园林创作由全盛时期转为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

英国风景园林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区别

关键词:风景园林英国风景园林中国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基于风景园林的历史根源不同,下面就中国风景园林和英国风景园林做一对比,来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着《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基于风景园林的历史根源不同,下面就中国风景园林和英国风景园林做一对比,来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着《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

英国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英国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同属风景式园林,二者均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他的原因后文将述及。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极大创新。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简洁。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的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论而少造过自然风致园,与此同时,一股有着浓郁异国情调的"中国风"热潮更是席卷了整个欧洲。许多达官贵人都想在私家的风景园林中增添东万的意蕴,于是都以造中国屋、中国塔、中国亭为时尚;书商们也趁机出版了介绍中国建筑的图书以适应园艺家的需求,不过今天看起来,许多都是出自臆想,有点不伦不类。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英中式庭园"在许多国家兴建,可作为一时风尚的见证。欧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这种园林样式的杰作。比较著名的如钱伯斯参与设计的邱园,园中曾建有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不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不同特点 其实,中、英园林艺术从艺术法则到审美追求上均具有很多相似点。但从本质上看,中、西自然风格的园林仍然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总的来说,“自然”在这两种园林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即:中国园林是一种内向的自然,英国自然风致式是一种外向的自然。 (一)从园林具体形态上比较 两种不同的艺术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具体的艺术形态上。从园林的总体形象和总体气氛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显得幽深、隐逸,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曲径通幽”。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通常是:甫人园门,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之后则又往往是曲径(或是曲廊、曲桥等1,曲径两侧为粉墙或为茂林,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这样一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的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再从敞轩环顾主庭,虽然有开阔的水面,但水不知由何而来,只见一条山溪从一块巨石后面流出,拐了几个弯后注入湖中,似乎这山溪是发源于建有佛寺的远山。再看湖面四周,茂林修竹,绿树环绕,粉墙灰瓦若隐若现,但却非常明确地划分了园内园外的世界。在这样的园林环境下,除了游鱼飞鸟,就只剩下你自己,然后你俯首吟哦,仰天长啸,尽情地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加以表达抒发,令草木低首,山石动情,似乎连千年的古柏,都愿与你一起发出对人生的慨叹。总的来说,中国园林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然,它来自于自然,但它仅属于你,它是你内在心灵的反映,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浸染了你的内心情绪。它是一种内向的自然。即便是像北京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虽然在空间尺度上已具有公共园林的特征,但无论是高耸的围墙,曲折的长廊,还是幽静的苏州街,都让人感到这只是传统私园的大比例翻版。 然而,当你来到勃朗设计的斯道维花园或是钱伯斯设计的丘园,你会发现,在这里,自然又是另外一种面貌,大片的草坡沿着自然的地形起伏、一片片树丛外缘清晰,阳光照耀下呈浅绿色的草地把树丛衬托得格外明显。这里没有围墙,你的视线可以跟你的心灵一起自由驰骋。极目远眺,在白云与草坡快

英国自然风景园特点和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异同

英国自然风景园特点和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异同 一、实例 1.查兹沃斯园 丰富的园景和长达四个世纪的造园变迁史。 布朗改造阶段最关心的是将河流融入风景构图之中。 2.布伦海姆宫苑 最初由亨利怀斯设计的花园延续了勒诺特尔的造园风格,呈巨大的几何花坛。 范布勒设计了一座帕拉第奥式桥梁。 最后由布朗改造了花坛台地的地形,台地与国土风貌的统一,在园中广泛种植草坪,将草地一直延伸到巴洛克式宫殿的前面,形成自然式的一个大园林。重点改造范布勒建造的桥梁的河段,营造出更为优美的河流景色。借鉴了肯特处理树丛的手法,形成舒缓优美的疏林草地。 3.邱园 兴建之时,欧洲人追求东方趣味的热潮方兴未艾,是反映这一时期造园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钱伯斯顺应潮流在园中建造了一些中国、希腊和罗马样式的建筑物,如:中国塔、孔子之家,清真寺、岩洞、废墟。 邱园中新建的中国式建筑物,不过是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装饰物而已,并未真正理解到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 3.尼斯曼花园 将古典式园林构图与园林植物栽培相结合。 构图上的折中主义,园林植物品种丰富,群落层次丰富。 二、自然式风景园特点 1.相地选址 与国土风貌统一。英国的国土景观十分优美,似乎整个自然就是一个大园林,稍加整治就是一片开阔宜人的园林景观,山风景有助于扩大园林视野,而园林又有助于形成人性化的自然景观,两者珠联璧合,往往使人难以分清内外。 2.园林布局 多采用弯曲流畅的曲线园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与园外的自然相融合。建筑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与自然风景相融合。园中无明显的轴线或规则对称的构图。园内利用自然起伏的地形阻隔视线或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 3.造园要素 a 哈哈墙:哈哈的应用使园林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使园林和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取消了园林和自然之间的界限。 b 植物要素:疏林草地成为最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树木采取不规则的孤植、丛植、片植等形式,并根据树木习性,结合自然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树木栽培。 c 水体:英国自然风景园,少有动水,多以自然态的静水出现。主要原因是英国园林面积较大,地形平缓。府邸周围也会利用一些几何形水池。 3.建筑要素 造园家在将风景画作为蓝本的同时,将画家们杜撰的点缀性建筑引入园中,无实际功能用于形成视线焦点。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每个地方均盛载着独特的文明,即使是同一套符号,都会产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的园林上也有着异同,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一 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思想,分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因而这主流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一大艺术特点,除此特点之外之外,还有建筑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韵三大艺术特点。其艺术手法从秦汉时期的单纯写实、仿造摹拟自然逐渐演化成魏晋、隋唐的写实结合写意手法,至宋代最终完成向写意手法的完全转化,元明清初,尚有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等著作以及诸多筑山名匠等在宋基础上有所发展。及至清后期,古典园林已倾向于衰落,守成多于创新,过多追求形式化,而缺少了历来的意境含韵。而审美方面,这的确不好说,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审美又不在一个维度上,皇家园林宏大壮观,突显王权,但也常园中有园,明清时又多仿江南私家园林之技艺,如圆明园的如园(仿南京瞻园)、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等,此外审美观念也随历史朝代变化而又有所变化,如宋代的皇家园林艮岳即是私家园林意味最浓厚的皇家园林,到明朝时又重新恢复了皇家气派;私家园林总体来说常小巧别致,清雅脱俗,引人入胜,自然以江南私家园林为最经典,但北方贵族的私家园林又常会表达园主尊贵和生活奢华之意,少有江南的那份婉约。寺观园林就暂且不论了。从布局来说,中国园林大体是风景式园林(少数为规则式,如明朝御花园等),因此布局多较为自然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人工挖池筑山,改造地形,通过山、水、建筑、动植物园林四要素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的园林,意境深远,其叠山,理水,组景等布局手段方法更是难以一一概述。建筑方面,如前所述,建筑美的融糅是古典园林一大特点,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景相结合,或为观景,或为造景,或为障景等,建筑多为木制,建筑单

中国与英国园林的比较

中国与英国园林的比较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基于风景园林的历史根源不同,下面就中国风景园林和英国风景园林做一对比,来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但两者的造园理念和创作手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英国园林要钟情于纯自然之美,而以理性、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其创作手法式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眼前,审美情感蕴含于被再现的景观总体之中。 英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中国的居家式园林与欧洲大陆的勒·诺特式园林,探究其自身的历史因素,以及风景园形成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因素,可以发现,英式园林的形成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园林的形成,填补了世界园林史上重要的一笔。 造园理念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肯特甚至认为“自然讨厌直线”。园林空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钱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评它“与普通的旷野几无区别,完全粗俗地抄袭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园林无论中西,无论是强调师法自然,还是高于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不同之处,仅在于艺术处理的内容、手法和侧重点。可以说,各时期园林在风格上的差异,首先源于不同的自然观,即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现代园林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这种拓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着《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诸如为保护表土层,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群落进行种植设计;多用乡土树种等基本生态观点与知识,已被设计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在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园林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例如,为减小迳流峰值的场地雨水滞蓄手段;为两栖生物考虑的自然多样化驳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为地下水回灌的“生态铺地”等,均带有明显的生态成分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布景,则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引导游人从诗意中穿过。一连串画意构图,以不同距离、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开,整体意境宁静而舒远,一派天然牧场般的田园风光。 同属不规整的自然式园林,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于矫揉造作。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完全没有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那种闭锁与沉闷。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私园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中国古典园林的本意在纳自然万象于咫尺之中。为此,对自然景物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才能体现出自然的韵味。但中国私园中却大量使用巨石大树,致使抽象写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园林空间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然景物的抽象远不如日本那样彻底。至于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