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最新最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最新最全)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

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它恒星系

——太阳系——其它行星系

——地月系

(宇宙>总星系。宇宙还有未知的,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

二、地球是太阳系统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成员主要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在土星和木星之间。

【普通性】:主要是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

在运动特征上:运动平面具有共面性,均在同一轨道面上(黄道平面);运动方向具有同向性,均为自西向东;运动轨道具有近圆性。

在结构特征上,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均不是最特殊的。

【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表面均温为15℃),同时为液态水存在提供了条件;

②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外围存在适于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使地球内部水汽不断向外散发,为地表液态水提供水源。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内部的氢氦核聚变产生的热量会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

(重点)掌握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因素:(常与等值线分布的联系)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1.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辐射越强

②昼长: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③地势:地势越高,空气稀薄,透明度越高,日照越强,辐射越强

④天气: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小,辐射强

2.空间分布:

①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a.空间分布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纬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b.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②中国的太阳辐射分布状况: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①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洁净,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雨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③描述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从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个地区多,哪个地区少”,如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是发生在太阳外部的大气层,其结构从外至内主要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

太阳活动具有两个特点:周期性(11年)

整体性(黑子和耀斑同步增减)

太阳活动的影响:

(1)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白天正对太阳));

(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4)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有关。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一、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主要依靠地震进行探测,主要原理是地震波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因此根据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经过的物质不同进行划分。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对比)。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通过固、液、气三态;横波传播速度慢,且只能通过固态。

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之为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

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之为古登堡界面:纵波速度下降,继续向下传播;横波消失。根据这两个界面两边的物质不同。两个界面可将地球划分为三部分: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也是莫霍界面的深度),分为陆壳(平均33)和洋壳。

地幔:岩浆形成于上地幔的上部。

地核:呈高温熔融状态,温度高,压力大。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

流层以上)。

二、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水圈的形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

以及岩石圈的顶部。

地球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注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需要根据经度大小变化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

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

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

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②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1)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2)晨昏线特征及其运用(重点)

①晨昏线的分布特点:

晨昏圈特点: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大圆;昼夜分界;过地心,平分赤道。

晨线上日出,昏线上日落,即太阳在地平线上,故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②要以动态的眼光看晨昏线的运动:【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直射点)始终保持垂直关系】

把握核心:晨昏线是由太阳产生的,所以太阳的运动产生了晨昏线的运动。

日运动:随太阳每天自东向西运动(东升西落),15°/h。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随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因此,晨昏线是在极点到极圈的范围来回摆动。

(3)晨昏线的判断:

在明确地球自转方向的基础上: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昏线。

(4)晨昏线在光照图中的运用:(两切点,两交点的运用)

重点掌握四点:

两交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昏线的则为18(点)。

两切点:与极地地区纬线相切,度数互余直射点。

判断季节:①根据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以及极圈内的昼夜情况,

可判断季节。

②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的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

推算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

道交点所在地方时为18时。

切点所在的经线若昼大于夜,表明为昼半球的中间,此时为

12时;

切点所在的经线若昼小于夜,表明为夜半球的中间,此时为0时;

2.时区、区时及日期范围

(1)地方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时间,称之为地

方时。

我们以先看到太阳为早,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

转,东边先看到太阳,即时间比较早,时刻数字比

较大。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是相同的。经线不同地

方时不同。

记住特殊的地方时:白昼中央经线为12时,黑

夜中央经线为0时。

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线,就会有无数个地方时,为统

一时间,地球上划分了时区。

(2)时区:表示一个经度跨15度的区域,全球共

24个时区。

求某地处于何时区的计算:将其经度处于15,看余数。余数小于7.5,则商即为该地所在时区。余数大于7.5,则商+1为该地所在时区。

(3)区时: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对于地方时、时区的计算,都是已知某地某时,求某地是何时?或者是求何时在某地?

总体的原则是:

①明确换算单位:15°=1小时,1°=4分钟

②画竖线:东经度(时区)写在东面,西经度(时区)写在西面。

③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注意:

注意:

当计算出的区时小于0时时,应将日期减1日,时间加24小时;当计算出的区时大于24时时,要将日期加1日,时间减24小时。有时日期的变化还会引起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要注意每年的1、

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每年的

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每年的2月在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地球上日期的变更及范围判断

(1)日期的变更:

要明确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

0时经线(自然,变化着的);

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大致与180°经线重

合)。

0时经线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向西到

180°为旧的一天。

判读某地在哪个日期,即需要判断是在新的一

天还是旧的一天。得知道0时在哪条经线上,然后

进行推算是在新的一天还是旧的一天。

(2)日期范围的判断方法

技巧1:日期范围的判断,关键是找到0点经

线。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为新的一天,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为旧的一天,即0时经线以东以比西要早一天。若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全球两个日期所跨经度范围相等;若0时经线和180°经线重合,则全球为一个日期。

技巧2: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

在图中找出给的已知时间,由该地向东到180°算出180°经线的时间。

注意:如果计算出的结果超过24,则表明有更新的一天出现了。

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原因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表现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二、地球的运动——公转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地球在黄道平面上绕着太阳在做自西向东的运动。(一)太阳公转运动的三要素:

1.地球公转运动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光照图判读

在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昼

夜长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2)直射点的位置或具体日期判读:这个其实是在理解光照图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

光照图的不同形态是由于晨昏线的切割,而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产生的,太阳光线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所以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晨昏线的位置,决定了晨昏线切割纬线的比例。

通过日期,理解直射点的位置进而推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3)日出日落时间体现昼夜长短:

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昼长=日落-日出。

日出时间=12:00-昼长/2

日落时间=12:00+昼长/2

在考察的题目中昼夜长短也会以数值的方式体现。昼夜等长,各12小时;

如果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昼长夜短;

如果昼长小于于12小时,说明昼短夜长。

【知识扩展1】昼夜长短的关于日期的对称性:

求某地(非极地地区,同时要注意其所在半球)昼夜

长短相等的两个日期:如果是夏半年(3.21——9.23)

的日期范围,则以夏至日(6月22日)日期为对称;

如果是冬半年(9.23——次年 3.21)的日期范围,

则以冬至日(12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

如果是求某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则是以二分日日期

为对称。

对于极地考察的是极昼极夜开始或结束的时间。(例如已知极昼开始的时间,求极昼结束的时间),也是关于二分日的对称(具体方法与上述相同)。

【知识扩展2】昼夜长短的关于纬度的对称性

同一纬度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刚好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两地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直射点移动有关。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纬度变化】

春、秋分日:直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至日:直射点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点直射在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年变化】

①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扩展1】日出日落的方位(非极地地区)

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3.21~9.23):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北半球冬半年(9.23~次年3.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极地地区的日出日落:极地为极昼极夜状态,日出日落同时。

极昼日出为0时,日落为0时。极昼日出为12时,日落为12时。

画出光照图即可判定日出日落方位。

也可以进行归纳成为结论:

北半球夏半年(3.21~9.23)的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

北半球冬半年(9.23~次年3.21)的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扩展2】:太阳在一天中的轨迹。(非极地地区)

三点定轨迹,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位置。

日出日落方位可以根据日期确定,关键在于正午太阳的位置。

极地地区:发生极昼的地方一天中的太阳高度角都大于

0°,极点为固定值。

【扩展3】:影子的朝向及长短的变化

①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②影子的长短变化:

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则影长最短,则日

出→正午,影长缩短;正午→日落,影长变长。

一年中:(离太阳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

越大,影子越短。(纬度越高,正午时的影子越

长)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 纬度差

说明:

1、“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2、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

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

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

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

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④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计算出某地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必须知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结合该地的纬度,利用结论:

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是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3.四季和五带

(1)四季的划分方法: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

(2)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则相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最新最全)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 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它恒星系 ——太阳系——其它行星系 ——地月系 (宇宙>总星系。宇宙还有未知的,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认识的) 二、地球是太阳系统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成员主要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在土星和木星之间。 【普通性】:主要是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 在运动特征上:运动平面具有共面性,均在同一轨道面上(黄道平面);运动方向具有同向性,均为自西向东;运动轨道具有近圆性。 在结构特征上,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均不是最特殊的。 【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表面均温为15℃),同时为液态水存在提供了条件; ②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外围存在适于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使地球内部水汽不断向外散发,为地表液态水提供水源。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内部的氢氦核聚变产生的热量会源源不断的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地球。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太阳能。 (重点)掌握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因素:(常与等值线分布的联系)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1.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辐射越强 ②昼长: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③地势:地势越高,空气稀薄,透明度越高,日照越强,辐射越强 ④天气: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小,辐射强 2.空间分布: ①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a.空间分布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纬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b.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②中国的太阳辐射分布状况:

地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1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约为光年,银河系直径为 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间的、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的形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 3.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示意图) 围绕太阳运行的________、矮行星,以及小行星、 ________、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八颗行 星的位置:A________,B金星,C________,D火 星,E________,F土星,G________,H海王星。 (2)地月系:由地球与其卫星________组成。 4.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 2.特殊性 【师导生练】

例1:【2015.10.浙江高考卷】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完成13—15题。 13、“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接触到太阳系中天体最多的是 A、恒星 B、行星 C、流星体 D、行星际物质 例2:【2016.04.浙江高考卷】18.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下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例3:【2016.10.浙江高考卷】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完成第2题。 2.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 例4:【2017.04.浙江高考卷】2015年2月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Array图。完成7、8题。 7.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典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邻近的天体相互__________,形成了以__________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称为天体系统。 (2)此天体系统示意图中,A图表示________,哈雷彗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________相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图,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 (3)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除图中表示的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随堂巩固】

人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 ≈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3.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4.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5.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6.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 7.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流层。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 8.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天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宇宙、太阳、地球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宇宙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天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天文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识清单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基本天体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2、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3、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4、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5、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极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6、天体系统的层次 7、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 类地行星:水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金星、地球、火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10、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充足的水分------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能量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3、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4、意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5、太阳的外部结构——大气分层: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主备人:朱闻华审核人:季王杰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别,能说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层次。 2.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培养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过程: 【温故习新】 知识点1:天体和天体系统 1.什么是天体? 什么是天体系统? 2.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 (2)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4)总星系与我们目前所说的宇宙是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请用图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知识点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如何排列?如何分类的? 3.八大行星的绕日运动有何共同特点?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位置在哪里? 4.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些? 5.请你找找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知识点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及原因 提示: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稳定、安全)、自身条件(从质量、体积、日地距离分析)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 条件 自身 条件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________和________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此天体系统示意图中,A 表示________,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填字母)。河外星系的级别与________相同(填字母)。D 表示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 (3)B 天体系统中最基本的天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 (4)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除图中已表示的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探究二:读“太阳系的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A ,C ,G ,H 。 (2)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著名的哈雷彗星绕日一周的时 间是 年。 (3)从地球北极上空看,行星绕日公转均呈 时针方向,具有 性特征。 (4)按行星的结构特征分类,图中B 、E 两颗行星分别属于 ( ) A .类地行星、巨行星 B .巨行星、远日行星 C .类地行星、远日行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3354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统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阳光条件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温度15度)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可以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液态水形成并存在。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迹象:黑子和耀斑 (2)影响力:影响电离层,干扰短波无线电通信;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的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日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3354终止线(圆)——分别在6: 00和18: 00穿过赤道。太阳的高度是0度。暮光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当地时差为东早西晚:经度差每15度1小时。 物体沿表面水平移动的偏差为: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南半球左。偏转力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度的变化: 北半球的夏半年,阳光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天越长,夜晚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现象发生在

北极圈及其以北。北半球的冬半年,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的夜晚长短不一。纬度越高,夜晚越长,白天越短。一阳生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时,在中午,太阳的高度从太阳的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中午,太阳的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 纬度达到最小值。冬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中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这时,热带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使太阳辐射 有季节变化规律,形成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是: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6.地球的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层和外层。 (1)根据地震波(P波和S波)的特征,地球的内圈分为三圈:地壳、 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上地幔 软流圈是岩浆的来源,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外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梳理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宇宙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 间物质 组成气体与 尘埃炽热气 体 金星、地 球等 月球尘粒,固 体小块 冰物质气体、 尘埃 特点质量大, 云雾状质量 大。发 光 质量小, 不发光 绕行星公 转,不发 光 质量小, 数量多 绕太阳 公转, 云雾状 稀薄, 密度小 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的定义: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称 天体的定义: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如何判 断天体: 1、物质——宇宙间的物质(非自然现象) 2、位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宇宙之中 3、轨道——有运转轨道(非依附其他天体运行) 天体的分类 自然天体——宇宙中自然形成的物质 人造天体——人类制造进入太空的飞行物 天体 天体 系统 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 统的层 次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 其卫星、小行星、行星际 空间物质构成,中心天体 是太阳) (由地球和月球组成,中 心天体是地球,月球的地 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八 大 行 星 共性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个性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 巨行星:木星、土星 (主要由气体构成,体积巨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主要由气体构成、与太阳距离远) 流行是天体吗: 1.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是流星体 2.到达地球大气层时,是流星 3.到达地球内部,是陨石

为什么说地球既普通又特殊:普通的 原因 特殊的 原因 1、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近球状天体 2、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一致,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 共面性、近圆形等特征 3、在质量、体积、密度、运动周期方面,与其他类地 行星相似 安全稳定的 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1、太阳状态稳定 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1、适宜的温度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 2、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 3、有液态水 (地平均温度约为15度)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必修第1册 第2章 第2讲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2讲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根据地球生命诞生的条件,分析地球的特殊性;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根据地质图判断地层的演化;根据地震波,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2.区域认知:结合太阳辐射分布图,说明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描述不同地质年代地球的古地理环境特征;识别并描述地球外部圈层特征。 考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天体类型 天体可分为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天体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等。但应注意人造航天器只有在离开地球进入宇宙空间运行时,才能被称为天体。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可观测宇宙⎩⎪⎨⎪⎧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统其他恒星系统河外星系 可观测宇宙范围 可观测宇宙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宇宙,可观测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探测宇宙的能力不断增强,可观测宇宙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1)八颗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 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 一平面上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同向性 同向性是指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不是指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 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的天体。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重点)3.能够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重难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请把常见天体及其特点对应连线。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 巨行星:⑤木星、⑥土星 远日行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 (2)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的方向大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结构特征:与其他太阳系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1)地球的特殊性: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2)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自身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3.宇宙环境保护 →宇宙环境亟待保护 (1)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是天体。 ( )

(2)可观测宇宙的空间范围就是宇宙的范围。() (3)八颗行星的运行轨道都位于同一平面上。() (4)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 (5)据俄罗斯科学家预测,2036年4月13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巨行星之间 提示:(1)√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已经进入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成为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是天体。 (2)×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观测宇宙的范围会不断扩大。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接近在一个平面上,但并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 (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太阳系之外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生命,但科学家推测可能存在生命。 (5)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 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自此“北斗三号” 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问题1(区域认知)在发射架上等待发射的北斗卫星是天体吗?发射成功后的北斗卫星是天体吗? 提示:还未发射的北斗卫星仍属于地球的一部分,因此不是天体;而发射成功后的北斗卫星已经进入太空并环绕地球运行,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且在独立的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第1课 地球的宇宙位置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了解常见天体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能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掌握八大行星的位置和特征,理解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3,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理解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知识点0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 1、概念: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常见天体类型和特征: (1)星云:有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划分 (1)可观测宇宙:银河系与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的统称。 (2)银河系: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3)太阳系 (4)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微点拨】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一样也是由大量的恒星、星团、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 人们已经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估计河外星系的总数在千亿个以上。河外星系的发现将人类的认识首次拓展到遥远的银河系以外,是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三)太阳系 1、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 3、太阳系中已知8颗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微点拨】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已经被编号小行星有120,437颗。 【即学即练1】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行星冲日图某行星凌日图 下列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B.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C.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可发生冲日现象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 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4。2光年 :木星和土星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 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其运动和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太阳系中,大、小行 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的变化 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的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有液态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生 命摇篮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著名航天基地经纬度条件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3°26′S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9.4608×1012千米×140亿≈ 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 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 离太阳约为4.2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宇宙(总星 系) 银河外 太阳 其他地其他

地月 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 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 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 相 成 因 : 地 球 与 月 球 空 间 位 置 的 变 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